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二章测试题
高一上册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m 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已知刹车后第1个2s 内的位移是24m ,第4个2s 内的位移是1m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B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312m/s 2 C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D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3.9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BD .假设汽车甲8s 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241-=3x x aT 得2241212423m/s m/s 33412x x a T --===-⨯ 根据2101112x v t at =+得初速度为 20123242212m/s 13.9m/s2v +⨯⨯=≈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00013.9s 7.3s2312v t a --===- 可知汽车甲在8s 前速度减为零。
设汽车甲的加速度为a ,根据2101112x v t at =+得 02422v a =+汽车甲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0000--v vt a a== 采用逆向思维,最后2s 内的位移为20161m 2v x a a'=--=-()()联立解得a =-2m/s 2 v 0=14m/s选项A 正确,BD 错误。
C .汽车甲刹车到停止的距离22000014 m 49m 50m 22(2)v x a --===⨯-<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车,选项C 错误。
故选A 。
2.“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司机也属于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剧增。
若高速公路(可视为平直公路)同一车道上两小车的车速均为108km/h ,车距为105m ,前车由于车辆问题而紧急刹车,而后方车辆的司机由于低头看手机,4s 后抬头才看到前车刹车,经过0.4s 的应时间后也紧急刹车,假设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6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不会相撞,两车间的最小距离为12mB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车速为6m/sC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后车车速为18m/s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两车是否相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两车的初速度0108km/h 30m/s v ==,结合运动学公式知两车从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220130m 75m 226v x a ==⨯= 则后车从开始到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2130(40.4)m 75m=207m>105m+=180m x x ⨯++=所以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已经停止,距后车减速到速度为0的位置相距207m 180m 27m x ∆=-=根据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以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处理,则相撞时后车的速度22v a x ∆解得18m/s v =故C 正确,ABD 错误。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是( )A .B .C .D .2.汽车从制动到停止共用了5s ,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 前进的距离分别为9m 、7m 、5m 、3m 、1m 。
可知( )A .初速度为9m/sB .末速度为1m/sC .加速度方向一定向后D .加速度一定减小3.从离地面高为 1.25m h =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210m/s g =。
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和最后0.1s 内下落的位移大小分别为( )A .5m/s ,0.45mB .5m/s ,0.25mC .10m/s ,0.45mD .10m/s ,0.25m4.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A .第1s 内和第3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不相同C .前 4s 内的平均速率为0.625m/sD .0~2s 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5.某观景台离地高度为320m ,现有一位游客乘坐高速电梯由地面直达观景台,电梯先匀加速之后匀速最后匀减速到达观景台时速度恰好为零,他利用手机自带的计时器测得该过程总共用时82s ,其中电梯匀加速上升和匀减速上升阶段的时间各是2s ,据此计算电梯匀速运行过程中的速度为( )A .3m/sB .4 m/sC .5 m/sD .6 m/s6.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B .质点甲前2s 内的位移为20mC .第2s 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 .第2s 末质点甲、乙相遇7.如图所示,木块A 、B 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 的长度是L ,B 的长度是2L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v 1射入A ,以速度v 2穿出B ,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 时的速度为( )A 221223+v vB 22123v v +C .1223v v +D .123v 8.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5+6t -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刻的位置坐标为6mB .初速度大小为5m/sC .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4m/sD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m/s 2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 .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7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D .加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10m/s 2 10.一子弹刚击中木块的速度为800m/s ,经历0.2s 后穿出木块,刚穿出的瞬时速度为500m/s ,则子弹穿过木块的加速度是(设子弹射入木块时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子弹在木块内可认为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A .-1500m/s 2B .-3000m/s 2C .1500m/s 2D .3000m/s 2 1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B .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C .可求出物体经过2t 时的瞬时速度D .可求出物体通过2x 时的速度 12.如图所示,在一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 内经过相距30 m 的A 、B 两点,汽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20 m/s ,则( )A .汽车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为10 m/sB .A 点与O 点间的距离为20 mC .汽车从O 点到A 点需要的时间为1sD .汽车从O 点到B 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m/s13.从离地400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忽略空气阻力,取g =10m/s 2),下落一半时间的位移是( )A .100mB .200mC .300mD .400m14.物体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 2,5s 末到达斜面底部,物体运动的前2s 内的位移与最后2s 内的位移之比为( )A .4:25B .3:16C .1:5D .1:415.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高一物理第二章习题
专题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一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
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如图所示。
则物块( ) A .仍处于静止状态 B .沿斜面加速下滑 C .受到的摩擦力不便 D .受到的合外力增大2.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不变的是( )3.如图1所示,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一运送救灾物资的直升飞机沿水平方 向匀速飞行.已知物资的总质量为m ,吊运物资的悬索与竖直方向成θ角.设物资所受的空气阻力为F f ,悬索对物资的拉力为F T ,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F f =mg sin θB.F f =mg tan θC.F T =mgcos θD.F T =mgtan θ4.如图2所示,轻绳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 点,下端悬挂一个重为10 N 的 物体A ,B 是固定的表面光滑的小圆柱体.当A 静止时,轻绳与天花板的夹角为30°,B 受到绳的压力是 ( ) A.5 N B.10 N C.5 3 ND.10 3 N5.如图3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 ,A 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 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 A.球B 对墙的压力增大B.物体A 与球B 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图1图2C.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减小D.物体A 对地面的压力减小6.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
开始时a 、b 均静止。
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0≠fa F ,b 所受摩擦力0=fb F ,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 ) A .fa F 大小不变 B .fa F 方向改变 C .fb F 仍然为零 D .fb F 方向向右7.如图6所示,在绳下端挂一物体,用力F 拉物体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α的夹角,且保持其平衡.保持α角不变,当拉力F 有极小值时,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应是 ( )A.0B.π2C.αD.2α8.如图7所示,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物块相 对小车静止.小物块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为F N ,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为F f ,关于此时刻物块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车向左运动,F N 可能为零B.若小车向左运动,F f 可能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F N 不可能为零D.若小车向右运动,F f 不可能为零9.如图8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 +M )g C.当F >μ2(m +M )g 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图7图8图610.如图9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 上叠放物体m ,两者间有一条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相对地面静止.则M 、m 的受力情况是( )① m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② ②M 受到m 对它向左的摩擦力 ③地面对M 的摩擦力向右④地面对M 无摩擦力作用 A.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④二、实验题(第13题4分,14题12分,共16分)11.(4分)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装置如图11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F 与F ′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_______.甲 乙图1112.(8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 2,对任意1 s 来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B.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C.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末的速度大3 m/sD.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初的速度大6 m/s 2.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自由落体第5个0.5 s 经过的位移是第1个0.5 s 经过的位移的倍数为A.5B.9C.10D.254.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A.1∶1C.1∶3D.1∶45.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 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A.1 sB.1.5 sC.2 sD.(2-1)s6.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A.a2202 B.a 2202 C.a v n 2)1(20-D.a v n 2)1(202- 7.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A.5 m/sB.5.5 m/sC.4 m/sD.3.5 m/s8.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乙比甲运动的快B.2 s乙追上甲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远9.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是A.5sB.7sD.3s10..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B.不断变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1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经过的位移是s,则它的速度从v增加到3v时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___.1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 s 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13.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 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s=9 m.,问这车是否违章?14.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杆全部通过A点需要______s.(g取10 m/s2)15.一物体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h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h等于______.三、实验题(10分)16.(4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取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17.(6分)在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1=30 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4=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20分)18.(8分)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 s ,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18.(12分)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 AB =15 cm ,s BC =20 cm ,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 球的速度v B =?(3)拍摄时s CD =? (4)A 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参考答案 1.B 2.A 3.B4. C 由v t 2-v 02=2a s ,知:v 2=2as 1,4v 2-v 2=2as 2,s 1∶s 2=1∶35.D6.A7.A8.D9.A 10.B11.38s 12. 5 m/s -2.5 m/s 213.违章解析:由于做匀减速运动,则平均速度20t v v v +=,又因为s=v t 所以9=200+v ×1.5解得v 0=12 m/s=43.2 km/h >40 km/h ,此车违章.14.115.4H 实验数据画出的v -t 图象,才能充分利用各次的数据减小偶然误差.故C 方法正确.B 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的分度可以任意选取,根据同一组数据,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可以做出倾角不同的图象.而物体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因此只有在同一坐标系中,才能通过比较倾斜程度的方法,比较加速度的大小,但不能用tan α计算加速度.17.解析: 1.0103031-?==T s v m/s=0.3 m/s 因为s 4-s 1=3aT 2,所以a =32214101.0330483-??-=-T s s m/s 2=0.6 m/s 2 18.解析:(1)常规解法:由位移公式得s 1=v A T +21aT 2 s 2=[v A ·2T +21a (2T )2]-(v A T +21aT 2)将s 1=24 m,s 2=64 m,T =4 s 代入两式求得21所以a =2.5 m/s 2,再代入s 1=v A T +21aT 2可求得v A =1 m/s. 点评:运动学中的不少题目可有多种解法,但首先应熟练掌握基本的、常规的解法,熟能生巧,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再根据题目的条件选用合适的公式求解.19解析:(1)由a =2ts ?知小球的加速度 a =221.01520-=-t s s AB BC cm/s 2=500 cm/s 2=5 m/s 2 (2)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即v B =1.0220152?+=t s AC cm/s=1.75 m/s (3)由于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恒定即s CD - s BC = s BC - s AB 所以s CD =2s BC -s AB =(40-15)cm=25 cm=0.25 m(4)设A 点小球的速率为v A因为v B =v A +at v A =v B -at =1.75-5×0.1=1.25 m/s 所以A 球的运动时间t A =525.1=a v A s=0.25 s ,故A 球的上方正在滚动的小球还有两个. 【答案】(1)5 m/s 2;(2)1.75 m/s;(3)0.25 m;(4)2个。
高一物理第二章测试题
高一物理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参考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参考系是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B .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C .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地面的树木作为参考系的D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其观察结果一定相同2. 敦煌曲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 .船和山 B.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3.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4.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飞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匀速下降,甲看到丙机匀速上升,则甲、乙、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机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机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机匀速下降,v 丙<v 甲D.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机匀速下降,v 丙>v 甲5.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B .位移和路程都是与一段时间相对应的物理量C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等于零,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一定是静止的D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于零,则在这段时间内物体平均速度可能为零6. 如图所示,物体从A 运动到C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1从A 运动到C 的位移最小B.经2从A 运动到C 的位移是曲线C.经3从A 运动到C 的位移最大D.无论从那条运动,位移都相同7. 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 .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C .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 .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8. 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 点出发,分别沿ABC 和ADC 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量是(AC 为圆的直径) 【 】A .速度B .位移C .路程D .速率9.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2。
(必考题)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含答案解析)(7)
一、选择题1.以1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12.5 mB .2mC .10 mD .0.5 m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m ,则( ) A .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 2 B .前3s 内的位移是6m C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 .3s 末的速度是4m/s3.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 -t 图像,在t 1和t 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从t 1到t 2的过程中( )A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B .加速度逐渐减小C .平均速度v =122v v + D .平均速度v >122v v + 4.如图所示,木块A 、B 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 的长度是L ,B 的长度是2L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v 1射入A ,以速度v 2穿出B ,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 时的速度为( )A 221223+v v B 22123v v +C .1223v v + D .123v 5.如图所示,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置于空心管的正上方h 处,空心管长度为H ,小球与管的轴线重合。
当释放小球,小球可能会穿过空心管,假设空间足够大,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两者同时静止释放,小球有可能穿过管B .将管先由静止释放,间隔一小段时间t ∆后再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则之后小球有可能穿过管C .将小球先由静止释放,间隔一小段时间t ∆后再将管由静止释放,则若t ∆较小,小球可能不会穿过管D .若释放小球时给它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0v ,同时管由静止释放,则之后小球一定能穿过管,且小球从出发到运动至管底所用时间0h Ht v +=6.一辆汽车以速度v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正前方距车x 处,有另一辆汽车以速度2v匀速运动,于是他立即刹车(不考虑反应时间),为使两车不相撞,则刹车的加速度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 .24v a x >B .24v a x <C .28v a x>D .28v a x<7.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B .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C .可求出物体经过2t时的瞬时速度 D .可求出物体通过2x时的速度8.小张和小王分别驾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在某段时间内两车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初始时,小张在小王前方x 0处,则( )A.若x0=l8m,两车相遇0次B.若x0=36m,两车相遇I次C.若x0<18m,两车相遇2次D.若x0=54m,两车相遇1次9.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地面上某点正上方不同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考虑物体落地后的反弹),已知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须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越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A.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 B.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C.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D.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2.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速度为v t,如图所示,则关于t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和加速度a说法中正确的是()A.2tv vv+=B.2tv vv+<C.a恒定D.a随时间逐渐减小3.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A 两个质量不等,高度不同但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过程中任何时刻的速度、加速度一定相同B 两个质量不等,高度相同,先后自由下落的物体,通过任一高度处的速度、加速度一定相同C 所有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s内的位移数值上一定等于g/2D 所有自由落体的位移都与下落时间成正比4.沿同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已知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这说明A 甲的速度比乙快B 甲的速度比乙大C 甲的速度变化比乙快D 甲的速度变化比乙大5.若汽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的物体的g值大B .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 值一样大C .g 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D .g 值在赤道处小于在北极处7.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A .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B .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C .石块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D .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的时间二:填空题: (共2题,每小题0分,共0分)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计时器使用的是50 Hz 的交变电流。
高一物理第二章测试
高一物理第二章章末测试一、选择题1.下图中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2.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秒内的位移为S ,设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1;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 2,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论作匀加速运动还是作匀减速运动,V 1都小于V 2B .不论作匀加速运动还是作匀减速运动,V 1都大于V 2C .作匀加速运动时,V 1大于V 2;作匀减速运动时V 1小于V 2D .作匀加速运动时,V 1小于V 2;作匀减速运动时V 1大于V 23.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4.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4t+2t 2,x 与t的单位分别是m与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A.4m/s 与2m/s 2 B.0与4m/s 2 C.4m/s 与4m/s 2 D.4m/s 与05.足球以8 m/s 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 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的时间为0.2 s ,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 )A.-200 m/s 2B.200 m/s 2C.-100 m/s 2D.100 m/s2 6.一个物体从离地面H 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t 时间落地,则当它下落t /3时,离地面的高度为( )A .3HB .5HC .98HD .9H7. 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 : 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 : l ,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2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 : 1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 : 1D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 : 28.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 0和t 0--3t 0这两段时间内的(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C .位移大小之比为2:1D .位移大小之比为1:29.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 /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 /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 /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s 210.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 .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 末和6s 末B .4s 时甲在乙的后面C .2s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 .甲物体一直向前运动而乙物体向前运动2s ,随后向后运动二、填空题11.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 .12.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以2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_测试题一、选择题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A .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路程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B .3 s 内的位移是9 m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
则(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B .3 s 末的速度为零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
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7.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8.将自由落体运动分成时间相等的4段,物体通过最后1段时间下落的高度为56 m ,那么物体下落的第1段时间所下落的高度为( )A .3.5 mB .7 mC .8 mD .16 m9.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 的电线杆共用5s 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 .2 m/sB .10 m/sC .2.5 m/sD .5 m/s10.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 .上木块做加速运动,下木块做匀速运动B .上木块在时刻t 2与下木块在时刻t 5速度相同C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间,上木块的平均速度与下木块平均速度相同D .在时刻t 1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二、填空及实验题11.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 s 内的位移是4 m ,则物体第1 s 末的速度大小是 m/s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m/s 2,第2 s 内的位移是 m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试卷(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 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址同时动身,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进程中( C )①a 、b 的速度之差维持不变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 7.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通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通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通过O 点时的速度为 ( A )A .5 m/sB .5.5 m/sC .4 m/sD .3.5 m/s3.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转变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C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D .路程4. 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进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C )A .3 s 内的位移是9 mB .3 s 内的位移是9 m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5. 一个物体以v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滑腻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以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下列哪个选项错误( B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B .3 s 末的速度为零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6. 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
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进程的速度图象是( A )tOOvtA OvtB OvtC OvtDtvv 0 tOv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C.伽利略以为,若是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一样快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8.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某一路标,以后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通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B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 三车同时抵达 9.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进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到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的松紧,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响声时后一滴水恰离开水龙头,测出n 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距离为,声速为340m/s,则( D )A.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mB.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34m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2hn2/t2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2h(n-1)2/t2 10. 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 C )A.往复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D.不能肯定11. 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在时间t 内,下列关于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 说法正确的是 ( C )随时间减小,随时间增大,随时间减小,随时间减小,12. 小球由空中某点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弹至某一高度,小球下落和弹起进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 则 ( C ) A.整个进程中小球的最小速度为-3m/s B.小球向上弹起的最大高度为3 mC.两个进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都为10 m/s2D.两个进程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20v v v +>20v v v +>20v v v +<20v v v +=13. 如图所示, 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 依次经a 、b 、c 、d 抵达最高点e. 已知ab=bd=6m,bc=1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别离为vb 、vc, 下面哪个选项错误( C ) A B v c =3m/sC de=3mD 从d 到e 所历时间为4s14.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n 秒内的位移为S n , 第n+1秒内的位移是S n+1, 则物体在第n秒末的速度是(n 为自然数) ( B )A BCD15. 一个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 、B 、C 3点, B 为AC 的中点,物体在AB 段的加速度恒为a 1,在BC 段的加速度恒为a 2,已知A 、B 、C 3点的速度v A 、v B 、v C ,有v A < v C ,且v B =( v A +v C )∕2.则加速度a 1 和a 2的大小为( A ).<a 2 =a 2 >a 2 D.条件不足无法肯定16. 质点由A 点从静止动身沿直线AB 运动,先作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运动,后作加速度为a 2 的匀减速运动,到B 点时恰好停止。
高一物理第二章检测题
C . f 1=0, f 2=5N , f 3=5ND . f 1=0, f 2=10N , f 3=5N高一物理第二章检测题、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40分。
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相应处。
1•一张桌子位于水平地面上,在水平的桌面上放有一台计算机,则1. DA •计算机和桌子所受的重力就是地面受到的压力B •桌子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计算机所受的重力与所受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 •计算机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计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 .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 M 和m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右图所示,所有接触都是光滑的, A 对绳的作用力F A 与地面对A 的作用力N A 的大小分别是 2. AB. F A =mg , N A =MgD. F A =(M + m)g , N A =(M-m)g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3. CA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点一定在物体上B.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点一定不在物体上C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点可能与重力的作用点可能不重合D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作用点和受到的重力作用点一定重合 4.右图中质量为 M 的圆环用轻绳吊在天花板上,环上有两个质量均为 m 的小环自大环顶部开始分别向两边滑下,当两个小环下落至与大环圆心等高时,小环受到摩擦力为f ,此时绳对大环的拉力大小为A . (M+m)gB . (M+2m)gC . M g +fD . M g +2f4 . D5 . Si 、S 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 k i 、k 2的两根弹簧,k i >k 2; a 和b 表示 质量分别为 m a 和m b 的两个小物块,m a >m b ,将弹簧与物块按右 图所示的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短,则应使 A . Si 在上,a 在上 B . S 1在上,b 在上 5 . AC . S 2在上,a 在上D . S 2在上,b 在上6.如右图所示,物体a 、b 和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水平力F b =5N ,F ba—bLF cA . F A =mg , N A =(M-m)g C . F A =( M-m)g , N A =Mgm 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贝U 6 . CA . f1=5N , f2=0, f3=5NB . f1=5N , f2=5N , f3=0C . f1=0, f2=5N , f3=5ND . f1=0, f2=10N , f3=5N7 •普通自行车,前轮是从动轮,后轮是主动轮(骑车人踩脚踏板,由齿轮和链条带动 后轮转动)。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章_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选择题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A .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路程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B .3 s 内的位移是9 m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
则(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B .3 s 末的速度为零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
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7.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8.将自由落体运动分成时间相等的4段,物体通过最后1段时间下落的高度为56 m ,那么物体下落的第1段时间所下落的高度为( )A .3.5 mB .7 mC .8 mD .16 m9.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 的电线杆共用5s 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 .2 m/sB .10 m/sC .2.5 m/sD .5 m/s10.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 .上木块做加速运动,下木块做匀速运动B .上木块在时刻t 2与下木块在时刻t 5速度相同C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间,上木块的平均速度与下木块平均速度相同D .在时刻t 1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二、填空及实验题11.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 s 内的位移是4 m ,则物体第1 s 末的速度大小是 m/s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m/s 2,第2 s 内的位移是 m 。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A .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路程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B .3 s 内的位移是9 m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
则(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B .3 s 末的速度为零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
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7.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8.将自由落体运动分成时间相等的4段,物体通过最后1段时间下落的高度为56 m ,那么物体下落的第1段时间所下落的高度为( )A .3.5 mB .7 mC .8 mD .16 m9.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 的电线杆共用5s 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 .2 m/sB .10 m/sC .2.5 m/sD .5 m/s10.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 .上木块做加速运动,下木块做匀速运动B .上木块在时刻t 2与下木块在时刻t 5速度相同C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间,上木块的平均速度与下木块平均速度相同D .在时刻t 1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二、填空及实验题11.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 s 内的位移是4 m ,则物体第1 s 末的速度大小是 m/s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m/s 2,第2 s 内的位移是 m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阶段测试题(二)(测试范围: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时间t到达斜面中点,则物体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共用时间B C.2t D tA2. 如图1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由图像可看出A.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1s末和4s末B.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2s末和6s末C.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sD.4s末以后甲在乙的前面3.一辆汽车起步后在10s内速度达到80km/h,一列火车起步后达到这个速度需要60s。
两车的上述过程均可看作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的加速度大B. 火车的加速度大C. 两车通过的位移相同D. 汽车通过的位移大4. 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像如图2所示。
在t=0到t=40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 0B. 30mC.750mD. 1200m5.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B.可以求得CD=4mC.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0.5mD.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5m6. 据分析,著名足球明星C罗曾在某次头球破门时重心上升了71cm,估算此次头球破门时C罗离地的时间应为A. 0.75sB. 0.38sC. 0.27sD. 0.54s7. 如图4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当车速v≤10m/s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高一物理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节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重力加速度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 2B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 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D .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 越小2.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 内的位移大小是L ,则它在第3s 内的位移大小是( )A .3LB .5LC .7LD .9L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 .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 .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 .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 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4.某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在第1s 末,第2s 末,第3s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和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分别为( )A .1∶2∶3,1∶2∶3B .1∶2∶3,1∶3∶5C .1∶3∶5,1∶4∶9D .1∶3∶5,1∶2∶3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 =(24tt 2)m ,则质点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A .1.5sB .8sC .16sD .24s6.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600m ,所用的时间为40s ,假设这段时间内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 .a =2m/s 2,v =80m/sB .a =1m/s 2,v =40m/sC .a =80m/s 2,v =40m/sD .a =1m/s 2,v =80m/s7.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L 时,速度为v ,当它的速度是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L 2B.2L 2C.L 4D.3L 48.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m 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m/s 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A .2mB .4mC .8mD .16m9.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 ,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hB .t ∝1hC .t ∝hD .t ∝h 210.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第9题) (第10题) A .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B .由于乙在t =10s 时才开始运动,所以t =10s 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最大C .t =20s 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最大D .t =30s 时,乙追上了甲11.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某一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刚开始运动时的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下图的( )(第12题)12.某同学身高1.8m ,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 高度的横杆(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g =10m/s 2)( )A .2m/sB .4m/sC .6m/sD .8m/s13.一个初速为零的物体,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t2B .t s 末的速度比(t -1)s 末的速度大2aC .它总的位移为at2·tD .1s 末、3s 末、5s 末的速度之比为1∶3∶514.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做匀减速刹车直到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 ,刹车位移为x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 )A .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不能求出加速度B .求出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不能求出初速度C .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及平均速度D .只能求出汽车刹车的平均速度15.列车长为l ,铁路桥长为2l ,列车匀加速行驶过桥,车头过桥头的速度为v 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 2,则车尾过桥尾时速度为( )A .3v 2-v 1B .3v 2+v 1 C.(3v 22-v 21)2 D.3v 22-v 2121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B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C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17.一小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A .1∶1B .1∶2C .1∶3D .1∶418.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以一端高一端低. 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 .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19.如图所示是两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两条线交点的横、纵坐标分别为t 0、v 0,关于这两个质点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A 、B 的初速度v A <0,v B v A <v BB .两个质点均做速度一直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t 0时刻两质点相遇D .若0时刻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则t 0时刻,B 质点位移比A 大,两质点速度相等 20.如图(甲)、(乙)两个图象为甲、乙两位同学从实验中得到数据后画出的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同学们看了两人的实验报告后,有四个看法,正确的说法是( ):(第19题)①甲的实验误差比乙的实验误差小 ②甲的实验误差比乙的实验误差大③甲在实验中处理纸带时没有舍掉开头一些密集的点迹 ④乙在实验中处理纸带时没有舍掉开头一些密集的点迹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多选题(每题至少两个选项):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之和的一半B .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相等C .在任意时刻,速度的变化快慢相同D .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D .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12s 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12t时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为(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C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4.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s 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的速度可能不变B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一定在增大C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D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5.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T2C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2TD .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否匀变速6.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其速度分别为v 和7v ,经历的时间为t ,则( )A .经A 、B 中点位置时的速度是5vB .从A 到B 所需时间的中点(t /2)的速度是4vC .AB 间的距离为5v tD .AB 间的距离为4v t7.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轴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a -t 图象B .乙是v -t 图象C .丙是s -t 图象D .丁是a -t 图象8.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 =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 -t 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9.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中有益的是( ) A .选取记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 .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 .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10、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s (m )随时间t (s )变化的规律为:汽车 为2t 41t 10s -=,自行车为s=6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作匀速运动B 、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作什么运动C 、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D 、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m 二、填空题:1.假设一个物体在某行星的一个悬崖上,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1s 内从起点落下4m.再落下4s ,它将在起点下________m 处.2.从某电视塔塔顶附近的平台处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和风的作用,小球自由下落.若小球在落地前的最后2s 内的位移是80m ,则该平台到地面的高度是_____m ,该小球落地时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m/s(取g =10m/s 2)3.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5s 速度达到4m/s 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20s ,然后匀减速上升,经过4s 停在井口,则矿井的深度为______m.4.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走了12s 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总共历时20s ,行进了50m ,求汽车的最大速度______m/s5.“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距地面10km 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至10m/s ,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中降落,在距地面时,返回舱的4台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火,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并且到达地面时恰好速度为0,则其最后阶段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6.为了打击贩毒,我边防民警在各交通要道上布下天罗地网.某日,一辆运毒汽车高速驶近某检查站,警方示意停车,毒贩见势不妙,高速闯来.由于原来车速已很高,发动机早已工作在最大功率状态,此车闯卡后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可用式子x1=40t来描述,运毒车过卡的同时,原来停在旁边的大功率警车立即启动追赶.警车从启动到追上毒贩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用式子x2=2t2来描述,请回答:(1)毒贩逃跑时的速度是________m/s,警车追赶毒贩时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警车在离检查站的________m处追上毒贩.(2)在追赶过程中,在t=________s时刻警车与毒贩子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________m.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点迹清晰的点并标注为0~5的六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1,3,5三个计数点跟“0”点的距离d1,d3,d5,请将测量值填入下表中.距离d1d3d5测量值/cm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通过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8.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所示,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s,则小球在4位置时的瞬时速度约为________m/s,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该过程中的加速度大约为________m/s2.(第7题)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在打D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Hz时,仍按50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10.一矿井深为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为_____s,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隔_______m.(g取10m/s2)三、解答题(共46分)1.成龙曾在一部动作影片中扮演一位勇敢的刑警,为了抓住逃跑的抢劫犯,他从一座约20m高的立交桥上竖直跳下去,落在一辆正从桥下正下方匀速经过的装满沙土的长卡车上,若卡车长12m,车速为4m/s,成龙刚跳下时卡车头恰好从桥下露出,试估计成龙能否安全落在卡车里?说明理由2.为了制止高楼住户向窗子外随意丢垃圾的陋习,有人提出如下设想:在底层住户窗子上、下边框安装光电探测装置,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发现丢弃物件住户的楼层高度.设底层住户窗子上、下边框之间的距离为0.8m,某日光电探测装置检测到一个下落物经过该窗口的时间为0.025s,试估计丢物住户的楼层高度.(假设每层楼高3米)3.如图所示,一艘快艇以2m/s2的加速度在海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快艇的初速度是6m/s.求这艘快艇在8s末的速度和8s内经过的位移.4.一辆沿平直路面行驶的汽车(如图所示),速度为36km/h,刹车后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是4m/s2,求:(1)刹车后3s末的速度;(2)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汽车滑行的距离.5.如图所示,飞机着陆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0s内前进450m,此时速度减为着陆时速度的一半.试求:(1)飞机着陆时的速度;(2)飞机着陆后30s时距着陆点多远.6.如图所示,公路上一辆汽车以v1=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至A点时,一人为搭车,从距公路30m的C处开始以v2=3m/s的速度正对公路匀速跑去,司机见状途中刹车,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人到达B点时,车也恰好停在B点.已知AB=80m,问:汽车在距A多远处开始刹车,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有多大?7.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开出,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从汽车开始运动起计时,下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求:时刻(s)速度(m/s)1212(1)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3)汽车从静止开始直到停止通过的总位移大小.8.一辆大客车正在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0=50m处有一只小狗,如图所示.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司机从看见小狗到开始制动客车的反应时间为Δt=0.5s,设客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试求:(1)客车在反应时间Δt内前进的距离.(2)为了保证小狗的安全,客车制动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假设这个过程中小狗一直未动)9.长100m的列车通过长1 000m的隧道,列车刚进隧道时的速度是10m/s,完全出隧道时的速度是12m/s,求:(1)列车过隧道时的加速度是多大?(2)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10.驾驶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m的距离内刹住,在以48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m的距离内刹住.假设对这两种速率,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产生的加速度都相同,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多少?11.电影特技中有一种“快镜头”,对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不使用特技时,屏幕上汽车的加速度为a1,运动到某标志的速度为v1,当使用2倍速度的“快镜头”时,屏幕上汽车的加速度a2是多少?运动到同一标志的速度v2是多少?12.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km/h的速度驶入左侧逆行道时,猛然发现正前方80m处一辆卡车正以72km/h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都是10m/s2,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Δt.试问Δt是何数值,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00 2.125 50 3.98 4.5 5. 6.(1)40 4 800 (2)10s 200 7.8. 9. 0.34 0.40 偏大 10. 0.5 35三、解答题(共52分)1. 能安全落入卡车内2. 18层3. 22m/s 112m4.5. (1)60m/s (2)600m6. 60m 27. (1)3m/s 2 (2)5.0s (3)96m8. (1)10m (2)5m/s 29. (1)/s 2 (2)100s 10. 11. a 2=4a 1 v 2=2v 1 12.Δt1解析:h =12gt 21,t 1=2hg=2s ,t 2=s ′v =124s =3s>2s ∴成龙能安全落入卡车内.2解析:作为估计,可视物件经过窗子上、下边框之间的过程为匀速运动,且速度等于经过窗子中心的速度v .有v =ΔhΔt =m/s =32m/s ,故物件下落的高度(距窗中心)h =v 22g =3222×9.8=52.2(m) 若大楼每层为3m ,则可估计是由18层住户所抛.3.解析:v t =v 0+at =(6+2×8)m/s =22m/sx =v 0t +12at 2=(6×8+12×2×82)m =112m4.解析: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滑行,其初速度v 0=36km/h =10m/s ,v =0,加速度a =-4m/s 2,设刹车滑行t s 后停止,滑行距离为x .(1)由速度公式v 1=v 0+at 得滑行时间t =v 1-v 2a =0-10-4即刹车后经过2.5s 停止,所以3s 末的速度为零.(2)由位移公式得滑行距离x 为x =v 0t +12at 2=10×+12×(-4)×2m =.5.解析:(1)s =v +v /22t v =4×4503×10m/s =60m/s(2)a =v -v /2t =60-60/210m/s 2=3m/s 2t =v a =603s =20s , x =12at 2=12×3×202m =600m.6.解析:人、车到达B 点所用时间t =30/3s =10s ,设汽车匀速运动时间为t 1,s =v 1t 1+(10-t 1)v 1/2 t 1=6s汽车刹车处离A 点L =v 1t 1=60m 刹车加速度a =v 1/(10-t 1)=/s 2.7.解析:①a 匀加=v 1t 1=m/s 2=3m/s 2②t 匀加=v 匀a 匀加=123由v t =v 0+at 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匀减=v ′-vt=m/s 2=6m/s 2t ′=v 匀-v ′a 匀减=12-96匀速运动时间t 匀③t 匀减=v 匀a 匀减=126s =2sS =S 1+S 2+S 3=12a 匀t 21+v 匀t 匀+12a 匀减t 2匀减=96m.8.解析:(1)长途客车在Δt 时间内做匀速运动,运动位移x 1=v Δt =10m(2)汽车减速位移x 2=x 0-x 1=40m长途客车加速度至少为a =v 22x 2=5m/s 29.解析:(1)x =1 000m +100m =1 100m ,由于v 1=10m/s ,v 2=12m/s ,由2ax =v 22-v 21得,加速度a =v 22-v 212x =(12m/s)2-(10m/s)22×1 100m=/s 2,(2)由v 2=v 1+at 得t =v 2-v 1a=12m/s -10m/s2=100s.10解析: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 ,刹车距离为s ,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题意得s =v t +v 22a,将两种情况下的速率和刹车距离代入上式得:56=803.6t +(803.6)22a①24=483.6t +(483.6)22a ② 由①②两式得:t11.解析:由于使用了2倍速度的“快镜头”,因此屏幕上所有物体的速度都变为原来的两倍,即v 2=2v 1,同时,由于物体发生的位移在屏幕上与不使用“快镜头”时相同.因而我们可以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初速度为零,则在不使用“快镜头”时,a 1=v 212x ,使用“快镜头”时,a 2=v 222x,又有v 2=2v 1,所以a 2=4a 1.(此处a 、v 为绝对值)12.解析:设轿车行驶的速度为v 1,卡车行驶的速度为v 2,则v 1=108km/h =30m/s ,v 2=72km/h =20m/s ,在反应时间Δt 内两车行驶的距离分别为x 1、x 2,则x 1=v 1Δt ① x 2=v 2Δt ②轿车、卡车刹车所通过的距离分别为x 3、x 4,则x 3=v 212a =3022×10m =45m ③Word 可编辑资料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x 4=v 222a =1022×20m =20m ④ 为保证两车不相撞,必须x 1+x 2+x 3+x 4<80m ⑤ 将①②③④代入⑤解得Δt。
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1(附答案)
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1(附答案)一、选择题(共48 分。
其中1-8 题为单选题,每题4 分;9-12 题为多选题,每题6 分,选对但不全得3 分,有错选得0 分)1.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₀,经过一段时间t 后速度变为v₁,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A. (v₀+v₁)/2B. v₁-v₀/tC. v₁+v₀/tD. 2v₀v₁/(v₀+v₁)2. 汽车以2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5m/s²,则汽车刹车后4s 内的位移为()A. 20mB. 30mC. 40mD. 50m3. 一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2m/s,加速度大小为2m/s²,则质点在第4s 末的速度为()A. 4m/sB. 6m/sC. 8m/sD. 10m/s4.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A. aT²B. 2aT²C. 1/2aT²D. 1/4aT²5.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s 内的位移为2m,则物体在第3s 内的位移为()A. 6mB. 8mC. 10mD. 12m6.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经过时间t 后速度变为v,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A. vt/2B. vtC. at²/2D. v²/2a7.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6m/s,1s 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在这1s 内该物体的()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²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²8.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m 和64m,每个时间间隔为4s,则质点的加速度为()A. 2.5m/s²B. 5m/s²C. 7.5m/s²D. 10m/s²9.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不变B. 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C.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变化量相等D. 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10.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₀,加速度为a,经过时间t 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位移为v₀t+1/2at²B. 物体的末速度为v₀+atC.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₀+v₀+at)/2D. 物体在t/2 时刻的速度为v₀+1/2at11. 一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₁,紧接着在相等时间内又通过的位移为x₂,此时质点的速度为v,则关于质点的加速度表达式错误的是()A. (x₂-x₁)/t²B. (x₂+x₁)/t²C. -2(x₂+x₁)/t²D. -2(x₂-x₁)/t²12.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₁和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₂,则()A. 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v₁<v₂B. 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v₁>v₂C. 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v₁<v₂D. 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v₁>v₂二、实验题(12 分)13.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工作电压为______V。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两秒通过的位移为2.0 m,第五秒通过的位移为3.1 m,则该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各为()A. 0.4 m/s0.6 m/s2B. 0.6 m/s0.4 m/s2C. 0.1 m/s0.9 m/s2D. 0.9 m/s0.1 m/s2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B.它的初速度为20 m/sC.加速度为10 m/s2D.前20 s内的位移为600 m3.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它们落地之前的任一时刻()A.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C.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D.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减小,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4.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是 ()A.B.C.D.5.如图所示的v-t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v=v0+at,则a、v0分别为()A.a=-0.75 m/s2,v0=3 m/s B.a=0.75 m/s2,v0=1 m/sC.a=-0.5 m/s2,v0=3 m/s D.a=0.5 m/s2,v0=1 m/s6.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从斜面顶端沿斜面滑下,该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下滑到处的速度为()A. B. C. D.7.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0 s内的位移为19 m,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A. 1.9 m/s2B. 2.0 m/s2C. 9.5 m/s2D. 3.0 m/s28.光滑斜面长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 A.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是B.物体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C.物体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小于D.物体从开始运动到斜面中点经历的时间为9.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6 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当t=4 s时两车相遇B.当t=12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C.两车有两次相遇D.两车有三次相遇10.物体从A向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A点时速度为10 m/s,通过B点时速度为4 m/s,C点为AB的中点,AB的距离为14 m,则()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2B.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4 m/sC.物体从A到B所用的时间为4 s D.物体通过C点的瞬时速度为m/s11.小明发现从核桃树上同一高度一颗核桃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桃和树叶的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核桃先落地是由于核桃受到的重力较大C.核桃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核桃和树叶会同时落地12.下列哪一个物体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A.树叶的自由下落的运动B.被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的运动C.从桌边自由滑落的钢笔的运动D.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的运动1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百米赛跑中,高三(1)班的小胡同学以12.5 s的好成绩取得了决赛第一名,他的起跑速度为5 m/s,中途的速度为7 m/s,冲刺时达到了11 m/s,能粗略描述小胡同学运动过程的图象是()A.B.C.D.15.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0.5t+t2(m),则当物体速度为3 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A. 1.25 s B. 2.5 s C. 3 s D. 6 s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多选)如图所示的点是某中学学生在做“研究小车运动”实验时打下的点,按打点的刻的顺序分别取O、A、B、C、D为计数点,所用的电源频率是50 Hz.下列关于结论中正确的是()A.v A=1.25 m/s,a=8.33 m/s2B.v A=1.50 m/s,a=3.00 m/s2C.由图中数据可知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由图中数据可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7.(多选)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A.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3 m/s2B.与匀加速运动时相比,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较快C.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与匀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相同D.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11 s18.(多选)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均匀减小19.(多选)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它在开始运动后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B.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C.最大速度之比是1∶2∶3D.平均速度之比是1∶2∶320.(多选)关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在落地之前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秒内和前4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1∶4B.第5秒内和第7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5∶7C.第1秒内和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D.下落第1米和下落第2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三、实验题2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16.6 mm、x B=126.5 mm、x D=624.5 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用xA、xB、xD和f表示).2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 V、50 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下述第(1)、(2)、(3)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 c是________ m/s;(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________m/s2;(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v A=________ m/s;(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2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试找出其中的错误和遗漏的步骤(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一端,并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的钩码D.取下纸带,再断开电源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F.从所打的纸带中选取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错误和遗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24.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a=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路灯A时的速度vA=10 m/s,再经t=3 s到达路灯B,求:(1)经过路灯B时的速度;(2)路灯A、B间的距离.25.快速公交车进站时要求定点停车,当车停稳后车门与站台候车区的屏蔽门必须对齐,以便乘客上下车.公交车进站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前以54 km/h的速度行驶.晴天时,司机距停车点20 m处开始刹车,公交车恰好停在停车点.雨天时,公交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晴天时的,若公交车减速前仍按54 km/h的速度行驶,且进站仍要停在停车点,司机应在距停车点多远处开始停车?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前2 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m/s=1 m/s,第5 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4.5==m/s=3.1 m/s,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加速度为:a==m/s2=0.6 m/s2,则物体的初速度为:v0=v1-at1=1 m/s-0.6×1 m/s=0.4 m/s.2.【答案】A【解析】物体的速度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由题图知,初速度为30 m/s,选项B错误;加速度a==-1 m/s2,选项C错误;图线与两个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则前20 s内的位移x=×20 m=400 m,选项D错误.3.【答案】B【解析】当第一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时,第二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1).h1=gt2①v1=gt②h2=g(t-1)2③v2=g(t-1)④由①③得:Δh=gt-g,由②④得:Δv=g,因此,Δh随t增大,Δv不变,B正确.4.【答案】B【解析】由v-t图象可知:A图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图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做反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C图做初速度为零的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图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做反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B选项正确.5.【答案】C【解析】在公式v=v0+at中,v0是时间间隔t开始的速度,图象知v0=3 m/s;v是时间间隔t结束时的速度,它们均是瞬时速度.在v-t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m/s2=-0.5 m/s2.6.【答案】D【解析】设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下滑到处的速度为v1,由v=得,v1==.7.【答案】B【解析】由x=at2,第10 s内位移等于前10 s内位移与前9 s内的位移之差,故a×(10 s)2-a×(9 s)2=19 m,得a=2.0 m/s2,选项B正确.8.【答案】B【解析】物体从顶端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v==,故A错,B对;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增大,所以在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小于在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在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大于,后一半位移的时间短,小于,故v=at′>=v =,即物体在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大于, C、D错.9.【答案】D【解析】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前4 s内,甲车位移为x甲=×(8+16)×4 m=48 m,乙车位移为x乙=×(8+12)×4 m=40 m,x甲-x乙=8 m>6 m,所以t=4 s时甲车已经超过乙车,A错误;当t=12 s时乙车速度减为0,而甲车以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下去,所以两车间的距离会一直增加,B错误;前4 s内两车发生了第一次相遇,当t=4 s时,两车速度相同,并且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之后两车均减速,但乙车减速较慢,速度较大,两车间距变小,当t=6 s 时,它们的位移分别为x甲=×(4+16)×6 m=60 m,x乙=×(6+12)×6 m=54 m,x甲-x乙=6 m,所以当t=6 s时,它们第二次相遇,之后,乙车在前,甲车在后,在t=6~8 s时间内,乙车速度大于甲车,它们间距逐渐增大;当t>8 s时,甲车速度大于乙车,它们间距逐渐减小,因为最后乙车静止,而甲车以4 m/s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所以甲车肯定会再次追上乙车,它们发生第三次相遇,此后,甲车速度始终大于乙车,它们间距逐渐增大,C错误,D正确.10.【答案】D【解析】由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得a=,代入数据计算可得a=-3 m/s2,A错误;A到B运动时间t=s=2 s,C错误;AB段的平均速度==m/s=7 m/s,B错误;通过C点的瞬时速度v C==m/s=m/s,D正确.11.【答案】D从树上落下的核桃所受阻力相对重力来说很小,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而从树上落下的树叶所受阻力相对重力来说较大,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A、B、C错误.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核桃和树叶不受空气阻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快慢相同,同时落地,D正确.12.【答案】C【解析】初速度为零且只受重力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树叶下落空气阻力不能忽略,A错误;被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具有水平初速度,B错误;从桌边自由滑落的钢笔的运动,可近似为自由落体运动,C正确;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受到的阻力和浮力不能忽略,D错误.13.【答案】A【解析】根据v-t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乙,选项C错误;根据=x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乙,选项At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乙小于初速度为v2、末速度为v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选项B错误;根据v-t图象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14.【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胡先做初速度为5 m/s的加速运动,中途做7 m/s的匀速运动,最后加速,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1 m/s,A图表示静止,B图和C图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D图表示先匀加速后匀速再匀加速运动,故D正确.15.【答案】A【解析】比较位移公式x=v0t+at2与x=0.5t+t2得v0=0.5 m/s,a=2 m/s2.由于v =v0+at,所以t==s=1.25 s,A正确.16.【答案】AD【解析】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Δx=3 cm,是一恒量,知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又因为相等时间内位移增大,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个计时点间还有2个点,则T=0.06 s,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v A==m/s=1.25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得:a=m/s2=8.33 m/s2,AD正确.17.【答案】ABD【解析】由表格数据知,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1==m/s2=3 m/s2,A正确;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m/s2=-6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与匀加速运动时相比,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较快,B正确;速度变化量为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差值,故加速度阶段的速度变化量为Δv1=v m-3,减速阶段的速度变化量为Δv2=3-v m,大小相同,方向相反,C错误;由表格数据知,汽车在10.5 s时速度为3 m/s,汽车速度减小至零的时间为t,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a2=因为a2=-6 m/s2,解得:t=11 s,即汽车从开出到停止经历的总时间为11 s,D正确18.【答案】BD【解析】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由于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均匀减小,位移一直增大.所以A、C错误,B、D正确.19.【答案】BC【解析】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位移之比为1∶ 3∶ 5,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之比为1∶3∶5,故A、D错误,B正确;第1 s 内、第2 s内、第3 s内的最大速度,就是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瞬时速度,即最大速度之比为1∶2∶3,C正确.20.【答案】AC【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位移之比为1∶3∶5∶……,得前2秒内和前4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1∶4,第5秒内和第7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9∶13,A正确,B错误;小球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与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等于第1 s内与第2 s内位移之比,等于1∶3,C正确;下落第1米和下落第2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D错误.21.【答案】(1)0.1(2)2.5(3)【解析】(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 s.(2)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得:v c=m/s=2.5 m/s.(3)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以aT2均匀增大,即Δx=aT2,所以有:=xAB+aT2,xCD=xBC+aT2=xAB+2aT2,xBD=2xAB+3aT2,xBC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22.【答案】(1)0.16~0.17(2) 0.40~0.45(3) 0.070~0.080(4)大【解析】(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T =0.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C==0.16 m/s;(2)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根据公式Δx=aT2,有EF-BC=3aT2,DE-AB=3aT2,得DF-AC=6aT2,得a=0.42 m/s2;(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式得:v A=v C-a(2T)=0.076 m/s(4)若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 Hz时,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变大了,但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用了较小的T,所以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23.【答案】①A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②D中应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③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BECADGF24.【答案】(1)16 m/s(2)39 m【解析】(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有:v B=v A+at=10 m/s +2×3 m/s =16 m/s;(2)根据位移公式,有:x=v A t+at2=10×3 m+×2×32m=39 m25.【答案】50 m【解析】晴天时,由运动学公式得:0-v=2ax1①雨天时,设司机应在停车点x2处开始刹车,由运动学公式得:0-v=2×(a)x2②由①②解得x2=x1=×20 m=50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物理第二章测试
班级:姓名:总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少选得2分,错选和多选均不得分)
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相同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B.在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在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在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10m/s2,则2s末的速度为(). A.10 m/s B.0
C.—10 m/s D.5 m/s
3.对以a=2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意1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B.第n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2(n -1)m/s
C.2s速度是1s 末速度的2 倍
D.n s时的速度是n /2s时速度的2 倍
4.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10s 内的位移是10m,则该物体运动1 min时的位移为().
A.36 m B.60 m
C.120 m D.360 m
5.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给出初速度、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描述中正确的是(). A.v 0>0,a<0,a 的大小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B.v 0>0,a<0,a的大小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
C.v 0<0,a>0,a的大小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D.v 0<0,a<0,a的大小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
6.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由2 m/s 变化到6m/s 所用的时间是2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1 m/s2B.2 m/s2
C.3 m/s2D.4 m/s2
7.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甲的加速度恒为2m/s2,乙的加速度恒为—3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
B.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快
C.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率大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8.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前两秒加速度为5m/s2
B.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6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 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vt B.vt/2 C.2vt D.不能确定
10.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起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 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m/s B.3 m/s
C.4 m/s D.无法确定
11.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A.1∶1 B.1∶2 C.1∶3 D.1∶4
12.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
A.5 m/s B.m/s C.4 m/s D.m/s
13.电梯上升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电梯上升的高
度是().
A.6 m B.39 m C.0 m D.30 m
14.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
可知().
A.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v
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
t 2~t 3在时间内火箭下落
C .t 3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1 2 3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1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C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D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6.某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秒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择A 、B 、C 、D 、
E 、
F 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每两个计时点的间隔)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图中,单位是cm . 则:
(1)打下B 、C 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B =_______, v C =_______;
(2)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
三、计算题(第17题、第19题每题6分,第18题 12分、第20题每题8分,共32分)
17.一个在高山滑雪的人,从 100m 长的山坡上匀加速下滑,初速度为 5m/s ,末速度为 15m/s ,他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通过这段山坡需用多长时间
18.豪华客车在平直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是 54km/h ,关闭发动机之后,客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5s 末的速度是 5 m/s ,求:(1)客车的加速度;(2)6s 末的速度;(3)10s 末的速
度;(4)8s内的位移.
19.某宇航员在一星球表面上高32m处自由释放一重物,测得最后1s内通过的路程为14m,求重物下落的时间和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0.一列货车以8m/s的速度在铁路上行驶,由于调度事故,在后面600m处有一列快车以20m/s的速度在行驶,快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快车要滑行2000m才能停下来,试判断两车会不会相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