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一、中华文明古代史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者是禹,夏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其国君被称为商王,商朝的繁荣时期称为商代。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4.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最有名的事件是鲁国的大夫孔子的活动,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5.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战乱时期,七大国争霸,最终秦国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二、中国古代史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称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时期统治者是刘邦,东汉时期统治者是刘秀。

3.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最终被晋朝所统一。

4. 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朝代,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建立了隋朝,隋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5.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了中国,创造了盛世的唐朝。

6.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辉煌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富饶的时期之一。

三、中国近代史1. 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建立者是满洲人努尔哈赤,后由康熙、乾隆等一系列皇帝统治。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国父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建立的。

4.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下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战,最终获得了胜利。

2024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2024年高中历史会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历史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历史与人生。

下面分别对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1.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点包括: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特别是要熟悉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等。

2.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知识点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特别是要掌握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二、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1.世界古代史重点知识点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

特别是要了解这些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影响。

2.世界近现代史重点知识点包括: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英法美等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

特别是要掌握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历史的概念和方法1.历史的概念包括历史的定义、历史的特征、历史的地位和作用等。

要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理解,了解历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2.历史的方法包括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史料的搜集和研究、史籍的阅读和分析、历史事件的研究和评价等。

要掌握这些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

四、历史与人生1.历史与人生的关系包括历史与人的发展、历史与社会变革、历史与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要理解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思考历史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历史与人生的启示包括历史的教训、历史的警示、历史的启迪等方面的内容。

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学会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2024年高中历史会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历史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历史与人生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该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正确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二理科生即将在下学期迎来会考,不知道怎么复习考试的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标志、意义: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原始农耕出现的标志是谷物栽培和牲畜驯养的出现;原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生产性经济活动产生),原始农耕为定居生活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神话传说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理解:中国早期农业的特征: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南稻北粟);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知道:大权,庶族子弟都遭排斥。

隋唐采用科举制,普通人原则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理解: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实质:内容: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上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开k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实质: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山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

但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

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A、唐蕃关系:唐太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汉蕃两族友谊。

B、武周政治延续了唐朝的发展:武则天称帝建周,当政期间基本沿袭贞观年间政策,使唐朝发展得以继续。

C、唐王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晚年逐渐从先前英明果断转向昏庸荒怠,庞信佞臣,朝廷政治日益败坏。

拥兵自重的边将乘机起兵叛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国力大损的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理解:A、贞观之治主要内容: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1.中国古代历史-夏商周时期: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以及周朝的建立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春秋时期的国家分裂和战国时期的相互争霸、典籍的创作等。

-秦汉时期:包括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汉朝的兴起、西汉和东汉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包括三国鼎立的局面、西晋和东晋的政治制度、南北朝的分裂,以及佛教的发展等。

2.中国近代史-清朝末年: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以及戊戌变法等。

-辛亥革命:包括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制度变革,以及五四运动的爆发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北伐战争、长征、抗日战争,以及国共内战的胜利等。

3.世界史知识点-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包括古希腊的城邦制度、罗马帝国的兴衰,以及它们对现代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等。

-中世纪欧洲: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会的影响、十字军东征等。

-近代欧洲历史:包括工业革命的兴起、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统治,以及列宁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产生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冷战的爆发等。

4.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点-中国古代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等经典的内容和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包括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中国古代医学以及农业技术等。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包括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儒家哲学、道家思想等。

5.世界历史文化知识点-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传播,以及埃及的金字塔、毛伊塔文化等。

-西方文明:包括希腊的民主政体、罗马的法律制度,以及文艺复兴、宗教等。

以上仅为高中历史会考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点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同时,备考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积累一些历史分析和解释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应试技巧。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二会考中,历史是一个重要的科目,需要同学们熟悉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高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演变;2. 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秦汉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特点;3.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4.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发展和佛教的兴起;5. 隋朝和唐朝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及其对世界的影响;6. 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科技成就;7. 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8. 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海外贸易和科技发展;9. 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对外关系的变化。

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中华民国成立和辛亥革命;3. 抗日战争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5.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影响。

三、世界史知识点1.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2. 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对欧洲的影响;3. 工业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4. 一战、二战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5.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关系的变化;6. 冷战及其对世界影响的历程;7. 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全球化。

四、思考与解决问题1.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掌握历史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学会对历史事件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并能理解多个角度的观点;4. 加强历史意识和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复习技巧与备考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2. 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同时重点关注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3. 运用图表、时间轴等工具,系统整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4. 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培养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5. 参加历史学术讲座或讨论会,拓宽历史知识面;6. 与同学们相互讨论,共同进步。

高二第一次会考历史知识点

高二第一次会考历史知识点

高二第一次会考历史知识点高二历史知识点回顾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各个时代的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

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学科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回顾高二学年的历史知识点,帮助学生们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古代史知识点1. 旧石器时代:详细了解旧石器时代的出现、石器文化及其分布情况,以及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

2. 新石器时代:学习新石器时代的典型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了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出现和分化。

3. 秦汉时期:重点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的第一个统一政权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及西汉、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

二、近代史知识点1. 中国封建社会: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等级制度,学习各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唐朝的开元盛世和杜甫的诗歌、宋朝的科举制度和状元榜等。

2. 近代中国史:重点学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了解清朝的闭关政策与西方列强的侵略,学习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近代史事件。

三、世界史知识点1.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学习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了解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衰落,以及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2. 欧洲中世纪:重点学习封建制度的出现和发展,了解阿拉伯世界的繁荣与文化传播,学习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等重要历史事件。

四、中国现代史知识点1. 辛亥革命:详细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习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以及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2. 抗日战争:重点学习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抗战的艰苦历程,了解中国军民的抵抗精神和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以上所列仅为高二历史部分知识点的回顾,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深入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同时还需结合教材和老师所授知识进行全面复习。

希望本文对你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加油!。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一、古代中国史知识点: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古国,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及外交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期,政治分裂,诸侯争霸,开始了分封制的封建时代。

3.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秦朝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公私分明,税制完善,经济发展。

4.汉朝的政治制度变革:汉朝通过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增设郡县,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军事及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文化繁荣,佛教传入中国。

二、近代中国史知识点:1.清朝的政治制度及其衰落原因:清朝采取封建制度,实行八旗制,政权腐败,经济、科技发展滞后,导致衰落。

2.19世纪中国的社会问题:19世纪中国面临列强侵略、民族压迫,农民起义等多种社会问题。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纪元。

4.中华民国初期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中华民国初期面临政治动荡、军阀混战、社会问题等多方面挑战。

5.旧中国的文化变革与启蒙运动:旧中国的文化变革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变化,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三、世界史知识点:1.古代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人类通过工具的制造、火的使用等逐渐发展出社会。

2.古代欧亚古国的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古代欧亚古国的兴衰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3.西方探险与殖民扩张:西方国家通过探险和殖民扩张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4.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5.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对战后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只是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内容需要掌握。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

对高二的学生来说,会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其中历史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介绍高二历史会考的知识点,以便同学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历史的年代划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其中要掌握各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统治者。

2. 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掌握每个社会制度的特点和主要矛盾。

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2. 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领导人、革命过程以及推翻封建帝制的意义。

3. 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掌握清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了解各种资本主义派别的主张。

4. 第一次国共合作:熟悉国共合作的形成原因、发展阶段以及影响。

三、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以及战争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2. 二战及战后秩序的建立:熟悉二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战争进程,了解战后秩序的建立及其影响。

3. 冷战及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掌握冷战的起因、主要参与国、冲突与合作,了解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4. 耶路撒冷问题及中东矛盾:了解耶路撒冷问题的起因、矛盾的双方以及中东矛盾的复杂性。

5. 国际关系的多极化:熟悉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了解不同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历史人物及其思想1.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2. 中国近代思想家:鲁迅、梁启超、陈独秀、毛泽东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和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影响。

3. 世界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牛顿、伏尔泰、达尔文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对全球思想发展的影响。

五、历史事件与文化传统1. 五四运动: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目标、领导人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高二历史会考是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是高二历史会考的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与演变1. 原始社会的结束与奴隶社会的兴起- 氏族与部落的形成-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2. 再论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出现- 商代的兴起及其政治、经济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封建社会的确立3. 秦汉的统一与海外交通的发展- 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的改革- 汉朝的兴起与汉武帝的统一战争-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对外政策的影响二、唐宋时期的繁荣与变革1. 唐朝的盛世与开放政策- 高宗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唐朝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文化交流2.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科技进步-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官僚体系- 科技进步对农业、手工业的影响3. 北方民族对中原的影响- 契丹、西夏、金朝的建立与对宋朝的侵袭- 南宋的抗金战争与辽金宋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三、明清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变革1.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朱元璋的统一战争与赵匡胤的建立- 明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2. 清朝的建立与政治改革- 清朝的统一战争与满洲政权的建立- 清朝的封建统治与科技发展3. 外国侵略与近代化改革- 鸦片战争与中西文化的冲突- 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的影响四、中华民国与新中国的建立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过程- 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2. 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与战术3. 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 中共中央对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 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通过深入学习以上重点知识点,你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为高二历史会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祝你顺利通过高二历史会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大全非常详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大全非常详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大全非常详细
一、古代史
1.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
2.古埃及文明
3.古巴比伦文明
4.古印度文明
5.古中国文明(包括夏、商、周等)
6.古希腊文明
7.古罗马文明
二、中世纪史
1.拜占庭帝国
2.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
3.封建制度与中世纪欧洲
4.十字军东征
5.意大利文艺复兴
6.商业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近代史
1.大航海时代与哥伦布
2.欧洲宗教
3.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
4.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大英帝国的扩张和殖民主义
6.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7.工业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兴起
8.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
9.日本的明治维新和近代化
10.中国的晚清时期与辛亥革命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四、现代史
1.二十世纪初世界的政治格局
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3.魏玛共和国与纳粹德国
4.第二次世界大战
5.冷战与世界格局的重组
6.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
7.文化大革命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8.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五、当代世界史
1.欧洲联盟的建立与欧洲一体化
2.美国的霸权地位与全球化
3.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4.经济全球化与发展问题
5.当代社会问题与人权问题
6.科技革命与信息社会。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会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会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会考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 古代文明的起源2.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与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百家争鸣-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治国- 汉朝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开通3. 古代世界-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希腊化时代-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转变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中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会影响下的中世纪欧洲社会-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影响-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人文主义2.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教的诞生与扩张-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文化成就- 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哲学3. 东亚与南亚- 隋唐时期的中国政治与文化-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印度的古代帝国与宗教发展三、近现代历史1. 近现代欧洲-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的思想变革-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欧洲-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2. 近现代中国-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与列强侵略 -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中国的诞生3. 世界殖民与反殖民-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影响- 非洲、亚洲的反殖民斗争与独立运动 -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与民族国家建立四、当代历史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联合国的成立与国际秩序的重建-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与全球影响2. 亚洲与非洲的现代化-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经济发展- 非洲国家的独立后发展与挑战- 中东地区的冲突与现代化进程3.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的发展- 当代全球问题: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结语: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至当代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历史事件的总结归纳,学生应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历史规律,形成批判性思维,并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阶段历史会考必学知识点

高二阶段历史会考必学知识点

高二阶段历史会考必学知识点你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因为觉得高二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到了高三再努力也不晚的错误认识导致学习时间抓得不紧、双基知识学习不扎实,造成进入高三之后学习十分吃力。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阶段历史会考必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高二阶段历史会考必学知识点1一、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1、背景:元末暴政民抗争,各地兴起红巾军。

①红巾军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平定南方又北征。

②明朝建立攻占大都灭元朝,国号大明称帝君。

(1368年)建元洪武都应天①,专制主义举措新。

2、专制措施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尚书管行政。

吏户礼部兵刑工,行使相权权归君。

①控制中央太祖颁行《大明律》,权贵特权特鲜明。

内容集中条理明,经济立法初施行。

主张重刑惩腐败,君主专制为核心。

②控制地方地方各省三权分,布政使司掌行政。

监察司法按察司,都司执掌省军政。

③控制军队明设五军都督府,统兵有权勿调兵。

兵部调兵听帝命,军队统帅为帝君。

④特务统治明朝专制新特征,特务统治最典型。

掌管缉捕“锦衣卫”,皇帝直辖捕官民。

旋后设立东西厂,宦官统领帝掌政。

⑤控制思想明清科举新特征,八股取士最鲜明。

四书五经来命题,八股行文禁议论。

知识分子遭束缚,利于君主育顺臣。

二、“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记忆口诀1、靖难之役(15世纪初)太祖封王到边庭,藩王势大图国君。

建文削藩燕王反,挥师南下破京城。

“靖难之役”易帝君,改元永乐都北京。

2、营建北京朱棣诏令建北京,蒯祥主持设计新。

突出皇权城三重,宫城皇城外京城。

布局对称又庄重,黄瓦红墙喜建成。

成祖诏令迁都城,改称京师远扬名。

3、成祖主要活动①政治太祖封王埋祸根,建文削藩起风云。

“靖难之役”破京师,营建北京迁都城。

②民族册封蒙古两首领②,修缮长城北疆靖。

西南平叛黔设省③,“改土归流”明施行。

③外交郑和西下扬国威,亚非外贸交流频。

④文化《永乐大典》解缙编,类书今现存。

三、明末农民战争(1627-1644年)记忆口诀1、起义原因明朝后朝局变更,政治腐败败日深深。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总结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总结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总结一、古代社会与文明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北京人遗址的发现- 农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明的起源与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2. 早期社会的形成- 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三皇五帝时代的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的思想3. 神话与传说-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神话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传说中的人物与事件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演变- 夏朝的奴隶制度与王位继承- 商朝的封建制度与商周的政治演变 - 周朝的封建制度与封建王朝的衰落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左传》与《战国策》的记载- 秦国的崛起与统一中国- 周朝的灭亡与秦朝的建立3.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的集权制度与法家思想- 十七国时期的割据与分裂- 汉朝的王朝制度与科举制度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文化1.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改进与增产- 手工业的兴起与技术进步-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与地位2. 商业与海外贸易- 丝绸之路的诞生与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经济 - 商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文化与科学的繁荣- 古代文化经典的创作与传承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古代学术思想的演变与发展四、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征服1.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与战争 - 武器的发展与军事技术- 增援与决战的战略与战术2. 秦汉时期的征服-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七国之乱与王莽的篡权- 汉朝的征服与边疆防御3. 北方民族对中原的入侵- 南北朝时期的战争与动乱- 蒙古帝国的崛起与扩张- 明朝的抵御与长城的建设五、中国古代的外交与交流1.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韩、赵、魏、楚等中原诸侯国的争霸 - 匈奴与匈奴崛起对汉朝的威胁- 与西方世界的贸易与交流2. 丝绸之路与中亚国家-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 中亚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 海上贸易与南海岛屿- 南海岛屿的探险与利用- 南海对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性- 海上贸易的影响与开放政策六、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1. 唐宋两代的繁荣与稳定- 唐朝的盛世与文化繁荣- 宋朝的科学与技术进步- 封建社会的秩序与稳定2. 近代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明清两代的政治与经济挑战- 经济、军事与文化上的外族入侵 - 社会变革与民族觉醒的起义3. 中国近代史的转折与崛起-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道路。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5篇】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5篇】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5篇】高中历史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掌握好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对于大家进行整个高中历史学习非常有帮助。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1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五代十国时期(大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2(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

2、主要内容: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1.商朝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771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以商汤为首先代国王。

-商朝的社会制度为奴隶社会,阶级划分为贵族、农民、奴隶。

-商朝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最发达的手工业是青铜器制作。

-西周建立于商朝灭亡后,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

-西周的社会制度为封建制度,国家实行分封制,以封建贵族为最高统治者。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国家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各个列强互相争霸,战争纷争不断。

-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有邹忌访齐、孔子游说列国等。

-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有阿房宫修建、司马迁写成《史记》等。

-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重要的文化变革,例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

3.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一系列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律法等。

-秦朝修建了长城,避免外族入侵。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并修筑了联络北方和南方的铁路,促进了贸易发展。

4.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国家。

-汉朝实行科举制度,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汉朝的文化发展非常繁荣,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文化瑰宝,如《汉乐府》、《史记》等。

5.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封建王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朝统一了中原地区和漠北地区,边疆地区稳定。

-唐朝的科举制度相对完善,文人僧侣活跃于士人阶层。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大量杰出的诗人、文人、画家等。

-唐朝与西方的往来最为频繁,对外经济交流发达。

6.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最弱的一个时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度,科举考试规模庞大,为国家选拔人才。

-宋朝经济发达,出现了许多运河、官营工场和市场等。

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汇总高中历史会考是高中学生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考试之一,对于历史学科的掌握程度和受到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升学和就业。

历史学科的知识非常广泛,涉及到的内容十分繁多,因此考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复习和备考工作。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会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为考生提供有价值的复习参考。

一、中国古代史1.黄河文明黄河流域的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考生需要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农业发展、典型文化遗址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了解黄河流域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发展、外交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部分。

考生需要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阶级、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特别是需要重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和变革。

3.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哲学、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与成就。

4.中国古代外交中国古代外交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外交方针、外交政策、外交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外交事件和外交官员。

二、近代史1.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关键事件之一,考生需要掌握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此外还需要了解关键的不平等条约的签署过程和内容,以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个重要事件,考生需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领导人和活动范围。

此外还需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3.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中国自强运动的一部分,考生需要了解洋务运动的意义、目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此外还需要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史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影响。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一、古代历史概述1. 史前时期: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特点,包括工具的使用、农业的起源和早期文明的萌芽。

2. 古代文明:掌握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区文明的发展概况,以及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贡献。

3. 古典时期:熟悉希腊城邦制度、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以及它们在法律、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中世纪:掌握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教会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伊斯兰世界:了解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以及在科学、文化上的成就。

3. 东亚历史:掌握中国的唐、宋、元等朝代的变迁,以及日本平安时代和武士阶级的兴起。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3. 现代国家体系的形成:了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以及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初步建立。

4. 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两战之间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四、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掌握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洋务运动的尝试与失败,戊戌变法的努力与挑战。

2. 民主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后续的北洋政府时期。

3.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国共内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资料的辨析:学会区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理解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

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3. 历史评价的多元视角:培养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理解历史的多维性。

2023年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23年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23年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1.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 三皇五帝
-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
- 西汉、东汉时期
- 三国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隋朝和唐朝
- 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
- 南宋、元朝、明朝、清朝时期
2.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清朝末年的改革与变革
- 抗日战争和中国的领导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建设
-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
3.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 古埃及文明
- 古希腊文明
- 古罗马帝国
- 印度古代文明
- 古巴比伦帝国
- 古波斯帝国
4.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
- 欧洲的黑死病
- 大航海时代和哥伦布
-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 冷战时期和苏联解体
5. 世界现代史知识点
- 国际关系与联合国的建立
- 当代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
- 反恐战争和中东地区的冲突
-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以上是2023年高中历史会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
本文档将详细总结高二历史会考的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
1. 中国古代史
- 三皇五帝时期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
- 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
-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 唐朝的繁荣和宋朝的科技创新
-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
- 明朝的海外探险和清朝的闭关锁国
2. 世界古代史
- 古埃及文明和尼罗河流域的发展
- 古希腊的城邦制和民主政治
- 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
- 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和的兴起
- 波斯帝国的建立和波斯战争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的传播
-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封建制的兴起
3. 近代史
-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法国大革命及其意义
- 英国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工人运动
- 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的宪政民主
-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 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战后秩序的重建
以上只是一些核心知识点的概述,具体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希望本文档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祝你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导语】高二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会有一个重要的会考考试,考生需要掌握哪些 __复习资料呢?下面是大收集的高二历史会考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美国的对外扩张政策美国对外扩张分为三个阶段:即19世纪上半期的美洲大陆扩张阶段、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的海外扩张阶段和二战后的全球扩张阶段。

对外扩张政策则经历了由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门户开放、金元外交、冷战到美苏争霸及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演变。

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就提出“门罗主义”,积极推行起“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的政策。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明确表示出美洲是美 __美洲意向。

19世纪末美国又提出“泛美主义”,多次派兵干涉拉美国家内政。

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夺走波多黎各,并将古巴沦为“保护国”。

1903年,美国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强迫哥伦比亚 __签订《美巴条约》,攫取巴拿马运河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加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

同时美国资本也大量渗入拉美,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这就是大棒和金元并用的 __政策。

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企图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这一外交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而有了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一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1)一战使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战后出现经济繁荣。

美国妄图支配世界事务,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并操纵巴黎和会。

由于在欧洲获利不多,特别是国联问题上逊色于英、法诸国,美国竭力巩固它在拉美的殖民利益,积极在亚太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扩张势力,实行海军军备竞赛。

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推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打击了日本利益。

其间通过金元外交,发挥了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

(2)30年代,美国与苏联建交,通过“中立法”,实际上对 __侵略推行绥靖政策。

(3)40年代初,美国卷入大西洋地区的反 __战争,继修改“中立法”后又通过“租借法案”。

珍珠港事件后,美对日作战,推动反__同盟的建立,并与苏英等国协同作战,安排战后问题,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4)二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发动侵朝、侵越战争,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之所以能确立全球霸权主义政策,主要由于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统治地位。

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垄断原子弹。

它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表现是:A.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包括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德国和扶植西德。

B.在亚洲扶植 __打内战,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C.力图控制广大亚、非、拉国家。

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基本依据是: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和军事力量的日益增强。

主要特点:以“公正”为幌子,用资本作渗透,以武力相威胁获得更大的利益。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欧洲“均势”政策。

如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与法俄结成协约国,打败了对其在欧洲大陆和全世界利益有巨大威胁的德国;一战后又扶德抑法,拒绝与法结盟;纵容德国侵略扩张,极力将祸水东引苏联。

由此可见,英国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反对大国谋求欧洲大陆霸权,巩固欧洲大陆沿岸阵地,保持自己海上霸权。

其政策实质是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

另外在外交政策上,自拿破仑以后,英国长期实行所谓“光荣孤立”政策,即英国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以便英国随时按照本身需要,变换对外关系,弹性地调整和维持均势,让英国挟其优势在经济上 __,保持霸权。

但是进入到19世纪末,英国一方面丧失了“世界工厂”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作为这一外交政策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又面对俄国在东方和德国在西方咄咄逼人的严峻挑战,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先是在东方与日本订立《英日同盟》对付俄国,英日同盟标志着英国外交政策的大转变。

英国继英日同盟后,于1904年和法国调整了关系,缔结了英法协约。

日俄战争结束后,远东均势有了新的改变,俄国战败,力量削弱,已不再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威胁,加之这时英德矛盾又已超过了英俄矛盾;这样英国又于1907年与俄国缔结协约。

这样在西方形成了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集团,同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集团对立,并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美苏争霸的经过及其两国 __分别采取的政策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苏联战略意图是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在这一阶段美国采取孤立和反 __的政策,原因是它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原因是双方 __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苏联实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在这一阶段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是这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紧 __进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武装冲突,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第三阶段:80年代。

苏联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在这一阶段苏联开始注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其原因是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曲折发展,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一战后法国在欧洲大陆霸主地位的恢复与丧失一战后,特别是巴黎和会后,法国先后与比、波、捷等国结盟,势力弥漫于欧洲,成为抑制德国、遏制苏俄的欧洲盟主。

主要原因有:一战后奥匈瓦解、德国战败、俄国革命、波兰孤立,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惟一强大国家;英国势力均衡政策在战后欧洲大陆难以立即奏效;美国因巴黎和会失利,外交重点放在拉美和东亚,争夺目标尚未转向欧洲;凡尔赛和约基本体现了法国严厉制裁德国的要求,成为其称霸欧洲大陆的基石。

但法国这一霸主地位维持时间不长,希特勒 __上台后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法对其妥协纵容,这就标志着法国欧洲霸主地位丧失。

其根源是 __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 __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具体表现就是英国扶德抑法,尤其是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使德国迅速振兴,打破了法国一时称霸欧洲的局面。

日本的大陆政策大陆政策是日本 __对亚洲大陆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军国主义一直把吞并朝鲜,侵占中国,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作为基本国策,先后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夺取中国领土台湾,吞并朝鲜。

1931年更直接出兵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

1945年日本 __战败投降,大陆政策__破产。

英法美等国在30年代推行的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30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英、法、美等国推行的一种 __政策,是伴随着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而形成的。

英、法、美等国由于 __造成的软弱地位、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受反苏*恐惧感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世界争霸斗争的总态势中,只想维持一战后的既得利益,保持现状,基本上处于守势。

面对 __国家逼人的攻势,一方面由于其利益受到威胁和损害,发生了与德、意、日之间的抗争;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卷入与德、意、日的战争冲突,以维护与其利益相关的“和平”局面,为此采取让步、姑息、妥协、迁就的方针,即“以和避战”,甚至不惜放弃某些战略地带,牺牲弱小民族和国家利益,力求“祸水东引”,挑起苏德冲突,从而产生了绥靖政策。

关于绥靖政策的实质,目前史学界认识并不一致,一种认为是“祸水东引“;一种认为是“避战求和“;还有一种认为是西方 __为了避免战争,维持和平而采取的妥协、投降政策,为此实行了包括牺牲弱小民族国家利益、“祸水东引”的方针。

在慕尼黑会议以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不干涉政策”。

不干涉政策反映了英、法、美对 __侵略活动既斗争又妥协、既限制又纵容的矛盾立场和两面态度。

他们对日本独占中国东北和侵略全中国,不承认伪满洲国,但又不敢对日本采取任何制裁措施。

他们谴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并进行经济制裁,但又不愿 __实行制裁,并为同意大利妥协留下后路。

他们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实行貌似公允的不干涉政策,但对德意破坏不干涉协定的行径视而不见,不愿采取强硬措施。

美国由于国内孤立主义传统方针的影响,基本上在中立旗号下实行绥靖政策。

慕尼黑阴谋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顶点,英法由不干涉转到干涉,直接与希特勒勾结,逼迫捷克出让国家领土和主权,用肢解小国的方法讨好希特勒,以保全自己,其罪恶交易的露骨的程度,在国际关系史上是空前的。

这一政策的实行没有给欧洲带来和平,反而破坏了国际反 __统一战线的形成,助长了 __的侵略扩张,加速了大战的到来。

关于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一种意见认为,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以后,该政策破产;一种意见认为,1940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张伯伦下台,绥靖政策才 __破产。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资料(四)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为17和18世纪,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大商业强国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之一。

在这场斗争中,先是英国打败西班牙,17世纪下半期,英荷之间又发生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夺取了荷属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

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多次发生战争,夺取了法属 __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并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地盘。

在长期殖民战争中,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殖民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这一时期,新崛起的 __帝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扩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第二个内容。

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扩张表现在领土的侵占,这与英、法等国殖民地扩张有所不同。

同时,此种扩张更多地带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扩张,则是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性质。

在这一时期,强国之间的关系随着各自利益的需要而变化,如普奥,既有战,又有结伙瓜分波兰的举动。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开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止。

18世纪以前,封建君主*国家对国际事务拥有重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

欧洲各国封建势力内外勾结,组成反资产阶级革命同盟。

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首先表现为法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

在法国大革命中,先是普奥组成干涉军,失败后,英国为同法国争夺中东的利益和进行海上争霸,组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