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长相思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清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

纳兰性德《长相思》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长相思》纳兰性德一、词人纳兰性德的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旗籍,清朝时期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政治家、书法家、诗人。

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叶赫那拉氏的后代。

纳兰性德自幼聪颖好学,文武兼修,擅长书法,喜好诗词。

他的诗词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和传颂,与曹雪芹、吴承恩等人齐名。

二、《长相思》的创作背景《长相思》是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他随康熙帝来到关外祭祀长白山。

在寒冬的夜晚,面对漫天飞舞的大雪,他怀念家乡和亲人,写下了这首感怀之作。

三、《长相思》的词意解析《长相思》的词意解析如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这是描绘清军人马翻山越岭,北上黑龙江的情景。

夜营扎在深深的边塞上,万千灯火彻夜通明。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说外面的风雪持续不断,扰乱了作者的乡思之梦,这让作者感到无比厌烦。

最后一句中的“故园无此声”更是道出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的词以自然、真挚、深情而著称。

他的词风清新自然,思想深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他的词作中常常运用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同时,他的词也常常涉及到人生哲理和历史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五、《长相思》的韵律和节奏《长相思》是一首古体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

它的韵律和节奏感非常强,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优美。

全诗每句七个字,共四句,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韵脚都是“程”,第三句和第四句的韵脚都是“灯”和“声”。

整首诗押韵严谨,韵律和谐,读起来十分悦耳。

六、《长相思》的意象和意境《长相思》的意象和意境非常鲜明。

全诗通过描绘山水、边关、风雪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冷清的氛围。

同时,通过作者的乡思之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痛,又展现出一种温馨、感人的情感氛围。

长相思(纳兰性德)译文

长相思(纳兰性德)译文

长相思(纳兰性德)译文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未成,故园无此声。

翻译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驶去。

夜已经浅了,千万个帐篷里都吹垮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注解⑴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为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进香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喧闹,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筹钱叙述周围的情况而写下心情,实际就是抒发纳兰对故乡的深深憧憬和想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早年于书香豪门世家,又存有皇帝保镖侍卫的得天独厚地位,本应当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轻身份,以及本身心思韦睿,引致纳兰并不能安定享用那种男儿出征似的生活,他往往莱菲县家人,留恋故土。

严迪昌《明词史》:“夜深千帐灯’就是雄伟的,但千帐灯下照著无眠的万颗乡心,又就是怎样情味?一冷一寒,两相对照,写下天下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筹划的高潮,也就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切换,起著承前启后的促进作用。

长相思翻译全文

长相思翻译全文

《长相思》〔清代〕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鉴赏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

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

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

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

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

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诗词原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精华赏析】这首词牌名很像描写爱情的《长相思》,实际上主要是在描写边塞的风光。

很可能,纳兰这首《长相思》的上片写的是出巡塞外夜晚扎营时的景象,下片则是描写暴风骤雪来临、气候骤变时的情形。

“山一程。

水一程。

”这两句词极言征途遥远,路途跋涉;从北京到山海关外,一路跋山涉水,路途当然是十分艰辛的。

不过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写了山遥水远的路程之后,接下来是不是该直接写边塞的风光了呢?我们读过很多唐代诗人写的边塞诗,他们的笔下呈现过非常壮观又极其荒凉的塞外风景,因此在纳兰写到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我们似乎就只等着他接下来如何写塞外的苍茫壮阔了。

可是纳兰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紧接着一句“夜深千帐灯”,这就完全不是“正常”的塞外风光啊。

为什么不是正常的塞外风光呢?因为“夜深千帐灯”不是自然的边塞风光,而是那个特殊日子里“人造”的边塞风光。

这句词其实是在突出康熙御驾出巡的宏大气势,大队人马扎营之后已经是深夜,无数营帐中透出的万点灯火,远远望去恍若繁星满天,照亮了苍茫漆黑的塞外。

这就是纳兰眼中豪迈的大国气度吧?所以啊,这首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保护御驾出巡的自豪感与思念故乡的孤独感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将大国豪情与思乡柔情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特别的美感。

“夜深千帐灯”是这首词中最有名的金句,也是整首词描写塞外风光最有特点的一句。

王国维说这句词足堪媲美唐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经典名句。

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主要实写自然风景,而“夜深千帐灯”却只是把自然风景作为背景,更加突出了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出来的壮美风景,而且,这不是人为刻意去制造的风景,而是皇帝的边塞生活无意中营造出来、与自然完全和谐融为一体的风景。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寥寥几句,纳兰就让这首词的气势达到了最高潮。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欢迎大家参考!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

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临江仙.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尤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

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

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

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古诗三首之长相思注释翻译【清】纳兰性德

古诗三首之长相思注释翻译【清】纳兰性德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 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 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 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 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 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 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 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长相思纳兰性德诗意思是什么

长相思纳兰性德诗意思是什么

长相思纳兰性德诗意思是什么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这首词写男女之情。

上片开头两句“山一程,水一程”,实写眼前景色,表现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抒写了诗人出关后孤独寂寞的心境;下片起首两句点明这次出关的时间与心绪,结尾三句进一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关内家人消息的急切心情。

全词把离愁别恨的种种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缠绵婉转,哀感顽艳,颇具艺术感染力。

此外,本篇还有另一个版本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山路又远又长,我们走啊走啊,走过了一道山岭又一道山岭,可总也走不完,看着身边潺潺流淌的小溪,听着耳旁呼啸而过的寒风,想要回去却怎么都睡不着觉,只能在梦中才能见到你呀!夜里大雪纷飞,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好坐起来,披衣起床,推窗观赏雪花飘落的美丽姿态。

就算天气再冷,也阻挡不住我对亲人的思念。

每当这样的日子,我就会吟诵这首词,希望它能带给我温暖、慰藉和快乐。

- 1 -。

长相思古诗解释意思

长相思古诗解释意思

长相思古诗解释意思长相思古诗解释意思: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原文长相思〔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是有纳兰性德编写的。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

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

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

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

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清·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清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赏析: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

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

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

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

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解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解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②。

夜深千帐灯③。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④,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本篇选自纳兰性德《饮水词》。

大约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随康熙巡行途中。

②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北。

那畔,犹“那边”。

③千帐,极言军营帐幕之多。

④聒(guo锅),声音喧扰嘈杂。

〔解析〕唐人边塞诗中有《从军行》一类绝句,多以简短的篇幅描绘同中原内地绝异的边塞风光,展现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抒写出征戍边将士复杂变幻的思想情感。

由于诗歌的作者往往具有那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与战争生活的亲身体验,因此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真切自然,情感深挚,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量。

词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写此类题材的较为少见。

而纳兰性德的这首小令《长相思》不落窠臼,突破成法,与唐人《从军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纳兰性德二十二岁中进士、授侍卫以后,多次伴驾下江南、出边塞,巡察全国各地。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三月,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后,豪兴大发,于是东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巡视满族的发祥地。

纳兰性德在随行途中,触景生情,因事寄兴,写下这首记叙军旅生活与抒发思乡之情的词作。

全词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上阕描写白天行军以及晚上驻宿的盛况。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作者以重叠复沓的笔法,极其简约地勾勒出千里行军的漫长旅程。

读着这几句词,我们仿佛见到了那伴随御驾的万千人马,翻越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条条河,正向山海关那个方向进发。

“夜深千帐灯”一句,异峰突起,落墨非凡。

它摄取了夜阑更深,千帐灯红这样一个特写镜头,表现大军夜晚驻宿的情状。

被无边夜色笼罩着的广袤的原野上,数以千计的营帐一座紧连着一座,帐外的马灯火光闪烁,彻夜不熄。

远望过去,气势是何等的恢弘,规模又是何等的壮阔! 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要极力赞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古诗长相思·山一程翻译赏析

古诗长相思·山一程翻译赏析

古诗长相思·山一程翻译赏析《长相思·山一程》作者是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前言】《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注释】⑴长相思。

唐教坊曲词牌名,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⑹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翻译】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的诗意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的诗意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的诗意
清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全文意思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

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

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

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原诗】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

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及赏析导读:《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山一程,水一程⑵,身向榆关那畔行⑶,夜深千帐灯⑷。

风一更,雪一更⑸,聒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⑺。

注释⑴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山一程》诗意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山一程》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长相思一、课文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 - 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他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其词风清新婉丽,哀婉动人,多写相思离别之情以及个人的闲愁哀怨,也有部分作品反映边塞风光与塞外生活。

纳兰性德出身显赫,他的父亲是康熙朝的重臣纳兰明珠,但他本人却淡泊名利,醉心于诗词文学创作,在当时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三、字词解释。

2.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3.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4.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5.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6.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

7.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8.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9.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四、诗句赏析。

1. 上阕赏析。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这几句词描绘了一幅长途跋涉的行军图。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了行军路途的遥远和艰辛,山水重重叠叠,词人离故乡越来越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是山海关外,一个“身”字,突出了词人的孤独感。

“夜深千帐灯”则是一幅壮观的画面,在深夜之中,众多的帐篷里都点着灯,这不仅写出了军队的规模之大,也暗示了行军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词人内心的惆怅,在这漫漫长夜,他难以入眠。

2. 下阕赏析。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这几句词通过描写塞外的风雪声来表达思乡之情。

“风一更,雪一更”,写出了塞外环境的恶劣,风雪交加,整夜不停。

“聒碎乡心梦不成”,“聒碎”二字,生动地写出了风雪声对词人思乡之心的搅扰,使他无法入睡,在梦中回到故乡。

“故园无此声”则直接点明了故乡的宁静与温暖,与塞外的风雪交加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纳兰性德《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

《长相思》纳兰性德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分类:小学古诗婉约羁旅写景思乡长相思作者简介(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长相思》纳兰性德拼音读音参考zhǎng xiàng sī长相思shān yī chéng, shuǐ yī chéng, shēn xiàng yú guān nà pàn xín g, yè shēn qiān zhàng dēng.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fēng yī gēng, xuě yī gēng, guā suì xiāng xīn mèng bù chéng, gù yuán wú cǐ shēng.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翻译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走过一条山路,走过一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

“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

“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

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

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长相思·山一程》古诗_作者纳兰性德_古诗长相思·山一程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长相思·山一程》古诗_作者纳兰性德_古诗长相思·山一程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长相思·山一程》古诗_作者纳兰性德_古诗长相思·山一程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山一程》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山一程》鉴赏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长相思》课件脚本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

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

聒,嘈杂。

一、教学目标(字幕)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字幕配图)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配图)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配图)
四、配画面朗读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配图五六幅)
五、预习指导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字幕)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七、赏析加点字(字幕)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
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
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八、知识归纳(字幕)
长相思,词牌名。

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字幕配图)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纳兰性德《长相思》
——课件脚本
马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