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分类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际工作中,以成土条件划分土壤,不再强调土壤性质是 否与条件吻合。该分类系统对于用发生学思想认识土壤发 生分布规律有益,对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条件,因土种植有益, 对进行土壤资源宏观调控,分区规划有益,对土壤资源开发 利用管理有益。
重视中心概念,忽视边界定义,缺乏定量化指标, 分类单元之间边界比较模糊。一个事物所 固有的最典型的属性、概念则称其为中心 概念,而这个事物的边界往往比较模糊, 与相邻事物之间存在着逐渐过渡的特点, 即存在着边界定义问题。土壤分类单元有 两方面的内容构成,其一是中心概念,其 二是边界定义。
在高级分类等级上的土壤分类单元包括了较多的 土壤个体,个体之间的性质差异大;而在低层次 分类等级上的分类单元则包括了较少的土壤个体, 并且个体之间的相似程度高。
三、土壤分类单元与土壤实体
土壤分类单元是按照一定的分类目的,根 据对客观存在的土壤实体的性质的认识, 选择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按照在这些 性质上的异同而人为划分的。
中心概念指的是一个分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典型模式,即在这个土类所持有特有的形 成条件下,在特定的发生过程中形成的具 有特定发生层的土壤,也即最富有典型性 特征。
边界定义则是一个土类与另一个土类在形成 条件、形成过程和属性上的主要差异,但 这差异又有发生上和特征上的联系,如一 些土类间的过渡性亚类的区分。
变种:是土种范围内的变化,一般以表土层或耕 作层的某些差异来划分,如表土层质地、砾石含 量等。
现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是1998年由全国第 二次土壤普查办公室为汇总第二次全国土 壤普查成果编撰《中国土壤》而拟订的分 类系统。其高级分类自上而下是:土纲、亚 纲、土类、亚类;低级分类自上而下是:土 属、土种和变种。
土纲:是对某些有共性的土类的归纳与概括。 把具有相近成土过程的土壤划为同一土纲。
一个土壤分类单元(taxon)就是在所选择的 作为区分标准的土壤性质上相似的一组土 壤个体,并且依据这些性质以区别其它土 壤个体。
二、分类等级
为了在相同分类水平上认识土壤,人们按照土壤个体 的相似程度对土壤群体进行逐级区分,形成分类 等级(category)。
各分类等级构成纵向的归属关系,同一分类等级 上的各分类单元构成横向的对比关系。
亚纲:在土纲范围内,根据土壤形成的水热 条件划分,反映了控制现代成土过程方面 的成土条件。它们对于植物生长和种植制 度也起控制作用。
土类:土类是高级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
土种:是低级分类的基本分类单元,根据土壤剖 面构型和发育程度来划分。
一般土壤发生层的构型排列反映主导成土作用和 次要成土作用的结果,由此决定了该土壤的土类 和亚类的分类地位。但在土壤发育程度上,则因 成土母质、地形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在土层厚 度、腐殖质厚度、盐分含量多少、淋溶深度、淀 积程度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根据这些量或程度上 的差别,划分土种。
四、土壤分类的发展简史
古代的土壤分类是从形态着眼的,古希腊、古罗马 的土壤分类如此,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土壤分类 也是如此。
18世纪中叶,土壤发生学的思想萌芽产生,随之出 现了按成土因素对土壤进行分类的方法。如F.A. 法鲁根据地质成因类型,划分出不同成因类型的 风化残积土和不同质地的冲积土等;其后,F.V. 李希霍芬将土壤划分为洪积、海积、冰积、风积 等成因类型。
土壤个体 它是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在统计意 我上相似性的单个土体,也称为聚合土体, 是我们进行土壤分类的基层单位,如土种或 土系等。
土壤景观 土壤景观即景观中的土壤部分,因 在土壤的地理分布中,从土壤个体一到土类 都与一定的自然景观相联系,我们突出土壤 部分来表示景观,如所谓砖红壤景观。
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 们之间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人们就选择 土壤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根据这些性 质上的异同,将土壤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分 类或归类。
对于同一土壤实体,如果采取不同的分类 目的和标准对它进行分类,则会产生不同 的分类单元。
土壤实体是客观存在的;但用不同的分类体系对它 进行分类,则会产生在名称和定义上都不同的分 类单元。一个土壤分类单元名称是在土壤实体上 的抽象,是土壤分类学家在依据对土壤实体的理 解和分类目的而命名的;
土壤分类单元名称本身并未指出这样的土壤实体的 具体空间位置,一旦在某地发现某土壤实体的性质 符合这个分类单元的定义,则用这个分类单元的 名称来命名该土壤实体。
诊断定量化的土壤分类方法代表了当代世界 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体系
现行中国土壤分类体系的指导思想核心是:每一个土壤类 型都是在各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由特定的基本成土过程 所产生,而具有一定的土壤剖面形态和理化性状特征的土 壤。因此,在鉴别土壤和分类时,比较全面注重其土壤剖 面性状、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相结合而进行研究,即将土 壤属性和成土条件以及推论的成土过程联系起来,这就是 所谓的以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统一来鉴别 和分类土壤的指导思想。
真正的自然土壤分类产生于19世纪末。俄国 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19世纪末在广阔 的俄罗斯大平原上进行土壤调查工作,他发 现了土壤类型随成土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规 律,创立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并根据这一 观点提出了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和黑钙土、栗 钙土等一系列土类名称。
用发生学的思想研究认识土壤,并以发生学的 思想划分土壤,成为现代土壤学的明显特征, 即使美国的诊断土壤分类体系也是如此.
土壤分类不仅是不同的概括水平上认识和区 分土壤的线索,也是进行土壤调查、土地评 价、土地利用规划和交流有关土壤科学和农 业生产实践研究成果及转移地方性土壤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营管理经验的依据。
第一节 土壤分类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一、土壤类型与土壤分类单元 单个土体 :这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土壤调查 工作者首先提出来的,指土壤这个空间连续 体在地球表层分布的最小体积,一般统计的 平面面积为1~10㎡不等,即在这个范围内, 其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是连续的,均一的, 当然这是一种人为的统计划分。
重视中心概念,忽视边界定义,缺乏定量化指标, 分类单元之间边界比较模糊。一个事物所 固有的最典型的属性、概念则称其为中心 概念,而这个事物的边界往往比较模糊, 与相邻事物之间存在着逐渐过渡的特点, 即存在着边界定义问题。土壤分类单元有 两方面的内容构成,其一是中心概念,其 二是边界定义。
在高级分类等级上的土壤分类单元包括了较多的 土壤个体,个体之间的性质差异大;而在低层次 分类等级上的分类单元则包括了较少的土壤个体, 并且个体之间的相似程度高。
三、土壤分类单元与土壤实体
土壤分类单元是按照一定的分类目的,根 据对客观存在的土壤实体的性质的认识, 选择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按照在这些 性质上的异同而人为划分的。
中心概念指的是一个分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典型模式,即在这个土类所持有特有的形 成条件下,在特定的发生过程中形成的具 有特定发生层的土壤,也即最富有典型性 特征。
边界定义则是一个土类与另一个土类在形成 条件、形成过程和属性上的主要差异,但 这差异又有发生上和特征上的联系,如一 些土类间的过渡性亚类的区分。
变种:是土种范围内的变化,一般以表土层或耕 作层的某些差异来划分,如表土层质地、砾石含 量等。
现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是1998年由全国第 二次土壤普查办公室为汇总第二次全国土 壤普查成果编撰《中国土壤》而拟订的分 类系统。其高级分类自上而下是:土纲、亚 纲、土类、亚类;低级分类自上而下是:土 属、土种和变种。
土纲:是对某些有共性的土类的归纳与概括。 把具有相近成土过程的土壤划为同一土纲。
一个土壤分类单元(taxon)就是在所选择的 作为区分标准的土壤性质上相似的一组土 壤个体,并且依据这些性质以区别其它土 壤个体。
二、分类等级
为了在相同分类水平上认识土壤,人们按照土壤个体 的相似程度对土壤群体进行逐级区分,形成分类 等级(category)。
各分类等级构成纵向的归属关系,同一分类等级 上的各分类单元构成横向的对比关系。
亚纲:在土纲范围内,根据土壤形成的水热 条件划分,反映了控制现代成土过程方面 的成土条件。它们对于植物生长和种植制 度也起控制作用。
土类:土类是高级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
土种:是低级分类的基本分类单元,根据土壤剖 面构型和发育程度来划分。
一般土壤发生层的构型排列反映主导成土作用和 次要成土作用的结果,由此决定了该土壤的土类 和亚类的分类地位。但在土壤发育程度上,则因 成土母质、地形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在土层厚 度、腐殖质厚度、盐分含量多少、淋溶深度、淀 积程度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根据这些量或程度上 的差别,划分土种。
四、土壤分类的发展简史
古代的土壤分类是从形态着眼的,古希腊、古罗马 的土壤分类如此,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土壤分类 也是如此。
18世纪中叶,土壤发生学的思想萌芽产生,随之出 现了按成土因素对土壤进行分类的方法。如F.A. 法鲁根据地质成因类型,划分出不同成因类型的 风化残积土和不同质地的冲积土等;其后,F.V. 李希霍芬将土壤划分为洪积、海积、冰积、风积 等成因类型。
土壤个体 它是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在统计意 我上相似性的单个土体,也称为聚合土体, 是我们进行土壤分类的基层单位,如土种或 土系等。
土壤景观 土壤景观即景观中的土壤部分,因 在土壤的地理分布中,从土壤个体一到土类 都与一定的自然景观相联系,我们突出土壤 部分来表示景观,如所谓砖红壤景观。
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 们之间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人们就选择 土壤某些性质作为区分标准,根据这些性 质上的异同,将土壤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分 类或归类。
对于同一土壤实体,如果采取不同的分类 目的和标准对它进行分类,则会产生不同 的分类单元。
土壤实体是客观存在的;但用不同的分类体系对它 进行分类,则会产生在名称和定义上都不同的分 类单元。一个土壤分类单元名称是在土壤实体上 的抽象,是土壤分类学家在依据对土壤实体的理 解和分类目的而命名的;
土壤分类单元名称本身并未指出这样的土壤实体的 具体空间位置,一旦在某地发现某土壤实体的性质 符合这个分类单元的定义,则用这个分类单元的 名称来命名该土壤实体。
诊断定量化的土壤分类方法代表了当代世界 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体系
现行中国土壤分类体系的指导思想核心是:每一个土壤类 型都是在各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由特定的基本成土过程 所产生,而具有一定的土壤剖面形态和理化性状特征的土 壤。因此,在鉴别土壤和分类时,比较全面注重其土壤剖 面性状、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相结合而进行研究,即将土 壤属性和成土条件以及推论的成土过程联系起来,这就是 所谓的以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统一来鉴别 和分类土壤的指导思想。
真正的自然土壤分类产生于19世纪末。俄国 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19世纪末在广阔 的俄罗斯大平原上进行土壤调查工作,他发 现了土壤类型随成土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规 律,创立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并根据这一 观点提出了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和黑钙土、栗 钙土等一系列土类名称。
用发生学的思想研究认识土壤,并以发生学的 思想划分土壤,成为现代土壤学的明显特征, 即使美国的诊断土壤分类体系也是如此.
土壤分类不仅是不同的概括水平上认识和区 分土壤的线索,也是进行土壤调查、土地评 价、土地利用规划和交流有关土壤科学和农 业生产实践研究成果及转移地方性土壤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营管理经验的依据。
第一节 土壤分类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一、土壤类型与土壤分类单元 单个土体 :这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土壤调查 工作者首先提出来的,指土壤这个空间连续 体在地球表层分布的最小体积,一般统计的 平面面积为1~10㎡不等,即在这个范围内, 其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是连续的,均一的, 当然这是一种人为的统计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