浅谈小说叙事艺术的比较在教学中的运用
小说的叙事视角与语言运用
小说的叙事视角与语言运用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描写人物的故事和情节来展现作者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而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叙事视角与语言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说的叙事视角以及语言运用对于作品的影响。
一、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指作者在创作小说时所采用的故事讲述角度。
常见的叙事视角包括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以及多角度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角度来叙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让读者能够更加贴近主角的经历和感受。
例如,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就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由主人公尼克·卡拉威(Nick Carraway)来叙述盖茨比的故事,使读者与主人公情感上有了更强的共鸣。
第三人称视角的小说则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相对客观,适合展示多个角色的情节和发展。
例如,当代作家穆赫兰·达维奇(Murakami Haruki)的小说往往采用了第三人称视角,通过旁观者的眼睛来呈现故事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每个角色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
除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外,一些小说也采用了多角度视角。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让读者看到故事中多个角色的不同观点和经历,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例如,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George R. R.Martin)的《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就以多角度视角为特点,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展现故事的众多线索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二、语言运用语言是小说的载体,也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合理运用语言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达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首先,用词精准是语言运用的关键。
作者应选择准确的词汇来描述人物、环境和情感,以确保读者获得清晰而准确的信息。
例如,在描写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时,可以使用形容词如“明亮”、“璀璨”等来表达光线的明亮和温暖。
其次,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也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
浅谈叙事学在中学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叙事学在中学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变色龙》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侧重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读解,选择主体、文本的内在要素和语言三方面作为点拨学生阅读的切入点,以期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出一点努力。
[关键词]叙事学;中学语文;小说;变色龙叙事学是一门“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或者说它是一种“对叙事文形式和功能的研究”。
叙述者、视角、人物话语模式、叙述接受者、叙述时间和叙述层次等,是叙事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
下面,笔者将根据《变色龙》的文本特点,以叙事学方法进行解读,用以说明叙事学对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叙述者及视角分析《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故事,既不是他自己讲述的,也不是参与故事的其他人物讲述的。
叙述者好像一个高高在上的法官,知道每一个人物的姓名、职业,但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似乎又不完全了解,也没有公开发表对事件的看法。
显然,这是一个介于有限全知者和旁观者之间的叙述者,而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的故事,正是通过一个有限全知、旁观者的视角叙述出来的。
实际上,变色龙的故事似乎可以用其他叙述方式,比如主人公叙事、次要人物叙事、全知叙事,并非完全不可用。
我们要问的是,现在这样的叙述者和视角安排,有着作者怎样的叙事意图呢?这样的叙述者和视角安排,对故事内容或文本意义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知道,朴素、自然、含蓄、冷峻、简洁、凝练,尽量减少叙述者的干预,让生活本身自行展示,是契诃夫一贯追求的小说创作风格。
我们看到,在这篇小说中,叙述部分自始至终都强调客观性,而且几乎所有的内容都用现实主义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来表现。
为此,作者一方面选用了旁观的叙述者,让事件自行展示,尽量不干预、不影响事件的进程;另一方面,介于有限全知和旁观者之间的视角,又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还留存了许多未知的因素,如那只白毛小猎狗咬伤首饰匠赫留金的手指,是毫无来由呢,还是赫留金咎由自取?对于个中缘由,叙述者没有告诉读者。
叙述手法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方法
叙述手法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方法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而叙述手法是小说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本文将探讨叙述手法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方法。
一、直接叙述直接叙述是最常见的叙述手法,它通过直接陈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来传递信息。
这种叙述方式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的外貌特征时,可以直接叙述:“她有一头长发,眼睛明亮而有神,身材苗条。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直接了解到这个人物的形象。
二、间接叙述间接叙述是通过描写细节、对话和人物行为来间接地传递信息。
这种叙述方式常用于揭示人物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物的内心矛盾时,可以通过他的行为和对话来暗示:“他紧皱着眉头,不停地来回踱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内心纠结和焦虑。
三、回忆叙述回忆叙述是通过人物的回忆来叙述故事情节。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人物的过去经历和内心感受,增加故事的层次和复杂性。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的童年回忆时,可以使用回忆叙述:“她回忆起小时候在乡村的快乐时光,那里有绿树成荫的小路,有欢声笑语的田野。
”通过这样的叙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物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四、多重叙述多重叙述是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展现出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理解,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立体感。
例如,在描述一场争吵时,可以使用多重叙述:“他认为是对方的不对,而她却坚持自己的立场。
他们的争吵越来越激烈,最终导致了分手。
”通过这样的叙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五、环境叙述环境叙述是通过描写环境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场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例如,在描述一个寂静的夜晚时,可以使用环境叙述:“月光洒在静谧的街道上,只有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沉睡。
小说中的文学艺术手法解析
小说中的文学艺术手法解析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创造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以及独特的文学艺术手法,向读者传递情感和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文学艺术手法,以及它们在小说中的应用。
一、象征与隐喻在许多小说中,作者常常使用象征与隐喻来传递深层次的意义。
通过将某一事物或形象与某种特定的意义联系起来,作者可以通过隐喻来表达情感或思想。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作者海明威通过鲨鱼象征着挑战与困难,以及人与自然的斗争。
二、叙事技巧叙事技巧是作者在叙述故事时所采用的手法。
通过巧妙地运用时间顺序、视角转换和叙述方式等手法,作者可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张力。
例如,在《时间简史》中,作者霍金将复杂的科学概念以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使得读者更易于理解。
三、意识流意识流是一种将人物内心思想和感受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手法。
通过运用意识流,作者可以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其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尤利西斯》中,作者乔伊斯通过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将主人公的思维过程以及对外界的感知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对话与对白对话与对白是小说中常见的一种文学艺术手法。
通过对话,作者可以展现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同时也可以传递情感和思想。
对话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和动机。
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社会阶级和爱情的复杂关系。
五、描写与意象描写与意象是通过文字创造生动形象的手法。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心选择的意象,作者可以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通过描写魔幻的场景和细腻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奇幻而神秘的世界。
六、反转与悬念反转与悬念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可以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转折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作者可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绪共鸣。
例如,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作者柯南·道尔通过犯罪案件的反转和福尔摩斯的推理,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悬念和惊喜。
[叙事视角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运用初探-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我的教学叙事
[叙事视角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运用初探-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我的教学叙事针对上述现状,本文试图将叙事学中的叙述视角理论引入初中语文小说的阅读教学,期待它对文本的解读产生独到效果,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
一、叙事视角概念的引入小说是叙事性作品中的一种。
叙事就是讲故事,它涉及到怎么讲的问题,也就是看故事的人关心的故事是以何种角度叙述出来的问题。
在叙事学理论中,就是所谓的视角。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认为“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热奈特将视角称为“聚焦”,叙事视角是指“叙事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即叙述人站在怎么样的位置上讲述故事或叙事角度是随着哪个人物的视点而变化的。
”视角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因为“在整个复杂的小说技巧中,视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依据聚焦模式的不同,热奈特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
“零聚焦”指无固定观察角度的全知叙述,又称全聚焦。
其特点是叙事者所掌握的情况不仅涉及到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物的现实情况,他还能知道他们的过去和未来,甚至知道人物的内心感受。
“内聚焦”是指叙事者在作品中担当角色,他只能叙述他所看到的,描写他所感觉到的,其特点是叙述者仅说出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
叙事者知道多少,读者就知道多少。
“外聚焦”,仅从外部客观观察人物的言行,不透视人物的内心。
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的是零聚焦叙事和内聚焦叙事。
二、教材中课文的举例分析《孔乙己》是鲁迅的经典之作。
对于《孔乙己》的教学设计,大多数老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以此探讨出他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感受病态社会的冷漠;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用词的准确。
除了上述教学切入点,还可以考虑从叙述视角的选择上,探究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解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围绕叙事视角设计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叙事学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运用
叙事学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运用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的内容,它承载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因而也一直为语文教育研究者所关注。
然而目前各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均呈现出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倾向,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文学研究却始终没有有力地介入过语文课程与教学,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红红火火的同时,文学鉴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含量却相当的贫乏”。
一方面是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稳定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有价值的教学知识严重缺席。
如果能将叙事学理论引入中学的文学作品教学领域,其意义一定是非同寻常的。
因此,我们不妨结合教学实例从将叙事学引入文学作品教学时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的共性的角度来探讨,即无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教学方法都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是:文本比较、角色体验、提供互文性文本。
1文本比较叙事学涉及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结构、叙事类型、话语模式等概念,这些概念所表达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差别,不同的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结构、叙事类型、话语模式就必然有不同的叙事效果。
而揭示不同地方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比较,比较是无论采取什么具体的教学方法,都会必然蕴含于其中的要素。
比较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将它大致分成三类:A文本与B文本的比较,文本的呈现方式与另一种可能性的比较,文本内部的比较。
例如,我在教学《项链》一课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主题时,设计了一个填空题:这是一部关于___的小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上了不同的内容,主要有:虚荣、诚信、贫穷、差距、梦想、欲望、命运等五大类。
我并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意见,而是与学生一起一一探之,最后通过《项链》与《灰姑娘》情节要素、以及两个文本中的人物灰姑娘与马蒂尔德的比较,大家一致发现,原来隐藏在文本中的主题是对命运无常的慨叹。
不是吗?在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灰姑娘和马蒂尔德的境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结局却有天壤之别,虚荣、诚信、贫穷、差距、梦想、欲望都不能解释她们的不同结局,唯一能解释的只有命运。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与叙述技巧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与叙述技巧在小说创作中,叙事视角和叙述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读者对故事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事视角和灵活运用各种叙述技巧,作家们能够创造出多样化的作品,让读者更加沉浸其中。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和叙述技巧,并分析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 叙事视角1. 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指通过主人公或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来讲述整个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提供了更加亲密的叙事体验。
例如,杰罗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的角度叙述,使读者能够真实感受到他的孤独与反叛。
2. 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是指以故事中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既可以是客观的旁观者,也可以是受限的第三人称叙述。
这种叙事方式常用于叙述复杂的故事结构和多重人物关系。
例如,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系列采用了多角度的第三人称叙述,让读者可以同时观察到不同人物的行动和心理。
3. 全知叙事全知叙事是指作者从无所不知的角度对故事进行叙述。
通过全知叙事,作者可以自由切换角色的思想和感受,提供全面的故事信息。
例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运用了全知叙事,将读者带入到整个社交圈的复杂关系中,揭示了角色的内心活动和隐藏的动机。
二. 叙述技巧1. 描述与展示通过描述和展示,作家可以向读者传递丰富的画面感和情绪。
通过精准的描写和细腻的语言,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中,勃朗特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主人公的情感反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浪漫的世界。
2. 对话与独白对话和独白是展示角色性格和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读者可以了解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把握故事的推进方向。
同时,角色的独白也可以透露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如渡边淳一的《千针刺出一片白》中,通过主人公的自我独白,读者得以深入了解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浅谈小说叙事艺术的比较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小说叙事艺术的比较在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张小娟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5年第12期小说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样式,作者创作之时,必是苦心经营,百般雕琢,甚至常要突破固有不断创新,以便借故事更好地诉说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同时也使作品别具风格,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所以作为学生阅读文本的引导者,除了指导他们对文本的内容意蕴进行赏析,还要去引领他们去探究分析作者是如何去叙述这个故事的,发现小说的叙事美。
文学评论界对叙事与小说的关系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作为表述方式的叙述和作为被表述的对象的故事。
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也可借助这种理论让学生更深入走进小说的阅读鉴赏。
同时,我们也可将小说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它们叙述故事在情节安排上的异同,借此激发学生对小说文本的阅读鉴赏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小说讲述的魅力。
一、叙事情节情感与理性的色彩比较小说叙事情节的色彩与小说中叙事视点密切相关。
叙事视点即“谁”站在什么位置讲述故事。
由于故事讲述者的身份立场不同,故事本身便具备了不同的色彩倾向,那么情节的布置与流向也不同。
我们可以借助苏教版“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中《一个人的遭遇》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两篇小说进行这方面的分析。
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背景,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点,展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伤害。
但由于两篇小说的主人公站在了这场战争的相对立场,一个代表了战争的正义方而另一个却是非正义的一方,因此两篇小说在情节的设置上呈现了不同的倾向。
《一个人的遭遇》中,肖洛霍夫借索科洛夫这个普通人在战争中从成功逃亡,听到妻女被炸死的消息,重燃希望寻找儿子到听到儿子牺牲,埋葬所有人生希望与欢乐的起伏情节,将读者的情感激发,在浓烈的情感流露中,折射出俄罗斯甚至是所有遭遇战争的民族承受的悲剧,它的情节设置中流溢中浓烈的情感色彩。
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作者伯尔,却选择了德国一个年轻人去讲述他在战争中的诊治途中的所思所想,情节也设置了伤病医院是不是曾经自己就读学校的悬念,但对于有关我的遭遇的情节叙述的色彩呈现出了客观的倾向,随着外界环境的触发冷静地叙述。
现代小说技巧与中学语文教学
现代小说技巧与中学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小说的技巧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以适应当今读者的口味和阅读需求。
由于小说创作是语言表现的艺术,因此与中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现代小说技巧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现代小说的技巧1.叙事方式的创新:现代小说通过创新其叙事方式,吸引了大量读者。
其中,“旁观者”叙事方式,即叙述者与故事人物不同,为故事人物所未知,但又可以知道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以此来呈现出更真实、更独特的故事。
2.视角的多元化:视角的变换是现代小说又一重要技巧。
小说家通过选择不同的视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心理特点,并提高读者对故事的投入感。
3.剧情的复杂性:现代小说的剧情越来越复杂。
小说家通过设置多个情节和多个角色,使读者能够思考并理解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关系和情感。
4.人物的刻画深入:现代小说对人物性格和内在世界的刻画非常深入。
这种写作风格可以使读者更容易地与角色沟通,从而看到角色的深度和真实性。
二、现代小说技巧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1.语言琢磨的能力:现代小说需要用语言去表达一个丰富的内涵,展示复杂的信息。
因此,阅读现代小说可以帮助中学生提高语言琢磨的能力。
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能够理解现代小说文体的特点。
2.思维能力的培养:阅读现代小说可以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文本的意义。
同时,它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了他们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小说。
3.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现代小说在语言和形式上都非常独特,需要更高层次的文学鉴赏。
这也可以在中学教学中受到教师的重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过程式学习,更要引导学生从中得到思想性的文学体验。
4.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现代小说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更高。
它通常要求学生注意到信息的隐含意义,这需要学生具有更加细致、入微的阅读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等,发现更深层次的意义。
小说中的叙事技巧与结构
小说中的叙事技巧与结构在现代文学中,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其叙事技巧和结构对于作品的质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和结构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叙事技巧的种类和应用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指小说以第一人称身份进行叙述的一种技巧。
通过第一人称叙事,作者可以直接呈现出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视角。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加亲近主人公,深入了解主人公的想法、感觉和情绪,增加了作品的代入感。
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是指小说以旁观者身份进行叙述的一种技巧。
相比于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更加客观冷静,能够更好地展示多个角色的情节发展和故事线索。
通过轻重缓急、时间跨度等手段的灵活运用,作者可以创造出紧凑而富有张力的故事。
多重视角叙事多重视角叙事是指小说中同时呈现多个角色的视角和经历的一种技巧。
通过多重视角叙事,作者可以展示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心理变化以及各自的故事线索。
这种叙事方式通常会给作品增添更多的复杂性和纬度,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生动。
时间跨度与回顾性叙述时间跨度与回顾性叙述是指小说中穿插着过去与现在之间切换并进行回顾性叙述的一种技巧。
通过时间跨度和回顾性叙述,作者可以在故事中呈现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为读者提供全面且连贯的故事线索。
结构在小说中的作用与构建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直接的一种结构方式。
从故事开始到结束,事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发生,并以直线式推进剧情。
这种结构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跟随故事发展,并较为容易理解。
反串行结构反串行结构是指将故事按照非线性顺序进行呈现、并将逐渐暴露事件发展动机与细节设定在后期揭示。
反串行结构相对复杂,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与求解欲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悬念与惊喜。
多线程结构多线程结构是指将故事按照不同主线或副线进行交替切换、编织而成。
这种结构能够增强小说整体的丰富性和层次感,使得读者可以同时关注并追踪不同角色或情节线索。
高二语文教学中的现代小说技巧与鉴赏
高二语文教学中的现代小说技巧与鉴赏现代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在高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高二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小说的技巧进行教学,并以此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创新的叙事结构现代小说以其创新性的故事叙述方式而脱颖而出。
在高二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现代小说,培养他们对于叙事结构的敏感度。
例如,老舍的《茶馆》采用多线索叙事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角色描写和事件交叉,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多样性和矛盾冲突。
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挖掘不同线索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故事分析能力。
二、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现代小说以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而深受读者喜爱。
在高二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现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以其独特的形象引发了人们对于现实与理想、正义与邪恶的思考。
我们可以让学生剖析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象征意义,培养他们对于人物心理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三、多样的叙述手法运用现代小说以其多样性的叙述手法而引人入胜。
在高二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现代小说中的叙述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余华的《活着》以时间流逝和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叙述了一个普通人在历史巨变中的命运,通过多变的叙述手法呈现了人物的成长与沉重。
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小说中的叙述方式,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深入的社会思考与审视现代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思考与审视而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高二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现代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促使他们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判断。
例如,钱钟书的《围城》通过对于人物和社会的描写,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希望进行深刻的思考。
我们可以让学生理解小说的社会背景和深层意义,从而引导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高二语文教学中,现代小说技巧的运用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论叙事学在文学作品教学的运用
浅论叙事学在文学作品教学的运用浅论叙事学在文学作品教学的运用[摘要]传统叙事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多年以来多停留在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因素上,难免陈旧单调。
如果引入叙事学理论,也许能在过去阅读的盲点发现新的艺术焦点,从而更新和丰富传统叙事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
因此,我们不妨结合教学实例从将叙事学引入文学作品教学时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的共性的角度来探讨,即无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教学方法都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是:文本比较、角色体验、提供互文性文本。
[关键词] 叙事学文学作品文本比较角色体验提供互文性文本“文学”,人们往往称之以“殿堂”,可见其美好、高雅、神圣。
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的内容,它承载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因而也一直为语文教育研究者所关注。
然而目前各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均呈现出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倾向,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文学研究却始终没有有力地介入过语文课程与教学,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红红火火的同时,文学鉴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含量却相当的贫乏”。
一方面是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稳定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有价值的教学知识严重缺席。
如果能将叙事学理论引入中学的文学作品教学领域,其意义一定是非同寻常的。
因此,我们不妨结合教学实例从将叙事学引入文学作品教学时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的共性的角度来探讨,即无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教学方法都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是:文本比较、角色体验、提供互文性文本。
一、文本比较叙事学涉及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结构、叙事类型、话语模式等概念,这些概念所表达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差别,不同的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结构、叙事类型、话语模式就必然有不同的叙事效果。
而揭示不同地方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比较,比较是无论采取什么具体的教学方法,都会必然蕴含于其中的要素。
比较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将它大致分成三类:A文本与B文本的比较,文本的呈现方式与另一种可能性的比较,文本内部的比较。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很好的文学阅读材料。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文学之美,更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叙事策略。
本文将从小说的叙事策略角度进行讨论。
一、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是最为直接、常见的叙事方式。
小说按事件顺序依次叙述,通过时间顺序铺陈物事经过。
在这种叙事中,读者能够很容易地把握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的基本情况以及人物角色。
例如《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都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发展的。
二、倒序叙事倒序叙事又称回溯叙事,即以事件的发展终点为起点,然后向前推展故事情节,展开一系列的事件经过。
这一叙事方式经常运用在推理小说中,通过逐渐揭示事件的详细经过来推导出真相。
例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中,事件的真相逐渐击破,最终揭示了谋杀案的真正凶手。
三、拟古叙事拟古叙事是指小说中采用了古代文学中流传下来的叙事方式,仿照了古代文学经典的艺术形式,故事的语调和写作方式也跟随古代文学家的风格。
这种叙事方式尤其常见于历史小说中。
例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采用了传统的封建社会叙事方式,趣味盎然,引人入胜。
四、多元叙事多元叙事是指一个故事可以从多个角度叙述,小说中通过不同的叙述者视角,多次重复描述同一事件,从而探索事件的背后真相。
例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通过多重视角叙述,揭示了一系列复杂事件的真相。
五、内心叙事内心叙事是指叙述的故事事件不是主体,而是通过让读者了解人物内心世界来呈现故事发展。
例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小说仅仅描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不流于表面事件的描写,通过主人公诸多幽默却又真切的对话,展现了思想和情感的回旋。
总之,故事叙事方式及其多样化,每一种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彰显着作者的本事。
通过对小说的叙事方式的分析,不仅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同时也会对我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通过掌握不同的叙事方式,我们可以在写作中更加巧妙地营造真实的故事情节,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叙事文与小说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叙事文与小说阅读教学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叙事文与小说阅读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内容,其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论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师对初中语文叙事文与小说阅读教学的理解和实践水平,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叙事文;小说阅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一、引言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其中,叙事文与小说阅读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涉及到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如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等。
而叙事文与小说又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也都应该有所不同。
因此,本论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对初中语文叙事文与小说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二、教学内容1. 叙事文教学内容(1) 文体特点:叙事文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文体,其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有序。
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叙事文的基本特点,如事件发展的顺序、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语言的生动形象等。
(2) 文本分析:教师应该选择生动有趣的叙事文作为教材,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本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
同时,教师也应该分析文本中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语言要素,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 作品创作:在叙事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如仿写叙事文、编写故事情节等。
通过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叙事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小说阅读教学内容(1) 文体特点:小说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文学形式,其文体结构、人物关系、描写方法等要素较为繁琐。
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如情节的复杂性、人物形象的多样性、文学风格的变化等。
(2) 文本阅读: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小说作为教材,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中的情节、人物以及思想内涵。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助。
(3) 作品鉴赏: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鉴赏,如阅读理解、成语掌故等活动。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材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小说的叙事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本文将从故事性、情感性、真实性和独特性四个方面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
首先,小说具有故事性,这是其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小说通过叙事方式将一系列事件和情节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故事。
故事性不仅让读者产生了解故事的兴趣,也使作者能够通过情节的反复推敲和文字的铺陈达到表达自己的意图。
例如,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广泛使用的《红楼梦》就以故事性为基础,通过宏大的情节框架将众多人物的命运和爱恨情仇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小说具有情感性。
小说往往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也能让读者深入思考和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她们对生活的不满和对命运的追问,都能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感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第三,小说具有真实性。
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好的小说往往能够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真实描写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真实感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故事,并进一步体验和思考其中的人生哲理。
例如,在《活着》这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中,余华通过对主人公的命运和生活的描写,使读者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更加深入和真实。
最后,小说具有独特性。
每个小说都有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手法,这使得每本小说都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
独特性既是小说的优势,也是其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荷花淀》中,作者通过简洁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示了荷花淀的美丽和人们对自然的热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结起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通过故事性、情感性、真实性和独特性等叙事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小说的叙事策略对于故事的情节展开、人物的塑造以及主题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
首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多采用线性叙事策略。
线性叙事是指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从事件发生的起始点,经过发展和高潮,到最后达到结尾的叙述方式。
这种叙事策略使得故事情节清晰、连贯,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故事的发展。
例如,《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就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方式,通过对贾府一系列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封建社会下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社会关系的纷繁复杂。
其次,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还常常使用了插叙、嵌入等手法来丰富故事的叙事策略。
插叙是在主线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插入一些次要事件或回忆来丰富故事情节。
嵌入则是在故事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以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思考深度。
这些叙事手法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例如,《西游记》中的插叙和嵌入是非常典型的叙事策略,通过插入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经历,既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又强化了主题的表达。
另外,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还常常采用多视角叙事策略。
多视角叙事是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叙述故事,以展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丰富故事的多样性和立体感。
这种叙事策略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例如,《格林童话》中的一些故事采用了多视角叙事的方式,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让读者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还常常运用反转和悬念叙事策略。
反转叙事是指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戏剧性的转折和变化,出现出乎意料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悬念叙事则是通过在故事情节中设置一系列悬念和不确定性,引发读者对故事结果的期待和猜测,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张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叙事策略。
叙事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说是构成小说的基础。
因此,对小说在叙事方面的表现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欣赏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说的叙事策略可以说是非常多样化的。
在不同的小说中,叙事手法的选择会因文本情境和作者的意图而有所变化。
但是,一些小说中常见的叙事策略是可以总结出来的。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些叙事策略。
1. 借助叙述者的视角来呈现故事在一些小说中,作者会设定一个叙述者的角色来讲述故事。
这个叙述者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旁观者。
无论是哪种情况,叙述者都用自己的视角来描写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从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效果。
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常常会设有一个叙述者来讲述故事。
例如,《天龙八部》中的剧情,都是由一个名叫释小龙的和尚来接力叙述的。
另外,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也是采用叙述者的手法,通过一个叫做福贵的农民来讲述主人公的故事。
借助叙述者的视角,读者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真相,也可以更好地体验小说所传达的情感。
2. 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是一种可以描写人物内心的艺术形式,因为小说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可以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让读者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心理。
以孟尝君为例,在《孟子》中的孟尝君形象比较单一,他多是以经验之谈的角度出现,而《孟尝君死》中,作者在叙述时将人物的内心展现得十分细腻,使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被主人公的情感所感染。
在现代小说中,尤其是心理小说中,这种叙事方式更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中国著名小说家鲁迅就曾以描写内心为特点的现代小说,通过叙事方式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以及《祝福》等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被揭示得十分透彻,让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精神状态。
3. 采用复杂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小说叙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一个好的时间结构可以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是最为常见、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小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文学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与此同时,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的文本形式,也蕴藏着许多叙事策略。
下面就从小说的叙事策略入手,来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中的叙事策略。
一、叙述模式在小说中,叙述模式是指小说中所采用的叙述方式。
不同的叙述模式可以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从而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通常采用的叙述模式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和多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模式是指小说中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即由小说中的主角或旁观者来进行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模式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身份背景,带来强烈的情感代入感。
比如林语堂的小说《荷花》就是以“我”作为叙事者,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恋爱时期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情感参与感。
第三人称叙述模式是指小说中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进行叙述,即由故事的旁观者或无名的叙述者来进行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模式可以更客观地展现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增强了叙事的普适性和文学价值。
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模式,通过暗示、叙述等手法,展现了大量的人物、故事和细节,塑造了极具生动性与特殊性的人物形象。
多视角叙述模式是指小说中采用多个角度和视角来进行叙述,以达到展示事件多面性和复杂性的叙述手法。
多视角叙述模式可以让读者同时看到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行动,分析角色之间的关系和纷争,增强了叙事的深度和多样性。
比如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不仅采用了多个角色的视角来进行叙述,还巧妙地运用了故事回溯和双关等叙事手法,展示了各色人物的纷争,彰显了人生的复杂和多样。
二、叙事结构在小说中,叙事结构是指小说中的故事结构和事件分布方式,即故事的原型和逻辑关系,是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叙事结构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传统线性结构、环状结构、双线结构和多重叙述结构。
试论叙事视角在中学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叙事视角在中学小说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陈卫星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1年第01期【摘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小说占有很大的篇幅。
在小说教学中,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
叙事视角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解读作品,更好地把握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阅读与鉴赏水平。
【关键词】小说叙事视角中学教学小说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让他们学会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于其中接受人文、文学熏陶,获得精神成长。
在教学中,从哪些角度和方式解读,作品又呈现何种意义,小说是如何叙事的,这都是小说教学的要涉及的问题。
在叙事学理论中,叙事视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把这一概念引入小说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小说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以叙事功能为主的小说作品,自然会涉及到一个由“谁”站在什么“位置”来叙述的问题,也就是作品中对故事进行讲述的角度问题,即叙述视角的问题。
玛乔丽·博尔顿说:“故事不能自我讲述,不论谁讲故事,为了达到讲述的目的,他总得站在一定的相关的位置才行。
”作家正是通过他所选定的叙述视角将故事告诉读者。
对于文本接受者来说,文学作品的叙述视角不仅关系到我们从叙述中能够看到什么和怎样看,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故事所做的反应。
叙述视角的确定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故事叙述的方便,更重要的,它还体现着作家希望读者看到什么,或希望产生某种文体效果的主观意图。
在中学小说教学中,引进视角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使学生了解绝对权威式叙述视角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在这种叙述视角下,叙述者或人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可以不受限制地把小说所有内容叙述出来。
这类叙事中,叙述者不受观察角度的限制,如同上帝一般无所不知、无所不在。
他可以洞察一切,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进行挖掘,因此又被称为“神的叙事”、“无所不知的叙事”、“全知视角”、“权威视角”,这是传统叙事作品最主要的一种叙事方式。
“叙述”在小说教学中的尝试运用-模板
“叙述”在小说教学中的尝试运用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在涉及到小说时,总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在高考背景下,它似乎已是可有可无;真正操作起来,又往往存在诸多偏失而遭遇困境;学生的“小说阅读”现状又令人忧虑,他们的小说阅读因其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浅嫩而走入“偏食、猎奇、囫囵吞枣”的误区。
小说是什么?仅仅是情节、人物、环境吗?固然,这些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但并不就是小说本身,这正如钢筋水泥沙石木料都是建筑的基本材料,也并非建筑本身,决定建筑的美学本质的却是用这些材料在建筑师的建筑理念统领下的合理组织而成的形式整体。
当我们进行建筑美学的鉴赏时,断不会将他拆光了分析这些“基本材料”吧。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鉴赏那些建筑——小说呢?我在小说教学上做了些尝试:1、《祝福》的教学设计:在新课前,先安排了学生阅读了叶圣陶先生的早期小说《这也是一个人》。
这篇小说冷静、客观、写实地塑造了一个被父权、夫权两条绳索捆绑绞杀的农村妇女形象,向吃人的社会发出了“这也是一个人”的斥问。
相对课文来说,这篇小说简短浅显。
那么由浅入深,再来阅读课文,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我设计了这么几个思考题:(1)叙述人的安排有什么不同?(2)叙述人的不同,会给小说带来什么影响?第一个问题不难回答,第二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琢磨,发现的问题就多了。
《这也是一个人》用的是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所以小说的再现,也仅仅是再现,而《祝福》以“我”来叙说祥林嫂的故事,不可避免的就存在了“我”的行动,“我”视觉,“我”的思想……这样就涉及到了小说的一些具体问题:小说主题、小说人物、人物的刻画手法……《祝福》中的“我”是一个远离闭塞、衰败和萧索的鲁镇社会环境,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社会精神和道德观念禁锢的知识分子。
虽然他同情弱者,但对鲁镇社会的黑暗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甚至潜意识里想逃避现实矛盾,在失望和痛苦之余希望卸去负疚感,因此精神道德上还有许多不足。
以这样的“我”来作为祥林嫂不幸的目击者,能站在一个高的视点上,以“智识者”的理性精神来认识和思索祥林嫂悲剧的实质及其社会意义,来暴露鲁镇人人性的麻木、愚昧和残忍;同时,“我”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的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态度的刻画,更能凸现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说叙事艺术的比较在教学中的运用
小说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样式,作者创作之时,必是苦心经营,百般雕琢,甚至常要突破固有不断创新,以便借故事更好地诉说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同时也使作品别具风格,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所以作为学生阅读文本的引导者,除了指导他们对文本的内容意蕴进行赏析,还要去引领他们去探究分析作者是如何去叙述这个故事的,发现小说的叙事美。
文学评论界对叙事与小说的关系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作为表述方式的叙述和作为被表述的对象的故事。
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也可借助这种理论让学生更深入走进小说的阅读鉴赏。
同时,我们也可将小说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它们叙述故事在情节安排上的异同,借此激发学生对小说文本的阅读鉴赏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小说讲述的魅力。
一、叙事情节情感与理性的色彩比较
小说叙事情节的色彩与小说中叙事视点密切相关。
叙事视点即“谁”站在什么位置讲述故事。
由于故事讲述者的身份立场不同,故事本身便具备了不同的色彩倾向,那么情节的布置与流向也不同。
我们可以借助苏教版“和平的祈祷”
这一专题中《一个人的遭遇》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两篇小说进行这方面的分析。
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背景,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点,展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伤害。
但由于两篇小说的主人公站在了这场战争的相对立场,一个代表了战争的正义方而另一个却是非正义的一方,因此两篇小说在情节的设置上呈现了不同的倾向。
《一个人的遭遇》中,肖洛霍夫借索科洛夫这个普通人在战争中从成功逃亡,听到妻女被炸死的消息,重燃希望寻找儿子到听到儿子牺牲,埋葬所有人生希望与欢乐的起伏情节,将读者的情感激发,在浓烈的情感流露中,折射出俄罗斯甚至是所有遭遇战争的民族承受的悲剧,它的情节设置中流溢中浓烈的情感色彩。
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作者伯尔,却选择了德国一个年轻人去讲述他在战争中的诊治途中的所思所想,情节也设置了伤病医院是不是曾经自己就读学校的悬念,但对于有关我的遭遇的情节叙述的色彩呈现出了客观的倾向,随着外界环境的触发冷静地叙述。
这样的情节安排与叙述旨在触发读者的理性思考,客观与冷静地去分析这些情节背后作者对战争的深入思考。
在这样的对比阅读中,可以让学生领会不同的情节叙述色彩与作品意蕴之间的联系,对作品的艺术感受也更加深入。
二、叙事情节的戏剧化与生活化比较
小说家对情节的布置可谓用心良苦,或伏笔铺垫,或
悬念贯穿,或曲折回环,力图通过各自的叙述技巧使作品更有魅力。
对读者而言,跌宕起伏充满戏剧冲突的情节布置自然是小说有吸引力的必备因素。
戏剧化的矛盾冲突不仅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意图的展现方面有重大作用,同时形成激烈紧张的阅读氛围,引人入胜。
同样是表现人性美与善的小说,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和《边城》节选却在情节设置方面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
前者聚焦于一个看台,人物形象充满个性,伽西莫多外表丑陋内心美好,克洛德道貌岸然。
伽西莫多在行刑过程中遭受众人耻笑,到神甫出现,再到爱斯美拉达德出现,情节设置充满了矛盾冲突。
在这种矛盾冲突与戏剧化情节变化中,完成了个性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展露。
而沈从文的《边城》节选却以从容闲散的笔调,尽情描绘湘西优美的山水和纯朴的风俗场景,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也没有戏剧冲突。
湘西端午的热闹,翠翠与傩送的相遇,水手的聊天等平常人物的平常故事,写来仿佛不是小说而是生活情景的再现。
但却将湘西的风情人情和作者的审美倾向浸染入读者的思想。
生活化的小说原来是另一种韵味。
这也是我们在阅读此类小说时应注意的地方。
两种不同的叙事风格,一个情节紧张激烈,一个闲散悠淡生活味极浓,让读者领略了小说不一样的叙事方式和审美倾向。
三、叙事情节留白方式比较
留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小说的创作同样也运用到它。
留白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加深对作品意蕴的探究。
高中课本中不乏运用这种手法的小说,但是留有余味的方式和效果却是大不一样的。
为使学生在这方面有所体悟,可以将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和汪曾祺的《鉴赏家》进行比较阅读。
小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主人公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是小说的重要的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不仅使小说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老贝尔曼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是怀着怎样的信念不计后果地与风雨搏斗,画上了那一生的杰作。
在此处,学生能够充分调动想象力,融入自己的情感,领悟小说的深刻意蕴。
叙事时情节的留白给读者带来了审美心理的愉悦。
但是留白不只停留在对情节的这种处理。
汪曾祺的《鉴赏家》将这种艺术手法运用得更加微妙有致。
题目为鉴赏家,但是小说中的人物谁是鉴赏家,汪曾祺在情节发展时未曾点明。
叶三能赏果赏画,季陶民能赏叶三,几件叙述的小事中,已构建出审美留白。
更有意思的叙事在于作者用了很大篇幅叙述叶三卖果子,这对于写叶三赏画的作用不可小觑,从中可看出叶三脱俗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足见其见识和鉴赏力。
话中有话,看似随意自然,实则曲折有致,文字背后耐人寻味。
叙述出的情节背后仍能给出巨大空间给读者,真是不得不佩服小说家叙事的匠心。
两个作品所运用得
留白方式虽说不同,赏析中却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通过以上几种比较,可以让学生真正带着兴趣去走进文本,真正参与到对小说文本的审美阅读,提高小说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