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 不作为

合集下载

第三章犯罪构成练习题

第三章犯罪构成练习题

、填空题•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_1) ____________ 或者(2)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 Q)_________ 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4 ____________ 而没有预见,或者 _____________ 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才负刑事责任。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7) 或者 ________________ 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已满 ________________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 _________________ 或者 __________________ 、强奸、抢劫、_____________ 、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 _______________ 或者 _________________ 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 ___________________ 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 ⑹ ____________ 。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 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判断题( )1、刑法理论将犯罪行为按照其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对犯罪客体作不同层次的概括,从而把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类。

( )2、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抽象和概括。

(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 )4、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 )5、《刑法》第344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治安案件查处 习题集

治安案件查处  习题集

治安案件查处课程试题集判断题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1、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是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目的的基本方面。

(错)2、在整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涉及到公安机关的权力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之间的关系,首先考虑的是公安机关如何能最大限度的运用权力。

(错)3、某一行为之所以被认定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对)4、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不同的危害内容。

具体到某一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内容,是由该行为所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或者社会秩序的性质所决定的。

(对)5、衡量某一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并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最直观的外在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

(错)6、只有应受治安管理处罚的行政违法行为才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对)7、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即行政拘留的决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对)8、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治安管理处罚权可以交由综合执法机构行使。

(错)9、如果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可以交给公安机关行使。

(对)10、在联合执法中,公安机关对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以自己的名义依法进行处罚,其他参与联合执法的行政机关加盖公章。

(错)11、对同一问题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适用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错)12、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部集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于一身的法律。

(对)1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错)1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错)15、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违反治安管理的,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其违反治安管理的法律责任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刑法(上)习题(1)

刑法(上)习题(1)

1.简述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可以适用我国刑法的条件2.简述我国刑法对溯及力的规定3.简述我国刑法中的属人管辖权4.简述我国刑法中的普遍管辖权1.我国刑法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2.广义上的刑法包括哪些组成部分?3.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4.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5.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1.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作了哪些规定?2.我国刑法对溯及力做了哪些规定?3.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

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

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4.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5.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A.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B.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C.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D.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1.试述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与特征2.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法律硕士刑法提高练习习题及答案03

法律硕士刑法提高练习习题及答案03

【提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司机小王,由于曾在特警队中训练过特技驾驶,对自己的开车技术深信不疑,且自恃技术高超,经常做些“高难动作”,从未失手。

一日途经一渡口时,为向朋友炫耀,违反渡口汽车应顺跳板缓行驶上渡船的规定,企图不经跳板直接从岸边“飞车上船”,导致汽车上船时渡船倾覆。

小王在实施上述行为时的主观方面是( )。

A.间接故意B.意外事件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2.肖某(男,28岁,初中文化,农民)于某日中午与妻子吵架,屋外已有不少人围观。

肖某对妻子进行辱骂,其妻一气之下拿出一瓶“1605”剧毒农药,并揭开瓶盖,声言要喝下农药死在肖某面前,肖某见此情景,急忙将其妻手中的药瓶夺下,顺手向屋外扔,结果瓶中药水撒在屋外观看的两个幼女的头、颈部,并流入口中,导致两名幼女中毒死亡。

肖某主观罪过为( )。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3.杨某在踢足球时一脚将球踢出场外,打碎足球场旁居民楼上刘家阳台上的玻璃窗,玻璃掉下时又碰上楼下李某的花盆,花盆随之落下,刚好砸到从楼下走过的吴老太的头上,致其重伤。

杨某的行为在刑法学上认为是( )。

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无罪D.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4.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

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5.下列犯罪行为中,不属于不作为犯的为( )。

A.警察在值勤时见人行凶杀人,不予制止B.有赡养能力的成年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造成严重后果C.某成年人带邻家小孩去游泳,在孩子溺水时不予抢救,致使孩子被淹死D.过路人见交通事故的被害人躺在血泊中而不抢救6.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间接故意?( )A.张某在李某的暖水瓶中下毒以杀害李某,知李某与王某共用一暖水瓶,而对王某死活听之任之,结果王某饮水后死亡。

民法分论分章习题及答案

民法分论分章习题及答案

1、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权的是()A.土地承包经营权B.建设用地使用权C.典权D.海域使用权(C.因为物权法定主义)2、关于当事人创设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物权类型的法律行为的效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效,只是不具备物权效力B.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应发生效力C.确定无效D.如果不在法律明确禁止之列,则确定生效(A.根据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协议设定。

据此,当事人创设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物权类型的法律行为有效,但不具备物权的效力,而具有债权的效力)3、下列情形违背一物一权原则的是()A.所有权与他物权并存B.在同一物上设立数个内容相同的担保物权C.甲以取得的出让土地使用权向乙银行设定抵押权以取得贷款D.甲乙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B.同一物上不允许有性质不相容的物权并存)4、关于“物权”中的“物”,说法错误的是()A.原则上为有体物,也可以是无体物B.包括知识产权C.须是特定物D.须是独立物(B.权利成为物权的客体,仅限于法律有明确的规定情况,如权利质权,但权利不是物。

)5、下列属于主物权的是()A.留置权B.地役权C.土地所有权D.抵押权(C.根据物权是否能够独立存在,物权分为主物权和从物权。

AD两项是担保物权,从属与债权而存在并为债权服务,是典型的从物权。

BC两项是用益物权,但B地役权附属于需役地权利之上,C项是独立存在的物权。

)6、甲有天然奇石一块,不慎丢失。

乙误以为无主物捡回家,配以基座,陈列于客厅。

乙的朋友丙十分喜欢,乙遂以之相赠。

后甲发现,向丙追索。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奇石属遗失物,乙应返还给甲B.奇石属无主物,乙取得其所有权C.乙因加工行为取得奇石的所有权D.丙可以取得奇石的所有权(A.因为物权具有追及效力。

7、甲将3间私房中的两间作价10万元投入与丙合伙办厂,又将另一间出租给乙居住。

现甲因急事用钱,要将三间房屋转让。

乙和丙均欲以同一价格购买,甲()A.应将整个房屋卖给乙B.按照房屋的使用现状,分别卖给乙和丙C.应将整个房屋卖给丙D.可以任意选择乙或丙作为购买者(B.同一物上既有物权,又有债权时,则物权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

犯罪构成要件习题

犯罪构成要件习题

1. (单选题)所谓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综合,其中,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属于()。

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的主观方面D. 犯罪的客观方面【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任何犯罪都包括四个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其中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属于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

故选C。

2. (单选题)犯罪的构成要件中的核心要件是()。

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的主观方面D. 犯罪的客观方面【答案】D【解析】【答案】D。

解析: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主体,其中核心要件是犯罪的客观方面。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它是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

故本题答案选D。

3. (判断题)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正确错误【答案】Y【解析】【答案】A。

解析: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当危害结果发生时,要确定某人应否对该结果负责任,就必须查明他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与该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4. (多选题)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

A. 犯罪人与被害人是朋友关系B. 实施抢劫的行为人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C. 实施犯罪的方法必须是以暴力、胁迫等其他手段截取财物D. 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犯罪,并且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意识【答案】BCD【解析】【参考答案】BCD【解析】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1)客体要件:侵犯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道成编辑,2012.1.15.第⼀章、绪论【堂上操练】⼀、填空: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__________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叫__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_____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________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________。

⼆、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学⽣是三好学⽣。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动的指南。

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

4.如果不努⼒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1.所有S是P2.p←q3.有S不是P4.(p∧q)→r【课后作业】⼀、查阅词典,指出下列各句"逻辑"⼀词的含义:1.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

2."贫穷才是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逻辑?3.普及逻辑是提⾼中华民族⽂化素质的重要⽅⾯。

4.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

5.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6.任何脱离现实⽣活逻辑的⽂学作品都是没有⽣命⼒的。

7."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这⼀逻辑不能成⽴。

8.这⼏句话不合逻辑。

⼆、请⽤公式表⽰下列命题或推理,并指出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1.只有坚持改⾰开放,中国才有出路。

2.⽩求恩同志是⼀个⾼尚的⼈。

3.所有科学理论都具有客观性,形式逻辑是科学理论,所以,形式逻辑具有客观性。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老师应该怎么教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老师应该怎么教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老师应该怎么教?统编教材一至三年级课后练习题,较过去语文教材的练习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材编写者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语文要素,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每篇课文后面,除了“读一读”“朗读课文”等基本的教学要求以外,还有三四个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练习题。

其中,有理解课文的练习,也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要求,还有语言实践的内容;用好这些题目,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喜爱抛开课后问题,自己另搞一套,这违背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也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那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有哪些种类,怎样用于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呢?课后练习题的种类一、结合课文内容的练习题1. 文中内容很多课后练习题,都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以读书为主。

如,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课后练习题:“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

”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鸟》课后练习题:“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从文中能找到答案的练习题几乎每一课都有。

2. 仿说仿写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用能力,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所以有不少仿说仿写的内容。

如,一年级上册《四季》课后练习题:“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

”3. 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体现学以致用,统编教材在这个方面落实得很好。

如,一年级《项链》这一课有一些色彩词,课后练习题是“读一读,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如,出示了“金色的” “雪白的”等还有“小鸟、太阳”等词。

4. 背诵课文学语文需要积累,这一点我们是有教训的。

优美的段落、句子,课后要求背诵,积累语言。

如,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课后练习题:“背诵2—5自然段。

”二年级上册《日月潭》要求背诵“2—4自然段”。

还有的要求背诵全文。

5. 动手实践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很重要的编写理念就是把语文和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华北电力大学版)电力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华北电力大学版)电力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电力电子技术习题集标* 的习题是课本上没有的,作为习题的扩展习题一* 试说明什么是电导调制效应及其作用。

答:当PN结通过正向大电流时,大量空穴被注入基区(通常是N型材料),基区的空穴浓度(少子)大幅度增加,这些载流子来不及和基区的电子中和就到达负极。

为了维持基区半导体的电中性,基区的多子(电子)浓度也要相应大幅度增加。

这就意味着,在大注入的条件下原始基片的电阻率实际上大大地下降了,也就是电导率大大增加了。

这种现象被称为基区的电导调制效应。

电导调制效应使半导体器件的通态压降降低,通态损耗下降;但是会带来反向恢复问题,使关断时间延长,相应也增加了开关损耗。

1.晶闸管正常导通的条件是什么,导通后流过的电流由什么决定?晶闸管由导通变为关断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答:使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U AK>0),并在门极施加触发电流(U GK>0)。

2.有时晶闸管触发导通后,触发脉冲结束后它又关断了,是何原因?答:这是由于晶闸管的阳极电流I A没有达到晶闸管的擎住电流(I L)就去掉了触发脉冲,这种情况下,晶闸管将自动返回阻断状态。

在具体电路中,由于阳极电流上升到擎住电流需要一定的时间(主要由外电路结构决定),所以门极触发信号需要保证一定的宽度。

* 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使晶闸管由导通变为关断?答: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使其阳极电流I A大于能保持晶闸管导通的最小电流,即维持电流I H。

要使晶闸管由导通转为关断,可利用外加反向电压或由外电路作用使流过晶闸管的电流降到维持电流以下,便可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

3.图1-30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波形,其最大值均为I m,试计算各波形的电流平均值、有效值。

如不考虑安全裕量,额定电流100A的晶闸管,流过上述电流波形时,允许流过的电流平均值I d各位多少?(f)图1-30 习题1-4附图解:(a)mm m mI11I sin()()2I0.3185I22daI t d tπωωπππ====⎰mI2 aI==额定电流100A 的晶闸管允许流过的电流有效值为157A ,则m I 3140.5aI A ==;平均值I da 为:mI 100da I A π==(b )m m m 012I sin()()I 0.6369I db I t d t πωωππ===⎰b I == 额定电流100A 的晶闸管允许流过的电流有效值为157A ,则m I 222b A =;平均值I db 为:m 0.6369I 141.4db I A ==(c )m m m 313I sin()()I 0.4777I 2dc I t d t ππωωππ===⎰m 0.6343I c I == 额定电流100A 的晶闸管允许流过的电流有效值为157A ,则m I 247.50.6343cI A ==;平均值I dc为:m 0.4777I 118dc I A == (d )m m m m 33I 113I sin()()I 0.2388I 2224dd I t d t ππωωπππ====⎰m 0.4486I d I == 额定电流100A 的晶闸管允许流过的电流有效值为157A ,则m I 3500.4486dI A ==;平均值I dd为:0.2388*35090.7dd I A == (e )4m m m 011I ()I 0.125I 224de I d t ππωππ===⎰m 0.3536I e I ==额定电流100A 的晶闸管允许流过的电流有效值为157A ,则m I 4440.3536eI A ==: 平均值I de 为:0.125*44455.5de I A == (f )4mm m 011I ()I 0.25I 4df I d t ππωππ===⎰m 0.5I f I ==额定电流100A 的晶闸管允许流过的电流有效值为157A ,则:m I 3140.5f I A ==平均值I de 为: 0.25*31478.5df I A ==* 在图1-31所示电路中,若使用一次脉冲触发,试问为保证晶闸管充分导通,触发脉冲宽度至少要多宽?图中,E =50V ;L =0.5H ;R =0.5Ω; I L =50mA (擎住电流)。

犯罪主观方面练习题

犯罪主观方面练习题

犯罪主观方面练习题ID: 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

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

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

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

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正确答案:C评析:考察知识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主观形态解析:可以由作为实现,也可以由不作为实现的犯罪,如果行为人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现的,这种情形就称为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注意不能把作为和不作为的划分与故意和过失的划分相混淆。

作为和不作为是危害行为在客观上的两种基本形式,而故意和过失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主观心理态度的两种基本形式。

决不能认为作为都是故意,不作为都是过失。

实际上,作为和不作为都是既有故意,也有过失。

例如,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都可以由作为方式实现,也都可以由不作为方式实现。

ID: 请问下列关于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说法正确的是A. 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代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

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为直接故意B. 丈夫和太太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就往太太的被窝里放一眼镜毒蛇,孩子睡在旁边距离较远的一张床”,结果毒蛇不仅咬死了太太,还咬死了孩子,问丈夫对孩子的死亡所持态度是直接故意C. 贾某持枪要射杀尹某的贵狗,尹某不让,而且用自己的身体加以遮挡,贾某非常生气,喝令尹某躲开,尹某就是不让开。

贾某就朝狗射击,击中了尹某,尹某受了重伤。

贾某对尹某的重伤后果的犯罪态度是直接故意D. 两个蜘蛛人拴在一根缆绳上,在20层高楼搽玻璃,一罪犯只仇恨其中一人甲而已,另一个蜘蛛人乙罪犯从来没见过,但他砍断了缆绳、导致两个蜘蛛人甲乙都摔死,罪犯对另一个蜘蛛人乙的摔死所持态度是直接故意正确答案:A,C,D评析:考察知识点: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解析:如何判断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标准,有一个简单扼要的公式:第一步顺序:看行为人是否意识到危害结果必然会发生第二步顺序:再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持何种态度,是期盼还是放任。

刑法总论练习题

刑法总论练习题

《刑法》总论模拟试题第一部分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刑法的解释1.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将盗窃罪对象的“公私财物”解释为“他人的财物”,属于缩小解释B.将《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当然解释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答案:C。

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答案:D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的适用。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罚。

1.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A.一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B.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C.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D.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答案:C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2月29日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一个单行刑法。

目前共有8个修正案。

2.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法定原则,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和承担的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在这段话的空格中: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答案:D(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行相适应原则:A.对累犯从重处罚;B.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C.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D.对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A.B.C.D.2.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三、刑法的适用范围(一)空间效力1、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轮船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

民事法律关系习题及答案

民事法律关系习题及答案

民事法律关系习题及答案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第2章民事法律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B)。

A、塘中的鱼B、夜空中的星星C、不作为D、企业的名称权2、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属于财产法律关系的是(C)A、所有权B、债权C、人格权D、继承权3、下列对于民事法律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A、主要根据当事人的意志发生B、以权利义务为内容C、均以法律明文规定而发生D、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4、依据我国民法,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A)A、胎儿与死者B、植物人C、触犯刑法正被执行刑期的人D、被宣告死亡但实际未死亡的人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可以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ABCD)。

A、聋哑人B、合伙企业C、机关法人D、个体工商户2.下列民事法律关系属于绝对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CD)A、物权关系有形B、债权关系C、人身权关系D、知识产权关系无形绝对特定的3.公民甲生前立有遗嘱,指明其全部财产归女儿乙继承,则该遗嘱继承法律关系的发生有赖于下列哪些事件和行为(AD)A、被继承人甲的死亡B、乙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C、乙尚未出嫁D、甲所立遗嘱的合法有效4.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BCD)。

A、自然人B、物C、智力成果D、行为5、民事法律关系是(ABC)A、民事主体间发生的社会关系B、由民法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C、须同时具备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关系D、当事人均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6、下列属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C)A、甲堆木柴于乙门口致乙通行困难,乙要求甲清除木柴B、甲答应与乙结婚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C、甲养的鱼因鱼场出现缺口顺水游入乙的水塘,甲请求乙予以返还D、甲不在家,邻居乙为其接待来客7、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ABCD)A、自然人B、法人C、其他组织D、国家8、下列关系中能成为我国民法调整的民事主体是(ABCD)A、与某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的某行政机关B、故意打碎他人贵重花瓶的某中学生C、与某市场商贩发生合同纠纷的某日本留学生D、接收他人遗赠的5岁孩童9、下列行为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是(AD)A、甲酗酒开车行为。

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逻辑学练习(堂上训练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抽象思维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 _思维的形式结构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共同联系方式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逻辑常项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逻辑变项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

(这个S是P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非p,但q)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

或p,或q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如果非p,那么,非q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1.所有S是P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P2.p←q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3.有S不是P逻辑常项:有,不是。

逻辑变项:S,P4.(p∧q)→r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第二章概念一、填空:不能任意改变。

二、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1.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单独概念)2.《鲁迅全集》(单独概念)3.比尔·盖茨(单独概念)4.《普通形式逻辑》课本(普遍概念) 5.电脑(普遍概念)6.那张纸(单独概念)7.共产党(普遍概念)8.中国共产党(单独概念) 9.国庆节(普遍概念) 10.中国人(普遍概念)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合概念)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1.无济于事(正概念)2.败诉(正概念)3.不料(正概念)4.不作为(负概念)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句子(a),短语(b),词(c),单句(d),复句(e)d e b ca他(a),教师(b),文学(c),小说(d),作家(e).营业性舞厅(a),人(b),场所(c),成年人(d),标志(e),未成年人(f)六、下列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①把"森林"限制为"树"。

侵权责任法案例习题

侵权责任法案例习题

侵权责任法案例1、2010年8月1日,张三将自己所有的拼装小车转让给李四,2010年8月10日,王五向李四租车使用。

王五和朋友A、B三人开车出去一起喝酒,此三人彼此都知道大家均无小车驾驶证。

到了回家的时候,王五和朋友B均已喝醉。

回家的路上,小车由无驾驶证的A驾驶。

途中,小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造成B重伤,大货车司机C因避让不当翻车死亡。

B的各种损失为30万人民币,C死亡的各种损失为50万人民币。

经交警认定,小车驾驶员A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大货车司机C负事故的次要责任。

(1)B自己是否要承担一部分损失,为什么是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任何人不得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

而B明知A无小车驾驶证,却纵容A驾驶。

(2)王五是否有责任为什么是王五明知A无小车驾驶证,却纵容A驾驶。

(3)A是否要承担责任为什么A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2、2010年3月9日,某小学的小学生小杰和小涛在发生打斗,在场老师陈某未予制止。

小杰踢中小涛腹部,致其脾脏破裂。

小涛的父母对小杰的父母、学校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医疗费用3万元。

(1)小杰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请以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加以分析。

是违法行为:小杰和小涛在发生打斗,并踢中小涛腹部,致其脾脏破裂。

损害事实:小涛脾脏破裂因果关系:小杰和小涛在发生打斗导致了小涛脾脏破裂主观过错:主观上故意踢小涛腹部,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2)对小涛的人身损害,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为什么学校存在过错,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原因:按侵权责任法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小涛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3)小杰对小涛造成的人身损害,小杰的父母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是原因:按侵权责任法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刑法学题库论述题练习题

刑法学题库论述题练习题

刑法-题库1、论述犯罪的一般概念与犯罪构成。

答案:1. (一)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是我国刑法上的犯罪的概念。

据此可以认为,所谓犯罪的一般概念是指危害社会已经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并且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它具有以下特征:(1)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作为犯罪本质特征的社会危害性,必须达到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区别在于各自的社会危害程度,也就是一个社会危害“量”的问题。

正是因为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才有将其确认为犯罪并予以刑罚处罚的,必要。

(2)犯罪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刑法根据社会上的种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有选择地宣布某种行为是犯罪并做出相应的规定,这就使犯罪在严重的危害性特征之外,又派生出第二个重要特征——刑事违法性,表明犯罪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种法律现象。

它不但包括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而且具有明显的法律特性。

强调犯罪认定上的法律特征,正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3)犯罪行为的刑罚当罚性。

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仅要达到触犯刑事法律的严重程度,而且必须是应当给予刑罚处罚的,才属于犯罪。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征,也是犯罪区别于其他违法行为及不道德行为的重要特征。

(二)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为成立犯罪所必须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l)犯罪构成由刑事法律加以规定。

犯罪构成是犯罪的规格与标准,它不仅表明犯罪是如何形成的,而且以提供成立犯罪所必须的各种具体条件为己任。

某一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是判断该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

侵权责任法习题

侵权责任法习题

侵权责任法习题以下资料选自王轶主编:《民法练习题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侵权行为的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侵权行为分为()。

A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B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C积极侵权行为和消极侵权行为D为自己负责的侵权行为和为他人负责的侵权行为2被告郭某雇用一名外地人为其帮工粉刷房屋。

一天,该工人在脚手架上工作时不慎失手,瓦刀掉在行人赵某头上致其受伤。

事发后该工人逃走,身份和地址不明。

于是赵某诉至法院。

请问郭某是否有责任承担损失?()A郭某应当承担损失B郭某无须为工人的行为承担责任C行为人下落不明,应当由赵某自己承担损失D以上说法均不对3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是()。

A严格责任原则B过错责任原则C公平责任原则D无过错责任4有关公平责任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平责任是一种道德责任而不是法律责任B公平责任适用于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C公平责任下,推定行为人有过错D公平责任下,双方平均承担损失5甲将数箱蜜蜂放在自家院中槐树下采蜜。

在乙家帮忙筹办婚宴的丙在帮乙喂猪时忘关猪圈,猪冲入甲家院内,撞翻蜂箱,使来甲家串门的丁被蜇伤,经住院治疗后痊愈。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司考)A甲应对丁的医疗费用承担全部民事责任B乙应对丁的医疗费用承担全部民事责任C丙应对丁的医疗费用承担全部民事责任D乙和丙应对丁的医疗费用承担连带责任6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费。

乙不知甲的身份和去向。

甲酒醒后回酒店欲取回遗忘的外衣,乙以甲未付餐费为由拒绝交还。

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司考)A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B是行使不安抗辩权C是自助行为D是侵权行为7某单位在招工表中载有“生死由命,事主概不负责”的规定。

郭某填了该招工表上的“同意”项。

后来郭某在工作时被机器压断了手指,郭某请求单位支付医疗费。

单位拿出招工表,拒绝支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郭某已经填了招工表表示同意,属于免责事由中的“受害人同意”,单位不用支付费用B郭某已经填了招工表表示同意,属于免责条款,单位不用支付费用C该免责条款违反法律的规定,因此即使郭某同意也是无效的D以上说法均不对8甲以正常速度驾驶汽车(已投保)途中,突遇行人乙在非人行道处横穿公路,甲紧急刹车,但仍将其撞伤。

2018年国家司法刑法考试习题答案4

2018年国家司法刑法考试习题答案4

2018年国家司法刑法考试习题答案42018年国家司法刑法考试习题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D )。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D )。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 C )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4.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

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

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

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

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 D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B、甲某构成包庇罪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甲某不构成犯罪5.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B )。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6.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B )。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7.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时,我国有限制地对其行使管辖权,所根据的原则是( D )。

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保护原则8.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C )。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9.关于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B )。

民法练习题

民法练习题

民法练习题一、判断题l、双方的民事行为都是有偿的民事行为。

(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没有经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请求撤销该行为。

( )3、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 )4、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如果所附的条件是违背法律规定的,应当认定部分无效。

( )5、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任何人都可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确认其无效。

( )6、某商店明知电冰箱质量有问题还予以出售,这是欺诈行为。

( )7、某商店的营业员将价值150元的手表误以为250元出售,这是显失公平的行为。

( )8、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被撤销时起无效。

( )9、张某出远门访亲,恰逢暴风雨,其承包的果园里的苹果都掉到地上,邻居李某将掉到地上的苹果捡起来并妥加保管,李某的行为是民事行为。

( )10、诺成的民事行为,一律从当事人承诺时起生效。

( )二、选择题1、下列民事行为是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 。

A.违反法律 B.乘人之危 C.显失公平 D.重大误解2.甲、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过3个月后即1993年12月5日生效,该合同属于( )。

A.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B.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C.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为 D.附终期的民事法律行为3.甲与乙签订了自行车买卖合同一份,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 )。

A.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B.双方民事法律行为C.有偿的民事法律行为 D.无偿民事法律行为4.甲企业与煤矿签订了一份劣质煤炭的购销合同,合同约定甲企业即需方在60天内锅炉改装成功可以使用劣质煤炭,煤矿开始向甲企业供应劣质煤炭。

该购销合同属于( )。

A.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B.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C.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为 D.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5.某电器商行明知彩色电视机质量有问题,但在销售时故意不加说明,顾客甲购买了质量有问题的彩电。

3.31 号刑法习题解析

3.31 号刑法习题解析

3.31号刑法习题解析1、关于构成要件要素,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4/2/4-单)A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淫秽物品”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B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中的“签订、履行”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C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是诈骗罪中的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D国家工作人员”是受贿罪的主体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答案:D解析:淫秽物品是客观的,同时存在价值判断,所以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故A项正确,不当选。

“签订、履行”没有价值判断,是记述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入罪要素,所以是积极的构成要素,故B项正确,不当选。

成立诈骗,被害人必须“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虽然法律上没有这么规定,这是不成文的。

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是根据行为人而非被害人标准来认定的。

诈骗罪的客观方面有五个环节: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物,行为人获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物损失,这五个环节都是客观要素,而非主观要素,故C项正确,不当选。

国家工作人员是受贿罪的客观要素,而非主观要素,故D项错误,当选。

2、《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关于本条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2/2/51-多)A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B他人”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C侮辱”、“诽谤”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D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答案:ABCD解析:A项,“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属于客观的外在行为,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故A项正确。

B项,行为对象是否属于“他人”,只需要法官的认识活动即可确定,无需进行价值判断,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故B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梁某与好友强某深夜在酒吧喝酒。强某醉酒后, 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梁某拾后见钱包里有 5000元现金就将其隐匿。强某要梁某送其回家, 梁某怕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辞拒绝。强某在回家 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 某甲夜间于海边散步时,遇到仇家某乙。乙见到 甲后,立即手持木棍向甲攻击。甲一边躲闪一边 抵挡,退到无路可退时,乙仍持续攻击,甲便欲 将木棍夺下,争夺中甲将乙推至海水中。 • 不料乙不谙水性,大声呼救。甲听到乙呼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想拉乙上来,几番思索后决定不理会乙的呼救 而离去。乙因此而淹死。分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 犯罪。
• 李某(男)和王某(女)恋爱半年之久,李家不 同意并逼迫李与王终止恋爱关系。一天上午,李 去王家声明解除恋爱关系,王遂拿菜刀欲割动脉 血管自杀,被李夺下菜刀。李因对王深感同情而 表示愿与王同死,二人商定服药自杀。二人遂外 出购得两瓶安定药片放入茶缸并加汽水稀释。王 先喝下半茶缸药水,李临时改变主意不想死故未 喝。遂后李将王扶到床上躺下,等候6个半小时, 李见王已停止呼吸,才到单位保卫部门报案。
• 昔日恋人中的男方甲不愿再维系恋爱关系, 女方乙为此携带毒药去男方住处,声明如 果甲与其断交,就死在甲处。但是,甲完 全不为其所动,乙见恢复恋爱关系无望即 决意自杀,甲见此情景关上门离去,乙最 终死亡。甲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
• 与交通肇事行为无关的A,发现被害人B因无法查 明的第三人所制造的交通事故身受重伤,躺在血 泊中,即将B抱上自己的汽车,准备送到医院。 但是,途中发现被害了人B实在伤得太重,害怕 自己做好事反被冤枉为肇事者,又临时改变主意, 将被害人B抛弃,致其得不到他人救助而死亡。A 是否成立不作为犯罪?
• 被告人许某驾驶机动三轮车,在天下雨路 滑、视线不良的情况下超速行驶,将行人 赵某撞倒在地。许欲逃,因群众才被逼将 赵某抬上三轮车。但为掩盖罪行,一段路 之后将赵某弃于路边草丛中,并沿途销毁 罪证,导致赵某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 罗某系医生,在抢救一位服农药自杀的75 岁老妇人时,因老妇人的子女嫌弃老母并 求罗某开具“死亡报告单”,而罗某在明 知老妇人没死的情况下,开具了“死亡报 告单”,导致老妇人未及时得到抢救而死 亡。
• 李某系某镇的农村妇女,其丈夫陈某经常虐待家 人,并曾多次奸淫亲生女儿。2004年6月9日凌
晨2时许,夫妻二人因为女儿的婚事发生激 烈争吵,在争吵过程中,妻子李某出于义 愤,用菜刀将陈某头部砍伤,丈夫陈某夺 下菜刀后,思想发生了转折,感到自己愧 对家人和女儿,于是想到了死,
• 接着,其便找出家中仅剩的半瓶农药 ‘甲胺磷’,又让儿子到村中买来一 瓶‘甲级1059’农药,并相继喝下。面 对丈夫的自杀行为,身为妻子的李某 没有施救,而是眼睁睁地看着丈夫痛 苦地慢慢死去。经法医鉴定,陈某系 颅脑开放性损伤和农药中毒死亡。
1996年的宋福祥案
• 被告人宋福祥酒后回到家中,因琐事与其妻李霞 发生争吵撕打。李霞说:“三天两头吵,活着还 不如死了。”被告人宋福祥说:“那你就去死。” 李霞听后,就去寻找准备自缢用的凳子。宋见状, 喊来邻居叶宛生对李霞进行规劝。叶走后,宋李 两人又发生争吵撕打。李霞再次寻找自缢用的绳 索时,宋采取放任不管、不闻不问、不加劝阻的 态度。直到宋听到凳子作响时,才起身过去,但 仍未采取有效措施或呼喊邻居,而是离开现场到 一里以外的父母家中去告知自己的父母,待其家 人赶到现场时,李霞已无法挽救而死亡。
案例分析
• 幼儿园老师李某带小朋友们去野外玩,幼童贝贝 不慎掉进粪池。李某见状大声呼救,另某大学生 刘某(19岁)来到这里,并找到一木棍试粪池只 有80公分深。但二人均嫌弃太脏不愿下去救人, 只是在旁边呼喊。后农民张某来到现场跳下去将 小孩救起,但已窒息死亡。 • 问题:请根据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分析李某 和刘某行为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