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上海外滩滨水区改造景观效果分析探讨

上海外滩滨水区改造景观效果分析探讨

上海外滩滨水区改造景观效果分析探讨摘要:外滩滨水区是上海的标志性城市景观。

研究了外滩滨水区改造的历史变迁,分析了新外滩滨水区总体设计理念和其中的典型景观。

此次综合改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规划建设理念,最大限度地打造了一个经典的滨水区和公共活动区域,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历史文化建筑的风貌,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为市民公众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活动空间。

关键词:外滩滨水区;功能定位;设计理念;典型景观;历史人文引言外;作为上海城市的象征,承载着上海开埠近一百七十年来的历史,浓缩着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好地保护和延续上海的历史文脉,促进浦江两岸的功能转变,优化上海中心城交通结构,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于2007年8月18日起对实施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到2010年3月38日,历时近三年的新一轮外滩综合改造正式竣工,经历了百年沧燊的外滩,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一、新外滩商业功能及定位1. 外滩近代史。

在上海开埠之前,外滩只是黄浦江边纤夫踩出的一条小道。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开始对外开放。

1845年英国殖民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

英国人将外滩作为码头,铺设了马路,加固了江岸。

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

到19世纪末,各国租界区的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纷纷来外滩发展,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外滩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在外滩拔地而起,外滩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外滩推动了外国资本融入中国资本。

有外滩助推,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上海一跃成为远东最大的都市,被称为“东方曼哈顿”。

因此,外滩在历史上就是上海金融业的发源地,这对其今后改造中的功能定位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新中国外滩滨水景观改造史。

外滩滨水区起初的改造主要是为了解决防汛问题。

上海自从1921年发现地面沉降之后,潮水上涨漫到市区的现象时有发生。

滨水区规划案例分析

滨水区规划案例分析
香港中环滨水区规划
9
10
11
中环:中环及上环区可说是港岛区的中心地带。上环是住宅区,中环区则为香港的商业、金融及银行中心,也是特区政府决策及权力中 心,特区政府总部及立法会大楼均坐落于此。
商业:中环是香港其中一个最著名的购物中心,中外多间名牌旗舰店林立在德辅道中及皇后大道中,还有大型商场如置地广场及太子大 厦等。近年云咸街及安兰街一带开设了一些新兴而又富有特色的时装商店。而区内售卖古董的荷李活道更刚被选为世界十大购物街之一。各类 型的店铺包罗万有。
26通过综合发展商务和住宅区滨海南将更加便利人们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生活和休闲在面积为215公顷的城市中心区域滨海南将成为中心商务区延伸出的绿野和生态友好型都市社区不仅为人们提供9000套住房更通过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的绿化美化交通模式建筑标准等基础设施为人们打造花园中的城市使之成为城市绿色空间的有机组成
地铁:港岛线
12
生活+工作/过境 历史/中间 公民
文化&艺术
水上乐园
遗产 水上娱乐
休闲
13
14
滨水项目
连云港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
15
关键节点设计
将在该市红线界限内进一:海滨城镇中心
• 节点二:旅游度假村
• 节点三:国际化码头
对于每一节点,将有更为详细的开发
交通方面,“滨海南”以快速轨道交通和步行与骑行为主,主路实现无机动车辆,区域内任意地点可以步行5分钟到达最近的公交节点。 步行网络的核心是经过景观美化的长800米、宽30米的步行街,两侧以绿色和开放空间为主,分地表和地下两层,是漫步路线和社区活动的主 要场所。此外,滨海南还将架设高架通道并进行空中绿化,专供行人来往于东西两侧的海岸线和滨海湾花园。

外滩升级改造工程方案

外滩升级改造工程方案

外滩升级改造工程方案一、引言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历史悠久的城市地标,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和市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然而,由于外滩地区历史悠久,建筑较为老旧,设施陈旧,环境整体显得杂乱无章,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

因此,对外滩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其整体环境品质,增强其文化内涵,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和休闲服务,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制定了外滩升级改造工程方案,以改善外滩地区的环境品质,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消费,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二、外滩升级改造工程规划1. 区域整体造型提升外滩地区大体平面布局将保留现有格局,并在不影响整体形态的前提下,根据历史风貌以及地形情况进行整体样式提升。

根据目前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需求,进行适当的现代化设计与布局,提升外滩地区整体的建筑外立面、道路景观等。

2. 城市交通系统优化外滩地区交通系统将进行全面优化。

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的优化与提升,改善外滩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优化停车资源设置,提高游客便利度等。

3. 增加绿化面积与景观资源外滩地区将增加绿化面积,并配置各类植被、彩灯等景观资源,提高整体环境品质。

在滨江一侧增加公园绿地以及供市民休憩的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4. 提升沿江商务区形象提升沿江商务区整体形象,通过改善商业建筑的外立面、鼓励商家进行创意设计与装修,打造更加具有现代感的商业区形象,推动外滩沿江商务区的商贸繁荣。

5. 提升外滩文化内涵通过展览、文化艺术表演、文化宣传等形式,增加外滩地区的文化内涵,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游和休闲服务。

同时,加强对外滩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提升外滩的历史文化价值。

6. 完善配套设施与服务增加道路停车位设置,优化道路交通系统,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外滩地区的服务水平。

7. 建设“智慧外滩”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智慧外滩”智能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停车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等,提高外滩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上海外滩全球征集方案打造最经典滨水景观(图)

上海外滩全球征集方案打造最经典滨水景观(图)

上海外滩全球征集方案打造最经典滨水景观(图)外滩全球征集景观方案目标成为上海最经典的滨水景观区域和公共活动中心外滩作为上海的名片,承载着上海的历史。

而一个更新、更靓的外滩在不久的未来即将出现。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天从规划部门获悉,利用“井”字形方案实施的契机,通过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的征集,外滩将被打造成为上海最经典的滨水景观区域和公共活动中心,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外滩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

本次国际方案征集的规划范围为外滩滨江区域,北起苏州河口,西至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西侧建筑界面,南至十六铺客运中心北侧边界,东至黄浦江岸线,总用地面积约15公顷。

规划主要包括功能研究、景观环境设计、道路交通规划以及重要节点设计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750) this.width=750">外滩外滩滨江带是上海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景观岸线,同时也是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外滩滨水地区的功能将以旅游观光和城市公共活动为主,并配以文化休闲、商业服务、运营管理等公共服务功能和适当的停车设施。

而景观环境建设则突出高水准、高品位,反映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根据相关计划,外滩地下通道将在世博会之前竣工通车。

为了与地下通道工程的施工周期相衔接,外滩滨水地区改造工程将于年内完成方案设计。

目前,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已共同委托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组织此次国际方案征集,并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担任设计顾问单位。

外滩研究建设亲水平台昨起全球征集设计案目的是提供更好的观景场所和景观视野“未来的外滩地面车流量有望减少,而通过景观和环境的设计与建设,将向人们提供更好的观景场所和景观视野。

”就有关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的征集,有关专家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悉,外滩地下通道建成后,现有的中山东一路地面车行道将从10条机动车道缩减为4车道,两侧敷设停车带,服务到发交通和公交,以为外滩地区留出大量的空间。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2010.04.01
21世纪未来港,横滨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21世纪未来港 地理位置:横滨 工程性质:濒海中心商贸区 业主和开发商:21世纪未来港
公司 主要规划设计者:以大高正人
为首的规划委员会 规划设计时间:1983年至今 建设时间:1984年至今 用地面积:186公顷 总建筑面积:约3700万平方米 规划人口:190000人的就业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沿海滨地带作为城市公园设计,它和区内的步行绿地共同形成绿带, 把商务区包围在中间。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三道轴线为骨架——皇帝轴线(King Axis)、皇后轴线(Queen Axis)和 大摩尔轴线(Grand Mall Axis)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城市设计准则
天际线 海景——城市 城市色彩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浙江省温岭市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基地——城市分析
从城市空间结构角度 以中华路为南北向发展主轴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结构。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基地——城市分析
土地。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化文化中心 一个21世纪的信息城市 一个有水有树有历史的人文城市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把关内区和横滨站区连成一体,并完善了横滨的城市结构。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把关内区和横滨站区连成一体,并完善了横滨的城市结构。

重塑城市公共客厅上海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

重塑城市公共客厅上海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

交通的日益拥堵,公共活动空间的局促,城市快速机动交通向滨水空间的挤占,高高的防汛墙对行人视线的隔绝,以及“亚洲第一弯”(上海市延安高架外滩下匝道)对景观整体性的破坏,这些问题都摆在了上海最重要的城市风景线——外滩的面前。

借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的契机,2007年8月,上海市政府启动了“外滩综合改造工程”,通过实施外滩通道建设、滨水区改造、截渗墙改造、新延东排水系统改造、公交枢纽和地下共建开发等6大工程项目,对外滩实施一体化、全方位的系统改造,并确立其50年不变的风貌。

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作为整个综合改图05重塑城市公共客厅上海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Re s h a p in g t h e Ur b a nP u b lic P la z a The Com pre he nsive Re nova tion of the Wate rfront Are a of Wa ita n, Sha ngha i 造最重要的一部分,北起苏州河口,西至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西侧建筑界面,南至十六铺客运中心北侧边线,东至黄浦江岸线,岸线总长度为1.8km,总面积约14.7hm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园林景观设计研究院负责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深化方案,并明确了历史保护建筑作为外滩“主角”的地位,滨水区谦逊、简洁、与历史建筑融为一体的主要设计原则,两者共同形成富有亲和力与场所感的城市空间。

随着“亚洲第一弯”的拆除,新外滩通过在地下建设一条双层6车道快速通道,将地面原先的双向11车道缩减为4条机动车道和2条备用车道,把外图03图04图05图01拓宽后的滨水步道较以前更开阔,可容纳更多的游人,并且在沿线建筑的最佳观赏点设置停留节点。

Fig.01The expand ed wa terfront promen ade ca n a ccommo date more v isitors tha n b efore a nd sets up sta ying no des alo ng th e b uildin gs where visitors c an enjo y wo nderful views.图02总平面图Fig.02Ma ster pla n 图03-05剖面图Fig.03-05Se ctions图01滩从繁忙的交通功能中解脱出来。

外滩东岸配套设施规划方案

外滩东岸配套设施规划方案

外滩东岸配套设施规划方案引言外滩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地标之一,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壮观的城市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市民。

然而,对于外滩东岸来说,尽管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但其配套设施相对滞后,未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娱乐和便利性的需求。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提出外滩东岸配套设施规划方案,旨在提升外滩东岸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1. 交通便利性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前往外滩东岸的需求,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提升交通便利性:- 新增公共交通线路:在外滩东岸设立新的公交车站,增加无缝对接外滩的公共交通线路,方便市民和游客前往。

- 增设自行车专用道:在外滩东岸设置自行车专用道,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前往游玩,既减少了交通拥堵,又有助于身体健康。

- 建设地铁站点:在外滩东岸附近修建地铁站点,将地铁与公共交通相连,方便远距离的游客前往。

2. 增设文化设施外滩东岸将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我们计划增设以下文化设施,以提供更多的娱乐和学习机会:- 博物馆:在外滩东岸建设一座博物馆,展示上海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通过展览和互动方式,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的历史发展。

- 图书馆: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阅读和学习的空间。

配备最新的图书资源和多媒体设备,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 表演场所:建设一个多功能的表演场地,举办各类文化演出和艺术展览。

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和文化创意机构入驻,丰富文化生活。

3. 增设娱乐设施为了提升外滩东岸的娱乐性和吸引力,我们计划增设以下娱乐设施:- 游乐园:在外滩东岸建设一座主题游乐园,提供各类娱乐项目和设施,包括过山车、旋转木马和水上游乐等。

这将吸引更多的家庭和年轻人前来游玩。

- 公园绿地:增设更多的公园绿地,供市民休闲和健身。

设置跑步道、健身器材和儿童乐园,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 餐饮街区:在外滩东岸建设一条集中餐饮的街区,包括各种特色餐厅和小吃店。

提供各种口味的美食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提升景观品质外滩东岸的景观品质对于吸引游客和市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滨水城市设计》课件

《滨水城市设计》课件
滨水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 共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06
结论
总结滨水城市设计的要点与经验
滨水城市设计要点 保护和恢复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
优化滨水区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品质。
总结滨水城市设计的要点与经验
完善滨水区的交通体系,提高交通可达性。 挖掘滨水区的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态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发展。
提高城市品质与人居环境的机遇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滨水城市可以借助其滨水的地理优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 市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提升公共空间品质
滨水地区可以建设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如滨江公园、广场等,提供 市民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提升人居环境的质量。
促进社区参与
《滨水城市设计》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滨水城市设计原则 • 滨水城市设计要素 • 滨水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 未来滨水城市设计的挑战与机遇 • 结论
01
引言
滨水城市的概念与特点
滨水城市
指城市紧邻江、河、湖、海等水 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 自然景观。
特点
滨水地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地理、 生态和景观优势,是城市的重要 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空 间。
05
未来滨水城市设计的挑战与机遇
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的挑战
1 2 3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滨水城市面临着海平面上升 、极端天气事件等挑战,需要采取适应性措施来 降低风险。
防洪排涝
滨水城市易受水患影响,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 和防洪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 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针对滨水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需要采取生态 修复和保护措施,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 续性。

如何做外滩保护建筑改造方案设计

如何做外滩保护建筑改造方案设计

外滩保护建筑改造方案设计一、方案背景外滩是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然而,由于外滩建筑过于老化,一些建筑已经出现了安全隐患,需要进行保护和改造。

同时,由于外滩建筑的文化价值较高,不能简单地拆除重建,必须尊重原有建筑的历史风貌。

二、方案设计1.保护现有建筑首先,保护外滩现有建筑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对于外滩历史建筑,应该加强维护和修缮工作,保持建筑的原貌。

对于一些已经出现严重老化和安全隐患的建筑,可以进行必要的加固和修复工作,以确保建筑能够安全使用。

2.改善建筑设施为了提高外滩的整体形象,还可以对建筑设施进行改善。

比如,在建筑外部可以进行粉刷和清洁工作,使建筑看起来更加整洁和漂亮。

在建筑内部,可以进行一些装修和更新工作,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3.加强文化保护外滩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因此,在进行建筑改造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原有建筑的历史和文化特色,避免破坏建筑的原有风貌。

可以在建筑周围设置文化展览和解说牌,让游客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和故事。

4.提高外滩的功能除了保护建筑,还可以对外滩的功能进行调整,使外滩更加适应现代城市的需求。

比如,在外滩周围可以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如公园、休闲场所等,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

另外,可以引入更多的商业和文化活动,让外滩更加繁华和有活力。

三、方案实施为了保护外滩的建筑和提高外滩的整体形象,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和共同努力。

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保护外滩建筑的工作组织,由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和实施计划。

并且,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共同投入保护和改造外滩的工作。

综上所述,外滩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需要得到妥善保护和改造。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外滩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上海城市的新名片。

愿外滩的每一座建筑都能永远保存下去,成为后代人们的骄傲和珍宝。

【案例】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暨修建性详细规划

【案例】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暨修建性详细规划

【案例】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暨修建性详细规划2010年10月26日10:14:51编制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时间:2007年11月-2008年8月审查批准情况: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于2009年1月批复(沪规土资源[2009]64号)获奖情况:优秀设计二等奖合作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项目负责人:奚东帆项目参加人:苏功洲徐玮郑科吴威奚文沁祝红娟王曙光应慧芳岑敏周翔整体鸟瞰规划背景外滩滨水区是上海市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区域,同时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

但外滩大部分滨水空间被城市快速机动交通所占用,存在公共活动空间局促、舒适性较差、外滩历史建筑未得到充分展示等问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黄浦江两岸的公共空间和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滩地区城市公共活动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的滨水空间环境亟需改善。

正在建设的外滩地下通道用以疏导过境交通,使地面交通压力得以缓解,进而减少地面车道数量,使外滩地区滨江环境的建设获得更为充分的空间,为改善外滩环境、重塑外滩功能、重现外滩风貌,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为了提升外滩滨水区空间环境品质,迎接世博会的召开,以外滩地下通道的实施为契机,规划对北起苏州河口,南至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北侧,岸线总长度约1.8公里的外滩滨水区域进行综合改造。

4.7米平台扩建防汛墙坡道总平面图规划内容与特点城市设计充分体现上海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的特征和现代气息,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外滩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上海最经典的滨水景观区域和公共活动中心。

精心设计公共活动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大人流量对于公共活动和观景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

外滩是上海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但受制于交通压力和空间局限,活动舒适度不高。

且每年五一、国庆、元旦等极端高峰日人流量达100万人/日,舒适度极差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针对大人流活动的特征和需求,规划提出外滩地下通道建成后,将地面车道缩减为4条机动车道加2条备用车道,主要解决公共交通和到发交通,从而大大增加了地面公共活动空间。

上海黄浦滨江外滩规划

上海黄浦滨江外滩规划

上海黄浦滨江外滩规划第一篇:上海黄浦滨江外滩规划区域规划--五规划一扩建打造经典滨江(黄浦规划局)南黄浦五年规划除了将城隍庙扩建一倍外,有现在的25万亩扩建至50万亩,外滩金融集聚带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6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627万平方米。

其中,规划新增(包括在建、待建、规划、储备)商业办公用地合计56公顷,相应总建筑面积可达227万平方米,超过总建筑面积的1/3。

此外,规划保留的可供置换利用的设施包括169幢共115万平方米的各类历史建筑及98万平方米的次新楼。

未来金融集聚带的规划产业办公用地总面积约97公顷,占地区建设用地的37%;规划商业办公建筑总面积440万平方米,占地区总建筑面积的70%。

南外滩地区四大重点地块的发展规划无疑是本次展示的规划成果中的一大亮点,这四大重点地块分别是8-1地块,13、15地块,复兴地块,南浦地块和城隍庙扩建。

根据规划,南外滩地区将出现挺拔矗立的双子塔楼、高层环绕的中心绿地等标志性建筑和景观。

今后,这四大重点地块将连接万国建筑博览与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兴建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和景观无疑会使自外白渡桥至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外滩沿线处处有景。

1、8-1地块——国际金融服务中心8-1地块的位置东至中山东二路、南至东门路、西至人民路、北至龙潭路,总用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今后,该地块将会出现两幢矗立的标志性建筑——双子塔楼。

双子塔楼将会是8-1地块最高的建筑之一,同时,它们也会成为继上海大厦、中国银行、海关大楼之后,外滩沿线的第二组天际线高潮。

除了主楼采用双塔布局之外,8-1地块在外滩沿线将会形成连续的街墙,裙房的高度也会由东向西逐层跌落,保持滨江地区通往豫园方向的通行及景观视廊的畅通。

该区域的目标是成为以专业服务及特色服务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服务中心。

2、南浦地块——生态办公园区南浦地块的位置东至外马路、南至油车码头街、西至中山南路、北至会馆码头街,总用地面积约7.1万平方米,地上建筑总面积约为19.3万平方米,其中新建约15.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

某外滩概念规划设计

某外滩概念规划设计

某外滩概念规划设计近年来,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空间面积不断缩小,而城市化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为了适应未来城市的需求,外滩的规划设计被提上了议程。

某外滩概念规划设计,旨在将该区域的城市设计和开发与大都市化趋势相适应。

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未来数十年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潜在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首先,该区域的空间利用需要最大化。

在外滩区域,我们需要考虑空间利用效率,使其能够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同时,为了保持城市绿地和普通市民利益,我们也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考虑到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广场等。

其次,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我们需要考虑到无障碍性问题。

未来的城市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出行必须是便捷和顺畅的。

某些特殊人群可以受益于无障碍公共空间的规划,如行动不便者,婴儿车和轮椅使用者等,我们应该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此外,城市规划设计在环境创新方面也需要考虑到一些问题。

为了保持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我们需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连续性。

同时,城市的噪音和空气质量也需要得到控制,以保持城市健康。

最后,规划还需要考虑到自然资源的管理。

我们需要管理和保护人类和环境所需的自然资源,以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我们应该保持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生态保护的问题。

总体来说,某外滩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未来城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保持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无障碍性问题,环境创新和自然资源的管理问题。

正如城市的发展已经取代了最初的城市设计一样,政府部门和城市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未来城市的需求,并通过明智的决策为城市的未来做出贡献。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 念与实践
目录
• 引言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实践案例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与解
决方案 • 未来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趋势与展

01
引言
滨水地区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紧邻江、河、湖、海等水体的区域。 这些水体为城市提供了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同时也是 城市交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1
生态保护
保护滨水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景观设计
将自然景观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创造优美的滨水 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
现。
地域特色
挖掘和利用滨水地区 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彰显地域特色。
注重滨水地区的整体 性和统一性,保持城 市风貌的协调和一致。
保护和修复具有历史 价值的建筑和景观,
传承城市文脉。
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提升城市的辨识度和
吸引力。
03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实践案例
从单一到多元
传统的城市设计往往追求单一的风格和形式,而现代的城 市设计则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 背景,强调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活力。
从静态到动态
过去的城市设计往往注重空间的静态布局和形式,而现代 的城市设计则更加注重空间的动态变化和使用,强调可持 续发展和适应性。
02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
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和 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 求。
加强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 让居民参与到滨水地区城 市设计的过程中。

上海外滩滨水区之景观分析及应用

上海外滩滨水区之景观分析及应用
应用价值: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为城市滨水区的景 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社会效益: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成功案例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效益: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注重生态保护可以推广到其他城市为城市滨水区的生态 保护和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广绿色建筑和可持续设计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生态修复恢复自然生态功能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 景观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景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保护历史建筑: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绿色交通: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环保意 识
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景观分析
自然景观分析
地理位置:位于上海市中心黄 浦江畔
自然环境:拥有丰富的植物资 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历史遗迹:保留了许多具有历 史价值的建筑和雕塑
生态保护:注重生态保护注重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文景观分析
历史建筑:外滩 的历史建筑群如 外滩18号、外 滩27号等具有 独特的历史价值 和文化内涵。
景观元素:建筑、雕塑、 绿化、灯光等
交通组织:步行道、自行 车道、水上交通等
生态保护:保护历史建筑、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 遗产等
互动体验:设置互动装置 增加游客参与感
景观规划设计实施
设计理念:结合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规划目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水区 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 实施步骤: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环节 设计亮点:融合历史与现代体现上海特色注重公共空间设计 应用效果: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历史滨水区的保护更新与功能塑造——以上海南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为例

城市历史滨水区的保护更新与功能塑造——以上海南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为例

规划实践 l 5 4
发展 ( 图1 ) 。
为 更好 地把 握 这 一历 史 机 遇 , 将 建 设 规
划 的成果实施落地 , 指导南外滩滨水 区的近
期建 设, 实 现 滨 水 区历 史 文 化 传 承 、 公 共 利 益
至上和金融功能集聚 的总体 目标 , 特编制南外
滩 滨水 区城 市设 计 ( 图2 ) 。
探讨 了城市历史滨水 区的保护更 新与功能塑造的实成 。
T h e S o u t h B u n d Wa t e r f r o n t i s a d j a c e n t t o t h e B u n d o n i t s n o r t h , P u x i E x p o s i t e o n i t s s o u t h . I t s i l o c a t e d i n he t c o a s t a l c o r e
城市历史滨水区的保护更新与功能塑造
以上海南外滩滨水区城 市设计 为例
T h e Co n s e r v a t i o n , Re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F u n c t i o n Mo l d i n g o f Ur b a n H i s t o r i c a l Wa t e r f r o n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接世博会浦 西园 区, 位 于上海 黄浦江沿岸核, C , XN , 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在以金融为主导功能的前 摘 要 南外滩滨水区北邻外滩 ,
提 下, 规划以 r 和谐共生、 复合渗透 、 宜居高效 ”为理 念, 重点聚焦历史文化传承、 公共活动贯通 、 功能业态复合、 生活配套完菩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项目名称: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设计单位:美国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类别:城市设计建设地点:上海场地面积:15公顷委托单位:上海市规划局设计时间: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外滩滨水区无疑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空间之一。

为了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改善外滩地区浦江沿岸的交通状况,上海市政府决定将目前外滩沿岸繁忙的过境交通引入地下,将地面道路改造为双向四车道,以释放地面城市空间,并以此为契机对外滩滨水区进行一次较高标准的改造,营造标志性的城市空间形象,使之符合上海外滩的国际地位。

为此,上海市规划局及相关领导单位组织了十家单位参加的国际竞赛,为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改造集思广益,提供思路。

在两轮的评选中,由美国波士顿建筑事务所与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组成的设计联合体提交的方案均获得了甲方和评审专家一致评选的一等奖方案。

在外滩沿江步行道上缓步徐行是如此令人难忘。

越来越多的上海本地居民和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游人享受着这种经历。

沿着整条步道,我们看到的不但是20世纪初期上海最动人的部分,而且见证了新上海的崛起——在发展中的世界级大都会,一个代表21世纪都市面貌的城市。

但是,目前在这1.8长的滨水步道上的沿江游览似乎基本上只是在观望:游人可以回望外滩的历史建筑,或是隔江远眺浦东的雄伟。

但是在整条步行道上,几乎没有途径可以直接地参与到城市的动感和活力中去。

因此目前的外滩更多的是“供游客游览的外滩”,而缺乏“供上海市民日常享用的外滩”的性质。

随着外滩成为日益重要的公共空间,这里呼唤更多更丰富的城市与水岸边缘之间的垂直联系。

外滩旧时的图片展示了昔日水滨和城市间的这种“垂直联系”, 有时是船坞和码头,有时是桥梁和跳板。

我们规划理念的核心就是唤回这种城市与水域之间强烈的动感。

实现这一理念的基础是对交通空间的改造,过境交通的地下化可以释放出城市空间,也使得外滩区域的交通更本地化,减少了繁忙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更重要的,我们还希望利用这一契机创造彼此相间的、丰富的活动。

我们在道路和滨江步行道之间设计了一系列草坡、桥、坡道等元素,把黄浦江和城市腹地用多种方式有机的联系起来,为沿外滩游览的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城市体验。

这些元素之间的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购物、就餐、休憩、活动的空间。

目前外滩的机动车道、消极的绿化空间以及防洪空箱和街道之间的高差阻隔了城市和水滨,使人们无法尽快登上滨江步行道饱览江景。

当人们从南京路或其他地方满怀希望来到这里,期待着一览江景的时候,他们面对的是十车道的繁忙道路和并不方便的地下通道。

即使通过了道路,找到入口登上步行道也需要费一番周折。

未来的外滩道路改造将大大缩小道路宽度,为建立城市和水滨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此之上设想了三种主要方式来建立城市和水滨之间的有效联系:外滩昔日水滨和城市之间关系草图1.步行天桥步行天桥剖面图从城市中来的人群一旦过了中山路,一系列台阶和天桥就将他们迅速带到滨江步行道。

在这里,浦东的天际线已经先行呈现在眼前。

黄浦江也似乎近在咫尺。

这样一来,滨江步行经验就拓展到中山路边上。

2.绿草如茵的缓坡缓坡剖面图城市和水滨的另一种联系是从中山路人行道到滨江步行道之间的一系列缓坡。

这些缓坡上种植草皮和树木后,形成沿江的带状公园。

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小径到达滨江步行道上。

3.林荫道和草坡上的商业空间商业空间剖面图在地段中心地区,我们不但设计了一段环境宜人的林荫道,而且草坡上设计了间或出现一些构筑物,这就使面向中山路的建筑立面为外滩提供必要的商业和服务空间。

这些构筑物从滨江步行道上缓缓升起,人们可以走到屋顶上近距离欣赏外滩的老建筑,也可以坐在坡上欣赏浦东的天际线。

十大目标在1.8长的范围内,外滩的城市空间具有不同的特色。

我们通过提出十大目标作为总体城市空间的设计指导原则,将它们统一联系起来。

目标1. 加强水滨和城市肌理之间的联系: a外滩是上海的一部分,也是黄浦江的一部分,应当在南北两个方向使苏州河北面的黄浦江沿岸、十六铺以及老城厢紧密联系起来。

我们在地段北面设计了新的步行桥,人们可以在外滩滨江步行道上直接走到苏州河北侧,而不必经过外白渡桥。

南面重新设计了新开河路绿地和天桥,将外滩经验引导向豫园老城厢。

外滩沿线的建筑代表着20世纪上半页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的最高质量。

这些建筑不仅经过周密的规划,还具有多样性和丰富的细节。

这些建筑和它们之间的空间为外滩的天际线带来了音乐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可惜的是,这种城市肌理与外滩滨江步行道之间的联系目前被道路和消极绿化隔离开来。

上海滨水区这两个最重要因素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

我们力图在对滨水区的改造中抓住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城市景观的节奏,使每一座建筑的尺度都投影到外滩, 并在重要的节点处设置前面谈到的连接。

借此我们将“建筑-空间-建筑”这样的空间性格翻译成为“空间-联系-空间”的新秩序。

城市的肌理与水岸区域由此获得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滨水和城市肌理联系图目标2. 创建新的景点和设施来提升外滩沿线的活动的多样性:外滩现在的活动比较单一,以漫步为主,缺乏休息、娱乐和驻足的空间。

服务的对象也是以游客为主,缺乏吸引本地居民活动的内容。

未来的外滩是充满多种多样活动的地区,她不但是一个旅游景点也是上海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新的景点、功能和设施, 有助于提升外滩活动的多样性。

包括:更新的公园和广场、信息中心、商业购物、餐饮、自行车出租点、游泳池、纪念雕塑、观景台、攀岩、滑板场、休闲中心。

服务设施公布图目标3. 提升外滩沿线保留的纪念建筑和特殊空间周围环境的质量:力图在外滩沿线创造一系列新空间的同时,我们也非常尊重那些已经深深植根于人民印象之中,成为文化遗产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和纪念建筑。

这些记忆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不希望将他们破坏或拆除,而是保护并提升它们周围环境的质量。

外滩滨江步行道在上海20世纪30年代的记忆中,外滩的滨水步行道是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浮桥构成的。

现在建在空箱之上的步行道已经成为外滩的典型景象,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去处之一,并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大量游人。

我们通过带来更多空间上的灵活性和材料上的丰富性来提升外滩步行道的品质。

人民英雄纪念碑、陈毅雕像我们保留了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南京路端头,我们保留了陈毅雕像来体现对上海城市的建立者的尊敬。

在他周围拱卫着两个连接人行道和滨江步道的大台阶。

纪念建筑分布图陈毅雕像成为这个新建的广场的一个中心,迎接着从南京路而来的人流。

黄埔公园、外滩天文台我们保留了黄埔公园和外滩源绿地,包括其中的树木和景观元素,并将它们连接并扩大延伸。

用通透的竹子丛和大树替代原来环绕公园的围墙,使人们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公园。

保留位于延安路端头的天文台,并将其同新的浮岛公园结合起来。

强化它作为延安路绿化和外滩绿化交点的地位。

使每个来到外滩的人都能近距离地观赏这一建筑。

目标4. 在外滩沿线增加零售商业空间和服务功能:随着规划的实施,整个外滩区域在街道两侧都需要从普通的售票亭到高端的餐饮商店等多种形式的商业空间。

当前的街道是单面的,与宏伟的历史建筑相比,道路东侧的商店矮小狭窄,拥挤在滨江步行道的边缘下,不但距离街道边界过远,而且缺乏足够的能灵活利用的空间。

另一方面,道路西侧的历史建筑越来越多地被改造为商业空间,也迫切需要更宽的步行道和更多的市政设施。

因此我们设计了不同的策略来提升外滩地段的商业空间。

在路西历史建筑前面,我们通过加宽步行道和增加行道树等方法提升街道西侧的商业空间品质,吸引更多的商业人流。

在前面设置公共汽车站以及室外座椅等市政设施。

商业与服务空间分布图外滩最重要并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位于南京路和福州路之间。

因此,我们为这一路段的部分位置设计了双面的林荫商业街。

由此,道路西侧的商业空间的质量得到了提升;在街道的另一侧则创建了一系列现代风格的商业空间。

道路中央植有两排树木,这样行人可以从地面过街或驻足瞻仰名人纪念塑像。

现在的地下过街通道可以加以保留并利用起来提供地下商业及展示空间。

在南京路周围我们通过现有的外滩空箱和新设计的桥来围合出一系列三面围合的庭院,桥下设置了一些作为商业零售空间的玻璃盒子。

这些具有宜人尺度的院子提供了餐饮、纳凉、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福州路以南的草地和滨江步行道之间是一些延伸到绿荫公园里的平台,这些平台的下面可以安排信息、售货、卫生间等服务功能。

目标5. 创造与水面更直接的联系: a外滩最动人的地方还是黄浦江,可惜的是由于防洪空箱的存在以及水质还不够理想,妨碍了人们进步一接近水面,我们的设计希望巧妙的解决这一矛盾。

设计中最大的手笔是地段南面的浮岛公园,我们在上一轮设计的基础上对公园进行了修改,既保留了公园的精髓又照顾了黄浦江通航要求。

这一浮漂在水面上的大平台提供了无数亲水活动的可能性。

除了公园北端留给轮渡外,公园上设置了3个游泳池(两个室内一个室外)。

还有宽敞的人造沙滩以及可以眺望黄浦江两岸的餐厅。

除了浮岛公园外我们还在地段南面增加了一些小的平台,作为比较安静的垂钓空间。

在地段的北面,新的水文站建筑像一个明珠漂浮在水面上。

一座步行桥将水滨的经验带到苏州河北面。

在重要的路口处,一些喷泉装置隐藏在江面以下,在节日里它们会从黄浦江中喷出音乐控制的水花。

人们凭栏远眺时,这些喷泉就成为了浦东建筑的前景。

水面联系分布图目标6. 在外滩沿线创建更具特色和多样性的绿色空间:外滩景观设计合理调节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沿袭了外滩具有历史意义的过去,保留了大量精华的景观元素;另一方面利用扩大了的开放空间来重构城市空间,为人们体验河流、体验散步的乐趣、体验外滩充满活力的街道生活提供了多种方式。

沿着这个线性的区域,我们建议通过设计一个连续的绿色系统来联系北至苏州河沿岸的绿色空间,南至十六铺码头和上海老城的整个外滩空间。

在我们的地段之内,这套绿色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北部更新了的黄浦公园、南京路口庭院空间、南京路到福州路间林荫大道以及南部的绿色景观系统。

景观绿地分布图植物配置图在地段的北部,公园形成一个面积可观的绿肺以衔接苏州河的绿化系统。

这里不但服务游客,也为附近居民提供社区公园。

更新了的黄浦公园保留了一系列体现历史和地域特征的元素:传统古树、池塘和庭院,同时还种了不同的落叶树与之相补充。

遮荫的树木创造树荫和距离感,也为上海这个大都市创造了难得的田园风情。

公园的南侧是庭院空间。

种植了一系列树木的庭院和其上的遮阳棚将空箱上下联系起来。

贯穿三个庭院的池塘、走道和零售店建立起院落之间的联系,同时庭院中的树木、花草、咖啡屋以及外滩观光隧道的入口给庭院带来了新的变化。

从南京路到福州路中间的林荫道在中心岛两侧由四排遮荫的树界定出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