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从_田间到餐桌_全产业链损耗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粮食储存损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粮食储存损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粮食储存损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粮食的出库数量和入库数量存在着一定的差额,这个差额就是我们所说的粮食损耗。

2009年《粮油仓储管理办法》说明了粮油储存损耗主要有自然损耗及水分杂质损耗两类。

自然损耗是粮油储存中,由于正常的生命活动产生的消耗,主要是计量误差、虫鼠害损耗。

水分杂质损耗是粮油进入库时,因为水分出现了蒸发发生的水分降低损耗。

依照相关规定,保管自然损耗率6个月内不能超过0.1% 。

粮食损耗出现的主要原因▌出入库计量阶段粮食出库和入库的时候,计量方面会出现一些误差。

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计量仪器在准确度方面发生了错误,计量工作人员缺少责任心,操作不规范等等,这都会让粮食损耗变大。

▌检验和化验阶段粮食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

依照国粮发178号文件,对高水分高杂质的粮食进行入库,应该依照规定做出适当扣量。

检验结果是不是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粮库的利益。

▌粮食进行出库和入库时的减量我国粮食机械化水平逐渐的进步与发展,机械出库和入库的时候,使用输送机会发生风耗现象,这是由于有机杂质和水分的减少。

要保证储存绝对安全,就需要对一些高水分杂质粮食进行整晒,机械通风,这也会让粮食水分及杂质下降。

还有就是粮食出库和入库的零星撒落。

▌粮食在储存阶段的损耗•呼吸损耗:粮食属于生命有机体,在储存过程中也会进行生命的呼吸。

有序的进行有机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释放热量。

不管是有氧呼吸,缺氧呼吸,其实具体上是粮油种子成分进行的一系列分解作用。

粮食呼吸作用越强,干物质的损失也就变得越大,产生的水、热量以及代谢产物越多,对粮食的质量就会有很大的影响。

•虫害和霉变的损耗:粮食进行存储的时候,如果不幸出现了大规模的虫害霉变,都会导致粮食的严重损失。

害虫是粮食出现重大损失原因,如果虫粮等级非常高,那害虫导致的损失比水分损失更大。

•粮食储存时的水分减量:粮食进行入库后,对一些高水分的粮食进行通风降水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工作会让粮食里水分很快降低。

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精品范文

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精品范文

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精品范文粮食流通是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包括农户生产、粮食加工、批发和零售环节等。

粮食是人民的生命线,粮食流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解我国粮食流通的现状和问题,本文进行了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

一、粮食流通链条粮食流通链条主要包括农户生产、粮食加工、批发和零售环节。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户生产水平较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生产环节基本良好。

然而,在粮食加工环节存在一定问题,技术和设备落后,加工损耗较大,影响了粮食品质和降低了农民收益。

批发和零售环节中存在粮食储存和物流运输不畅,产品保质期短、损耗大等问题。

二、粮食流通成本分析粮食流通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加工成本、批发成本、零售成本和流通环节中其他间接成本等。

调查发现,我国粮食流通成本较高,其中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的成本较为突出。

批发成本主要包括仓储费用、人力成本和物流运输费用等,这些成本主要由于物流和仓储设施的缺乏导致。

零售成本主要包括店面租金、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等,这些成本主要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和管理手段不完善导致。

三、粮食流通问题分析1.粮食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加工损耗大。

对于粮食加工环节来说,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是提高加工效率和减少损耗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粮食加工技术和设备相对较为落后,导致粮食加工损耗较大。

2.进口粮食比例较高,自给率较低。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粮食自给率逐渐下降。

这主要受到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不足,种植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

3.粮食流通环节中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由于流通环节中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不严格,粮食流通中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问题,如虚假标注、添加非法添加物等。

四、提升粮食流通质量的对策建议1.加强粮食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更新,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损耗。

2.改善粮食流通环节中的物流和仓储设施,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粮食储存能力。

3.加强粮食流通中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从田间到餐桌环节简述

从田间到餐桌环节简述

从田间到餐桌环节简述从田间到餐桌环节简述1. 农田耕作:农作物的种植是食物生产的第一步。

农民利用各种种植技术和农药来耕种和照顾作物。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耕地、播种、灌溉、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环节。

2. 农产品采收:当农作物达到成熟阶段后,农民开始采摘或收割作物。

他们使用农业机械和手工工具来完成这项任务,确保作物的完整性和质量。

3. 后期处理与加工:采收后的农产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后期处理和加工环节。

这可能包括清洗、脱皮、分级、研磨等步骤。

一些农产品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例如加工成面粉、提炼油等。

4. 运输与储存:在经过后期处理和加工之后,农产品需要运输到市场或储存设施。

这可以通过陆路、海路或空运来实现。

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至关重要。

5. 批发与零售:农产品到达市场后,会出现批发和零售环节。

批发商会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大批量的农产品,并将其销售给零售商。

零售商将农产品以较高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

6. 餐饮服务:农产品在餐桌上供应给消费者。

餐饮服务行业通过酒店、餐馆、咖啡馆等形式将农产品制成各种美食,并提供给顾客。

总结回顾:从田间到餐桌的环节共涉及了农田耕作、农产品采收、后期处理与加工、运输与储存、批发与零售以及餐饮服务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有序进行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和新鲜度的保持。

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也揭示了农业和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

农民、农业工人、批发商、零售商和餐饮服务提供者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合作和努力使得我们能够享受到丰富多样的食物。

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农药残留、食品安全和可持续性等问题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健康的关注也在推动农业和食品供应链朝着更可持续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食品的来源和加工过程,并鼓励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到优质、安全和健康的食物。

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的供应链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分析粮食浪费的原因及措施

分析粮食浪费的原因及措施

分析粮食浪费的原因及措施引言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但在现代社会中,粮食浪费却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粮食浪费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

本文将分析粮食浪费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来减少粮食浪费。

粮食浪费的原因不合理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一些粮食浪费的原因可以归咎于不合理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

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等,都导致了粮食的浪费。

过剩生产和超市促销过剩生产和超市促销也是导致粮食浪费的原因之一。

过剩的粮食通常无法储存和销售,最终被扔掉。

而超市促销常常使消费者购买更多的食物,但他们并未真正需要这些食物,导致了浪费。

消费者行为和观念消费者的行为和观念也是造成粮食浪费的原因。

一些消费者浪费粮食的行为包括过度购买、食物选择不当、储存不当等。

此外,一些人对过期日期过度敏感,忽视了食物的实际情况,导致大量食物被浪费。

减少粮食浪费的措施完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为了解决不合理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导致的粮食浪费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农业生产技术,降低损耗;•改进粮食储存和运输技术,减少损耗;•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信息的共享;•加强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控制。

优化过剩生产和超市促销策略针对过剩生产和超市促销造成的粮食浪费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科学合理地规划农业生产,根据需求量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粮食产量;•推动农产品的多样化利用,进行加工和储存,避免因产量过剩而浪费;•优化超市促销策略,避免过度促销导致消费者购买更多而浪费食物。

培养消费者节约意识和科学观念消费者的行为和观念在减少粮食浪费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下措施可以帮助培养消费者的节约意识和科学观念:•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粮食浪费的认识;•提供更多有关食物保存和储存的科学知识,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保存食物;•鼓励消费者根据实际需要购买食物,避免过度购买和浪费。

结论粮食浪费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通过改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优化过剩生产和超市促销策略以及培养消费者节约意识和科学观念,可以减少粮食浪费。

浅谈中国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中国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

粮食生产关乎国计民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来的首次粮食生产“十连增”。

然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粮食生产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包括粮食大量进口问题、耕地问题以及畜牧业发展问题等,本文浅谈剖析中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粮食生产;问题;对策;农业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保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产业。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拥有9.2亿农村人口,因此确保新阶段中国农业快速、持续和健康的发展,尤是一个艰巨而不容忽视的任务。

另外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业将迎来更加现代化的世界农业的冲击。

因此本文拟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浅谈中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当前中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1 中国粮食进口问题日益严峻2013年,中国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粮食生产“十连增”,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为60194万吨,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增长2.1%,实现10年连续增产。

然后,2012年中国净进口粮食达到7000多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490%。

2013年我国净进口粮食为8402.1万吨,增加了8.4%。

而根据新发布的数据,中国2014年前10个月的粮食进口量几乎相当于2013年的全年进口量。

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第一的粮食进口大国。

据农业部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上升到5.54亿吨。

缺口将加大到1亿吨以上。

这表明中国既不是农业生产的大国,也不是农业生产的强国。

中国正在成为农产品的纯进口国。

大量的粮食进口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如果长此以往,意味着我们发展生存最重要的粮食掌握在他国手中,当进口价格增加,供应链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粮食仓储损耗原因分析及降耗减损的对策

粮食仓储损耗原因分析及降耗减损的对策

粮食仓储损耗原因分析及降耗减损的对策摘要:粮食仓储损耗是影响粮食储存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会导致粮食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成本增加等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的“吃饭问题”。

本文从粮食仓储损耗的原因和对策出发,分析了粮食仓储损耗的成因和对策,提出了加强仓储环境管理、做好粮食质量保障、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强化科学管理和推广新技术等措施,以期减少粮食仓储损耗。

关键词:粮食仓储;损耗原因;降耗减损引言:粮食仓储损耗却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问题。

随着粮食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粮食仓储技术的进步,粮食仓储损耗问题也愈加突出。

本文将探讨粮食仓储损耗的原因和对策,以期对粮食储存和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粮食仓储损耗的定义粮食仓储损耗是指在储存、运输和加工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粮食质量下降或数量减少的现象。

粮食仓储损耗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原因十分复杂,需要从多个方面分析和解决[1]。

二、粮食仓储损耗原因分析(一)粮食自身因素粮食自身因素是指由于粮食的生物特性、化学成分等原因导致粮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粮食的品质和数量。

粮食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种类、含水率、病虫害等。

粮食种类的不同,其储存性能也不同,有些种类的粮食储存期较短,易变质;含水率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粮食质量,容易滋生霉菌和虫害[2]。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在粮食运输、储存和加工等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导致粮食质量下降或数量减少。

粮食储存环境的不良条件,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通风不良等,会促进病菌和虫害的生长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变质;同时,过度曝晒或者接触光线也会使粮食品质下降[3]。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粮食也容易受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从而影响粮食的味道和食用价值。

因此,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储存环境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以保持粮食的品质。

此外,储存环境中的杂物、异物、臭味等也会影响粮食的品质。

我国农产品采后高损耗的原因,相应对策

我国农产品采后高损耗的原因,相应对策

我国农产品采后高损耗的原因与相应对策一、引言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产品采后高损耗一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在农产品采摘、运输、贮藏和销售等过程中会面临品质下降、腐烂、损耗量增加等问题。

这不仅是对农民的经济损失,也是对农产品资源的浪费。

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农产品采后高损耗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缓解这一问题。

二、农产品采后高损耗的原因1. 市场需求不足农产品的价格通常受市场需求的影响。

当市场需求不足时,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农民不得不提前采收农产品,以免因为供过于求而导致价格更低。

这就会加剧农产品的采后高损耗。

2. 采收技术不足很多农民在采收农产品时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导致采摘不当、损耗增加。

采摘果蔬时没有使用适当的工具,或者采摘时间选择不当,都会加重农产品的损耗。

3. 运输和贮藏条件不佳在农产品从田间采摘到最终销售的过程中,运输和贮藏环节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交通条件的不足,以及基础设施的薄弱,导致很多农产品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发生损坏或者变质的现象。

4. 包装标准不一在我国,对于农产品的包装标准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定,导致一些农产品在包装过程中受损,无法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对农产品采后高损耗的相应对策1. 加强市场监测和需求预测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市场监测和需求预测的工作,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产量和销售时间,避免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导致农产品采后高损耗。

2. 提高农产品采收技术水平政府可以组织农民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农产品采收技术水平,例如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选择适宜的采摘时间等。

3. 改善运输和贮藏条件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改善农产品运输和贮藏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运输和贮藏条件,减少在这一环节中的损耗。

4. 规范农产品包装标准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农产品包装标准,规范农产品包装的质量和标识,保障农产品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不受损。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农产品采后高损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来加以解决。

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根据我国粮食生产研究资料,本文评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潜在的粮食危机,最后,从农业生态经济的角度,提出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宝中之宝,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注重粮食生产,我们中国也不例外,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本文就我国粮食生产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人增地减的矛盾分析目前我国粮食总产约为4.6亿t,人均粮食370kg,基本上解决了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但由于经济政策不配套,产业政策不稳定,局部地方曾出现“卖粮难”问题,因而有的学者就认为我国粮食过了关,供大于求。

这实际上是低消费水平下的相对过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很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过剩,特别是当前面临人增地减的矛盾,我国粮食总产已出现连续滑坡,如不采取良策及时解决,将会带来粮食危机,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宏观失控,增长过快,由建国初期5亿增至13亿,验证了马尔萨斯(malthus)理论中关于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和人类福利有负面冲击的论断。

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6亿,若按人年均消费粮食400-500kg计算,则需增加粮食产量1.2—1.5亿吨,单产达到6000-8000kg/hm2,总产才能达到***—8亿t,然而,因经济建设占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等原因,使耕地逐年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资料:近七年来全国减少耕地66000hm2,其中600多个县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05 hm2,目前全国耕地由1998年的9000万hm2减少到2004年的7700万hm2,减少14%,人均耕地仅0.09 hm2,xq约占世界人均耕地1/3,约为美国人均耕地1/11,预计2030年耕地将减少到12000万hm2,人均耕地降至0.07hm2,近于临界状态。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风险与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风险与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风险与政策建议摘要:我国人口众多,确保粮食安全历来是治国安民的首要任务,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

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形势复杂,世界经济恢复增长速度还需要时间,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粮食安全正面临严重挑战。

一方面,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区域之间的资源差异等,使得粮食供需关系更加紧张、区域间产供销不平衡矛盾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给经济发展和民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也对粮食应急保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粮食安全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不确定性强的系统工程,受时间、空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制约、多维交互且有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因此,亟需在系统全面地认识粮食安全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新出路。

关键词:粮食供应;安全;管理引言民以食为天,粮稳安天下。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战略议题。

粮食安全问题贯穿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是一个涉及供应链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复杂适应系统。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构建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双循环格局下,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粮食自给自足和国际粮食适度进口的有效结合确保了我国粮食供应链安全与稳定。

然而,近年来,反复不断的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加之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为粮食安全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与不可预见性。

如国际粮价持续飙升,导致输入性通胀加剧引发供需失衡和国内粮食生产与居民粮食消费结构错配等问题层出不穷。

1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风险1.1国际粮价波动稳定的国际粮价对于我国粮食供应链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5 精准判断选择题(练习)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5 精准判断选择题(练习)

精准判断选择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在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上,生产、流通、储存、加工以及消费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

如何保障储粮安全,始终是粮食科技领域的重要课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始终以绿色储粮、节能增效、质量安全和品质保鲜为目标,加强粮食储藏“四合一技术”即智能机械通风、计算机粮情检测、低剂量环流熏蒸、高效谷物冷却四项技术及其集成创新。

该技术有效消除了陈化粮问题,并将储粮损耗率从4%降到1%以内,储粮化学药剂施用量减少80%。

针对粮食库存检查耗时耗力耗资和日常保管效率低的问题,粮情动态云图分析软件系统通过导入粮情数据信息,快速生成直观的粮情动态云图,可实现对空仓、半仓、新入粮、发热、结露、霉变、突变等储粮模态进行实时快速扫描和自动辨识,为发现库存粮食异动、局部发热、霉变等现象提供预警报告信息,预报预警准确率达80%以上,同时还可预测未来21天储粮状态及变化趋势,实现对储粮全过程动态数量监管和粮食日常质量安全管理。

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浪费等于建设无形良田,相当于“绿色增产”,对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意义重大。

当前,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兴未艾,新技术在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领域的落地应用,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全行业的科技储粮、科技管粮水平,为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科技动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9月17日) 材料二:湖南角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邱燕燕介绍,根据区域特点,因仓制宜,采取国际先进的无线电子测温系统,极大提高了储粮管理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恒温恒湿、绿色储粮,粮食损耗率降至考核标准内,工作量只有传统储粮管理的10%。

整个粮食库区全面实现WiFi 覆盖,方便了公司各类信息化业务使用。

每栋仓库拥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扫码随时了解掌握该栋仓内的实时粮情。

据统计,从2013年至今,衡阳市共有14家企业争取了中央财政对建仓项目的扶持,新增仓容约80万吨。

我国粮食从“田闻到餐桌”全产业链损耗分析及对策

我国粮食从“田闻到餐桌”全产业链损耗分析及对策

收获 是粮 食从 田 间到 餐桌 的第一 个环 节 ,具有 季节 性 粮食购销企业和私营企业 及个 体粮 食经营者 。第一种储备系 %, 强 、用工量集中和劳动强度大等特征 。收获环节粮 食损耗的 统储粮水平最高 ,储粮损耗最低 ;第二种储粮损耗超过 l %以上 。 原 因主要 有三个 :第一 ,人工吃紧 。如我 国南 方地 区的小麦 但仍然 低于第三种储粮损耗 的S 等主要粮 食作物 ,其收获期非常短 ,且小麦成熟 期常逢梅雨
食安全形势不容 乐观。在粮食 增产的 巨大压 力下,我 国粮食从 “ 田间到餐 桌” 的浪 费或损耗却是惊人的 ,为此 ,深入 分析 粮
食全产业链 的损耗及减 少粮食损耗 的对策 ,具有 重要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 :粮食 从田间到餐 桌 全产业链 损耗


粮食 安全 形式严峻 。减损 意义 重大
国家和世 界平均的 3 %和 5 %水平 。减少粮食损耗在某种程度

个停滞阶段 ,也是调剂余缺 、以丰补歉及 备灾备荒的重要
上相 当于提高 粮食产量 ,增加有效供给 ,同时也相 当于节约 环 节。作为活的有机体 ,粮食在储藏过程 中 ,其内部不断进 了人类宝贵的耕地和水资源。粮食减损意义重大 ,刻不容缓 。 行 着有生命的 、生物化学 的复 杂变化 ,导致 粮粒中的营养物
免。
4 、运 输环 节
2 、收购环节
运输环 节是粮食从田 间到餐桌的必经环节 。运输环节 的
粮食收购是粮食收获后进入流通领域 的重要环节 ,但 目 粮食损耗主要原 因是 粮食物流方式落后 ,运输工具专业化程 前我 国收粮主体混乱 助长了粮食损耗加速 。《 粮食流通管理条 度低 。另外 ,我 国粮 食运输过程中的包装以麻袋 、塑料编 织

分析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因素,总结减损措施

分析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因素,总结减损措施

分析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因素总结减损各种措施摘要分析出入库、保管过程中各环节粮食损耗可能发生的因素,有针对的对每个环节减损措施进行总结和阐述说明,并对减损做法进行详述。

文中重点讲解通风均衡粮温和水分时,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既达到温水均匀,又能减少水分丢失通风,努力挖掘保管中的“无形粮仓”,减损降耗为企业增收创益。

关键词损耗因素均温均水通风减损降耗粮食从过磅、中转、入仓、储存、出库等整个过程中都会出现自然和人为损耗,使得出库数量总是小于入库数量,为企业带来一定效益损失。

随着近年来科技发展,收割基本机械化,粮库到手的粮食已达不到以前的干、饱、净特点,入库储存几年基本都会损耗一定数量,特别是稻谷在储存期间损耗尤为严重,为了降低损耗为企业增收创益,我们集中精力分析粮食保管损耗因素,针对损耗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损降耗,杜绝保管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提高科技储粮,大力挖掘仓储潜在效益,努力寻觅保管中的“无形粮仓”,提高仓储管理经验,为企业经济效益添砖加瓦。

一、分析从粮食过磅、中转、入库、储存、出库、过磅等整个过程中的各种损耗因素1 过磅计量误差、整进零出因素一般粮食从过磅入库到粮食出库,整个过程需要2--3年的周期时间,同一台磅秤时隔几年误差那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粮食入库基本都是车皮到库,一个车皮一个车皮的入仓,而出仓一般都是汽车,汽车相对火车皮来说那就是10岁的孩子和20岁的成年人区别,形成一种整进零出的现象,俗话说“分斤佘两”,导致出入库数量差异。

2 出入仓作业搬倒、作业现场清扫残粮因素车皮与仓房间的连接是靠库内中转车完成,中转车在过磅后运输到仓房时,路途的少量撒漏无法回收损耗,入仓作业机械压碎损耗、包装物没清理干净损耗、中转车箱未扫干净损耗,入仓作业完成后清扫作业现场残粮不能彻底,洒落在沟渠等不能回收损耗。

3 入仓粮食的高水分、高杂质因素如果入仓粮食水分偏高,在入仓过程中,经过搬倒、在长距离输送带上输送,炎热的夏季或干燥的冬季条件下,粮粒会快速散失水分引起减量。

我国粮食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粮食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粮食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仅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敏感问题,同时又是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长期潜心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介绍了我国粮食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着重分析了粮食产业链的管理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通过有效的产业链管理才能解决我国粮食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找到出路,在此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我国粮食产业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产业链;粮食供应;发展1粮食产业链的现状分析从产业链管理理论出发,可将粮食产业链分成粮食生产链、供应链和需求链来分析。

1.1粮食生产链分析粮食生产的目标要从保障供给转向满足社会有效需求。

充分重视粮食相对过剩问题,并不意味着粮食生产已经过关而可以忽视和放松农业和粮食生产,应该按照社会的有效需求来组织粮食生产。

传统体制下,对粮食及农产品需求量的核算采用人均需要乘以人口总和的计算方法,这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是可行的,而在当前情况下显然已不适宜了。

因为市场经济对粮食提出的需求是社会的有效需求而不是社会需求。

这种有效需求,是受一定消费水平决定的、有支付能力的、体现一定货币额的购买需求,而不是人的生理意义上的需求。

采用以往对粮食生产和供求平衡的预测方法,很容易出现粮食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

目前粮食的深加工能力和粮食转化率都较低。

粮食转化主要局限在饲料及少量食品制造业上,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拓展能力,规模小,布局不合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加快粮食转化加工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粮食市场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

但是粮食生产不能脱离目前的经济发展和粮食的深加工水平,粮食深加工的发展须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从粮食生产过程来看,现代设施条件的改善,进一步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粮食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总体而言,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1.2粮食供应链分析粮食的均衡供求问题,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粮食仓储损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粮食仓储损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粮食仓储损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首先,自然因素是造成粮食仓储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气温、湿度、霉菌、虫害等自然因素都会对粮食的质量造成影响。

针对自然因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控制仓内温度和湿度。

保持仓内适宜的温湿度,避免粮食受潮和发霉。

2.定期清理仓库。

清理残渣和积灰,及时处理垃圾,防止霉菌滋生。

3.做好防虫处理。

使用防虫剂或进行生物防治,控制粮食被虫害侵害的情况。

其次,人为因素也是导致粮食仓储损耗的原因之一、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操作不当、管理不善以及偷盗等。

针对人为因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健全仓储制度。

建立完善的仓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人员培训和监督。

2.加强保护措施。

安装监控设备,加强仓库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偷盗和损坏。

3.强化检查和巡视。

定期检查和巡视仓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损耗。

此外,管理不善也是导致粮食仓储损耗的原因之一、管理不善包括仓储设施老化、保管方法不当、贮存时间过长等。

1.维护和更新设施。

定期检修和维护仓库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完好无损。

2.采用科学的保管方法。

根据不同的粮食品种和质量要求,采用相应的保管方法,确保粮食的质量和数量。

3.控制粮食贮存时间。

及时出库和销售,避免粮食贮存时间过长导致损耗。

综上所述,粮食仓储损耗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管理不善等。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减少粮食仓储损耗,如控制仓内温湿度、做好防虫处理、加强保护措施、健全仓储制度、加强设施维护和更新、采用科学的保管方法等。

通过有效的对策,可以降低粮食仓储损耗,提高粮食仓储效率。

我国粮食加工环节损失浪费问题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粮食加工环节损失浪费问题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粮食加工环节损失浪费问题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粮食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但是在我国当今的粮食加工中,存在着损失浪费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粮食加工环节损失浪费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与建议,重视粗粮营养重要性,发展并推广粗粮;改良加工环节,做到保质保营养;制定相关的粮食加工行业标准和政府标准;提升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培养优秀的粮食加工人才和粮食科研人才等,从而促进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加工;损失浪费;措施1.粮食加工环节损失浪费现状与原因分析1.1粮食加工设施落后虽然我国粮食加工业历史发展悠久,但是粮食加工设施提升速度远远低于粮食加工的需求。

我国粮食加工在加工工艺上落后,粮食加工设备水平不高,许多企业购买国际淘汰的、低科技含量的设施,导致粮食加工存在巨大浪费。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和材料应用到大米保鲜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米损失。

1.2塑化剂污染严重塑化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其被广泛应用到工业领域,如塑料制造行业等。

塑化剂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该物质会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已被列入卫生部非食用物质违法添加物的名单之中。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主要是粮油制品储运、加工与机械管道等产生的。

粮油加工中,需要利用斗式提升机、带式输送机与溜管等设备,还会使用到塑料编织袋与油桶,这些不会应用塑化剂,仅仅在制作聚合物材料时才能应用塑化剂。

1.3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一种不可单独使用的物质,其主要包括天然物质与人工合成物质。

在不同的国家,食品添加剂具有不同的概念。

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味道、外观,避免食品腐坏的一种物质,然而,此物质是一种非营养性的物质。

我国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35种,如防腐剂、食用色素、甜味剂、膨松剂、山梨酸等。

适度添加食品添加剂不会危害人们的身体,但是诸多企业在粮油生产中,为让粮油更长时间地贮存,让粮油颜色更为鲜艳,会加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导致产品营养价值降低,且超标的添加剂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粮食出库损耗整改方案

粮食出库损耗整改方案

粮食出库损耗整改方案背景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

然而,近年来粮食出库损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粮食出库损耗不仅导致经济损失,还会影响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安定。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粮食出库损耗整改方案至关重要。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粮食出库损耗整改方案,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减少粮食出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粮食利用率,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粮食出库损耗问题分析粮食出库损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对粮食出库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不熟悉,造成粮食的损耗。

2. 设备老化:部分出库设备老化严重,功能不完善,导致粮食的损耗。

3. 管理不当:粮食出库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易导致粮食出库时的损耗。

4. 环境问题:部分粮食出库环境存在问题,例如温湿度控制不当、储存设施损坏等,导致粮食的损耗。

整改方案为了解决粮食出库损耗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方案:1. 加强操作培训为操作人员提供系统的操作培训,确保他们熟悉粮食出库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粮食种类的认识、出库设备的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

并定期组织考核,对未合格人员进行再培训。

2. 更新设备设施对老化严重、功能不完善的出库设备进行及时更新。

引进先进的出库设备,提升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出库效率。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粮食损耗。

3. 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粮食出库管理制度,包括入库手续、检验抽样、储存环境检测等。

制定出库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流程。

严格执行各项出库管理制度,加强对出库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粮食出库的规范和合规性。

4. 完善环境控制措施对粮食出库环境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温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符合粮食储存要求。

定期检测环境参数,及时修复损坏设施。

建立预警机制,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粮食因环境问题而损耗。

2021粮食保管中的损耗现象及缓解措施范文2

2021粮食保管中的损耗现象及缓解措施范文2

2021粮食保管中的损耗现象及缓解措施范文 粮食在过磅、中转、入仓、储存、出库等各个环节都会出现自然和误差损耗,使得出库数量总是小于入库数量,为企业带来一定损失。

特别是机械化收割的粮食已达不到以前的干、饱、净特点,库存几年均会出现一定损耗,其中稻谷损耗尤为严重。

为了降低损耗为企业增收创益,作者认为,加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把好粮食进出关提高科技储粮水平,是挖掘仓储潜在效益,寻觅保管中的“无形粮仓”,为企业增效的重要途径。

一、粮食入库、储存、出库、过磅等过程中的各种损耗因素 (一)过磅计量误差、整进零出因素 过磅计量误差原因有:1.地磅运行时间长且工作频繁,导致地磅感应原件灵敏度降低,称量误差大,需要及时校正磅秤或更换感应原件减少误差;2.载重车辆有大有小,小车过大磅误差也会增加,建议大小磅分设。

粮食入库多数是车皮直接入仓,而出库基本是货车拉出,形成“整进零出”,俗话说“分斤折两”,导致出入库数量差异。

(二)出入仓作业撒漏、现场清扫不净因素 车皮与仓房间的连接是靠库内中转车完成,中转车在过磅后运输时,路途的少量撒漏无法回收损耗,出入仓作业机械压碎损耗、包装物清理不彻底损耗、中转车箱未扫干净损耗,出入仓作业完成后清扫作业现场残粮不彻底,洒落在沟渠的粮食不能回收损耗。

(三)入仓粮食水分高、杂质多因素 如果入仓粮食水分偏高,在入仓过程中,粮粒在搬倒、经过输送带输送入仓会散失水分;在炎热的夏季或在干燥的冬季储存中,粮食水分快速散失,粮食重量减少。

如果杂质偏多,在入仓整理清除杂质后,原粮食重量会减少。

(四)存储过程中各种扦样因素 无论何种储备粮,在存储过程中都免不了入库验收扦样、中途质量品质检验扦样、销售出库时的样品扦样等,虽说样品数量不多,但是各种扦样累计下来,一个仓一个轮换周期估计也得扦取几十公斤样品。

(五)储存过程中的干物质消耗因素 粮食在保管过程中,由于每粒粮食均是有生命的个体,无时无刻都在呼吸消耗粮粒内干物质,使整个粮粒的净重减少。

粮食储存损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粮食储存损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粮食储存损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粮食在收获、收购和储存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耗,其中以储存过程中的损耗最为严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储存期间的粮食损耗高达3%,损耗数量十分惊人。

而对粮食储存损耗的原因展开详细分析,可以发现主要的损耗发生在出入库环节和静态保管期间,主要的影响因素则是粮食的水分和杂质,仓库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

除此之外,不规范的计算也是造成粮食损耗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加强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都能有效地减少粮食的损耗。

基于此,本文对粮食储存损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对策。

关键词:粮食;储存损耗;原因;对策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粮食在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流通环节损耗约700亿斤,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5%,相当于约200个大型粮库的规模,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规定,粮食在储存期间损耗不得超过5%。

尽管我国的损耗率并没有过高,但是在储存过程中的损耗仍然有很大的降低空间。

一、粮食储存损耗的原因分析(一)计量秤重环节在粮食出入库过程中,都会使用地磅来计量秤重,但因为地磅的精度(每车±20Kg)、地磅的机械误差、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等原因,都会造成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粮食的损耗[1]。

(二)扦样检验环节入库粮食质量参差不齐,入库前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际入库粮食的准确与否,主要体现在水分、杂质等检验结果上。

根据《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发〔2010〕178号),粮食入库时,应以含水率、含杂率较高的粮食为基础,适当扣减[2]。

所以,检验仪器的准确性、样品的代表性、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职业操守等,都是对数量准确性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如果检验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会导致粮食扦样出现错误,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入库粮食的真实数量。

(三)粮食出入库时的减量第一,整理入仓方式。

粮食储运过程损失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粮食储运过程损失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第5期总第299期2020年9月农业科技与装备Agricultural Scie门ce&Technology and EquipmentNo.5Total No.299Sep.202()粮食储运过程损失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杨晓鑫(铁岭市粮食科学研究所,辽宁铁岭112000)摘要:粮食储运过程损失覆盖粮食收获、收购、运输、存储、加工等全过程产业链"结合生产实践,分析粮食储运各环节产生损央的原因及途径,提出降低粮食储运各环节损失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降低粮食产后损失、促进农民减损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储运;过程损失;原因;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326.l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5-0074-02我国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来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每年进口的谷物和大豆在5万I以上。

据统计,我国粮食从生产到餐桌的过程中,每年损耗相当于0.13亿hn?耕地的粮食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和世界平均5%的损耗水平。

我国粮食储运过程损失的原因繁杂,覆盖粮食收获、收购、运输、存储、加工等全过程产业链,降低粮食储运过程损失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这项工程应用较广、水平较高,可实现在粮食收获、收购、运输、存储、加工等全过程的生产管理与优化。

本课题通过对粮食储运损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利于粮食储运工程的实施,减少粮食损失,促进农民减损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粮食储运损失产生原因分析1.1粮食收获环节粮食收获环节损失是指田间收获过程中由于不可再食用或转为非食用用途而引起的可食用数量减少,主要包括遗漏、丢弃、变质、虫害及饲喂动物等。

自然条件、技术装备及管理决策等因素在粮食收割、脱粒、清粮、田间运输等环节会造成粮食损失。

例如:恶劣天气引发作物倒伏、病虫害等现象发生;作物过熟导致果实脱落;全程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因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机械设备性能差等因素增加粮食损失;散户人工收获时,人为遗漏、收获时机等因素造成粮食损失。

粮食损耗情况汇报

粮食损耗情况汇报

粮食损耗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粮食损耗问题依然严重,给粮食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为了更好地了解粮食损耗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对粮食损耗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报。

首先,我们对粮食损耗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粮食损耗的主要原因包括储存条件不佳、粮食加工环节损耗大、运输环节损耗严重、以及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因素。

这些原因导致了大量粮食在生产、储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影响了粮食的质量和数量。

其次,我们对粮食损耗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在农业生产环节,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了粮食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的损耗。

在粮食储存环节,由于储存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善等原因,粮食容易受到虫害、霉变等影响而损耗严重。

在粮食加工和运输环节,粮食的破碎、漏失、霉变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粮食的质量和数量。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粮食损耗问题的建议。

首先,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和管理水平,减少在生产环节的损耗。

其次,加强对粮食储存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储存条件,减少粮食在储存环节的损耗。

再次,加强对粮食加工和运输环节的监管,提高工艺水平,减少粮食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最后,建立健全的粮食损耗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粮食损耗问题。

综上所述,粮食损耗问题是我国粮食生产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加强对粮食生产、储存、加工和运输环节的管理,才能有效地减少粮食损耗,保障粮食安全。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努力,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粮食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损耗分析及对策*◎郭燕枝1陈娆2郭静利3摘要:粮食始终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粮食生产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的喜人成绩,然而,受国际国内市场、资源承载压力、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刚性增长等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在粮食增产的巨大压力下,我国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浪费或损耗却是惊人的,为此,深入分析粮食全产业链的损耗及减少粮食损耗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粮食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损耗一、粮食安全形式严峻,减损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产上了四个新台阶,实现了连续九年增产。

然而,受资源环境、极端气候、人口刚性增长、饲料和加工用粮的刚性需求以及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有资料显示,我国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的过程中,每年粮食损耗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占粮食总产的近十分之一,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的3%和5%水平。

减少粮食损耗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有效供给,同时也相当于节约了人类宝贵的耕地和水资源。

粮食减损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二、我国粮食损耗的不同环节及原因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任何改变粮食的可用性、可食性、有益于健康的特性或质量,从而减少它对人的价值的后果,统称为粮食损失。

我国粮食损耗的环节较多,主要有粮食丰收后的收获环节、收购环节、储存环节、运输环节、加工包装和消费环节等。

1、收获环节收获是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第一个环节,具有季节性强、用工量集中和劳动强度大等特征。

收获环节粮食损耗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人工吃紧。

如我国南方地区的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其收获期非常短,且小麦成熟期常逢梅雨期,通常使得几天之内必须完成对小麦的“抢收”工作,否则大量麦子便被丢弃在田间。

第二,仓储设备简陋。

从田间收获的粮食,由于缺少晒坪和专业烘干机,加之仓储设备不健全,粮食干燥基本靠露天,一些规模不大的农户甚至选择边晒边存、边存边卖,加速了粮食损耗。

第三,收获技术落后。

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进入中级阶段,但机收水平只有31%;从作物品种来看,小麦机收率达到82%,水稻和玉米只有15%和2%4,且机械质量岑差不齐,粮食损耗难以避免。

2、收购环节粮食收购是粮食收获后进入流通领域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收粮主体混乱助长了粮食损耗加速。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粮食收购者收购粮食,应当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

然而,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各类粮食收购主体大幅增加,形成粮食收购的市场主体多样化和无序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有些收粮主体无视标准,大量收购未达标粮食,导致粮食品质大大降低,加速损耗。

3、储存环节粮食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但粮食消费具有常年性和全民性,这使得粮食储藏成为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停滞阶段,也是调剂余缺、以丰补歉及备灾备荒的重要环节。

作为活的有机体,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其内部不断进行着有生命的、生物化学的复杂变化,导致粮粒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同时不断受到虫、霉、鼠、雀的侵害,从而造成粮食损耗5。

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和农户自储三级粮食储备制度。

我国粮食商品的流通量约占粮食总产的30%,其储藏主要由有资质的粮食经营企业负责,有三个部分组成:即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收编和正拟纳入管理的国家粮食储备库为主体的中储粮系统、由原国营粮食企业改革改制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私营企业及个体粮食经营者。

第一种储备系统储粮水平最高,储粮损耗最低;第二种储粮损耗超过1%,但仍然低于第三种储粮损耗的5%以上。

农户自留粮损耗是粮食储存环节损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粮食产量的近70%为农民自产自留,主要形式有种子、口粮以及饲料等余粮,主要储存在2.5亿农户家中。

据2006年,国家粮食局的农村储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户由于储粮设施简陋、方法欠科学、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因虫、霉、鼠、雀等危害等,加上自然损耗,农户储粮损失率高达8%到10%,保守估计每年损失高达150亿至200亿公斤粮。

常德市的汉寿县大南湖乡全乡每年因为发霉和被老鼠吃掉的粮食比重高达20%。

4、运输环节运输环节是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必经环节。

运输环节的粮食损耗主要原因是粮食物流方式落后,运输工具专业化程度低。

另外,我国粮食运输过程中的包装以麻袋、塑料编织袋为主,储存环节的拆包散储,中转和运输环节的散储转包※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0032013017)。

郭静利为本文通讯作者。

--23装,经过多次搬倒转运,加之包粮在装卸、运输当中的抛洒和包装物的遗留等,造成粮食损失率高达5%以上。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用于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还不到0.1%,而我国每年跨省粮食流通量超过1亿吨,这种反差也是造成当前我国粮食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

5、加工、包装环节我国每年加工环节造成口粮损失约650万吨,除了过度精细化加工以外,规模小、技术差、设备陈旧、加工不当、资金投入不足等也是造成粮食浪费的主要因素。

另外,从包装环节来看,包装是实现粮食运输、储存和流通的重要环节。

然而,与其他物品相比,粮食包装难度大,既要防止破损撒漏,还要防止自身酸败、陈化、霉变和其他生物的侵害。

受包装技术、成本、材料的影响,我国粮食包装已成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粮食数量减少和品质降低的重要因素,由此造成的粮食损耗,应加以重视。

6、消费环节有资料显示,我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分别相当于约2.6亿和1.3亿人一年所需。

餐饮消费中,每年至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如果加上食堂的餐饮浪费、个人和家庭的食物浪费等,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可养活2.5亿~3亿人。

我国仅省级以上城市的餐桌上每年倒掉的食物可达600万吨以上。

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已严重到触目惊心、极其可怕的地步。

从大量的媒体报道可以看出,餐饮食物浪费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餐饮食物浪费已经遍布于我国的各个省(市),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三、减少我国粮食损耗的主要措施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大力普及农户储量知识。

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宣传册和专题培训等多种宣传形式向农户传授储粮知识,提高农户储量意识。

现实中,许多农户对粮食的损耗并不太关心,因为,他们认为损耗的粮食不值钱。

特别是一些兼业农户,他们不以种粮田为主要收入来源,受储藏成本的限制,他们除了妥善保管所必需的部分口粮外,根本不关心其他粮食的储藏。

但是积少成多,每家农户损耗一点,积累在一起,浪费就非常巨大。

另外,广泛开展节约粮食教育,杜绝不必要的餐桌浪费;强化普及食品健康知识和科学的营养新概念,拒绝粮食过度加工。

只要各级政府提高认识,把粮食安全摆在重要位置,下大力气解决粮食在储存和流通方面的问题,就可能有效地防治粮食的产后损失,实现增产增供、促进国家粮食安全。

2、加大标准化晒坪和烘干设备建设目前,我国粮食“从田间道餐桌”整个链条中,国家比较重视的是“从仓库到餐桌”的管理和服务,而“从田间到仓库”环节的管理和服务相对薄弱。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储粮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一定区域范围,大力扶持粮食主产县、乡中小型标准化晒坪和烘干设备建设。

切实解决粮食抢收时“时间短、人工紧、设备少”的矛盾,让“无形的良田”发挥出有形的作用。

3、减少农村储粮损失受农户缺乏科学储量技术、防护措施少和仓储条件差等的影响,农户储量受虫、霉、鼠、雀危害严重。

应积极研制和推广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农户储量装备;尽快试验和总结适合各地区有效的农户储量方法并普及推广;加快构建储粮技术服务体系,成立农村储粮专业服务队,积极推进自然通风、风筛除虫、草木灰压盖、日光曝晒和小麦趁势压盖储藏等多种物理方法,实行“绿色储粮”。

开展粮食科学储藏技术培训,彻底提高中国农民的粮食储藏技术和水平。

同时,借鉴国家粮库中普遍采用的安全性较高的防护剂拌粮储藏防治害虫,指导农户安全储粮,减少粮食产后储藏损失。

另外,积极安排专项资金,加速推广先进适用的新装具、新技术,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和干制设施,尽快解决主产区粮库仓储设施陈旧问题,减少产后损失。

4、大力推进粮食银行粮食银行具有存取自由、保值增值和兑换方便等特点,深受粮食加工企业和种粮农户的喜爱。

鼓励和支持规范化粮食银行的建立,可以大大拓宽粮食储藏的方式和扩大粮食储存主体,弥补目前粗放式存粮带来的粮食损耗问题。

粮食银行具有仓库规模大、设施先进和保管技术精良等存储优势,作为国家粮食储备库的重要补充,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一家一户粮食存储易于产生的浪费现象。

5、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需要依靠政府给力,尽快出台中央、省级政府相应的粮仓补贴政策,构建政府资金投入为主的农户标准化粮仓体系,切实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减少虫、鼠、雀、霉对粮食的损害。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出台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积极性,帮助企业维修改造现有仓储设施。

改善粮食仓储条件,合理布局粮食物流园区,推动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提高粮食运输能力,从而降低粮食在运输环节的损耗11;另外,还需要建立一套专门针对粮食保管、储运一体的评估和问责机制,用制度建设堵住粮食储藏环节的损耗,堵住小农户的粮食损耗。

参考文献:[1]郭燕枝、郭静利、王秀东,试比较我国粮食自给率和谷物自给率,农业经济,2008(1):22-24[2].王佳静,粮食浪费之收运环节,黑龙江粮食,2013:13[3]薛传平,吴梅松;李元明,高度重视粮食储藏损耗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9(2):12-13[4]李敏,减少粮食损耗就是增产,中国信息报,2012年7月9日[5]成升魁,高利伟,徐增让,唐承财,王灵恩,Dhruba Bijaya G.C.,中国软科学,2012(7):106-114[6]粮食损耗的问题在哪里?中国商报,2012年7月10日●作者单位:1.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2.北京农学院北京102206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