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需要与动机
需要、动机与行为
需要、动机与行为需要是人类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个体心理及生理反应的稳态需求在大脑中的反映,人的需要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之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说。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心理动力,是直接推动行为的力量。
行为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一、需要、动机与行为需要和动机是有区别的。
需要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
而人的动机又是由于某种欲求或需要引起的。
但不是所有的需要都能转化为动机,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
就是说,某种需要必须成为个体的强烈愿望,迫切要求得到满足。
如果需要不迫切,则不足以促使人去行动以满足这个需要。
第二,需要转化为动机还要有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的刺激,它既包括物质的刺激也包括社会性的刺激。
有了客观的诱因才能促使人去追求它、得到它,以满足某种需要;相反,就无法转化为动机。
例如,人处荒岛,很想与人交往,但荒岛缺乏交往的对象(诱因),这种需要就无法转化为动机。
可见,人的行为动力是由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共同制约决定的。
按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欲求或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即动机,它驱使人选择目标,并进行实现目标的活动,以满足需要。
需要满足后,人的心理紧张消除,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起新的行为,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二、动机的功能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如下三种功能。
(一)激活的功能动机能激发一个人产生某种行为,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
例如,一个学生想要掌握电脑的操作技术,他就会在这个动机驱动下,产生相应的行为。
(二)指向的功能动机不仅能唤起行为,而且能使行为具有稳固和完整的内容,使人趋向一定的志向。
动机是引导行为的指示器,使个体行为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选择、简答、简答)二、需要(选择、简答、论述)三、意志(选择、简答)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过程,因而对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进行间接的推断。
2.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动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反之行为动机就会下降。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1)生理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包括饥饿、渴、性、睡眠等。
(2)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曲线,这就是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5. 动机的理论(1)动机的早期理论①本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
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动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他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体、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他认为人类有18种基本本能。
洛伦茨:本能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特有的固定动作模式;个体的经验可以转化成本能行为,行为是本能与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印刻现象)。
管理心理学第6章需要、动机与管理
该营销经理首先取得了部落酋长的支持与合作,然后,他同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给他 们讲穿鞋的好处,并教给他们穿鞋的方法。当地的居民被他说服后,却提出了一个非常 现实的问题:“我们的脚普遍较小,而且最主要的是我们这个国家很穷,我们没有钱来 买你的鞋。”该经理回答到:“脚小的问题很好解决,我们可以重新设计我们的鞋来适 应你们的脚。另外,我发现你们这个国家盛产世界上最甜的菠萝,由于不是硬货币,因 此,我们可以帮助你们作易货贸易将这种水果出口,这样便可以换回大量的外汇,于是 你们国家的生产总值就可以获得增长,因此每个人就有了钱,有钱就可以买我们的鞋。 ”该经理大致测算了未来三年内的销售收入及相应的成本,估计资金回报率可达到30% 左右,因此建议公司应尽快开辟这个市场。
• 【典例链接】穆瑞的动机
•
很多年前,在一次舞会上,有一个叫阿瑟·穆瑞的年轻人,左顾右
盼,坐立不安。原来他发现了一位漂亮的小姐,很想邀她共舞,但却
犹豫不决,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舞跳得并不好。思考再三,他终于鼓足
了勇气,请那位小姐跳舞,小姐欣然应允。然而才跳了几分钟,那位
小姐就不耐烦了,她埋怨穆瑞舞跳得太差,象个笨拙的卡车司机。很
• 【案例讨论】 这个案例说明了人的哪两种需求,企业又应该怎样运
用人的需求寻求自身发展?
• 【答案引导】 这是一个典Leabharlann 的关于如何识别潜在需要与现实需要的
案例。有大量的潜在需求,只要宣传方式得当,就会把潜 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同时,案例也说明了消费需求的可 创造性,它会随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而且,有些需求实际存在,但却没被企业发现或者企业对 其不予关注。对于这样的潜在需求,要靠企业去挖掘、去 诱导。
心理学之需求和动机
耶基斯—多德逊定律
.
(四)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2、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学习动机:我们把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
动力称为学习动机。
(1)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 (2)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
(1)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
A.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以
人类需要的层次关系
成
自我实现
长
的要
需
审美的需要
要
认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基
归属与爱的需要
本
安全需要
需
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意义
积极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
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 的规律。这不仅对建立科学的需要 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 实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企 业家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制订满足 职工需要的措施,以调动职工的工 作积极性。
(二)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分类
生理性需要:人对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须具
备的条件的反映。
社会性需要:人对维持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而产生
的需求的反映。
2、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分类
物质需要:指人为了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
发展,对物质产品的需求。
精神需要:指个体参与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
3、根据需要的目的和满足后所产生的结 果划分
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成功的学习经验可以 增强认知内驱力。研究表明,认知内驱力在课堂学习中是 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它对学习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心理学第八章-需要与动机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
适度的动机强度能够提 高行为效率,过强或过 弱的动机强度可能导致
效率降低。
03
需要与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工作与职业选择
职业满足感
人们选择职业时,通常会考虑该职业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如成就感、社会地位、工作 稳定性等。
职业发展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人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需要和动机,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不同文化对成就的定义和追求方式也有所不同。某些文化 强调个人成就和竞争,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团队合作和 共享成果。
文化对归属需要的影响
人们对于归属和认同的需求也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 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这也影响了人 们对归属感的追求。
文化对动机的影响
文化对内在动机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于内在动机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某些文化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在动机,而另一 些文化则更注重外部奖励和激励。
的作用。
情感动机理论
该理论关注情感在动机中的作用, 认为情感状态可以激发或抑制个 体的动机和行为,并影响个体的
决策和行动。
新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神经科学技术
利用神经影像学、脑电等神经科 学技术,深入探索大脑结构和功 能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揭示内在
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神经基础。
跨文化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在 需要和动机方面的差异,深入了解 文化因素对个体动机的影响。
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发展。
06
需要与动机的未来研究展望
新兴的理论观点
自我决定理论
该理论强调内在动机和自主性的 重要性,认为满足个体的基本心 理需要(如自主性、胜任感和关 联感)能促进内部动机和持续的
心理学:情绪、人格、气质、性格、能力、需要与动机
返回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阶 段 1 2 基本心理 矛盾 基本信任与 不信任 大致 年龄 0-1岁 婴儿期 矛盾处理所形成的品质
积极解决,顺利发展 解决失败,发展障碍
重要的 影响人物 父母或监护人 父母或监护人 家庭与学前教育 机构 家庭、学校师生、 邻里 同辈伙伴、小群 体 朋友、配偶
对人信任,有安全 感 自我控制与意志 方向和目的 能力 忠诚 爱
• 要强调内部、不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即努力。
• 能力: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 能力强而成功——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 能力弱而失败——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努力——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 努力而成功——继续努力,争取再次成功 • 努力不够而失败——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任务难度——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二)情绪的类型
• 1.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 2.情绪表现形式:P176-178
•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 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 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
• 例:“人逢喜事精神爽”、“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 忧”
• 引起心境的原因 • 心境对人的影响
理智感
与人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对解决问 题的需要、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的情感 体验。 与智力活动相联系
三、情绪教育
• • • • (一)了解自我 (二)管理自我 (三)自我激励 (四)识别他人情绪
• 识别他人的情绪是移情能力的体现。
• (五)处理人际关系
• 能够调控他人的情绪是把握人际关系技巧的核心 。
四、心理挫折
(一)挫折的涵义 狭义的挫折
沟通心理学了解他人的需求与动机
沟通心理学了解他人的需求与动机沟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行为的学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通过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以提升沟通效果。
一、需求的了解1. 需求的概念需求是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和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渴望、求取或追求某种状态或物质的心理状态。
了解他人的需求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只有满足他人的需求,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
2. 探索他人的需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他人的需求。
首先,可以倾听对方的言语和表达,当人们提到某种需求或表达某种期待时,我们应该关注并记录下来。
其次,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和情绪变化,这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以了解他们的需求。
此外,可以通过与对方进行深入交流,主动询问他们的需求,以加深对其需求的了解。
3. 满足他人的需求满足他人的需求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在沟通中,我们要尽量满足对方的需求,提供帮助和支持。
例如,当对方表达着孤独的情绪时,我们可以陪伴他们,给予关怀和倾听。
满足他人的需求不仅可以提升沟通的效果,还能增强彼此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二、动机的了解1. 动机的概念动机是个体追求或保持某种状态的心理驱动力。
了解他人的动机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行为的动力和目的,从而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
2. 探索他人的动机了解他人的动机需要观察和探索对方的行为和想法。
通过观察对方的行为模式和兴趣爱好,可以推测出他们的动机。
在交流中,我们可以主动询问对方的动机和意图,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
3. 培养共同的动机在与他人沟通时,可以通过培养共同的动机来增强交流的效果。
共同的动机可以建立共鸣,拉近彼此的距离。
例如,如果双方都对环保感兴趣,可以从环保的角度展开对话,这样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三、应用沟通心理学的技巧1. 倾听并理解对方倾听是沟通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倾听他人的言语和情绪,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动机。
什么是需要和动机
第十章消费者的动机10━341什么是需要和动机?什么是需要:是指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消费者需要的特征1、对象性2、多重性3、层次性4、可变性5、发展性消费者需要的类别1、按需要起源,分为天然性和社会性需要2、按需要对象,分为物质和精神需要3、按需要实现程度,分为现实和潜在需要什么是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驱动力(内驱力)。
→动机有两个组成部分:内驱力,目标事物2、动机的功能:⑴、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⑵、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⑶、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2、消费者的需要与需求有什么区别?消费者需要和需求的区别:⑴、缺乏的程度不同。
需要是在人们心理和生理上不满足的驱动下产生的;需求是在人们想使其生理及心理条件高于最低限度的满足程度时产生的。
⑵、促使的因素不同。
消费者的需要是由个人和环境的特性决定的;消费者的需求是由个人和环境(市场)的背景决定的。
需求品(美食)→必需品(食品)3、简述消费需要如何对购买行为产生影响?1,消费需要决定购买行为需要运动过程:消费需要→心理紧张→寻找目标→购买动机→购买行为→需要满足→新的需要2、消费需要的强度决定购买行为实现的程度3、需要水平不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恩格尔定律)4、影响消费需要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消费需要的因素1、主观因素:⑴、生理因素⑵、心理因素⑶、个人的消费水平⑷、个人的社会地位2、客观因素:⑴、消费情景⑵、社会环境⑶、企业营销因素5、消费动机有什么特征?消费动机的特征1、原发性:需求使个体产生动机,动机推动个体采取行动。
2、内隐性:个体的行为是外显的,但支配行为的动机却是无法直接观察得到的。
3、实践性:通过个体的行为表现,我们得以窥见动机的踪影。
4、动态性:动机是与生活经验相互作用而不断变化的高度动态结构。
6、主要的动机理论有哪些?试述其中一种理论对市场营销的意义动机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对市场营销的重要价值:⑴、首先,提醒我们,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可能是出于多种需要与动机,产品、服务与需要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二、激励的概念与过程
• 1、激励的概念
•
•
★ 激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是一种动力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对人的行为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 且引导人的行为导向目标。理解激励可从三种角度进行。
2、激励的过程与模式
• ★ 激励的过程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通过实 际的行为活动实现目标,进而需要得到满足而告 终的全过程。 • 激励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 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心里紧张与外部刺激—动 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与紧张 性解除—产生新的需要、反馈等。
2、需要的种类
• 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把人类需要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类。 • 前苏联心理学家把人类需要分为自然和社会两大类。 • 我国把员工的需要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 明四个方面。 • 西方心理学对需要结构进行划分的主要代表有:①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结构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 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后来又增加求 知与审美,为七个层次)。②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弗在马斯洛 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又把人类需要归为三类:生存的需要(生理+ 安全)、关系需要(社交+尊重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自尊+自我 实现的需要)。③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把人类基本需要满足之后 的需要又分为:成就、权力、友谊(或归属)三种社会需要。
•
根据对激励的三种理解,激励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 激励作为过程都是由需要未满足开始的,目标实 现需要满足而告终。均包含了三种基本变量间的 关系,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行为反应变量。 • 3、需要、激励与管理策略 •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基础和动力源泉;激励 与动机是同义词,它是行为的动力系统;管理乃是 控制和驾驭人的动力系统及人的行为的手段、方 法和策略。这三者在人类的行为活动中统一起来,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 第二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管理
❖(二)动机的产生
第二节 动机与管理
❖二、动机的功能 ❖(一)引发功能 ❖(二)指引功能 ❖(三)激励功能
管理心理学
第二节 动机与管理
❖三、动机的相互作用 ❖(一)动机的联合 ❖(二)动机的冲突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管理心理学
第二节 动机与管理
❖四、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 ❖(二)社会性动机
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 ❖(三)留住优秀人才 ❖(四)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三、激励的机制 ❖(一)激励时机 ❖(二)激励频率 ❖(三)激励程度 ❖(四)激励方向
管理心理学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四、激励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
管理心理学
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 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又称双因素理论,双因 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
LOGO
在管理上,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 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满足个体的需要,以一定的行 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 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 系统活动。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
❖二、激励的作用 ❖(一)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 ❖(二)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五、常见的激励方式 ❖(一)物质激励
1.奖酬激励 2.关怀激励 3.处罚
管理心理学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二)社会心理激励
1.目标激励 2.教育激励 3.表扬与批评 4.感情激励 5.尊重激励 6.参与激励 7.榜样激励
管理心理学
讨论与思考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需要和动机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满足需要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直接满足和间接满足。 直接满足是靠工作本身及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获得的。经营管理的职责在于:在组织、计划、 协调等各项管理活动中寻求满足职工需要的各种方 法,使职工对工作有兴趣、有热情、有自豪感,以 致产生高峰体验。 间接满足是职务外的满足,是在工作后获得的, 如工资、奖励、食堂、托儿所、俱乐部等。
满足需要的基本方法:直接满足和间接满足
类 别 直接的满足 间接的满足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归属 和爱)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工作环境(衣食住行、 工资、奖励、津贴、 家庭的温暖等) 福利 操作及心理安全 社交、归属 成长欲、地位欲 成就感 经济安全、保健待遇 金钱、地位、头衔 社会尊敬与赞赏 专家的荣誉
不同类型的需要,是相互交叉的。有些需要按其 产生的根源来说,属于社会性需要,但按其所指向 的对象来说,它既可能是精神需要,也可能是物质 需要。 充分满足人的各种合理的需要是个体全面发展的 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如果没有其他 条件(最重要的是劳动)的调节而过分容易地满足人 的各种需要,不但不会使个性得到丰富充实和全面 发展,相反,会使个性变得懒惰贪婪。
(二)需要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认识与活动的动 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动机、价值观、人生观等,都是 推动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因素,但需要是最根本的,其他 的动力因素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越强 烈、越迫切,就越容易引起并推动人们的活动。 其次,需要对人的情绪有很大影响。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 情绪,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第三,需要能促进人的意志的发展。人为了满足需要,就 要从事一定的活动,有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克服因难,这样就 会使人的意志受到锻炼和培养。 第四,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通常以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
心理学需要与动机概述
出不同的追求。
机制上是相同的;
原因2:人的心理结构和
人是生活在特定的社 心理活动
会历史条件之中的,人的 需要是随着社会物质、精
又有许多相同之 处。
神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变化的。
四、需要的特点
• 指向性 • 连续性 • 特殊性 • 普遍性 • 统一性 • 社会制约性
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 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 定义:需要(need)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 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指客观的刺激 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 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为了充饥 —— 食物的需要;
为了解渴 —— 水的需要;
为了防寒 —— 穿衣的需要;
为了栖息 —— 住房的需要;
为了娱乐 —— 歌唱的需要;等等。
二、需要的产生
五、需要层次论
• 马斯洛对人 类需要的三 个假设
• 需要层次论
• 评价
局限性:
1、以人本主义哲学立场去 研究人的需要,过分强调 了人的内在价值的作用。
科学性:
2、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指出了人的需要有一个
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 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要的影响。
2、提出了各个不同的时期,
长远动机: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驱动行为的 动机。
短暂动机:是指只能在近期内推动和调节行为的动 力,短暂动机易受情绪的支配和影响, 不稳定。
六、动机冲突
三种基本形式 1、双趋冲突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 “前怕狼,后怕虎” 3、趋避冲突 “既喜欢,又讨厌”
请同学们列举几个心理动机冲突的例子,讨论。
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因素,是推动人们 行为的直接原因。所以,动机是行为的直接 动力。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需要、动机、价值观
第一节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 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积 极活动的源泉。
需要的特点:
(1)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 缺乏或不平衡的状态(吃饭、喝水、安全、交往等需要)。 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 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进而产生新的需要。 (2)需要表现出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对于客观条件的依 赖性,它总是指向满足该需要的对象和条件,并从中获得满 足,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人的各种活动有时不只受一种动机的推动,形形色色的动 机相互交织,相互补充,其中有的起主导作用,成为主导 动机,另一些是次要的,成为次要动机。主要动机和次要 动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四、动机的强度 工作效率与动机强度密切联系,活动动机很低对工作持漠 然态度,工作效率使低的。然而,当动机过强时,有机体处于 高度的紧张状态,其注意和知觉的范围会变得过于狭窄反而限 制了有机体的正常活动,从而使工作效率降低。(考试) 各种活动都有一个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因课 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有随动 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而在比较困难的课题中,动机最佳水平 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是由耶克斯和多德森 (Yerkes,R.M.& Dodson,J.D.,1908)通过实验发现的,这种 现象被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积极评价: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看成是一个组织系统。并按优势 出现的先后排列成一个序列,较系统的探讨了需要的性质、结构、
发生、发展及需要在人生中的应用。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人类的需 要是由启发的。这个理论在教育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存在问题:(1)马斯洛用“似本能”代替“本能”的概念, 用以说明人类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但是他却认为人类的基 本需要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把人的生物 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2)马斯洛十分重视人的潜 能和价值,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最好典范, 是最有价值的人。然而他所讲的自我实现是个人的自我实现。仅 仅是极少数人的自我实现。《共产党宣言》把理想社会的实现作 为实现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3)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 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有其合理因素。但是它强调的是由低级 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不会产生较高以 及的需要,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作用。(4) 在研究方法上,马斯洛突破了弗洛伊德临床法局限于精神病人和 行为主义者局限于对动物的研究采用现象学描述法对有成就的人 进行整体分析。但在信度和效度上让存在着不少问题。
心理学- 需要和动机
– 生理性动机
源于生理需要的动机。如:由饥饿、渴、 性、睡眠等生理需要引起的动机。 – 社会性动机 源于社会性需要的动机。如:由兴趣、 成就、权力、交往等社会需要引起的 动机。
湖北大学生救人
– 有意识的动机
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目的的动机 – 无意识的动机 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 如老师评分时会不自觉地给“好学生” 分数高一些,给“差生”分数低一些。
第二节 动机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指发动、指引和维持躯 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条件:需要
–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如饿、冷。 – 驱力是由生物需要引起的唤醒状态。 – 需要使有机体被唤醒(驱力被激活),促使有机
体从事某种目的在于满足需要的行为,以恢复体 内平衡。 – 需要是动机的本源,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亲和需求】 (NeedforAffiliation)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 求。 亲和需求就是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一种愿望 。高亲和动机的人更倾向于与他人进行交往,至少是 为他人着想,这种交往会给他带来愉快。高亲和需求 者渴望亲和,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工作环境,希望 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他们对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更 为敏感。有时,亲和需求也表现为对失去某些亲密关 系的恐惧和对人际冲突的回避。亲和需求是保持社会 交往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一)马斯洛简介
1908---1970 美国 犹太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行为主义的追随者 目睹珍珠港事件 对名人经历的研究 自身的经历
(二)需要层次论的内容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性需要:人脑对社会性需求的反映,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交
往、求知、美、道德、尊重、成就等需要。
社会性需要与个体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是后 天习得的需要。如人对劳动、交往、学习、 审美、威信、道德等的需要。社会性需要 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类需要。它是从社会要 求转化而来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社会 不断向个体提出各种要求,当个体认识到 接受这些要求的必要性时,社会的要求就 会转化为个体的需要
生长,……;动物要跑动寻食;人是既具生物属性 又具社会属性的复杂的有机体,食物、衣服、睡眠、 劳动、交往、亲情、友情、爱情、事业、金钱、权 利……
为什么说需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马克思 主义认为,正是个体的这种或那种需要,推动着
人们在某个方面进行积极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 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 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 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 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 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 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他 们又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追求他自己的、自 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可见,正是 需要,推动着人们在各个方面积极活动,使人朝
更高的需要,从而使学习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又
如: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生产活动不仅
满足人的需要,而且是通过消费产生新的需要,从
而又进一步促进生产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 出来。”可见,需要是在各种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各种刺激又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内部刺激受一定
需要推动意志的发展,人为了满足需要,就需要从 事一定的活动。在这个从事一定的活动,克服困难, 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也就锻炼了意志。
需要通常以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 现出来,因此,它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也就成为 了个体活动的最基本的动力。
➢ 需要的分类★
人的需要是相互联系、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系统,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求得这种需
求的满足。没有需要,也就没有人的一切活动。 需要越强烈,由它引起的活动也就越有力.
有一些需要明显地带有周期性(如饮食和睡眠等); 需要也不会因暂时的满足而终止,推动活动不断地
向前发展,需要的动力性特征尽显于此。譬如: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的每一次满足又会产生更新
18世纪末叶欧洲探险家史金克在一个荒 岛上独居了4年,在这4年中,他可以自如 地应付自然界的残酷,满足自己生存所需要 的一切,但却无法忍受孤独的感觉。为此, 史金克学着《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 养了一条狗、一只鹦鹉,以及几头野兽为伴, 每天和这些动物们进行长谈。但是,他仍然 常常要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不能自拔。4 年后,他虽然重新回到了家人的身边,但却 无法完全恢复以前与人交往的能力。
我们害怕孤独
居住在拥挤而嘈杂的人群中的人们,常常 会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方安静的、属于他个人的 独有空间,不要受任何人的打搅。为此,人们 设计了可以随时开关的门窗、可以上锁的抽屉 或箱子。甚至有许多人还幻想着有一天能退隐 到深山幽谷中,过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问 题是,这样的生活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吗?
☺生理性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
人和动物共有的。但是人的生理性需要与动物的 有本质的不同,人的生理性需要受社会生活条件 所制约,具有社会性,带有社会历史的烙印。—
人和动物生理性需要的对象和满足的方式有着根 本的区别:动物只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只依靠 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体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 人则主要通过社会生产劳动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 对象,并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理 需要。马克思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 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 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朱熹说:“饮食者天理 也,要求味美人欲也。”现代人进食,不仅仅是 解除饥饿,而且讲究色、香、味俱全,至于宴会, 那则更是人类饮食之外的社交手段!
的年龄、生理等特点的制约,外部刺激则受环境的 制约。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会产 各种不同的 刺激。由于刺激的不同,产生的需要也就不同。
需要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为了满足需要, 个体必须通过认识过程去解决一定的任务。
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情绪,是由客观事物是否能满 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凡是…,反之,…
从需要的起源来说,人的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 社会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原发性):人脑对生理需求的反映, 是保护和维持有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须的。 如饮食、睡眠、休息、运动、排泄、一定的热量 和性等等。否则,就不能生存,不能延续后代, 具有周期性。
☺ 一个实验研究:
基斯(Kegs,1950)等人以36个志愿者作为被试,在24周 里使他们处于半饥饿状态,使他们得到的热量不及常人 所需要的一半,但是要求他们照常从事劳动和其它活动。 事后对他们的测查表明,在没有挨饿前,大约有一半的 热量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另一半则消耗在其它活 动上。但是,在挨饿期间,几乎有60%的热量都用于维 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只有不到30%的热量用于其它活动。 结果是被试的体重减轻了25%,他们的智力虽然没有受 到什么影响,但注意力不集中,在性格方面,变得忧虑、 淡漠、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有些被试变得神经过敏、 暴躁、易怒;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等等。此间,他们 最关心的是食物和与食物有关的事。
伯尔海军上将在《孤独》一书中讲述了 他在北极探险期间一个人独居6个月时的生 活感受。这6个月,他是在被冰雪掩埋下的 小木屋中孤独地度过的。伯尔是主动地要 过与世隔绝的生活的,他想真切地体验一 下孤独生活的和平与宁静,但不曾料到, 他仅仅在冰雪下的小木屋里孤独地生活了 3个月,就陷入了极度忧郁的状态,不得不 在6个月后,悻悻然返回人间社会。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
本章要点 1 需要、动机与行动的关系 2 Maslow需要层次理论 3 动机的作用 4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节 需要
一、需要概述 ➢ 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是
人的需求未满足的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任何一个有生命的机体都有各自的需要。如植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