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具体章节内容为:《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理解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生活背景。

2. 通过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阅读更多名著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讲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章节内容梳理:逐章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章节,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朝花夕拾》2. 主要内容:章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3. 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是如何批判封建礼教的。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人物形象及其特点: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特点见教材。

鲁迅先生批判封建礼教的方式:讽刺、对比、揭露等。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3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3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1.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结合使用阅读方法,了解作品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学会联系作品,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3.文学联系实际,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思考个人价值观、人生目标与社会贡献之间的关系,促进个人情感与理智的成熟发展。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对,就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整体感知作品1.作者简介刚刚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信同学们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谁能介绍一下?(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野草》。

3.写作背景《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创作于1926年,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1926年,北洋军阀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2.作品介绍《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任务群学习教案(2课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任务群学习教案(2课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任务群学习教案(2课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

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体会鲁迅先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位文学巨匠,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概述篇章内容(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篇章结构。

3. 课堂讲解(10分钟):针对篇章内容,分析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深层含义。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选取篇章中的典型片段,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

5.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篇章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

6.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篇章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章节《朝花夕拾》2. 重点内容: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3. 难点解析: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文本深层含义七、作业设计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

在本节课中,选取篇章中的典型片段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字魅力和批判精神。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篇目。

通过阅读《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目,使学生了解鲁迅童年时代的生活,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够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主动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阅读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歌曲或短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分享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8. 布置作业:布置阅读拓展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朝花夕拾》内容:童年生活、怀念、向往主题:独立思考、批判精神方法:自主阅读、分组讨论、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布置如下作业:1. 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童年时代的怀念和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举例解释:
-在解读《二十四孝图》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鲁迅如何通过批判封建孝道,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学习《狗·猫·鼠》时,难点在于使学生领会鲁迅运用寓言手法,对人性进行深刻剖析的技巧。
-在探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如何在描绘童年记忆的同时,反映出对教育现状的批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文化背景: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增进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举例解释:
-在学习《狗·猫·鼠》时,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三种动物的描述,隐喻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性特点。
-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强调鲁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描绘童年世界的纯真与成人世界的虚伪。
-在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时,着重讲解鲁迅如何通过阿长这个角色,表达对民间文化传承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中运用动物形象的基本概念。散文中的动物形象是作者用来隐喻和讽刺人性的手法。它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狗·猫·鼠》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鲁迅如何通过对比狗、猫、鼠的行为和性格,来揭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鲁迅运用的比喻和讽刺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分析狗的忠诚与猫的狡猾如何映射现实人物。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形象相关的社会现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模仿鲁迅的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运用动物形象来表达某种社会观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朝花夕拾》选文,详细内容为《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经典篇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风格。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目,感悟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对《朝花夕拾》的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隐喻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狗·猫·鼠》为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藤野先生》进行文本分析,锻炼批判性思维。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朝花夕拾》名著导读2. 板书内容:(1)鲁迅先生简介(2)经典篇目:《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3)文学风格:讽刺、幽默、深刻(4)隐喻手法:象征、借代、讽刺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朝花夕拾》中的某篇目,谈谈你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

2.阅读并理解《朝花夕拾》中的主要篇目,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生价值和成长问题。

二、教学内容1.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

2.作品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10篇散文,反映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经历和见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3.主要篇目: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4.主题思想:《朝花夕拾》以作者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批判了旧道德、旧礼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5.艺术特色:作品以散文的形式,运用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幽默的语言,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社会风貌。

作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丑恶现象的讽刺和批判。

6.人物形象: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善良质朴的阿长、正直勇敢的藤野先生、孤傲清高的范爱农等。

这些人物形象生动、立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教学安排1.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主要篇目,了解作品内容。

3.作品分析: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进行课堂分享。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学习积极性。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苏教九下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3篇

苏教九下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3篇

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教案1作者: 加入日期:10-01-10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2、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教学重点: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课时:一教时教学过程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1、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

2、指名学生介绍《朝花夕拾》,教师视情况补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1881——1936,先后在南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

肺病,55岁。

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一共10篇。

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

基本写于1926年。

当时鲁迅在北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

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

”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①《小引》§4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③《狗·猫·鼠》§9(喜欢小动物)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②《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情况。这是一部鲁迅先生以回忆童年生活为主题的散文集,它反映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狗·猫·鼠》这个具体的篇章。这个篇章展示了鲁迅如何通过对不同动物特性的描述,隐喻当时社会的不同人群,表达对封建社会的讽刺。
2.帮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分析、情节理解及社会背景探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
4.激发学生创意写作兴趣,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篇目主题理解:《朝花夕拾》各篇目的主题思想,如对旧社会现象的讽刺、对底层人物的关爱等。
4.分析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运用的讽刺、幽默等写作手法;
5.针对本单元名著,进行阅读理解、赏析和创意写作训练。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世界,提高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朝花夕拾》教学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对鲁迅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朝花夕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文学魅力。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一些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的了解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总体来看,学生的讨论成果丰富多样,展现了他们的思考过程。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逻辑不够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帮助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深刻思想和独特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介绍《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o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o教授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做批注、写读书笔记等。

2.教学难点o理解鲁迅作品中含蓄而深刻的批判精神。

o引导学生将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5 分钟)o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生平的视频短片,引出《朝花夕拾》。

2.作者简介(5 分钟)o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讲述他创作《朝花夕拾》的背景。

o展示《朝花夕拾》的封面和目录,让学生浏览。

o教师讲解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如“骊歌(lí)”“确凿(záo)”等。

o学生简要谈谈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

4.方法指导(10 分钟)o介绍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制定阅读计划、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

o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朝花夕拾》的前几篇文章。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5 分钟)o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阅读的进度和感受。

2.内容探讨(15 分钟)o学生分组讨论自己阅读的篇章,分享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

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等。

3.主题探究(10 分钟)o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思考作者通过回忆往事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o教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讲解和分析。

4.阅读分享(5 分钟)o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第三课时1.总结归纳(10 分钟)o回顾《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o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收获。

o展示与《朝花夕拾》相关的评论和研究文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024年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名著《朝花夕拾》,具体章节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详细内容包括:1. 阅读文本,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生活;2. 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3. 探讨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本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表达;2. 教学重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童年时期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解文本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生活。

3. 例题讲解:挑选文本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

a. 描述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b. 鲁迅先生对老师的感情如何?a. 鲁迅先生在作品中表达了哪些人生哲理?b. 这些人生哲理对你有什么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本内容,绘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维导图;b. 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a. 思维导图:以文本内容为主线,展现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b. 作文: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表达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朝花夕拾》其他篇目,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表达;2. 例题讲解: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4. 作业设计:思维导图和作文的布置。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认识《朝花夕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课时:概述《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主题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教学重点:欣赏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

5. 第五课时: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4. 读书笔记法: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鲁迅及《朝花夕拾》的了解程度。

2. 阅读测试: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读书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心得体会。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参考书目:有关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研究资料。

3. 网络资源:鲁迅纪念馆、文学作品集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进程设计第六课时:深入了解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1. 教师通过PPT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重点介绍鲁迅的主要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原著,了解鲁迅的生平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

第七课时:探究《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鲁迅的对比手法和讽刺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具体文本来帮助大家理解鲁迅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朝花夕拾》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鲁迅对教育的看法、对家庭关系的描写等。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4.提升人文素养:感悟鲁迅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5.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培养学生倾听、表达、沟通、合作等社交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理解《朝花夕拾》的经典篇目内容,把握鲁迅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如设置基础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朝花夕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童年时期有没有难忘的故事或者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笔下的童年记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部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它以鲁迅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狗·猫·鼠》这个具体的篇目。这个篇目通过对比狗、猫、鼠三种动物的性格和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丑恶,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对弱者的同情。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朝花夕拾》的精选篇章,具体包括《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章节。

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篇章中的精彩描写、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中的精彩语句和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文学语言和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讲解: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内容,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语句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鉴赏文本。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文本分析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2. 精选篇章及主要内容3. 人物形象及语言特色4. 作品主题及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狗·猫·鼠》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所表达的人性思考。

(2)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选择一句你喜欢的语句,阐述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结合《社戏》,谈谈你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通过描绘猫的虚伪、阴险、凶残等形象,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同时,通过对狗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善良品质的向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新人教版

《朝花夕拾》名著(míngzhù)导读一、导读(dǎo dú)目的: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鲁迅,通过《朝花夕拾》了解他童年的快乐生活,以及对旧社会的一些学习(xuéxí)、规矩等的批判;通过导读,使学生对历史,对名家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sīxiǎng)内容。

二、难点:了解(liǎojiě)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课时:2四、导读过程:两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教育引导群众、争取凝聚人心;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击三股势力。

一、导入1、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隶体“一”字。

(出示画像)他是谁?(生答:鲁迅)2、对,他就是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生介绍,幻灯片出示)师补充介绍: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电影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精神的觉醒。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3、在人们的记忆(jìyì)中,鲁迅似乎总是一位“怒目(nùmù)金刚”似的英雄人物,一位总是在向着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冲锋陷阵的斗士。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25篇文章,其中更多的篇目见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

《朝花夕拾》是一部颇受词人、散文家喜爱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也是一本必读的名著之一。

如何将《朝花夕拾》更好地引入课程教学并浅析教学设计,是本文着重探讨和探索的问题。

一、《朝花夕拾》的特点和价值《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散文的代表作,它通过对人生的回忆和感悟,从一个更为微观的角度深入探讨社会问题。

《朝花夕拾》所包含的记忆,发人深省的思想,以及对我们的历史与时代的反思,都是书中的亮点之一。

《朝花夕拾》以传统文化精华为主旨,探索人性的深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案例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围绕《朝花夕拾》展开,主要以“人的记忆和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学会品味散文,开阔思维,培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城市情怀。

教学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并描述散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了解人的记忆和传统文化,从而建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提供一些有益的阅读技巧,如朗读等;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文化保护的话题;2)课内阅读:进行朗读,引导他们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内容架构和重点要素,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散文的阅读感受,分析作品主题和文化内涵。

4)个性写作:让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结合自己的想法,体验散文的感受,并从中学到如何写出优秀的散文。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开展本节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播放器2. 演讲设备:麦克风3.白板、黑板和粉笔教学反馈:通过对学生的文献资料和作文的批改,意见反馈等多种方式,能够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和反省,提高学习动力和效率。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

(3)学会与他人合作,开展小组讨论,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名著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2)感受作者关爱弱势群体、倡导民主平等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朝花夕拾》中的复杂人物关系。

(2)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掌握《朝花夕拾》的内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第2课时:梳理《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第3课时: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4. 第4课时:探讨《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第5课时: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章节,注意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梳理作品脉络。

2024版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

2024版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引言•《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鲁迅其他作品简介•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童年回忆类文学作品比较•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引言知识与技能01过程与方法0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朝花夕拾》概述重点篇章导读鲁迅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介绍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02《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鲁迅生平及时代背景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

他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是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

鲁迅的作品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030201《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十篇回忆性散文。

作品创作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和对人性的深刻关切。

主题思想: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同时表达了对自由、民主和科学的追求。

文学地位与影响01020303文本解读与赏析《朝花夕拾》由十篇散文组成,以回忆往事为主要内容,篇章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叙述作者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作者的心路历程。

篇章结构灵活多变,既有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时弊的尖锐讽刺,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010203篇章结构分析关键人物形象塑造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独特的讽刺艺术丰富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语言描绘030201艺术特色与风格04知识拓展:鲁迅其他作品简介小说集《呐喊》、《彷徨》等《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14篇小说,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导语:《朝花夕拾》是我国著名散文家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本富有思想深度和情感饱满的散文集。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朝花夕拾》的导读,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其内涵,体味其中的人生哲理,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一、教材背景介绍《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8年至1935年间,陆续撰写的一部散文集。

全书共包括25篇散文,内容涉及到鲁迅自己的童年、青少年时期的故事,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该书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朝花夕拾》的导读,使学生能够:1. 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感受其对社会现象的触动和思考;2. 通过文本理解,深入挖掘散文背后的人生哲理;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童年时期的回忆,揭示出现实社会中残酷的人情冷暖。

(2)散文《故乡》:通过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故乡变迁的观察,表达出对故土之爱和对现实的无奈。

(3)散文《孔乙已》:通过对孔乙已悲惨命运的描述,探讨人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

2. 方法:(1)导读法:通过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锻炼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散文中涉及的主题、情感和哲理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散文内容,撰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安排1. 导入(5分钟):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导读(20分钟):逐段分析散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课堂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就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展开讨论。

4. 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导读的内容,撰写一份读后感或观后感。

5. 总结(5分钟):对本堂教学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可以评价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表现:1. 是否能够理解散文中的主题思想,归纳出鲁迅对社会现象的看法;2. 是否能够运用个人观点和知识背景,参与课堂讨论,并进行合理的表达;3. 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写作练习,展现个人对散文的理解与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目标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资料链接: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如果有人说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信吗?我不信!但我们可以大胆假设:提问:如果我们的人生只剩下现在短暂的45分钟,那么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略)2、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这个疑问。

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他:“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提问: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啊?——鲁迅。

(板书:鲁迅)3、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曾经这样形容鲁迅,说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狼。

”而且鲁迅也承认,说“对,我是狼”,“痛苦时索性躺在荒山里,在草莽中,舔着自己的伤口。

”还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一把匕首,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锋利的尖刀。

提问:那么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他吗?说明你的理由。

鲁迅是。

——学生回答:(鲁迅是战士、落红、树、鬼……)小结:有人称他为魔,有人称他为神,有人称他为狼,甚至有人称他为鬼,可是他就不是“人”!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鲁迅先生当作“人”,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审视。

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的角度,通过解读他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来解读他的生命轨迹。

(板书:鲁迅与《朝花夕拾》)二、背景简介: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其间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出示《朝花夕拾》目录)由学生学过的篇目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浏览目录,你会发现这里有几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三、研读赏析: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师:同学们共同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哪些细节?学生回答(百草园的美景、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课上偷描绣像……)师:你觉得我们的童年和鲁迅有何异同?学生回答(我们有繁重的课业负担,有各种特长补习班,面临升学的压力……鲁迅先生虽然看上去一脸肃穆,但他拥有着温馨、美好、快乐的童年时光。

)(板书:美好的童年)小结:文中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对美好童年的温馨回忆。

即使是在三味书屋也充满了无限的乐趣,谁说鲁迅的文章离我们太远?他的童年不正是我们孜孜追求的吗?过渡语:当然,鲁迅的童年也不都是无忧无虑的,他也有自己的烦恼,请大家看《五猖会》。

2、《五猖会》指名朗读精彩片段:“因为东关离城远……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提问:他的父亲在他兴致勃勃要去看会的时候让他来读书,他至今还疑惑,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学生讲述自己的切身经历及感受。

学生感悟:(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和封建家长制的不满和批判。

)过渡语:但是他却从来也没有责备、怨恨过他的父亲,(解析:诧异而不是怨恨,学生解释:诧异就是感到惊奇或奇怪,而绝无怨恨。

)因为他是个孝子;那么他是如何看待“孝”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二十四孝图》。

3、《二十四孝图》同学们齐读片段。

文中主要讲了鲁迅对待“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则故事的看法。

谁能为大家讲述这两则故事?——学生讲述《老莱娱亲》——学生讲述《郭巨埋儿》同学们听了这两则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同学们知道古时候谁最喜欢《孝经》吗?是封建帝王、封建统治者。

因为由小家的“孝”可以上升到对国家的“忠”,也就是“忠君”。

这样国家就会稳定,帝位就会巩固。

它是统治者用来约束、制约、麻醉人民的工具。

古时有个“孝武帝”,每天对《孝经》爱不释手,等到他的父亲死了,他连一个眼泪都没掉,难道他真的孝吗?这是愚忠、愚孝!师:在幽默、诙谐并且带有讽刺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师:那是否说我们当今社会就不需要“孝”了呢?我们一直在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我们怎么做才是孝呢?学生回答(帮父母洗洗碗,给父母揉揉肩,上学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这都是孝。

)过渡语:那么鲁迅的“孝”又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来阅读《父亲的病》。

4、《父亲的病》指名朗读精彩片段。

同学们请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

(略)小结: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旧社会中医的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罪恶,还可以体会到鲁迅对父亲最深切的爱。

能言人之欲言,敢言人之不敢言,这正是鲁迅先生文章的魅力。

同学们在今后的名著阅读中,也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与体会。

……鲁迅先生一生最大的痛就是父亲被庸医所误却无能为力;他最大的悔就是不该在父亲死后大哭大叫,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

他后来东渡日本,他选择了学医,他说,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

他彷徨过,迷惘过,但他在迷惘中做出了自己的人生抉择。

(板书:迷惘中抉择)过渡语:那他后来为什么没有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大夫,却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呢?下面我们就来解读《藤野先生》一文。

5、《藤野先生》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探究:鲁迅思想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文中主要写了促使鲁迅思想转变的哪两个事件?在你的阅读经历中,你还看到鲁迅笔下塑造了哪些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当下社会中还有这样的中国人吗?学生回答:(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阿Q、孔乙己孔乙已身边的短衣帮、祥林嫂的乡邻们……)(现在麻木的中国人依然存在,如佛山小悦悦事件;浙江平湖一中年男子雨夜欲跳楼轻生,有围观者说“跳吧跳吧”;黑龙江绥化市兰西县一婴儿被弃闹市路边4天无人管,被活活冻死……)师:当然,当下社会中也不乏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司机吴斌这样的英雄人物。

我们应该像鲁迅一样,清醒地认识社会,清醒地认识自我。

小结:通过讨论,我们知道,鲁迅的文章依然拥有着它的现实意义。

这篇文章中既表达了他对恩师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也揭示了自己思想的转变:从此弃医从文,走上了执笔抗争的道路。

他说“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自己受压迫,受剥削却不知反抗,反而去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鲁迅是“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他批判中国人的奴性、面子心理、看客心态、马虎作风,中国人麻木、卑怯、自私、狭隘、保守、愚昧。

但他的批判是建立在自省和自剖基础上,他说了“讲堂里还有一个我”,他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带有一种悲悯和无奈。

把中国的病根看出来了,这是鲁迅的伟大。

鲁迅认为:中国人的疾病不在肉体上,而在精神的麻木上,他这时改变了看法,从此弃医从文,走上了执笔抗争的道路。

(板书:弃医从文,执笔抗争)四、总结归纳:1、小结《朝花夕拾》主题:师:由于时间原因,我们这节课只粗略赏析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散文,除此还有《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无常》、《琐记》和《范爱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里有他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有他爱的人:父亲,有他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和寿镜吾,有他厌恶的人:衍太太,也有他同情的人:范爱农。

其中无不透露出作者对童年温馨的回忆与对现实理性的批判。

2、通过对这些篇章的解读,你对名著阅读有哪些体悟呢?引导学生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①精读与略读结合。

②积累与表达并举。

③梳理内容归纳主题。

④注重个性化阅读。

⑤记好笔记或随笔。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这就是鲁迅的一生,说到这,我们不禁要说说他的“死”。

(出示幻灯片:鲁迅的遗像,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鲁迅在1936年的10月19日早上5点25分在上海去逝,享年55岁。

他死于肺结核,他的美国好友史沫特莱给他请了一位美国名医,看了他的片子后,医生惊叹到:“你的肺大半已经烂掉了,如果换成一个欧洲人,他早已在五年前就死了,你应该静养。

”鲁迅幽默地说:“不必了,既然你无法救治一个已经死了五年的病人,那么一定也救不了我。

”他在《野草》题辞中是这样看待死亡的:“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多么豁然的心胸啊!他生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只是在杂文《死》中留下了这样几句话,可以作为他最后的遗嘱,节录如下:1、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的一文钱,好朋友的不在此例。

2、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4、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多么精辟,多么伟大的民族魂啊!鲁迅生前总说——“赶紧做!”“不做事,不看书,我一天都生活不下去,我总是想,与其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好,因为结果还是一样,多几年也是白活的。

”同学们,这是多么崇高的人格与伟大的一生啊!我想通过这节课的解读,你一定对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课前的疑问你也一定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老师的答案已经有了,我也已经做了,那就是上好这45分钟的课。

同学们,我们不用怀念过去,更不用奢望未来,我们只要做好当下就行了。

那我们还等什么呢?就让我们赶紧去做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的完整的“人”吧!六、作业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推荐篇目:《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