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前 热点问题梳理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全球问题知识点清单问题分析总结与简答题题型总结

高考地理全球问题知识点清单问题分析总结与简答题题型总结

高考地理全球问题知识点清单问题分析总结与简答题题型总结一、全球问题知识点清单1.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主要温室气体及其来源- 气候异常现象和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应对与减缓措施2. 生态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影响- 森林资源破坏与保护- 水资源短缺与污染- 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3. 人口问题与城市化- 全球人口分布与增长趋势-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影响-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和特点-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4. 资源与能源问题- 能源资源类型和特点- 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 资源枯竭与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5.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不平衡-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跨国公司与全球产业链-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境和挑战-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途径和措施二、问题分析总结高考地理考试中,全球问题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做到全面了解和熟练掌握各个问题的相关知识点。

1.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考生需要清楚理解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的关系,掌握主要温室气体及其来源,了解气候异常现象和全球变暖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应对与减缓措施。

2. 生态环境问题:考生需要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影响,关注森林资源破坏与保护,掌握水资源短缺与污染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要意识到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3. 人口问题与城市化:考生需要关注全球人口分布与增长趋势,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要掌握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和特点,了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4. 资源与能源问题:考生需要熟悉能源资源类型和特点,重点掌握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知识,了解资源枯竭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关注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5.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不平衡:考生需要明确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关注跨国公司与全球产业链的关系,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境和挑战,同时也需要了解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三、简答题题型总结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简答题题型有以下几种:1. 解释类题目:对于某个地理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要求考生清晰明了地阐述其定义、成因、特点等内容。

高考地理80个难题攻克专题

高考地理80个难题攻克专题

高中地理| 80个难题攻克专题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6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

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4.地方时的计算——找关键,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确选项(1) 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时)——这是解题的关键(2)第二步明确公式,看算东还是算西,用加还是用减,这个题目有点变化,特别注意带有航程类的题目,必须加上航行的时间,否则这个题目就会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错。

高考地理热点话题有哪些

高考地理热点话题有哪些

高考地理热点话题有哪些高考地理一直是众多考生关注的重点科目之一,而了解地理热点话题对于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常见的高考地理热点话题。

一、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全球气温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等问题都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在高考地理中,可能会涉及到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例如,考查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源、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等。

同时,环境保护也是与之相关的重要话题,包括水资源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等。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资源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二、城市化与城市群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中国也不例外,城市群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高考地理可能会考查城市化的特点、进程以及带来的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同时,对于城市群的形成条件、发展模式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也可能会有所涉及。

考生需要掌握不同城市群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实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三、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传统能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问题促使人们不断寻找和开发新能源。

在高考地理中,可能会考查能源的分类、分布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例如,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分布地区,以及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此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是重要考点,如能源的节约利用、能源效率的提高等。

四、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高考地理可能会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规律以及防范措施。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如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洪水与降水和地形的关系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防灾减灾的方法和策略,包括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应急救援措施等。

高考常考地理问题答题技巧

高考常考地理问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大题标准答题技巧模板(45道综合题)一、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1、自然原因: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农作物需水季节2、人为原因: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气候降水、地形坡度、土质、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坡度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三、河流水量大的原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四、河流的补给雨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五、水电站的作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河流凌汛的条件地维度向高纬度流。

最冷月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六、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未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回答思路如下:如: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七、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容量大)2.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上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中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人海河道其它: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学习抗洪知识技能;提高防洪意识3.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八、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人手:①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治水污染;②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③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④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⑤控制人口增长。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的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对于世界区域热点,可以选取以下素材进行描述:1.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热点之一、2024年,阿拉伯之春在中东地区掀起了一系列国内政权的变革浪潮,例如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政权被推翻,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

2.欧洲地区:2024年,欧洲爆发了一系列经济危机,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引发了欧元区的动荡,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亚洲地区:亚洲地区在2024年也发生了一些重要事件。

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事故,对日本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此外,中印边界问题也成为了热点话题,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引发了关注。

对于中国区域热点,可以选取以下素材进行描述:1.三峡工程:2024年,中国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并开始发电。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其建设对中国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部大开发:2024年,中国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3.北京奥运会:虽然2024年已经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但是2024年是北京开始举办长时间奥运遗产的一年。

例如,鸟巢和水立方等奥运场馆进行了转型利用,并成为了北京市民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场所。

4.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4年,中国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旨在加强广东、香港和澳门之间的区域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发展。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为了丰富素材,可以进一步研究相关材料,整理更多的具体事件和数据,并展开论述。

高考地理问答题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问答题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问答题知识点归纳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有着广泛的知识体系,常常出现在高考考试中。

在地理课堂上,老师会教授很多知识点,而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问答题,考察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归纳整理一些常见的高考地理问答题知识点,希望能为考生们提供帮助。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1. 大地构造大地构造是地球表层的构造状况,涉及板块构造、地壳运动、地震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要理解板块运动的原因、类型及板块边界的地震带分布等内容。

2. 气候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了气温、降水、风向等方面的知识。

需要掌握气旋、锋面、季风等的形成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3. 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是研究水的运动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关注地表水体、地下水、水文循环等问题。

考生需要了解地下水的形成、水资源的分布等内容。

4. 地貌与土壤地貌与土壤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山地、河流、岩溶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应掌握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地貌特征及其与土壤的关系。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需了解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要掌握城市化发展的原因、特点以及城市规划等知识。

2. 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工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了解农业区划、农田利用、农作物种植结构等农业知识,以及工业区划、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等工业知识。

3. 交通与通信了解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和影响。

例如,交通网络的建设与重要铁路、高速公路等的位置,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等。

4.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学科,需要了解GIS的定义、应用及其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三、综合性地理知识点归纳1. 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了解地球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破坏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措施。

2. 自然灾害与防治了解地球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例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题目中关于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的素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世界区域热点:1.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交织的热点地区。

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宗教冲突、石油资源导致的地缘政治竞争等问题持续困扰该地区。

其中,叙利亚内战、伊核问题、以巴冲突等问题备受关注。

2.非洲地区:非洲地区面临的挑战包括落后的经济发展、社会不公平、艾滋病疫情、贫困等问题。

同时,非洲大陆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但受制于殖民历史和政治腐败问题,发展缓慢,各国之间争夺资源也成为热点。

3.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消耗过度、自然灾害频发等。

同时,东海、南海等海域的领土争端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热点。

中国区域热点:1.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引擎,包括珠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等。

这些地区面临的挑战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重、资源消耗严重等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等省份,是我国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然而,西部地区也面临民族问题、环境保护等挑战。

3.中部地区:中国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重要区域,包括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份。

这些地区面临着农业转型、产业升级等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产业调整,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都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了解和分析这些热点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祖国的发展现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难点常考考点归纳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难点常考考点归纳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难点常考考点归纳高考地理必背知识难点常考考点归纳地理是高中三年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

作为一门普及性较强的学科,它既有生动形象的实地调查,又有严谨系统的理论建构。

作为高考的必修科目,地理考试难度很大,需要学生高度重视和仔细备考。

因此,在高考地理备考中,必须要掌握一些重点知识,避免盲目的复习和大量无效的时间浪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高考地理必背知识难点常考考点归纳。

一、知识难点1.地球的构造和地球上的陆地及海洋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其中,地壳是地球最薄的一层,包括大陆壳和海洋壳两种类型。

海洋上面分布着大量的海岛和岛屿。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平衡,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不到1/3,而海洋则占了约2/3。

2.地理信息科技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科技是当今世界先进科技领域之一,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远程感知、GPS和信息网络等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实现对人类活动信息和位置信息的定位、追踪和导航等功能的系统。

如今,这些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机会。

3.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是地球上的一种必然存在,包括地震、火山、洪水、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

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垃圾污染、土壤退化等,也日益严重。

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必须加强全球合作来解决。

二、常考考点1.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其影响自然灾害是地球上无法避免的、具有突然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自然现象。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暴风雪等。

这些灾害在发生时不仅直接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会引发其他的环境问题,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

2.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

主要表现在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海洋污染等方面。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梳理(精选)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梳理(精选)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梳理(精选)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梳理1高考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易于侵蚀。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增长迅速,加大生态环境压力。

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盲目开垦。

2荒漠化的危害流动沙丘淹没农田灌渠村社铁路公路等设施粮食减产牧草绝收,引发饥荒,增加社会不稳定性。

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

破坏植被与地表形态,使生产力持续下降。

3等高线地形图地理专题: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4气候与自然带地理知识专题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⑸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

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⑹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高考地理热点

高考地理热点

高考地理热点热点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剧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淡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热点二:如何推断地球运动速度1.受地球形态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随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改变。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热点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需留意的两个方面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留意以下两个方面:1.绘制转换新图时,肯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肯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依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假如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

转换时的留意事项主要有:(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高考地理热点整理

高考地理热点整理

高考地理热点整理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2019高考地理热点整理(二)混合农业(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1)类型:最主要是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3)混合农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

(4)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西水东调促进发农业发展。

2019高考地理热点整理(三)造成水环境污染的因素:1、向水体排放未经过妥善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施用的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冲刷,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3、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

其中第一项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全球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排入水体,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而造成水体污染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悬浮物②耗氧有机物③植物性营养物④有毒的有机污染物⑤重金属⑥酸碱污染⑦石油类⑧放射性物质⑨热污染⑩病原微生物水体富营养化1、定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人水体,引起水质恶化的现象2、表现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缓流水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会迅速繁殖。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1.地理位置特征(1)绝对位置::包含具体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地处内陆或沿海;濒临海洋或陆地。

②大洲位置:位于哪个大洲的哪个方位。

③国家位置:有哪些邻国(陆上)或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交通线、河湖、地形区、山脉等。

2.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特征:①平均海拔高低;②地势倾斜方向;③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2)地形类型及分布:①地形类型的种类(单一或多样);②主要的地形类型;③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

(3)区域典型(特殊)地貌:①典型的流水地貌(如喀斯特地貌);②沿海地区的海岸线特征。

3.天气变化特征说出气温、风力、风向、天气阴晴和气压等的变化,包括阴晴状况、冷暖(即气温高低)、气压状况、风力和风向等。

【答题指导】在答气候特征的描述时注意以下三点:规范用词;气温和降水一般组合归纳,如高温多雨;突出地区特色,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等。

4.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1)气温气温的高低①年均温;②最冷月均温;③最热月均温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气温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①气温日较差;②气温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

(3)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

5.河流水文特征特征具体内容影响因素“两量”①径流量(大小及变化、是否断流等)②含沙量(大小及变化等)受植被状况、地形陡缓(以侵蚀还是沉积为主)等影响“两水”①水位(高低、变化)与补给类型密切相关②水能(蕴藏量的大小)受流量和落差影响“两期”①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②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凌汛时间等)与气候类型及河流补给类型相关地理必背知识点盐度和洋流⑴盐度比较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很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⑵盐度比较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高考地理热点问题探讨有哪些

高考地理热点问题探讨有哪些

高考地理热点问题探讨有哪些高考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常常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相连。

了解和探讨这些热点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能提升我们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考地理热点问题。

一、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在高考地理中,可能会涉及到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原因方面,主要包括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排放、森林砍伐、工业活动等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因素如太阳活动等。

影响则体现在生态系统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变化、水资源的分布改变等。

应对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能源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二、城市化与城市问题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问题日益凸显。

人口过度集中在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高考地理可能会要求分析城市化的特点、进程,以及探讨解决城市问题的策略。

对于城市化特点,可以从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城市功能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在解决城市问题方面,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发展公共交通、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措施都是重要的考点。

三、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利用资源短缺是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的短缺问题备受关注。

高考地理中可能会考查资源的分布特点、短缺的原因以及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则极度短缺。

短缺的原因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导致的用水需求增加,以及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等。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节约用水、跨区域调水、污水处理与回用、推广节水技术等措施。

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都是重要的热点话题。

高考地理复习热点专题梳理、泸定地震知识总结及习题

高考地理复习热点专题梳理、泸定地震知识总结及习题

一:泸定地震1、泸定地震的基本状况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 年9 月5 日12 时52 分在四川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M S6.8 地震,距离此次地震震中最近的活动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

鲜水河断裂是四川地震史上一条最长最活跃的地震带,该地震带西起甘孜东谷北,向东南延伸,经炉霍、道孚、康定,南达石棉,长约400 km。

这条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震级大,破坏烈度强。

自1725 年以来,在这条地震带上共发生7 级以上地震7 次。

此次地震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附近,距离安宁河断裂带、丽金—小金河断裂带和大凉山断裂带三岔口地区不远。

(摘录:2022 年9 月5 日四川泸定MS6.8 地震矩心矩张量解*汪贞杰1)2、政府紧急预案及伤亡情况: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二级地震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同时,指派当地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及地震监测中心站前往震区调查核实震情、灾情,协同当地政府抗震救灾。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将二级升为一级,截止于9月12日18时。

截止2022年9月11日17时,地震已造成93人遇害。

3、泸定地震产生原因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此次地震震中最近的活动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初步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次生灾害:主要包括地面开裂、山体滚石坍塌、山体滑坡、地基失效和地表塌陷,因滑坡造成堰塞湖继而垮坝造成水灾,或由于地震后,山体物质变得松散酥脆,再加上降雨的水流冲刷或裹挟滑坡体物质形成泥石流。

.4、地震波与地震预警: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四周传播。

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远远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发出的警报。

2011 年3月11 日,东日本大地震M9.0 的地震预警(日本称为紧急地震速报),让东京地区(距震中400 余千米)在强烈震动的S 波到达之前大约60 s 收到地震警报,引起了全球关注,让全世界更加认识了地震预警。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热点问题及答案汇编(实用,必备!)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热点问题及答案汇编(实用,必备!)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热点问题及答案汇编热点1 极端天气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去年澳大利亚火灾让人心有余悸,今年我国武汉、苏州的龙卷风让人猝不及防,地球气候怎么了?例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5月14日傍晚,我国的苏州和武汉出现龙卷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材料二: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天气变化剧烈、破坏力极大,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飑线、龙卷风、短时强降水等强烈对流的灾害性天气,是具有较强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材料三:下图为雷暴天气的形成示意图。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推测本次苏州和武汉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原理。

(2)从平原和山地的角度,说出雷暴的多发地,并解释其多发原因。

(3)从龙卷风来临前、发生时及结束后三个角度,提出减少龙卷风灾害的措施。

【参考答案】(1)从对流层低层看,从南方输送的暖湿空气带来大量的水汽和热量,太阳辐射能量较强,利于地面升温;从对流层高层来看,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叠加在暖空气之上,形成了上层冷、下层暖的一个不稳定大气层层结;进而引发暖空气强烈上升,激发对流发生,形成灾害性天气。

(2)山地多于平原。

受山地阻挡,迎风坡地带暖湿而又不稳定的空气沿山坡爬升时,降温明显;随着坡度越大,垂直于山的风速差异越大,雷暴发展强烈。

(3)龙卷风来临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预防;龙卷风发生时,寻找合适的躲避之处,比如避难场所或坚固建筑物;龙卷风结束后,要远离受灾的建筑物,及时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灾后救援和恢复。

例题2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1.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对洋面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使洋面白天的温度增高B、使洋面夜晚的温度降低C、使洋面夜晚的降水减少D、使洋面白天的降水增多2.沙尘在漂浮过程中,会在大西洋沉降,可能会对海洋生态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促进海洋藻类的旺盛生长B、降低海洋生物的多样性C、降低海水的透明度,水质下降D、增加海洋的浮游生物丰富度【参考答案】1.D2.B热点2 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全国乡村人口全部脱贫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乡村振兴不能停步,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高考地理热点

高考地理热点

高考地理热点高考地理热点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占用,生态系统被破坏,水源受到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和污水处理成为难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成为了一个矛盾的问题。

高考地理热点二: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应对措施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洪涝、干旱、暴雨等,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农业产量减少、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减排和利用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等。

然而,这些措施的落实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高考地理热点三: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的人口问题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人口减少,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另一方面,人口过剩导致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人口控制政策。

然而,人口问题的解决仍然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如如何平衡人口结构、如何提供充足的教育和就业机会等。

高考地理热点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很多自然资源正面临枯竭和破坏的危险。

例如,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采,导致水源减少;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限制开采和加强保护意识。

然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高考地理热点五: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而一些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和经济差距扩大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考前 热点问题梳理一、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

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③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④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②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③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治理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产生原因(华北地区):(1河流径流量小;(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

(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平原)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山麓 缓斜平原 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冲积低平原主体海滨滨海平原低地势极低中低产田集中区2)、问题:⑪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⑫水资源短缺⑬风沙危害---沙尘天气3)、缓斜平原肥力最好: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份下渗;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

6、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上海为例)产生的原因:①过度抽取地下水,并且下渗减少;②城市建设高层建筑;③地质结构不结实危害:①地面下沉②海水倒灌,进而导致土壤盐碱化7、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多发季节:夏季。

5—10月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②静水;静风;③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8、咸潮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形成原因:9、酸雨分布: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及农作物;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10、光化学烟雾:成因: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治理措施: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②实行雨季回灌分布:地形条件不利于气体扩散的谷地和汽车尾气排放多的大城市。

危害和: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

损害植物和人体健康。

对策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量。

11、沼泽的保护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沼泽的形成: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

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开发利用的负面效应——气候变迁(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二、 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2.地质灾害3.水文灾害4.生物灾害)例如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 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 北旱);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④河道弯曲(荆江河段);⑤ 台风的影响; 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⑦缺少天 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⑧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1)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流域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流量大 (2)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大;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 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1)自然原因:①冷锋天气影响; 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②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控制载畜量;③春季大风日数多 ③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④地表植被稀少 ④退耕还林、还牧(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 ⑤建设人工草场②过度樵采; ⑥推广轮牧 ③过度开垦 ⑦禁止采伐等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台风受台风影响的风向 ①气旋辐合 ②反气旋散时间 多发生夏秋季节。

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如何减小台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及时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4、寒潮(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如果一天24小时或一次过程,气温下降8-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的利:①冻杀害虫;②大雪缓解春旱(瑞雪兆丰年);③寒潮大风可利用进行发电,(是地球上热量交换的一种庞大“机器”) 5、地震: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震中距短;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③浅源地震;④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⑤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 ⑥震区交通不便;⑦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加强国际合作等。

6、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三、 农业及其区位分析市场 市场广阔交通 交通便利政策 国家农业政策科技 科技水平高(生物技术、生产工具) 工业化程度高机械水平程度 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我国: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分析自然区位因素:①热量充足,温差大;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工业比较发达; ⑥国家政策扶持。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3、我国水稻种植业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三角洲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④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

4、畜牧业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1)自然因素:①草场面积广阔;②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 (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②市场潜力广阔;③国家政 策扶持等 5、郊区农业区位:(1)自然: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6、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A 、区位因素分析: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象灾害多发);生物物种丰富,有较高产品产出能力,(但品种单一,经营粗放);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地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地形多样,开发难度大)B 、整治和发展方向:综合开发,走立体农业的道路;系列开发优势资源;生态建设,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世界:1、乳畜业 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草场面积广阔;③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2)社会经济因素: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

2、大牧场放牧业 典型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潘帕斯草原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草场面积大(2)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离海港近;③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3、混合农业 典型地区: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墨累-达令盆地的优点:①农场成为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4、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美国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4个);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 ;④工业基础;⑤科技 5、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①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地形平坦;③劳动力丰富。

④水源充足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6.粮食安全问题①保护耕地,保护自然环境;②加强农田建设;③提高农业技术,提高单产;④惠农政策,提高农们的生产积极性;⑤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⑥做好粮食储备四、工业及其区位分析1、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