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题材类别

诗歌鉴赏题材类别

上阙:写景:色彩斑斓,动静结合,描绘了南京壮
丽的山水美景。 抒感:六朝酒色亡国,本朝人不能谩嗟[空空 地感叹],而是要吸取教训,免蹈覆辙。
下阙: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陈在《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 首联:
借 古 讽 今
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寄予了忧国伤时的感慨。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 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怀古伤己) 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 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 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 才不遇的感慨。
借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古 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 抒 蜀 相 杜甫 怀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 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 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 光作为背景。
高适的《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 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诗歌的鉴赏。

说到古代诗歌,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古代诗歌有哪些题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类整理一下吧!1. 山水田园山水田园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这类诗歌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江河湖海、山川草木等。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长江滚滚来”就是对江河壮阔景色的生动描绘。

2. 爱情离别爱情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另一个常见的题材。

这类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慨和对离别的不舍。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黄河入海流”就是对离别之情的象征性表达。

3. 励志奋发励志奋发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正能量题材。

这类诗歌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对励志精神的赞美。

4. 怀古思今怀古思今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历史题材。

这类诗歌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回顾,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比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里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对古人奋斗精神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反思。

5. 咏物抒怀咏物抒怀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生活题材。

这类诗歌通过对自然物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举头望明月”就是对月亮美丽景象的赞美,而“低头思故乡”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代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感人的爱情故事;既有激励人心的励志诗篇,又有回顾历史的怀古之作;既有对生活中琐碎事物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新高考 七种题材诗歌分类鉴赏

新高考 七种题材诗歌分类鉴赏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孤寂凄凉的图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为“梦不成”作了传神的注解,虽无“怨”字,然怨自生,
【注】 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水名,在今湖 含蓄委婉。
南省。
[参考答案] 全诗通过冰簟、银床、碧天、轻云、雁声、
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绘成一幅凄凉的秋夜图,来表
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


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
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
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
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多以边塞战争、边塞生
活、边塞风光为内容
①修辞方面:主要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 有夸张、对比、互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问题分析]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 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起舞换 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 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有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 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 说,带着异国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 总能给人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但内容“总是关山旧 别情”。
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问题分析] 诗人善于捕捉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写桃 花、柳丝、莺啼,并在勾勒的基础上着色,“红”“绿”的 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着色以后进一步渲染,花含雨、雨 带香、烟笼柳,清香醉人,柳姿怡心。花落无人打扫,莺啼 却不惊梦,虽有动,却一片安逸,越见宁静。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 ,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 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 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 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 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 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 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铃,在这 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 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 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 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J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 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注】 ①李之仪(约1035-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 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 现代汉语“难道是……吗”。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 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 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 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 深重绵长。 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 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
(3)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 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
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
(4)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 妇的悲伤与幽怨。
情。
(3)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和欲
(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扬先抑)。
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这样,她对行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 见的抑郁心情,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三、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对接教材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赤壁》(杜牧)、《咏怀古迹》(杜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2020诗歌鉴赏七大题材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七种类型。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看看吧!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常见意象】1、时间意象:日暮、斜阳、暮雪、暮钟、月夜、清晨等表明时间的词语。

2、空间(地点)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南浦、阳关、古道、灞桥等。

3.具体物象:景物意象:落日、明月、西风、浮云、流水、杨柳、蓬草、春草、烟波、渡口等。

动物意象:鸿雁、杜鹃、哀猿、寒蝉等。

人文意象:孤帆、舟船、孤城、残笛等。

【常见手法】1、比喻、拟人、烘托、想象、虚实结合2、以景结情(情→景):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注:以景结情在大类上仍属借景抒情。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思想感情】1.依依不舍的留念。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5.表达豪迈、洒脱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课内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歌7类题材分类

诗歌7类题材分类

2020届高三·古诗歌7大题材一、羁旅思乡诗——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二、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三、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四、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五、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六、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七、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
怀”“古
感或哀思。
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迹”“古 人名” 等。
③借论古之得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
失,托古讽今,忧 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国忧民。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①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②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 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 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 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诗人的思 喻理、托
想感情。 物讽世。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
托物言志。
对接教材:《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 《望岳》(杜甫)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①从对象上来看, 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 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 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 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 标 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 志 行吟咏。
对接教材:《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 吟》(于谦)、《望岳》(杜甫)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借助
单纯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
吟咏自然
咏物、托 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
侧面烘托。
内 涵
或社会事 物来表达
内 物言志(寓 容 意)、托物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 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提示填空,感受下阕寄寓的情感。
汉宫春 梅 晁冲之①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 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 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 茅舍疏篱?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 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PPT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PPT
汉宫春 梅 晁冲之①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 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 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 茅舍疏篱?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 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 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 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华贵 的宫殿。④故人:指宋代诗人杜逋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对接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标题 中有“咏 史”“怀 古”“登 某古迹有 怀”“古 迹”“古 人名” 等。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对接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对接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①诗题中多含有 “客舍”“登高” “望月”“忆” “寄”“行”“思” 等词语以及元宵、中 秋、重阳、除夕等节 日名。
对接教材:《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 吟》(于谦)、《望岳》(杜甫)
对接教材:《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 《望岳》(杜甫)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提示填空,感受下阕寄寓的情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作者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 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 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 悲剧不断重演,眼前之景又令人忧烦。此情此景,不免让 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

诗歌鉴赏常考七大题材

诗歌鉴赏常考七大题材

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
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
依依不舍之情。
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
眼中物有伤感之意来烘
①标题中往往有 “送”“别”“赠”“酬”。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和伤感。 托人的伤离之深。 ②离别后的思念和牵挂。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
③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 ④想象(虚拟或虚实结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 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
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四、送别怀人诗
——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
内 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 内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
涵 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 容 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 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
③侧面落笔。诗人在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表现怀远、思归之情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 时,不是直接抒发思
定的孤苦。
念之情,而是从对方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 着笔,想象对方思念
情 感
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自己之深,借以烘托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 诗人的苦恨离情。
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 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②衬托(正衬、反
涵 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 容 ②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 衬)。(寒月孤灯、
别相思之苦。
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 冷衾泪枕、月落星稀、
思诗。
凄风苦雨、漏声雁影
①诗题中多含“怨、怀、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 等凄苦之景往往衬托
思、别、忆、妇叹、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理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理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理古代诗歌可谓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七大题材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先说说“山水”,哎呀,这真是个老话题!诗人们总是爱在山川秀丽中寻幽探胜,时不时写上一两句,感觉山就像是个老朋友,水则是流动的诗意。

想象一下,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千山万水,那种豪情壮志,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李白那句“我欲乘风归去”,真是想飞翔的心情,谁不想在美丽的山水间撒欢呢?再说“咏物”,这可是个有趣的题材。

诗人们把身边的事物看得透透彻彻,甚至连一片落叶、一朵花都能写得生动。

想想杜甫的“白日依山尽”,那种壮阔感,真是让人想立马去山顶看看日落。

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哎,这明月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在夜空中挂着,仿佛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身边的小物件,真能勾起无数情感,感觉生活中每个角落都有诗意呢!再聊聊“抒怀”,这可是一种感情的宣泄,诗人们常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李白喝酒的时候,肆意高歌,简直就是个诗歌的“老司机”。

而王维呢,他的诗更像是小清新的感觉,融入自然,心境悠然。

抒怀诗就是要让我们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种情境之中。

心情好时,写下的都是阳光,心情不好时,哎,那就是小雨滴落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诗歌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

还有“咏史”,这可是个很有深度的题材。

古代诗人喜欢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来抒发感慨,真是让人觉得这不是单单写诗,而是在和历史对话。

想象一下,李白提到的“将进酒,杯莫停”,这是对豪情的渴望,也是对历史的思考。

写到英雄,写到悲剧,那些故事都在诗中活灵活现,仿佛时光倒流,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让人感叹不已,仿佛我们也成为了那其中的一员。

接下来是“田园”,哎呀,这个题材简直是大自然的味道,带着乡村的淳朴与宁静。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简直让人想要放下都市的喧嚣,去找个小院子过清闲日子。

田园诗带着大自然的气息,清新的空气、缤纷的花草,诗人们在这儿描绘出的生活,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古代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古代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题材六 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山水田园诗
一,题材特征 1,内涵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 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山水田 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 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和田园 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2,标志 ① 诗题中常出现“过”“行”“游”等字
③ 先扬后抑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先写少妇“不曾愁”,后面才说她“悔 ”,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 表现了少妇因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 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山、楼兰、蓟北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
战马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
关三叠》《渭城曲》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二,思想情感 ① 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 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 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 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 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
二,思想情感 ① 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 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
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 会杂乱无章。
三,常用技法 ①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 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
2,标志 ①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物。诗歌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 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 吟咏。 ② 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 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诗歌鉴赏的八大题材如下:
1.怀古诗题材:以凭吊古迹、缅怀古人、感慨昔盛今衰、抒发壮志等为主要内
容,多以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

2.咏物诗题材:以托物言志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等
事物的描写,表达诗人的情感或志向。

3.山水田园诗题材: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抒发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4.行旅诗题材:以抒发旅途感受、描绘旅途风光等为主要内容,表达诗人对旅
途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5.闺怨诗题材:以描写女性闺怨、表达女性情感为主要内容,反映古代女性在
特定社会下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6.送别诗题材:以送别为主题,表达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
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7.谈禅说理诗题材:以阐述哲理、表达禅意为主要内容,反映诗人对人生、世
界的思考和领悟。

8.爱情怨女诗题材:以描写爱情和女性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反映古代女性在感
情生活中的地位和遭遇,表达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和不满。

1/ 1。

高考诗歌鉴赏题七大题材

高考诗歌鉴赏题七大题材

熟悉古诗七大题材,快速把握诗歌内容情感不能出现乱套用术语、分析不对位或不分析的情况一、整体感知二、具体把握(一)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有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1.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庙、五柳、明月、渔歌等。

2.常用手法: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反衬(乐景哀情)、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色彩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对比等)3.内容感情: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闲适自得,向往田园,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③歌颂劳动生活以及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二)边塞军旅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晋升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人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寄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戍”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烽火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楼台、龟兹、夜郎、安西、胡羌等)。

3. 常用手法:修辞手法(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铺垫、烘托,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等)4. 内容情感:①建立功业、保家卫国的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恶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久居边关的乡愁;⑥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⑧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和将军贪功启衅的不满;⑨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分析PPT30页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分析PPT30页

1
0












易安。来自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分析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
陈迹等为题材。 怀古叹 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
内 借咏叹史实、描 内 今叹个 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涵 写古迹来抒发诗 容 人命运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
人的兴衰之感, 的坎坷。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以寄托哀思、借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
古讽今。
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精选课件
1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对接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以历史事件、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历史人物、历史

精选课件
7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提示填空,感受下阕寄寓的情感。 汉宫春 梅
晁冲之①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
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
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
茅舍疏篱?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
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①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②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 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
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
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由于题材相同,
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
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
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
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几种类型。当
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
精选课件
9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对接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诗人因长 期客居在外, 滞留他乡,或 漂泊异地等, 对所见所闻有 所感,借此抒 发对家乡、亲 人的无尽思念 和人生感叹、 漂泊愁苦。
内 容
精选课件
2
对接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标题
①针对历史人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中有“咏 史”“怀
物或事件,发表自
己的观点或看法。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
②缅怀前贤, 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
人所感思主意思公见所亲题,念借旅所叹怀有漂亲抒途闻,乡潦泊人情中、表之倒哀等主的所达情失伤。。,景怀抒笔借”远发,以((((1342、思想烘))))),借乐侧因思念象托情景景面梦归之对诗景抒 衬落 寄之情方人交情哀笔情情,思的融(情。,或时而念苦。诗虚(叫乐,是自恨人实“景不从己离在结寓写是对之情表合情哀直方深。现。)于接着,。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 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诗人的思 喻理、托
想感情。 物讽世。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
托物言志。
精选课件
6
对接教材:《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
《望岳》(杜甫)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①从对象上来看, 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 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 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 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 标 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 志 行吟咏。
精选课件
5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对接教材:《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 吟》(于谦)、《望岳》(杜甫)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借助
单纯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
吟咏自然
咏物、托 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
侧面烘托。
内 涵
或社会事 物来表达
内 物言志(寓 容 意)、托物
标 古”“登 情 表达敬仰或惋惜; 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志 某古迹有 感 类比古人,寄托伤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
怀”“古
感或哀思。
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迹”“古 人名” 等。
③借论古之得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
失,托古讽今,忧 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国忧民。
精选课件
3
[应用体验]
②从题目上来看,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 以“咏某物”“题某物 ”“某物吟”等为题目 形式。
情 感
抱 或 , 途 年 哀 国 或 弊负报 或 多 华 愁 忧 愤 ,,效 表 舛 易 。 民 世 或① ② ③或国 达 的 逝 , 嫉 冷寄 寄 托实家 怀 伤 与 或 俗 嘲寓 寓 物现。 才 感 理 感 , 热作 高 讽个不 , 想 时 或 讽者 尚 世人遇 或 破 伤 针 。的 的 ,理与抒灭世砭理 节 或想命发的,时想操忧,描看正形面手要象和写,面绘烘法是征对((12的主描色托看比、比))从从方要写。,喻拟。)与具修法是主、人(侧绘体辞
精选课件
4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作者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 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 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 悲剧不断重演,眼前之景又令人忧烦。此情此景,不免让 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
精选课件
8
[注] 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 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华贵 的宫殿。④故人:指宋代诗人杜逋
下阕借梅花寄寓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①“问玉堂何 似,茅舍疏篱”表达了_对__官__场__的__厌__倦__以__及__对__隐__居__生__活__的___向__往_; ②“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__林__逋__的__仰__慕___和__追__思_; ③“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 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 ;④“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 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
精选课件
10
对接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