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千金方》 医源世界
浅论孙思邈《千金要方》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浅论孙思邈《千金要方》对祖国医学的贡献作者:邓云权刘凤英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第07期【摘要】文章探讨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之《千金要方》在医药领域的巨大的贡献。
作者从对病种的归类采用了系统论的方式,对《伤寒论》的研究,对针灸的发展,对妇产科以及对儿科的发展五方面阐述了孙思邈给予祖国医学的贡献。
【关键词】孙思邈;《千金要方》;贡献《千金要方》是唐代大医孙思邈的中医药学鸿篇巨著。
孙思邈(公元581—公元682),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
他医德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孙氏从小就聪明过人,后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享有了很高的声誉。
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却被他断然拒绝。
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最终历经三十多个春秋,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2年)方才完成不朽著作《千金要方》。
《千金要方》体量庞大,内容详实,是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瑰宝,也是研究孙思邈的重要文献资料。
现就其对祖国医学的贡献,总结如下。
一、对病种的归类采用了系统论的方式系统论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现代哲学的方法论,但是在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早已开始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了。
例如,八卦模型、阴阳模型、五行模型等等,都是系统论的表现形式。
具体到医学中,东汉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之法也是将人体纳入一个系统之中来进行讨论,但是毕竟还有所欠缺,归类也比较混乱。
到了唐代,孙思邈第一次较为完善地提出了使用系统观念来看待病种归类这一难题。
《千金要方》就用五脏六腑的脏腑区域进行划分,这和过去相比,可谓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可以从《千金要方》中见出,孙思邈对各类疾病病种的分类清晰明了,纲目明确,给后人提供了新的、较为完善的病种认知方法。
因此,明代楼全善所著的《医学纲目》、清代蒋宝素所著的《问斋医案》等等医学著作,无一不遵循孙思邈《千金要方》之安排。
千金方
孙思邈认 为生命的价值 贵于千金,而 一个处方能救 人于危殆,价 值更当胜于此, 因而用《千金 要方》作为书 名,简称《千 金方》。
为中孙 “医思 药医邈 王德, ”规唐 。 范代 制道 定医 人, ,医 人学 尊家 ,
公元581年出生于一 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 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 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 道家老庄学说。由于当时 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 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 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 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
一般来说我们说《千金方》,主要是 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备急千金要方》 和《千金翼方.》。它是唐代医学名家 孙思邈的经典之作。他作为一个具有 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中医工作者,在 研究前人的基础上,穷毕生之力,终于在 晚年留下了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 医经典。由于他的兼收并蓄的医学态 度和重视实践的研究风格,使得《千金 方》在问世后即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即 使在千余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中医学习 者必须要学习的基础。 《千金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 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 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 著。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 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 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目录
卷1是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 卷2~4妇科病; 卷5儿科病; 卷6七窍病; 卷7~10诸风、脚气、伤寒; 卷11 ~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 卷21消渴、淋闭等症 ; 卷22疔肿痈疽; 卷23痔漏; 卷24解毒并杂治; 卷25备急诸术; 卷26~27食治并养性; 卷28平脉; 卷29~30针灸孔穴主治。
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 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 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 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 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 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 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 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 《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 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 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 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唐新本草》。生于隋开皇元年 (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公 元682年),享年102岁。
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著作《千金方》,主要对妇科、儿科研究透彻
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著作《千金方》,主要对妇科、儿科研究透彻很多时候通过我们对于古代一些历史的了解发现,那个时代人们如果生了病受了伤,基本上使用的药物看到大夫都是中医。
那个时候,除了用草药熬成汤药来喝,就是直接将草药捣碎敷在伤口上,或者是将草药晒干捣碎成粉末状,根本就没有如今的药丸状。
并且那个年代也没有西医的说法,中药中医对于众人来说就是最为让人期盼的,而要说人们从哪里得来这些药方的,那不得不说说《千金方》了。
这是我国特别经典而又有着重大意义的一部医学著作,也是我国唐代时期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
这部著作可以说容纳了非常丰富的临床实践用药以及病例,其中中医理论学的基础有《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并且其中对于女人、孩子的一些基础病症都有论述。
知道在古代女人经常会被妇科病所困扰,而儿童也容易被一些小病小症影响高热不退,甚至还有夭折的危险,《千金方》的出现将这一点很好的控制住了。
此外,这本著作对于一些内科病的治疗,有着之前从来不曾接触过的领域,但是类似结核病这样的绝症也都归为了内科方面。
犹记得的古代人通常会死于霍乱,原本不知道霍乱是如何产生的,但是在这部著作当中却将其归为了饮食方面的不妥。
甚至在古代被称为消渴症的糖尿病,也都在这本著作当中有所记录,可想而知,这本千金方的记载范围可谓是非常的广泛。
除此之外其中还有人们非常想要学习的针灸之术,中医的针灸术哪怕到如今的21世纪,依然是中医赖以傍身的技术,在这本著作当中,孙思邈对于针灸的方面进行了细微叙述,能够让人针灸找穴位更准。
因此《千金方》这部著作,哪怕是对如今一些中医世家来说,依然对此部著作十分的看重。
并且这部著作之所以起名为千金方也是人,因为作者认为人的生命是远比千金更贵的存在,因此才如此命名。
从这里也能够看得出来,作为一位医药学家孙思邈绝对是一个对人命特别看重,对人命非常负责的东西,这才有了他著作这本著作的前提。
这本著作的开始,不仅描述了医学方面的总结论,甚至还涉及到了一些本草的认识以及科普,还有一些制药的方法以及相克相生的问题。
《千金方:民间方剂集大成者》笔记
《千金方:民间方剂集大成者》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书籍简介 (3)1.2 编写目的和意义 (4)二、版本与流传 (5)2.1 《千金方》的版本介绍 (6)2.2 《千金方》的流传过程 (7)三、《千金方》的内容概述 (8)3.1 医学理论体系 (9)3.2 方剂分类与特点 (10)3.3 常用方剂介绍 (11)四、民间方剂的特点与价值 (12)4.1 民间方剂的来源与特点 (13)4.2 民间方剂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5)4.3 民间方剂的价值与影响 (16)五、读书过程中的思考与启示 (17)5.1 对《千金方》医学理论的思考 (19)5.2 对民间方剂应用的启示 (20)5.3 对自身医学知识的提升与反思 (21)六、结语 (22)6.1 读书笔记的总结 (23)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4)一、内容概览本书介绍了千金方的历史背景,千金方起源于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增补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庞大的方剂体系。
书中详细阐述了千金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我对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沿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书中详细介绍了千金方的内容结构。
全书分为若干卷,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收录了数以千计的方剂。
每个方剂都详细阐述了药材、剂量、制法、用法、功效等,内容丰富详尽。
这些方剂都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还介绍了千金方的价值,千金方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部文化传承的载体。
书中收录的方剂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信仰和民俗,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千金方中的许多方剂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为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千金方的概况,还学习了许多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如中药的性味、功效、配伍等。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中医药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感慨。
《千金方:民间方剂集大成者》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中医药学经典著作。
千金翼方中医典故解读医书传世与中医传统
千金翼方中医典故解读医书传世与中医传统在千金方中,有很多传世的中医典故,它们对于中医的发展和传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解读这些典故,来探讨中医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部分:千金方的由来千金方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本医书,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千金方收录了大量的中药方剂和医疗经验,对中医临床实践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它的典故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医医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部分:典故一《千金方》中有一则典故是关于孙思邈创作这本医书的背景故事。
相传孙思邈年轻时曾在山中修炼,一天他乘坐船过河时,看到船行至眼前的一片林木中,一只白鹿肆意翻飞,从河边一跃而过。
孙思邈被这景象深深吸引,兴奋地写下了这个典故,鹿跳的方式在中医中有很重要的含义,对研究中医有着重要启示。
第三部分:典故二另一则典故是关于孙思邈在收集药材方面的故事。
据说孙思邈为了获得珍贵的中药材,亲自前往远方进行寻找,并对草木花果进行观察和研究,不遗余力地研究,以积累中药方剂的经验。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对于中医来说,药材的收集和研究是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四部分:典故三还有一则典故是关于孙思邈传授医术的故事。
孙思邈曾经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了他的学生和后人,并鼓励他们继续研究和发展中医。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传统中医的发展需要世代相传,每一位医生都应该继承前人的经验并不断创新发展。
第五部分:中医传统的价值千金方中的典故反映了中医传统的独特之处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些典故不仅传承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更体现了中医注重观察和经验的特点。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传统的价值依然不可忽视。
中医的理论体系和疗效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结论: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传承离不开这些传世的典故。
通过解读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的起源和传统,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推广中医的价值。
千金方中医典故解读中药熟知的艺术
千金方中医典故解读中药熟知的艺术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千金方作为一本早期的中医典籍,记录了大量的中药方剂和医疗经验,被广大中医爱好者所熟知。
本文将解读千金方中医典故,探讨其中传统中药的艺术之美。
千金方是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其成书时间可追溯至东汉末年。
千金方中记录了众多药物的功效和适应症,被誉为中医宝典。
这部典籍中,除了药方的详细说明外,还穿插着一些医家的典故,这些典故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支撑。
千金方中医典故的解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精髓所在。
在千金方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典故与中药有关,这些典故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向我们传递了许多中医药的原理和知识。
比如在千金方中,有一则关于“麻黄”的典故,讲述了一个关于麻黄草的独特治病经历,揭示了麻黄的温经散寒作用。
这些典故以生动的方式展示了中医药的应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
千金方中医典故的解读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医药的艺术魅力。
在中医药的世界里,草药的配伍和用药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千金方中医典故中的一些故事,正是通过讲述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配伍用药的经历,展现了中医药的艺术之美。
这些故事中,医生们往往凭借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组方。
在多种中草药的相互配合下,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种根据病情和人体特质进行个性化用药的艺术,正是中医药的独特之处。
千金方中医典故的解读还有助于我们领略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内涵。
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了我国古代医学家的智慧和经验。
千金方中的典故正是这种智慧和经验的化身,通过这些典故,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家对于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在治疗实践中的所思所想。
这些典故中蕴含着中医药文化的底蕴,对于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总之,千金方中医典故的解读是理解中药熟知的艺术的重要途径。
这些典故通过讲述具体的医疗案例和药物的应用经验,彰显了中医药的智慧和艺术。
孙思邈与《千金方》
孙思邈与《千金方》
《千金方》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简称,作者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一生从事医学实践和医学研究,治学态度非常严谨。
他认为一个好医生,必须努力学习前人留下的大量的医学典籍,博通医学源流,吸取前人经验,具备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孙思邈提倡人人都应懂得医术,藉之“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
他看到当时的方书“部帙浩博”,如遇到急病,求检非常困难,等到寻得医方,“疾已不救”的状况,立意重编医书,著成2部简易实用的方书,各30卷,并取“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之义,起名为《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这两部方书是孙思邈一生心血的.结晶,在中国医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千金要方》是孙思邈积50多年的临症经验,结合历代医学典籍而著成的,书中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临症各科的诊断、治疗、针灸、食治、预防、卫生等,并把妇科病和小儿护理放在重要地位。
《千金要方》是他集晚年近30年的经验而写成的,作为对《千金要方》的补充,内容以本草、伤寒、中风、杂病、疮痈等记述最为突出。
书中共收载当时所用药物800多种。
《外台秘要》成书于公元752年,全书共40卷,分1,104门,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著作,其内容包括各科疾病和医方。
作者王焘虽不是一个专业医师,但他因“幼多疾病,长好医术”,加上他在唐廷做官数十年,研读了大量的医书,因而完成了这部著作。
由于唐以前方书已大部佚亡,因此《外台秘要》为后世保存了很多已佚方书内容,在医药史上具有相当的价值。
中医的经典文献千金方
中医的经典文献千金方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应用。
中医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且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与其中蕴含的经典文献密不可分。
《千金方》作为中医经典之一,被誉为千古奇宝,对于中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千金方》的概述《千金方》是由东晋时期的名医孙思邈所著,成书于公元652年。
该书是一部总结和概括了早期医学典籍的中医方剂经典,是当时中医领域最为权威的参考书籍之一。
该书以简明扼要、结构严谨的特点被后世医家广泛引用和研究。
二、《千金方》的特点1.方剂独特:《千金方》收录了众多经典方剂,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完善。
这些方剂不仅包含了治疗各类常见病症的药方,还综合了针灸、推拿等其他治疗手段,具有综合疗效。
2.药性明确:《千金方》对每一种药物的药性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药物的性味、功能、主治等,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特性。
3.理论基础丰富:《千金方》不仅详细记录了各种治疗方法和方剂,还深入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为中医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千金方》的影响1.促进医学交流:《千金方》作为中医经典之一,对于促进中医的传播与交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该书都被视为中医知识的宝库,为中医术语、方剂等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指导临床实践:《千金方》中收录的方剂经验丰富且经过实践验证,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
尤其对于某些疑难杂症的治疗,该书提供了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思路,为中医临床医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传承中医文化:《千金方》承载了中医学的精华和智慧,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剂和理论知识,将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传承给后世。
这种传承不仅是对古代医学智慧的尊重,也是中医文化传统的延续。
四、对《千金方》的思考《千金方》作为中医经典文献之一,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留下了著名的《千金方》,共三千卷,集唐代及前朝的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
留下了著名的《千金方》,共三千卷,集唐代及前朝的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
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
的临床百科全书。
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
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
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
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
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其中将飞
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
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
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
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
《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
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
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天资聪颖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
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2]修行终南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
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
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应诏入京唐太宗即位后,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见到他7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千金方_民间故事
千金方北宋末年,离京城汴梁百里之遥的一个小镇上,有家药铺名叫“济世堂”。
济世堂老板姓万,因世代行医,医术十分高明,被人称为“万神医”,可谓远近闻名。
济世堂有条祖规,就是看病因人收钱,穷人看病收钱少,甚至不收钱,可达官贵人来了,价钱相应就会很高。
因为这条臭规矩,再加上万老板这人做事一根筋,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有钱人一般不会来此处看病。
看病的大多是穷人,万家人虽然很忙碌,可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
万老板的儿子万全新不愿继承祖业,年年勤奋苦读却年年名落孙山,最后不得不弃文学医。
眼看万全新能独当一面,年事已高的万老板就把打理济世堂的事交给了儿子,自己享起了清福。
这天上午,济世堂刚一开门,就进来一个身穿华贵衣服的汉子,汉子身材魁梧,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显得十分精明干练。
万全新心中一喜,知道今天贵人上门,可多赚一些银子了。
那汉子见过万全新,操着一口外地口音说:“您就是济世堂神医万先生吧?在下想找您讨个药方!”既然是外地人,又是富贵之家,必须先让他明白这儿的规矩,萬全新有些自豪地应道:“那当然!兄台远道而来,可知道济世堂的规矩?”汉子哈哈一笑说:“在下当然知道,只要能看好病,银子不是问题,您说多少就是多少!”既然来人如此爽快,万全新也不便再说什么,看神情,他并不像有病之人,病人在哪里呢?万全新说出疑问后,汉子开了口:“在下兄弟二人一起出门做生意,不承想他半路染上了疾病,不仅高烧不退,身上还出现了一块一块的紫斑,整日奇痒难耐,看遍了当地的名医,却没有一丝好转的迹象。
还望先生能开出良方,医治在下的兄弟。
只要能看好此症,在下定当重谢!”万全新听后,不禁一愣。
这种病症是一种极厉害的传染病,患病之人如果不尽快治疗,很快就会没命的。
治病期间,患者必须进行隔离,否则一旦传染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病,他只在祖传医书上看过,因看病时从没遇到过,药方他已记不太清了。
药方好找,只需查阅一下医书就行了,可收此人多少银子合适呢?既然他请遍名医都治不好这种病,说话又财大气粗,那就不妨来个狮子大张口,要他百两银子。
《千金方》全文
《千金方》全文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
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
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
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
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
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家思想的主张不得而知,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
千金方读后感
《千金方》读后感《千金方》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通过阅读《千金方》,我深感其博大精深,受益匪浅。
《千金方》汇集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的临床医著。
全书共30卷,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针灸科等多个领域。
通过阅读《千金方》,我对古代医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认识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千金方》注重实践和经验。
孙思邈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诊治方法,不仅有理论阐述,更有实践经验的总结。
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我们现代临床医生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学习《千金方》,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中医诊疗技巧和方法,也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千金方》还强调了预防保健的重要性。
孙思邈在书中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主张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精神调养等多种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种预防为主的思想,与现代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也让我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管理。
《千金方》作为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通过阅读《千金方》,我不仅学到了医学知识,更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同时,我也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以下是《千金方》中的一些经典语句及其解读:“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这句话强调了生命的宝贵,人的生命价值超过千金,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注重养生保健。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
这句话指出,如果世间没有优秀的医生,那么被冤枉致死的人将占一半。
这强调了医生的重要性和责任,也提醒人们要尊重和信任医生。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这句话表达了尽力去救治病人的重要性,比给予千金还要重要。
这体现了医者仁心的理念,医生应该以救治病人为首要任务,不计个人得失。
“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
这句话指出,在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尊贵的。
这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也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医道通乎大道”。
传世经典千金方中的中医典故
传世经典千金方中的中医典故在传世经典千金方中的中医典故中医作为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它所蕴含的智慧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使得中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在传世经典千金方中,记录了许多经典的中医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具有医学价值,更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介绍其中几个中医典故,来探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我们来讲述《伤寒杂病论》中的典故。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中医史上一部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
其中记载了很多中医治疗伤寒与其他杂病的方剂和经验。
典故中讲述了一个名叫张仲景的医生,在救治患者时使用了一种名为葛根的草药,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葛根可以用于解热、祛湿等症状,成为中医治疗伤寒和其他疾病的常用药材。
其次,我们来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典故。
《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典籍中最早的一本,被誉为中医的圣书。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理论。
在典故中,黄帝与众多医家进行讨论,提出了“因时制宜”的医学原则。
这意味着医生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法。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注重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从而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再次,我们来看看《本草纲目》中的典故。
《本草纲目》是明代名医李时中所著,是中医药学领域里一部有关草药分类和性味归经的重要典籍。
其中的典故告诉我们一段关于石斛的故事。
相传有一位草药学家,通过长年观察发现石斛可以滋养肺胃、清热生津。
他将这个发现应用于患有肺病的人身上,结果患者逐渐康复。
这个典故说明了中医药学的观察和实践方法,通过对草药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其药性,并将其应用到疾病的治疗中。
最后,我们来谈谈《针灸甲乙经》中的典故。
《针灸甲乙经》是古代中医针灸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它详细描述了针灸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在典故中,经验丰富的针灸师曾治愈一位官员的重症疾病,而后来又因为贪功冒功被词讼,失去了自由。
千金方中的中医典故古代名医的药方秘籍
千金方中的中医典故古代名医的药方秘籍千金方中的中医典故——古代名医的药方秘籍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千金方是一本著名的中医典籍,记录了众多古代名医的药方秘籍。
在这些典故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名医智慧的卓越,同时也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
在千金方中,有许多与名医相关的典故。
其中之一是关于伟大的古代医师扁鹊的故事。
据说他曾经为秦始皇治愈了身体上的问题,赢得了他的深深信任。
扁鹊的药方秘籍记录在千金方中,深受医药界的推崇。
这些药方秘籍中包含了许多治疗各种疾病的神奇方剂,被广泛传颂至今。
千金方中还保存着其他古代名医的药方秘籍。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华佗了。
他以其高超的医术和独特的药方而闻名于世。
在千金方中,我们可以找到华佗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和药方,这些秘籍实质上是对他卓越医术的记录和传承。
通过学习这些药方秘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华佗的医术,领略他智慧的卓越。
此外,千金方中还收录了其他众多名医的药方秘籍,如张仲景、孙思邈等。
这些名医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总结出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方剂,为后世医学界树立了榜样。
这些药方秘籍中记载的药方多种多样,涵盖了中医药的各个领域。
它们成为中医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内容,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医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千金方中的中医典故凝聚了古代名医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药方秘籍不仅是古代名医医术的传承,也是后人学习和研究中医的重要依据。
通过学习这些秘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的精髓,探寻古代名医的智慧。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千金方中的中医典故展示了古代名医们的医术和智慧,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中医药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和研究千金方中的药方秘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更好地应用中医药来治疗疾病,保护人民的健康。
综上所述,千金方中的中医典故是古代名医药方秘籍的集锦。
这些典籍记录了众多古代名医的医术和药方,向后人传递了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千金方》的处方之道
《千金方》的处方之道图:西安大唐芙蓉园《千金方》的处方之道文/弘毅生《千金方》是唐代伟大医家孙思邈所编写的一部中医学的百科全书。
秉承黄帝、岐伯、神农,张仲景的医学精神和理念,是中医学的正脉,上古文明的遗留,无可争议的一部经典著作。
《千金方》又叫《备急千金要方》,是从众多的古方书中精选出来的,以备急用,那些原书很多都失传了,《千金方》却把这些方子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所以我们要感谢孙思邈,感谢古人,留下这么宝贵的财富,使我们可以管窥古人的风骨气概。
《千金方》虽然流传于世,但由于方子用药多而杂,生僻药物多,和近代人开方思路大不一致,艰深难懂,故很少有人敢读,读懂,以至于应用,故自古以来谈论《伤寒论》的著作汗牛充栋,谈《千金方》的却少之又少。
可以这样说,《千金方》中的处方之道,基本已失传。
看看明清时期很多医家开的方子,很多没有法度,规矩可言。
今人之方剂学,更是把人体的气机严重割裂。
(延伸阅读:《从天王补心丹看开方用药》)《千金方》的处方特色:秉汉唐风韵,方子刚直,方正,雄浑,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处处体现对整体气团的理解把握。
《千金方》的处方原则:多层次,立体开方,阴阳搭配,攻补调。
小方,单位药,神妙不可思议。
举例分析如下:1.葱白汤治妊娠胎动不安腹痛方。
葱白(切,一升),阿胶(二两),当归,续断,川芎(各三两)。
上五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银六七两,取七升,去银纳药,煎取二升半,下胶令烊,分三服、不瘥重作。
方义:葱白、川芎通;当归调血;阿胶、当归补血;续断固摄;银稳定气机;2.治妊娠下血如故,名曰漏胞,胞干便死方。
生地黄半斤,咀,以清酒二升,煮三沸,绞去滓服之,无时,能多服佳。
方义:生地黄甘寒,补而能通;清酒辛温散,助其药势;二者一阴一阳,一补一散,一寒一温。
是秉承阴阳之道的好方子。
3.竹叶汤治小儿夏月患腹中伏热,温壮来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黄,三焦不利方。
竹叶(切)、小麦(各五合),柴胡、麦门冬、人参、甘草(各半两),茯苓(十八铢),黄芩(一两六铢)。
《千金方》导读
《千金方》导读各位老师晚上好!尊敬的精诚群三位导师,尊敬的诸位老师、同道,受徐芳老师的委托,让我讲一讲《千金方》,那么,今天的题目叫《千金方导读》,可以这么说,过去我所有的文章发表之前,都会请马新童老师润色,但今天这个课,马师也是头一次听,在讲正题之前呢,首先我们共同的向中医基奠与传承的古圣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如果把《伤寒论》比喻为皇冠上的明珠,那么《千金方》无疑是古中医学的皇冠。
仲师的《伤寒论》是法度法规,孙真人的《千金方》则是法度法规边际的症候群的对应方剂,《千金方》是古中医学之集大成者,是中医学的大百科全书。
清初医家张璐先生在《千金方衍义》中指出“长沙为医门之圣,其立法诚为百世之师。
继长沙而起者,惟孙真人《千金方》可与仲圣诸书颉颃上下也。
伏读三十卷中,法良意美,圣谟洋洋,其辨治之条分缕析,制方之反激逆从,非神而明之,孰能与于斯乎。
”一位世外高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面对复杂病,《伤寒》是易学难用,《千金方》是难学易用。
”通过几年来的临床实践,信然!仲师是开合方治病之先河者,如柴胡桂枝汤、麻黄桂枝各半汤等,而这是法度,但无限合方却失之于滥。
《千金方》中许多方剂都能一揽子的解决多症候群的问题。
第一:缘起近来一些同道纷纷微信询问,《千金方》如此浩瀚,并无规律可循,学习中从何入手呢?说实话,我真是撞上的。
大家知道,深师大建中汤是张大昌先生志远独见。
可惜,老人家没留下医案。
1500年来,后世医家也没有医案记录,怎么样理解这十味药呢?怎么样找旁证呢?后来呢,愚出了个笨招,发动诸弟子运用黄金分割原理,也就是说,翻遍《千金》、《外台》任何一个方剂,只要有深师大建中汤当中的任何十味药。
翻遍《千金》、《外台》任何一个方剂,只要有十位药中的任意六味药,我们就视为那个时期医家对这个方剂的加减。
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发现了有代表性的方剂三十九个方,后来又补上一方,我们集成《深师大建中汤类方集要》。
这样,对此汤的结构及临床应用就更加清晰了,这一工作的同时,也使愚的学术方向全面转向《千金方》的研究。
千金方简介
千金方简介目录•1拼音•2注解•3参考资料•附:o1古籍中的千金方1拼音qiān jīn fāng2注解《千金方》为书名,统指《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1]。
各三十卷。
由唐代孙思邈所著。
《备急千金要方》为书名。
30卷(后代又有93卷本,内容同)。
唐·孙思邈撰于7世纪中期。
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
卷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卷22疔肿痈疽;卷23痔漏;卷24解毒并杂治;卷29~30针灸孔穴主治。
“总篇二百三十三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
”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内经》以后、唐代初期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但也掺杂了某些糟粕内容。
建国后有影印本。
[2]《千金翼方》为书名。
30卷。
唐·孙思邈约撰于682年。
本书是作者为补充其所撰《备急千金要方》而编集。
卷一药录纂要,总论采药时节、药名、产地及用药法等;卷二至卷四本草;卷五至卷八妇产科病;卷九至卷十伤寒病;卷十一小儿病;卷十二至卷十五养生、辟谷、退居、补益;卷十六至卷十七中风;卷十八至卷二十杂病;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万病、飞炼;卷二十三至卷二十四疮痈;卷二十五色脉;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针灸;卷二十九至卷三十禁经(祝由科)。
书中收载了不少唐以前的医学论述及方药,也采录了一些国外医学资料(如婆罗门、高丽等)。
取材广博,内容丰富。
建国后有影印本。
[1] 3参考资料1.^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2.^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1.古籍中的千金方•《中国医籍考》:[卷四十二]方论(二十)〔孙氏(思邈)千金方〕新唐志三十卷(本朝现下书目。
作三十一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临证水平
俗语称“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但“不读王叔和,临证无根而又遗恨何其多。”中医成才必须夯实理论基础。故“千金方”《大医习业第一》云:“凡欲为大医,必须诸《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周易》六王,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但这还不够,“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还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培养。“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茯苓、桂心六味在治疗虚烦中必可少,再根据兼夹症状的不同辨证加味。先煮酸枣仁,有汁浓味厚之意。
治心实热的惊不安方
(一)“竹沥汤方”治心实热,惊梦喜笑恐畏悸惧不安:
淡竹沥、石膏、芍药、白术、栀子仁、人参、知母、茯神、赤石脂、紫菀、生地黄汁。
(二)“安心煮散方”治心热满、烦闷、惊恐: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W]栏目张湛
张湛
东晋学者、养生学家。字处度。生卒年及里籍不详。撰有《养生要集》、《列子注》、《冲虚至德真经注》等。《养生要集》原书早佚,唐《千金方》与日本《医心方》等书尚存部分内容。据《晋书》载,豫章太守范宁患目痛求医于张,张嘱示其“一、损读书;二、减思虑;三、专内视;四、简外观;五、旦晚起;六、夜早眠。”范依嘱行事,其病立愈。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此意,乃尽善尽美矣。”还须重视病人心理、家庭、背景。
日期:2010年5月13日 - 来自[经典研习]栏目《千金方》中有“真金”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此意,乃尽善尽美矣。”还须重视病人心理、家庭、背景。
日期:2010年5月6日 - 来自[经典研习]栏目《千金方》四首治失眠方运用探析
厚德载物 志存济世
提高道德境界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黄帝内经》)。我们的工作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私欲和疏忽,都可能致病人以死地。行医送药是施行仁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技术手段,是济世利人的“上功”与“大德”。故“千金方”《大医精诚第二》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备急千金要方》从认真负责、高尚情操的医风方面提出要求,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从救死扶伤、济世活人的医德方面提出要求。因此,道医作为医身自救与救人济世的必要条件,往往会达到“自医又复医人,医医不已;达道堪传妙道,道道皆通”(《医道还原序》)的境界。
日期:2008年5月8日 - 来自[经典研习]栏目文彦博(1006-1097)
文彦博(1006-1097)
宋代官吏,兼通医学。字宽夫,汾州(今属山西)人,先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与王安石交恶而去职,后又出任将相前后达五十年。平时留心医药,撷取《外台秘要》、《千金方》诸家验方,集成《节要本草》及《药准》等书。
远志、白芍药、宿姜、茯苓、知母 、紫菀、赤石脂、石膏 、麦门冬、桂心、麻黄、黄芩、萎蕤、人参、甘草。
两方都有益气清热镇惊安神之功,均为治实热惊恐不安方。竹沥汤尚能清热化痰;安心煮散方用麻黄、桂枝、生姜与石膏、黄芩、知母、白芍相伍,一温一清,一散一收,有运行气血、通脉散结之功,有利于安神入睡。
精通医道 熟读文史
提高临证水平
俗语称“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但“不读王叔和,临证无根而又遗恨何其多。”中医成才必须夯实理论基础。故“千金方”《大医习业第一》云:“凡欲为大医,必须诸《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周易》六王,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但这还不够,“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还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培养。“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观其生候 知其不胜
降低医疗风险
医生的行医过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要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医务人员除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遵守诊疗常规。医务人员应内强素质,提高自身医学水平及应急能力。医务人员要学会掌握沟通艺术。医务人员要发扬团队精神。医院应多一些人文关怀,进行人性化管理外。还须对病人病情有充分了解,对病情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千金方”《诊候第四》“
上四方均用茯苓、知母、石膏、人参四味药,我在临床上观察到四味合用治失眠则可起事半功倍之效,弃之一味则疗效欠佳,不管实热虚热均可运用。在临床上对于实证、热证的失眠惊恐,极少人会用人参,但孙师常用。现在医学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对抗睡眠剥夺作用在于能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二者得到平衡,使紧张造成紊乱的神经过程得以恢复。孙师临床经验之丰富,医术之精湛可见一斑。
因时因地 因人施治
提高应变能力
中医云:“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是气候季节的变化,地理水土的不同,还是人本身体质的差异,都会对疾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千金方”《治病略例第三》论病治病重视时间、地域、人体质的不同。“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脏,经络腑输,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不可不知其本末,天有阴阳,人有男女;月有大小,人有长短。所以服食五谷不能将节,冷热咸苦更相抵触,共为攻击,变成疾病。凡医诊候,固是不易,又问而知之,别病深浅,名曰巧医。四季运转,周而复始。下医诊脉,知病源由,流转移动,四时逆顺,相害相生,审知脏腑之微,此乃为妙也。”李时珍在著名的药典《本草纲目》中特撰一篇“四时用药例”。说明他用药讲究季节。《内经》中还具体指出,在春、夏、长夏、秋、冬季节中用药宜分别加辛温、辛热、甘苦,酸温和苦寒之药,以顺应春升,夏浮,化成,秋降和冬沉之气,做到顺四时气象而养天和之气。蒲辅周老先生其治疗时病“必先岁气,重视天候地气”和“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性”的学术观点。“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
(一)“千里流水汤”治虚烦不得眠方:
半夏、麦门冬、茯苓、酸枣仁、甘草、桂心、黄芩、远志、萆薢、人参、生姜、秫米。
上十二味(口父)咀,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扬之万过,澄清取一斗煮药,取二升半,分三服。
(二)“酸枣汤”治虚劳烦扰,奔气在胸中不得眠方:
因时因地 因人施治 提高应变能 Nhomakorabea 中医云:“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是气候季节的变化,地理水土的不同,还是人本身体质的差异,都会对疾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千金方”《治病略例第三》论病治病重视时间、地域、人体质的不同。“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脏,经络腑输,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不可不知其本末,天有阴阳,人有男女;月有大小,人有长短。所以服食五谷不能将节,冷热咸苦更相抵触,共为攻击,变成疾病。凡医诊候,固是不易,又问而知之,别病深浅,名曰巧医。四季运转,周而复始。下医诊脉,知病源由,流转移动,四时逆顺,相害相生,审知脏腑之微,此乃为妙也。”李时珍在著名的药典《本草纲目》中特撰一篇“四时用药例”。说明他用药讲究季节。《内经》中还具体指出,在春、夏、长夏、秋、冬季节中用药宜分别加辛温、辛热、甘苦,酸温和苦寒之药,以顺应春升,夏浮,化成,秋降和冬沉之气,做到顺四时气象而养天和之气。蒲辅周老先生其治疗时病“必先岁气,重视天候地气”和“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性”的学术观点。“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
李昀泽:《千金方》中有“真金”
“千金方”(包括《千金方》、《千金翼方》),为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的传世之作。对中医学发展有承前启后的贡献,是千百年来经历代中医大家亲试有效而公认的临床名典,也是当今中医临床必须取法遵循的第一部临床百科全书。其中提出“大医精诚”的理念成为中医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医德规范。“千金方”对中医治病、成为大医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笔者将其归纳为“三高一低”,对当今中医医生及中医学生成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李昀泽 南京中医药大学 李建军 江苏连云港市中医院
“千金方”(包括《千金方》、《千金翼方》),为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的传世之作。对中医学发展有承前启后的贡献,是千百年来经历代中医大家亲试有效而公认的临床名典,也是当今中医临床必须取法遵循的第一部临床百科全书。其中提出“大医精诚”的理念成为中医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医德规范。“千金方”对中医治病、成为大医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笔者将其归纳为“三高一低”,对当今中医医生及中医学生成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观其生候 知其不胜
降低医疗风险
医生的行医过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要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医务人员除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遵守诊疗常规。医务人员应内强素质,提高自身医学水平及应急能力。医务人员要学会掌握沟通艺术。医务人员要发扬团队精神。医院应多一些人文关怀,进行人性化管理外。还须对病人病情有充分了解,对病情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千金方”《诊候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