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考点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斗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旺盛,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斗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丽的边塞诗派。
(二)、标记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闻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秀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方、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斗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斗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斗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秀丽、奇寒、宽阔、壮阔、广袤4、与斗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斗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考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考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诗歌内容:包括对诗歌的主题、题材、背景、作者等方面的理解。
2. 鉴赏诗歌形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等形象的分析和鉴赏。
3. 把握作者情感: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
4. 理解诗歌语言:包括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理解。
5. 鉴赏诗歌艺术技巧:包括对诗歌的构思、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鉴赏。
在客观题中,通常会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以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如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对比分析等。
考点23: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3 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命题趋势】赏析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核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核人物形象、物象特征及其作用、诗歌的画面、意境等内容。
【真题再现】【2020新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01 考点解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
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2 考查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03 技巧点拨【提分妙招】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
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专题01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选择题考点解析(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理解:关键词语,重点语句,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
赏析: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描写 角度等),思想内容,观点态度,重点语句等。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孤”是比喻的写法,“楚山”似乎也有诗 人孤寂的心情。
【解析】“比喻”错误,应该是“拟人”修辞。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王 昌龄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 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 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
【考点突破】
一.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题干要求: 1.(2023新课标Ⅰ卷/2023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2.(2022新高考Ⅰ卷/2022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词/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3.(2021新高考Ⅰ卷/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从三年高考的代表性试卷来看,考查形式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考查的知识点 有所侧重(关键词语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分析,艺术手法的鉴赏)。
(二)词句解说设误主要体现在: 一词多义词语内容的解释,违背语境义;词语使用手法(修辞、词类活用、 表现手法等)的解释错误;词语情感体现解析错误;语言特点错误;语体风格错 误等。 知识点剖析: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 故人庄》) “合”“斜”是拟人手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解析】“拟人手法”错误。“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 里指“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 并未用拟人手法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1 之一:整体理解诗歌1、从诗题入手:20xx年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
“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近年来,考察“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效劳的。
之二: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
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展文字表达时到达“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2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
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
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分析^p ,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活力,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一、〔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观点评价类题型解析课件
【参考答案】 ①王国维此句意为“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待事物,万物都带有我自己 的主观色彩。”(解读评语含义)②“我”在本诗中即诗人。从“卧枕船 舷”“归思清”看出诗人闲适愉悦的心境。(结合文本分析“我”之色彩) ③在这种心境下,诗人所观之“物”皆着诗人之色彩,是闲静安适的:颔 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颈联用拟人的手法 写鸟儿避人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传达出诗人归家的愉悦闲适; 尾联中诗人在归家的途中,逐渐靠近自己的居所,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 亲切清闲,正是诗人心情悠闲愉悦的结果。(连接评语观点与原文)
三、解题思路
审题明思路
• 读评论、明含义、 找关键,定思路
• 读评论就是读题审 题,找到评论中的 关键性词语和答题 要求关键词,确定 考查的角度和考查 范围。
读诗找对应
• 读诗句、找对应; 细梳理,条理化。
• 题干的评论(评价) 是一理论性的观点表 达,考生要将这一观 点结合诗句进行具体 解读,在诗中找到对 应的思考点,整合答 案,分条陈列。
【参考译文】 第一联:躺在船舷上,回忆着归家的思绪清晰,眺望远处的景色,有 些模糊,仿佛是仙境蓬瀛。 第二联:湖上的桥横跨水面,水边的树木已经染上了秋天的颜色,寺 庙依靠在云峰上,正是晚晴的时刻。 第三联:翠羽的鸟儿湿湿的飞过,仿佛是躲避着什么,红菜的香气轻 轻飘来,似乎在迎接着什么。 第四联:渐渐地靠近自己的居所,茅草覆盖的地方渐渐清晰可见,鸡 犬的声音隐隐约约地传来,林中的藤蔓悄悄地藏匿其中。
六、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
真题演练
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直接体现情感的词,却在看似平淡的叙述 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 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的剥削。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 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 迫切地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于“朱门”的白面郎,需要买 地黄来喂马;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忍饥挨饿,而“朱门”里 的马却以地黄为食。诗人通过这些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 社会现实,表达了诗歌批判的主题。
真题演练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艺术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结 合前六句中的对比手法分析精卫的形象。首先要找出前六句中的对比点, 如“终年”与“寸诚”的对比,精卫的微小诚心和填海的时间之久形成 对比,表现精卫复仇的坚决;“山石细”和“海波平”的对比,精卫力 量的渺小和大海的波涛汹涌形成对比,表现精卫抱负的远大;“渺渺” 和“区区”的对比,填海工程的浩大和精卫生命的渺小形成对比,表现 精卫命运的悲惨。据此分条概括出精卫的形象特征即可。
解读高考
高考考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一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或矛盾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 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对比,让读者分清好坏、辨别是 考点解读 非。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事物的 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这一考点合乎语文学科核心 核心素养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20: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艺术手法(解析版)
重难点20: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艺术手法(解析版)一、考情一览二、命题趋势①表达技巧过去在全国卷中是轮考点,而在2022年、2023年全国各卷中成为考查热点。
②就现有的考查题目看,其考法相对灵活:提问较宽泛,不聚焦于某一技巧,涉及技巧主要是抒情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与结构技巧,而且重在赏析其效果。
一.设问形式1.分析、判断全诗或某一联运用的结构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分析诗词写景/物的艺术/叙事的艺术。
3.某一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对全诗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的作用。
4.诗人怎样通过意象表达情感/诗人如何表达情感、志向、观点。
二.设问解读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旨时所采取的特殊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方面。
鉴赏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题中的考查重点,更是考查热点。
当题目中涉及“艺术”“如何”“怎样”等词时,多是在考查表达技巧,且常与形象、主旨以及诗歌比较阅读等考点联系起来考查。
三.解题方法(一)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旨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二是表现手法,如象征、渲染、用典等;三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互文、顶真等;四是结构技巧,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首尾呼应、以景结情等。
(二)赏析表达技巧题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点(点明技巧名称)+释(解释技巧运用)+效(分析技巧在塑造人物、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认真审题,精准判断表达技巧①立足整体。
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
②把握关系。
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的限制,所以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达技巧。
2.精准分析表达效果①紧扣目的。
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巧+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一、形象分析(一)景物形象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2.分析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答题步骤:①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虚实结合;色彩绚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等);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③分析作用(表达技巧、营造氛围、情感)。
(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掌握以下方法: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诗歌可以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三)事物形象答题步骤: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 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二技巧点拨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矍,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贽美,称贽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膜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贽美之情。
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炼字(附典例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指导:炼字(附典例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感情、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考点精解】鉴赏诗歌字词意义时,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推敲: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类试题的解题步骤为:第一步,牢记语言风格的种类,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诗歌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诗歌的语言风格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技巧点拨】考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中字词的意思,掌握炼字炼词技巧,应关注“两把握,四要点”。
“两把握”指:1.从字词的表面义和语境义入手,把握字词的含意。
无论是炼字还是炼词,首先要把握字词的具体意义,除了把握字词的表面义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把握其语境义。
2.从使用的手法入手,把握句子的特色。
分析关键字词所在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把握句子的语言特色。
“四要点”指:1.交代字或词的具体意思。
2.给出字词所使用的手法。
归纳字词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比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远近、明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具体的答题模板:字(词)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表达的情感。
【典例解析】一、(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题目: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步骤一) 。
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步骤二) ,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步骤三)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问题: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应该没有人没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根据诗词内容,找出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意境,分析作者真正想要书法的感情。
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篇1一、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赏析: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
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
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是此诗之祖。
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
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
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
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
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
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考情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评价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
【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要分析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1.咏物言志诗这种诗往往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以此来寄寓诗人的情怀和志向。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孤高不群和矢志不渝的品质。
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对梦游仙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羁旅思乡诗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之地,或游历名山大川。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而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而放弃了乐器”错误。 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说你看曾经的王 羲之,也认为这里“湍流”展现自然之美,胜过音乐之关键乐字 。诗 人在这里,由兰亭集会的自然之声与丝竹管弦之声作比,照应 比较于他的听泉之感,并没有说“放弃了乐器”。
2.
【参考答案】 ①听泉时间短与长的对比,乍一听仿佛溪水对着关键门字 户 ,听久了觉得屋子就是船; ②泉声大小的对比,泉声有时如怒声般壮阔伟岸,有时 如细点般清脆圆润。形象地展现了泉声的丰富多变和 独特魅力。 这种对比的描写方式,使泉声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 能更好地领略泉声的美妙。
听郑羽人弹琴
李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关键字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人”,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标题。
B.诗歌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明月当空,山林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的画面,淳古之风油
易错原因——1.没有审清题干
2.对选项中的关键词不敏感,没有找到设错点
贰
1.(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何发现?
情感是核心
如何准确回答诗Leabharlann 鉴赏中情感类问题?• ①“三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初 步审视,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 ②通读全诗:抓住“情”词,品味意象,整 体感知。
• ③因题解文:细读问题,探究重点内容。 • ④综合考虑,组织答案(尽可能运用规范术
语)。
•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穷兵黩武的批判”);《冬歌》则突出了女子担忧征
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
(2)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 赏析。
《秋歌》着眼于大的场景,通过对长安城“万户捣衣”的描写, 塑造了思念丈夫的女子群像; 《冬歌》着眼于小的画面,通过 女子“絮征袍”的具体描写,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形象。 (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即可。)
• (2)本词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 ( c、d )
下阕抒情含蓄委婉。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 表达自己对自然、田园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 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田园风光美好,向往归 隐之意,意味无穷。
•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
•
金人捧露盘•卢龙①怀古②
•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冬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秋歌》
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对统治者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解析 及解题方法点拨
唐河一高 张宏瑞
• 新课标高考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 •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 由此可归纳出高考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 • a.形象 • b.语言 • c.表达技巧 • d.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具体分类: 景物
•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
菩萨蛮 黄庭坚
•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 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 自知。
• (1)本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a )
描绘了一幅春天烟雨迷蒙中,草木生机勃勃,渔翁醉眠桥 畔的闲适自得的图画。
(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而又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烟雨迷蒙, 春风怡人,花草飘香,渔翁醉卧溪桥之畔,悠闲自得。)
•
【清】尤侗
• 出神京,临绝塞,是卢龙。想榆关、血战英雄。南山射虎,将 军霹雳吼雕弓③。大旗落日,鸣笳起、万马秋风。
• 问当年,人安在?流水咽,古城空。看雨抛、金锁苔红。健儿 白发,闲驱黄雀野田中。参军岸帻④,戍楼上、独数飞鸿。
• 【注】①卢龙,自古为北方边关要塞,汉代飞将军李广曾在此驻 守。②此词作于词人被贬期间。③李广射虎而又为虎所伤,最终 射杀猛虎的英勇壮举。④参军岸帻,东晋孟嘉落帽的典故,孟嘉 在聚会中帽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笑他时,又能从容应对 使四座叹服。孟嘉是征西将军桓温的参军,桓温极为赏识孟嘉, 并重用他。
形象 人 物 事物
炼 字/词 语言 炼 句
语言风格
表达 方式
修辞 手法 表达技巧 表现 手法
乐 感情
哀 褒
结构 技巧 态度 贬
• 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点:
• (2012年)晏几道《思远人》
•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 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 d、c)
•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 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d )
•
明皇打球图
晁说之①
•
宫殿千门白昼开,三郎沉醉打球回。
•
九龄已老韩休死②,明日应无谏疏来。
• 【注】①晁说之,字以道,能诗文,善画山水, 经历北宋灭亡流寓南方。明皇,即唐玄宗,因排行 第三,他在与伶人打球时让别人称其为“三郎”。 ②张九龄与韩休均为开元时期以直谏闻名的宰相。
• 概括这首题画诗的主旨。(d) •诗人借咏《明皇打球图》,讽刺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 而误国;也是借唐喻宋,表达对国运的担忧和对君王 宠信小人和沉湎享乐而误国的不满。
• (1)上阕作者是怎样塑造“飞将军”李广的形象的?(a、c)
• (2)“问当年,人安在”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下阕 内容分析作者此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 、d)
• (1)①作者运用联想(想象、虚写)的手法,由险要 的卢龙边塞联想到曾在这里驻守征战的将军李广,(1 分)接着点明了李广射杀猛虎的事件,一个“吼” 字 写出其射虎时豪气勇武、威风凛凛的气势。(2分)② 最后运用衬托手法,用雄浑苍凉的边关景色把李广的 英雄形象衬托得更加高大。(2分)
• (2013年)陆游《鹊桥仙》
•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d )
•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d)
• (2014年) 无名氏《阮郎归》
•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 内容分析。 ( a、d )
•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 要阐述。 ( d 、c)
(2)①过渡作用(承上启下),从怀古转入伤今。(2分) ②戍边多年而无所作为空添白发的健儿只能在田野中 闲驱黄雀打发时光,自己难得孟嘉一般的重用,只能 戍楼上独数飞鸿,(2分) 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 门,青春虚度,功业无成的孤独苦闷与无奈悲凉的复 杂心情。(2分)(只答作者借此问表达了对时代变迁,英 雄的一去不返的无限怅惘,给1分) (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