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土木工程力学基础二、适用专业适用中等职业教育铁路工程测量专业三、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中职铁路工程测量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该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
通过讲练结合、以讲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类专业必备的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简单结构、基本构件受力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程设计基于使学生具备中等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构件的受力和平衡规律;掌握工程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失效规律;初步掌握杆状构件的强度验算方法;验证实验及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课程设计了两个个情景来讲述,分别为静力学基础;轴向拉伸压缩杆件强度、刚度分析;注重学生思维培养,突出应用性。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给学生展示工程中的各种问题,演示各种实验使教学更生动形象。
五、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练绘制工程实物结构的受力图;2.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绘制;3.掌握连接件的实用计算与圆轴扭转计算;4.掌握梁的弯曲内力计算与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5.掌握梁弯曲变形时的挠度与转角计算;6.掌握组合变形构件的内力分析;7.熟练掌握细长压杆的临界力与临界应力计算。
(二)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及实际应用;2.熟练掌握连接件与圆轴的强度问题分析及实际应用;3.熟练掌握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及实际应用;4.熟练掌握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及实际应用;5.熟练掌握细长压杆的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三)素养目标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2.能正确认识处理个人和同事及集体的关系,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养成安全生产、环境与节能意识;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面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力学素养,使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刚体的受力分析、平衡规律以及构件在受力后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
并培养学生具有清晰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点,求实、上进、爱国的精神,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有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1.以“必需、够用”为度,由简到难为原则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依据“必需、够用”为度,由简到难的原则,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工程力学基本素质和工程应用为主线,着重基本概念和结论的应用,将定义概念、理论知识、工程应用案例、课程训练等融为一体,真正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教学做练一体化,保证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2.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为理念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精选内容,突出主线,做到案例引领,任务驱动。
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力学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学生能力和全面素质提高等方面起到引领的作用。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刚体的受力及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明确杆件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和初步的试验能力;初步学会利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
2.技能与知识目标(1)掌握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掌握一般构件的受力分析,受力图的绘制方法;(3)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原理、平衡方程和计算方法;(4)掌握拉压、剪切、和弯曲等基本变形的概念和内力计算;(5)熟练掌握在不同变形情况下,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与计算。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工程力学》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
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初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
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二)课程内容与要求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
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
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
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
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内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
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方式的内力、应力、内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方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编写人 薛正福薛正福 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课程类型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 考核方式 闭卷闭卷 是否核心课程 是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 主要授课方式理论理论 开课时间:大一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第二学期:5252学时学时其中讲课:其中讲课: 42 42学时学时习题练习:习题练习:1010学时学时教学总时数:52学时 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其有机地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几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融合为一体,形成以培养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及几点应用技术为主线的新的专业基础课。
培养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及几点应用技术为主线的新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属于技它是属于技术性、工程性的一门课。
术性、工程性的一门课。
教学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职业道德及爱国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职业道德及爱国创业精神;(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5)培养学生的目标追求毅力及挫折承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目标追求毅力及挫折承受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及掌握力矩的计算)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及掌握力矩的计算(2)掌握力系的简化及力系的平衡)掌握力系的简化及力系的平衡(3)熟悉金属材料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应力)熟悉金属材料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应力(4)掌握材料刚度与强度的计算)掌握材料刚度与强度的计算(5)掌握材料在不同作用力的作用下的应用)掌握材料在不同作用力的作用下的应用(6)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材料加工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工程力学标准化课程建设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二)建议课时 72 ,学分 4(三)课程定位(课程体系中的角色)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煤矿开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抽象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想法,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模具设计与创造、金属处理等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想法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开设的根据和内容挑选标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习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机电一体化建设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建设,本课程针对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岗位,以学生获得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机电行业的发展和操作技术人员的岗位要求,采用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宗旨,以实践为导向,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课程设计思路。
进一步突出了知识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以满足培养机电行业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2.课程内容设计(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案例教学)经过实践项目和任务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能将力学分析想法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能力;具备将来在生产第一线运用力学想法分析解决工程中遇到的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
学习情境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工程结构为载体重构了学习内容,根据岗位的任务、项目、能力、知识举行综合分析,按照职业岗位任务,设计了模块化的课程内容和机构。
课程内容的两个模块为:①静力学模块;②材料力学模块。
共有11个学习单元和53个学习任务基于实践导向的原则,设计了7个实践教学模块:①力学实验;②现场考察见习;③学习小组活动(综合性大作业);④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专题研讨(工程结构的受力分析);⑤课外解题训练;⑥力学应用能力竞赛(绘制内力图,知识抢答,模型制作)。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任务1.课程的性质工程力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基础课。
它一方面可以直接解决工程中的受力分析、运动计算、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一系列后继课程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等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都需要工程力学的知识。
所以,工程力学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理论基础。
2.任务和基本要求1)会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和求解工程中的平衡为题;2)理解速度、加速度、角加速度、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的概念;会求定轴转动刚体上的速度和加速度;3)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四种基本变形、应力集中和交变应力、压杆稳定的概念;会进行四种基本边线构件的强度计算。
二、课程教学目标按照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静力学、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摩擦、空间力系、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和挤压、圆轴的扭转、直梁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动载荷与交变应力等内容。
三、学习内容及要求1)绪论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机械部件一主要是杆件;了解工程力学中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问题熟悉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二)静力学基础主要内容:1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2 .约束的概念、特点、约束反力、工程结构及其简化;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绘制物体的受力图。
教学目标:1 .了解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公理;2 .掌握约束及其基本类型的结构和简图并确定约束反力;3 .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并会绘制物体的受力图。
(三)平面汇交力系主要内容:1 .几何法一一力的多变形法;2 .解析法;3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和解析条件。
教学目标:1 .会用力多边形法求合力;2 .会用解析法求合力;3 .能用平衡方程求解工程问题,(四)力矩与平面力偶系主要内容:1 .力矩的概念及计算;2 .力偶、力偶矩;3 .力的平移。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
为了保证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
本文将介绍工程力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目标。
一、工程力学课程标准的内容1.课程简介:介绍工程力学的概念、目标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2.课程大纲:包含课程的主题、内容和学习目标。
3.课程要求:说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4.授课方式:指定课堂教学、实验课程、项目工作等教学方式。
5.教材和参考书目:教师可以使用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阅读的参考书目。
6.评估方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工程力学课程标准的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培养学生发现工程力学理论与实际工程行业的联系。
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5.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6.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向和机会。
三、工程力学课程标准的意义1.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2.规范教学进程,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
3.保持教材和教学方法与当前最新的工程技术发展同步。
4.促进各个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好的适应和应对社会的需要。
四、工程力学课程标准的未来发展1.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变,工程力学课程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2.需要与其他课程标准相适应,以便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3.需要适应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世界各地的工程力学教育体系相匹配。
4.需要注意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学习内容。
5.需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高,以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工程力学课程标准是保证工程力学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对于推动工程技术、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编制人:XXX编制单位:环境地质系编制日期:2011年07月15日审核人:XXX专业负责人:XX系部主任:XXX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示范办制《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课程类别:拓展学习领域修课方式:选修教学时数:64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的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该课程以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中的施工与应用为基础,遵循行业规范,使学生具备对相应专业的工程构件的简单设计能力、绘制与识读结构的受力图的能力。
其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力学知识进行工程验算的能力,即保证构件在确定的外力作用下正常工作而不失效,亦即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生成为一名实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工程力学》属必修课。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高等数学》,其后续课程主要有《岩土力学》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和拓展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多元智力,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贴近生产。
《工程力学》是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一门基础课,是指导人们从事工程地质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工程中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需要的工程力学方面的分析计算能力、绘制与识读工程结构受力分析图为重点,组织课程的知识和实践环节教学。
配合其它有关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工程地质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该课程是依据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设置的。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能力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2019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工程力学是将力学原理应用于有实际意义的工程系统的科学。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对于工程力学的整体认识,掌握力学的最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技术原理,了解力学在工程中的作用。
为高等学校工科学生提供必备的现代力学基本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工程中认识、提出力学问题,并利用力学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二、设计理念加强工程观念,结合工程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如何将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主线,有目的的选择与工程实际和日常生活有关的例题,在讲解例题时突出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建模等过程。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实际工程构件及其运动状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基本思路是:根据本课程对应的工作任务,将工作过程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以及强度校核为训练载体,依据机械设计中所需要的知识归纳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四、课程衔接1前导课程高等数学2 平行课程机械原理与零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3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毕业设计五、课程培养目标学习本课程是为了机械设计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进而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具体描述如下:1.专业能力目标(1)通过理论力学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机械运动中零件的受力进行分析(2)通过对材料力学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选择机械零件使用的材料(3)为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2)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查找手册、各类学习资料的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3)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设计准备—设计方案—设计制作—设计总结”四个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划分展开教学实施。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活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固性等运算道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差不多性,即为后续课程的进修供给须要的力学常识与分析运算才能;又具有专门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调和工程的安稳性和经济性抵触供给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是以,《工程力学》是机械制造与主动化、机电一体化技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巧等专业的重要技巧差不多课。
二、进修目标经由过程义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静定构造受力分析才能和内力争的绘制才能;力系均衡前提的应用才能;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固性运算才能;全然的力学实验操作才能;工程应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
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德,为成长职业才能奠定优胜的差不多。
1.专业才能①画图与书写才能;②把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的才能;③静定构造受力分析(外力与内力)才能;④力系均衡前提的应用才能;⑤工程构件(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固性运算才能;⑥全然的力学实验操作才能;⑦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才能。
2.方法才能①查取材料获守信息的才能;②能够或许自立进修新常识、新技巧、新规范、新标准,具备可连续成长的才能;③自力制订筹划并完成义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现、分析、评判和总结的才能;④融合贯穿应用常识的才能,逻辑思维与立异思维才能;⑤归纳、推理与小结才能。
3.社会才能①人际交往才能;②具有在复杂情形中干事、与人竞争协作的才能;③具有严肃卖力的工作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力;④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随便率性识。
三、进修情境设计1.设计思路力学既是差不多学科又是技巧学科,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专门紧密。
传统力学内容经典,体系严密,但关于不善于逻辑思维的高职学生,要让其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最有应用价值的过程性力学常识,课程团队在课程体系及教授教化内容改革方面的重要思路是:凸起主线,精选内容。
遵守力学的全然研究方法,以刚体受力分析、均衡前提及应用、构件强度、刚度、稳固性、力和活动分析为主线精选、组织与序化进修内容。
《工程力学(第2版)》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本课程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水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
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二部份内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培养方案提出的目标及对本课程的要求,课程作用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工程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计算和稳定性核算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具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的”的教育理念,把工程力学课程定位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上。
同时提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即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使本科程为今后应用于施工实践和学习建筑结构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篇理论力学篇模块一刚体【学习目标】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和推论的内容及适用范围;学会分析物系内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的应用;掌握工程中常见的约束类型及确定约束力的方法;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及绘制受力图。
任务一刚体的受力分析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常见的约束,分析物系内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模块二平面力系【学习目标】掌握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投影与分解方法;学会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分析方法;掌握力矩、力偶和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及平面力矩、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建立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方法。
任务二平面汇交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掌握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学习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系的分析方法。
任务三平面力偶系平衡问题的求解理解力矩、力偶和力偶矩的概念,明确力矩、力偶的性质和力偶的等效条件,能应用平衡条件求解力偶系的平衡问题。
任务四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熟练掌握利用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的方法。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1)表1-1 “工程力学”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
本课程以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的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在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力学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如机械设计、机械零件和机制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并掌握杆件拉压、剪切和挤压、圆轴扭转及梁弯曲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稳定性的基本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和要求如下:(1)主要学习任务:①质点、刚体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②力系的简化和平衡;③平衡方程的应用;④轴向拉伸和压缩;⑤剪切和挤压;⑥圆轴的扭转;⑦直梁弯曲的内力和应力。
(2)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达到以下要求:①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②掌握平面力系的受力分析;③掌握物体系统平衡方程的应用;④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内力、应力的概念;⑤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强度的计算;⑥掌握材料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⑦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⑧掌握圆轴扭转时的扭矩的计算和扭矩图的绘制;⑨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⑩掌握弯曲的剪力和弯矩的计算和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11掌握弯曲正应力及强度计算。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A1:理解力、质点、刚体和平衡的概念及力的基本规律。
A2: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计算。
A3:理解力对点之矩的意义及计算。
A4:掌握平面力系的受力分析。
A5: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20.《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10149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4.0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前言1.1课程定位《工程力学》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处于专业基础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绘制构件的受力图,能够利用受力物体平衡时作用力应满足的条件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来合理设计构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机械数学》和《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和《金属切削方法与设备》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1.2设计思路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企业进行走访、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群的调研和分析、校企洽谈和毕业生工作跟踪调查,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培养学生能够合理设计构件并对构件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利用“讲授+实验”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该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公平公正的评定学生成绩。
本课程标准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形成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其中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等效定理、汇交力系和力偶系和平面一般力系;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拉伸和压缩变形、剪切和挤压变形、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
各个部分内容编排由简单到复杂,难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本课程共计64学时,其中静力学基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绘制构件受力图和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时20学时,后面4个部分的内容属于材料力学的知识,主要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构件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来合理设计构件的能力,同时难点和重点较多,用时42学时,其中包括四个力学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和给出合理的解释。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力学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静力学、材料力学和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工程结构的基本力学规律,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力学基本理论,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和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2. 具备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激发对工程力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静力学部分内容:静力学基本概念、受力分析、力矩、力偶、平衡方程及应用案例。
要求: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方法,理解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范围和求解方法,能够正确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静力学问题。
2. 材料力学部分内容:变形体、应力、强度理论、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弯曲、扭转及组合变形等。
要求:理解变形体的基本概念和强度理论,掌握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弯曲和扭转等基本变形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动力学部分内容:质点运动微分方程、自由落体运动、匀加速运动及简谐运动等。
要求:了解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能够运用动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运动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2.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3. 组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定期进行课堂互动和答疑,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和困惑。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分析题等题型;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等;3.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思路清晰度和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因此,《工程力学》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二、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和内力图的绘制能力;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专业能力①绘图与书写能力;②把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③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外力与内力)能力;④力系平衡条件的运用能力;⑤工程构件(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⑥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⑦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2.方法能力①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②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③独立制定计划并完成任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和总结的能力;④融会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⑤归纳、推理与小结能力。
3.社会能力①人际交往能力;②具有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③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④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习情境设计1.设计思路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非常密切。
传统力学内容经典,体系严密,但对于不擅长逻辑思维的高职学生,要让其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最有应用价值的过程性力学知识,课程团队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主要思路是:突出主线,精选内容。
遵循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刚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应用、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力和运动分析为主线精选、组织与序化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专业层次: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计划学时:单位: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二○一七年六月工程力学一、基本情况8二、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该课程是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力学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经典内容。
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处于静定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静力分析和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
这门课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工程力学》课程在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二)课程基本理念1、指导思想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生成才规律,树立专业指向、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2、基本原则以机械设计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获得机械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1、框架设计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按照专业基础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为基础,对工程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内容安排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
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系。
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
本模块设有3个实验,安排六个课时,通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
第三模块主要引导学生自学。
83、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课时共72学时,4.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6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教学安排在第3学期。
4、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要确保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为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
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积极的思维。
学生学习工程力学,应在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程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所学的定理和公式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演算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加强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实物、模型等教具和挂图、教学录像片,并组织进行现场参观教学。
同时应重视材料力学实验课这一教学环节的开设。
5、课程评价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终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注重最终的考核成绩,还关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专家督导、同行评价和学生反馈等方法对教的过程和学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学习,获得汽车主要总成和机构功用、结构特点、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能完成汽车主要总成和机构的拆装,经历“汽车构造”课程的学习过程,熟悉结构原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发现、分析、处理岗位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品质,具备与相应的专业素养。
(二)分类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①掌握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②掌握一般构件的受力分析,受力图的绘制方法;③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原理、平衡方程和计算方法;④掌握拉压、剪切、和弯曲等基本变形的概念和内力计算;⑤熟练掌握在不同变形情况下,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与计算;⑥熟练掌握材料应力分析方法及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2)能力①能利用静力平衡方程计算工程结构的支座反力和内力;②能根据内力计算方法判断工程结构的危险截面;③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承载力的分析和计算;8④能根据结构特点合理布置荷载;⑤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材料、截面形状和尺寸的设计;⑥能对工程结构的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3)素质①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②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③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④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2、过程与方法(1)理论学习:经历课前预习、随堂听课、参与讨论、查找资料等学习过程,获得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
(2)实践学习:经过理论引导、示范讲解、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讲评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加深对工程力学基本变形强度校核的感性认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形成基本的操作技能。
(3)自主学习:经历访问与浏览网络课程,查阅图书馆资料等自主学习,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拓宽有关工程力学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形成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学习的渴望;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善于和他人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团队意识;树立自主学习、刻苦钻研和善于实践的学习风气。
四、内容标准(一)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1、内容要点(1)静力学基本概念;(2)静力学公理;(3)约束和约束反力;(4)物体的受力分析。
重点:静力学公理,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掌握约束反力的画法,并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正确地画出受力图。
难点:准确理解静力学公理,明确和掌握约束的基本特征,正确画出约束反力即画出受力图。
2、教学要求理解力的概念,刚体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掌握各种常见的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出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3、过程方法经历课堂多媒体学习,分析和讨论静力学的概念和公理,能分辨约束的类型及其特点,会绘制受力分析图。
84、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会分离研究对象,正确完整的绘制其受力图。
考核方法: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课终理论考核。
(二)平面力系1、内容要点(1)平面汇交力系;(2)力对点之矩;(3)平面力偶系;(4)平面任意力系。
重点: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向任一点简化,及简化结果分析;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难点:平面任意力系向任一点简化;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2、教学要求掌握力矩和力偶矩的概念,合力定理;掌握平面力偶的性质,力偶的合成;掌握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向任一点简化,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力系简化结果分析;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和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并能够正确应用之;掌握物体系统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
并能够运用平衡方程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
3、过程方法经历课堂多媒体学习,分析和讨论力矩和力偶的概念,以及力的平移定理,能正确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
4、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考核方法: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课终理论考核(三)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1)材料力学的任务;(2)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3)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4)弹性杆件的内力与应力重点: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难点: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教学要求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和内容,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基本假设。
3、过程方法经历课堂多媒体学习,分析讨论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理解变形固体的假设。
4、考核评价考核内容:杆件的变形,杆件受力时的内力和应力。
考核方法: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课终理论考核。
(四)轴向拉伸与压缩81、内容要点(1)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和实例;(2)轴向拉伸、压缩时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3)轴向拉伸、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4)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重点:截面法及轴力图;正应力求解;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强度计算。
难点:轴力图;正应力求解;斜截面上的应力;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强度计算。
2、教学要求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概念、掌握内力求解截面法及轴力图;掌握正应力求解;斜截面上的应力,了解剪应力互等运律;了解线应变,泊松比;理解胡克定律。
理解金属材料拉压时的基本力学性能;理解强度指标,塑性指标;理解材料的两种典型失效形式。
了解安全系数,许用应力;掌握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强度计算。
理解低碳钢拉伸和铸铁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能测定实验。
3、过程方法经历实验,认识拉压杆变形时的力学性能的变化;经历课堂多媒体学习,分析杆件拉压时应力的变化,掌握拉压杆的强度校核。
4、考核评价考核内容:拉压杆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内力求解;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考核方法: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终理论考核。
(五)剪切与扭转1、内容要点(1)剪切与扭转的概念和实例;(2)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3)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5)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6)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重点: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及强度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扭转角及刚度计算。
难点:剪切胡克定律;扭矩图;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及强度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扭转角及刚度计算。
2、教学要求理解剪切概念;了解;理解剪切面;理解挤压概念,挤压面,挤压应力;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理解扭转概念;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扭矩图;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及强度计算;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变形--扭转角及刚度计算;理解低碳钢,铸铁的扭转破坏实验。
3、过程方法8经历实验,认识轴在扭转时的变形特点;经历课堂多媒体学习,分析轴在剪切和挤压时的变形特点和受力特点,以及圆轴扭转时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通过课堂示例讲解和课堂练习,掌握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4、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圆轴扭转时的扭矩图的绘制;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考核方法: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终理论考核。
(六)弯曲1、内容要点(1)弯曲的概念和实例(2)平面弯曲时梁的内力(3)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剪力图与弯矩图(4)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5)弯曲正应力和强度计算(6)弯曲切应力和强度计算(7)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8)、提高梁抗弯性能的措施重点: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及剪力图,弯矩图;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梁的强度计算;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梁的刚度计算。
难点: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简单图形惯性矩;梁的强度计算;积分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计算。
2、教学要求了解梁的概念;了解梁的种类;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掌握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及剪力图,弯矩图;掌握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了解切应力;了解惯性矩;理解简单图形惯性矩;掌握梁的强度计算;掌握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理解梁的变形;理解叠加法,积分法求梁的变形;理解梁的刚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