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反思文学
王蒙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
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挣 不断的红丝线》
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土牢情话》
第八讲 现代派文学和先锋小说
一、朦胧诗 1、论争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
诗歌的现代倾向》
2、创作 北岛:否定意识、怀疑精神和批
第四讲 激进时期的文学
一、激进时期的文学概况 1、反右运动 2、文学状况
二、激进时期的文学创作 1、《青春之歌》及其有关讨论
2、赵树理的创 作及其评价
“赵树理方向”
三、激进时期及其之 后的“边缘”文学
1、受到肯定的公开 作品
孙犁《铁木前传》 《风云初记》:散 文化小说
2、受到批判的杂文创作 邓拓(马南邨)《燕山夜话》
“吴南星”(邓拓、吴晗、廖沫 沙)《三家村札记》
第五讲 红色经典的形成
一、“红色文学” 创作状况
二、经典作品解析
1、“三红一创”(“史诗性” 作品《红旗谱》《红日》《红 岩》《创业史》)
2、传奇性的革命历史小说:
《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 《烈火金刚》《林海雪原》
三、戏剧的现代转换
《霓虹灯下的哨兵》 《年轻的一代》 《千万不要忘记》
张百花齐放, 对科学工作主
张百家争鸣。
二、文学成就
1、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 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
2、提倡文学要写人性,恢复人 道主义传统。
3、出现了一批解释社会内部矛 盾和宣扬个人情感的创作。
三、重要作家作品
1、政治题材
王蒙《组织部新来 的青年人》:批判 官僚主义
2、婚恋题材
宗璞《红豆》:使爱情在被撕裂 的过程中绽放出哀婉之美。
第七讲 文学的复苏
一、新时期文学环 境
1、80年代的文学 环境
2、90年代以后的 文学环境
二、伤痕文学
1、伤痕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 产物,作家们自觉担负起历史 责任,写下大批反映“受伤的 一代”、否定“文革”的作品, 抒发了埋藏在人民心底的悲愤 与狂喜。
2、代表作家作品 刘心武《班主任》 卢新华《伤痕》
判色彩。 舒婷:在苦难中追寻理想。 顾城:拒绝长大。 海子:乌托邦理想。
二、先锋话剧
孟京辉《恋爱的 犀牛》
高行健《绝对信 号》
三、先锋小说 1、余华 揭示人性的残酷
与存在的荒谬。 悲悯之心。
2、残雪
对人性的丑恶、 生存的无奈悲剧 的揭示都达到了 极其深入甚至残 酷的令人发指的 程度。
3、其他先锋作家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格非《褐色鸟群》 孙甘露《信使之函》
3、评价
“文化寻根” 将弘扬民族文化 与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思 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力图开 掘本民族“古老文化”的深厚 内蕴。
第十讲 新写实、新历史小说 与大众文学的兴起
一、新写实小说
池莉《烦恼人生》: 以关切的态度 描述普通人的 日常生活状况。
方方《风景》: 表现城市底层卑 微、残酷的生存 状况。
第六讲 文革文学及“地下文学”
一、文革文学的形成 1、公开出版或演出的作品 2、“地下文学”、“手抄本小
Baidu Nhomakorabea说”
二、样板戏
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 《红灯记》《沙家浜》《奇袭 白虎团》
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 军》
交响音乐《沙家浜》
1、“样板戏”美学
“三突出”: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下)
第一讲 当代文学的发生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与参加文艺 座谈会人员的合影
从《讲话》开始,中国当代文学 新的文艺规范确立了。
二、当代文学初期的文化特征
(一)两大学案的清理 1、俞平伯案
2、胡风案
(二)分化的作家心态 1、放声歌唱
郭小川
贺敬之
2、改写自我
刘震云《一地鸡 毛》:侧重关注 人与环境的关系。
评价:以“零度情感”还原生 活本相,以近似冷漠的态度掩 藏作者的主观倾向性。
二、新历史小说 赵本夫《刀客与女人》 陈忠实《白鹿原》 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系列 苏童《妻妾成群》 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
评价:与“新写实小说”同根异 枝。
三、大众文学的兴起
老舍
3、内心紧张
沈从文
第二讲 五十年代初期的文学创作
一、五十年代初期的文学概况 文学的主流——颂歌与狂欢
二、两篇受批判的小说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三、另类诗人的困境
“九叶诗人”、“七月派”诗人: 迎合时代的改写
第三讲 “双百方针”时代的文
学
一、文学背景 对文艺工作主
“三陪衬”: 以成长中的英雄人物来陪衬主要英雄 人物; 以其他正面人物来陪衬主要英雄人物; 刻画反面人物以陪衬主要英雄人物。
2、样板戏的文艺价值 应该冷静、客观地予以评价
三、文革中的“地下文学”
1、老作家的创作:丰子恺《缘 缘堂续笔》
2、年轻一代的觉醒:食指《相 信未来》、张扬《第二次握 手》,靳凡《公开的情书》, 赵振开(北岛)《波动》,礼 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第九讲 八十年代中期的文学
一、改革文学 1、改革小说产生的背景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张洁《沉重的翅膀》
2、高晓声的创作 陈奂生的形象,典型地表现了中国
广大的农民阶层身上存在的复杂 的精神现象:善良与软弱、诚实 与轻信、纯朴与无知、憨厚与愚 昧、追求生活的韧性但又容易满 足的浅薄、讲究实际又狭隘自私 等等。高晓声的同情和善意的嘲 讽,发出的沉重的慨叹,颇具鲁 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哀其不 幸,怒气不争”的精神传统。
二、寻根文学
1、背景
韩少功:《文学的“根”》 郑万隆:《我的根》 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 “根”》阿城:《文化制约着 人类》 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
2、代表作家和作品
阿城:三王(《棋王》《孩子 王》《树王》) 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 王安忆:《小鲍庄》 贾平凹:“商州系列” 郑义:《远村》、《老井》
三、知青文学 在最初的创作中更接近于“伤痕”
的揭示。出于对失去了的“青春” 的痛切感受,他们最初看到的是 被历史所扭曲的一面,所以批判 中有意或无意地包含了“追回” 和“补偿”的强烈冲动和愤懑。 随着对“知青生活”的深入思考和 重新审查,作家对过去生活“展 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 了两种审美形态:“批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