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知识归纳(答案)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屈原列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屈原列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屈原列传〔两汉〕司马迁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复习答案

屈原列传复习答案

பைடு நூலகம்


⑾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 ⑿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⒀兵挫地削(被动句) ⒁为天下笑(被动句) ⒂被发行吟泽畔(省略句,状语后置) ⒃是以见放(宾语前置,被动句) ⒄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 置) ⒅其后楚日以削(被动句) ⒆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被动句)







(3)疏 ①王怒而疏屈平(动词,疏远) ②昔禹疏九江,决四渎(动词,疏通,疏导) ③为人仗义疏财(动词,疏散,分散) ④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促织》)(动词,分条陈述) ⑤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形容词,粗疏,疏忽) ⑥论积贮疏(名词,奏章,奏疏) (4)本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名词,根本) ②今背本而趋末(名词,本业,指农业)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本来的) ④今存其本不忍废(《活版》)(名词,底本,稿本) ⑤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代词,这) ⑥臣本布衣(副词,本来是,原来是) ⑦抑本其成败之迹(动词,推究,考察)

3、文言实词 (1)伐 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动词,夸耀) ②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动词,讨伐,攻打) ③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功业) ④伐薪烧炭南山中(动词,砍伐) ⑤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高适《燕歌行》)(动 词,敲击) (2)夺 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动词,强迫改变) ②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动词,强迫改变) 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动词,丧失,耽误) ④广起,夺而杀尉(动词,强取)


2、古今异义词 ①故劳苦倦极(极:疲惫) 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迫改变) ③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诡辩:欺诈的话。今义为 “无理狡辩”。)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反转,改变。今义为“重复”) ⑤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说坏话) ⑥颜色憔悴(脸色) ⑦形容枯槁(形体容貌) ⑧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 义为“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样子”)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
今义:色彩
5、形容枯槁
古义:形体容貌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6、而能与来自推移古义:变化 今义:移动
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通“罹”,遭
遇 2、人穷则反本 通“返”,返 回 3、靡不毕见 通“现”,表 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通“旨”,旨 趣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通“浊”,污 浊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 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 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 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 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 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 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 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 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什么
兼词,于此
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名作状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朝内,在国外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作名,听觉,听力 3、谗谄之蔽明也 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4、邪曲之害公也 形作名,邪恶小人 5、方正之不容也
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道德之广崇 形作动,阐明
7、蝉蜕于浊秽
名作状,像蝉一样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名作状,用厚币
名作状,一天天地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名作动,结为婚姻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使动用法,使……灭亡, 使……破败。 名作状,在内,在外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1.屈原的背景: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是楚国的大臣。

在他时代,楚国正面临着来自秦国的威胁,他在这个危机时刻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2.屈原的才华:屈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给楚怀王建议抵抗秦国,劝说楚王与周边国家合作,以建立反秦联盟。

他还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如《离骚》等,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3.屈原的触怒:然而,由于内外交困的局势,楚怀王在屈原的建议中没有采纳,反而与秦国和谈,这使得屈原非常愤怒和沮丧。

他被楚国的敌对势力诬告,被国王放逐。

4.屈原的离任:在被放逐后,屈原失去了所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他离开了楚国,流亡到了长江流域地区。

5.屈原的投江:在流亡期间,屈原对楚国的命运感到极度痛心和不安,他决定以死去祭告楚怀王,希望能唤醒楚国人民的觉醒。

他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以此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忠诚。

6.白蛇救屈原:传说中,屈原自尽后,一条大白蛇从江中浮出,吞食了他的尸体,以此来保护他的尊严和纪念。

这个传说象征着楚国人民对于屈原的敬仰和怀念。

7.屈原的影响:屈原的投江事件震惊了楚国,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他的忠诚、爱国主义精神和创作的文学作品,成为楚国后来的政治家、士人和文人的楷模。

他的作品也被后人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文学成就: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湘夫人》等。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9.自由思想:屈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他的自由思想。

他以诗歌表达自己对政治现实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评,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10.屈原的遗产: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和爱国主义的先驱。

他的精神传承至今,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屈原列传》的知识点整理,该篇文献记录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以及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答案.doc

《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答案.doc

ku chu d离骚》。

《楚zhuonao jiao nie zi wu gai jin mo 11 men men hud 屈原自沉汨罗江的经过;屈原死后的影离同“罹”遭遇反思、追念 污浊(7)见同“现”表达记忆力 返回 ⑵ 意(3) 指同“旨”旨趣(5)见同“现”显现、表现 泥同“涅”染黑(5)改变、更改;允许、同意 (7)恨、痛心;取独;明战国、浪漫主义、楚辞体、《二、 整体感知 1、 zhu Chdnchan dd jian jiu fen pl bu zhu 2、 屈原由见“黜”而见“迁” 三、 重点研讨 1、 (1)志同“记”一、情境引读2、 (1)见闻、学识;明晓;对于;熟练、熟悉(2)信任 (3)位次;妒忌 (4) 写作 (6)自夸、炫耀;认为;除了;没有人;制定 (8)处境困难;疲困 (9) 过分而失当 (10)列举;事物;表达;称许3、 (1)入:名作状对内、在朝内。

出:名作状对外、在朝外(2) 谗谄:动词活用作名词,说好人坏话的小人。

(3) 邪曲: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不正的小人。

方正: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端方正直的 人。

(4) 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5)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

浊秽: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6)泥:名词活用作动词,染黑4、 (1)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3)被动句 (4)被动句(5)被动句(6)状语后置句5、 (1)(屈原)对内就与楚怀王商议国家大事,来发出号召命令;对外就接待宾客, 应付诸侯。

(2) 离骚就是(相当于)遭遇忧愁的意思。

(3)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写作《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 愤 引 起 的。

(4)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方正,他描述的是平常 的事物,但含义(旨趣)极其重大;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义很深远。

(5)(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而游离尘埃之外(超脱尘世 之 外), 不 沾 染 尘 世 的 污 垢。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全篇知识点总结一、成长经历1. 屈原的家庭背景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他的祖上是楚国的大臣。

由于家族世代为政,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 屈原的求学经历屈原年幼时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他非常喜爱读书,对经史典籍的研究颇有心得。

他曾师事老师屈参学习经史,深得老师的赏识。

3. 屈原与楚怀王的关系屈原在楚怀王的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成为了楚国的一名重要官员。

4. 屈原的政治生涯屈原历任楚国大夫、左徒、太子四端,是楚国政治上的重要人物。

他在政治生涯中,以忠诚勇敢著称,颇受楚怀王器重。

5. 屈原的流放经历由于楚怀王变心废黜,屈原遭到流放,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流亡生活。

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观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思想观点1. 忠君爱国屈原是中国古代忠君爱国的典范代表,他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尽管在政治上曾遭遇流放,但他始终忠贞不渝地爱国家,为国家的利益无私奉献。

2. 文学观念屈原在文学创作上尊重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主张以人民生活为创作的题材,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3. 社会政治观点屈原对政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主张国家应该以民为本,政治应该服务于人民,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发展为宗旨。

4. 道德伦理观念屈原提倡高尚的道德伦理观念,主张做人要有良知、正直、忠诚、慷慨等品质,以及对待朋友要真诚、信任和忠诚。

5. 自然观念屈原对自然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宇宙间的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三、代表作品1. 《离骚》《离骚》是屈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优美、立意高远的诗篇。

全篇以写屈原流放的境遇为主线,以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为诗意载体,抒发了他对国家的忠贞与挚爱之情。

《离骚》不仅被誉为楚国之神韵,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 《天问》《天问》是屈原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它是一部表现屈原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无限关怀和深切忧虑的诗篇。

屈原列传知识梳理答案

屈原列传知识梳理答案

屈原列传知识梳理答案《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一、注音谗谄(chǎn)靡(mǐ)不毕见濯淖(nào)滋垢(gòu)渣滓(zǐ)皭(jiào)然汶汶(mén)稚(zhì)子枯槁(gǎo)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温蠖(huò)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汨(mì)罗上称帝喾(kù)楚将屈匄(gài)二、通假字:1、犹离.忧也通“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通“返”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旨趣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5靡不毕见.通“现”显现6、屈平既绌.通“黜”罢黜7、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三、重点实词解释1、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熟练、熟悉2、王甚任.之信任3上官大夫与之同位次4、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6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改变,更改8、平伐.其功自夸、炫耀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明10、“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11、人穷.则反本处境困难1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13、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心悲痛14、《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15、靡.不毕见.无见,同“现”16、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精深17、举类迩..而见义远事物近1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称许19、不获世之滋.垢污浊20、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泥,同“涅”染黑21、乃令张仪佯装..去秦假装呈献质,同“贽”见面礼2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凭借当权者2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表达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2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资质,职分27、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说坏话28、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吃酒糟喝淡酒2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者乎..,受物之汶汶洁净的样子玷污3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四、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屈原列传复习知识点答案

屈原列传复习知识点答案

《屈原列传》一、文学常识屈原,名__平__,字__原__,___战国__时期我国伟大的__浪漫_主义诗人,代表作有抒情长诗《离骚》主要作品有《天问》、《招魂》、《九歌》、《哀郢》等汉代刘向把它们合编成《楚辞》。

二、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遇人穷则反本同“返”靡不毕见同“现”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同“浊”屈平既绌同“黜”罢免官职齐与楚从亲“纵”合纵亡走赵,赵不内“纳”被发行吟泽畔“披”厚币委质事楚“贽”见面礼三、古今异义颜色憔悴脸色,面容形容枯槁形体,容貌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言语举动适度、得体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第二年而欲反覆之君悟、俗改。

覆,翻转过来四、解释加点字意思娴.于辞令..熟练、熟悉。

应对的语言。

王甚任.之信任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改变,更改屈平不与.允许,同意平伐.其功自夸,炫耀屈平疾.王听之不聪.恨、痛心。

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精神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泥浆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

同“涅”,染黑。

污浊。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快意,心里舒服。

亡走..赵逃跑。

奔向。

楚人既咎.子兰归罪,责怪。

其存.君兴国思念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帮助自己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不知忠臣之分.资质..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被.发行吟泽畔披,散着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吃。

酒渣。

喝。

淡酒。

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才美德。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者乎洁净的样子。

玷辱。

..,受物之汶汶皓皓..之白皎洁的样子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贾生吊.之悼念死者又爽然..自失矣茫然五、句式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被动“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是以见放被动六、默写《国风》好色而不淫,__《小雅》怨诽而不乱__.。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
1、朝内政治黑暗的四个方面“,,
,”使屈原引发忧思从而创作了《离骚》。

2、《屈原列传》中作者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3、《屈原列传》中“,”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了铺垫。

4、《屈原列传》中“,,,
”用上古明君治国的例子来告诫当世之君。

5、《屈原列传》中“,,
,,”用比喻的修辞说明了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6、《屈原列传》中作者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的原因是,。

7、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

《屈原列传》默写答案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6、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屈平既绌(绌,通“黜”,被贬官)亡走赵,不敢归(亡,通“逃”)齐与楚从亲(从,通“纵”)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明,通“盟”)二、古今异义以为对(古义:回答。

今义:认为)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楚时称霸(古义:骄傲。

今义:动词:吹牛,鼓吹;名词:(动物)雄性)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

今义:无此释义)三、词类活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聋)厚币委质事楚(厚,形容词作名词,丰厚的礼物;币,名词作动词,礼物)以间进言(间,名词作状语)穷竟其事(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虽放流(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放)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设置、筹划)闻陈轸于楚故之王(闻,使动用法,使……知道)以累臣之故(累,名词作动词,囚禁)日夜谏也(日夜,名词作状语)厚遗秦王女而约为婚姻(遗,动词的使动用法,送给)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王(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说……的坏话)长平桓桓称以为虎狼之国(虎狼,名词作形容词,像虎和狼一样凶猛)使将三十万众守边(将,名词作动词,率领)而刘乃深绝(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断绝)复之秦(复,使动用法,使……回去)以三寸之舌而强于百万之师(强,形容词作动词,强大)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形容词作动词,无才能)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相斗)以远大法(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则幸得脱矣(幸:形容词作动词,侥幸)秦时与臣游(游:名词作动词,交往)常书辞中恶语属臣后中用事者乎(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1.词义的推测:
在《屈原列传》中,有许多古代词语的出现,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
其准确的词义。

例如,“建德不偷,言益而居官数邑”,这里的“邑”可
解为“城市”。

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我们可以推测出“邑”的具体含义。

2.典故的解读:
在《屈原列传》中,出现了一些典故,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如,“楚灭陈而头虏获屈原”中的“头虏”就是指楚怀王的义卒。

了解
这些典故的背景和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原列传》中屈原的生平遭遇。

3.古代行政制度:
在《屈原列传》中,提到了一些古代的行政制度和职位名称,需要了
解其具体含义。

例如,“召公窃位而据之”的“召公”就是指楚国的国君。

通过了解这些古代行政制度和职位名称的含义,可以更好地把握《屈原列传》中不同人物及其职责的关系。

4.古代礼仪习俗:
《屈原列传》涉及到了一些古代的礼仪习俗,需要了解其规范和具体
操作方法。

例如,“乃立蓍龟于房中”,这里的“蓍龟”是古代占卜的工具,是一种用来卜筮的祭器。

了解这些古代礼仪习俗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
所描述的情节和行为。

5.文学修辞手法:
总的来说,阅读《屈原列传》可以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词义、典故、行政制度、礼仪习俗和文学修辞手法的学习,可
以更好地解读和分析古代文言文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屈原列传》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屈原列传》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屈原列传》基础知识梳理《屈原列传》梳理案重点实虚词第一段:屈平疾(恨,痛心)王听(听觉)之不聪(明)也谗谄(说好人坏话的人)之蔽明也邪曲(邪恶不正的人)之害公也方正(正直的人)之不容(被动)也故忧愁幽(深)思而作《离骚》犹离忧(遭遇忧愁,离同“罹”,遭遇)也夫(句首发语词)天者,人之始也人穷(处境困难)则(就)反本疾痛惨怛(内心悲痛)屈平正(使动,使……正)道直(使动,使……直)行竭忠尽智以(连词,表目的,来)事其君谗人间(离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个被动句)能无怨乎盖(大概)自怨生也上(名作状,向上)称帝喾下(名作状,向下)道(称道)齐桓以刺(指责)世事明(阐明)道德之广崇(广大崇高)治乱之条贯(规律)靡(没有)不毕(全,都)见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其志洁(高洁),其行廉(正直,端正)其称文小而其指(同“旨”,旨趣)极大举(列举)类(事物)迩(近)而见(包含、表现)义远(深远)自疏(疏远)濯(同“浊”)淖(泥浆)污泥之中蝉(名作状,像蝉一样)蜕于浊秽(黑暗社会)不获世之滋(污浊)垢皭(洁白)然泥而不滓(污黑)者也推(推究)此志也,虽(即使)与日月争光可也。

文化常识1.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2.帝喾,传说中“五帝”(五帝是指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明君主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也是历代朝廷官方祭祀礼仪的专用词汇,是最高祭祀等级的仪式之一。

)之一,号高辛氏。

屈原是他的后裔。

翻译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译文:屈原痛心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谗言谄媚遮蔽了双眼(不能明辨是非),(致使)邪恶歪曲残害了公道,端方正直不被接受,因此(心怀)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4.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1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14.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15、《屈原列传》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来说明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

屈原列传 知识点

屈原列传 知识点

屈原列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二、通假字。

1.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2. 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返回)3. 靡不毕见(“见”通“现”,表现)4.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意旨,旨趣)5. 屈平既绌(“绌”通“黜”,被罢黜)6. 齐与楚从亲(“从”通“纵”,合纵)7.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三、古今异义。

1. 明年。

- 古义:第二年。

例如“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 颜色。

- 古义:脸色。

如“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今义:色彩。

3. 形容。

- 古义:形体容貌。

如“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4. 从容。

- 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5. 反复。

- 古义:返回(楚国),扭转形势。

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 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四、一词多义。

1. 属。

- shǔ.- 屈平属草稿未定(撰写)- zhǔ.-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接,连续)-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2. 伐。

-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其后秦欲伐齐(攻打)3. 疏。

- 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分条陈述)4. 离。

- “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受)- 约从离衡(使……离散,离间)5. 本。

- 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 人穷则反本(根本,这里指祖宗)- 今存其本不忍废(版本,稿本)五、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泥而不滓(染黑)-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一天天地)2. 形容词作名词。

- 邪曲之害公也(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端方正直的人)3. 使动用法。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使……听觉灵敏,这里指“明辨是非”)- 亡国破家相随属(使……灭亡,使……破败)六、特殊句式。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1.屈原引发忧思创作的《离骚》是痛心于朝内政治黑暗的四个方面是:,,,。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 。

”4.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 。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 , , ”这三方面。

8.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 。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10.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

1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1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 ,。

1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 。

”14.《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人格与文风一致的句子是:,;,。

15.《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师生帮手:高中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练习及答案

师生帮手:高中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练习及答案

师生帮手:高中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练习及答案《屈原列传》同步练习一、字音属.()草稿惨怛.()帝喾.()濯淖..()皭.然泥.而不滓.()靳.尚()渔父.()三闾.大夫()餔.糟啜醨..()弹.冠()汶汶.()汨.罗江()温蠖.()二、重要实词1.与上官大夫同列.:___________________2.争宠而心害.其能:___________________3.属.草稿未定:___________________4.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___________________5.屈平不与.:___________________6.屈平伐.其功:___________________7.自矜.功伐:___________________8.人穷.则反本:___________________9.惨怛..:___________________10.《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_____________11.靡.不毕见:___________________12.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13.齐与楚从亲..:___________________14.使使如.秦受地:___________________15.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___________________16.屈平既嫉.之:___________________17.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___________________18.一篇之中三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19.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20.顷襄王怒而迁.之:___________________21.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___________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___________________23.及见贾生吊.之:___________________1.博闻强志:___________________2.离骚者,犹离忧也:___________________3.人穷则反本:___________________4.靡不毕见:___________________5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6 .举类迩而见义远:___________________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8.屈平既绌:___________________9.乃令张仪详去秦:___________________10.厚币委质事楚:___________________11.亡走赵,赵不内:___________________12.被发行吟泽畔:___________________四、词类活用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谗谄之蔽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邪曲之害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正之不容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道德之广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蝉蜕于浊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厚币委质事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泥而不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其后楚日以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亡国破家相随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时秦昭王与楚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短屈原于顷襄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同生死,轻去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答案+原文+翻译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答案+原文+翻译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答案+原文+翻译《屈原列传》(节选)【原文】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

《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

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

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司马迁《屈原列传》考点解析及原文翻译

司马迁《屈原列传》考点解析及原文翻译

司马迁《屈原列传》考点解析及原文翻译《屈原列传》考点通假字1、离:犹离忧也(通"罹")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4、绌:屈平既绌(通"黜")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6、见:靡不毕见(通"现")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一词多义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2、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3、直: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名词,正直)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与"横"相对)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通"值",价值)④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对的)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词类活用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古今异义的词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4、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今义:颠来倒去5、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屈原列传》解析司马迁认为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是正确的。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新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新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1.屈原引发忧思创作的《离骚》是痛心于朝内政治黑暗的四个方面是:,,,。

2.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3.《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人格与文风一致的句子是:,;,。

4.陈述屈原品行端正、竭尽忠心侍奉君王的句子是:,,。

5.在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6.指出《离骚》从上古开始讲述明君治国的例子,用来告诫当世之君的句子是:,,,。

7.《离骚》的文风特点是“,。

”8.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

9.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屈原列传》默写答案1.屈原引发忧思创作的《离骚》是痛心于朝内政治黑暗的四个方面是: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人格与文风一致的句子是: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4.陈述屈原品行端正、竭尽忠心侍奉君王的句子是: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5.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6.指出《离骚》从上古开始讲述明君治国的例子,用来告诫当世之君的句子是: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7.《离骚》的文风特点是“其文约,其辞微”8.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9.作者司马迁连用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知识归纳(答案) 2012-3
一、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1、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2、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
3、博闻强志.记,记住
4、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扣留
5、顷襄王怒而迁.之贬谪,放逐
6、渔父.见而问之曰 fǔ,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使之改变,强行改变
8、屈平不与.允许,同意
9、人穷.则反本处境艰难,困厄不堪
10、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惫
11、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忧伤哀痛
12、靡.不毕见副词,没有
13、乃令张仪佯.去秦假装
14、厚币委
..质事楚礼物;呈现
15、使使如.秦受地往,到……去
16、以一仪而当.汉中地抵换,相抵
17、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责备,怪罪
18、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
19、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全
20、楚诚.能绝齐如果,果真
21、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方正
22、明于治.乱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23、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副词,大概
24、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副词,全都
25、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介词,相当于“于”
二、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含义
1.犹离忧也离—罹遭遇,遭受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旨旨趣,旨意
3.人穷则反本反—返返回,回到
4.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绌—黜(被)罢免官职
5.厚币委质事楚质—贽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6.靡不毕见见—现体现
7.亡走赵,赵不内内—纳接纳
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浊污浊
9.被发行吟泽畔被—披披散
10.举类迩而见义远见—现表现,表达
11. 齐与楚从亲从—纵合纵
三、请写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今意义
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古义:脸色。

颜,颜面。

色,气色。

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

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古义:形,形体。

容,容貌。

又如《林黛玉进
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2.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

/ 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4.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返回(楚国)恢复(国家)。

一说,反,覆转。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5. 而能与世推移古义:变化。

/ 今义:移动。

6.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又如“常从
容淡静”。

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如成语“从容不迫”。

7. 屈原至于江滨古义:到达,动词;
今义:表达到某种程度,作动词;或表另提一事,介词
四、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含义
1.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效法,模仿。

一说,意动用法
2.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名作动,生活在污泥里
3. 时秦昭天与楚婚.名作动,结为婚姻
4. 谗谄
..之蔽明也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5. 邪曲
..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小人
6. 方正
..之不容也形作名,方正之人
7.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作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8.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作动,说短处,诋毁
9. 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10. 蝉.蜕于浊秽
..蝉:名作状,像蝉那样;浊秽:形作名,污浊的环境
11. 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12.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作状,在朝内,在国外
13. 身客.死于秦名作状,像客那样。

一说,以客的身份14.复释去.张仪动词使动用法,使(让)…离开
15.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16.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17. 惠王患.之意动用法,以…为患,引申为“担忧”
五、请解释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属
①屈平属草稿未定动词,zhǔ,缀缉,撰著
②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zhǔ,连接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动词
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动词,掌管
2、伐
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动词,夸耀,自夸
②其后秦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③坎坎伐檀兮动词,砍伐
④口诛笔伐动词,声讨
3、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志向,心意
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③博闻强志动词,记,记住
④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志趣
⑤聊斋志异动词,记述
⑥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4、害
①争宠而心害其能动词,嫉妒
②邪曲之害公也动词,损害,妨害
5、遇
①出则接遇宾客动词,对待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动词,对待
6、见
①信而见疑介词,被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介词,被
③举类迩而见义远动词,表达,表现
④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动词,出现
⑤靡不毕见动词,体现
⑥君既若见录副词,放在动词之前,指向于自己一方,相当于“我”
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同上,“我”
7、之
①王甚任之代词,代屈原
②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代词,代下文说的话
③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助词,取独
④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助词,取独
⑤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助词,取独
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助词,取独
⑦明道德之广崇助词,的
⑧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助词,的
⑨此不知人之祸也助词,的
⑩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动词,到
8、而
①王怒而疏屈平连词,表因果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连词,表因果
③举类迩而见义远连词,表转折
④信而见疑连词,表转折
⑤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连词,表转折
⑥竟死于秦而归葬连词,表承接
⑦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连词,表承接
⑧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连词,表并列
⑨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连词,表并列
9、其
①其志洁,其行廉代词,他的
②秦伏兵绝其后代词,他的
③其后秦欲伐齐指示代词,那
④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语气助词,表揣测,大概
10、以
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介词,拿,用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介词,拿,用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介词,凭借
④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介词,由
⑤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介词,因为
⑥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介词,因为
⑦遂自投汨罗以死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⑧其后楚日以削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⑨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⑩莫不欲求忠以自为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⑾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⑿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动词,用,任命
11、于
①战于蓝田介词,在
②明于治乱介词,对于
③使于齐介词,到
④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介词,在,向
⑤不凝滞于物介词,被
⑥内惑于郑袖介词,被
12、为
①为天下笑介词,被
②竟为秦所灭介词,被
③而自令见放为语气助词,呢
④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动词,辅佐
⑤为楚怀王左徒动词,做,担任
⑥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动词,制定
13、虽
①虽放流,眷顾楚国连词,虽然
②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连词,即使
14、竟
①竟死于秦而归葬副词,最终,终于
②怀王竟听郑袖副词,最终,终于
六、请指出下面各句的句式特点
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2.遂绝(于)齐省略句,省略介词
3.方正不容也被动句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5.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6.而自令见放为被动句
7.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介词结构后置句
8.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介词结构后置句
9.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介词结构后置句
10.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介词结构后置句
11.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介词结构后置句
12.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句
1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
七、请解释下面句中的固定词语
1.奈何绝秦欢奈何——表疑问,怎么
2.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安…乎——表反问,怎么…呢
3.是以见放是以——因此
八、请根据注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王逸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瑾、瑜,美玉也。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2、博闻强志:语出《屈原列传》。

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3、随波逐流:语出《屈原列传》。

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4、弹冠振衣:语出《屈原列传》。

整洁衣冠。

5、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