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脂类药物

合集下载

酯类药物简介

酯类药物简介

脂类药物简介14制药朱文超学号:21407021077摘要:酯类系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其中具有特定的生理、药理效应者称为酯类药物。

其共同性质是微溶或不溶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即具有脂溶性。

本文主要讲磷脂类药物,磷脂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主要有卵磷脂,以及磷脂类药物的机理和前景。

一:脂类药物的概述1.1.概念及分类脂类是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脂类物质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物理特性:不溶或微溶与水,易溶于乙醚,三氯甲烷,苯等有机溶剂,脂类化合物的这种特性,称为脂溶性。

脂类物质在体内以游离或结合形式存在于组织细胞中。

脂类药物是一些具有重要生化,生理,药理效应的脂类化合物,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可采用组织提取,微生物发酵,酶转化及化学合成方法制备。

根据脂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组成,脂类药物可分为:1,脂肪类: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炭五烯酸和DHA等。

2,磷脂类:卵磷脂,脑磷脂。

3.糖苷脂:神经节苷脂。

4.萜式脂类:鲨烯。

5.固醇及类固醇:胆固醇,谷固醇,胆酸和胆汁酸等。

人工牛黄等。

6.其他:胆红素,辅酶Q10,2:临床应用2.1胆酸类药物临床应用临床发现胆酸作为药物投送载体最大的优势是肝肠循环效率高。

药物与胆酸偶联后,由于可被胆酸转运蛋白识别,参与进胆酸的肝肠循环,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及在肝脏中的浓度1.2.2色素类药物临床应用1.2.3.人工牛黄临床应用人工牛黄是根据天然牛黄的化学组成来人工合成的脂类药物,其主要成分为胆红素,胆酸,猪胆酸,胆固醇及无机盐等,它是多种中药的重要原料药。

具有清热,解毒,祛痰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热病澹狂,神昏不语等。

外用治疗疥疮及口疮。

1.2.4.固醇类药物临床应用该类药物包括胆固醇,麦角固醇,及β-谷固醇。

胆固醇是人工牛黄,多种甾体激素及胆酸原料,是机体细胞膜不可缺少缺少的成分。

麦角甾醇是机体维生素的D2原料;β-谷固醇具有调节血脂,抗炎,解热,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

8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的分析

8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的分析
三、UV
注射用盐酸丁卡因的含量
【含量测定】 取本品10瓶,分别加水溶解,并分别定量转移至 2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 盐酸丁卡因对照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约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 对照品溶液各3mL,分别置于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1200)5mL与磷酸盐缓冲液(pH 6.0)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31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 光度,计算每瓶的含量,求出平均含量,即得。
Fe + 3HCl
CO NCH2CH2N(C2H5)2 3 O
酯键的水解,可以区 分下述两种药物
五、吸收光谱特征 1、UV:结构中均含有苯环
盐酸布比卡因的鉴别:在263nm与271nm的波长处有最大 吸收;其吸光度分别为0.53~0.58与0.43~0.48. 盐酸普鲁卡因胺片的鉴别:在28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盐酸利多卡因与对氨基苯 甲酸酯类药物的区别
二、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2、盐酸普鲁卡因胺
2
NH2
+ H 2O 2
+ H 2O
在过氧化氢的存在 下能被氧化成羟肟 酸,再与铁配位
CO NHCH2CH2N(C2H5)2 NH2
3
+ FeCl3
CO NCH2CH2N(C2H5)2 OH
CO NCH2CH2N(C2H5)2 OH NH2
CH3
CH3
高氯酸非水滴定
2
NHCOCH2N(C2H5)2· HCl+Hg(Ac)2 2
NHCOCH2N(C2H5)2· HAc+HgCl2
CH3 CH3

脂类药物

脂类药物

脂类药物分离包合法学习要求⏹掌握包合物的概念和特点⏹熟悉包合材料和包合方法⏹包合技术系指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中,形成一类独特形式的络合物的技术。

⏹包合物(inclusion compound,complex)是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裹另一种分子而成。

⏹译名还有包藏物、加合物、包含物等。

⏹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层分子称为主分子(host molecule);被包合到主分子空间内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guest molecule)。

⏹主分子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容纳客分子,形成分子囊(molecule capsule)。

(1)管状包合物一种分子构成管形或筒形空洞骨架,另一种分子填充其中而成。

如尿素、硫脲、环糊精等;(2)笼状包合物-客分子进入主分子构成的笼状晶格中而成,其空间完全闭合,如对苯二酚包合物等;(3)层状包合-药物与某些表面活性剂能形成胶团,某些胶团的结构也属于包合物。

包合原理⏹主分子和客分子进行包合作用时,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存在离子键、共价键或配位键等化学键的作用,包合作用主要是一种物理过程。

⏹包合物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主分子和客分子的立体结构和两者的极性。

包合物的稳定性,依赖于两种分子间的van der Waals引力的强弱;如分散力、偶极子间引力、氢键、电荷迁移力等,有时单一作用力起作用,多数为几种作用力的协同作用。

⏹包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其它客分子,因包合竞争作用,原客分子可被取代出来;⏹利用此性质将包合物中的客分子药物含量可被测出。

⏹包合常数包合作用竞争性High: Low free drug for absorption Low: High free drug, precipitation Moderate:102-104mol -1结晶法固体:区别:结晶形物质构成单位(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是规则的,而无定形物质构成单位的排列是无规则的。

脂类药物PPT课件

脂类药物PPT课件
胆固醇、无机盐及淀粉等混合制成人工牛 黄,有解热、抗惊厥和抑菌等作用。
• 2.磷脂类
①甘油磷脂:含甘油,如卵磷脂(PC)、 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酸 (PA)、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等。
②神经磷脂:含神经氨基醇,是一系列碳 链长度不同的不饱和氨基醇,常以脑酰胺 形式存在,如脑酰胺磷酸胆碱(神经磷脂、 鞘磷脂)等。
• 3.胆酸类
主要是由24个碳原子构成的胆烷酸,主要用 于肝胆疾病的治疗。
• 2.生物膜的骨架 • 磷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用于构
成细胞的各种膜,维持细胞和细胞器的正 常形态和功能。
• 例如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等。
• 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神经髓鞘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磷脂,它 们是神经纤维间的重要绝缘体。
• 神经组织含有大量磷脂,以中枢神经系统 而言,其干重的51~54%为脂类,而其中 半数以上是磷脂,与神经兴奋及信号传递 有关。
包括卵磷脂、脑磷脂、脂蛋白等。
• 3. 衍生脂类
• ①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如高级脂肪酸、 前列腺素等。
• ②长链脂肪醇,如鲸蜡醇、鞘氨醇等。
• 4. 不皂化的脂类
• 是一类不含脂肪酸的脂质,主要有类 萜及类固醇。
(二)按化学性质分类
• 1.不饱和脂肪酸类 主要由4~24个碳原子组成的直链脂肪酸,分子 中带有双键,包括前列腺素、亚油酸、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等。
【作用与用途】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硬 化症。在肠内与胆固醇结合成低溶解度的复合物, 干扰了食物中胆固醇(外源性)从胃肠道吸收, 并能干扰胆汁中胆固醇(内源性)的重吸收,使 胆固醇随粪便排泄,降低血清胆固醇。
五、色素类
胆红素
【别名】胆红质,胆深红。 【来源】由猪胆汁提取制得。 【性状】应为橙色至红棕色结晶性粉末。 【作用与用途】用于与牛羊胆酸、猪胆酸、

第八章 脂类药物

第八章 脂类药物

9
2 水解法 体内有些脂类药物与其它成分构成复合物, 体内有些脂类药物与其它成分构成复合物,含这 些成分的组织需经水解或适当处理后再水解, 些成分的组织需经水解或适当处理后再水解,再 分离纯化。 分离纯化。 自然界中脂类的形态是以结合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脂类的形态是以结合形式存在:
以分子间力与脂类、 中性和非极性脂类 以分子间力与脂类、蛋白质结合 以氢键、 极性脂类 以氢键、静电力与蛋白质分子结合 以酯、酰胺、糖苷等与糖分子共价结合。 脂肪酸类 以酯、酰胺、糖苷等与糖分子共价结合。 疏水结合的脂类 一般用非极性溶剂 与生物膜结合的脂类用极性较强的溶剂以断开氢键 共价结合的脂类用酸或碱水解。 共价结合的脂类用酸或碱水解。
5
二 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1、胆酸类药物临床应用
胆酸类化合物是人及动物肝脏产生的甾体类化合物, 胆酸类化合物是人及动物肝脏产生的甾体类化合物,对肠道 脂肪起乳化作用,促进脂肪消化吸收, 脂肪起乳化作用,促进脂肪消化吸收,同时促进肠道正常菌 丛繁殖,抑制致病菌生长,保持肠道正常功能。 丛繁殖,抑制致病菌生长,保持肠道正常功能。 胆酸钠用于治疗胆囊炎、胆汁缺乏及消化不良。 胆酸钠用于治疗胆囊炎、胆汁缺乏及消化不良。 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 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 猪去氧胆酸治疗高血脂病,也是人工牛黄的原料。 猪去氧胆酸治疗高血脂病,也是人工牛黄的原料。
11
3 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法 4 生物转化法
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及酶工程技术可统称为生物转化法,来 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及酶工程技术可统称为生物转化法, 源于生物体的多种脂类药物亦可采用生物转化法生产。 源于生物体的多种脂类药物亦可采用生物转化法生产。 如用微生物发酵法或烟草细胞培养法生产辅酶Q10; 如用微生物发酵法或烟草细胞培养法生产辅酶Q10; 紫草细胞培养生产紫草素; 紫草细胞培养生产紫草素; 牛磺石胆酸经微生物羟化酶转化为牛磺熊去氧胆酸。 牛磺石胆酸经微生物羟化酶转化为牛磺熊去氧胆酸。

第八章药品的保管与养护

第八章药品的保管与养护

第八章药品的保管与养护【掌握】一.影响药品质量的基本因素(1)环境因素:①日光日光中的紫外线对药品变化起着催化作用,加速药品的氧化、分解。

②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药品质量影响较大。

氧气易使某些药物发生氧化作用而变质。

二氧化碳被药品吸收,发生碳酸化而使药品变质。

③湿度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叫湿度。

湿度太大能使药品潮解、液化、变质或霉败,湿度太小,也容易使某些药品风化。

风化后的药品,其化学性质一般并未改变,但在使用时剂量难以掌握,特别是剧毒药品,可能因超过用量而造成事故。

易风化的药品有硫酸阿托品、硫酸可待因、硫酸镁、硫酸钠及明矾等。

引湿大多数药品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引湿。

结果使药品稀释、潮解、变形、发霉等。

易引湿的药品有胃蛋白酶、甘油等。

④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使药品变质。

温度过高与药品的挥发程度、形态及引起氧化、水解等变化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大关系。

温度过低又易引起冻结或析出沉淀。

⑤时间有些药品因其性质或效价不稳定,尽管贮存条件适宜,时间过久也会逐渐变质、失效。

(2)人为因素:①人员设置;②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情况,如药品质量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施及监督管理状况;③药学人员药品保管养护技能以及对药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责任心的强弱,身体条件、精神状态的好坏等。

(3)药物本身因素:水解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属于这类降解药物的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如硝酸毛果芸香碱,华法林钠均有内酯结构)、盐酸普鲁卡因的水解可作为这类药物的代表,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与二乙胺基乙醇,此分解产物无明显的麻醉作用。

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水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稀酸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全抗原――青霉噻唑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氧化也是药物变质最常见的反应。

具有酚类(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烯醇类(代表药物是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两个烯醇基,极易氧化,且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易氧化。

)、芳胺类(代表为丁卡因)、吡唑酮类(安乃近、保泰松)、噻嗪类(氢氯噻嗪)结构的药物较易氧化。

医学课件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医学课件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1、盐酸利多卡因 三硝基苯酚 盐酸布比卡因
三硝基苯酚利多卡因 (mp. 228~232℃) 三硝基苯酚布比卡因
(mp. 194℃)
25%硫氰酸铵溶液
2、盐酸丁卡
丁卡因硫氰酸盐

5%醋酸钠溶液 ( mp. 131℃ )
(六)UV
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
苯佐卡因 盐酸丁卡因
溶剂
浓度 (μg/ml)
稀HCl-甲醇(1:99) 10
在盐酸存在下,重氮化反应的机理为:
NaNO2+HCl→HNO2+NaCl
HNO2+HCl→NOCl(亚硝酰氯)+H2O
Ar NH2 NO Ar NH NO Ar N N OH Ar N2Cl



加入KBr,可增大被测溶液中NO+的浓度,所以能加快重 氮化反应速度。
(2)酸的种类及其浓度
4. 弱碱性:叔胺氮原子+生物沉淀剂→沉淀
5. 酰胺氮原子与金属离子络合显色
第二节 鉴别试验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分子中存在芳伯胺基或存在潜在芳伯胺基的药物,均可 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可与碱性β-萘酚 偶合生成有色的偶氮染料。
NH2
+ NaNO2
R
N2+Cl-
+
R
H+
N2+Cl-
1.原理
Ar NH2 + NaNO2+ 2 HCl
+ Ar CNl- N+ NaCl+ 2 H2O
具游离芳伯氨基的药物可用本法直接测定。具潜在芳伯
氨基的药物,如具酰胺基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等)经水解,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如无味氯霉素)经还原,也可用本法

脂类药物

脂类药物

脂类药物的制备有:
•提取法
•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法
•生物转化法
生活中常见的脂类
一、提取法
根据脂类的种类、理化特性、在细胞中存在的状 态,选择适宜的提取溶剂、工艺路线和操作条件,把 脂类物质提取出来,是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方法。 在生物体内,有些脂类药物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 如卵磷脂、脑磷脂、亚麻油、花生四烯酸及前列腺素 等。因此通常根据各种成分的溶解性质,采用相应溶 剂系统从生物组织或反应体系中直接 抽提 出粗品,再经过各种分离纯化技 术和 精制方法,得到纯品。
磷脂酸(PA)
复合脂
磷脂酰乙醇胺(PE)
甘油磷脂
磷脂 神经鞘磷脂
磷脂酰胆碱(PC) 磷脂酰肌醇(PI)
狭义的卵磷脂仅指PC。各类磷脂的结构图如下图: R1,R2=脂肪酸烷基链 X=H 磷脂酸
+ =CH2CH2N (CH3)3 磷脂酰胆碱 + =CH2CH2N H3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肌醇
磷脂结构
X
二、 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法 来源于生物的某些脂类药物可以用相应有机化合物或 来源于生物体的某些成分为原料,采用化学合成或半 合成法制备。如以胆酸为原料经氧化或还原反应可分 别合成去氢胆酸、鹅去氧胆酸及熊去氧胆酸,三种胆 酸分别与牛磺酸缩合,可获得具有特定药理作用的牛 磺去氢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和牛磺熊去氧胆酸;又 如用香兰素及茄尼醇为原料可合成COQ10,过程为: 先将茄尼醇延长一个异戊烯单位,使 成10个异戊烯重复单位的长链脂肪醇, 另将香兰素经乙酰化、硝化、甲基化、 还原和氧化合成2,3-二甲氧基-5-甲基 -1,4-苯醌。然后将二化合物在ZnCl2或 BF3催化下缩合成氢醌衍生物,经AgO氧 化得CoQ10。
7.1 脂类药物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辛伐他汀——前药
•与洛伐他汀不同之处 •本品主要降低总胆固醇、LDL以及VLDL的血清浓度,中 等程度地提高HDL的水平,同时降低甘油三酯的血浆浓度。 比洛伐他汀疗效强,并且长效,副作用小。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氟伐他汀——新增药物
•1993年世界上第一个化学合成的HMG-CoA还原 酶抑制剂,结构简单。此药在结构上与HMG- CoA很相似,水溶性很好,可直接抑制肝HMG -CoA还原酶。
氨氯地平
•(±)-2-[(2-氨基乙氧基)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6-甲基-3,5-吡啶二甲酸-3-乙酯-5-甲酯。 •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起效较慢,降压 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降压作用稳定。
二氢的,改为吡啶则活性消 失。
• 2,6-位取代基应为低级烷烃。 • 3,5-位取代基为酯基是必要的。 • C4为手性时,有立体选择作用。 • 4-位的取代苯基以邻、间位取代为宜。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第二节 抗心绞痛药物
•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有两种类型,或是减轻心脏 的工作负荷,降低心脏的耗氧量;或是扩张冠状 动脉,增加心脏的供氧量,从而缓解症状。
一、硝酸酯及亚硝酸酯
药物的作用以扩张静脉为主,降低心肌氧耗, 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适用于各型心绞痛。
硝酸甘油
•浅黄色油状液体
•遇热或撞击易爆炸,易水解,舌下含化,吸收 迅速,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用于心绞痛急性 发作治疗。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心痛安、利心平)
•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1,4-二 氢- 3,5-吡啶二甲 酸二 •甲酯
•用于治疗冠心病, •缓解心绞痛。还适 •用于各类高血压。
尼群地平

药物分析第(8)章

药物分析第(8)章

H2N
COO(C2H5)2 + NaOH
H2N
COONa + CH3CH2OH
CH3CH2OH+ 4I2 + 6NaOH
22
CHI3 + 5NaI + HCOONa + 5H2O
四、 制备衍生物测熔点 1. 三硝基苯酚衍生物的制备: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
NHCOCH2N(C2H5)2 O N 2 CH3
醋氨苯砜
CH3 NHCO CH3 C4H9 N
.
HCl
盐酸布比卡因
5
三、主要理化性质
1. 芳伯氨基特性: 显重氮化-偶合反应; 与芳醛缩合 成Schiff碱的反应;易氧化变色 。(盐酸丁卡因, 无) 2. 水解性:因分子结构中有酯键。 3. 弱碱性:能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在 非水溶剂中能滴定。
28
注射用盐酸丁卡因

(2)
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 A)测定,在227nm与310nm
光度法(附录Ⅳ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9
盐酸普鲁卡因胺注射液
【鉴别】
(1)
取本品适量,加水制成每1ml
中含盐酸普鲁卡因胺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长处有最大吸收。 A)测定,在280nm的波
【鉴别】 (1) 取本品0.2g,加水20ml
溶解后,取溶液2ml,加硫酸铜试液0.2ml与碳 酸钠试液1ml,即显蓝紫色;加三氯甲烷2ml, 振摇后放置,三氯甲烷层显黄色。
15
盐酸利多卡因在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钴试液作用, 生成亮绿色钴盐沉淀。
CH3 NHCOCH2N(C2H5)2 + CoCl2 CH3

2021执业药师《药物分析》章节复习-第八章

2021执业药师《药物分析》章节复习-第八章

2021执业药师《药物分析》章节复习:第八章自己整理的2021执业药师《药物分析》章节复习:第八章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八章芳香酸及其酯的分析第一节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一、阿司匹林的分析(1)识别1.氯化铁反应这些药物水解后能产生酚羟基,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能与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铁配位化合物。

适宜的pH值应为4 ~ 6,配位化合物应在强酸性溶液中分解。

这种反应极其敏感,只需稀释溶液即可检测。

如果取样量大,颜色太暗,可以用水稀释观察。

2.水解反应将阿司匹林和碳酸钠测试溶液加热并水解,得到水杨酸钠和乙酸钠。

用过量稀硫酸酸化后,白色水杨酸沉淀,出现乙酸气味。

3.红外吸收光谱法用波数(cm-1)对振动类型进行分类3300~2300 OH羟基1760,1695 C=O羰基1610,1580 C=C苯环1310,1190碳氧酯基(2)特殊杂质的检查1.溶液的澄清度:利用溶出行为的差异来检查碳酸钠试液在原料药中的不溶物。

阿司匹林溶于碳酸钠试液,杂质不溶。

不溶杂质:未完全反应的苯酚,或水杨酸在过高温度下精制时产生脱羧副反应的苯酚,以及合成过程中副反应产生的乙酸苯酯、水杨酸苯酯、乙酰水杨酸苯酯。

2.水杨酸:由生产过程中的不完全乙酰化或储存过程中的水解产生。

水杨酸对人体有毒性,分子中的酚羟基在空气中逐渐氧化成一系列醌类有色物质,如淡黄色、红棕色甚至深棕色,使阿司匹林产品变色。

检验原理:阿司匹林结构中没有酚羟基,所以不能与高铁酸盐反应,而水杨酸可以与高铁酸盐反应产生紫色,不能比一定量的水杨酸对照溶液产生的颜色更深。

限值为0.1%。

3.易碳化:检查被硫酸碳化着色的微量有机杂质。

(3)含量测定:酸碱滴定阿司匹林结构中游离羧基的直接滴定可用碱滴定溶液进行。

用于阿司匹林的测定。

方法:取本品约0.4g,准确称量,加入20毫升中性乙醇(中性至酚酞指示剂),溶解,加入3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溶液(0.1毫升/升)滴定。

脂类药物 10min

脂类药物 10min




多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饱 和 脂 肪 酸
w-6 : 亚油酸、γ-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
它们都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w-3 :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DHA)
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有突出的降胆固醇的效果 十六烷酸/软脂酸 十八烷酸/硬脂酸
通式 R-COOH 型。
演讲:朱炜锦 制作:阮微妙、彭丽萍 收集:泮丽亚、程贵花
定义 脂类 药物 性质 分类
脂类药物
定义
脂类物质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脂肪及类似脂 肪的、能够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的化合物。 由于分子中的碳氢比例都较高,能够溶解在乙醚、 氯仿、苯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脂类化合物 的这种性质,称之为脂溶性,利用这一性质,将 脂类物质用有机溶剂从生物体中提取出来。 实际上,脂类药物往往是互溶在一起的,依据脂 溶性这一共同特点归为一大类成为脂类,而不是 一个准确的化学名词。
脂式萜
多萜类
5.6位脱氢就 变成胆固醇
固醇/甾醇 :胆烷(甾)醇
类固醇 在生物体中,存在着由若干个异戊二烯碳架构成的 酯类化合物,由“五碳”整数倍数组成的碳架,有 规律的出现在甲基侧链。如从鲨鱼肝中分离出来的 鲨烯,由六个异戊二烯构成的不饱和脂肪烯烃,分 子中的双键全是反式,结构如下:
鲨烯结构式
如果将角鲨烯加入疫苗,可以大大提高疫苗源
肉类、骨髓:含饱和脂肪酸较多 鱼类: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2.植物性来源 油料作物、豆类 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3.含胆固醇丰富的食物 动物内脏、蛋黄
脂 类 药 物
萜式脂、 固醇类
性质
单纯脂 脂肪是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天然脂肪大多数是混酸甘油 酯,具有不对称结构而存在异构体。 不饱和脂肪酸组分主要为十八碳烯酸,其中有1个双键 的称为油酸,有2个双键的称为亚油酸,有3个双键的 是亚麻酸。 不饱和键超过2个以上的,又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

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 NaNO2 + 2HCl
N
N Cl
COOCH2CH2N(C2H2)2 + NaCl + 2H2O
N
N Cl
COOCH2CH2N(C2H2)2 +
OH + NaOH
OH N= N
COOCH2CH2N(C2H2)2
+ NaCl +H2O
橙红色沉淀
8
盐酸丁卡因(芳香第二胺结构)与 NaNO2 作用生成乳白色 N亚硝基化合物沉淀,可与芳伯胺基的同类药物区别。
31
(4)滴定速度 重氮化反应属分子反应,反应速度比较慢,滴定 速度不能过快。 尤其是近终点时,更要慢慢地滴定。近终点时, 游离芳伯胺浓度非常低,反应速度更慢。所以, 每加一滴滴定液,要搅拌15分钟后再判断终点。
32
中国药典规定:在 30 C 以下,把滴定管 尖端插入液面下2/3处进行滴定。在滴定 时一边搅拌一边加入大部分标准溶液。
离子对的浓度:是控制反相离子对色谱溶质保留值的主要因 素,通常对离子的浓度为320mmol/L。 流动相pH的选择:调解流动相的pH值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 弱酸或弱碱样品的保留值和分离选择性。通常测定酸性物质
时调至pH77.5;测定碱性药物时调至pH33.5。
二、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和光解产物的检查:LC-
处理后亚硝酸钠滴定测定含量一般较少采用
25
2. 操作中的主要条件
滴定反应特点:


重氮化反应属于分子反应
滴定液NaNO2及反应生成的重氮盐都不稳定

反应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温度、速度等
26
(1)加入溴化钾加快反应速度 重氮化反应机制:

临本药理C8

临本药理C8
易逆性抗AChE药


难逆性抗AChE药
anticholinesterase agents

非共价结合的抑制药

依酚氯铵(edrophonium) 他克林(tacrine) 多奈哌齐(donepezil)


anticholinesterase agents

氨甲酰类抑制药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
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地美溴铵(demecarium) 利凡斯的明(rivastigmine)



易逆性抗AChE药
临床应用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腹气胀及尿潴留 青光眼 (glaucoma )


解毒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中毒机制] 有机磷酸酯类为持久性(难逆性) 胆碱酯酶抑制剂,与胆碱酯酶形成稳 定的,难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 碱酯酶失去水解Ach能力,Ach大量 堆 积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中毒表现]
1.M样症状 (1)眼:流泪,缩瞳,视力 模糊,眼痛;(2)消化及泌尿系统: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3)呼吸 系统:呼吸困难,紫绀,肺水肿等.(4)其 他:大汗淋漓,流涎,口腔及鼻孔常有泡沫样 分泌物,心率及血压↓。 2. N样症状 主要是指激动N2受体, 表现为手指抖动,全身肌肉颤动;激动N1受 体,交感兴奋. S症状 先兴奋后抑制,呼 吸抑制危及 生命.
(2)胆碱酯酶复活药: 氯解磷定,碘解磷定,双复磷,双解磷 等能复活AchE。特点:(1)对N样 症状效果显著, 对M样症状和中枢症状 效果较差;(2)不同有机磷酸酯疗 效有差异;(3)早期疗效好;(4)与 阿托品有协同。 解毒机制: a解磷定与磷酰化胆碱酯酶形成磷 酰化解磷定,使AchE复活 b直接与游离毒物结合,防止其继 续毒害Ach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胆红素结构与性质
游离胆红素溶于二氯甲烷、氯仿、氯苯及苯 等有机溶剂和稀碱浴液,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 醚及水。其钠盐溶于水,不溶于二氯甲烷及氯仿, 或钙、镁及钡盐不溶于水。
2 .工艺路线: (钙盐间接提取法)
3.工艺过程:
成钙盐:新鲜猪胆汁搅拌下加3~3.5倍量饱和石灰水上
清液,搅拌5~10min,pH11~12,升温,将在50~60℃ 以前的泡沫用纱布网除去,再升温至沸2min,注意防止胆 红素盐溢出。冷却后,过滤,得胆红素钙盐。
2、猪去氧胆酸
2、猪去氧胆酸
2、猪去氧胆酸
2、猪去氧胆酸
三、固醇类
三、固醇类
胆固醇为人工牛黄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合成维生素D2及D3起始 材料和化妆品原料,并是药物制剂良好的表面活性剂。
四、胆色素类
1.胆红素结构与性质
1.胆红素结构与性质
胆红素(Bilirubin)存在于人及多种动物胆汁 中,亦为胆结石主要成分。乳牛及狗胆汁中含量 最高,猪及人胆汁次之,牛胆汁更次之。 胆红素在动物肝脏中存在形式比较复杂,大 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酯,也有与葡萄糖或木 糖成酯,游离者甚少。结合胆红素为弱酸性,溶 于水,带电荷,难透过细胞膜,游离者溶于脂肪, 不溶于水而易透过细胞膜。哺乳动物不能排泄游 离胆红素,在肠道中可被吸收加入肝脏再结合, 形成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经胆汁排入肠道后, 变成尿胆原排出体外。
现多用组合溶剂,以醇为组合溶剂的必需部 分,因其可使生物组织中的脂类降解酶失活。
举例:
脑干中胆固醇酯经丙酮抽提,浓缩后残留 物用乙醇结晶,再用硫酸水解和结晶才能 获得胆固醇。 辅酶Q10与线粒体膜结合,从猪心提取 时先用NaOH水解,再用石油醚抽提及纯化。 胆汁中胆酸大都与牛磺酸或甘氨酸结合成 结合型胆汁酸,要获得游离胆酸,须将胆 汁用10%NaOH加热水解后纯化。
磷脂结构
X
3.异戊二烯系脂
萜式脂
在生物体中,存在着由若干个异戊二烯碳架构 成的酯类化合物,由“五碳”整数倍数组成的碳 架,有规律的出现在甲基侧链。如从鲨鱼肝中分 离出来的鲨烯,由六个异戊二烯构成的不饱和脂 肪烯烃,分子中的双键全是反式,如图:
鲨烯结构式
多萜类 萜 式 脂
固醇/甾醇 :胆烷(甾)醇
五、不饱和脂肪酸类药物的制备
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PG)
前列腺素为二十碳五元环前列腺烷酸的一族 衍生物,共分八类。在体内PG皆由花生三烯酸、 花生四烯酸及花生五烯酸等经PG合成酶转化而成, PG合成酶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如羊精囊、羊睾丸、 兔肾髓质及大鼠肾髓质等,以羊精囊含量为最高。 对呼吸系统、胃肠系统、泌尿系统、循环体 统、炎症及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
三、脂类药物的一般制备方法
生物转化法
1、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及酶工程技术可统称 为生物转化法,来源于生物体的多种脂类药物 亦可采用生物转化法生产。 2、如用微生物发酵法或烟草细胞培养法生产辅 酶Q10; 3、紫草细胞培养生产紫草素; 4、牛磺石胆酸经微生物羟化酶转化为牛磺熊去 氧胆酸。
了解
脂类药物的分离
磷酸氢钙
硫酸镁 硫酸亚铁
药用
药用 药用
3.00
1.50 0.50
淀粉
含水量<4%
加至全量
2 工艺路线:
3 作用与用途: 人工牛黄是一种重要中药材,亦为生化药。 有清热解毒、祛痰及定惊作用。
酸化、沉淀、干燥:胆红素钙盐加0.8倍水调成糊状,
过筛,加0.3%偏重亚硫酸钠抗氧化,调pH1.5,静置4h, 过滤,滤饼加80%乙醇捣碎混匀,静置过夜,分层沉淀。 除去上层乙醇液,再加80%乙醇及抗氧化剂,搅拌后浸泡 过夜,如此重复3~4次,至醇液不显黑色。抽滤,滤饼70 ℃以下烘干,得胆红素成品。收率:0.02%~0.04%。
二、脂类药物的应用
2、色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3、不饱和脂肪酸的临床应用
二、脂类药物的应用
4、胆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二、脂类药物的应用
5、固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该类药物包括胆固醇、麦角固醇及-谷固醇等。胆固醇 是人工牛黄、多种甾体激素及胆酸的原料,是机体细胞膜 不可缺少的成分;麦角固醇是机体维生素D2的原料;β 谷固醇具有调节血脂、抗炎、解热、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化学上的分类:
1.单纯脂:脂肪酸与醇类构成的脂。如:甘 油三酯、蜡等。 2.复合脂:磷脂、糖苷脂等。 3.异戊二烯系脂:多萜类、固醇和类固醇。
1.单纯脂
• 脂肪是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天然脂肪大多 数是混酸甘油酯,具有不对称结构而存在 异构体。 • 不饱和脂肪酸组分主要为十八碳烯酸,其 中有1个双键的称为油酸,有2个双键的称 为亚油酸,有3个双键的是亚麻酸。 • 不饱和键超过2个以上的,又称为多不饱和 脂肪酸。
11.0
2.复合脂
磷脂酸(PA) 磷脂酰乙醇胺(PE)
甘油磷脂
磷脂酰胆碱(PC)
磷脂 神经鞘磷脂
磷脂酰肌醇(PI)
狭义的卵磷脂仅指PC。各类磷脂的 结构图如下图:
R1,R2=脂肪酸烷基链 X=H =CH2CH2N (CH3)3 =CH2CH2N H3 =C6H6(OH)5 磷脂酸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肌醇
类固醇
二、 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1 、磷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该类药物主要有卵磷脂及脑磷脂,二者都有增强神经 组织及调节高级神经活动作用,又是血浆脂肪良好的乳化 剂,有促进胆固醇及脂肪运输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 衰弱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 卵磷脂可用于肝炎、脂肪肝及其引起的营养不良、贫 血消瘦。 磷脂类也是一种良好的药用辅料,可以作为增溶剂、 乳化剂和抗氧化剂。
多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w-6 :
亚油酸、γ -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 它们都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w-3 :
α -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 和二十二 碳六烯(DHA)
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有突出的降胆固醇的效果
几种植物油和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分布和含量 单位:%
ω -6脂肪酸 来源 棕榈油 菜油 植物油 花生油 C18:2 8.4 23.0 29.0 C20:4 C18:3 0.3 10.0 1.6 C18:4
6、人工牛黄的作用
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及抗惊厥作用,临床上用于治 疗热病谵狂,神昏不语,小儿惊风,咽喉肿胀等,外用治 疗疥疮及口疮等。
三、脂类药物的一般制备方法
三、脂类药物的一般制备方法
自然界中脂类的形态是以结合形式存在:
中性和非极性脂类 以分子间力与脂类、蛋白质结合 极性脂类 以氢键、静电力与蛋白质分子结合 脂肪酸类 以酯、酰胺、糖苷等与糖分子共价结合。 疏水结合的脂类 一般用非极性溶剂 与生物膜结合的脂类用极性较强的溶剂以断开氢键 共价结合的脂类用酸或碱水解。
ω -3脂肪酸 C20:5 C22:5 C22:6
豆油
鳕鱼油 大比目鱼油 鱼油
52.0
0.5 1.6 3.9 8.5
7.4
0.1 3.5 0.2 1.9 17.2 10.3 1.5 4.9 33.4 15.0
鲱鱼油
大马哈鱼油
1.4
1.4
0.6
0.5
1.2
0.8
1.8
1.7
7.0
8.2
1.1
2.7
6.5
• 脂类物质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脂肪及 类似脂肪的、能够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的 化合物,由于分子中的碳氢比例都较高, 能够溶解在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中, 不溶于水。 • 脂类药物往往是互溶在一起的,依据脂溶 性这一共同特点归为一大类成为脂类,而 不是一个准确的化学名词。
一、
分类
依据脂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可分为: • 1. 脂肪类,主要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 2. 磷脂类,主要有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等; • 3. 糖脂类,主要有神经节苷脂; • 4. 萜式脂类,主要有鲨烯; • 5. 固醇及类固醇,主要有胆固醇、谷固醇、胆酸和胆汁酸、 蟾毒配基等; • 6. 其他,主要有胆红素,人工牛黄,人工熊胆等。
作用与用途
PGE2有促进平滑肌收缩、扩张血管及 抑制胃液分泌作用,也有松弛支气管平滑 肌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哮喘及高血压, 亦用于催产、早产及中期引产。
六、人工牛黄
1 人工牛黄组成(处方 ):
原料名称 标准规格 比例(%)
胆红素
胆酸
≥60%
≥80%
0.7
12.5 15.00 2.00
α -猪脱氧胆酸 mp.>150℃ 胆固醇 mp.>150℃
(1)前列腺素E2(PGE2)结构和性质: • PGE2为白色结晶,熔点68~69℃,溶于醋酸乙 酯、丙酮、乙醚、甲醇及乙醇等有机溶剂,不 溶于水。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可分别异构化为 PGA2和PGB2,后二者紫外吸收最大波长分别为 217nm和278nm。
(2)生产工艺
生产天然前列腺素的方法有生物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和半合成法。 我国采用花生四烯酸为前体,从羊精囊 中提取前列腺素合成酶加入谷胱甘肽、氢 醌等辅助刺激剂,在充分给氧的条件下, 使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最后分离、 提纯得PGE2。
饱 和 脂 肪 酸
十六烷酸/软脂酸 十八烷酸/硬脂酸
• 通式 R-COOH,可用一条锯齿形的碳氢链来表示 其构型。 • 脂肪酸分子中,非极性的碳氢链是“疏水”的, 极性基团是“亲水”的。 • 由于疏水的碳氢链占有分子体积的绝大部分,因 此决定了分子的脂溶性,在水中不溶解的脂肪酸, 由于分子中极性基团的存在,仍能被 水润湿。 • 脂肪酸均能溶于乙醚、氯仿、苯及热的乙醇中, 分子比较小(十六碳以下)的,也能溶解于冷的 乙醇中。
了解
脂类药物的精制
第二节 重要脂类药物的制备
一、磷脂类 二、胆酸类 三、固醇类 四、胆色素类 五、不饱和脂肪酸类 六、人工牛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