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_考试笔记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中级实务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中级实务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考点一:老年人的需要和问题(一)老年人的特点生理方面:人体九大系统的老化。

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外出和社交有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更乐于外出参加活动);注意老年人隐私问题保密处理;注意对老年人生活环境进行改造,提高老年人生活的便捷性(楼梯加扶手,防止老年人摔倒)。

心理方面:智力、人格、记忆力变化。

智力功能衰退,反应速度变慢(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放慢速度);人格陷入自我完整和自我绝望的选择;记忆力减退(提供学习和演习的机会,尊重老年人选择,消除老年人学习、活动障碍,多教授实用性强的知识);关注情绪问题躯体化,也要关注身体健康对心理的影响。

(二)有关老年的理论角色理论:关注带来角色转变的重大生活事件,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

活动理论:老年人要保持活力,争取不从社会生活中退出,社会工作者要让老年人看到改变的可能性,提供机会并予以鼓励。

撤离理论:老年人应该退出社会生活,减少社会交往,长此以往,会出现社会隔离,社会工作者要增强老年人社会功能,避免社会隔离对老年人造成的伤害。

延续理论:认识到改变的可能性社会构建理论:关注老年人对自己经验的看法,幸福的老年人是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看法而生活的,所以社会工作者要注重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现代化理论:社会资源的倾斜会加剧老年人社会地位的下降,关注社会变迁对老年人的影响,推动社会政策的调整(三)老年人的需要:经济保障、健康维护、社会参与、就业休闲、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一条龙照顾(四)老年人面临的问题:疾病与医疗、家庭照顾、宜居环境、代际隔阂、社会隔离考点二: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社会中会出现歧视老年人的情况,这种歧视会影响到社会工作者对老年人的看法和态度,甚至影响到老年活动方案的制订。

社会工作者要时常反思,避免受歧视老年人等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避免出现对老年人的反移情,避免错误地对老人过度保护和“拯救”;善于审视自己对老年人和死亡的态度,运用督导机制解决工作问题和情绪困扰;要和多种学科共同合作,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如医生、护工等。

社会工作者(社工)考试重点笔记

社会工作者(社工)考试重点笔记

社会工作者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直接角色:①服务提供者(物质帮助、劳务服务、心理辅导、提供政策信息)②治疗者(行为偏差)③支持者(鼓励其自强自立、克服困难)④关系协调者(协调他人及环境的关系)⑤倡导者(提倡某种行为给出建议)2.间接角色:①行政管理者(把控整个过程,提高效率防止跑偏)②资源筹措者(联络有关部门和组织争取资源)③政策影响者(修订完善政策)1、社会工作要素:(一)社会工作对象(基本对象,对象的扩大).(二)社会工作者(助人的主体,角色)(三)专业价值观(灵魂)-利他主义.(四)专业的助人方法(基本功).(五)助人活动(最核心的部分)社区照顾模式实施策略1、在社区照顾:在家里(非机构化).2、由社区照顾:调动社区资源(非正式网络)3、对社区照顾:正式照顾对(非正式照顾的补充).案例分析答题策略:1.身体疾病或残疾:康复训练,医保证策,家庭医生。

2.心理问题:心理疏导,积极乐观3.经济问题:申请低保,社会捐款.4、社交人际系问题:(同理心,体谅与包容)(举办活动,搭建平台)5.就业问题:(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开发公益性岗位)社区工作主要模式:1.地区发展模式:使能者(角色)、教育者、中介者、协调者①促进居民个人发展②团结邻里③社区教育④提铁服务与发展资源⑤社区参与(自下而上)2.社会策划模式:角色→技术专家;方案实施者(自上而下),注重任务目标策略→偏理性、注重结果3.社区照顾模式:把需要照顾的人迁回社区照顾,强调社区责任,非正规照顾,相互关怀社区策略:①在社区照顾②由社区照顾.③对社区照顾正式照顾:政府部门,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市场的营利机构.非正式照顾:家人、朋友、邻居、志愿者.地区发展模式:(含义)参与合作,共同解决,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由下而上(特点)过程目标,居民参与.社会策划模式:(含义)专家,计划(特点)任务目标、理性,由上而下,社会照顾模式:(含义)在家里或社区中,(特点)社区责任,非正式照质是重要因素。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资料老年社会工作复习资料项目一1、老年人的四种界定标准P1(1)根据年代年龄界定老年人。

所谓年代年龄,也就是出生年龄,是指个体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

而生命年龄是指个体出生到现在按年月计算的时间而确定的年龄,又称“实足年龄”或“自然年龄”。

1964年我国第一届老年学与老年医学会议上明确规定,男女都以60岁以上为老年期。

(2)根据生理年龄来界定老人。

即以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应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个体年龄。

生理年龄可分为四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39岁为成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60岁以上为老年期。

因此,生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

(3)根据心理年龄老界定老年人。

即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个体年龄。

心理年龄分为3个时期:出生至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

心理年龄60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

心理年龄和生命年龄、生理年龄并不完全同步。

(4)根据社会年龄来界定老年人。

即根据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角色来确定个体年龄,它反映的是个体社会行为的成熟程度。

一般来说,社会年龄分为三个阶段:0-17岁为未成熟期,18-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

因此,社会年龄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

2、生命、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的发展通常并不同步,一般来说有一下情况:①生命、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四中年龄发展基本同步。

②生命年龄衰退在先,其他三种年龄老化在后。

③心理、社会年龄老化在先,生命、生理年龄衰退在后。

④社会年龄老化在先,生命、生理和心理年龄老化在后。

3、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P5①老年社会救助。

主要指为困难老人提供经济上的援助,也称为经济供养,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②老年生活服务。

主要是指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各种生活上的辅导与照料服务,以帮助老年人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满足其基本需要。

③老年家庭关系处理。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老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老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5.1复习笔记一、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人及老年期1.年龄界定(1)日历年龄:按出生日期为标准界定的年龄常被称为日历年龄。

(2)生理年龄:按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3)心理年龄: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4)社会年龄: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2.老年期的划分(1)60~69岁——低龄老人(2)70~79岁——中龄老人(3)80岁以上——高龄老人3.老年人及老年期划分的意义(1)三种年龄界定对社会工作的意义对年龄的不同界定标准提醒我们,认识老年人不能单凭日历年龄来判断,还要综合生理、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标准来考虑。

因为每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和衰退程度有可能不同步。

不能仅凭老年人的年龄来判定服务需求,还要关注个体差异。

(2)老年期划分对社会工作的意义划分老年期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关注老年同期群的共性需要,更好地制订服务规划,统筹安排和使用好服务资源。

(二)老年期的特点1.生理变化——人体九大系统老化九大系统老化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①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②社会工作者要处理好涉及老年人隐私的健康问题。

③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机构和家庭策划环境方面的调整,让老年人能适应这些变化。

2.心理变化(1)智力、人格、记忆力的变化①年老的时候认知和智力功能减退;但老年人的结晶智力比年轻人还要多,反映出其一生学习和生活积累的结果。

②人格。

心理学家提出了五种老年人的性格类型,分别是成熟型、摇椅型、防卫型、愤怒型和自怨自艾型,除了成熟型,其他的类型都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

③对许多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处理形成记忆信息的能力降低。

(2)智力、人格、记忆力的变化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2023年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2023年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1、个体老龄化及老年人的划分:65〜74周岁的低龄老人,75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老年社会工作:科学地整合社会老年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方法和技巧,积极地网罗各种也许的社会资源,以推行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政策,或帮助解决老年人平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满足其需求的实践过程。

3、老年社工依被服务的对象划分:①在平常生活中遭碰到各种问题或困难的老年人②老年人的家人或亲友③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其别人员4、老年社工的目的:①协助老年人充足认知老年。

接受老年,并帮助其增强个人能力,防止生理和心理上的迅速退化,促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②调适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帮助老年人适应不良的社会环境,促使老年人可以有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活③改善老年人与其家庭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使老年人通过与别人的互动实现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使其晚年生活更为充实④积极整合相关的社会服务和资源,并帮助老年人有效地运用服务和资源⑤影响社会福利政策。

制度与设计服务机构运作。

设计并提供诱导性方案,使得政策、制度与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更加可以适时地反映老年人的需求,藉以维护老年人权益5、老年社工原则①个别化原则②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原则③有控制的感情投入原则④接纳原则⑤非批判原则⑥案主自决原则⑦保密原则6、老年社工的基本技巧(1)基本技巧:①生命回顾②怀旧③善于发现老年人的潜能(2) 了解老年人心理的技巧:①注意倾听老年人的心声②注意观测老年人的神态③了解老年人的交往④了解老年人的独特性1.临终关怀:通过由跨学科的护士、医师、心理学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面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为生命活动即将终结的临终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完整的缓解性和支持性照顾服务,涉及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等。

它以提高临终者的临终生命质量为宗旨,重点在于对临终者痛苦的控制和心理支持,使临终者活得有尊严,死得安逸,同时,也对临终者的家属提供生理关怀、心理支持和行为辅导等服务。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笔记(五)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笔记(五)

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
考点2: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①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②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③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反思并运用督导机制;④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考点3: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考点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主要包括:缅怀往事疗法、人生回顾疗法、验证疗法。

2、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有现实辨识小组和动机激发小组。

3、老年社区照顾工作方法主要分为医疗性照顾和社会性照顾两部分。

4、老年机构照顾工作方法有三个实务模式,分别称为爱登选择模式、住房与服务模式和以延续理论和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模式。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知识点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知识点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知识点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运用老年学的相关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六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年的界定:我国政府多以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

年龄的影响:1.生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决定老人的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2.心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决定了老人的人格特点、情绪特点和应对问题的方式;3.社会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决定了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4.生理、心理、社会年龄对开展社会工作的意义。

老年期的划分: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为高龄老年人。

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的特点:生理的老化、心理的老化、社会的老化。

智力分为结晶智力、液态智力。

角色理论:有关较年老的人的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影响的理论。

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身后事宜安排、一条龙照顾服务。

老年社会工作的注意事项:价值观问题、自我意识与督导。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处理精神问题。

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个人帮助、出行和行动服务、紧急呼叫系统等技术支持、专门服务项目的提供。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五点:1.珍惜当下非常重要;2.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3.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撼;4.接受生活中的好与不好,寻求和解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的缺撼;5.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老年社会支持网络:正式支持、非正式支持、家庭思维、社会融合。

正式支持体系:主要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涉及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年人权益保障等。

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1、个体老龄化及老年人的划分:65~74周岁的低龄老人,75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老年社会工作:科学地整合社会老年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方法和技巧,积极地网罗各种可能的社会资源,以推行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政策,或帮助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满足其需求的实践过程。

3、老年社工依被服务的对象划分:①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各种问题或困难的老年人②老年人的家人或亲友③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其他人员4、老年社工的目标:①协助老年人充分认知老年。

接受老年,并帮助其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和心理上的迅速退化,促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②调适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帮助老年人适应不良的社会环境,促使老年人能够有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活③改善老年人与其家庭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使老年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实现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使其晚年生活更为充实④积极整合相关的社会服务和资源,并帮助老年人有效地运用服务和资源⑤影响社会福利政策。

制度与设计服务机构运作。

设计并提供诱导性方案,使得政策、制度与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更加能够适时地反应老年人的需求,藉以维护老年人权益5、老年社工原则①个别化原则②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原则③有控制的感情投入原则④接纳原则⑤非批判原则⑥案主自决原则⑦保密原则6、老年社工的基本技巧(1)基本技巧:①生命回顾②怀旧③善于发现老年人的潜能(2)了解老年人心理的技巧:①注意倾听老年人的心声②注意观察老年人的神态③了解老年人的交往④了解老年人的独特性(3)为老年人进行心理辅导的技巧:①做好心理辅导前的准备工作②选择好心理辅导的时间和场所③确保辅导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7、老年社工的压力与困难:①老年人对社会资源的需求亮较大②与老年人存在沟通上的困难,会导致与其难以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③老年人在走向死亡④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恐惧和怜悯会对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⑤社会工作者的不良性格会影响服务成效⑥社会工作者的过度热心8、老年社会工作者自身的素质要求①喜爱从事与老年福利有关的社会工作②能够及时掌握老年人的需求及问题,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有相当的认识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能适当进行处理③具备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④具有乐观、温和、忍耐等积极的人格特征⑤熟悉与老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以及相应的有关资源⑥具有一定的协调、沟通、领导和组织能力第二章1、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①离退休后的心理适应问题②自我评价的下降③对身心功能减退的不安④对生理疾病的不安和对死亡的恐惧⑤由于生活事件而引发的心理问题2、应对心理问题社工进行辅导使他们①积极正确地对待各种疾病,正确评价自身的健康状态,对自己的身体持健康乐观态度,做到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老年社会工作题库知识点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老年社会工作题库知识点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老年社会工作题库知识点1、单选通常来说,建立老年人非正式支持网络包括O类。

A.两B.三C.四D.五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非正式网络体系常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家庭成员;第二类是(江南博哥)亲属;第三类是非亲属对老年人的支持。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老年社会工作内容中,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内容。

2、单选养老机构O模式中,照顾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延长人的寿命。

A.园艺B.仓储C.家庭D.住房与服务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仓储模式”中,照顾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延长人的寿命,重点是为老人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合适的饮食、良好的健康和医疗服务。

而在“园艺模式”中,首要任务是满足老人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开发老人的能量和未得以实现的能力。

除了与“仓储模式”有相同的要求外,“园艺模式”所提供的照顾是以人为本的,重点是老人的社会和情感要求。

3、多选社会工作者所做的老年人评估的目的是要获取一些基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哪些支持性或康复性服务可以帮助老人保持独立的、心满意足的生活方式。

以下属于评估的目的的是OOA.识别老人的优势和不足B.识别支持和维护现有功能的方法C.识别恢复丧失功能的干预措施D.识别替代丧失功能的支持性措施E.识别老年社会工作者的优势和不足正确答案:A,B,C,D参考解析:评估的目的。

4、多选社会工作者前往申请照顾服务的朱奶奶家探望和评估,虽然询问声大而清晰,但朱奶奶还是听不清。

在这种情境中,社会工作者继续询问的技巧包括()。

A.拿出表格让朱奶奶填写B.说话时面向朱奶奶C.询问时以手势配合D.放慢语速,一字一句讲清楚E.询问朱奶奶能否将电视机的音量调低一些正确答案:B,C,D,E参考解析:老年社会工作中的技巧。

5、单选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的是OoA.促进老有所学B.促进老有所依C.促进老有所为D.促进老有所乐正确答案:B参考漏析: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复习重点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复习重点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复习重点老年期患病的总体特征6点p51 患病多样性2症状和特征的不典型性3发病急且快4容易引发并发症5对治疗的反应差6病程长,回复慢,易复发。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与精神性问题及典型特征(主要掌握概念)p10-11(一)离退休综合征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

(二)老年抑郁症抑郁症指以持续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一种情感性心理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疾患之一。

老年抑郁症在症状上表现出与其它年龄阶段不同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沮丧、自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老年抑郁症一般病程较长,且具有复发倾向。

(三)老年痴呆症指老年人因生理、心理机能的衰老,在外界强烈刺激作用下所引起的缓慢发展的之力缺陷症。

(四)老年疑病是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性人格障碍。

老年人社会角色的变换p13(一)从职业角色转入赋闲角色(二)从主体角色演变为依赖角色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主要容6类p31婚姻家庭权(家庭赡养与抚养权、居住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社会保障权(生活保障、医疗保障、享受社会福利权)社会服务权社会优待权享受宜居环境权参与社会发展权P43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口的10%(7%)时,我们将这一国家或地区称之为“老龄化社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这一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14%时,我们将之称为“老龄社会”,也称“高龄社会”。

P45 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7个1老年人口基数大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3老龄化地区差异大4人口老龄化滞后于经济发展5人口高龄化显著6农村老龄化高于城市7老龄人口性别比偏低P46 “积极老龄化”是一种观念,是指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健康、参与、保障”水平,确保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潜能,保证老年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能力参与社会活动。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重要知识点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重要知识点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要求一、老年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工作的视角(一)、人口老龄化现状1、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2、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3、从全世界来看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大(绝对数);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相对数);老年型国家数量不断增多;老龄化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4、为什么会出现人口老龄化?λ生育水平下降λ人口寿命的延长λ社会经济发展(根本原因)5、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老龄化的影响(1)对社会的影响:养老保障需求、老年医疗和护理需求、老年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迫切。

(2)对经济的影响:财政负担加重、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老龄产业需求、经济低迷。

(3)对政治的影响:老龄化现状老年贫困问题影响社会公正、代际关系问题、老年群体将成为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二)、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方面1、身的无痛λ心的舒畅λ灵的安宁(三)、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四个不平衡:λ养老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λ养老资源的供需发展不平衡λ居家与机构养老资源分配不平衡λ养老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五个不充分:λ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不充分λ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不充分λ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不充分λ养老服务设施及养老服务使用不充分λ养老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建设不充分(四)、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1、老年社会工作: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生活在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年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改善功能并同时推动老年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支配;理论指导;专业方法;最终目标是挖掘老人潜能,提高老人能力和促进老人发展2、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对象:λ以被服务的对象来划分:遭遇各种困难的老年人;老年人的家人或亲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其他人员λ以老年人问题的种类来划分:长期患病、生理机能严重衰退或残疾的老年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退休后生活无法调适的老年人;人际关系不良的老年人;受虐老年人;丧亲老年人3、老年社会工作目标调适老年人生活环境,协助其适应不良社会环境,如经济、疾病、家庭关系、孤独等问题,使老年人能安度晚年促进老年人人际关系,鼓励其参与社会生活,以使其与他人互动,满足其精神生活需要协助老年人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功能迅速退化,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帮助老年人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从各个方面促进其有一个健康和愉快的晚年提供老年人福利、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服务等各方面实际经验和理论总结,作为有关部门制订、修正老年人政策和措施的参考4、老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双重关系、自决原则和利益保障原则、保密原则与知情权、老年人虐待问题与保密原则5、老年社会工作核心理论:λ认知行为理论λ生态系统理论λ增权理论λ社会支持理论λ优势视角理论二、科学认识老年人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1.老年人外形:(1)头发:逐渐变白,60岁以后大部分都变白。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老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老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4.1复习笔记第一节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一、老年的界定1.老年的年龄界定(1)生理年龄生理年龄是指按人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生理年龄常常是一个人日常功能发挥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

(2)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是指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心理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的人格特点、情绪特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3)社会年龄社会年龄是指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社会年龄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直接影响个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

(4)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不同角度的年龄界定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地凭一个人的日历年龄判定他的功能状况,还应更全面地去看待老年人,这能帮助我们避免把头脑中的成见带到工作中。

2.老年期的划分按照国际标准划分,我国一般把60~69周岁的人称为低龄老人,70~79周岁的人称为中龄老人,80周岁以上的人称为高龄老人。

不同年龄层的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家庭环境、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很不一样的需求,对居住环境和服务的需求也不同。

二、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处于人生的最后一个年龄阶段,老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生理老化一般认为,当人的各种器官达到成熟期后,会逐渐地丧失其功能,这种逐步丧失功能的现象就是老化。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老年除了意味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也喻示人体各功能器官渐渐失去自我新陈代谢的功能。

2.心理老化心理学意义上的老化是指老年人个人的感官变化的过程。

包括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并由此而产生的反应迟缓现象。

3.社会角色变化角色理论认为当个体经历老化过程所带来的变化时,他们会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

老年社会工作梅陈玉婵的复习笔记

老年社会工作梅陈玉婵的复习笔记

老年社会工作梅陈玉婵的复习笔记《老年社会工作》培养学习者从事老年服务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能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场域独立开展老年社会工作能力。

我们应先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老年社会工作价值观。

首先,从身体和心灵认识老年人的特征与问题,了解老年化社会现象。

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老年期”概括为日历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所处生命周期,将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

老年人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三个方面:生理的变化,年龄增加,感觉退化;心理老化,感官系统降,容易孤独等心理;社会老化,同被死亡带来的关系和角色变化。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即可视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我关于2000年也俨然进入老龄化社会,那是因为人口收益率降低、死亡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形成的。

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逐步增多,这就凸显出老年社会工作在今后会有更大的生命价值和潜力,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将越来越多。

老龄老龄社会工作价值,同时需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掌握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行政、社区老年社会工作、机构老年社会工作、老年人生活教育和辅导和老年人服务项目开发和建设。

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老年社会工作价值观:每位老年人都有改变能力,要求发展的能力;每位老年人都享有与他人同样的生存权利;每位老年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位老年人都应享受关爱或社会的重点照顾;每位老年人,都享有人的尊严,这种尊严必须尊重;每位老年人,都有权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每位公民应该关心老年人作为个体的存在。

社会工作者在老年个案工作开展服务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常常采用不同工作方法和模式。

面对不同的老年服务对象,使用不同的服务方法时,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也不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催化剂、经纪人、教育者、治疗者、倡导者等。

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老年个案工作方法的基本过程分为结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

老年个案工作会谈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一种具体程序,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会谈。

老年社会工作笔记

老年社会工作笔记

老年社会工作定义老年社会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以协助老年人解决生理、精神、情感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使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幸福地安度晚年的专业服务。

主要内容1老年社会救助主要是指为困难老人提供经济上的援助,也成为经济供养,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2老年生活服务主要是指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各种生活上的辅导与照料服务,以帮助老年人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满足其基本需要。

3老年家庭关系处理协调老年人处理其与子女的关系,推进老年人与子女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病调试老年夫妻之间的一些摩擦与冲突,以改善老年人的家庭环境,发挥家庭的正常功能。

4老年心理辅导针对老年人或轻或重的心理不适,需要老年社会工作者去积极应对,以协助老年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缓解其内心的压力,以对生活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5老年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1每个老年人都有改变的能力和要求发展的能力;2都享有与他人同样的生存权利;3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4都享有人的尊严,并且这种尊严必须受到尊重;5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尤其是受到贫困、饥饿、疾病和其他困难威胁的老人更应该受到社会的重点照顾;6都有权利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7一个民主的和理想的社会应该不断修订和完善有关老人的社会政策与法律,为老人的生存与发展不断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8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每个老年人都享有下列最基本的权利:生存、健康、教育、居住、休息、选举参政权及社会福利和人道服务的权利。

基本理论1社会撤离理论2活动理论3连续性理论4生死观理论5相互作用理论6年龄分层理论7老年亚文化群理论8角色理论9交换理论10现代化理论老年个案工作定义老年社会工作者依托老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对老年人个人或者家庭提供物质与情感支持和服务,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与条件,增强其社会功能,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和应对困难的能力的活动过程。

老年社会工作_考试笔记

老年社会工作_考试笔记

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衡量标准与特点。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口总体中的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或者青少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递减的过程,俗称“人口老化”。

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10%及其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特点:(1)人口老龄化是个普遍规律。

(2)发达国家是以老年人口高龄化为特征。

(3)人口老龄化开始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快于老龄化早的国家。

(4)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5)人口老龄化与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联系。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老龄化发展迅速。

(3)地区发展不平衡。

(4)城乡倒置显著。

(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服务内容。

目标:(1)调适老人生活环境,协助老人适应不良的社会环境。

(2)促进老人人际关系,鼓励老人参与社会活动。

(3)协助老人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功能的迅速退化。

(4)帮助老人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5)提供老人福利、老人保障、老人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总结,作为有关部门制定、修正老人政策和措施的参考。

内容:(1)老年人困难的帮助。

(2)老年人发展需要的服务。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1、以被服务的人来区分:(1)遭遇困难的老人。

(2)老人的家庭成员。

(3)亲友或其他家庭的个人。

2、以老人问题种类区分:(1)长期患病、身体机能严重衰退或者残疾的老人。

(2)经济困难的老人。

(3)退休后生活无法调适的老人。

(4)人际关系不良的老人。

(5)受虐老人。

(6)丧亲的老人。

3、以老人的需要区分:(1)需要解决各种困难的老人。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4.1复习笔记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的界定(一)年龄的界定1.日历年龄:单以出生日期为标准界定的年龄常被称为日历年龄。

2.生理年龄:按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3.心理年龄: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4.社会年龄: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二)老年期的划分通常老年期会更细地划分为三个阶段:1.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为低龄老年人。

2.70~79岁的为中龄老年人。

3.80岁以上的为高龄老年人。

二、老年人的特点(一)生理的老化当人的各种器官达到成熟期后,会逐渐地丧失其功能,这种逐步丧失功能的现象就是老化。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老年除了代表生理年龄的增加,也表示人体渐渐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

表4-1与老年有关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化系统与年老有关的变化视觉通常会有老花眼。

眼睛需要较多的光才能聚焦,并且对强光反应敏感。

老年人区辨颜色的能力可能会下降。

有些老人会出现白内障、青光眼或黄斑变性,会渐进性地丧失中央视觉听觉听觉的灵敏度可能会减少50%之多,难以区辨不同的声音味觉、嗅觉由于一生中环境因素的破坏作用,嗅觉可能会严重受损,味觉会受缺乏嗅觉的影响。

老年人可能闻不出煤气、天然气、烟雾或变质的饭菜的气味触觉老年人可能会有较高的痛觉阈限,极易发生低烧或高热,身体平衡问题会凸显(二)心理的老化心理学意义上的老化是指老年人个人的感官过程的变化。

包括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和反应迟缓。

智力分为结晶智力和液态智力。

结晶智力是人们知识和经验的结晶产物,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而毕生发展的智力。

液态智力是指空间关系和形象思维在视觉、听觉及感知基础上形成的智力。

它受制于各种感觉、运动等系统的功能的影响。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四章(阎安)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四章(阎安)
老年社会工作无论是对于老年人个体、老年人 群体,还是整个社会中的其他年龄群体都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 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近二十年来,随着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 高,死亡率迅速降低;同时,由于强制推行计划生 育政策,生育率下降速度也比较快,使我国人口老 龄化具有世界各国不同的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2、人口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 3、呈现高龄化趋势 4、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5:(二)老年人的需要(P84)
1、健康维护
2、经济保障
3、就业休闲
4、社会参与 5、婚姻家庭 6、居家安全 7、身后事宜安排
三、老年社会工作(3个知识点)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 善,人的预期寿命越 来越长,老年人在整 老 年 个社会人群中所占的 比例也会越来越高,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增加(可不讲):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老年人
口的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第五次人口普查
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数是12.6亿,60岁以
上的老年人口1.3亿,占总人口的10.41%。
我国进入老龄化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 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
熟到衰老的缓慢过程。 老年人是指生物上的人体结构和生理上 的衰老,受生物学规律和周围环境的制约, 与机体生长、成熟这一序列同步,随着时间
的推移必然老化,具有不可逆转性。
#知识点1:人的年龄可分为4种:日历年龄、 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社会工作者初级《工作实务》重点分析-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者初级《工作实务》重点分析-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者初级《工作实务》重点分析:老年社会工
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章节重要考点:
一、身体健康服务
1、健康维护:为老年人提供与治疗、康复、预防疾病有关的服务
2、健康照顾:提供与身心健康简接相关的服务
二、处理认知情绪问题:注意4 大症状的表现
三、处理精神问题:5 个方面的工作
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1、正式支持:构成、内容
2、非正式支持:3 种类型、注意5 种支持网络类型
五、家庭思维建立支持
1、家庭思维:把老年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
2、工作内容:4 项工作内容
六、社会融合设计项目:社会隔离对于老人有显著的危害、设计社会融合项目
七、处理老年特殊问题
1、虐待与疏于照顾注意:恶意对待老人问题综合描述的表格
2、丧亲问题:接受死亡心路历程、服务方式和内容
3、临终关怀:3 个方面工作
4、自杀:注意自杀的3 个方面评估、干预措施
章节精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5( 老年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5( 老年社会工作)

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人的划分(了解)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生了解即可。

(1)我国一般将老年群体中60 ~69 岁的人划分为低龄老人,70 ~79 岁的人为中龄老人,80 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人。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很不一样的特点。

(2) 除了日历年龄,最常见的对年龄的界定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

①生理年龄指的是按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②心理年龄指的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③社会年龄指的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3)社会工作者认识到老年人不能单凭日历年龄来判断,还要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标准来考虑,因为每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和衰退程度有可能不同步。

不能仅凭老年人的年龄来判定服务需求,还要关注个体差异。

二、老年期的特点(熟悉)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属于基础性知识,考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去设计服务方案。

(一)生理变化1.人体九大系统的老化特点生理老化会给人体的九大系统带来变化:( 1 )皮肤系统。

皮肤出现皱纹、头发稀疏并可能变白、手脚的指甲变厚。

老人可能较容易出现低烧或高热,受伤可能要多50% 的时间痊愈。

(2) 神经系统。

对刺激做出反应的时间延长、睡眠质量不高。

老年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有大小中风。

(3) 心血管系统。

如果有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可能不大能有效地发挥功能,更容易患高血压。

(4) 肌肉骨骼系统。

老年人可能会变矮,失去肌肉力量和肌肉块,较容易出现关节炎;妇女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驼背或脊椎侧凸。

(5) 呼吸系统。

肺功能减弱;老年人在使劲的时候更容易呼吸困难,可能更容易患肺炎。

(6) 泌尿道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衡量标准与特点。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口总体中的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或者青少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递减的过程,俗称“人口老化”。

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10%及其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特点:(1)人口老龄化是个普遍规律。

(2)发达国家是以老年人口高龄化为特征。

(3)人口老龄化开始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快于老龄化早的国家。

(4)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5)人口老龄化与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联系。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老龄化发展迅速。

(3)地区发展不平衡。

(4)城乡倒置显著。

(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服务内容。

目标:(1)调适老人生活环境,协助老人适应不良的社会环境。

(2)促进老人人际关系,鼓励老人参与社会活动。

(3)协助老人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功能的迅速退化。

(4)帮助老人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5)提供老人福利、老人保障、老人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总结,作为有关部门制定、修正老人政策和措施的参考。

内容:(1)老年人困难的帮助。

(2)老年人发展需要的服务。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1、以被服务的人来区分:(1)遭遇困难的老人。

(2)老人的家庭成员。

(3)亲友或其他家庭的个人。

2、以老人问题种类区分:(1)长期患病、身体机能严重衰退或者残疾的老人。

(2)经济困难的老人。

(3)退休后生活无法调适的老人。

(4)人际关系不良的老人。

(5)受虐老人。

(6)丧亲的老人。

3、以老人的需要区分:(1)需要解决各种困难的老人。

(2)需要获取发展的老人。

第二章老年社会工作的生理学知识基础一、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

1、遗传因素2、自然环境因素3、社会因素:(1)医疗水平和卫生状况的影响;(2)营养状况的影响;(3)居住环境的影响。

4、心理因素。

二、衰老的概念和特征。

衰老:衰老是人类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现象的总称。

特征:(1)衰老的普遍性(2)衰老的内因性(3)衰老的进行性(4)衰老的单向性(5)衰老的有害性三、衰老的理论和假设。

1、遗传程序说。

认为衰老主要决定于机体的遗传特征,人与生物体的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都是按照预先已经安排好了的遗传程序展开的结果。

(1)衰老基因假说;(2)修饰基因假说;(3)DNA分子修复能力下降假说;(4)端粒缩短说。

2、随机性损伤说。

认为衰老是由于机体外部和内部各种不利的环境因素引起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随机性损伤或生物大分子信息误差的积累所致。

(1)自由基学说;(2)差误学说(差错灾难学说)。

四、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变化及引发的问题。

心血管系统。

血管弹性下降,管腔变窄,血管内膜增厚、不平滑或有粥样斑块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

神经系统。

(1)神经细胞数目减少,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健忘。

(2)外围神经中运动与感觉纤维的传导速度减慢----动作迟缓,不愿社交,行为、性格改变(固执、孤僻、敏感)。

第三章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一、老年人感知觉的变化。

老年期感知觉变化的一般特征是:各感觉系统出现普遍的退行性变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敏锐度下降,感知时间延长。

1、视觉回归2、听觉回归3、味觉回归4、皮肤感觉老化二、老年人记忆的变化。

老年人的记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记忆过程来看,瞬时记忆(即保持1-2秒的记忆)随年老而减退,短时记忆(即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变化较小,老年人的记忆衰退主要是长时记忆(即所记内容在头脑中保持超过1分钟直至终生的记忆)。

2、从记忆内容来看,老年人的意义识记(即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保持较好,而机械识记(即靠死记硬背的记忆)减退较快。

3、从再认活动来看,老年人的再认活动(即当所记对象再次出现时能够认出来的记忆)保持较好,而再现活动(即让所记对象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记忆)则明显减退。

三、老年人智力的变化。

1、老年人的液化智力有所下降--液化智力与生理活动过程有关。

2、老年人的晶化智力有所上升--晶化智力主要是后天获得的。

3、老年人智力呈“用进废退”规律。

四、老年人情绪、情感的变化1、老年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特点:(1)老年人关切自身健康状况的情绪活动增强。

(2)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情绪表现和情感流露更倾向于控制。

(3)消极悲观的负性情绪逐渐开始占上风。

2、老年人消极的情绪和情感:(1)失落感;(2)孤独感;(3)疑虑感;(4)抑郁感;(5)恐惧感。

五、更年期心理护理1、个人调节:(1)了解更年期的有关知识。

(2)积极参加运动量适度的体育保健运动。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学习一些自我松弛训练技术。

(5)抛弃不良的观念和做法。

2、家庭关爱:(1)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

(2)家庭成员多陪伴更年期老人。

(3)家庭成员多承担些家务劳动。

六、离退休综合症的表现与特征与防治所谓离退休综合症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

四个特征:(1)无力感。

(2)无用感。

(3)无助感。

(4)无望感。

防治:(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

(5)扩大社交,排解寂寞。

(6)生活自律,保健身体。

(7)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

七、老年期疑病症的表现与防治老年疑病症就是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性的人格障碍。

老年疑病症的临床表现:(1)长时间地相信自己体内某个部分或某几个部分有病。

(2)对自身变化特别敏感和警觉。

(3)常常感到烦恼、忧虑甚至恐慌。

(4)既便客观的身体检查的结果证实患者没有病变,仍然不能相信。

老年疑病症的防治:(1)设法转移老年人的注意力。

(2)多回忆过往的愉快往事。

(3)辅助以药物治疗。

八、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防治老年抑郁症是指以持续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一种情感性的心理障碍。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情绪压抑、沮丧、痛苦、悲观厌世、自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食欲下降,失眠早醒。

老年抑郁症的防治:(1)预防方法:首先要尽量把已有的身体疾病治疗好;其次,要调理好离退休后的心理状态;再次,改善家庭环境。

(2)治疗手段: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学知识基础一、个体社会老龄化的概念概念:是指个体进入老年期以后,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弱化或者个体与社会主导领域的脱离。

二、老年期社会地位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原因所谓社会地位,实际上是伴随社会角色而来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尊严。

社会地位变化的特征:老年期社会地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社会地位的下降。

具体体现:(1)在制度上,按规定而退休;(2)在经济上,收入明显减少;(3)在社会上,漠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4)在思想上,忽视老年人的价值和作用。

社会地位变化的原因:(1)在宏观环境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知识积累和更新都很快,需要继续社会化和接受能力强的年轻劳动者。

(2)在微观环境方面,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使老年人成为企业中的负担;老年人自救自助意识不强。

三、老年人家庭角色有哪些变换1、空巢与父母角色(1)核心家庭中的父母角色。

核心家庭是指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具有明显的六个发展阶段。

家庭进入空巢期以后,父母角色权利、义务和社会期望都发生重要的变化。

此时的父母角色表现出更多的是情感色彩。

(2)直系家庭中的父母角色。

直系家庭是指父母与已婚儿女及其后代组成的家庭。

其家庭生命周期中不存在空巢期。

但在权利、义务和社会期望上,老年期的父母角色都显示出淡化倾向。

2、丧偶与老伴角色研究结果表明,老伴在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都发挥着儿女们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旦失去老伴就会对老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损伤。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主要有哪些社会撤离理论。

1、代表作:1961年出版的由卡明和亨利合著的《年事日增》。

2、观点:老年人年事已高、身心衰弱,不适合继续担任社会角色而应该撤离社会,这既有利于老年人,也有利于社会。

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期社会老龄化的事实。

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个性差异;(2)忽视地位差异;(3)忽视撤离造成的弊端;(4)忽视撤离的文化特征。

活动理论。

1、代表作:美国学者罗伯特.哈维格斯特与艾玉白合著的巨著《老年人》。

2、观点: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

只有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

“进人老年时期老年人所扮演的非强制性角色的来源越多,就越不会因为失去了强制性的角色而情绪低落。

在成年期,这些强制性角色通常置于首位。

”3、评价:活动的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相—致的,它强调参与、活动、与社会的认同。

得到多项老年人调查资料的支持。

不足:没有回答个性在老年人参与过程中的作用。

不能有效地解释个人经历与老年人晚年活动需求的关系。

连续性理论。

1、观点:该理论的重点在于解释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差异性,认为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

连续性理论是以对个性的研究为基础的。

美国学者赖卡德、利夫森和彼德森五种主要性格结构:成熟型、摇椅型、装甲型、愤怒型和自我怨恨型。

2、评价:连续性理论看到了个体社会老龄化的差异性,并用个性特征予以解释,弥补了脱离理论和活动理论的欠缺,这是一个进步。

3、不足:脱离社会环境的因素,孤立地用个性阐释个体老龄化的差异性。

老年亚文化群理论。

1、观点。

美国学者罗斯提出。

认为老年人口群体是一种亚文化群体。

该群体中重要的是身体健康和活动能力,而职业、教育或经济特征不如中年期那样重要。

2、评价。

老年亚文化群理论指出了老年人活动和地位的一般特征。

这—概念不能应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老年人。

相互作用理论。

相互作用理论主要探讨环境、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老龄化的影响。

1、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

在老龄化过程中,环境、个体以及个体与环境结合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标志理论。

自我认识源于交往模式。

交往模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自我概念的形成。

在崇尚年轻和技术的社会中,老迈与无用是对老年人的基本评价,老年人则将自己置于顺从的角色。

3、社会损害理论(又称社会分化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为了进行交往,老年人常常不知不觉地屈从社会暗示而接受社会赋予的消极特性,从而更深地陷于依赖状态,使独立自主的能力逐渐衰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