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黑格尔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古典哲学概论、康德和黑格尔哲学

一、德国古典哲学概论

德国古典哲学从总体上说属于近代认识论哲学,因此与经验论、唯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关注的都是认识主体的地位,但它综合了两者,至少力图克服两者各自的片面性。

其实,德国古典哲学是整个西方哲学的集大成(康德对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的改造,黑格尔对于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的继承等)。我们尤其注意到它对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批判总结。

经验论强调知识源于后天经验,唯理论主张知识来自天赋能力,德国古典哲学综合两者,这在康德那里尤其明显。康德表示,正是经验论者休谟打破了他的教条主义迷梦。也就是说,他原先完全坚信莱布尼茨等人的理性主义观点,只看到了理性的重要性,但休谟对于因果必然性等观念的怀疑,使他看到了唯理论的问题,同时也注意到经验论走向怀疑论对于哲学的危害。他因此要重新为科学和哲学奠基,这是一种综合两者的努力。

然而,从总体上看,康德和其他德国古典哲学主要坚持的是唯理论进路,一般称为德国唯心论,或德国唯心主义(Germany Idealism)。主要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黑格尔的弟子在其死后分成了青年和老年黑格尔两派,马克思和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费于青年黑格尔派。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认识批判,或者认识能力批判;强调精神对立于物质,且精神才是真正的存在;排斥功利主义的伦理,主张绝对的道德律令;哲学家们都在建立体系,他们都是学院哲学家,代表了学院哲学家的典范;他们的思想中包含着革命性,但他们并不故意地进行颠覆。

就德国古典哲学的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而言,它主要从法国启蒙运动获得灵感。康德曾经写过一篇名为《何为启蒙?》(实际上为〈何为理性?〉)的论文,他将启蒙运动界定为“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我在这里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法国启蒙运动。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资产阶级正在准备一次伟大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革命。与此相适应,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形成了战斗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制造舆论。马、恩说过:“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特别是法国唯物主义,不仅是反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斗争,同时是反对现存宗教和神学的斗争,而且还是反对17世纪的形而上学和反对一切形而上学的斗争。”这个时期的法国哲学要求观念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因此特别强调物质性因素。甚至提出了人是机器的口号。精神的肉体化。

法国启蒙哲学的革命性与英国哲学的保守性、妥协性是不同的,这与政治力量对比有关。在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达成的是某种妥协,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法国则要求通过激进的革命后确立起完全的资产阶级政权。法国革命不再借助于宗教的外衣,许多哲学家都体现出无神论倾向。自然科学在这一阶段取得了更好的发展,对于哲学具有更多的意义。法国启蒙运动主要是唯物主义的,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彻底革命的要求,是对当时自然科学成熟的概括总结,是对以往的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法国启蒙运动被视为自文艺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把理性当作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者。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形式、国家制度等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受到最无情的审判。他们认为,过去由于专制制度和宗教窒息了人们的理性,致使人们长期处于愚昧和苦难之中;如今他们恢复了理性的权威,发现了永恒的正义。他们要求建立理性的王国,并热切而真诚地期望共同的繁荣昌盛。他们满怀激情,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因此他们的著作往往不能在本国出版,只能拿到国外去印刷,而他们本人则随时准备进巴士底狱。

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知识分子的永久形象确立起来了。与现在把知识分子与专家、学者联系在一起不同,那个时候,知识分子是人类普遍命运的代言人。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培尔、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孔狄亚克、拉美利特、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他们在许多地方也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分歧。我们简单地提几个人。

伏尔泰(宇宙是一架巨大的机器,第一推动力来自上帝——上帝发一次命令,宇宙便永远服从。不再干预世界,受机械力学的影响,他的自然观是机械论的。他认为一切观念来自感觉,反对天赋观念论。宗教是理性的大敌。但要求保留宗教。即使上帝是没有的,也必须捏造一个。如果大家都信教,就不会有人行恶,就不会抢窃资产阶级的财产。

孟德斯鸠: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主张宗教自由,要求改变现存宗教,反对宗教迫害。在世界观方面,他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否定天主教的上帝,但承认作为世界始因的上帝。他说: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保养者;这便是上帝与宇宙的关系。上帝创造时依据的规律,也是保养时的规律。所以他认为上帝无法随便干预宇宙。既然宇宙的一切都受规律的制约,那么社会政治制度也有它自己的规律。

他坚持一种地理环境决定论。在他看来,合适的社会政治制度主要取决于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决定社会政治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气候的寒热、土地的肥瘦、面积的大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人口、风俗、习惯等。其中的气候、土地等地理环境因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不同的气候会形成不同的精神气质和内心感情。在寒冷的气候下人们具有充沛的精力,极大的勇气,较为直爽,缺少诡计,在炎热的气候下则相反。前者适合民主制度,后者适合奴隶制度。因为寒冷气候下的人们有勇气、有主动性,会自由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在炎热气候下,人们把懒惰当作幸福,需要惩罚和外在强制才能让人们履行自己的义务。土地的肥沃与贫瘠也决定着社会制度。一个土地肥沃的

国家,人们就有一种依赖性,好逸恶劳,贪生怕死,所以适合独裁或专制,而相反的国家则使人坚忍耐劳,勇敢善战,适合于人民治理。面积大小也影响国家制度,幅员辽阔必然是专制的,否则会出现割剧的情况,而面积小的国家则适合法制。他显然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主张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必须分立,否则自由就无保证。

卢梭:人生而自由平等。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的自然本性,是天赋人权。在自然状态中,除了年龄、健康和体力等因素的自然不平等外,绝没有某些人享有损害其他人的特权。在那时,人们没有实业、没有语言、没有战争,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老死不相往来。人们自然地生活在某一地方,不存在着奴役和统治。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自然状态就过渡到文明社会,就出现了奴役和统治,人也就失去了天赋的自由和平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而私有制是偶然产生的。某一天,某个人把土地圈起来,宣布是自己的,私有制就开始了:“第一个用围墙围起一块土地的人站出来说,这是我的,并找到那些头脑简单的人相信是他的,这个人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创始人。”如果有人站出来说,不要相信他,他是一个骗子,而且把围墙推倒,文明社会就不会诞生。然而,这种偶然性导致了人类不平等的诞生。不平等有三个阶段:最初是穷人与富人的对立,富人不惜一切积累财富,穷人想方设法维持生机,导致战争和纷乱;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产生了国家和法律,从政治上确立了富人对于穷人的统治——为什么会这样呢?少数富人难抵挡为数众多的穷人的力量,就欺骗穷人制定协定,于是国家和法律诞生了;社会发展的第三阶段是政治权力的腐化,变成专制政体,除了君主,其他人都是奴隶,没有任何权力。于是人与人又平等了:出现的是新的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与前一自然状态不同,前者是纯粹的自然状态,而后者是腐化的结果(除了君主,其他人都是平等的)。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靠暴力统治一切,人们也因此有权以暴力推翻这种制度。推翻这种制度之后,可以通过社会契约确定新的平等。“立法权属于人民”。公意让度。所有的人都参与契约,不存在着某个人的特权,与霍布斯显然不同。

《论科学与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抵制科学和艺术,认为它们并不具有会敦风易俗、促进道德的作用。

德国也出现过启蒙运动,这是当时德国社会经济状况在思想意识上的反映,它与法国的启蒙运动有所不同。它明显没有像前者那样激烈地批判教会和君主专制,而是把重心放在民族统一方面,需要一个力量强大的君主。由于资产阶级力量不够,明显具有妥协性和两面性。代表人物主要是一些文学家兼哲学家,莱辛、席勒、歌德等。

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依然保持有妥协性和两面性。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近代德国长期陷于封建割据状态,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十九世纪初才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直到一八四八年才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哲学一样,德国古典哲学也是在反神学、争自由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最初也不得不掩盖在基督教的词令之下,在肯定神学的形式下批判神学,表达自由的愿望。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反映了这个时期德国资产阶级的成长及其反封建要求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德国资产阶级还很软弱,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要求,只希望在改革封建制度的范围内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期间,以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在德国展开了一场资产阶级的哲学革命。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本质上是反封建的进步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渗透了反对当时德国社会的叛逆精神。但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又带有强烈的保守性,它们在汲取法国启蒙运动的反神学、争自由的革命精神的同时又反对法国唯物论,在批判神学的同时又保留神学,在唯心主义体系中发挥辩证法,在迂腐晦涩的言辞下隐藏着革命精神。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德国资产阶级逐渐走上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道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和无神论。

在反封建、神学的斗争中,德国古典哲学内部也不断展开批判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反映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德国资产阶级的日益成熟。德国古典哲学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开始突破机械论,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些成就在这个时期的德国哲学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出现了辩证思维的不断拓展。

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重要来源之一,它对于现代西方哲学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我们主要讲授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

二、康德哲学简论

1.康德思想概述:

康德(KANT,1724-1804)以三大批判著称于世,即《纯粹》(1781)、《实践》(1788)、《判断力》(1790),三者构成为一个完善的哲学体系。《纯粹》谈的是知识的来源以及知识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他认为知识是先天形式与感性材料的结合,这构成为其先验唯心主义,这就是他的哲学的形而上学部分。《实践》是用他的先验唯心主义去研究人的道德行为的原则,它要说明道德原则为什么是先天的、先验的,这就是所谓的伦理学。《判断力》是用他的先验唯心主义去研究美的问题,说明美为什么是先天的、先验的,并认为美的艺术必然是由具有天然禀赋的人创造出来的,这就是通常所谓的美学。此外还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简称《导论》),为《纯粹》的通俗概括。《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则是进一步探讨伦理学的著作。

康德为什么要写这三本书呢?在他所处的时代,通常将心灵的功能分成三部分,知、情、意。在当代社会中实际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