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方言名词重叠式_姚勤智

合集下载

析平遥方言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意义

析平遥方言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意义

析平遥方言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意义○张潇(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 201620)[摘 要] 人称代词是平遥方言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

同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相比,平遥方言的人称代词颇具特色,在语用方面呈现复杂多样的形式。

从语言事实出发,对平遥方言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 平遥方言; 人称代词; 特殊语用意义[中图分类号]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1-0024-02 在具体语境中,平遥方言人称代词所实际表达的语义与其基本语义复杂很多,这些差异只能从语用的角度去解释。

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数个平遥方言中特有的、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称代词,对其特殊语用功能进行描写。

本文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最小对立对”为基本描写单位,特别是在描写人称代词特殊用法时,以最小对立对的对比为基本研究方法,以“替换法”为基本描写技术,[1]362建立“测试框架(槽)”,通过替换在同一结构中位于相同位置的成分,演绎出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规则或用法。

由于平遥东南乡受邻县沁源方言的影响,[2]2与平遥城内方言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所探讨的平遥方言是平遥城内的方言。

一、平遥方言中特殊的“我们”测试框架(槽)A:语境:一个三岁小孩,他的爸爸给他买了包饼干,可不久后饼干又被他哥哥吃光了,他又想请求他爸爸再给他买一包。

他会对他爸爸说:“爸爸给________买的饼干不在啦,哑①哥哥全给______ __吃啦,爸爸再给________买上一包包哇。

”例(1)a.爸爸给我们买的饼干不在啦,哑哥哥全给我们吃啦,爸爸再给我们买上一包包哇。

b.爸爸给我买的饼干不在啦,哑哥哥全给我吃啦,爸爸再给我买上一包包哇。

尽管a和b两句在平遥方言中都可以被接受,然而对于一个三岁小孩子来说更倾向于说a句。

在这里,第一人称复数“排除式”的“我们”[3]13用于转指第一人称单数“我”。

这种用法是平遥方言儿童用语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且能表示如例句(1)所示的包括陈述、抱怨和请求的各种语气。

山西兴县方言的量词重叠式

山西兴县方言的量词重叠式

山西兴县方言的量词重叠式本文以山西兴县方言的量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以量词为基础,主要从“构成形式、语法功能和表意特征”三个方面入手,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兴县方言的量词重叠式。

标签:量词重叠式构成形式语法功能表意特征一、构成形式山西兴县方言的量词重叠式主要有:AA式、XAA式、一XAA式、一A一A式、一A又一A式、一AA一AA式和一AB一AB式。

(一)AA式。

这种重叠式又分为以下几类:⒈基式是量词,重叠后变为名词。

1)重叠式有相对应的“子”尾式。

如:把把——把子本本——本子点点——点子碟碟——碟子盅盅——盅子样样——样子个个——个子块块——块子尺尺——尺子道道——道子2)重叠式没有相应的“子”尾式。

如:匙匙升升根根包包坨坨这组重叠式可以单独拆开使用,如:“根根”可以说成“根”。

2.基式是量词,重叠后表“每一”。

如:年年天天月月顿顿家家回回句句(二)XAA式。

这种重叠式的基式是单音节量词,重叠后必须与数词结合成“XAA”式才能当作量词来使用。

⒈X可以是实指的“一、二、三”或虚指的“几”,且这种重叠式基本上都有相对应的“子”尾式,“一洼洼”除外。

如:一匙匙(一匙子)一勺勺(一勺子)一(一子)一把把(一把子)一捆捆(一捆子)一道道(一道子)一片片(一片子)一坨坨(一坨子)一袋袋(一袋子)一溜溜(一溜子)一串串(一串子)一枝枝(一枝子)一盅盅(一盅子)一捻捻(一捻子)一絮絮(一絮子)一秃秃(一秃子)⒉X只能是数词“一”。

如:一眼眼(一点点)一口口一阵阵一下下一丝丝一点点(三)一XAA式⒈一圪AA式。

如:一圪都都一圪瘩瘩一圪截截一圪齐齐一圪蛋蛋一圪卷卷一圪抓抓一圪台台一圪秃秃一圪揪揪一圪枝枝一圪堆堆一圪袍袍一圪撮撮⒉一不AA式。

如:一不滩滩一不浪浪一不篮篮一不溜溜以上重叠式部分可以说成“一XA式”。

如:一圪都一圪瘩一圪蛋一圪卷一圪堆一圪袍一不滩一不浪可以说成“一XA式”的重叠式大都有相对应的“子尾式”。

此外,还有“一窟篮篮”这样的说法。

山西五台方言重叠式名词语法探微

山西五台方言重叠式名词语法探微
词 的结构成分有关。
关 键 词 :方 言 重 叠式 名词 语音 语义 认知 语 法 功 能


引言
( 2 )过生儿时候 ,妈妈给 我做 了一碗香 喷喷的鱼鱼。 ( 3 ) 他 戴见 穿格格小布衫 。 ( 5 )这些条条都是我剪的。 ( 作 定语 ) ( 主语 )
就 行 政 区 域 而 论 ,五 台 县 属 于 山 西 省 忻 州 地 区 。就 方 ( 作宾语 )
成的A A 重 叠 式名 词
A 为形容词性成分 的时候 ,重叠式名词 多指某 种带有形 容词A 所表示的特征或性状 的事物 ,如 “ 香香 ”指 “ 擦脸 的
护 肤 品 ” 。这 些 名 词 在 句 子 中 主 要 充 当 主 语 和 宾语 , 而 且
这 种 重 叠 式 所 表 示 的 意 义 主 要 有 两 类 :一 是 表 示 亲 属 作 主 语 和 宾 语 的 时 候 可 以有 自 己 的修 饰 语 。但 通 常 不 自作 称谓 ,二是表 示 “ 小巧 ”和 “ 可 爱 ” 的 感 情 色 彩 。因 此 , 作 为 名 词 的句 法 功 能 完 备 的 一 类 重 叠 式 ,可 以 作 主 语 、 宾 语 和 定 语 , 可 以 受数 量 短 语 修饰 。例 如 :
中,A 表示B 所具 有的性状或程 度等 。 “ 动 词性成分 +名词 性 成分 ”构 成 的重 叠式 名 词 中 ,A 是B 所 能 发 出的动 作 , ( 儿 )车 ”是当地 的一种客运 交通工具 ,三个车轮 ,柴油 词普通话中也有 ,例如:跷跷板 、碰碰车等。
( 二 )A B B 式 中不 同的 构 成方 式 表 示 不 同 的语 义 色 彩
A A B B 式在五 台县方言 中数 量并不多 ,主 要表达两类语 相 关的 A和 B分别重 叠构成的 ,例 如 “ 瓶瓶罐罐 ” “ 碗碗

陇东方言名词重叠式的构形、语法和语义特征

陇东方言名词重叠式的构形、语法和语义特征

陇东方言名词重叠式的构形、语法和语义特征名词重叠式在普通话中很少见,而在各个方言中却大量存在。

本文就甘肃陇东方言中的名词重叠现象进行了考察,从其构词形态、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上进行了浅析。

标签:陇东方言名词重叠构形语法语义重叠是现代汉语一种重要的构词和构形形态,很多实词和虚词都可以重叠起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名词重叠式在普通话中很少见且仅限于表示亲属及其他少数词,但各地的方言却为名词重叠式留下了一席活跃之地,且它们在构成形式、语法和语义方面也各有特点。

陇东方言的名词重叠式丰富多样,有如下特点:一、陇东方言名词重叠形式(一)aa式aa式是各方言名词重叠的主要形式,按照朱德熙先生的说法我们称“a”为基式,“aa”为重叠式,如“洞”为基式,“洞洞”为重叠式。

陇东方言中的“aa”名词重叠式,内部基式按照能否单独成词可以分为“成词基式”与“不成词基式。

1.不成词基式的重叠:毯毯兜兜纽纽筷筷豁豁巷巷穗穗钵钵盅盅杯杯秧秧裤裤2.成词基式的重叠:娃娃豆豆烟烟气气车车油油风风锣锣鼓鼓毛毛灯灯墙墙刀刀“aa”式名词重叠式还可以加后缀“子”,有些也可加“儿”缀。

加后缀“子”的,例如:炉炉子箱箱子路路子棒棒子坛坛子院院子锤锤子圈圈子画画子窖窖子有少数词可以后加“儿”缀。

例如:气气儿镜镜儿菜菜儿篮篮儿盒盒儿影影儿水水儿洼洼儿刺刺儿环环儿(二)aab式aab式名词重叠形式,是在aa重叠式的基础上后加一个名词构成的,构成“aa+核心名词”的偏正式名词。

这类重叠式一般不能加“子”后缀,但可以在重叠词后嵌入“子”构成“aa子b”式,还有一些可加“儿”后缀。

例如:架架(子)车豆豆(子)菜袋袋(子)醋娘娘(子)庙娃娃(子)鞋衩衩裤(儿)兜兜盖(儿) 帽帽鸡(儿) 巷巷口(儿)镜镜框(儿) 人人(子)戏(儿) 枣枣(子)树(儿)汤汤(子)面(儿) 毛毛(子)雨(儿)(三)abb式abb名词重叠形式,是双音节名词ab后一个语素b的重叠,重叠前的名词大都可单说。

晋语重叠式研究-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晋语重叠式研究-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晋语重叠式研究*乔全生0引言0.1 重叠是晋语普遍使用的一种语法手段。

它的种类之多,使用面之广,在汉语方言中少见。

本文拟从语法学角度选取若干代表点对晋语各类重叠现象的构成形式、语法功能和表义特征作一个比较全面的共时描写和分析,我们相信,这些重叠现象将从一个侧面为汉语形态学的建立提供富有特色的方言材料。

0.2 晋语重叠式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从构成成分上看,有非词重叠(音节重叠),如:猩猩、款款;语素重叠,如:垫垫、尖尖;词的重叠,如:闻闻、惦量惦量。

从音节上看,有单音节重叠、双音节重叠。

从重叠形式上看,有完全重叠,如:看看;不完全重叠,如:坎肩——坎肩肩;衬音重叠,如:蓝——蓝圪英英。

从词类上看,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等重叠。

从形态上看,有构词重叠,如:牛牛——昆虫;构形重叠,如:吃——吃吃儿。

前者重叠前后词类和语义多发生变化,后者词类多不变,只是语法意义发生变化。

为显示其区别,行文中前者叫“重叠式x词”,后者叫“x词重叠式”。

0.3 “重叠式”、“基式”采用朱德熙先生的提法,“扣扣”是由“扣”重叠而成,“扣”是“扣扣”的基式,“扣扣”是“扣”的重叠式。

研究晋语的重叠重点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⒈不同地区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和语音表现;⒉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⒊基式和重叠式的表义特征的异同。

0.4 本文字母符号表示如下:A、B分别表示实语素,X、Y表示词缀、词尾或衬音成分。

如:“勺勺”是AA,“酒盅盅”是ABB,“水不灵灵”是AXYY,“生巴巴硬”是AXXB。

1重叠式名词重叠式名词在汉语普通话里的表现极为单纯和有限,仅限于亲属称谓和少数的物名,如:妈妈、爸爸、哥哥、星星、宝宝、猩猩等。

与普通话相比,晋语重叠式名词不仅数量繁丰、格式多样,而且表义复杂、富有特色。

1.1 构成形式名词有:AA式、ABB式、AAB式、AABB式、ABCC式、AXBB式等,前三种形式晋语区很普遍,词条也大致相同,ABB和AAB式,中区和西区比较丰富,东南区、北区和南区也有这两种格式,但词条较少,后两种中区、北区常见*本文曾以《晋语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及表义特征》为题在武汉“汉语重叠问题国际研讨会”上宣读。

山西兴县方言的重叠式名词

山西兴县方言的重叠式名词

[作者简介]王瑞丰,男,山西省兴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山西兴县方言的重叠式名词○王瑞丰(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 山西兴县方言中的重叠式名词非常丰富,有AA 、ABB 、AAB 、圪AA 、分音词重叠、AABB 、ABCC 、A圪BB 、ABBC 、AB 圪CC 等形式,大部分形式具有表小指爱的语义特征,有些形式还可以表示专指和类称。

从语法功能看,重叠式名词主要作主语和宾语,有的可以作定语。

[关键词] 兴县方言; 重叠式名词; 构成形式; 语义特征; 语法功能[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2-0039-02 兴县位于黄河中游,吕梁山脉北部西侧晋西北黄土高原。

东与岢岚、岚县接壤;南和临县、方山毗连;北同保德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神木县相望,行政区划属山西省吕梁市。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兴县方言属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

我们知道,普通话中的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只有少量名词可以重叠但又有语境限制。

与之不同的是,山西101个方言点中都有名词重叠形式,并且重叠形式丰富多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兴县方言也不例外。

根据重叠后的词类性质,本文对兴县方言中的重叠式名词进行分析,试图展现其特点。

一、AA 式(一)构成形式兴县方言中的AA 式名词,除了表称谓的词以外,还包括大量的其他名词。

根据构成语素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基式A 是名词性语素,如:车车(普通车的小称,有时也特指儿童玩具车)果果(红果儿)牛牛(特指小昆虫)床床(小板凳)2.基式A 是动词性语素,如:盖盖(盖子)扣扣(纽扣)涂涂(橡皮擦)钩钩(小钩子)3.基式A 是形容词性语素,如:尖尖(尖儿)粉粉(脂粉)好好(好人)黄黄(蛋黄)4.基式A 是量词性语素,如:尺尺(尺子)本本(小本子)匙匙(小勺子)盅盅(小酒杯)(二)语义特征兴县方言中的AA 式名词数量很大,一般都是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

山西临汾方言中的面食文化词语

山西临汾方言中的面食文化词语

山西临汾方言中的面食文化词语山西面食历史悠久,享誉四海,临汾面食在山西面食中以其丰富的口味和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独树一帜,本文试将临汾方言中丰富的面食文化词语进行分类阐述。

标签:临汾方言面食文化词语山西面食历史悠久,从可以考证的时间算起,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面食品约二百八十种之多。

今天的晋南,在上古时期就出现了华夏第一饼——尧主饼,自此顺流而下,有汉之“煮饼”、晋之“烫饼”、唐之“冷淘”……凡此种种,无不由三晋而生,由三晋而兴,由三晋而演绎流传,惠及四海,泽被五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面食文化。

山西面食在人民生活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临汾面食在山西面食中更以其丰富的口味和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独树一帜。

临汾的面食花样多品种多,一样面百样吃,蒸、炸、煮、烙、烤等诸般手段样样俱全,依次形成的面食种类令人眼花缭乱。

蒸制类面食、煮制类面食、烙烤类面食、炸炒类面食、菜饭合一面食等应有尽有。

仅普通农家每日面食,若刻意追求,可以做到一个月面食不重样。

那以不同材料和成的面团,在农家妇女手里,经擀、削、拨、抿、擦、压、搓、漏、拉等手段,施之以不同的浇头,使之魔术般地变幻出姿态各异,色、香、味俱佳的面食来。

临汾百姓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惯由来已久。

古人一般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又称饔)和眬(又称飧),这是和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制度与当时食源不充足相适应的。

如今,临汾还有很多百姓保持着这种食制,但大多百姓已习惯于一日三餐,早晨喝米汤,配以蒸制面食,中午吃调饭,即各类煮制面食加菜或臊子食用,晚饭蒸、煮、烤、烙食随意。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粗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细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细粮精做,还配以各种炒菜。

下面笔者将对搜集到的临汾面食文化词语分类进行叙述。

根据面食加工方法的不同,大致分为四类:1.蒸制类。

即用笼屉蒸熟后食用的面食,以小麦面居多,杂粮有玉米面、黄米面、高粱面、荞面、莜面等。

平遥俗语——精选推荐

平遥俗语——精选推荐

平遥方言是全国保留中国汉代文化语言最多最丰富的县城之一,平遥方言中的俗语有极其丰富的名词重叠式,这与普通话中的名词特点有区别.称谓很有趣。

而这种方言又是平遥所独有的语言。

译音
意思
译音
意思
喝呜喊叫
大喊大叫
哄家老小
全家老小
走噎走牙
祖父祖母
噎噎牙牙
爷爷奶奶
蒋蒋百百
姥爷姥姥
跌跌忙忙
爸爸妈妈
捏给捏杰
你爸你妈
几老几忙
几叔几婶
高高大大
哥哥姐姐
居女碑依
女儿妇女
跌留瓦快
后辈子孙
安安摆摆
有条有理
四四脂脂
整整齐齐
倒歇歇哇
鬼留切八
心眼挺多
皮留圪韧不紧不慢
花则浪气
挑事生非
鬼迷六娘贼眉鼠眼
列溜没蛋
死不要脸
么意倒思不好意思
软溜活扯
没有精神
八成快气不成气候
黑迷搓娘
黑不溜球
失独撩叉赤身**
别不溜蛋
满不在乎
则棱炮萨乱七八糟
虎胸遢邋
盔武雄壮
八几八迷不聪明
噎脑、藤则
呆子傻子
什际石坎积积主动
翻天圪捞
到处寻找
少尺墨喝少吃没喝
少抓莫挖
没事可做
或尔或闪主意不定
难规卜劳
不安分。

叠音词让山西方言亲死个人

叠音词让山西方言亲死个人

叠音词让山西方言亲死个人山沟沟、水池池、泥猴猴、土狗狗……山西方言中有大量的叠音词存在。

叠音词在汉语中主要作用是表示事物个体小、数量少,表达喜爱的感情,正是词语“萌”的体现。

山西方言具有“萌”特点的除了叠音词外,还有分音词和合音词。

山西方言被誉为古代语言的“活化石”,而晋语系形成的时代,是人类发展的婴幼儿时期,那时的语言也算是人类的“萌”语。

“耐咬咬”和它的伙伴们“耐咬咬”,听来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为何物。

其实,这是祁县的一种烧饼。

耐咬是因为烧饼为死面饼,热着吃很香,凉了,当真是“耐咬”,堪比磨牙棒。

于是,当地人用当地土语,把形容词“耐咬”读成叠音词“耐咬咬”,瞬间形容词换成了一个萌哒哒的名词。

“耐咬咬”的小伙伴在山西的面食世界中还有很多,皆是根据制作工艺或是外形特点,将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转换成叠音词,若是连在一起读出来,颇有节奏和韵律感,有点读儿歌的感觉。

不信,给您报个菜名,最好用山西方言来读,您来听听。

山西面食天下第一,来友造访,必请一尝。

拉面、剔尖、猫耳朵、刀削面这四大面食已名声在外,大多吃过了,咱来点稀罕的。

握溜溜、斜旗旗、圪搓搓、切板板、溜溜尖、圪团团、铲片片、圪瘩瘩、蘸角角(jue)、高粱面鱼鱼、荞面窝窝、莜面角角、红面糊糊、土豆擦擦、莜面栲栳栳……任君挑选。

这些大多都适合午饭食用,若是早晚喝稀粥时,需来点耐饥的干粮。

那咱再说说这早晚的主食,耐咬咬、糊塌塌、油摊摊、枣窝窝、摊糊糊、红面摊摊,好面馍馍、玉米面窝窝、黄米面馍馍……估计很多人听着这些名儿就晕了。

听上去,有点像儿歌里的:“排排坐,吃果果。

”又不是幼儿园,吃个饭不用这么萌吧。

各位有所不知,这些吃喝几百年来它的“名字”就一直这么萌。

握溜溜、圪搓搓、切板板、溜溜尖、圪团团、铲片片……这些叠音词无不是从形容词或是动词直接叠加而来,如此一来,那些吃吃喝喝的东西,一下子都变得贴切,亲切起来。

因为,当你读出它们时,便能直接产生联想,隐约猜出其加工方式,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的表达。

山西交城方言名词重叠式研究

山西交城方言名词重叠式研究

山西交城方言名词重叠式研究山西交城方言的名词重叠式较多,这些名词重叠数量繁多,形式多样。

本文着重对交城方言中名词的重叠形式、语音特点、表义特征及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力图为山西方言词汇研究提供富有特色的方言依据。

标签:交城方言名词重叠重叠法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在普通话里,名词重叠式数量较少,仅限于部分亲属称谓和少数物名。

如“爷爷、爸爸、哥哥、奶奶、妈妈、姨姨、舅舅、棒棒糖、跳跳虎”等。

而交城话的名词重叠式不仅数量繁多、形式多样,而且表义复杂,富有地方特色。

一、山西交城方言名词重叠的构成形式山西交城方言名词重叠有AA式、AAB式、ABB式、AABB式等。

(一)AA式依据基式A词性的不同,AA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基式是名词性语素,重叠式是名词面面粉末状东西缸缸水杯巷巷胡同包包包儿口口小眼儿、小窟窿牛牛小昆虫铺铺小商店床床小板凳瓶瓶小瓶儿嘴嘴器皿的嘴儿腿腿桌椅等的腿儿人人插图中的人物索索皮圈儿鱼鱼粗粮做的鱼状面食袄袄点点衣服等物上的污渍腰背心儿牌牌围嘴儿角角豆角棒棒玉米棒娘娘祖母外外外祖母以上词例多为专指,用法相对固定。

有些AA式有相应的“子”尾,但在表义上有明显区别。

一般来说,“子”尾名词多为统称或者泛指,AA式多用来表达“小、细”等意义。

如:刀子——刀刀小刀子勺子——勺勺小勺子板子——板板小木板棍子——棍棍小棍子盘子——盘盘碟子——碟碟瓶子——瓶瓶小瓶瓶口子——口口小口子辫子——辫辫儿语有少数AA式可以与A儿式并存,儿化后意义不发生变化。

如:猫猫——猫儿狗狗——狗儿兔兔——兔儿树树——树儿瓢瓢——瓢儿2.基式是动词性语素,重叠式是名词扣扣扣子钉钉钉子擦擦橡皮戳戳印章盖盖盖子夹夹夹子垫垫垫子束束用来扎头发等的环状皮筋刷刷刷子淋淋[liə24]漏斗吃吃好吃的以上AA式在交城话里基本没有相应的“子尾”,用法相对比较固定。

这类重叠式大多可以在前面加一个相同的动词来构成述宾结构,即动词A 加重叠式名词AA,常见于口语中。

山西夏县方言重叠名词AA式的语义分析

山西夏县方言重叠名词AA式的语义分析

山西夏县方言重叠名词AA式的语义分析山西夏县方言的重叠名词AA式,其构成形式多样,它是一些语素重叠后具有了名词的性质,这些语素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数词。

夏县方言的重叠名词AA式的语义也很丰富,有自己独特的语义表达,可以表示程度、特指、生动等语义。

标签:夏县方言重叠名词山西夏县方言中,重叠名词AA式构成形式多样,基式不仅有单音节形容词,还有名词;重叠之后词性可以是形容词,还可以是名词性的以及动词性的;重叠式形容词AA式语义丰富,可以表示程度、特指、生动等。

本文主要介绍重叠式名词AA式的语义特征。

一、语义不同程度的变化夏县方言中,有些重叠式名词AA与基式在语义上并无多大变化,所指对象完全一致,如“爸爸=爸”“花花=花”“盆盆=盆”等,它们只是在使用环境、适应对象、语体色彩或音节节奏上有些不同。

有的重叠式名词AA的语义在基式上附加有“细小、繁多、琐碎”等义。

如:(1)面合头多少虫虫。

(面里生了好多虫子。

)(2)兀合头哪里都是蛾蛾。

(屋子里到处飞的都是蛾子。

)(3)喔毛衣叫虫打呀,上头多少眼眼。

(毛衣让虫子蛀了,上面有好多小窟窿。

)以上三例,“虫虫”指米面中生的小白虫,“蛾蛾”指米面中的小飞蛾,“眼眼”指小窟窿,它们都在原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称”的义,而且有“量多”义。

有的基式是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AA式名词,重叠后词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后表示特指,如“面面”特指粉末,“水水”特指菜汤。

有的重叠形式完全相同,但作为儿语所指和成人语词所指不同。

如儿语中,“牛牛”指牛,只是音节有了变化,词义不变。

成人说“牛牛”则指麦、豆类粮食作物受潮后生出的小黑虫,这些小黑虫可将麦粒蛀空。

儿语“菜菜”指菜(蔬菜),成人说“菜菜”则指用野菜拌面之后蒸熟的食物,属于转义重叠。

有的单音节名词与重叠式则表示两种完全不同的名物,可称为别义。

并且,名词重叠后大多从指称大类事物转为指称下位的小类事物或类似事物。

例如:“人”指一般人,“人人”指炭燃烧时形成的人状物。

《白鹿原》方言重叠词研究

《白鹿原》方言重叠词研究

第38卷第2期2018年3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8No.2Mar.2018《白鹿原》方言重叠词研究王凌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安徽淮北235000)摘 要: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中运用了大量来自陕西地区的方言重叠词,这些词语采用现代汉语重叠词的构词方式,结合关中地区的方言语素和口语习惯,在表达特定语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同时,使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关键词:陕西方言;重叠词;构词;语言风格;《白鹿原》中图分类号:H1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18)02006703收稿日期:20180110作者简介:王凌晨(1979),男,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doi:10.16401/ki.ysxb.10036873.2018.02.015重叠词是指由相同的字或词叠加在一起组成的词,“重叠之前的形式称为‘基式’、重叠之后的形式称为‘重叠式’”[1]。

重叠词不但读起来节奏鲜明,具有一种韵律美,而且增加了“基式”的感情色彩。

秦牧先生在谈到重叠词时曾说:“在要表达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事物、沸腾的感情时,在作品中‘节骨眼’的地方,适当运用叠句,常常能给人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那样的感受。

”[2]在我国各地方言中同样存在大量的重叠词,它们与普通话中词语的重叠词相比,更具有地域民俗的独特味道,表达的意义也更为准确生动、具体可感。

“陈忠实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阶级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厚感情和独到理解。

”[3]他长期生活工作在陕西农村,十分熟悉并且能够自如地使用农民的语言,因此在《白鹿原》中,作家使用的很多重叠词都是来自于陕西地区的方言之中。

这些重叠词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构词方式,也包含极富韵味的词汇意义。

平遥方言名词重叠式

平遥方言名词重叠式

袜袜
饼饼 纸纸 牛牛
鞋鞋
水水 碗碗
褥褥
饭饭 筷筷
被被
12 A式的表义 . A A A式常用来表 示“ 、 义 , 不全 都是 这样 , 些 A 细 小” 但 有 A式 只表 示一 种 名称 , 任何 色彩。如 “ 无 窑
窑” 墙 的 洞 指 上 小 有小的色彩 ,枝枝” 枝 有细的色彩 , 穗穗” 米’粱 的 J “ 细儿 而“ 玉 高 等 穗L 却没有任何细小义 , 无论大小 , 一
20 0 6年 2月
平 遥方言 名词 重 叠式
姚 勤智
( 忻州师范学院 , 山西 忻 州 040 ) 300

要: 平遥方言中有极其丰富的名词重叠式 , 这与普通话 中的名词特 点有 区别, 管先 尽
贤已经做 了大量研究工作 , 发表 了不少文章, 但笔者仍感觉没有穷尽。本文从意义、 形式、 结构
语 中可 以说成“ 汽汽” 。这种语言现象在山西方言中普遍存在 , 且具有一致性 。 常见 的 A A式 儿语 重叠式 有 :
() a对对 ( 阴囊 ) 鸡鸡 ( 器) 手手 性 眼 眼 口口 ( 耳 耳” 但“ 不说 )
() b袄袄 裤 裤
() c面面 () d 车车 () e尿尿 糖糖 笔笔 灯灯
维普资讯
7 0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2 2卷
呼父母 , 可单用 , 姐” “ 哥” 但“ 却一般不单用 , 单用时多出现在“ 粗话” 俚语中。例如 :
你哥年轻时可能特 受来 咧。/ 别 你哥姐一辈子也没啦好活过几 天。/ ×你姐 。( 粗话 )
圪虫虫小虫子圪刷刷锅刷子圪tlltlll洞圪载载年龄相差不大的小t圪桃桃棉桃圪窝窝小坑圪叉叉小叉子圪都都指被开水豫伤绻曲成拳头样的手圪字字记号圪答答玉米瓤圪台台台阶圪渠渠小水集aa式中的圪是山西方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入声前缀平遥方言中读k它只有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而没有语法意义既不表示词性也没有其他语法功能

平遥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构词差异

平遥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构词差异

平遥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构词差异作者:闫瑞萍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66期山西平遥方言词汇与普通词汇固然有不少相同之处,却也存在着一些差别,这不仅表现在一般词汇上,也反映在基本词汇中。

在山西平遥,有很多地方管“洋白菜”叫“灰子白”、管“油条”叫“麻叶儿”,管“头”叫“得老”、管“儿子”(或男孩子)叫“小子”……,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有一些不同的叫法和说法。

学说普通话,如果不把这类方言色彩很浓的词换成相对应的普通话词,就会使人听不明白,引起一些误会。

因此我们不仅要学好普通话语音,还要学好普通话词汇。

下面就山西平遥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构词差异讨论一下。

平遥方言与普通话在构词方面的差别主要指由于构词词素不完全相同、词素数目不同、词素结合次序不同及构词格式等不同所造成的词形差别。

山西平遥方言和普通话在构词方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同一个词,山西方言和普通话的构词词素不完全相同。

平遥很多地方,管“打雷”叫“响雷”,管“窗户”叫“窗子”,管“冰棍”叫“冰糕”,管“故意”叫“专意”或“专故”等等。

同一个词,山西方言跟普通话的词素数目不同。

这主要反映在单复音词的差别上。

这一点平遥方言比较突出。

例如平遥话管“眼睛”叫“眼”,管“大雁”叫“雁”等。

跟普通话比较,山西平遥方言的单音词要多一些。

山西平遥方言有些单音词在普通话中不能单用,只出现在书面语中或作为构词成分。

如“寡”在普通话中不单用,指只出现在“沉默寡言”、“寡不敌众”、“寡妇”、“寡人”等词语中;在山西平遥能单用,如“他那人可寡了”,在这里“寡”的意思是“言谈无味,性格孤僻”,又如“憨”字在普通话中也不单用,只能作为词素出现在“憨厚”、“憨笑”、“娇憨”、“憨直”等词中,山西平遥很多地方单用,如可以说“这个娃可憨了”。

“耐”字也如此,平遥话单用指“器物结实耐用”,可以说“这双鞋不耐”而在普通话中“耐”不能单用,只出现在“耐心”“忍耐”“耐穿”“耐用”“耐久”“耐劳”等词中。

汉语方言的重叠型小称

汉语方言的重叠型小称

第40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0第4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4ꎬ2020汉语方言的重叠型小称孙㊀敏(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ꎬ湖北黄石㊀435002) 摘㊀要 ㊀汉语方言的重叠型小称类型众多ꎬ主要有AA㊁XAA㊁AAX㊁ABB㊁AAB㊁AABB㊁ABAB㊁ABCC㊁XXA㊁AXX㊁XXAB㊁ABXX㊁XAXA等形式ꎮ重叠型小称主要表小ꎬ有时也附带亲昵㊁可爱㊁厌恶等感情色彩ꎮ重叠型小称常见于官话方言和晋语ꎬ在湘语和部分吴语㊁闽语㊁赣语㊁粤语中也有使用ꎮ关键词 ㊀小称ꎻ重叠式ꎻ地理分布中图分类号 H07㊀㊀ 文献标识码 A㊀㊀ 文章编号 2096 ̄3130(2020)04 ̄0031 ̄06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0.04.006㊀㊀汉语方言里有丰富的重叠型小称ꎬ本文根据词的结构形式对汉语方言重叠型小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ꎬ同时也观察了不同形式小称的地理分布情况ꎬ以期对汉语方言小称现象形成一个整体认识ꎮ一㊁ AA 式重叠型小称汉语方言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数量众多ꎬ主要由名词性㊁形容词性㊁动词性㊁量词性㊁副词性等语素重叠构成表小ꎮ AA 式重叠型小称多见于官话大区和晋语区ꎬ其他地区的少数方言点也有使用ꎮ1.官话大区ꎮ官话大区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的构词形式丰富ꎬ并且往往与附加㊁变音叠加使用ꎮ官话大区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常见于中原官话区和西南官话区ꎬ兰银官话区和江淮官话区的少数方言点也有使用ꎮ例如:中原官话区的青海乐都 格格(子)㊁柜柜(子)㊁本本(儿)㊁辫辫(儿) ꎬ山西临汾 本本儿㊁盘盘儿㊁坐坐儿㊁摸摸儿 [1](P82)ꎬ陕西宝鸡 台台㊁罐罐㊁盆盆 [2](P86)ꎬ山西万荣 毛毛㊁叶叶㊁说说 [3](P43-44)ꎬ陕西商州 叶叶(子/儿)㊁堆堆(子/儿)㊁尖尖(子)㊁盖盖 [4](P36-37)等ꎮ西南官话区的湖南安乡黄山头 圈圈㊁擦擦㊁亮亮 [5](P123)ꎬ重庆 刀刀儿㊁虫虫儿㊁盖盖儿 ꎬ云南昆明 瓶瓶㊁洞洞㊁人人 ꎬ贵州毕节清水 刀刀㊁布布㊁盆盆 [6](P34)ꎬ湖北丹江 娃娃子/儿㊁阵阵子/儿㊁尖尖子/儿㊁点点子/儿 [7](P57-59)等ꎮ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 碗碗(子/儿)㊁亮亮(子/儿)㊁铲铲(子/儿)㊁颗颗(子/儿) [8](P26-27)ꎬ新疆乌鲁木齐 盘盘子㊁盖盖子/儿㊁瓶瓶子/儿 ꎬ宁夏中宁 盆盆子㊁缸缸子㊁罐罐子 等ꎮ江淮官话区的江苏海安 圈圈儿㊁圆圆儿㊁叫叫儿 [9](P97)ꎬ湖北鄂东 网网儿的㊁片片儿的㊁关关式儿㊁坐坐式儿㊁瘪瘪儿的 [10](P124-125)等ꎮ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ꎬ官话大区 AA 式的词根语素 A 可以是成词语素ꎬ也可以不是成词语素ꎬ并且多数是名词性语素ꎬ也可以为形容词性语素㊁动词性语素㊁量词性语素ꎮ有的单音节语素重叠后可以附加 儿 缀和 子 缀表小ꎬ 儿 缀带有亲昵㊁喜爱的意义ꎬ 子 缀则另有厌恶㊁不满的意义ꎬ并且大多数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ꎮ湖北鄂东大多数单音节名词性㊁量词性㊁形容词性语素重叠儿化后ꎬ要在后面加词缀 的 表小ꎻ单音节动词性语素重叠后ꎬ要加词缀 式儿 表小ꎮ2.晋语区ꎮ晋语区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也十分丰富ꎬ常见于山西省及毗邻地区ꎮ例如山西晋中 盒盒㊁瓶瓶㊁桌桌 [11](P134)ꎬ山西平遥 刀刀㊁虾虾㊁搬搬 [12](P1+3)ꎬ山西柳林 车车㊁蛾蛾㊁刀刀 [13](P15)ꎬ山西祁县 刀刀㊁碟碟㊁剪剪㊁弯弯 [14](P18-21)ꎬ山西太谷 桌桌㊁鞋鞋㊁凳凳 [15](P45)ꎬ山西阳城 才才㊁尝尝㊁(一)会会 [16](P122-123)等ꎮ上述的山西省晋方言 AA 式小称ꎬ一般用于儿童语言和普通指物名词中ꎮ重叠式的词根语素 A 既可以是成词语素ꎬ也可以[收稿日期]㊀2019 12 27[作者简介]㊀孙敏ꎬ女ꎬ江苏盐城人ꎬ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生ꎮ13不是成词语素ꎬ并且大多是名词性语素ꎬ少数是动词性语素㊁量词性语素㊁副词性语素ꎮ山西阳城的副词重叠 AA 式可以单用ꎬ但多数要在重叠式前面附加数词表小ꎮ陕西㊁内蒙古㊁河南㊁河北四省晋方言 AA 式的小称使用情况与山西省基本一致ꎬ但少数方言点重叠式后可以加 儿 缀ꎬ起表小和喜爱的作用ꎮ例如陕西榆林 手手㊁镊镊㊁走(一)走㊁一块块 [17](P15-16+20)ꎬ内蒙古呼和浩特 盖盖(儿)㊁盒盒(儿)㊁刷刷 [18](P67)ꎬ内蒙古化德 窟窟㊁巷巷㊁盖盖 [19](P49)ꎬ河北灵寿 尝尝㊁面面儿㊁蛐蛐儿㊁珠珠㊁铲铲 [20](P27+39)ꎬ河南安阳 毛毛儿㊁泡泡儿㊁走走㊁听听 [21](P44-45)ꎬ陕西神木 匣匣㊁碗碗㊁瓶瓶 [22](P143)等ꎮ陕西榆林的动词重叠式中间和量词重叠式前面可插入数词表小ꎮ3.其他地区ꎮ吴语区㊁湘语区㊁赣语区㊁粤语区有少数方言点使用 AA 式重叠型小称ꎬ表现在儿童用语㊁普通名词㊁专名重叠中ꎮ例如:吴语区的江苏苏州 包包㊁洞洞㊁梗梗 [23](P8)ꎬ湘语区的湖南祁东 莽莽㊁霸霸㊁饽饽 [24](P45)ꎬ赣语区的江西吴城 强强㊁宝宝㊁珠珠子㊁(一/两/几)盒盒子㊁泡泡子 [25](P29-31)ꎬ赣语区的陕西牛蹄乡 碗碗(儿)㊁尖尖(儿)㊁片片(儿) [26](P27-28)等ꎮ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ꎬ这些方言点的 AA 大多是名词性重叠式ꎬ少数是形容词性㊁量词性重叠式ꎬ重叠式后还可以附加 儿 缀或 子 缀ꎮ其中吴城方言重叠词后要附加 子 缀ꎬ变成 AA子 式ꎬ有的 A子 可以单说ꎮ另外ꎬ吴城方言有的重叠词前面还可以受数词 一㊁两㊁几 的修饰ꎬ既表小又有喜爱的意义ꎮ二㊁ XAA(儿) 式和 AA(儿)X 式重叠型小称XAA 式是 XA 式的重叠形式ꎬ X 大多由 圪 小 大 尕 忽 蕞 猴 等词缀充当ꎮ AAX 式是 AX 式的重叠形式ꎬ X 大多由 娃儿 娃娃儿 娃儿娃儿 头 哩 唧 囝 得 嘟 等词缀充当ꎮ这些词缀都是半虚化的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ꎮ这些词缀与重叠式结合后ꎬ往往表小ꎬ一般也附加喜爱㊁厌恶等意义ꎮ1. XAA 式(1) 圪AA 式和 忽AA 式ꎮ晋语区的内蒙古呼和浩特 圪墩墩㊁圪疤疤㊁圪渣渣 [18](P71)ꎬ内蒙古凉城 圪角角㊁圪橛橛㊁圪刷刷 [27](P7)ꎬ山西太古 圪丝丝㊁圪枝枝㊁圪堆堆 [15](P59)ꎬ山西偏关 圪台台㊁圪瘩瘩㊁圪仁仁 [28](P117)ꎬ山西阳城 一圪积积㊁一圪截截㊁一圪堆堆 [16](P123)ꎬ陕西榆林 忽芦芦㊁忽浪浪㊁忽略略 [17](P22)等ꎮ 圪AA 式和 忽AA 式大多由 圪A 式和 忽A 式扩展而来的ꎬ常见于晋语区ꎬ A 可以是名词语素㊁动词语素㊁形容词语素㊁量词语素等ꎮ 圪 字还可以写作 龁 隔 挌 咯 胳 袼 阁 乞 仡 疙 虼 纥 骨 个 等ꎬ是一个入声字ꎮ晋语区 圪AA 式的名词㊁量词大多指小ꎬ有时也附加喜爱的意义ꎬ并且 圪AA 式前还可以附加数词 一 ꎬ表示数量少ꎮ例如 一圪丝丝㊁一圪枝枝㊁一圪积积 等ꎮ(2) 小AA(子/儿) 式ꎮ晋语区的内蒙古呼和浩特 小猪猪㊁小院院(儿)㊁小房房㊁小人人㊁小刷刷㊁小袜袜 [18](P67)ꎮ这里的单音节名词 猪㊁院㊁房 不能单独重叠ꎬ需要受到 小 的修饰后再进行重叠表小ꎬ有的重叠词后可以附加 儿 缀ꎮ 小刷刷 小袜袜 则是先由双音节名词 刷子 和 袜子 去掉 子 后ꎬ将词根语素 刷 和 袜 进行重叠ꎬ然后前面可以受 小 修饰ꎬ既表小还附有喜爱的意义ꎮ西南官话区的湖南桃源可以在重叠名词儿化的前面用形容词 小 修饰表小ꎮ例如 小树树儿㊁小手手儿㊁小筛筛儿 [29](P55)ꎮ(3) 大㊁尕AA 式ꎮ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可以在 AA 式前附加 大 缀或 尕 缀构成叠音名词表小ꎮ例如 尕树树(子/儿) 尕铲铲(子/儿) 大罐罐(子/儿) 大捆捆(子/儿) [8](P28)等ꎮ(4) 蕞AA 式ꎮ中原官话区的陕西商州有些词也会用 蕞 前缀附加重叠式表小ꎬ如: 蕞碗碗㊁蕞锅锅㊁蕞盆盆 [4](P38)等ꎬ 蕞 就是 小 的意思ꎮ(5) 猴AA 式ꎮ晋语区的山西太古在叠音名词前附加词缀 猴 ꎬ加深表小和喜爱的程度ꎬ一般用于儿童语言中ꎮ例如 猴桌桌㊁猴鞋鞋㊁猴凳凳 [15](P45)等ꎮ2. AAX 式(1) AA(儿)娃儿/娃娃儿/娃儿娃儿 式ꎮ西南官话区的湖北丹江单音节名词㊁量词㊁动词语素重叠儿化后可以在后面附加词缀 娃儿 或 娃儿 的重叠 娃娃儿 娃儿娃儿 等表小ꎬ还带有亲昵㊁喜爱的意义ꎮ例如 洞洞儿娃(儿)娃儿㊁点点儿娃(儿)娃儿㊁块块儿娃(儿)娃儿 [7](P59-60)等ꎮ(2) AA头 式ꎮ吴语区的江苏苏州的 AA头 大多是名词ꎬ例如 牌牌头㊁渣渣头㊁角角头 [23](P8)等ꎮ(3) AA哩 式ꎮ张贵艳(2017)指出 哩 缀是赣方言特有的名词词尾ꎬ 哩 还可以写作 里 俚 叻 立 嘞 乐 等ꎮ例如赣语区23的江西吴城 屑屑哩㊁(一/两/几)袋袋哩㊁棚棚哩㊁(一/两/几)包包哩 [25](P30)等ꎮ有的吴城方言 AA哩 式的 A哩 可以单说ꎬ还有的重叠词前面可以受数词 一㊁两㊁几 的修饰ꎬ既表小又有喜爱㊁厌恶的意义ꎮ(4) AA唧 式ꎮ湘语区的湖南娄底㊁涟源等地ꎬ量词的重叠式后附词缀 唧 构成不定量词ꎬ表示少量ꎬ这里的量词重叠式不能单用ꎮ例如 丝丝唧㊁些些唧㊁滴滴唧 [30](P117)等ꎮ 唧 也可以写作 叽 ꎮ江西丰城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ꎬ重叠词后可以附加 叽 ꎬ带有可爱的意义ꎮ例如 包包叽㊁丝丝叽㊁把把叽 等[31](P87)ꎮ(5) AA囝 式ꎮ 囝 缀是闽语的代表词缀ꎮ闽语区的福建福州可以在一些体积小的名词后附加 囝 缀表小ꎬ还带有喜爱㊁厌恶的意义ꎮ例如 杯杯囝㊁袋袋囝㊁尾尾囝 等ꎮ[32](P5)广东雷州的动词语素和形容词语素重叠式后可以附加 囝 缀ꎬ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和修饰的程度轻ꎮ例如 行行囝㊁动动囝㊁苦苦囝㊁红红囝 [33](P37)(6) AA得 式ꎮ AA得 式是赣语区比较有特色的小称重叠形式ꎬ数量很多ꎬ A 大多是名词性语素和量词语素ꎮ例如 洞洞得㊁布布得㊁板板得㊁块块得㊁条条得 [34](P127+130)等ꎮ(7) AA嘟 式ꎮ中原官话区的山西万荣的 AA嘟 式数量众多ꎬ AA嘟 式是 A嘟 式的扩展形式ꎬ A嘟 大多是名词ꎮ例如 爪爪嘟㊁蹄蹄嘟㊁车车嘟 [35](P13)等ꎮ(8) AA+其他后缀 式ꎮ粤语区的广东廉江可以在单音节自主动词语素和性质形容词重叠式后附加 仔 尾表小ꎬ例如 行行仔㊁望望仔㊁红红仔 [36](P630)等ꎮ广西容县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多是单音节动词㊁形容词变音重叠ꎬ并且大多数单音节动词重叠后要附加词缀 先 ꎬ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要附加词缀 声 ꎮ例如 担担先㊁学学先㊁冷冷声 等[37](P62-63)ꎮ三㊁ ABB 式和 ABCC 式重叠型小称汉语方言的 ABB 式重叠型小称一般是由单音节词根后附双音重叠式构成ꎬ表细小和亲昵的意义ꎮ ABB 式的重叠型小称常见于官话区㊁吴语区㊁晋语区ꎬ粤语区也有少数地点使用ꎮ邵敬敏先生在«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中指出ꎬ ABB 的历史来源有两个:一是 BB 作谓词 A 的补充成分凝固而成ꎬ二是 BB 作名词 A 的说明成分凝固而成ꎮ我们根据构词的特点认为汉语方言 ABB 式重叠型小称是 A+BB 式和 AB+B 式ꎮA+BB 式属于构词法ꎬ一般是由前面的单音节名词语素㊁形容词语素㊁动词语素等语素修饰或限制后面的重叠语素ꎮ例如: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 烟嘴嘴㊁米颗颗㊁冰棒棒 [8](P29)ꎬ吴语区的江苏苏州 红称称㊁白洋洋 [23](P11-13)ꎬ晋语区的陕西榆林 火苗苗㊁指头头㊁画花花 [17](P17+19)ꎬ陕西神木 指头头㊁茶缸缸㊁灯罩罩 [22](P144)等ꎮ粤语区的广西玉林多在单音节形容词根后附重叠式ꎬ并且绝大多数要在后面加词缀 定 或助词 咯 表小ꎬ带有可爱的意义ꎮ例如 香喷喷咯㊁亮立立咯㊁青绿绿咯 等[38](P73)ꎮ上述例子中ꎬ有的 ABB 式的基式 AB 可以单用ꎬ如 茶缸㊁灯罩 ꎮ有的 AB 不可单用ꎬ如 红称㊁画花 不能单说ꎮAB+B 式属于构形法ꎬ AB 一般可以独立成词ꎬ加上 B 后ꎬ词汇意义缩小了ꎬ也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ꎮ有的 AB+B 式前可附加词缀 小 表小ꎬ有的 AB+B 后可以附加 儿 缀ꎬ带有亲昵的意义ꎻ也可以附加 子 缀ꎬ但亲昵的意义会减弱或消失ꎮ例如:西南官话区的湖北丹江 树叶叶儿㊁酒杯杯儿㊁茶叶叶儿 ꎬ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 河畔畔㊁鱼翅翅㊁小羊羔羔㊁烟嘴嘴子/儿 ꎬ吴语区的江苏苏州 响铃铃㊁竹爿爿㊁鸭连连 [23](P8)ꎬ晋语区的山西偏关 山沟沟㊁水池池㊁树梢梢 [39](P45)等ꎮ内蒙古呼和浩特的 ABB 式前还附加 小 词缀ꎬ表小的同时也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ꎮ例如: 饭桌桌㊁口袋袋㊁麦穗穗㊁小羊羔羔㊁小马驹驹 [18](P68)等ꎮABCC 式重叠型小称可以看作是 ABB 式的变体ꎬ一般是由双音节词根后附双音重叠式构成ꎬ具有表小和喜爱的意义ꎮ ABCC 式后还可以附加 儿 缀ꎬ增加喜爱的意义ꎻ附加 子 缀ꎬ则使喜爱的意义减弱或消失ꎮ ABCC 式小称不仅指小还带有喜爱的意义ꎮ ABCC 式重叠型小称常见于官话区和晋语区ꎬ多是名词ꎮ例如:中原官话区的山西万荣 杂货铺铺㊁鸡蛋黄黄㊁木头凳凳 [35](P15)ꎬ晋语区的内蒙古呼和浩特 木头人人 [18](P67)ꎬ山西偏关 豆面糊糊㊁铅笔盒盒㊁塑料袋袋 [39](P46)ꎬ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 膏药贴贴(子/儿)㊁杂货铺铺(子/儿)㊁木头凳凳(子/儿) [8](P30)ꎬ宁夏银川 鸡蛋壳壳㊁铅笔盒盒㊁裁缝铺铺 [40](P70)等ꎮ上述例子多用于儿童语言中ꎮ四㊁ AAB 式重叠型小称孟庆惠在«歙县方言的AAB㊁BAA式结构»中指出ꎬ AAB 式结构可以分为两类ꎮ一是AA与B之间的关系是一体的ꎬ二是AA与B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ꎮ汉语方言 AAB 式重叠型小称大多是由名词性㊁动词性㊁形容词性㊁量词性语33素 A 重叠后修饰或限制单音节语素 B 表小ꎬ有的也附加亲昵㊁喜爱等意义ꎮ AAB 式的基式 AB 大多不可以单说ꎮ例如:赣语区的江西吴城 毛毛雨㊁麻麻雨㊁娃娃头 [25](P32)ꎬ徽语区的安徽歙县 毛毛雨㊁绵绵雨㊁蒂蒂妹 [41](P98)ꎬ晋语区的陕西延安老户 窝窝头㊁颗颗药㊁温温水㊁花花书 [42](P19)ꎬ中原官话区的陕西商州 娃娃葱㊁毛毛娃㊁铃铃枣㊁根根烟 [4](P36)ꎬ吴语区的江苏苏州 洞洞眼㊁画画张 [23](P8)ꎬ晋语区的山西五台 人人书㊁盒盒粉㊁牛牛车 [43](P43)等ꎮ只有少数 AB 式可以单说ꎮ例如:赣语区的江西吴城 中中间㊁边边上㊁圆圆脸 [24](P32)ꎬ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 蜗蜗牛 [8](P28)等ꎮ五㊁ AABB(子/儿) 式和 ABAB 式重叠型小称AABB 式和 ABAB 式重叠型小称数量较少ꎮ AABB 式重叠型小称可以由双音节名词㊁动词 AB 重叠而来ꎬ也可以由两个单音节名词㊁动词词根叠结而来ꎬ即 AA+BB ꎮ AABB 式后还可以附加 儿 缀ꎬ增强喜爱的意义ꎻ附加 子 缀ꎬ则使喜爱的意义减弱或消失ꎮ第一种是由 AA+BB 构成的 AABB 式ꎬ AA 和 BB 一般都不能单用ꎮ例如晋语区的江西文水 汤汤水水㊁花花草草 [44](P13)ꎬ山西河曲 蹄蹄爪爪㊁皮皮片片㊁汤汤水水 [45](P46)等ꎮ吴语区的江苏苏州 吃吃讲讲㊁脱脱着着㊁写写停停 [23](P18)ꎬ带有轻松随便的感情色彩ꎮ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的 AABB 式是由双音节词 AB 重叠而来的ꎮ例如 毛毛杏杏(子/儿)㊁柴柴棍棍(子/儿)㊁片片刀刀(子/儿) [8](P29-30)等ꎮ粤语区的广西玉林 AABB 式重叠常与变调叠加使用表小ꎮ例如 齐齐整整㊁四四正正㊁乖乖溜溜 等ꎮ中原官话区的山西万荣的动词重叠式 AABB 的基式是动词 AB ꎬ AB 是联合式合成词ꎮ例如 哭哭啼啼㊁蹴蹴缩缩 [35](P19)等ꎮABAB 式重叠型小称大多是由双音节词 AB 重叠而来ꎬ常见于晋语区ꎮ例如晋语区的山西阳城 商量商量㊁洗涮洗涮㊁打扫打扫 [16](P124)ꎬ山西万荣 商量商量㊁翻倒翻倒㊁戳达戳达 [3](45)ꎬ陕西榆林 思谋思谋㊁敲打敲打㊁商量商量 [17](P20)等ꎮ粤语区的广西玉林的 AB ̄AB 式重叠往往与变调叠用ꎬ并且绝大多数要在后面加词缀 定 表小称ꎮ例如 工整工整定㊁四正四正定㊁古怪古怪定 [38](P73)等ꎮ六㊁ XXA 式㊁ AXX 式㊁ XXAB 式㊁ ABXX 式重叠型小称1. XXA 式和 XXAB 式湘语区的许多地方点可以在单音节和双音节名词词根前附加词缀 崽崽 儿儿 囡囡 等表小ꎮ例如湖南祁阳 崽崽牛㊁崽崽手㊁崽崽外甥㊁崽崽盆子㊁崽崽黄瓜 [30](118)ꎬ湖南溆浦 儿儿人㊁儿儿碗㊁儿儿鸡㊁儿儿凳子㊁儿儿萝卜 [30](P118)ꎬ湖南寸石 囡囡牛㊁囡囡雨㊁囡囡街㊁囡囡叶子㊁囡囡杯子 [30](P118)等ꎮ西南官话区的湖南石门㊁黄山头可以在名词成分前附加前缀 丫丫(儿) 表小ꎬ 丫丫儿 的词汇意义就相当于形容词 小 ꎬ 丫丫 也可写作 吖吖 ꎮ例如 丫丫儿脸㊁丫丫儿桃子㊁丫丫儿粽子 [46](P74)等ꎮ2. AXX(儿) 式和 ABXX(儿) 式罗昕如㊁李斌(2008)认为湘语区较多在名词后附加 崽 及其变化形式 崽崽 等表小ꎮ例如湖南邵阳 芋头崽崽㊁脸盆崽崽㊁脚盆崽崽 [30](116)等ꎮ湖南祁阳既可以在动物名词前面附加 崽崽 词缀ꎬ也可以在后面附 崽崽 词缀ꎬ但表达的意义有差别ꎮ前缀 崽崽 构成的名词只表小ꎬ后缀 崽崽 构成的名词既表小也表示动物的幼儿期ꎮ例如 羊崽崽㊁牛崽崽 [30](P118)赣语区的陕西牛蹄乡可以在少数单音节㊁双音节名词后附加 崽崽(儿) 杪杪(儿) 头头(儿) 尖尖(儿) 等后缀ꎬ重叠后缀后再附加 儿 缀表示的意义更小ꎮ例如 鸡崽崽(儿)㊁芋头崽崽(儿)㊁树杪杪(儿)㊁头发杪杪(儿)㊁筷子头头(儿)㊁刀尖尖(儿) [26](P28)等ꎮ闽语区的福建福州除了在名词后附加 囝 缀ꎬ也可以附加 囝囝 缀ꎬ表示更小的意义ꎬ还带有喜爱㊁厌恶的感情色彩ꎮ例如 椅囝囝㊁猫囝囝㊁儿囝囝 [32](P5)等ꎮ七㊁其他形式的重叠型小称1. XAXA 式晋语区最常见的 XAXA 式是 圪A圪A 和 忽A忽A 式ꎮ例如晋语区的内蒙古凉城 圪拉圪拉㊁圪翘圪翘㊁圪摆圪摆 [27](P8)ꎬ河南博爱 圪打圪打㊁圪抓圪抓㊁圪挠圪挠 [47](P77)ꎬ河南焦作 圪摇圪摇㊁圪眨圪眨㊁圪搅圪搅 [48](P26)ꎬ山西平遥 圪搬圪搬㊁圪尝圪尝㊁圪躲圪躲 [12](P4)ꎬ山西灵石 圪绊圪绊㊁圪蹭圪蹭㊁圪超圪超 [49](P30)ꎬ山西太谷 圪耍圪耍㊁圪看圪看㊁圪睡圪睡 [15](P44)ꎬ山西阳城 圪拥圪拥㊁圪坐圪坐㊁圪蹦圪蹦 [16](P124)ꎬ山西柳林 忽绕忽绕㊁忽闪忽闪㊁忽搅忽搅 [13](P36)等ꎮ XAXA 式在官话区中也有使用ꎮ例如:中原官话区的河南荥阳 圪挤圪挤㊁圪堆圪堆㊁圪蹬圪蹬 [50](P85)ꎬ山西万荣 忽扇忽扇㊁忽悠忽悠㊁忽摇忽摇 [35](P19)ꎬ江淮官话区的安徽怀远 圪捏圪捏 [51](P111)等ꎮ圪A圪A 式和 忽A忽A 式由 圪A 和 忽A 重叠而成ꎬ A 大多是动词语素ꎮ一般43圪A圪A 式和 忽A忽A 式动词表达动作的时间㊁幅度要比 圪A 式和 忽A 式动词 短 和 小 些ꎬ也附加了反复㊁随意的意义ꎮ例如 圪拉圪拉 的意思就是反复轻微的拉动ꎮ晋语区的 XAXA 式小称还有 不A不A 式ꎬ 不A不A 一般是名词㊁动词㊁量词ꎬ 不 还有 卜 薄 勃 等写法ꎮ例如晋语区的山西柳林 不挤不挤㊁不溜不溜㊁不咂不咂 [13](P36)等ꎮ2. X里XA 式和 X里里XAA 式X里里XAA 式是 X里XA 式的重叠形式ꎬ表达比 X里XA 式更小的意思ꎮ例如晋语区的陕西榆林 圪里圪拉㊁圪里圪老㊁圪里里圪拉拉㊁圪里里圪老老 [17](P22)等ꎮ语言学界对小称进行了多样的研究ꎬ如小称的来源㊁涵义㊁形式等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ꎮ但是对于小称的研究仍存在着很多不足ꎮ第一ꎬ研究的范围太小ꎬ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方言点ꎬ有片面性ꎮ第二ꎬ各个地区小称的形式㊁用法等存在着不同ꎬ需要进行对比研究ꎬ客观地认识小称的特点ꎮ第三ꎬ对小称的来源㊁涵义㊁形式等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ꎬ需要深入的研究ꎮ第四ꎬ研究成果不平衡ꎬ官话大区㊁吴语区㊁湘语区㊁晋语区的研究成果偏多㊁而徽语区㊁赣语区等的研究成果较少ꎮ总的来说ꎬ对于小称ꎬ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认识ꎬ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ꎬ对小称进行更加深入㊁细致的研究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潘家懿.临汾方言的语法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ꎬ1987(4):81-86.[2]刘继超.宝鸡方言语法特点概要[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1990(1):85-90. [3]吴建生.万荣方言语法的两个特点[J].语文研究ꎬ1991(2):43-47.[4]王三敏ꎬ杨㊀莉.商州方言的小称形式[J].商洛学院学报ꎬ2010(1):36-38ꎬ61.[5]李绍群.湖南安乡黄山头话中的小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1(4):123-126. [6]李㊀彬.毕节清水话中的重叠式名词[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05(3):33-35. [7]苏俊波.丹江方言的小称[J].汉语学报ꎬ2009(4):56-63.[8]高葆泰.兰州方言的叠音名词[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1984(4):25-31.[9]顾海洋.海安方言小称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ꎬ2016(1):95-98.[10]陈淑梅.鄂东方言的小称与主观小量[J].江汉学术ꎬ2014(4):123-128.[11]郭正彦.晋中方言中的特殊语法现象[J].语文研究ꎬ1981(1):134-137.[12]候精一.平遥方言的重叠式[J].语文研究ꎬ1988(4):1-5.[13]贾海霞.晋语柳林话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ꎬ2010.[14]温春燕.祁县方言重叠式名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ꎬ2005.[15]杨述祖.太谷方言志(语文研究增刊)[M].太原:«语文研究»编辑部ꎬ1983.[16]姬建丽.阳城方言的重叠式[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ꎬ2008(1):122-124.[17]郭宇丽.榆林方言小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ꎬ2012.[18]李作南ꎬ李仁孝.呼和浩特方言中名词的重叠形式[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1985(4):66-72.[19]李学琴.内蒙古化德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品位经典ꎬ2019(5):49-53.[20]刘㊀玮.灵寿方言重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ꎬ2007.[21]王㊀芳.安阳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ꎬ2015.[22]邢向东.神木方言的语法特点[J].内蒙古师大学报ꎬ1985(4):136-146.[23]刘丹青.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J].语文研究ꎬ1986(1):7-28.[24]王㊀毅.湖南祁东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钦州学院学报ꎬ2017(6):43-46.[25]肖㊀萍.赣语吴城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语言研究ꎬ2017(2):29-32.[26]周海霞.牛蹄乡赣语方言岛方言的小称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ꎬ2013(2):26-29.[27]孟丽君.内蒙古晋语凉城话中的 圪 字[J].文教资料ꎬ2015(31):7-8.[28]贺㊀娟.山西偏关话中的 圪 [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ꎬ2016(6):116-119.[29]周㊀婷.桃源方言名词小称研究[J].现代语文(语文研究版)ꎬ2016(9):54-57.[30]罗昕如ꎬ李斌.湘语的小称研究 兼与相关方言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ꎬ2008(4):116-120.[31]曾莉莉.赣榆丰城话的 叽㊁仔㊁子 尾[J].宜春学院学报ꎬ2014(10):86-90.[32]李如龙.闽语的 囝 及其语法化[J].南开语言学刊ꎬ2005(1):1-8+154.[33]周丽娜.雷州方言中的 囝 和 母 [J].现代语文ꎬ2017(12):36-38.53[34]曹保平.都昌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及特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2002(4):127-130.[35]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ꎬ2002.[36]林华勇ꎬ马喆.广东廉江方言的子义语素与小称问题[J].语言科学ꎬ2008(6):626-635.[37]周祖瑶.广西容县的小称变音[J].方言ꎬ1987(1):58-65.[38]梁忠东.玉林话的小称变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02(3):70-74.[39]张㊀波.偏关方言重叠式探析[J].现代语文ꎬ2018(7):44-50.[40]高葆泰.银川方言若干词法特点[J].固原师专学报ꎬ1994(2):69-72.[41]孟庆惠.歙县方言的ABB㊁BAA式结构[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1981(4):98-109. [42]高㊀峰.陕西延安老户话的两种小称形式[J].汉语学报ꎬ2019(4):17-24ꎬ95.[43]孙小花.五台方言的名词重叠[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ꎬ2002(3):41-44.[44]梁建青.文水方言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ꎬ2006.[45]李㊀娟.山西河曲方言重叠式名词的构词特点及其表义特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ꎬ2008(1):44-46.[46]周㊀婷.湘北官话小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ꎬ2016.[47]窦林娟.河南博爱方言小称研究[J].现代语文ꎬ2017(9):76-77.[48]张晓宏.焦作方言中的 圪 前缀[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ꎬ2002(1):25-26.[49]张亭立.山西灵石方言中的 圪 [J].文教资料ꎬ2012(13):29-31.[50]禹㊀剑.荥阳方言的 圪 字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ꎬ2016(7):84-87.[51]陈㊀珂.怀远方言里的 圪 [J].巢湖学院学报ꎬ2013(1):110-113.(责任编辑:胡光波)ReduplicationpatternofchinesedialectsSUNMin(CollegeofLiterature/LinguisticResearchCenterꎬHubeiNormalUniversityꎬHuangshi435002ꎬChina)Abstract:Chinesedialectshavealargenumberofreduplicationpatternsꎬmainly AA ㊁ XAA ㊁ AAX ㊁ ABB ㊁ AAB ㊁ AABB ㊁ ABAB ㊁ ABCC ㊁ XXA ㊁ AXX ㊁ XXAB ㊁ ABXX ㊁ XAXA andotherreduplicatedformsshowtinymean ̄ings.Sometimestheyareaccompaniedbyemotionalcolorssuchasintimacyꎬlovelinessanddisgust.ReduplicationPatternarecommoninMandarinandJindialectsandarealsousedinXiangandsomeWuꎬMinꎬGanandYuedialets.Keywords:diminutiveꎻreduplicationꎻgeographicaldistribution63。

山西平定方言中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研究

山西平定方言中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研究

山西平定方言中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研究词汇重叠是一种在汉语中较为常见的重要语言手段。

重叠式在学术界中的相关研讨,成绩显著,但山西平定方言重叠式的研究材料仍少见,亟待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本文根据实际语言现象,参照前人经验,尽量对平定方言中名词和动词重叠式进行周详的阐述和剖析,希望达到详细了解平定方言重叠式的目的。

标签:山西平定方言;重叠式;描述一、引言平定县在山西省东部,阳泉的东南部,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

平定方言属于晋语中区方言的阳泉片,论文语料来源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二、平定方言重叠式的结构形式及语法分析(一)名词平定方言名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主要有AA式、A儿A儿式、小AA式、等。

这些名词的重叠式大都具有名词的特征,其语言的结构方式和效能与一般名词基本一致。

1. AA式(1)重叠形式儿语:手手车车饭饭凳凳帽帽非儿语:A:老老(曾祖父母的统称)嫂嫂(嫂子的背称)B:面面(粉末)牛牛(虫子)C:年年天天家家D:拍拍铲铲罩罩印印刷刷E:尖尖浅浅粉粉(2)语法分析在表义特征上,儿语中的重叠词主要在与儿童交流时或指代和儿童有关的事物时说,成人之间一般不说,具有喜爱的感情色彩;非儿语中的A类词是语素重叠,部分语素重叠所组成的词之义与独语素之义相同。

部分重叠式有相对应的子尾词,如:“嫂嫂”和“嫂子”。

其中“大大”和“嫂嫂”只适用于背称,其余均适用于面称和背称。

B类重叠式与基式的意义差别不一。

C类含有“每一”的意义。

D类由动词性语素重叠构成,这类词常常表示工具,一般有子尾词与之对应。

E类由形容词性语素重叠而成,一般有相对应的子尾词,都有表示小的意味,且重叠式与基式所描述的对象和使用语境有所不同。

2. A儿A儿式(1)重叠形式A:勺儿勺儿本儿本儿B:豁儿豁儿豁口尖儿尖儿C:点儿点儿块儿块儿把儿把儿D:混儿混儿摊儿摊儿罩儿罩儿(2)语法分析A类在表义上由名词性语素重叠并儿化形成,此中部分有与之对照的以“子”收尾的词语。

平遥方言四字成语的构成方式

平遥方言四字成语的构成方式

平遥方言四字成语的构成方式
姚勤智
【期刊名称】《语言科学》
【年(卷),期】2003(002)005
【摘要】本文讨论了平遥方言四字格成语的结构方式,将其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和圪字式四种类型,并列举大量的例子进行说明.
【总页数】7页(P90-96)
【作者】姚勤智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2
【相关文献】
1.宁武方言四字格成语的构成特点 [J], 温旭霞
2.常州方言四字格俗成语释例 [J], 钟敏
3.常州方言四字格俗成语释例 [J], 钟敏;
4.包头方言四字格成语的构成方式 [J], 吕世华
5.平遥方言成语例释 [J], 姚勤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 第6期2005年12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ZHOU TEAC HE RS UNIVERSITY
Vol.21 No.6
Dec.2005 平遥方言名词重叠式
姚勤智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
摘 要:平遥方言中有极其丰富的名词重叠式,这与普通话中的名词特点有区别,尽管先贤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发表了不少文章,但笔者仍感觉没有穷尽。

本文从意义、形式、结构
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

关键词:方言;名词;重叠式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05)06-0069-06
普通话中的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只有极少数的名词可以重叠且有语境限制。

而山西101个方言点中均有名词重叠形式,且重叠形式复杂多样,构词能力也较强。

本文主要谈山西平遥方言中的名词重叠式,其构成形式主要有二字组式(AA式)、三字组式(AAB式、AB B式和圪AA式)、四字组式三种,其中AA式是最为常见的名词重叠式。

1 二字组名词重叠式
1.1 二字组名词重叠式的形式
1.1.1 最常见的二字组形式AA式
AA式是平遥方言中最为常见的名词重叠式,其意义与普通话的名词儿化或子尾相当,比较如下:
平遥话 芽芽 坡坡 枝 枝 苗 苗 笼笼
普通话 芽儿 坡儿 细枝儿 小苗儿 笼子
但是,平遥方言中的AA式不能再加儿尾 。

如 芽芽 、 芽儿 都可以说,但 芽芽儿 却不能成立,这一点与普通话AA式名词第二音节可能儿化,即有 AA儿 式是不同的。

1.1.2 亲属称谓中的名词重叠式
这种类型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平遥方言中也一样存在,最常见的亲属称谓比较复杂,与普通话比较如下:
收稿日期:2005-04-18
作者简介:姚勤智(1965-),男,山西平遥人,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汉语词汇、修辞、方言研究。

相当于北京话的卷舌音韵母,平遥方言是用儿尾表示的,儿尾自成音节,读[ 23]阴入,儿尾急读时变成儿化。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21卷70
71第6期 姚勤智:平遥方言名词重叠式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21卷72
73第6期 姚勤智:平遥方言名词重叠式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
[2] 邓海清.名词重叠的自由度及语义表达.韶关大学学报,1998,(1):85-91.
[3] 侯精一.平遥方言简志.山西: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所语言研究室,1982.
[4] 侯精一.平遥方言的连续变调.方言,1980,(1):1-14.
[5] 侯精一.平遥方言的连续变调.方言,1982,(1):8-14.
[6] 华玉明.重叠的特殊句法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5):104-107.
[7] 华玉明.名词重叠的表义类型及其语法差异.浙江师大学报,1996,(1):99-102.
[8] 李小平.山西临县方言AA 式名词的构词特点.语文研究,1997,(1):55-58.
[9] 李宇明.词语重叠与 量 范畴.世界汉语教学,1996,(1):10-19.
[10] 梁玉璋.福建方言重叠式名词.中国语文,1983,(3):177-184.
[11] 刘丹青.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语言研究,1986,(1):54-57.
[12] 孙小花.五台方言的名词重叠.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3):41-44.
[13] 邵敬敏.ABB 式形容词的动态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0,(1):23-27.
[14] 吴 吟,邵敬敏.试论名词重叠AABB 式语法意义及其他.语文研究,2001,(1):12-16.
[15] 徐烈炯,邵敬敏.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语言研究,1997,(2):68-80.
Reduplication of Noun in Pingyao Dialect
YAO Qin-zhi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Xinzhou 034000,China)
Abstract:There are extremelies abundant types that noun overlap in dialect of Pingyao,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with charac teristic of noun in modern C hinese about this.Though the sage of the past have already done a large a mount of re -search work,have published the article more,the author still feels that not enough.This text has comprehensive analyzed it from several aspects,such as meaning,form,structure,etc.Key words:dialec t;noun;reduplication 74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21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