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需要与动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求得这种需
求的满足。没有需要,也就没有人的一切活动。 需要越强烈,由它引起的活动也就越有力.
有一些需要明显地带有周期性(如饮食和睡眠等); 需要也不会因暂时的满足而终止,推动活动不断地
向前发展,需要的动力性特征尽显于此。譬如: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的每一次满足又会产生更新
生长,……;动物要跑动寻食;人是既具生物属性 又具社会属性的复杂的有机体,食物、衣服、睡眠、 劳动、交往、亲情、友情、爱情、事业、金钱、权 利……
为什么说需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马克思 主义认为,正是个体的这种或那种需要,推动着
人们在某个方面进行积极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 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 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 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 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 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 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他 们又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追求他自己的、自 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可见,正是 需要,推动着人们在各个方面积极活动,使人朝
18世纪末叶欧洲探险家史金克在一个荒 岛上独居了4年,在这4年中,他可以自如 地应付自然界的残酷,满足自己生存所需要 的一切,但却无法忍受孤独的感觉。为此, 史金克学着《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 养了一条狗、一只鹦鹉,以及几头野兽为伴, 每天和这些动物们进行长谈。但是,他仍然 常常要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不能自拔。4 年后,他虽然重新回到了家人的身边,但却 无法完全恢复以前与人交往的能力。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
本章要点 1 需要、动机与行动的关系 2 Maslow需要层次理论 3 动机的作用 4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节 需要
一、需要概述 ➢ 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是
人的需求未满足的状态,是个Biblioteka Baidu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任何一个有生命的机体都有各自的需要。如植物要
☺生理性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
人和动物共有的。但是人的生理性需要与动物的 有本质的不同,人的生理性需要受社会生活条件 所制约,具有社会性,带有社会历史的烙印。—
人和动物生理性需要的对象和满足的方式有着根 本的区别:动物只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只依靠 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体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 人则主要通过社会生产劳动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 对象,并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理 需要。马克思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 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 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朱熹说:“饮食者天理 也,要求味美人欲也。”现代人进食,不仅仅是 解除饥饿,而且讲究色、香、味俱全,至于宴会, 那则更是人类饮食之外的社交手段!
需要推动意志的发展,人为了满足需要,就需要从 事一定的活动。在这个从事一定的活动,克服困难, 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也就锻炼了意志。
需要通常以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 现出来,因此,它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也就成为 了个体活动的最基本的动力。
➢ 需要的分类★
人的需要是相互联系、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系统,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从需要的起源来说,人的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 社会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原发性):人脑对生理需求的反映, 是保护和维持有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须的。 如饮食、睡眠、休息、运动、排泄、一定的热量 和性等等。否则,就不能生存,不能延续后代, 具有周期性。
☺ 一个实验研究:
基斯(Kegs,1950)等人以36个志愿者作为被试,在24周 里使他们处于半饥饿状态,使他们得到的热量不及常人 所需要的一半,但是要求他们照常从事劳动和其它活动。 事后对他们的测查表明,在没有挨饿前,大约有一半的 热量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另一半则消耗在其它活 动上。但是,在挨饿期间,几乎有60%的热量都用于维 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只有不到30%的热量用于其它活动。 结果是被试的体重减轻了25%,他们的智力虽然没有受 到什么影响,但注意力不集中,在性格方面,变得忧虑、 淡漠、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有些被试变得神经过敏、 暴躁、易怒;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等等。此间,他们 最关心的是食物和与食物有关的事。
更高的需要,从而使学习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又
如: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生产活动不仅
满足人的需要,而且是通过消费产生新的需要,从
而又进一步促进生产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 出来。”可见,需要是在各种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各种刺激又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内部刺激受一定
社会性需要:人脑对社会性需求的反映,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交
往、求知、美、道德、尊重、成就等需要。
社会性需要与个体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是后 天习得的需要。如人对劳动、交往、学习、 审美、威信、道德等的需要。社会性需要 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类需要。它是从社会要 求转化而来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社会 不断向个体提出各种要求,当个体认识到 接受这些要求的必要性时,社会的要求就 会转化为个体的需要
的年龄、生理等特点的制约,外部刺激则受环境的 制约。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会产 各种不同的 刺激。由于刺激的不同,产生的需要也就不同。
需要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为了满足需要, 个体必须通过认识过程去解决一定的任务。
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情绪,是由客观事物是否能满 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凡是…,反之,…
我们害怕孤独
居住在拥挤而嘈杂的人群中的人们,常常 会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方安静的、属于他个人的 独有空间,不要受任何人的打搅。为此,人们 设计了可以随时开关的门窗、可以上锁的抽屉 或箱子。甚至有许多人还幻想着有一天能退隐 到深山幽谷中,过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问 题是,这样的生活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吗?
伯尔海军上将在《孤独》一书中讲述了 他在北极探险期间一个人独居6个月时的生 活感受。这6个月,他是在被冰雪掩埋下的 小木屋中孤独地度过的。伯尔是主动地要 过与世隔绝的生活的,他想真切地体验一 下孤独生活的和平与宁静,但不曾料到, 他仅仅在冰雪下的小木屋里孤独地生活了 3个月,就陷入了极度忧郁的状态,不得不 在6个月后,悻悻然返回人间社会。
求的满足。没有需要,也就没有人的一切活动。 需要越强烈,由它引起的活动也就越有力.
有一些需要明显地带有周期性(如饮食和睡眠等); 需要也不会因暂时的满足而终止,推动活动不断地
向前发展,需要的动力性特征尽显于此。譬如: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的每一次满足又会产生更新
生长,……;动物要跑动寻食;人是既具生物属性 又具社会属性的复杂的有机体,食物、衣服、睡眠、 劳动、交往、亲情、友情、爱情、事业、金钱、权 利……
为什么说需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马克思 主义认为,正是个体的这种或那种需要,推动着
人们在某个方面进行积极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 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 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 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 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 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 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他 们又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追求他自己的、自 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可见,正是 需要,推动着人们在各个方面积极活动,使人朝
18世纪末叶欧洲探险家史金克在一个荒 岛上独居了4年,在这4年中,他可以自如 地应付自然界的残酷,满足自己生存所需要 的一切,但却无法忍受孤独的感觉。为此, 史金克学着《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 养了一条狗、一只鹦鹉,以及几头野兽为伴, 每天和这些动物们进行长谈。但是,他仍然 常常要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不能自拔。4 年后,他虽然重新回到了家人的身边,但却 无法完全恢复以前与人交往的能力。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
本章要点 1 需要、动机与行动的关系 2 Maslow需要层次理论 3 动机的作用 4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节 需要
一、需要概述 ➢ 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是
人的需求未满足的状态,是个Biblioteka Baidu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任何一个有生命的机体都有各自的需要。如植物要
☺生理性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
人和动物共有的。但是人的生理性需要与动物的 有本质的不同,人的生理性需要受社会生活条件 所制约,具有社会性,带有社会历史的烙印。—
人和动物生理性需要的对象和满足的方式有着根 本的区别:动物只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只依靠 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体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 人则主要通过社会生产劳动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 对象,并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理 需要。马克思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 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 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朱熹说:“饮食者天理 也,要求味美人欲也。”现代人进食,不仅仅是 解除饥饿,而且讲究色、香、味俱全,至于宴会, 那则更是人类饮食之外的社交手段!
需要推动意志的发展,人为了满足需要,就需要从 事一定的活动。在这个从事一定的活动,克服困难, 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也就锻炼了意志。
需要通常以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 现出来,因此,它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也就成为 了个体活动的最基本的动力。
➢ 需要的分类★
人的需要是相互联系、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系统,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从需要的起源来说,人的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 社会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原发性):人脑对生理需求的反映, 是保护和维持有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须的。 如饮食、睡眠、休息、运动、排泄、一定的热量 和性等等。否则,就不能生存,不能延续后代, 具有周期性。
☺ 一个实验研究:
基斯(Kegs,1950)等人以36个志愿者作为被试,在24周 里使他们处于半饥饿状态,使他们得到的热量不及常人 所需要的一半,但是要求他们照常从事劳动和其它活动。 事后对他们的测查表明,在没有挨饿前,大约有一半的 热量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另一半则消耗在其它活 动上。但是,在挨饿期间,几乎有60%的热量都用于维 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只有不到30%的热量用于其它活动。 结果是被试的体重减轻了25%,他们的智力虽然没有受 到什么影响,但注意力不集中,在性格方面,变得忧虑、 淡漠、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有些被试变得神经过敏、 暴躁、易怒;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等等。此间,他们 最关心的是食物和与食物有关的事。
更高的需要,从而使学习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又
如: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生产活动不仅
满足人的需要,而且是通过消费产生新的需要,从
而又进一步促进生产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 出来。”可见,需要是在各种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各种刺激又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内部刺激受一定
社会性需要:人脑对社会性需求的反映,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交
往、求知、美、道德、尊重、成就等需要。
社会性需要与个体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是后 天习得的需要。如人对劳动、交往、学习、 审美、威信、道德等的需要。社会性需要 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类需要。它是从社会要 求转化而来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社会 不断向个体提出各种要求,当个体认识到 接受这些要求的必要性时,社会的要求就 会转化为个体的需要
的年龄、生理等特点的制约,外部刺激则受环境的 制约。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会产 各种不同的 刺激。由于刺激的不同,产生的需要也就不同。
需要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为了满足需要, 个体必须通过认识过程去解决一定的任务。
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情绪,是由客观事物是否能满 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凡是…,反之,…
我们害怕孤独
居住在拥挤而嘈杂的人群中的人们,常常 会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方安静的、属于他个人的 独有空间,不要受任何人的打搅。为此,人们 设计了可以随时开关的门窗、可以上锁的抽屉 或箱子。甚至有许多人还幻想着有一天能退隐 到深山幽谷中,过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问 题是,这样的生活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吗?
伯尔海军上将在《孤独》一书中讲述了 他在北极探险期间一个人独居6个月时的生 活感受。这6个月,他是在被冰雪掩埋下的 小木屋中孤独地度过的。伯尔是主动地要 过与世隔绝的生活的,他想真切地体验一 下孤独生活的和平与宁静,但不曾料到, 他仅仅在冰雪下的小木屋里孤独地生活了 3个月,就陷入了极度忧郁的状态,不得不 在6个月后,悻悻然返回人间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