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鸟纲包括详细分类.
鸟纲分类
![鸟纲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800844c33687e21af45a95e.png)
性腺发育 甲状腺分泌
黄冈师范学院
(四)迁徙的定向
特点:迁徙路线固定(繁殖区与越冬区),但迁徙距 离远近因种而异。
1、训练和记忆(遗传所决定的方向感)
幼鸟随亲鸟迁徙过程中,对观察到的地形(海岸线、大的 河川或山脉)有很强的记忆。
(种的特异性起着生物学的隔离机制作用)。
(1)方式:鸣叫、显势、跳舞、 (2)意义: (a)雌雄互相吸引,为 育雏 过程的通力合作打下 基础 (b)激发雌雄体内激素 水平 ,使交配、受精过程 同步化。 (c)保证同种繁殖、防止 种间杂交,保证生殖隔离。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针尾鸭
绿 头 鸭
花面鸭
赤麻鸭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豆 雁
鸿 雁 大 天 鹅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5、隼形目Falcomiformes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苍
鹰 凤 头 苍 鹰
黄冈师范学院
林夜鹰
普通夜鹰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14、雨燕目Apodiformes
楼燕(Apus apus)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白 腰 雨 燕
小 白 腰 雨 燕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凤 头 树 燕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动物生物学:22 鸟纲分类
![动物生物学:22 鸟纲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3dbbadcfad6195f312ba6eb.png)
羽 毛
分布均匀,无羽裸 之分,羽支分离不成羽
片
羽毛呈鳞状均 匀覆盖全身
飞羽发达,有羽裸区 之分,羽小支钩连成羽片
生 殖
雄具发达的交配器
具交配器
绝 大多数无交配器
代 非洲鸵鸟等,仅分 如王企鹅,主 包括了现存绝大多数
表 布于南半球
要分布于南极 鸟类,如丹顶鹤等
ér miáo
平胸总目
❖ 本目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 25m,适与奔走生活。
❖ 中文学名:鸵鸟 ❖ 二名法:Struthio camelus ❖ 界:动物界 ❖ 纲:鸟纲 ❖ 目:鸵鸟目 ❖ 科:鸵鸟科属
❖“鸵鸟政策”:“鸵鸟在危急时把头埋 在沙堆里”,研究证实错误。
❖ 中世纪时期,骑士的头盔上都插着一根鸵鸟的羽毛。 到了19世纪,它又成了女士们服饰的装饰品。
❖ 这种需求促使农民在南非、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 建立饲养鸵鸟的农场。
突胸总目
❖ 翼发达,善于飞翔。 ❖ 龙骨突起。 ❖ 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
一块尾综骨。
❖ 具充气性骨骼。
❖ 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 表有羽区、裸区之分。
❖ 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 器官,仅少数种类如天鹅 、鸭、鹅等有交配器 。
❖ 我国常见种类见右。
1、鸊鷉目2、鹱形目 3、鹈形目 4、鹳形目 5、雁形目 6、隼形目 7、鸡形目8、鹤形目 9、鸻形目10、鸽形目 11、鹦形目12、鹃形目 13、鸮形目14、夜鹰目 15、雨燕目 16、蜂鸟目 17、佛法僧目 18、鴷形 目
目——
❖ 小鸊鷉(学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拼音名:Xiǎo Pì Tī)是鸊鹈目鸊鹈科的鸟类 。体长约56 cm。枕部具黑 褐色羽冠;成鸟上颈部具黑 褐色杂棕色的皱领;上体黑 褐,下体白色。善于游泳和 潜水,常潜水取食,以水生 昆虫及其幼虫、鱼、虾等为 食。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 活动。繁殖时在水上相互追 逐并发出叫声,有占据一定 地盘的习性。繁殖期在沼泽 、池塘、湖泊中丛生的芦苇 、灯心草、香蒲等地营巢, 每窝产卵4~7枚,卵形钝圆 ,污白色,雌雄轮流孵卵。 留鸟及部分候鸟。
鸟纲的分类
![鸟纲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e4195176c175f0e7cd137d7.png)
鸻形目——红嘴鸥、 鸻形目——红嘴鸥、金眶鸻
鸽形目—— 鸽形目——朱颈斑鸠
朱颈斑鸠 学名:Streptopelia chinensis 科名:鸠鸽科 形态:全长30公分 嘴暗褐色,脚紫红 色。头顶鼠灰色;後颈下部至颈侧黑色, 有白色斑点。 背至尾羽灰褐色,尾羽 外侧黑色,末端白色。翼淡褐色,羽绿 淡色。腹面 淡葡萄紫色,胁略带灰色。 声音:常在晨昏时发出似『咕--咕咕-咕--咕』之声。
鹤形目——白骨顶、 鹤形目——白骨顶、秧鸡
鸻形目—— 鸻形目——燕鸥
燕鸥是燕鸥科的海鸟,以往被看为鸥科下的一 个亚科。燕鸥与鸥及剪嘴鸥是一个血统分支, 全世界都有它们的踪迹。 大部份燕鸥过往都被 编入燕鸥属中,但是根据DNA序列的分析 发现燕鸥属可以分开为几个细小的属。 因与家燕的尾型相似而得名。世界共有32种, 中国有8种。分布几遍全球,绝大多数分布于热 带、亚热带。是鸥科中体型较小的类群。嘴形 细长,嘴峰形直或几乎直形,不成弧状;脚短 而细弱,趾间蹼不呈深凹状;尾较长,超过翅 长1/2,呈深叉状。常结群在海滨或河流活动。 巢置于沼泽地的砂土窝中。每产卵2~3枚,淡 灰或淡黄色。孵化期21天。中国常见种为普通 燕鸥。主要食鱼类,春秋季节嗜吃蝗虫、草地 螟等,为草原和农业地区的益鸟。
隼形目——秃鹰、 隼形目——秃鹰、游隼
鸡形目—— 鸡形目——鹧鸪
鹧鸪是鸟类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 鹧鸪是鸟类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 鸟类的一种 一般为中华鹧鸪 属省级保护动物。 中华鹧鸪, 一般为中华鹧鸪,属省级保护动物。体形似鸡而比 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 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 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 厘米, 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 厘米, 体重约300克左右,多生活在丘陵、山地的草丛或灌 克左右, 体重约 克左右 多生活在丘陵、 木丛中。雄性鹧鸪好斗,叫声特殊, 木丛中。雄性鹧鸪好斗,叫声特殊,有人拟其音为 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以谷物、豆类和昆虫为食。 “行不得也哥哥”。鹧鸪以谷物、豆类和昆虫为食。 3至6月间繁殖,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做巢,每窝产卵 月间繁殖, 至 月间繁殖 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做巢,每窝产卵3 至6个,多时七八个,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鹧 个 多时七八个,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 鸪肉味在雉鸡之上,是野味上品。此外, 雉鸡之上 鸪肉味在雉鸡之上,是野味上品。此外,也可作斗 另有相关名称词牌名和乐器。 禽。另有相关名称词牌名和乐器。 中文学名: 拉丁学名: 中文学名:鹧鸪 拉丁学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 界:动物界 目:鸡形目 Galliformes 科:雉科 Phasianidae 属:鹧鸪属 Francolinus pintadeanus
鸟纲
![鸟纲](https://img.taocdn.com/s3/m/385c95d09e31433239689351.png)
鸟纲(适应陆生飞翔的陆生动物)一.名词解释1.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的结构,它是由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全部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
而且与宽大的骨盘相愈合,使鸟类飞行着陆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2.叉骨:左右锁骨和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形成,是鸟类特有的结构。
具弹性,避免左右肩带碰撞。
3.龙骨突:绝大多数鸟类的胸骨腹侧正中具有1块纵突起,因像船底的龙骨,故称为龙骨突。
4.气囊:气囊是一种在柔性地橡胶胶囊中充入压缩空气或水介质;利用空气地可压缩性和水的流动性来实现弹性作用。
鸟类具有9个气囊。
5.开放式盆骨:为鸟类特有的结构,指腰带(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称为开放式骨盆。
6.腔上囊:鸟类泄殖腔的背方有一个特殊的腺体,称为腔上囊。
在幼体发达,成体则失去囊腔成为一个具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能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B细胞。
7.气质骨:即中空并充以空气的骨骼。
鸟类具有轻,细然而坚固的骨骼,多为气质骨,即中空并充以空气的骨骼。
二.恒温动物的特点1.变温动物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体温不恒定、缺乏温度调节能力。
2.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能力,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3.恒温动物基础代谢率6倍于变温动物。
三.鸟类的原始性特征1.皮肤缺乏皮肤腺,皮肤干燥;2.鸟类的羽毛和爬行类的鳞片都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3.头骨仅有一个枕髁和寰锥相关节;4.后肢的踵关节位于两列跗骨之间,形成跗间关节;5.卵生的羊膜卵,盘状卵裂,尿囊作为胚胎的呼吸器官;6.尿液的主要成分是尿酸。
四.鸟类的进步性特征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恒温,减少了对外界温度条件的依赖。
2.心脏二心房二心室,完全的双循环3.具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4.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生殖行为,提高了子代的成活率。
五.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化性特征1.体型呈流线型、体表被羽;2.前肢特化成翼;3.骨骼轻、多愈合,为气质骨,以减轻体重;胸骨有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附着;4.具独特的气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双重呼吸;5.无牙齿、无膀胱、雌性仅左侧生殖腺发达六.鸟纲适应于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1.体型: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
鸟纲分类
![鸟纲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94e42330066f5335a8121b7.png)
秃鸠(Aegypius monachus)
7、鸡形目(Galliformrs)
陆禽。腿脚强健,爪钝,上嘴弓形。嗉囊发达, 不善飞,雄性羽色艳丽。早成雏。我国常见的有:绿 孔雀(Povo muticus)、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白颈长尾雉 (Syrmaticus ellioti)、原鸡(Gallus gallus)
10、鸥形目(Lariformes)
海洋性游禽。前3趾间具蹼,翼尖善飞。形态 为早成雏,但孵出后留巢待哺。我国常见的有燕 鸥(Sterna hirundo海燕)和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
11、鸽形目(Columbiformes)
陆禽。嘴短,基部柔软,鼻孔外具蜡膜,4趾在同一平面。 嗉囊发达,能分泌鸽乳。晚成雏。我国常见的有: 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axus)、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
黄山市市鸟——红嘴相思鸟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喜栖于常 绿阔叶林或混交林的灌丛及竹林中,食物以昆虫 及植物种子等,是驰名中外的名贵笼鸟.
鸿雁(Anser cygnoidea)、天鹅(Cygnus cyg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
6、隼形目(Falconiformes)
大、中型猛禽,嘴具利钩,脚强健有力,爪发 达。白天活动,晚成雏。我国常见的有: 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鸢(Milvus migeans)
翠鸟(Alcedo atthis)、
双角犀鸟(Buceros bicoruis)
18、鴷形目(Passeriformes)
攀禽。对趾型,嘴形似凿,尾羽硬。晚成雏。 我国常见的有:
鸟纲分类
![鸟纲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54038ceb14e852458fb57a9.png)
凤头鸊鷉Podiceps cristatus
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信天翁目)
• 短尾信天翁(Diomedea albatrus)。成鸟: 体大(长:89厘米,翼展:216厘米), 背白色,飞行时脚远伸出黑色尾后。体羽的 渐变过程从幼鸟的深褐色至亚成鸟的浅色腹 部,并具翼上白斑及背部鳞状斑纹。成鸟为 太平洋上唯一的体白色信天翁,其颈背略带 黄色。幼鸟及亚成鸟的色型阶段有可能与体 型较小的黑脚信天翁相混淆,其区别在嘴浅 粉色,脚偏蓝,嘴基无白色。 虹膜-褐色; 嘴-粉红,嘴端偏蓝;脚-蓝灰。 叫声:于 海上通常无声。 分布范围:北太平洋,现已 特别稀少。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甚稀少。繁 殖在台湾北部钓鱼岛及赤尾屿,过去也见于 澎湖列岛。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山东,在东部 沿海有记录。 习性:结群繁殖,偶尔跟随船 只。 常被放入鹳形目
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 体大(90厘米)的鸬鹚。有偏 黑色闪光,嘴厚重,脸颊及喉白 色。繁殖期颈及头饰以白色丝状 羽,两胁具白色斑块。亚成鸟: 深褐色,下体污白。 虹膜-蓝 色;嘴-黑色,下嘴基裸露皮肤 黄色;脚-黑色。 叫声:繁殖 期发出带喉音的咕哝声,其他时 侯无声。 分布范围:北美洲东 部沿海、欧洲、俄罗斯南部、西 伯利亚南部、非洲西北部及南部、 中东、亚洲中部、印度、中国、 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部 分鸟为季候鸟。 分布状况:繁 殖于中国各地的适宜环境。大群 聚集青海湖。迁徙经中国中部, 冬季至南方省份、海南岛及台湾 越冬。于繁殖地常见,其他地点 罕见。大群在香港(米埔)越冬, 部分鸟整年留在那里。
★企鹅总目(Impennes):
• 是不会飞翔,善于潜水生活的大、中型 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 ①前肢鳍状,不能飞翔;②身披鳞片状 羽毛;③趾间具蹼;④具龙骨突;⑤骨 沉重,不充气;⑥无裸区;⑦腿短且移 至躯体后方
鸟纲的分类
![鸟纲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7363157763231126fdb1152.png)
鸟纲的分类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9000种,我国约有1190种,分别隶属三个总目:一、平胸总目大型走禽,无飞翔能力而善于快速奔走。
前肢退化,胸骨扁平,无龙骨突(故名平胸鸟);后肢强大。
现有种类如非洲鸵鸟(又称鹤驼)、美洲鸵鸟()、澳洲鸵鸟(鸸鹋),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和澳洲的食火鸡等。
二、企鹅总目水禽,是善于游泳和潜水的大中型海鸟。
体表均匀地被覆鳞片状的羽毛,前肢变为鳍状;腿短而移至体后端,趾间有蹼;尾短,陆上行动蹒跚,身体直立。
分布于南半球,特别是南极大陆沿岸。
如王企鹅,由雄鸟孵卵(其他种类由雌雄共同孵卵),孵卵时将卵置于两足间的皮褶内。
三、突胸总目包括现存的绝大部分鸟类,多数善于飞翔,有发达的龙骨突(故称突胸鸟)。
我国有26目81科,可分为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等六个生态类群。
现简介部分种类如下:(一)目游禽。
具瓣蹼(趾的边缘有瓣状裂蹼),翼短,尾短不显,善于潜水,遇到敌害时能背负雏鸟潜水而逃。
早成鸟。
小(Podiceps ruficollis):体小似鸭,状如葫芦,因而也叫水葫芦。
体背灰褐色,腹部白色。
喙黑色,尖锥状。
主要栖息于湖泊、池沼、水库边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营巢于水上。
以潜水方式捕食小鱼、虾、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
留鸟,分布于全国。
(二)鹈形目游禽。
全蹼。
多数种类下颌有发达的喉囊,可以贮存食物。
在繁殖期,雏鸟用喙连同头部一起,伸进亲鸟的喉囊内啄取半消化的食物,以鱼、虾为食。
晚成鸟。
鸬鹚(Phalacrocorax carba):俗称鱼鹰。
喙狭长呈圆锥状,上喙尖端有钩,眼绿色,足位于身体后方,体羽青铜棕色,带有金属色泽,颊部白色。
喉部皮肤能随喉囊扩大,用于暂时贮存食物,渔民常驯养鸬鹚令其潜水捕鱼。
常群栖于海岸及湖泊附近。
分布于我国各地。
斑嘴鹈鹕(Pelecanus roseus):体肥大,可达5千克以上。
翼大而阔,善飞翔,嘴直而阔,颌下喉囊很大,可贮存捕获的鱼类。
不能潜水,由于常在浅水中捕鱼,因而又称掏河。
鸟纲分类
![鸟纲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65df23431126edb6f1a105e.png)
19 鴷形目——斑啄木鸟
斑啄木鸟黑背、白肩、
三 突胸总目
目
鸌形目 雁形目 鹤形目 鹦形目 夜鹰目 佛法僧
突胸总目
鹈形目 鹳形目 隼形目 鸡形目 鸻形目 鸽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 雨燕目 蜂鸟目 目 鴷形目
雀形目
1 目——小
小又名水葫芦,因体形短圆, 在水上浮沉宛如葫芦而得名。 主要分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 体较小,翅长约100毫米,前趾各 具瓣蹼;上体(包括头顶、后颈、 两翅)黑褐而有光泽;眼先、颊、 颏和上喉等均黑色;下喉、耳区和 颈棕栗色;上胸黑褐色、羽端小。 外形苍白色;下胸和腹部银 白色;尾短,呈棕、褐、白等色相 间。平时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 食物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 性怯懦,常匿居草丛间,或成群在 水上游荡,极少上岸,一遇惊扰, 立即潜入水中。
红色尾下覆羽和白色翼斑 的杂色啄木鸟。两性差异 是雄鸟的枕部为猩红色。 喙强而尖直;脚趾4枚, 两前两后,彼此对生,爪 甚锐利;尾羽坚挺,富有 弹性。 斑啄木鸟生性孤傲, 愿意独来独往,即使与同 类平时也回避任何接触, 互不交往。 啄木鸟乐于在自凿 的树洞里筑窝和配偶结伴。
20 雀形目——画眉
画眉鸟是雀形目画眉科的鸟 类。全长约23cm。 全身大部棕褐色。头顶至上 背具黑褐色的纵纹,眼圈白色 并向后延伸成狭窄的眉纹。 栖息于山丘的灌丛和村落附 近的灌丛或竹林中,机敏而胆 怯,常在林下的草丛中觅食, 不善作远距离飞翔。 雄鸟在繁殖期常单独藏匿在 杂草及树枝间极善鸣啭,声音 十分宏亮,歌声悠扬婉转,非 常动听,是有名的笼鸟。 杂食性,主要取食昆虫,特 别在繁殖季节嗜食昆虫;兼食 草籽、野果。 分布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和太平洋诸岛屿。
19章鸟纲(二)分类、生态
![19章鸟纲(二)分类、生态](https://img.taocdn.com/s3/m/17983624b90d6c85ec3ac69a.png)
二、鸟类的迁徙
• 迁徙(migration):鸟类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 的迁居的现象。迁徙是积极适应环境条件的一种本能。迁徙的 特点是定期、定向,定点,集群。鸟类的迁徙大多发生在南北 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 • 留鸟(resident):终年留居在出生地(繁殖区),不发生迁 徙,例如麻雀、喜鹊等。 • 候鸟(migrant或transient):于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 在繁殖区与越冬区域来回迁徙的鸟类。其中夏季飞来繁殖,冬 季南去的鸟类称夏候鸟(summer resident),如家燕、杜鹃; 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冬候鸟(winter resident)。 • 旅鸟:仅在春秋季节规律性地从我国某地路过的鸟类称旅鸟或 过路鸟(如极北柳莺等)。 • 漂鸟(wanderer):有些鸟类秋冬季节具有漂泊或游荡觅食的 习性,称这种鸟为漂鸟(wanderer)。
古鸟亚纲以始祖鸟 (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为代表。始祖 鸟具有爬行类和鸟类的过渡形 态。它与鸟类相似的特征是: ①具羽毛;②有翼;③骨盘为 “开放式”;④后肢具4趾、 三前一后。但它又具有类似爬 行类的特征,主要有:①具槽 生齿;②双凹型椎体;③有 18~21枚分离的尾椎骨;④前 肢具3枚分离的掌骨,指端具 爪;⑤腰带各骨未愈合;⑥胸 骨无龙骨突;⑦肋骨无钩状突。 1991年印度学者报道了在北美 晚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的鸟类化 石,订名为原鸟 (Protoavis),它具有一些 比始祖鸟还原始的、更似恐龙 的特征。
第二节 鸟纲的分类
一 分类依据
1、鸟类分类常用的外部特征及术语
2、鸟 喙的 类型 及多 样性
• 3、鸟翼的类型
• 4、鸟类的尾型
• 5、鸟类的趾型和蹼型
鸟纲的分类
![鸟纲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35ed16e7e21af45b307a825.png)
生科105班
XXX 学号
鸟纲的分类
分三个总目: 平胸总目---鸵鸟目,美洲鸵鸟目,鹤鸵目,无翼鸟目,共形目 企鹅总目---企鹅目
突胸总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隼形目,
鸡形目,鹤形目,鸻形目,鸽形目,鹦形目,鹃形目,鸮形目,夜鹰 目,雨燕目,蜂鸟目,佛法僧目,鴷形目,雀形目
鹳形目
特征:颈和脚均长,脚适于步行;嘴形侧扁而直;
眼先裸出;胫的下部裸出;后趾发达,与前趾同 在一平面上 ,代表种边缘具有梳
状栉板,有滤食功能,嘴端具加厚的” 嘴角“。腿后移,前3趾间具蹼,大多 数种类的次级飞羽色彩艳丽,具有抢 眼的金属光泽,被称作翼镜,气管基 部具膨大骨质囊,有助于发声时的共 鸣,雄鸟具交配器官,尾脂腺发达 。 鸭类绿头鸭和斑嘴鸭,雁类代表有鸿 雁和豆雁
夜鹰目
特征:夜行性攀禽,前趾基部并合,称并趾型,中 爪具栉状缘,羽片柔软,飞时无声。口宽阔,边 缘具成排硬毛,适应于飞捕昆虫,体色与枯枝色 相似,为白天潜伏时的保护色,不营巢,置1~2 枚卵于地表。
夜 鹰
雨燕目
特征:攀禽,代表种类雨燕科的后趾向前,称 前趾型。羽多具光泽,雏鸟晚成。
蜂鸟目
特征:攀禽,为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小者体重仅1g 左右,是新大陆特有类群,包括一科329种,主 要分布于南美洲,少数种类见于中、北美,以花 蜜为食。
蓝 胸 蜂 鸟
佛法僧目
特征:攀禽,脚为并趾型,种类特多,形体 各异,营洞巢
鴷形目
特征:攀禽,脚为对趾型,嘴形似凿,专食树皮下 栖居的害虫,尾羽的尾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啄 木时起着支架的作用,为著名的森林益鸟。
斑 啄 木 鸟
雀形目
特征:鸣禽,占现存鸟类的绝大 多数,鸣管及鸣肌复杂,善于鸣啭, 足趾分离,3前一后,后趾与中趾 等长,称离趾型,跗跎后部的鳞片 大多愈合成一块完整的鳞板,大多 营巢巧妙,雏鸟为晚成鸟
实验六,鸟纲的分类
![实验六,鸟纲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275d8f5941ea76e58fa049c.png)
实验六鸟纲的分类——广东省鸣禽调查专业:生物科学班级: 12生科1班姓名:郑育平周菊丽朱丽欣郑杰新李映珠1黄眉柳莺分类地位:雀形目,莺科分布区域:山林, 园圃, 公园, 庭院外形特征:体橄榄绿色,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一条淡绿色的眉纹以及翼上有两道白斑。
俗称柳串儿或槐串儿,是我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
经济价值:以一些害虫为食,例如蝽象、叶跳蝉、蝇类和蚊类等,在控制园林害虫方面有重要作用。
2大山雀分类地位: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分布区域:主要栖息于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
外形特征:前额、眼先、头顶、枕和后颈上部辉蓝黑色,眼以下整个脸颊、耳羽和颈侧白色,呈一近似三角形的白斑,后颈上部黑色沿白斑向左右颈侧延伸,形成一条黑带,与颏、喉和前胸之黑色相连。
上背和两肩黄绿色,在上背黄绿色和后颈的黑色之间有一细窄的白色横带。
经济价值:大量捕食各类森林昆虫,在控制森林虫害发生方面,意义很大。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3家燕分布区域:喜欢栖息在人类居住的环境。
村落附近,如房顶、电线以及附近的河滩和田野里。
外形特征:前额深栗色,上体从头顶一直到尾上覆羽均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
尾长、呈深叉状。
飞行时尾平展,其内翈上的白斑相互连成“V”字形。
经济价值:燕子是大自然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
4啄木鸟分类地位:鴷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分布区域:主要栖息于森林间,我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
外形特征:嘴强直如凿;舌长而能伸缩,先端列生短钩;脚稍短,具4趾,2趾向前,2趾向后;尾呈平尾或楔状。
经济价值:啄木鸟的食是害虫,如天牛幼虫、囊虫的幼虫、象甲、伪步甲、金龟甲、螟蛾、蝽象、蟥虫卵、蚂蚁,对防止森林虫害,发展林业很有益处,大家都叫它们是森林的医生。
鸟纲的介绍
![鸟纲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e3173ec9b89680203d825b6.png)
喙的形状 羽的外形排列和羽数 跗蹠部被鳞 趾的数目及排列 蹼形 胸骨 雏鸟 腭
裂腭型:左右两例颌腭突较小,在中央不合 并,因此腭部中间有裂缝,犁骨很发达,吴 尖形,如鸡形目、鹤形目、鸽形目等。 索腭型:左右两测短路突在中央合并,犁骨 小或退化,如雁形目、鹤形目等。 雀腭型 基本上是裂腭型,但犁骨呈平截状, 如雀形目。 蜥腭型 基本上是裂腭型,但犁骨是二块, 为啄木鸟类所特有。
特征:喙强直而尖。腿短, 着生的位置靠后,趾间具 蹼,后趾几与其他趾在一 个水平面—上。尾短,尾 羽硬。为早成鸟。 分布:北方高纬度地区
特征:不能在陆地上行走。喙 形细直而尖,腿短,着生在身 体的后部,跗跖都侧目,趾间 具辨状蹼,后趾小,位置较高。 尾短小,由一簇绒羽所构成。 为早成鸟。
特征:鼻孔呈管状。具发达的盐腺。 外形似海鸥,但较大。喙由多个角质 片构成,先端钩曲。翼尖长,适于在 空中盘旋。前三趾间有蹼,后一趾退 化或消失。纯系海鸟,栖居于海洋中, 仅在生殖时期才到陆地上来产卵。为 晚成鸟。
特征:后肢有3趾均向前。翼虽然也呈退化状态,但较非洲鸵鸟发达,副羽 不发达。 分布:南美洲草原地带
特征:体型较大,后肢有三趾均向前。翼退化,副羽特别 发达,和正羽等长。内趾具一锐爪,用作为强而有力的进 攻武器,骨盆为开放型。 分布:大洋洲、新几内亚和其附近的岛屿上。
特征:体型大小和大型鸡相近,不能飞翔的地栖鸟类,翼完全退化,无锁骨, 肱骨仅留痕迹,仅有一指,无飞羽。羽毛蓬松呈毛状,无副羽。喙细长,在 上喙末端具鼻孔。颈较短,眼小。骨盆为开放型。后肢短,足具四趾。 分布:新西兰。
鸟纲(Aves)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 均被羽,恒温,卵生,胚 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翅, 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 全世界已发现9021种;中 国有1186种。是陆生脊椎 动物中出现最晚,数量最 多的一纲。
第十九章 鸟纲分类
![第十九章 鸟纲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2f1cdae0029bd64783e2c2a.png)
普通潜鸟(Gavia immer
红喉潜鸟(Gavia stellata
2、鸊鷉目
特点:喙侧扁而尖。趾具分离的瓣状蹼、后肢 极度靠后;羽衣松软,尾羽短,且全为绒 羽,是 善于潜水及游泳的游禽。仅有1科22种
代表:小鸊鷉、凤头鸊鷉
凤头鸊鷉—我国
小鸊鷉 我国有
背背或翅挟
小鸊鷉幸福的一家
黑喉小鸊鷉—澳洲
小美洲鸵 Pterocnemia pennata
大美洲鸵 Pterocnemia americana
三、鹤鸵目 Struthioniformes
有2科2属4种,其中鹤鸵科Casuariidae3种,鸸 鹋科Dromaiidae1种。均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 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仅次于鸵鸟。翼比非洲鸵 鸟和美洲鸵鸟的翅膀更加退化。足三趾。其中鸸鹋 Dromaius novaehollandia是澳大利亚的国鸟。
A、游禽类
特点:适于游泳生活的鸟类,它们后肢向
后移,趾间具蹼膜,形成游泳器官,尾脂腺发
达,翼发达。
常见目:鸊鷉目 、鸌形目、鹈形目、雁形
目、鸥形目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潜鸟目 Gaviiformes
仅1科1属5种。广泛分布于北方高纬度地区,冬 季南迁。嘴直而尖;两翅短小;尾短,被复羽所掩 盖;脚在体的後部,跗骨侧扁,前3趾间具蹼。在 岛上或水边的沼泽地营巢。雏鸟为早成性。
角企鹅属Eudyptes
企鹅中种类最多,分 布最广的一属,有6种, 头部有黄色羽冠,在陆 地上活动比较敏捷,在 新西兰的有些种群可进 入森林
新西兰西兰岛和斯图尔特岛
响弦角企鹅 Eudyptes robustus
凤冠企鹅E.pachyrhynchus新西兰 一带
鸟纲的分类
![鸟纲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20820c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b.png)
鸟纲的分类鸟纲的分类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9000种,我国约有1190种,分别隶属三个总目:一、平胸总目大型走禽,无飞翔能力而善于快速奔走。
前肢退化,胸骨扁平,无龙骨突(故名平胸鸟);后肢强大。
现有种类如非洲鸵鸟(又称鹤驼)、美洲鸵鸟()、澳洲鸵鸟(鸸鹋),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和澳洲的食火鸡等。
二、企鹅总目水禽,是善于游泳和潜水的大中型海鸟。
体表均匀地被覆鳞片状的羽毛,前肢变为鳍状;腿短而移至体后端,趾间有蹼;尾短,陆上行动蹒跚,身体直立。
分布于南半球,特别是南极大陆沿岸。
如王企鹅,由雄鸟孵卵(其他种类由雌雄共同孵卵),孵卵时将卵置于两足间的皮褶内。
三、突胸总目包括现存的绝大部分鸟类,多数善于飞翔,有发达的龙骨突(故称突胸鸟)。
我国有26目81科,可分为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等六个生态类群。
现简介部分种类如下:(一)目游禽。
具瓣蹼(趾的边缘有瓣状裂蹼),翼短,尾短不显,善于潜水,遇到敌害时能背负雏鸟潜水而逃。
早成鸟。
小(Podiceps ruficollis):体小似鸭,状如葫芦,因而也叫水葫芦。
体背灰褐色,腹部白色。
喙黑色,尖锥状。
主要栖息于湖泊、池沼、水库边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营巢于水上。
以潜水方式捕食小鱼、虾、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
留鸟,分布于全国。
(二)鹈形目游禽。
全蹼。
多数种类下颌有发达的喉囊,可以贮存食物。
在繁殖期,雏鸟用喙连同头部一起,伸进亲鸟的喉囊内啄取半消化的食物,以鱼、虾为食。
晚成鸟。
鸬鹚(Phalacrocorax carba):俗称鱼鹰。
喙狭长呈圆锥状,上喙尖端有钩,眼绿色,足位于身体后方,体羽青铜棕色,带有金属色泽,颊部白色。
喉部皮肤能随喉囊扩大,用于暂时贮存食物,渔民常驯养鸬鹚令其潜水捕鱼。
常群栖于海岸及湖泊附近。
分布于我国各地。
斑嘴鹈鹕(Pelecanus roseus):体肥大,可达5千克以上。
翼大而阔,善飞翔,嘴直而阔,颌下喉囊很大,可贮存捕获的鱼类。
鸟纲的分类
![鸟纲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dcd8e2ecc7931b765ce15f6.png)
(3)蹼:大多数水禽及涉禽具蹼,可分以 下几种:
满蹼足:前趾间具发达的蹼膜。 凹蹼足:与蹼足相似,但蹼膜向内凹入。 全蹼足:4趾间均有蹼膜相连。 半蹼足,蹼退化,仅在趾间基部存留。 瓣蹼足:趾两则附有叶状蹼膜。
尾羽
二、鸟类重要目特征和常见种类
1、鸊鷉目
中、小型游禽。嘴形细长、直而尖;翅短 小、不善飞;尾羽退化或缺乏坚硬尾羽,呈绒羽状; 腿位置较靠后,各趾均具瓣蹼,善游泳和潜水;体 羽多为灰、褐色,两性相同。巢为植物编成的水面 浮巢。共22种。 代表种类如:小鸊鷉、角鸊鷉、凤 头鸊鷉等。
3
4
鸟体各部名称
头部
翼
(1)飞羽:初级飞羽(着生于掌骨和指 骨)、次级飞羽(着生于尺骨)、 三级飞羽 (为最内侧的飞羽,着生 于肱骨)。
(2)覆羽(覆于翼的表、里两面),初 级覆羽、次级覆羽(分大、中、小3 种)。
(3)小翼羽(位于翼角处)。
(4)翼端的类型
后肢
包括股、胫、跗跖及趾等部: (1)跗跖部:位于胫部与趾部之间,或被羽,
黑腹军舰鸟
大型海鸟(100厘米);喉囊红色;筑巢于树上, 是用树枝搭成的简易平台;产卵一枚。见于广东、福 建沿海和西沙。
大型游禽 (150cm)。喙长 而粗,上喙具有蓝 色斑点,末端钩状, 下喙下缘有巨型喉 囊。上体淡银灰色, 下体白色;枕部和 后颈具长而蓬松的 长羽。
斑嘴鹈鹕
蓝脚鲣鸟
体型中等。喙短钝,锥形。喉囊不明显。 脚蓝绿色用于求偶炫耀。翅长,尾长呈楔形。 见于太平洋东岸的温、热带海域。
池鹭
4、雁形目
大中型游禽。嘴大平扁、具栉缘,上嘴先端具 嘴甲。腿短,位于身体后方,前三趾间具蹼、后趾 小而位高。翅有翼镜。绒羽和尾脂腺发达。多数雌 雄异型、雄性羽色艳丽。繁殖于寒带和温带,南迁 越冬。共2科160种。我国有1科46种,多为狩猎鸟 经济意义重大,许多已被驯化为家禽。北京地区秋 冬季常见的有:天鹅、鸿雁、豆雁、绿头鸭、斑嘴 鸭、潜鸭、赤麻鸭、秋沙鸭等。
动物学14鸟纲课件PPT
![动物学14鸟纲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e101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8.png)
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鸟类保护活动,如观鸟、志 愿者行动等,增强公众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3
文化传承
将鸟类保护融入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中,通过文 化传承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鸟类保护的 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恢复
采取植被恢复、水域治理等措施,改 善鸟类的生态环境,促进种群恢复。
科学研究
开展鸟类生态学、繁殖生物学等方面 的研究,为保护和繁育工作提供科学 依据。
保护区的建立与保护作用
保护区是鸟类生存的重要保障
保护区的隔离作用
保护区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 场所,保障了种群的自然繁衍。
保护区通过隔离人类活动,减少了人为干 扰和破坏,降低了鸟类灭绝的风险。
适应飞翔
化石记录
鸟类起源于恐龙,约在 1.5亿年前开始出现鸟类
化石。
鸟类经过漫长的演化过 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
物种和生态类型。
鸟类演化出轻盈的骨骼、 强壮的肌肉和羽毛,适
应飞翔的需要。
通过研究化石记录,可 以了解鸟类的起源和演
化历程。
02
鸟类的身体结构
鸟类的骨骼系统
头骨
鸟类的头骨紧凑, 具有发达的眼眶和 松果体。
鸟类的呼吸系统
气囊
气管
鸟类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部相连, 辅助肺部呼吸。
鸟类的气管细长,从喉部一直延伸到 肺部。
肺部
鸟类的肺部结构复杂,能够满足高强 度的飞行需求。
鸟类的循环系统
心脏
鸟类的心脏分为四腔,能够提供 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
血管
鸟类的血管网络发达,能够快速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
鸟类的求偶行为
求偶方式
鸟类的求偶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展示美丽的羽毛、 鸣叫、跳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皮肤及皮肤衍生物
特点:薄、松而且缺乏腺体(干)。便 于肌肉剧烈运动。
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尾脂腺(分泌油脂 以保护羽毛不变形,并可防水)
鸟类的皮肤外面具有由表皮所衍生的角 质物,如羽毛、角质喙、爪和鳞片等。
性后 肢 的 多 样
满蹼
全蹼
瓣蹼
半蹼
怎样辨别各种足
体马鞍型 (或异凹型),使椎骨间运动灵活。椎间关节活动性极大,保 证了头部的灵活转动,快速收集周围环境的信息。 2)胸椎: 5-6枚。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肋骨不具软骨, 而且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连, 胸骨:是飞翔肌肉(胸肌)的起点,其中线处有高耸的龙骨突(keel),以增 大胸肌的固着面。当飞翔时坚强的胸廓可保证胸肌的剧烈运动和完 成呼吸。
鸟的趾通常有4趾,依趾排列的不同,可分为: 不等趾足,三趾(2、3、4)向前,一趾(1)向
后,又称常态足; 对趾足,第1、4趾向后,第2、3趾向前; 异趾足,第1、2趾向后,第3、4趾向前; 并趾足,前趾的排列如常态足,但向前3趾的基部
互相愈合; 前趾足,4趾均向前方。
鸟喙的多样性
鹰 雉鸡 鸬鹚
啄木鸟 绿头鸭 交觜雀 鹤
②绒羽:正羽下方呈棉花状,形成隔热层。绒羽在水禽发达,如鸭绒。 ③毛羽:正羽与绒羽之中,触觉功能。如胸部的可感觉气流。
3)羽的颜色:有2种:即色素沉积和结构色。其功能主 要用于伪装、交流、种间识别、求偶、甚至警告。
4)鸟类的羽毛是定期更换的,称为换羽(molt)。通常一 年有两次换羽:在繁殖结束后所换的新羽称冬羽 (winter plumage)。冬季及早春所换的新羽称夏羽 (summer plumage)或婚羽(nuptial)。飞羽一般逐渐更 换,雁鸭类的为一次全部脱落。
2.气囊:鸟类的呼吸辅助系统,主要由单层鳞状上皮细胞构成,有少量结 缔组织和血管,无气体交换的功能。位于体壁和内脏之间。鸟类一般有 9个气囊。
后气囊:腹气囊及后胸气囊,与中支气管末端相通连。 前气囊:颈气囊、锁间气囊和前胸气囊,与腹支气管相通连;
气囊:除了辅助呼吸以外,减轻身体的比重,减少肌肉间以及内脏间的磨 擦,并为快速热代谢的冷却系统。
• 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在运动装置上深刻地反映 出对飞翔的适应(如胸骨具龙骨突,锁骨呈“V”字型 等);发达的胸肌和腿部肌肉。
• 内脏结构简化,如无膀胱,一侧卵巢退化;与肺相连的 气囊为鸟类所特有。
• 呼吸方式为典型的双重呼吸,有效的血液完全双循环, 能量丰富的食性;含氮废物解毒成为尿酸,不必携带大 量水作为溶剂。
生物学意义:有利于完成迁徒、越冬及繁殖过程。
5)羽的保护:以喙将尾脂腺分泌物油脂涂抹在羽毛上以 润泽羽毛。
• 羽衣的主要功能是: ①保持体温,形成隔热层。通过附着于
羽基的皮肤肌,可改变羽毛的位置.从而 调节体温
②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飞羽及尾羽: ③使外廓更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 力; ④保护皮肤不受损伤。 ⑤羽色还可成为一些鸟类的保护色。
五、消化系统
鸟类消化生理方面:消化力强、消化过程十分迅速,代谢水平高,对食 物的需求高。这是鸟类活动性强,新陈代谢旺盛的物质基础。
1、消化道主要特点:
a)具有角质喙、牙齿退化。舌有角质外鞘。以吞食方式将食物存贮于消 化道内有关。舌及喙的形态和结构与食性和生活方式有关。
b)食管一部分特化为嗉囊,具有贮藏和软化食物的功能。
c) 鸟类的胃分为腺胃 (化学性消化)和肌胃(机械性消化)两部分。腺胃 壁内富有腺体,可分泌粘液(为一种强酸)和消化液;肌胃外壁为强大 的肌肉层,内壁为坚硬的革质层(鸡内金),腔内并容有鸟类不断啄食 的砂砾。在肌肉的作用下,革质壁与砂砾一起将食物磨碎。
d) 鸟类的直肠极短.不贮存粪便,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助于减少 失水以及飞行时的负荷。
大多数具4趾,拇趾向后,是与抓握树枝。
(二)肌肉
鸟类由于适应于飞翔生活,胸肌和后肢肌发达。
1.胸肌:分为使翼扬起(胸小肌)及下搧(胸大肌),飞翔肌占体重的1/ 5,起点在胸骨及龙骨突上。
2. 后肢肌肉:
也集中于躯体的中心部分,这对保持重心的稳定,维持平衡有重要意 义。
后肢肌肉以长腱连到脚趾。并有一些屈肌,在树枝上时由于重力肌腱 拉紧,足趾自然地随之弯曲而紧紧抓住树枝。
四、高效的双重呼吸
呼吸系统也十分特化,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气管相连。使得鸟类产 生独特呼吸方式——双重呼吸。而满足鸟类飞翔时高的耗氧量和 代谢水平。
1.肺:海绵状缺乏弹性的结构,由各级支气管形成的彼此吻合的密 网状管道系统。气管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入肺后成中支 气管(初级支气管),然后发出背腹支气管(次级支气管),平 行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分出微支气管相互联结,鸟类肺的气 体交换总面积大。
(哺乳类有两个) 4.两者的受精卵都是盘状卵裂,以尿囊作
为胚胎的呼吸器官。都属于羊膜动物。 5.尿液的主要成分是尿酸。
生物学特性
(2)进步性特征
•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40至42摄氏度),减少了对环 境的依赖性。
• 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条件。
• 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 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1.体表被羽 1)羽的结构:
羽毛是表皮细胞角质化的产物,与爬行类角质鳞同源。 结构:羽根、羽轴、羽枝
羽根:插入皮肤并通过末端的小孔从真皮乳突提供营养。每 一羽片:羽枝和羽小枝(带钩、带槽)。
2)羽毛的类型 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3种: ①正羽:被覆于体外的大型羽片。分别有飞羽和尾羽(分类依据之一)。 飞羽:着生于翼上的正羽为飞羽 ,对飞翔起决定作用。 尾羽:尾端的扇状正羽,在飞翔中起着舵的作用。
3.动脉:左侧体动脉弓消失。右侧体动脉弓将左心室发出的血 液输送到全身。
七、体液的调节和排泄
主要特征: 1.鸟肾的相对体积比哺乳类大,可占体重的2%以上。肾小
球的数目多。有利于迅速排除废物,肾脏经输尿管开门 于泄殖腔。 2. 排泄物为尿酸,半凝固的白色结晶,不具膀胱,鸟的肾 小管和泄殖腔都具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尿中水分极少。 所产的尿连同粪便随时排出体外。排尿及排粪中所失水 分很少。 3. 海鸟以及盐碱地区的鸟具有排盐结构——盐腺,位于眼 眶上部,开口于鼻间隔,排出5%盐溶液,借以维持正常 的渗透压。 4. 鸟类皮肤干燥、缺乏腺体.体表覆有角质羽毛及鳞片, 减少了体表水分的蒸发。因此,水的需求量比其他陆生 动物为少。
三、骨骼和肌肉系统
(一)骨骼: 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在骨骼系统方面有显著的特化,结构上反映出 对飞翔的适应,主要表现在:
1)骨骼轻、细、而坚固。骨骼中空,内有空气,为气质骨。一只展翅 为2.1m的军舰鸟,其骨骼重量只有114g。
2)头骨、脊柱、骨盆和肢骨都有愈合现象。 头骨:骨片愈合并形成完整的大的颅腔和大的眼窝、轻而坚固。 脊柱及胸骨: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五部分组成。 1)颈椎:颈椎数目多,最少8枚,如家鸡为16-17枚,天鹅达25块;椎
带骨及肢骨
鸟类适应飞翔,其带骨和肢骨也有愈合及 变形现象。
a)前肢:特化为翼,腕骨、掌骨和指骨愈 合或消失,仅留2、3、4指,指端无爪。
b)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 左右锁骨在腹中线愈合成“v”形,称 为叉骨(wishbone),是鸟类特有。叉 骨具有弹性,在鸟类剧烈搧动时可避 免左右肩带(主要是乌喙骨)碰撞。
八、神经系统和感官
1. 神经系统
1)小脑发达,为运动的协调和 平衡中枢,与飞翔动作和协 调有关。但新脑皮的发展程 度仍停留在爬行类水平上。
2)鸟类的大脑的顶壁很薄,但 底部十分发达,称为纹状体 (striatum corpora)。纹状 体是鸟类复杂的本能活动和 “学习”的中枢。
c)后肢:强健,大部骨片愈sus),远端跗 骨与其相邻的跖骨相愈合,构成跗跖 骨(tarsometatarsus)。能增加起飞和 降落时的弹性。
d)腰带:腰带(髂骨、坐骨及耻骨)愈合成 薄而完整的骨架,耻骨退化,而且左 右坐骨、耻骨一起向侧后方伸展,构 成 “开放式骨盘”,这是与产生大型 硬壳卵有密切关系的。
• 敏锐的视力,良好的听力;小脑发达,对飞行有 极好的协调能力。
适应飞翔的特征
一、外形:头、颈、躯干、四肢,尾
1、纺锤形体型,体外被覆羽毛(feather),具有流线型的外 廓、减少飞行阻力。
2、眼大,具眼睑及瞬膜,可保护眼球。瞬膜能在飞翔时 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球的伤害。
3、耳孔略凹陷,周围着生耳羽,有助于收集声波。 4、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紧密坚实、后肢强大。 5、头端具角质的啄食器官喙(bill),其形状与食性有密切关系。 6、前肢变为翼,后肢具4趾,拇趾通常向后、适于树栖握
•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造巢、孵卵和育雏),保 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 心脏四腔,完全双循环,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大 大提高了鸟类的新陈代谢水平,成为真正的恒温动物
(3)适于飞翔生活的特化性特征:
减少体重和加强飞翔的力量
• 体形流线型,体表具羽;前肢变为翼;轻便的角质喙以 代替爬行类沉重的牙齿和颌骨。
在不善飞翔的鸟类(如鸵鸟),胸骨扁平。
3) 愈合荐骨(综荐骨)(synsacrum): 鸟类特有。少数胸椎、腰椎、荐 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它又与 骨盆(髂骨、坐骨与耻骨)相愈 合,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4) 部分尾椎愈合形成尾综骨 (pygostyle),以支撑尾羽。
鸟类脊椎骨骼的愈合以及尾骨退 化,就使躯体重心集中在中央, 有助于在飞行中保持平衡。
飞翔时前后气囊随翅的扇动进行收缩和扩张,因而 鸟类飞翔越快,搧翼越猛烈.呼吸越快,这样就 确保了氧气的充分供应。
4.鸣管(syrinx)
鸟类具有气管所特化的发声器官——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 界处。此处的内外侧管壁均变薄,称为鸣膜。鸣膜能因气流震动 而发声。鸣管外侧着生有鸣肌,它的收缩可导致鸣膜紧张程度发 生改变而发出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