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基础—炒法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学炒法炒焦炒炭

中药炮制学炒法炒焦炒炭

炒 P145.

这块像鸭子?嘎嘎嘎嘎
概念: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 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 色或焦褐色,内部棕褐色或棕黄色,并具 有焦香气。
•“燔(fan)发” •“燔艾”
• 王不留行炭治金疮, 血余炭治小便不利;
• 大黄炭治带下, • 石榴皮炭治下痢
女孩子需了解
干燥成熟果实
沿革
炒炭,烧末,炙法 现代主要为炒黄、炒焦、炒炭炭
炮制方法 栀子
炒栀子 焦栀子 栀子炭
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中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原药材,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 原药材,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
成深黄色或黄褐色。 炒焦:表面焦黄色。 炒制品: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
操作注意事项:
①炒炭时要控制火力。
质地坚实的根、根茎、厚片类药物,宜用 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 质地疏松轻薄的花、花粉、叶、全草、薄 片类药物,宜用中火炒至表面黑褐色或棕 黄色。
②炒炭过程中由于锅温较高,植物类药物易 出现火星迸起现象,为防止燃烧,宜喷淋适 量清水熄灭锅中的火星,防止燃烧灰化或酿 成火灾。
小蓟、小蓟炭、姜炭
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uum setosum(Willd.) MB.的干燥地上部分。
消肿捣汁用,止血烧灰存性用 现代炒炭等
炮制方法 小蓟
小蓟炭
原药材,除去杂质,稍润,切段干燥, 筛去碎屑。
原药材,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 喷洒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成品性状
生品:不规则的小段,叶、茎、花。表面绿褐色 或带紫色。
注意温度和时间
P152.牡 丹 皮
处方用名 来源 沿革
牡丹皮、丹皮、丹皮炭

中药炮制学第九章炒法

中药炮制学第九章炒法

医学PPT
6
四、注意事项 1.炒黄防焦化
炒焦防炭化 炒炭防灰化 2.大小分档,火力适宜。 3.炒前锅要预热。 4 .炒制均匀,出锅迅速。
医学PPT
7
A.炒黄 (包括炒爆) (一)定义 (二)工艺 药物――锅内(用文火或中火)――不断翻 动至所需程度,取出放冷。 (三)标准 黄而不焦 (1)药物断面呈黄色 (2)颜色加深 (3)发泡鼓起 (4)爆裂 ( 5)逸出固有气味
17.4
13.8
②安神作用增强
医学PPT
17
【炮制研究】 生熟同治 ①生、炒作用并不相反。 ②炒枯则失效
医学PPT
18
裂叶牵牛
圆叶牵牛
医学PPT
白丑 黑丑
19
牵牛子(炒响) 【处方用名】 黑丑、白丑、二丑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历史沿革】 《雷公炮炙论》记载了酒蒸 法, 现在炮制方法有生用、炒黄等。
医学PPT
34
【炮制方法】
1.薏苡仁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薏苡仁 中火 起,表面有突起。
医学PPT
31
【炮制作用】 生升熟降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保和 丸),降气化痰(三子养亲汤)。 ①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涌吐痰涎太过) ②利于粉碎和煎出,提高药物疗效。
医学PPT
32
薏苡
薏苡、薏苡仁
医学PPT
33
薏苡仁 【处方用名】 苡仁、苡米 【来源】 干燥成熟种仁。 【历史沿革】 《雷公炮炙论》载糯米炒和盐 汤煮,至宋代有微炒黄(《圣惠方》) 炒法一直沿用至今。
医学PPT
8
(四)注意事项: 防焦化。一般用文火,但有些用中火, 如苍耳子、水红花子、王不留行等。 (五)适宜药物 适用于果实种子类药材 (赤芍、槐花、九香虫、海螵蛸)

最新{中药炮制学}第8章_炒法1幻灯片课件

最新{中药炮制学}第8章_炒法1幻灯片课件

酸枣仁
• [处方用名] 酸枣仁、炒枣仁。
• [来源]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 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
• [历史沿革] 微炒、炒得熟、 酒浸等,现行主要有炒黄等 炮制方法。
槐花
炒槐花
[炮制作用]
生品──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多用于血热妄 行 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
炒槐花──缓和苦寒之性,杀酶保苷。 槐花炭──清热凉血作用极弱,具涩性,以止血力
胜。用于咯血,衄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等 多种出血证。
[炮制研究]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炮制时槐米化学成分鞣质和芦丁随炮制温度的升高而 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即150℃开始升高直到达 200℃,上升至高点, 250℃可降至原来1/3或1/5。
开晾凉。
四、注意事项
• 1、炒前除去杂质,药物大小分档; • 2、根据药物种类和操作要求选择适宜的火
力; • 3、掌握好炮制火候,药物炒制后要迅速出
锅; • 4、勤于翻动,避免受热不均匀; • 5、炒前应清洁炒制工具,除去杂质及药屑、
炭末,以免影响质量。
第一节 清 炒 法
一、概述 • 1.含义及分类 • 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
生品
炮制品
【炮制作用】
• 生品──以消风止痒力强。常用于皮肤痒疹、 疥癣及其他皮肤病,有毒性成分,不宜内 服。
• 炒苍耳子──长于通鼻窍,去湿止痛。多用 于鼻渊头痛,风湿鼻痛。
【炮制研究】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苍耳子炒制和烘制后, 脂肪油含量较生品有提高。烘品更为显著,
适合大规模生产。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炒法概述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炒法概述

概念 1.定义炒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内,⽤不同⽕⼒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定程度的⽅法。

2.分类 按⽅法分有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

清炒法按⽕⼒分为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按辅料应⽤分为麸炒、⽶炒、⼟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粉炒等。

3.历史沿⾰ 炒法属于⽕制法的⼀种。

《五⼗⼆病⽅》中有“嚣盐令黄”,汉代称为“熬”。

隋唐以后得到了⼴泛应⽤,先后出现了微炒、炒出汗、炒⾹、炒黄、炒熟、炒焦等多种规格要求。

同时加辅料炒法也开始出现,如《外台秘要》有杏仁麸炒,《雷公炮炙论》有斑蝥⽶炒,《仙授理伤续断秘⽅》有⽶炒乌头、⽯灰炒南星等。

宋代以后成为⽕制法中最常见、最普遍使⽤的⼀种,⽇益发展。

当前⽤炒法炮炙的药物有上百种。

《中国药典》收录清炒药物40种、制炭(炒、煅炭)22种,加辅料炒药物20种。

(麸炒9种、⽶炒斑蝥、⼟⽩术、蛤粉炒阿胶、滑⽯粉烫⽔蛭、砂炒7种) ⽬的 1.炒制时加热则有缓和药性(⼭楂)、改变药性(莱菔⼦)、增强疗效(酸枣仁)、降低毒性(苍⽿⼦)、增加成分溶出(王不留⾏)、破坏酶保存甙类(芥⼦)、矫嗅矫味(九⾹⾍)等作⽤。

2.加辅料制有增强疗效(麸⼭药)、缓和药性(麸苍术)、矫嗅矫味(麸僵蚕)、降低毒性(砂烫马钱⼦)、消除副作⽤(蛤粉烫阿胶)等。

⼀些炒制的⽅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如⼦类炒黄增加成分溶出(逢⼦必炒);炒焦多能醒脾开胃,消⾷导滞;炒炭能⽌⾎;麸炒能缓和⾟燥之性,并增强健脾作⽤;⼟炒能增强固脾⽌泻作⽤;滑⽯粉炒便于粉碎药物等。

炮制⽅法 1.⼯具 ⼿⼯炒制⽤炒药锅、铲、灶台等。

⼿⼯炒制时多将炒药锅倾斜30~45度置于灶上,便于搅拌翻动。

机械炒制⽤炒药机。

常⽤平锅式和滚筒式炒药机,适合于⼤⼯业⽣产,效率较⾼。

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中药微机程控炒制机,采⽤微机程序控制,炒制性能良好,能保证炮制品的质量均⼀与稳定。

2.⽕源 ⽆烟的炭⽕、煤⽕、电⼒、煤⽓、天然⽓等⽕源。

要求⽕⼒持久,清洁⽆烟尘。

《中药炮制学》-炒法一

《中药炮制学》-炒法一

【炮制研究】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对炒白芥子提取分离所得化学成分分 析鉴定。结果表明,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 化合物, 均为首次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白芥子各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镇痛、 抗炎作用,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 数及潜伏期,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 度,其中,抗炎作用以白芥子水煎液为最强。
第8章 炒 法
一、基本概念
• 1.炒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 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 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 2.火力:是指火的大小(强弱),火温度的 高低 。 • 3.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二、分类
名称 火候
炒黄 清 中火 山楂
火力
文火,个别中火
备注
• (3)翻炒
快、勤、规律, “亮锅底” 。 • (4)出锅 迅速、摊开晾凉。 用辅料炒的药物,出锅后应筛去辅料,再摊 开晾凉。
四、注意事项
• 1、炒前除去杂质,药物大小分档; • 2、根据药物种类和操作要求选择适宜的火 力; • 3、掌握好炮制火候,药物炒制后要迅速出 锅; • 4、勤于翻动,避免受热不均匀; • 5、炒前应清洁炒制工具,除去杂质及药屑、 炭末,以免影响质量。
王不留行
• 【处方用名】王不留行 王不 留 炒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 炒不留 留行子 • 【来源】本品为双子叶植物石 竹科 Caryophyllaceae 麦蓝菜 Vaccaria segetalis (Neck.) Garcke 的干燥成熟种子。 • 【历史沿革】汉代有 烧灰存性 的方法(《玉函》)。南北朝刘宋 时期有蒸法(《雷公》)。明代 有酒蒸(《蒙荃》)、炒制 (《正 宗》)、水浸焙 (《必读》)。清 代有浆水浸,焙干用、酒蒸 (《得配》)。现在主要的炮制方 法有炒法等。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清炒法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1. 炒黄:薏苡仁、莱菔子、王不留行2. 炒焦:山楂3. 炒炭:槐米二:实验方法与结果1.准备洗锅T 热锅(小火)T 用手感知温度至微微烫手时可开始步骤:取适量净薏苡仁,置于已预热的锅内, 保持文火加热。

炒至略鼓起,表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观察性状。

性状:略鼓起,微黄色,略有突起,有较明 显黑褐色微斑。

实验一清炒法1.炒黄①薏苡仁 步骤:取适量净莱菔子,置于已预热的锅内, 保持文火加热。

炒至鼓起,色泽加深,发出 爆裂声并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观察 性状。

性状:表面色泽加深(近咖啡色),断面浅 黄,微鼓起,质地松脆,有特异萝卜香气。

4.炒炭 ① 槐米 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 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

炒至表面黑褐 色,见有火星时喷洒清水,略炒,取出,晾 干。

性状:表面焦褐色,质地轻。

②莱菔子③王不留行步骤:取适量净王不留行,置于已预热的锅内,调至中火加热。

炒至大部分爆白花(80 % 以上),取出,放凉。

性状:大多数爆开球状白花,质地松脆。

3.炒焦①山楂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

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性状: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酸味。

图4焦山楂三:实验讨论与分析1. 讨论:①锅及锅铲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清洗以免引入杂质,转换药材时也必须清洗。

②炒山楂之前须大小分档以免生熟不均匀。

③炒制应控制顺序,将需要小火炒的药物排在前面。

④锅必须预热到合适温度,以免形成“僵子”。

⑤盛放药材的盘子应随时预备在锅旁,以利于火候恰当时及时盛出。

⑥操作时需随时翻炒不能停,尤其是易焦易炭化的药材。

⑦研碎焦山楂时应注意随时把山楂核挑出,以免研碎不到位且费力。

2. 分析结果:①炒制的薏苡仁表面黑褐色微斑较多,两次清洗锅具也未得到解决,应该是翻炒时锅铲剐蹭锅具底部导致的。

②炒山楂的生熟不均匀,不得不把一些丢弃一些重新炒制。

据此了解到炒山楂前大小分档应指的主要是山楂切片的厚薄而不是片的大小。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 清炒法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 清炒法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清炒法
清炒法是中药炮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其特点是在不加水的情况下,直接用沙锅和火
炉对原材料进行炒制。

清炒法能够改善药性,增加药味,提高药效,同时还具有省时省力
的优点。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清炒法的基本操作技能,并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清炒法的工
艺特点和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材料:
①桂皮 10g;②白芍 10g;③附片 10g;④莪术 10g;⑤防风 10g。

实验器材:
沙锅、火炉、电子天平、研钵、研棒、瓶塞、瓶子、药材袋。

实验方法:
1.天秤称取5种中药加起来共计50g,放到研钵里进行粗磨。

2.将磨好的药材倒入药袋内,用研棒敲打几下,使得药材均匀分布,易于操作。

3.准备好沙锅和火炉,点燃火源,沙锅内不需放油,然后将药袋内的药材倒入沙锅内,用铲子不停地搅拌,直至药材炒至金黄色为止。

4.等到药材炒至金黄色后,立即取下沙锅,并将药材倒入瓶内,用瓶塞将瓶子密封。

实验结果:
操作成功。

实验注意事项:
1.一定要用沙锅进行炒制,不能使用不锈钢锅等其他容器。

2.药材要均匀散布在锅内,不能聚集在一起。

3.药材炒制时要不停地翻炒,以确保药材受火候均匀温度。

4.火候要掌握得当,不能过度炒制,否则会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

5.炒制后的药材一定要密封保存,以防潮湿和氧化。

实验结果说明:
通过清炒法炮制的药材,表面呈现金黄色或棕黄色,药味明显增强,药性温和,适合
制作药方。

同时,清炒法还可以去除药材的异味,减少对人体的负担,提高药方的良性作用。

中药炮制学 第九章 炒法

中药炮制学 第九章 炒法

四、目的 1.增强或产生止血 如地榆、蒲黄等。 2.增强固涩收敛止泻 如乌梅炭、石榴皮炭。
五、注意事项 1、火力适宜 一般用武火,但某些皮类、花类药物则以
中火炒炭。
2.洒水除去火星,防完全炭化 3.炒炭存性 4.放凉入库,防止复燃。
六、适应药物:止血、止泻药物
地榆
地榆、地榆片
【炮制方法】
1.槟榔 原药材-洗净-切薄片-阴干
2.炒槟榔 取槟榔片,用文火加热,炒至微
黄色。
3.焦槟榔 取槟榔片,用中火加热,炒至
焦黄色,透香气。
4.槟榔炭 生药-中火炒至黑褐色
【炮制作用】 生品:力峻,杀虫破积,行水消肿。 虫积、水肿、疟疾 炒槟榔: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消食
1.加工时必须通风。 2.及时散热,翻炒至烟尽。
蒲黄、蒲黄炭
蒲黄
历史: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蒸、焙法(《雷 公炮炙论》),至唐代(《经效产宝》) 有炒黄的方法,清代《医宗说约》炒黑。
方法:
生品-筛选净制
蒲黄炭-生药中火炒,由鲜黄转至黑褐色,
洒清水,灭火星,放干,晾凉。
作用: 生品:性滑,活血祛瘀、止痛 瘀血所致病症-少腹逐瘀汤 蒲黄炭:性涩,止血 用于多种出血症-四红丹
有机酸含量由高到低:生山楂、炒山楂、
焦山楂
标准含量应为:山楂中有机酸含量应该减
少68%。 药理; ① 助消化 ② 抗菌
槟榔
槟榔、槟榔片、焦槟榔
槟榔
【处方用名】 大白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历史沿革】 南北朝刘宋时期有细切 (《雷公》)。至宋代出现炒(《圣惠 方》)、炮(《博济》)、烧灰存性 (《旅舍》)。
地榆
历史:唐代《外台秘要》(王涛)始载炙
法炮制地榆,宋代出现炒法(《传信适用

中药炮制学基础—炒法

中药炮制学基础—炒法

王不留行
P117
操作注意:锅要预热; 控制温度-关键,可少量试锅; 每次炒制量不宜多; 出锅迅速。
炮制研究
• 炒制目的:提高煎出效果。 • 炒爆后能提高煎出效果,完全爆花者较生
品增加1.1倍,刚爆花者增加0.6倍,不爆 花者增加0.2倍。 • 爆花率越高,浸出物含量也愈高。炒爆的 标准以完全爆花者占80%为宜。
炮制作用:生品有小毒;炒后可降低毒性,并 便于去刺。
苍耳子:碾去刺,“其毒在刺” 现代研究认为,其毒性成分为毒性蛋白等, 主要分布在刺尖,因此“碾去刺”是合理的
槐 花 P125
炮制方法: 1.炒槐花:取净槐花置热锅中,文火炒至深
黄色,并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2.槐花炭:取净槐花置热锅中,中火炒至黑
片,干燥,筛去碎屑。 2.地榆炭:取净地榆片,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
内部棕褐色,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 生地榆:凉血止血 (以凉血见长) 地榆炭:收敛止血
炮制研究
1.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鞣质含量的变化:炒炭后鞣质含量变化报道不一,
有报道鞣质含量减少,但与温度和火候有关,存性 越多,鞣质损失越少。另有报道,地榆炒炭后鞣质 含量大幅度增加,约为生品的2倍。 2)其他成分的变化:①地榆制炭后苯并芘明显提高; ②有报道,炒炭后,与凝血关系密切的钙离子含量 大幅度增高,可达生品的2倍以上;亦有报道地榆 炒炭后钙离子含量明显下降。
中药炮制学基础 —炒 法
目的要求
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 用
熟悉现代研究概况
了解清炒及各种辅料炒的含义
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 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 拌或翻动,炒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称为炒法。

《中药炮制学》第八章 炒制

《中药炮制学》第八章  炒制

第八章炒制一、含义:炒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二、基本概念1. 火力: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

文火——小火,武火——大火或强火。

文武火——先文火,后武火,或文火、武火交替使用中火——介于文火和武火之间。

2. 火候:反映药物的受热程度和加热时间、火力大小的综合概念。

3. 火色:药物炒制受热后色泽的改变。

三、分类1. 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与否,可分为清炒法(单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合炒法)。

2. 清炒又叫不加辅料炒,或干炒。

根据加热程度不同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例如:炒黄(牛蒡子);炒焦(山楂);炒炭(干姜)。

3. 加辅料炒法则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而分为麦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法。

加辅料炒――麸炒(枳壳);――米炒(党参);――土炒(山药);――砂炒(鸡内金);――蛤粉炒(阿胶);――滑石粉炒(刺猬皮)。

四、目的1.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提高药效;2.降低毒性,减少刺激性,缓和药性;3.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4.矫味矫臭;5.便于制剂和贮存。

第一节单炒一、含义单炒——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单炒,又称清炒。

二、分类根据火候及程度的不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三、目的1.增强疗效。

如王不留行、牛蒡子;焦麦芽、焦山楂;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如牵牛子(峻泄);莱菔子、栝楼仁(恶心呕吐);3.缓和药性。

如葶苈子、牵牛子;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地榆、茜草、荆芥、丹皮;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如槐米;海螵蛸(杀虫卵)。

四、注意事项1.炒黄时防焦化,炒焦时防炭化,炒炭时防完全灰化,失去药效。

(1)炒黄要求:“炒黄取其黄,黄而不焦”。

(2)炒焦要求:“炒焦则取其芳香之性,要焦而不炭”。

(3)炒炭要求:“炒炭存性”。

防止完全炭化,要在药物内部保持药物的固有性质。

2.药物必须大小分档,选择适当火力。

炒法实验报告

炒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炒法在中药炮制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2. 掌握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炒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火候控制。

3. 观察并分析不同炒法对药材性状、药效和药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炒法是中药炮制过程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加热使药材表面干燥、焦化或炭化,以达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矫味矫臭等目的。

根据火候的不同,炒法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等。

三、实验材料1. 药材: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

2. 器材: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步骤1. 炒黄-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 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微焦,有爆裂声,取出放凉,称重。

2. 炒焦- 山楂:取净山楂,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有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 槟榔:取净槟榔,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有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 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有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 栀子:取净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有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3. 炒炭- 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取出放凉,称重。

- 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取出放凉,称重。

- 荆芥:取净荆芥,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取出放凉,称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炒黄- 酸枣仁:炒后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 王不留行: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 牵牛子:炒后表面微焦,有爆裂声。

2. 炒焦- 山楂、槟榔、麦芽、栀子:炒后呈焦褐色,有香气。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炒法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炒法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炒法【目的要求】①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用;②熟悉现代研究概况;③了解炒法的含义第一节概述炒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分类清炒法(单炒法):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合炒法):麦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热源:最初用火:柴火,有柳木火、桑木火、炭火等。

→→现代多用:煤气、油、电。

基本概念火力:指热源的强度①文火即小火;②武火即大火或强火;③介于文火和武火之间的即为中火。

④文武火是先文火,后武火,或文火、武火交替使用。

火候:药物炮炙程度。

即药物的受热程度和加热时间、火力大小等综合概念。

火色:药物炒制受热后色泽的改变。

操作手工炒:一般先将锅预热,投入大小分档的药物,迅速拌炒,亮锅底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

①用具:有铁锅、铁铲、刷子、簸箕等;②方法:倾斜放锅(倾斜30~450),利于搅拌和翻动。

机器炒:主要用有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药机。

平锅式炒药机:适用于种子类药材。

滚筒式炒药机:适用于大多数药物。

以煤/油/气/电加热,滚筒内壁有螺齿,打正转时炒药,打反转时出药。

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药物炒制质量。

电脑程控炒药机:(自动或手动)能保证炒制品程度均一,质量稳定。

特别是采用烘烤与锅底“双给热”方式,良好的温场更保证饮片受热均匀并缩短炒制时间。

第二节清炒法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步骤:(锅)预热→投药→翻炒→出锅目的①增强疗a.易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而增效【王不留行、紫苏子、牛蒡子等】;b.炒后增强焦香味而增强消食健脾作用【焦麦芽、焦山楂等】②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牵牛子、莱菔子、栝楼仁等】③缓和药性【葶苈子、牵牛子等】④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a.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地榆、槐花、茜草等】;b.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荆芥、牡丹皮等】⑤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a.杀酶保苷【槐米、苦杏、酸枣仁等】;b.可以除去水分、杀死微生物,或杀死虫卵,从而利于贮存。

中药炮制学:清炒法

中药炮制学:清炒法

中药炮制学:清炒法中药炮制学:清炒法炒法分为清炒法和加辅料(固体辅料)炒法两大类。

每类又包括数种操作方法。

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及滑石粉炒。

一般说来,炒黄多用文火,但王不留行、苍耳子、山楂用中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但蒲黄用中火。

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其中砂炒用武火。

炒法分手工炒和机器炒两种,机器炒常用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药机。

一、清炒法的操作方法: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3种不同的火候要求,炒黄(包括炒爆)是将净选或切制后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气味,如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酸枣仁、槐花等。

芥子炒黄散出香辣气。

王不留行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

炒焦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如山楂、栀子、槟榔等。

炒炭是指将净选或切制后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

炒炭要求存性,"存性"是指炒炭后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

未炭化部分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辩别药物原形,如槐花、菊花、荆芥、大蓟等。

蒲黄用中火炒至棕褐色。

荆芥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

二、清炒的目的有:1.增强疗效种子果实类药物均可通过炒黄,使其果皮、种皮爆裂,易于煎出有效物质,如紫苏子、芥子、决明子等;炒黄可杀酶保苷的有槐米、芥子、牛蒡子、杏仁等;谷芽、麦芽、山楂炒后产生焦香气,可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2.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如苍耳子炒黄降低毒性;牵牛子炒后可缓和峻烈作用,莱菔子、瓜蒌仁等生品有闷臭气,易致恶心或呕吐,炒后气香,可纠此弊。

3.缓和或改变药性有些药物作用峻烈,炒后药性缓和,免伤正气,如葶苈子、郁李仁、川楝子等;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芥子缓和辛散走窜之性;有些药物炒后药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临床的需要,如干姜偏燥,长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中药炮制炒法的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炒法的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炒法的名词解释中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药的炮制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炒法是常用的一种炮制方法。

本文将来解释中药炮制炒法的相关名词,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炮制炮制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达到去除毒性、增强药效、改善口感等目的的过程。

炮制的方法有多种,如炙、炒、煅、蒸等。

其中炒法是常用的一种炮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炮制过程中。

二、炒法炒法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用明火进行炒烤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温热作用,改变药材的性味和活性,以增强药效和提高可溶性。

炒法主要包括干炒和水炒两种方法。

1. 干炒干炒是指将药材放入干热锅中进行炒炙的方法。

在干炒过程中,药材需要经过干烤,使其内部的水分蒸发并发生一系列物质变化。

这样能调整药材的性质,去除寒凉之气,增强药材的温热作用。

常见的干炒方法有炒黑、炒白等。

2. 水炒水炒是指在炒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炒烤的方法。

水炒主要适用于一些药材质地较软的中药,如地黄、人参等。

在水炒过程中,通过水蒸发使药材发生改变,较好地保留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三、炒法的原理炒法主要依靠热量传递和温度升高来改变药材的性质和活性。

具体而言,炒法能改变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使其溶于水或溶于有机溶剂,提高药效。

同时,炒法也能使药性更加平和,降低药材的毒性。

四、炒法的应用炒法作为中药炮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加工和制备过程中。

通过炒法的处理,一些具有寒凉性质的药材能够被转化为温热性质,增强药效;一些药材中的毒性成分能够得到降解和去除,提高药材的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炒法还可以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不同的炒制时间和温度控制,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炒法还可以与其他炮制方法相结合,如炒炙与煅制相结合,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总之,中药炮制炒法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炒制的过程,中药能够得到改良和提高,以增强其疗效和使用价值。

(干货)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炒法”

(干货)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炒法”

(干货)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炒法”一、炒法目的(1)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

有“逢子必炒”之说。

(2)缓和或改变药性。

槐花炒黄缓和苦寒之性;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等。

(3)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性。

如苍耳子、牵牛子、使君子。

(4)利于贮存和制剂。

如槐花、芥子。

二、炒法的操作、代表性药物炮制作用和目的(一)清炒法操作方法:炒黄、炒焦、炒炭:文火、中火、武火。

特殊:炒黄用中火-王不留行、苍耳子;炒焦用武火-焦山楂;炒炭用中火-蒲黄。

1.炒黄:牛蒡子:炒后缓和寒滑之性,杀酶保苷,便于煎出。

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

芥子:炒后缓和辛散走窜,避免耗气伤阴,善于顺气豁痰,杀酶保苷,易于煎出。

王不留行:生品长于消痈肿。

炒后易于煎出,且走散力较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莱菔子:炒后缓和药性,避免生服后恶心,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苍耳子:炒后降低毒性,长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2.炒焦:山楂:炒黄(中火),炒焦(武火),炒炭。

生山楂活血化淤;炒山楂酸味减弱善于消积化食;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强苦味,长于消食止泻;山楂炭收涩,止血、止泻。

栀子:炒黄、炒焦、炒炭。

生品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

炮制后苦寒之性减弱,对胃的刺激减小。

炒栀子和焦栀子清热除烦;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

3.炒炭:大蓟:生品凉血消肿力胜;炒炭收敛止血增强。

蒲黄:生品行血化瘀,利尿通淋力胜;炒炭能增强止血的作用。

荆芥:生品辛散,祛风解表;炒荆芥祛风理血;炒炭后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功效。

(二)加固体辅料炒1.麸炒目的:增强疗效(山药、白术、芡实),缓和药性(苍术、枳实、薏苡仁),矫臭矫味(僵蚕)。

操作方法:①净麸炒:100Kg药材用麦麸10-15Kg。

②蜜麸炒:每100kg药物,用蜜麸10kg。

③糖麸炒:每100kg药物,用糖麸10kg。

枳壳:生枳壳行气宽中除胀。

麸炒缓和燥性和酸性,增强理气健胃消胀作用,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第一节炒法一、目的(一)炒黄法的目的1.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逢子必炒”,如牵牛子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如槐花炒黄缓和苦寒之性。

3.破酶保苷,保存药效如槐花、芥子等。

4.降低毒性如苍耳子、牵牛子生用有小毒,炒黄后毒性降低。

5.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其发霉、变质。

(二)炒焦法的目的1.增加药物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

2.减少药物刺激性山楂炒焦有机酸含量降低,刺激性减小。

3.缓和药性栀子炒焦缓和苦寒之性。

(三)炒炭法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等作用。

(四)麸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白术经麸炒后,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清洁药物。

(五)米炒法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斑蝥、红娘子。

(六)土炒法的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如山药。

(七)砂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脐带等。

(八)蛤粉炒法的目的1.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如阿胶等。

3.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如阿胶。

(九)滑石粉炒法的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

二、操作方法(一)炒黄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判断火候的方法:1)对比看浅者至黄色,深者至较生品色加深;2)闻香气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3)听爆声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4)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5)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二)炒焦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

中药炮制方法之炒制

中药炮制方法之炒制
蒸法的操作方法
蒸法一般将药物放入蒸锅中蒸制一定时间,取出晾凉后即可。
煮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煮法定义
煮法是指将药物放入锅中加水煮沸,使药物熟化或溶解 的炮制方法。
煮法的目的
煮法的目的是使药物熟化或溶解,便于进一步加工或提 高药物的疗效。同时也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性质,增 强药物疗效和降低药物毒性。
煮法的操作方法
煮法一般将药物放入锅中加水煮沸一定时间,使药物熟 化或溶解,取出晾凉后即可。
06
中药炮制方法之其他制法 简介
炙法
炙法定义
炙法是指将药物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 的炮制方法。
炙法的目的
炙法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药物的气味和性质,增强药物疗效和降低 药物毒性。
炙法的操作方法
炙法一般采用适当的液体辅料,将药物拌匀后放入锅中加热,不 断翻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加深颜色,取出晾凉即可。
锅的材质与大小
锅的材质
炒制的锅的材质也会对药物炮制质量产生影响。一般来 说,采用导热性较好的金属锅,如铁锅、铝锅等,可以 更好地控制炒制的温度和均匀性。
锅的大小
锅的大小也会对炒制效果产生影响。过大或过小的锅都 不利于炒制的顺利进行。过大可能会导致热量散失过多 ,过小则可能导致热量过于集中,都会对药物炮制质量 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炒制需求选择适 宜的锅的大小。
煨法
01 02
煨法定义
煨法是指将药物与适量的面粉、土、麸皮等拌匀后放入锅中加热,炒 至药物呈黄色或加深颜色,取出晾凉后筛去辅料,使药物达到一定的 干燥程度的炮制方法。
煨法的目的
煨法的目的是使药物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便于贮存和使用。同时也 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性质,增强药物疗效和降低药物毒性。

中药炮制学-炒法

中药炮制学-炒法
去碎屑。 ❖ 2. 炒山楂 净山楂,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
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 3. 焦山楂 净山楂,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炒至外
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 4. 山楂炭 净山楂,炒制容器,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
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焦山楂
[炮制作用]
❖ (2) 机器炒——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
药机等。
炒药 机
2.步骤
准备──预热──投药 ──翻炒 ──出锅 (1)准备
工器具(备齐,清洁)、药材(净制,分档)
(2)预热 目的:提高质量和工效;防止某些种子类
药物炒成“僵子”(俗称“炒哑”)。
❖ ( 3 )投药 要根据锅的大小和品种确定投料量。加辅
❖ 2.炒决明子 净决明子,炒制容器,用文火 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爆鸣声减 弱并逸出香气时,取出即可。
[炮制作用]
❖ 生品──长于清肝热,润肠通便。用于目赤肿痛, 大便秘结。决明子汤。
❖ 炒决明子──平肝养目。可用于头痛、头晕、青 盲内障。石斛夜光丸。高血压头痛、头晕,可用 决明子炒黄,水煎代茶饮。
莱菔子
[处方用名] 莱菔子、 萝卜子、炒莱菔子
❖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 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 种子。
[炮制方法]
❖ 1. 莱菔子──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 ❖ 2.炒莱菔子──净莱菔子,炒制容器,用文火加
热,炒至鼓起,爆鸣声减弱,手拈易碎,断面 浅黄色,有香气逸出即可, 用时捣碎。
❖ 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 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 冠心病。
❖ 炒山楂——不仅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 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制作用:生品性寒滑;炒后降低寒滑之性, 免滑肠致泻,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牛 蒡 子 P109
炮制作用: • 生品:疏散风热,解毒散结。性寒滑。 • 炒后:缓和寒滑之性,免伤中,长于解毒
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 • 果皮破裂,易于煎出药效,杀酶保苷。
பைடு நூலகம்
牵牛子
P110
炮制方法:
炒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置热锅中,文火炒至鼓 起,有爆鸣声,颜色加深时,取出放凉。
决明子
炮制作用:生品清肝热、润肠燥; 炒后缓和寒泻之性,平肝养肾。 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决明子炒后
结合蒽醌(苷类)-泻下 游离蒽醌(苷元)-抗炎
炮制研究
• 决明子主含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决明素(obtusin)、决明蒽 醌(obtusifolin)及其苷类。
• 游离蒽醌:对生决明子、炒决明子及两者 的打碎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 煎煮时间内,煎液中,打碎品比未打碎者 多;炒制品又比生品多。
蛤粉炒
蒲黄炒
• 注意事项
大小分档 掌握好火力和火候 炒前锅应预热 拌炒均匀,出锅迅速
火力
• 火的大小(强弱)火温度的高低。
• 炒黄多用文火(小火) • 炒焦多用中火(中等火力) • 炒炭多用武火(强火) • 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 • 个别药材采用特殊火力
火候
• 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操作:净药材置预热的炒制容器中,文火或中 火加热翻动至一定程度,迅速取出,放凉。
注意事项: 1. 容器洁净、预热 2. 控制温度 3. 多数用文火,少数用中火
炮制方法:
决 明 子 P106
1.决明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
逢子必破
2.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置热锅中,文火炒至 微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芥子
P102
炮制方法:
炒芥子:取净芥子置热锅中,文火炒至颜色 加深,有爆裂声,有香辣气时,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炒后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免耗气伤 阴,并善于顺气豁痰,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杀酶保苷。
芥子
芥子苷
酶芥子油
温中散寒 性缓,可口服
祛痰消肿 有刺激性,外用
牛 蒡 子 P109
炮制方法: 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热锅中,文火炒至 鼓起,有爆鸣声,略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酸枣仁
P118
炮制方法:
1.酸枣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硬壳,洗 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枣仁:取净枣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 火加热,炒至鼓起,有爆裂声,色微变深, 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注意:不宜久炒(久炒油枯失效)。
酸枣仁
P118
炮制作用: 生品:平,入清剂,养心安神、滋补肝肾。
-酸枣仁汤 炒制:温补,入温剂,养心敛汗
促进食物 消化吸收
王不留行
P117
炮制方法:
1.王不留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 燥。
2.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置热锅中,中火 炒至大多数(80%)爆成白花时,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炒后体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 走散力较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如用于产后血虚,乳汁不行的通乳四物汤。
-归脾汤
炒制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杀酶保苷。
酸枣仁
P118
《证类本草》载“睡多生用,不得眠,炒熟”
问题:酸枣仁“生熟异治”是否合理?
1.化学研究:二者均含黄酮、皂苷类成分,炒 黄后含量有所增加,增强安神作用。
2.药理研究:二者均有镇静、安眠、抗惊作用, 加强慢波睡眠和睡眠深度。
结论:酸枣仁“生熟同治”,炒后作用增强。
炮制方法:
莱菔子
P107
1.莱 菔 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
2.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置热锅中,文火炒至微 鼓起,有爆鸣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莱菔子
炮制作用 生品:能升能散,涌吐风痰
炒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现代研究: 1.炒后溶出度明显提高 2.药理方面 抑制胃排空 加强回肠节律性收缩
• 根据药物内外特征的变化判断。 形、色、气味、质地…
• 影响炮制品质量的要素。 • 根据炮制方法和药物性质而定。
手工炒制
➢ 锅倾斜30~45度置于灶上,便于翻动。 ➢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
预热 → 投药 → 翻炒 → 出锅
预热
先将空锅于火上加热,使锅烧热后使用。
目的: 便于掌握温度 使药物迅速获得热能 缩短药物在锅内停留的时间 防止某些种子类药物炒成“僵子”
第一节 清炒法
• 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 包括炒黄、炒焦、炒炭 • 三种不同的火候要求
目的
增强疗效 降低毒副作用 缓和或改变药性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保存疗效,便于贮藏 便于调剂制剂
注意事项
➢ 大小分档 ➢ 炒前锅应预热,避免“僵子”或粘锅 ➢ 火力适当 ➢ 拌炒均匀,出锅迅速
一 炒 黄 (炒 爆)
中药炮制学基础 —炒 法
目的要求
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 用
熟悉现代研究概况
了解清炒及各种辅料炒的含义
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 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 拌或翻动,炒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称为炒法。
炒法
清炒法
加固体辅料炒法
炒黄
麸炒
炒焦
土炒
炒炭
米炒
砂炒
滑石粉炒
投药
• 原则: 少量分锅炒 • 注意:投药太多受热不易均匀 • 加辅料炒:先处理辅料,后投入药物拌炒
翻炒
• 使药物均匀受热 • “亮锅底”:避免药物停留锅底而枯焦
出锅
• 出锅要迅速,避免药物“过火”。 • 出锅后应筛去辅料,再摊开晾凉。
机器炒制
• 平锅式炒药机 – 糖炒栗子 • 滚筒式炒药机
炮制作用: 生品:逐水消肿,杀虫。 炒后: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易 于粉碎和煎出,杀酶保苷;消食导滞。
苍 耳 子 P116
炮制方法:
1. 苍耳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 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置热锅中,中火炒
至焦黄色时,取出放凉,碾去刺,筛净,用 时捣碎。
苍 耳 子 P116
王不留行
P117
操作注意:锅要预热; 控制温度-关键,可少量试锅; 每次炒制量不宜多; 出锅迅速。
炮制研究
• 炒制目的:提高煎出效果。 • 炒爆后能提高煎出效果,完全爆花者较生
品增加1.1倍,刚爆花者增加0.6倍,不爆 花者增加0.2倍。 • 爆花率越高,浸出物含量也愈高。炒爆的 标准以完全爆花者占80%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