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合集下载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6次课 测验目标的确定 测验题型的确定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6次课 测验目标的确定 测验题型的确定
常见的有:(1)补省填空,列出句子,要求将省略部分字词补出。
(2)默写填空,只写出开头和结尾3)表格填空,将有关知识内容列成表格,要求按表格规定的项目关系填空。
教案6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6次课
授课题目
第三章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1测验目标的确定§2测验题型的确定
教学目标
掌握各种题目编写技巧
教学重点
制测验,确定测验的题型
教学难点
制测验,确定测验的题型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三章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第一节测验目标的确定
一、目标分类研究
测验目标的确定是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美国布卢姆、加涅、梅里尔,日本梶田叡一等人。其中,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开创性的,在国际上影响最大。
(一)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美国布卢姆于1948年开始致力于教育目标的分类研究,1956年公布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体系,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运动技能领域。
这六个层次每层次内部又有若干级层次;层次之间有连续性,高层次目标是低层次目标的发展和延伸,高层次目标是在低层次目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不断实现更高层次的认知目标。
多项选择题是一道试题有几个答案,要求考生作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正确答案的选择。全选对才满分,否则不给分。
选择题适合测试的内容较广,其组题方式灵活多变,可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最常见的有8类:
(1)辨识选择,常用于辨识字词的形音义、文化常识、公式定理、名词术语等;
(2)阅读选择,前面给一段文字,后面提供备选答案,要求考生读后选出正确答案;

第三章_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第三章_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布卢姆的分类法 加涅的分类法 梶田叡一的教育
评价
认 综合 知 分析
领 应用 域 理解
知识
认知策略(问题解决)
高级规则
智力技能
规则 概念
智力技能
辨别
言语信息
精神运动领域目标
体验 目标
情感领域目标
认知领域目标
技 适应 能 练习 领 模仿 域 观察
运动技能
精神运动领域目标 提高 目标 情感领域目标
认知领域目标
两可的语句,以免引起对正确答案的争议。
? (5)题目陈述应简单明了,避免使用复杂 的句子结构,应尽量采用正面叙述,避免 用否定和双重否定的语句。
? 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 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 评价(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 说出……价值
C:条件的表述
? C:学习者表现行为时所处的环境
? 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度、气候、室内、室外、安 静等)
等堂皇的用语来叙述。
? 诱答项的长度和措辞的复杂性与正确性与正确选项相 似。
? 在诱答项中使用额外的线索。如固定的用词,具有科 学味道的答案,以及和题干有语义上的联系等。
? 保持选项之间的同质性。
? 5、不能对正确答案有任何暗示。无意的暗 示有:
? 1)语法结构上的不一致;
? 2)各选项在逻辑上不同,如正确答案中加以 “如”、“有时”、“通常”等修饰词,诱答 项中加以“总是”、“从未”、“所有”、 “绝对”、“准”等修饰词,或正确答案使用 与题干相同的词;
2)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 体的表述”。

3测验的编制、实施和评分

3测验的编制、实施和评分

六、测验的标准化
(一)内容的标准化 • 即对所有受测者应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 (二)施测过程的标准化 1、指导语 • 通常包括:测验目的的说明,受测者应如何作答的指示等• 为使测验评分客观,要求: (1)对反应的及时的和清楚的记录。 (2)有记分键。 (3)将受测者的反应和记分键比较,将反应归类。
(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 1.专业理论知识 • 2.专业技能
– 熟悉有关测验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和记分方法等。
(三)、职业道德
• 1.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 • 2.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
二、 测验的选择
• 1、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 • 2、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三、 测验前的准备工作
七、测验质量的检验
• 信度 • 效度
八、编写测验手册 • 主要内容: (1)本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2)编制测验的理论背景以及选择题目的根据。 (3)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 (4)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 (5)常模资料。 (6)测验的信度、效度资料。
几种主要的测验项目类型
• 1论文题 • 即论述题 。 • 注意: 1)限定题目范围,不要过于空泛 2)文字表述上多使用为什么,解释,比较,运用词汇 3)不要只是死记硬背,最好能够考察被试的运用知识能力 4)施测前对要点和思路要有准备和说明,以备评分 5)不要采用几题选作的方式。
第三章 测验的编制、实施和评分
孙海龙
第一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
一、确定编制测验的目的 (一)确定测量对象 • 年龄 • 教育水平 • 文化背景
(二)分析测量目标
1、确定能表征所欲测量的心理结构的行为 • 如何使我们所选择的行为样本更具代表性: (1)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 (2)考虑时代特点 (3)了解受测者的实际情况 (4)向专家和资深者质询、请教 2、确定每一类行为的项目比例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5、平波型分布 即中低高分人数差不多。学生的学业成 绩呈平波型分布,表明大中小几种难度 的试题比较接近,或学生的基础相差不 大,试题区分度低,需要提高区分度。 6、陡峭型分布 即中分人数很多,低高分人数极少。学 生的学业成绩呈陡峭型分布,表明难度 中等的试题比例过大,缺乏区分度或学 生的基础相差不大,要提高试题的区分 度。
布氏上述六类目标是有层次、有顺序的, 知识是最低层次,是最基本的要求。其 余依次是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 价。评价为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是前 面五种目标的综合并增加了价值标准。 这六类目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 高级依次排列,组成层次结构。
情感领域
接受:觉察到某一事物的存在,愿意接受某种 特定刺激和有选择的注意这个事物。 反应:受到动机的充分驱动,积极注意某种观 念,并伴随着主动参与行为。 价值评价:接纳并赋予某一客体、现象和行为 以价值。 组织:将各种不同的价值结合起来,解决它们 之间的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的、一致的价值体 系。 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形成的价 值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控制个体行为,形成 内化的加之行为,产生性格化的人生模式。
606 × 308 × - 568 - 287 ———— ———— 168 181
×

835 - 217 ———— 618

(四)明确测验对象
应考虑被试的年龄特征、教育水 平和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
(五)确定测验内容
测验内容的确定,实际上也就是内容抽样 的决定和测验目标的确立相结合而成。 这一结合过程必须通过命题双向细目表来 确定。 命题双向细目表由3个要素构成:p106 测验目标 测验内容 测验目标和测验内容的比例
(六)测验的编制与组织

《教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

《教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

《教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教育测量与评价第⼀章教育测评概述第⼀节教育测量概述⼀、什么是测量(⼀)测量的定义⼀般认为,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具体来说,是指根据⼀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数量上的规定性加以描述和确定的过程。

这⾥包含了测量应有的三个特性:1、法则。

2、事物。

3、数字。

(⼆)测量的三要素1、单位。

2、参照点。

3、量表。

⼆、什么是教育测量(⼀)教育测量的定义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的特点1、测量结果的间接性。

2、度量单位的相对性。

3、测量对象的复杂性。

4、测量⽬的的针对性。

第⼆节教育评价概述⼀、什么是评价评价就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事物及其属性进⾏判断、衡量,或者说是衡量、判断⼈或事物的价值。

⼆、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根据⼀定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运⽤可⾏的科学⼿段(包括测量或⾮测量),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价值判断,从⽽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三、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关系测量是依据⼀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数量上的规定性加以描述和确定的过程;评价是泛指根据⼀定的观念和标准衡量、判断⼈物或事物的价值。

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评价的解释才能揭⽰其实际意义。

测量是依据,评价是测量的具体体现。

测量关⼼的是数量的多少,评价关⼼的是价值的⾼低;测量是纯客观的,评价带有主观性;测量是⼀种单⼀的活动,评价则是⼀种综合的活动。

教育测量就是借助⼀定的⼯具,给教育现象赋值,来获取评价对象数量的⽅法。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获得数据资料的重要⼿段。

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教育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

值得指出的是,教育评价并⾮⼀定以教育测量为基础,有时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是同义词。

⽐如,当教师对学⽣的成绩进⾏测验时,可以说是测量学⽣的成绩或评价学⽣的成绩。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按照测验形式分类
按照测验的形式,可以将教育测验分为笔试测验、口试测验和实操测验。笔试测验主要通 过书面形式进行,口试测验则通过口头形式进行,实操测验则需要学生实际操作来展示自 己的技能和能力。
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测验编制应紧扣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确 保测验内容与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激励学生进步
测验结果可以作为学生自我比较和 进步的动力,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提 高自己的成绩。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改进
教师专业培训
改进教学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教育测验的编制和实施需要教师具备 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可以促 进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进修。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教师可以调 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 效果和质量。
确定测验目的
明确测验的目标和用途,如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拔优秀学生等。
设计测验蓝图
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的内容、题型、难度和时间分配等,确保测 验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制定评分标准
为每个题目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确保评分过程客观、公正。
培训施测人员
对施测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测验的目的、内容、施测流程和 评分标准。
猜测因素等属性。通过项目分析可以对题目进行筛选和改进,提高测验
的整体质量。
02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是指被试者在该题目上的通过率,难度系数过高或过低都会影
响测验的鉴别力和可靠性。在编制测验时,应合理设置题目的难度系数,
以使测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03
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被试者的鉴别能力,高区分度的题目能够更
测验的类型
按照测验目的分类

《教育测量学(第二版)》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教育测量学(第二版)》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 教 育 测 量 学 》
第二节 教育测验的项目编制技术
二、客观题的编制
特 点: 优 点:(一)其形态短小精悍,所占试题空间较小。
(二)是考查目标集中,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节省学生答题时间。 不 足:(一)容易导致学生机械记忆行为的产生,限制学生的想象力。 (二)考查的知识点过于聚焦,导致考查时容易遗漏部分知识点。 (三)无法对学生的高阶能力进行考查,使用范围上限制较大。 编制要求: (一)题目留空要恰当,空缺处应当是重要或关键的内容。 (二)每个空缺处应当有明确且唯一的正确答案。 (三)空缺处答案如果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的精确程度。 (四)一个题目的空缺处不能太多,以免使句子变得支离破碎,不易于理解题意。 (五)避免对答案形式或内容的暗示。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 教 育 测 量 学 》
第二节 教育测验的项目编制技术
三、主观题的编制
2 特 点: 优 点:(一)受推断猜测的影响小。
(二)能够考查学生的实操能力。 不 足:(一)题目对测验内容的覆盖率较小,难以考查到每个知识点。
(二)测验准备和实施比较费时费事,且测验条件和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三)只能观察到学生操作的结果,不利于后期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 编制要求: (一)明确测量目标,将测验内容操作化,对操作设定最低标准。 (二)选择合适的真实性程度。 (三)编写简洁明确的指导语 (四)确定计分的方法,通常有作品量表法、检核表和评定量表两种评定法。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 教 育 测 量 学 》
第一节 教育测验的基本编制程序

测验的编制实施和评分

测验的编制实施和评分
第三章 测验的编制、实施和评分
孙海龙
第一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
一、确定编制测验的目的 (一)确定测量对象 • 年龄 • 教育水平 • 文化背景
(二)分析测量目标
1、确定能表征所欲测量的心理结构的行为 • 如何使我们所选择的行为样本更具代表性: (1)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 (2)考虑时代特点 (3)了解受测者的实际情况 (4)向专家和资深者质询、请教 2、确定每一类行为的项目比例
五、合成测验
(一)项目的选择 • 好题目的标准:只测定所需要的特征,并能对该特征加 以有效区分的、难度合适的题目。
(二)项目的编排
1、逐类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
(三)编制复本
• 测验的各份复本必须等值,所谓等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各份测验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性。 (2)各份测验具有相同的内容和形式。 (3)各份测验的题目不应有重复的地方。 (4)各份测验题目数量相等,有大体相同的难度和区分度。 (5)各份测验的分数分布(平均分和差异度)大致相等。
2、编写题目时要注意:
(1)题目范围要与测验计划所列一致。 (2)题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至几倍。 (3)题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的需要。 (4)题目的说明必须清楚明白。
四、预测和项目分析
(一)预测 • 注意: (1)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取样 要具有代表性。 (2)预测的实施过程与情境应力求与将来正式测验时的情 况相近似。 (3)预测的时限可稍宽一些。 (4)在预测过程中应对受试者的反应情形随时加以记录。
• A.被试样本要有代表性,尤其要注意包括待测属性各种可能 值的个体,例如:夫妻关系中各种夫妻关系 的样本都应具备 • B.适合的样本容量,对于一个区域性常模,一般的心理特质 采样应在1200人左右,试验性采样的大小约为常模样本的 25%.

教育测验编制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教育测验编制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2.标准化测验对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较 高,然而教师自编测验限于条件达到这样的标准 比较困难,可低于0.6-0.8的信度要求。
二、测验的标准化
测验的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 分以及分数解释这一全过程程序的一致性。
实现过程:
1.对测题进行难度、区分度分析,作为筛 选题目的标准;
2.确定统一的指导语和时限; 指导语分为给主试的指导语(说明、要
3.认知策略 :指统设学习者观察、思考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在控制过程。
(二)确定教育测验的内容
教育内容和测验内容不是同一关系,测验内容 只是教育内容一个很小的抽样。
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
测验目的 测验内容
知识
理解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合计
内容范围 1 1 13 9 4 3 2 32
内容范围 2 3 5 6 3 2 2 21
9.应尽量避免“以上皆是”或“以上皆非” 的选项。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能推翻这一选项。
10.正确答案应以随机方式安排在各个选项 里,不要有明显的位置趋势,以避免猜测因素的 影响。
以上原则均针对单选题,若编制多选题时,除 遵循以上原则外,还应注意:1.不要指名正确 选项的个数;2.正确选项数一般不要多于错误 选项数。
①横向设计:各个知识在整个测验的知识范围 内的相对地位和重要程度(确定各部分知识所 占的比重)
②纵向设计:了解各组知识在不同学习水平中 的具体要求,从而决定相应的比例
③汇总与调整
目标
内容
知道
理解
解释
基本术语 天气符号 具体事实 影响天气形成因素 气象图
气压
1
1
1
3
3

1
1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章:教育测评概述第一节:教育测量概述★1、从广义上来讲,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此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特性:法则、事物、数字。

2、法则是测量的标准,也就是测量的依据和准则,即我们根据什么来进行测量。

事物是测量的对象,也就是对什么进行测量。

数字是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

★3、测量的三个要素:单位(如米、克,教育测量的单位不能直接加减乘除);参照点(计算的起点,有绝对零点和相零点);量表(测量工具)。

★4、将量表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主要有四种量表水平:类别量表水平、顺序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水平、比率量表水平。

★5、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研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内在精神属性的测量,教育测量主要是一种间接的测量。

6、教育测量的特点有测量结果的间接性,度量单位的相对性,测量对象的复杂性,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7、教育测量过对象的复杂性:首先,他是内在的,不能直接测量;其次它是多变的;另外,有些主客观因素也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第二节:教育评价概述★1、评价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事物及其属性进行判断、衡量。

★2.、哲学史上三种价值观:①客观主义价值观;②主观主义价值观;③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3、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4、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评价的观点:①泰勒:确定教育目标在实际上被理解到何种程度的过程;②克龙巴赫: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③斯克里文和豪斯: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和价值的评估,是一种既有描述又有判断的活动;④大桥正飞夫:教育评价就是对照教育目标,对教育行为产生的变化进行价值上的判断。

★4、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关系:教育测量不是教育评价,但是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获得数据资料的重要手段。

测量是评价的依据,评价是测量的具体体现。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加涅的分类法
梶田叡一的教育
认知策略(问题解决) 高级规则 精神运动领域目标 规则 智力技能 体验 智力技能 概念 情感领域目标 目标 辨别 认知领域目标 言语信息
技 能 领 域
态 度 领 域
适应 练习 模仿 观察
形成价值情结 组织价值体系 形成价值观念 反应 接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动技能
提高 目标 情感领域目标 认知领域目标
2、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③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 力,包括学习者控制自己的注意、选择性知觉、调节编 码方式、提高记忆的质量等能力。
④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另一种技能,它的一个 显著的特点就是,只有经过长期不断地联系,才能日益 精确和连贯。
精神运动领域目标
行为后果 认知因素
精神运动领域目标
态度
情感因素
基础 情感领域目标 目标 认知领域目标
1、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由泰勒的学生、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等人进一步发 展。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56 年);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 (1964年);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 能(1965年[辛普森Sinpson,E·J·]、1972年[哈 罗Harrow,A·J·])。
1、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③、价值评价(valuing) 价值接受;对某一价值的偏好;信奉(坚信)。 行为特征:学生对某物或某事产生喜欢或厌恶的态度。对诗 歌的偏好——找各种诗歌来读等。 ④、组织(organization) 价值的概念化;价值体系的组织。 行为特征:学生把某一或某些价值观认识综合到价值等级系 统中,并区分他们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技术与原理学习那一方面更重要。 把各种价值观组成一个价值复合体,并使这些价值形成有序 关系。即对每一个项目进行排序。——价值体系(长、近利 益等)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822125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选修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讲授 33 学时实验 15 学时习题 0 学时总学分: 3 开课学期:七适用专业:小教专业先修课程:教育科研方法后续课程:无大纲执笔人:王雅丽参加人:胡志海大纲审核人:胡志海编写时间: 2011.9.1一、课程简介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教育技术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必要和重要,被列为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必(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树立科学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初步具备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主要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等。

课程内容可以分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具体应用两大部分,具体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目标、类型、原则等一般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设计、实施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等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中的应用;国内外最新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与应用。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包括教育测评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类基础教育测评两大部分,主要让学生学会教育测评的质量指标、编制方法与结果的处理,涉及学科测评、标准化考试、智力测验、学生学业评价、学生品德测评和教师评价等理论与实践的知识。

总之,教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对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意义重大,特别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先进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指导其学习和工作。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教育测验的编制工作与实施方法

教育测验的编制工作与实施方法
教育测验的编制工作与实施方法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三)选择题 是由一个“题干”和几个“选项”所组成的试题,其功能是迷惑那 些无法确定正确答案的考生,测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再认、 比较与辨别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一般又 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一道试题中有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要求考 生只能从中选择一个答案。又分为正误式和比较式两种。正误 式指一道试题中有几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余都 是错误的。比较式指一道试题中有几个答案,要求考生通过比 较而作出最佳答案的选择。 多项选择题——是一道试题有几个答案,要求考生作两项或两 项以上的正确答案的选择。全选对才满分,否则不给分。
教育测验的编制工作与实施方法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有实验证明布氏的六个类别中“分析”、“综合”是处于 同一层次水平的类别。
一些专家认为,布氏的“知识”“理解”“应用”的信度和 效度都比较高,而“分析”“综合”“评价”三个层次的信 度和效度都不明显。
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吸收布卢姆目标分类法合理部分的 基础上提出的认知领域目标有五分法(识记、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创造)和四分法(识记、理解、简 单应用、综合运用)。
教育测验的编制工作与实施方法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3.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教学设计中一种更具体的、可观察的教学 目标,亦称学习目标。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 具体的表述。” 主要描述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教育测验的编制工作与实施方法
第二节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教育测验的编制工作与实施方法
测验的技术分析与鉴定——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例2:以上海高校二年级基础英语摸底测验中的四个例题为例,样本总数为 178人。

现代教育教育测量

现代教育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与评价要点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述一、基本概念1. 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法则为标准,事物为对象,数字为结果。

P32. 教育测量:根据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得研究过程,教育测量具有间接性。

P63.评价: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于物质其属性进行判断、衡量,评价的本意是评论货物的价格。

P94. 教育评价: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索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过程。

P11二、基本知识1. 测量的三个要素:单位(如米、克,教育测量的单位不能直接加减乘除);参照点(计算的起点,有绝对零点和相零点);量表(测量工具)。

P52. 量表的四种类别:类别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P63. 教育测量的特点:①测量结果的间接性;②度量单位的相对性(数据要转换);③测量对象的复杂性;④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P64. 哲学史上三种价值观:①客观主义价值观;②主观主义价值观;③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P95. 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评价的观点:①泰勒:确定教育目标;②克龙巴赫:为决策提供信息;③斯克里文和豪斯:对优缺点和价值的评估;④大桥正飞夫:对行为产生变化的价值判断。

P106. 教育测量的历史知识:① 《学记》记载中国在西周实行了教育考评;② 科举制(606-1905)具有代表性;③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先用笔试代替口试;④ 1845年美国在初等教育中以笔试代替口试;⑤ 1864年英国费舍收集学生成绩样本汇成《量表集》开启了标准化测量的萌芽;⑥ 1897年莱斯的拼字测验推动教育测验的发展;⑦ 冯特的测量方法和高尔顿的统计方法对教育测量产生重大影响;⑧ 1905年法国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具有经典型;⑨ 1904年美国的桑代克为教育测量之父,其名言:“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⑩ 教育测量分三个时段,1904-1915开拓期,1915-1930为兴盛期,1930-1940为批判期。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测试中三类常见“错题”: (1)科学性错误,包括概念错误、试题设计不当、表述不当; (2)超出学生知识能力范围; (3)命题技术错误,包括试题类型不当、与试题编制要求相悖以及试题考查目 标不明确。
针对12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可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对“错题”的正确识别状况令人担忧: 概念 错误(初中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23%、小学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87%);设计不当(初 中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77.3%);表述不当(小学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90.7%);超出 学生知识能力范围(初中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79%、小学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23%); 试题类型不当(初中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17%、小学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9%);与试题 编制要求相悖(初中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74%);试题考查目标不明确(小学被调查者之中能 够识别者占19%)。
(1)教育测验目的直接影响着测验的编制; (2)明确不同教育测验目的的多重性、差异性; (3)充分考虑测验对象的教育基础与心理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主过渡
第一节 教育编制测验的一般原则
二、典型性与一致性原则(高信效度)
内容抽样具有代表性: (1)知识面的涵盖要广 (2)考核层次与教学要求相符合 (3)难度水平符合要求
(6)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 调查测验 • 诊断性测验:主要用来测查学生在各个具体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上学习的长处和不足,鉴别被试在学习功课方 面的困难,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补 救措施。 • 水平测验 • 预测性测验 • 准备性测验
(7)按测验的用途分类 • 总结性测验:以测量成绩作为最终产物,目的是
基本方法:动宾结构的短语法,行为动词说明行为的类型,

第三章-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新1分解

第三章-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新1分解
(6)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 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 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 定性的判断。
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这六个层次是从学习 过程的理解能力来划分的,它适应于任何一门学科, 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如下:
(1)列出大纲的细目表 (2)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3)列出各种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目标
1、选择题
选择题是由一个“题干”和几个“选项”所组成的 试题,其功能是测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再认、比 较和辨别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推断 力。一般又可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选择题编写的原则要求:
选择题编写的原则要求:
▪ 1.1 题干简明,且意义完整并能表达一个确定的问题。 ▪ 1.2 题干不要滥用否定结构,要尽可能地采用正面陈述。 ▪ 1.3 诱答项应具有似真性,降低猜中正确答案的概率 。
我觉得基础教育阶段试题改革主要把 握两个方面,一是把握改革方向和目标, 二是把握命题技术和策略。命题技术需要 宣传普及和一定时间量的专业培训。这里 先说如何把握试题编写的方向和目标问题, 强调以下几点:
1.试题改革要牢牢把握基础教育特 性
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教育对象决定基 础教育的第一特性是“基础性”,其他 任何特性皆属第二位。教育工作者对中 小学生可以有很多美好的设想和期待, 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将内在地制约教 育工作者非分的要求。设计过高的教育 标准尤其是任何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改革 举措,最终是累了教师苦了学生害了国 家。
简答 题
证明题 应用题
分析题

识记
分析 综合
应用
分析 综合、创造

合计
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 (二)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
测验目标的确定是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 基础的。 (一)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二)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三)梶田叡一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四)我国认知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的分类法 加涅的分类法 梶田叡一的教育
3、正确理解各类目标之间的关系。
层次性:目标具有由低到高的层次关系,各目标中的子目标也具有由低到 高的层次关系,层中分层。
累积性:每一层次的目标包含了较低层次目标中的行为,同时又增加 了本层次所特有的新的行为要素。
超越性:这一分类既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适用于各门学科。
1、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领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 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
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 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
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比较、对照、 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
行为后果 认知因素 情感因素
态度
基础 目标
精神运动领域目标 情感领域目标 认知领域目标
(四)我国认知目标的分类
A、五分法 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与综合 创造 B、四分法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运用
(二)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2、正确选择目标领域及其类目。
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 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辞典等) 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 问题明确性的因素(提供什么刺激来引起行为的产生)
D:标准的表述
D: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 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整性如何、 在多少时间内、质量要求如何等问题有关 次序 正确率 精确度 时间限制 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 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评价(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 说出……价值
C:条件的表述
C:学习者表现行为时所处的环境
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度、气候、室内、室外、安 静等)
人的因素(单独进行、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
2、学习目标
B:行为表述 基本方法: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
说明行为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 给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下定义。 用实例说明CAI系统的功能特点。
难点:行为需具有可观察性的特点,行为动词的 选用
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
知道(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 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出
评价
认 综合 知 分析 领 应用 域 理解
知识
技 适应 能 练习 领 模仿 域 观察
认知策略(问题解决)
高级规则
智力技能
规则 概念
智力技能
辨别
言语信息
精神运动领域目标
体验 目标
情感领域目标
认知领情感领域目标
认知领域目标
形成价值情结 态 组织价值体系 度 形成价值观念 领 反应 域 接受
第四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第一节 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测验题目的确立与编制技术 第三节 测验的实施
第一节 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一、确定测验目标 二、确定测验内容 三、测验设计 四、编制试题 五、制定答案和评分标准 六、组织审卷 七、校对、付印
一 、确定测验目标
测验目标是测验编制者所编制的测验所要 达到的某种具体的目的,它明确规定测验所 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它是编制测验 的出发点和依据。
常见的命题双向细目表有: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
表;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测验目标 测验内容 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与综合 创造 合计
二、确定测验内容
测验内容的确定,实际上也就是内容抽样的 决定和测验目标的确立相结合而成。这一 结合过程必须通过命题双向细目表来确定。
命题双向细目表由3个要素构成:
测验目标 测验内容 测验目标和测验内容的比例
(一)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蓝图,它详细说明了测验 的内容、测验目标、对试题数量、考试时间、测 验分数分配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标准,它是 进一步具体化的教育目的。它是一个多层次的 目标体系。
教学总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
学 学学 学 学学 学 学学 习 习习 习 习习 习 习习 目 目目 目 目目 目 目目 标 标标 标 标标 标 标标
学 学学 习 习习 目 目目 标 标标
合计
100
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 的双向细目表
选择题 简答题 证明题 应用题
分析题
内知理 知 容识解 识
分析 应 综合 用
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 体的表述”。
一个学习目标应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 也还可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即: ABCD结构模式: 明确教学对象(A-audience) 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B-behaviour) 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C-condition) 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度(D-degree)
1)教学目标
具体教育目标,各知识点应达到的水平作详尽、 明确规定;
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 法描述教育目标,力求具体、可测、可操作。
如:理解元素周期律 会排列元素次序 能讲出成序元素原子结构的变化 归纳元素哪些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 讲出元素周期性变化的内部原因
2)学习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