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word教案
中职教育语文《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
中职教育语文《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
教学活动流程
一、导入
二、解题
三、了解爱因斯坦
教师提问,师生
互动。
三、本文阅读、理解技巧——关键句寻找与分析
通过抓文本的关键句的方法提高理清结构归纳主旨的阅读能
力。
教师提问,学生
回答
教师提问,学生
小组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归纳。
教师提问,学生
阅读后回答,教
师归纳整理
教师归纳整理
培养学生阅
读思考能
力,学会举
一反三。
四思路结构分析五、重点问题探讨教师提问,学生
互动
培养学生思
考与迁移能
力。
六、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七、小结
课外作
配套练习册
业
作业批
改情况。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2)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掌握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2)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3)借助多媒体手段,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艺术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术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年代;(2)《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2)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多媒体课件;(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人体艺术的历史和现状;(2)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发现背景和流传历程;(3)激发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知识讲解:(1)介绍作者、创作年代和作品背景;(2)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讲解欣赏古典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 作品欣赏与分析:(1)组织学生观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或视频;(2)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审美等方面进行分析;(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课堂讨论:(1)比较《米洛斯的维纳斯》与其他古典艺术作品的异同;(2)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3)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2)学会分析古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3)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维纳斯雕像的审美特点;(3)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艺术作品,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养;(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内容及其审美价值;2. 古代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背景;3. 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和审美标准;2. 从多元角度审视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3.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及相关阅读材料;2. 古代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3. 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外观特征;(2)简要介绍维纳斯雕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3)提问:你们认为这件作品美吗?为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维纳斯雕像的审美特点;(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维纳斯雕像的审美观点;(2)鼓励学生从多元角度审视作品,提出问题和见解;(3)邀请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代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和社会意义;(2)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维纳斯雕像的审美价值;(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5. 实践与创新(1)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从多元角度审视作品;(3)组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审美价值。
2.培养学生欣赏雕塑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审美价值及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审美内涵。
三、教学准备1.教具: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图片、相关资料、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程内容,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信息。
四、教学过程1.导入a.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这座雕塑有什么印象?b.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历史背景。
2.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a.引导学生观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造型、线条、比例等,分析其艺术特点。
b.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3.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审美价值a.引导学生从形式、内涵、文化等方面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审美价值。
b.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与生活的关系a.引导学生思考:米洛斯的维纳斯与现实生活中的美有什么联系?5.拓展延伸a.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米洛斯的维纳斯,还有哪些古希腊雕塑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a.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审美价值及与生活的关系。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2.收集其他古希腊雕塑作品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六、教学反思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更多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重难点补充:1.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对话设计: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座雕塑,你能描述一下维纳斯的姿态吗?学生A:她站在那里,很优雅,身体稍微倾斜。
教师:很好,那你能谈谈她的身体比例给你什么感觉吗?学生B:她的比例很协调,胳膊和腿看起来很自然。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学设计 (一)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学设计 (一)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学设计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在中职教学中,丰富学生对于艺术的认识和理解非常必要。
而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节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的课程,主题为《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获得对于艺术的深入了解,包括艺术流派、艺术家及其作品等;2. 理解不同的文化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3. 探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4. 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米洛的维纳斯——艺术还是色情?通过介绍米洛的维纳斯,让学生了解古代希腊艺术对于裸体的理解,并探讨大众文化对于艺术的影响。
2. 维纳斯与米洛的爱因斯坦将学生引入到现代艺术,让学生了解到勒内·马格利特的作品《维纳斯与米洛的爱因斯坦》,并讨论现代主义艺术对于传统艺术的突破和创新。
3.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通过介绍中国画、西洋画中的文化元素,深入探讨艺术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4. 艺术和科学引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让学生了解到艺术家和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灵感,促进学生对于艺术和科学关系的深刻理解。
教学方式和手段:1. 课堂讲授:教师将于课堂上对于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文献和案例。
2. 团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艺术、文化、科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3. 互动互评:在课程结束之前,学生将会针对同学的研究报告进行互动互评,促进学生对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教学评价:1. 对于学生的评价: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将会准备一份研究报告,并在同伴之间进行互动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2. 对于教学评价:在教学完成后,将会由学生和教师一起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改进。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一艺术杰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理解维纳斯断臂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探讨残缺美在艺术中的价值。
3、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
(2)理解断臂维纳斯的残缺美及其艺术价值。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突破传统的审美观念,接受和欣赏残缺美。
(2)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幅作品,你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品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发现过程、作者以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整体欣赏1、引导学生观察维纳斯的姿态、神情和身体线条,让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形象。
2、分析维纳斯的比例和构图,探讨其和谐与美感。
(四)细节欣赏1、着重观察维纳斯的面部表情,分析其传达的情感和神韵。
2、研究维纳斯的断臂,引导学生思考断臂所带来的想象空间和神秘感。
(五)探讨残缺美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维纳斯的断臂是一种缺陷还是一种美?为什么?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进一步阐述残缺美在艺术中的意义和价值。
(六)与其他艺术作品比较展示一些具有完整形象的艺术作品和具有残缺元素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对比分析,加深对残缺美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残缺美的价值等。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欣赏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八)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或残缺美的感悟,字数不少于 500 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讨论和欣赏中来。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艺术流派等。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形式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技法等特点,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概述:介绍作者米洛斯、创作年代、艺术流派等信息。
2. 雕塑作品的形式分析:分析作品的比例、线条、造型等方面。
3. 作品主题的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主题、内涵、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
4. 艺术价值的评价:讨论《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美感。
2. 介绍:教师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艺术流派等。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如比例、线条、造型等。
4. 探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内涵、情感等方面。
5. 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艺术价值的角度评价作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视觉美感。
2. 讲解介绍:教师以讲解的方式,传授作品的背景知识和艺术特点。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4.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形式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品主题、内涵、情感等方面的思考深度。
4. 学生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评价和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米洛斯的维纳斯》高清图片。
2. 米洛斯的相关资料。
3. 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
4. 课堂讨论指南。
七、教学准备1. 制作课件,包括作品图片、作者简介、作品分析等。
2.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3. 准备课堂讨论指南,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雕塑展览,以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雕塑艺术。
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时间、艺术流派等。
(2)分析并欣赏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如比例、线条、表情等。
(3)能够运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层面去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珍惜文化遗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基本情况。
(2)分析并欣赏维纳斯的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
(2)如何让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2)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分析:(1)让学生观察维纳斯的形象,注意比例、线条、表情等要素。
(2)引导学生分析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如优雅、端庄、和谐等。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鼓励他们用美术术语表达观点。
4. 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欣赏其他古希腊雕塑作品,对比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特点。
(2)评价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2. 选取一幅古希腊雕塑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展示其他时期的维纳斯雕塑作品,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维纳斯,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差异。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幅古希腊雕塑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2. 难点:分析并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对这幅作品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 新知介绍(10分钟)通过PPT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背景、作者和创作时间等相关信息。
解释雕塑的概念和特点:表现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追求,雕塑充满了动感与力量,展现了神秘与自然的统一。
3. 分析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成《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塑的分析题目。
例如:(1)你认为《米洛斯的维纳斯》作品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2)你觉得这幅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意义?(3)你认为雕塑家选择了这个姿势和表现形式有何意图?4. 创作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邀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幅作品自行创作。
要求学生根据《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篮铅画进行模仿,尽量还原雕塑作品的姿势和形态。
鼓励学生发挥自由创作的思维,赋予作品一定的个人色彩和风格。
5. 展示与总结(10分钟)要求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对于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整理和总结,梳理出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作品分析:通过学生完成的分析题目,判断学生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理解程度。
2.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包括还原度、创造力和个性特点等。
五、教学拓展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古代艺术作品和文化。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课件 (一)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课件 (一)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是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中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艺术的前沿发展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就此课程进行分点分布排序的介绍。
1. 介绍艺术家米洛米洛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位杰出艺术家,他的作品跨越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包括印象派、立体派和抽象派等。
他的作品以充满生命力的流动性和感性居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维纳斯像,该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之一。
2. 探究米洛对维纳斯像的创作米洛对维纳斯像的创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女性性感的形式,更多的是想要观察和表现人体的线条和动态。
他通过对人体的学习和研究,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了人体的美感和动态感,这也成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探究米洛的艺术哲学米洛的艺术哲学强调表现抽象的美感和形式,比如制造出对称的形状、均匀的线条等。
他的艺术注重形式的表现,而不是具体物体的描绘。
在课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其他的现代艺术家如毕加索的艺术思想和哲学。
4. 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本课程还将探讨艺术与科学这两个 seemingly unrelated 领域的联系。
米洛的艺术作品,比如维纳斯像,既体现了人类的感性,也融合了科学元素,比如对人体线条和动态的研究。
通过学习艺术与科学的共性和相互之间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艺术和科学这两个领域。
5. 探讨艺术发展和创新本课程不仅仅强调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派别,更强调了艺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艺术家米洛的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以及其他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以探究艺术的潜在价值和未来发展。
总之,《米洛的维纳斯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是一门内容丰富,学习价值高的拓展课程,它不仅仅可以让我们加深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开拓我们的视野。
米洛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的维纳斯教案教案标题:《米洛的维纳斯》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米洛的维纳斯》这一艺术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希腊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米洛的维纳斯》这一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米洛的维纳斯》这幅画有什么了解?你们对古希腊艺术有什么了解?二、学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习《米洛的维纳斯》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时间、创作背景等。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米洛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全班讨论:根据小组的汇报,全班一起讨论《米洛的维纳斯》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三、艺术创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艺术创作,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希腊艺术作品进行模仿或创作。
2.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短的展示环节,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并解释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个人总结:请学生个别完成一份关于《米洛的维纳斯》学习的总结,包括对古希腊艺术的认识、对艺术创作的体验等。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邀请学校美术老师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或分享,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希腊艺术的了解。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古希腊艺术作品,并写一篇关于古希腊艺术的小论文。
教案评价与建议:1. 教案设计合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2. 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入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
3. 在艺术创作环节,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艺术材料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 拓展延伸环节可以邀请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家,提供更深入的指导和讲解。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整理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米洛斯的维纳斯篇一课时:1(一课时进行完需要学生充分的预习与教师最充分的准备。
教师参阅《青年审美手册》、《美学散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授课过程:一、导入米洛斯:出土维纳斯的希腊小岛。
维纳斯:罗马神话中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及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的女神,在希腊神话中名为“阿弗洛狄忒”。
维纳斯雕像,相传为古希腊艺人雕刻。
读P48《断臂的维纳斯》后,欣赏扉页图象。
二、整体感知读课文,文章用空行的方法分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1、“无臂”神秘;2、“有臂‘的局限;3、失去的只能是双臂;三、重点语句分析1、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双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2、那失去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孕育着多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3、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四、哲理引申1、艺术——注重虚实相间如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如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如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妙就妙在“云深不知处”,倘使改为“只在此山中,岭后石头上”,则成村夫俗语。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矫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美不可言的效果来自虚写,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心中。
2、生活——缺憾也是一种美四大美女各有缺陷;美玉微瑕;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如事情成为“人面已到山后去,骑驴迎来不宜迟”,就简直是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7课《米洛的维纳斯》word教案
十七、米洛的维纳斯清冈卓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审美修养。
教学重点找出关键语句,厘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领会“虚实相间”这种艺术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分组布置预习任务第一组:网上搜集卢浮宫三宝的照片及其有关资料,制作成PPT文件在课上展示。
第二组:网上搜集整理维纳斯的图片和维纳斯的相关知识,制成PPT课上交流展示。
第三组:找出一些表现“虚实相生”的诗句、文章和绘画作品,课上讲析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第一组学生展示卢浮宫三宝──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的图片,然后说一说有关这三宝的相关知识。
(二)学生谈谈对这三宝的认识。
(三)教师导入:1891年,蒙娜丽莎画像被盗,结果来空墙前驻足流连的人竟然超过了过去十二年来观赏《蒙娜丽莎》人数的总和!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也许能解开其中的奥妙。
二、整体感知(一)感受维纳斯1.第二组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维纳斯雕像的图片,介绍“我所知道的维纳斯”,并谈谈“我眼中的维纳斯”。
2.作者清冈卓行欣赏维纳斯时有什么感受?找出关键词、关键语句。
(提醒学生关注与“感受”意思相近的词语)明确: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
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
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得完整的偶然追求。
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
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
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思考:如何理解“我既感到这是一次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明确:“特殊”意即双臂完整,定型的,一览无余的,缺乏想像力的;“普遍”意即手臂残缺,形态不定,让人充满想像力的,艺术效果上是质的飞跃。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8课《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word教案
一、教学目标:1、懂得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基本写作特点。
3、初步体会到——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
二、教学重点:1、把握材料与论点的关系。
2、体会本文理性与激情相交融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从文化背景探索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其一;2、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来深入探究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其二,视学生的具体可接受性加以分析、处理、落实。
四、教学用时:二课时。
五、教学设想:1、适当介绍爱因斯坦的杰出成就2、这是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的文字,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目前的广大学生还不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这一大批名人“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把握文本的基本特点是上策。
3、课前预习课文,初步熟悉文本内容。
六、教学环节:(一)导入科学是美丽的,艺术也是美丽的。
然而,人们更习惯于将这两种美丽置于界限分明的美的两端,就像阳刚之于阴柔、豪放之于婉约……从理论上说,它们确实属于两个范畴。
一个以物为尺度,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追求真实,一个追求美好;一个理性至上,一个感性为尊……然而,就是这么不一样的两种美在同一个人身上却发出了炫目的光芒,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爱因斯坦!(二)那么,本文是怎样来展示爱因斯坦与他的艺术世界的?(或提:通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爱因斯坦哪些我们平日里鲜为人知的“轶事”?)要求:通读全文,分小组讨论(1)课文写作结构疏理;(2)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内涵(1)课文结构疏理:第一部分:⑴—⑷揭示文章的基本内容。
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米洛斯的维纳斯》word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基本观点、支持观点的理由);2. 正确理解残缺美;3. 理解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观点,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提出的残缺美,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三.教学难点: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五.预习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法国巴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是浪漫之都,是艺术之都。
它有美丽的塞纳河,辉煌的红磨坊,有神秘的巴黎圣母院,有璀璨的卢浮宫┄┄在卢浮宫里珍藏了三件镇宫之宝。
(多媒体显示:罗浮宫、《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
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
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
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
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
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
它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女神的两臂虽已失去,却让人感到一种残缺的美。
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
米洛的维纳斯优秀教案
米洛的维纳斯优秀教案教案标题:《米洛的维纳斯》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米洛的维纳斯》,使学生了解古希腊艺术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雕塑作品《米洛的维纳斯》的形象、主题和艺术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米洛的维纳斯》雕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这个雕塑作品有什么第一印象?它给你们什么感觉?探究:3.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米洛的维纳斯》的形象、主题和艺术技巧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引导学生观察雕塑作品的细节,如姿势、面部表情、身体比例等,帮助他们理解雕塑家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5. 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艺术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如对人体美的追求、神话故事的影响等。
拓展:6. 学生自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绘画、雕塑或其他艺术形式创作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7. 学生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就作品的主题、技巧等进行交流和分享。
总结:8.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米洛的维纳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们对古希腊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吗?评估: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米洛的维纳斯》的文章,包括对作品的分析和个人观点的陈述。
10. 教师评估:根据学生的作品展示、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教案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古希腊艺术和其他艺术作品。
2. 可以邀请艺术家或艺术专家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和互动,增加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希望以上的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教案撰写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作者:赵鑫珊“我从六岁起就跟人学小提琴,……我真正开始懂音乐还是在我十三岁左右,我爱上了莫扎特奏鸣曲之后的事。
”有一次,爱因斯坦这样回顾往事。
在他十三岁那年,他又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哲学。
因为欧几里得几何的清晰性和可靠性使他激动不已。
此外,当他读完了《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又成了他最喜爱的哲学家。
从此以后,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支撑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他的血和肉。
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就没有触及、发掘。
这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
实际上,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在所有的艺术中,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他尤其酷爱。
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是发什么议论!爱因斯坦几乎每天都要拉他心爱的小提琴。
在他紧张思索光量子假说或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他遇到了困难,他就放下笔,拿起琴弓。
那优美、和谐、充满了想像力的旋律,有助于他对物理学的深思,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
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音乐往往起了催化作用。
在古典音乐的气氛中,人类精神最美丽的花朵之一——理论物理学的思路,如处于春日阳光和雨露之中。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有造诣的小提琴家,而且还能弹一手好钢琴。
最意味深长的动人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
弹钢琴者是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者,则是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科学两大支柱。
在科学上,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和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
在这两位理论物理学大师的心目中,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互补的,是精神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
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反之亦然。
除音乐外,爱因斯坦还推崇文学。
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萧伯纳的作品。
在他青年时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
大家知道,高斯是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伟大数学家,可是在爱因斯坦心目中,陀思妥也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
听听他的自白吧:“陀思妥也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对于爱因斯坦,文学艺术的作用决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
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恰如他献身于物理学一样,乃是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
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爱因斯坦写道:“我从来就不把安逸和享乐看成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
”在他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两个闪闪发光、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金币,而是因为它们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
从事艺术和科学的最大乐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断地追求。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是相通的,还在于两者均要以丰富的想像力为心理背景。
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像力,爱因斯坦怎能以惊人的洞察力阐明相对性原理?他自己就一再强调:“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 艺术的想像力,往往会刺激科学所必需的想像力。
我想,这也是爱因斯坦左脚踏在科学世界,右脚踏在艺术世界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
一般说来,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
如果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美无动于衷,人们有充分理由可以怀疑他心中是否能树立起科学(真理)的美学标准。
而没有这种标准,他就难以在科学上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积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
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
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
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取得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博士学位。
作者:赵鑫珊,当代作家、哲学家。
至今为止,出版过四十六本书,包括《科学艺术哲学断想》《哲学与当代世界》《哲学与人类文化敝人类文明的功过《人类文明之旅》《贝多芬之魂》《莫扎特之魂》《普朗克之魂》《建筑是首哲理诗》《建筑,不可抗拒的艺术》《建筑面前人人平等》《希特勒与艺术》等。
首先这是一篇议论文。
论点是:“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 课文中说明论点的语句:科学的美与艺术的美是相通的,是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
艺术与科学都具有永久的魅力,因为他们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值得人们不断地追求。
科学与艺术是相互补充的,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和感情渴望。
艺术与科学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的美。
科学与艺术均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艺术的想象力往往会刺激科学所必需的想象力。
写作特点就是:融叙述议论于一体主旨:科学与艺术相通,没有艺术造诣,就没有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写作意图:希望我国能造就出一批爱因斯坦1. 课文结构疏理:第一部分:(1-4)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是作者写作本文意图。
第二部分:(5-16)通过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7-18)指出造就人才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是结语,指出写作本文的现实意义。
2. 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6岁,学小提琴;(艺术);13岁,爱上莫扎特;还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哲学,(科学、哲学)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他,造诣于小提琴——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催化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他,倾心于钢琴——扣人心弦——描绘物理学优美的图景——旨在说明“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是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
”(文学)他,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他,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他,崇拜陀思妥也夫斯基:“陀思妥也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他,极力推崇文学艺术——认为——确信——宣称——看来——旨在说明爱因斯坦已将文学当作精神生命的需要,并深深懂得了文学的伦理价值,从而也证明了科学与艺术“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需要不断去追求。
——进一步揭示科学与艺术之间紧密而深远的内在关系,也揭示了这位科学巨匠酷爱音乐和文学的缘由。
3. 请结合全文思考,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有何现实意义?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4. 作者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共同演奏是意味深长?因为在这两位在这两位理论物理学大师的心目中,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互补的。
5. “在爱因斯坦心目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爱因斯坦执着地追求艺术, 源于他对科学和艺术辩证关系的深刻的理解。
请结合全文, 简要阐述深刻的理解包括哪些内容。
爱因斯坦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是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文学艺术还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科学和艺术值得追求还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之美,其产生的美感是相通的。
6. 文章标题是“爱因斯坦与艺术”,文本中哪两个语句表现“爱因斯坦与艺术关系”的?第一句:4段中“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第二句:17段中“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需要有广阔的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7. 文章从爱因斯坦回顾往事时的一句话写起,有什么好处?爱因斯坦的话回顾了自己从小爱好音乐的事情,这与文章论述的内容紧密相关,这样写直接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原来还十分热爱音乐艺术。
为下文的论述打下基础,作了铺垫。
8.支撑爱因斯坦一生的三大支柱是什么?由此你受到怎样的启发?三大支柱是:科学、艺术、哲学。
一个人要在科学上取得重大成就,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9.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为什么喜欢文学艺术?爱因斯坦对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绝不仅仅看成是娱乐和消遣。
爱因斯坦认为:艺术同科学一样具有永久的魅力,具有伦理价值,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艺术与科学是互补的,科学可以满足我们理性的追求,而艺术可以满足我们感情的渴望。
艺术还同科学一样具有和谐的美,二者相通,均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
10. 说说你对下面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的话的理解:我从来就不把安逸和享乐看成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
……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不空虚的人生应该是不断地追求心中理想的人生,对理想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而这个理想应该是崇高的、伟大的、是真善美的统一。
11.说说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①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反之亦然这句话强调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告诉我们,不论缺少其中的哪一方面,美都是不完全的,都是残缺的。
②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
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感情的渴望。
这句话突出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
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理性的追求与感情的渴望都是必需的,那么科学与艺术正好从这两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满足的途径。
12.爱因斯坦的认识和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启发人们,要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和艺术学习,尽量将二者结合起来。
对于没有定向的中学生来说,既要学好数理化等理科课程,也要学好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绝不应存有偏科现象。
13.本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本文作者赵鑫珊从自身经历和学习经历出发,高屋建瓴地看待科学、艺术、哲学三者的关系。
他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为例证,说明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这篇文章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14. 写作技法本文运用夹叙夹议、举例沦证和理论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列举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并通过细致的分析推理,充分论证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启发人们,特别是中学生要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和艺术学习,杜绝不应有的偏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