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合集下载

tdcc,t细胞杀伤实验原理

tdcc,t细胞杀伤实验原理

T细胞杀伤实验,也称为细胞毒性实验,是一种用于评估T细胞免疫反应的实验。

这种实验的原理是评估T细胞对目标细胞的毒性或杀伤作用,通常在研究和诊断免疫相关疾病、肿瘤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等领域中使用。

细胞毒性T细胞(CTL)是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一般指CD8+T细胞,可特异而高效地杀伤靶细胞,参与抗病毒免疫、抗肿瘤免疫和移植排斥反应。

它对靶细胞的杀伤首先基于对靶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识别,CTL可以通过其TCR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其中抗原肽可来自肿瘤抗原、病毒抗原或自身抗原。

识别后,CTL通过脱颗粒和直接接触杀伤靶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包含针对不同抗原的特异性CTL克隆,在体外经某一特定(或同种异体细胞)抗原刺激后,能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克隆被选择性激活、增殖,而其他T细胞克隆则逐渐死亡;经3-4次刺激后,存活的细胞为识别MHC-特异性抗原肽复合物的细胞即抗原特异性CTL。

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的机制是通过释放的穿孔素-颗粒酶系统介导的溶靶细胞作用或通过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

最新: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最新: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最新: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视棉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避展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 NMOSD)是一种体液免疫介导的中枢禅经系统炎性脱髓鞠疾病,多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真高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主要的致病抗体为抗水通道蛋白4( A QP4)抗体。

约70%的NMOSD患者AQP4抗体阳性,女性较男性高发(9 : 1 ),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

NMOSD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包括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和血浆置换等。

经典的缓解期预防复发药物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硫瞠瞟岭、他克莫司、环抱素等免疫抑制剂。

虽然这些药物仍是当前不可替代的治疗NMOSD的常用药物,但部分患者难以忍受真带来的广泛的免疫抑制、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药物,对阜期治疗、预防复发以及提高NMOSD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近年来,己再多种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治疗NMOSD 因真靶点相对明确,作用效应较集中,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为该疾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为确定这些药物的中远期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等,已开展了一系列临床t鹉金。

本文就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NMOSD的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01、NMOSD的发病机制AQP4抗体在NMOS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AQP4是一种位于细胞膜的转运蛋白,可根据渗透压的变化控制水分子进出细胞,在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视神经和脑)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

AQP4抗体主要由外周的B细胞产生。

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通过血脑屏障(BBB)并与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表面的AQP4抗原结合,来诱导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前者指AQP4抗体和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对星型胶质细胞发挥裂解效应;ADCC是指AQP4抗体和抗原结合后,抗体的Fe段与杀伤细胞(NK细胞、巨睦细胞等)表面的Fe受体结合,杀伤细胞通过程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物质直接杀伤星型胶质细胞。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原理(一)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原理(一)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原理(一)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1. 介绍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assay,CDC)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评估抗体对细胞的毒杀效应。

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杀机制、药物研发以及免疫治疗等领域。

2. 实验原理补体系统补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多种蛋白质组成。

在免疫应答中,当抗原被抗体结合后,激活的补体系统可以诱导细胞溶解、炎症反应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效应。

补体的有效结合和活化是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的基础。

实验流程1.准备目标细胞:这里使用靶细胞,如癌细胞,可以通过培养得到。

2.添加待测抗体:将待测抗体添加至与靶细胞共同培养的细胞培养基中,使其与靶细胞形成复合物。

3.洗涤:以洗涤液洗去未结合的抗体。

4.添加补体:添加激活的补体,使其与复合物结合。

5.孵育:在适当的条件下(如体外孵育培养),让复合物和补体相互作用。

6.毒杀效应评估:观察细胞活力、溶解程度或细胞的其他形态学变化,评估抗体的毒杀效应。

3. 应用领域免疫治疗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可用于评估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杀(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效应,帮助筛选和优化免疫治疗药物,如单克隆抗体。

抗体研究该实验可以评估不同抗体的效应,分析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抗体亚类、特异性和亲和力等对细胞毒杀的影响,促进抗体研究和开发。

免疫学研究研究补体依赖细胞毒杀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信号传导、炎症过程等免疫学基础问题。

4. 结论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是一种权威且可靠的实验方法,可用于评估抗体对细胞的毒杀效应。

通过该实验,可以深入研究抗体的毒杀机制,从而为免疫治疗和抗体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 Pandey JP, et al.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 assays for anti-HLA antibodies. Methods Mol Biol. 2013;1034:59-67. [2] Chiu ML, et al. Assay development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activity of anti-influenza neuraminidase antibodies. J Vis Exp. 2014;(88):e51241.。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原理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原理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原理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CDC assay)是一种用于评估抗体对细胞的溶解作用的实验方法。

其原理基于以下步骤:
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准备测试物质,包括待测抗体、目标细胞和补体。

目标细胞可以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或恶性肿瘤细胞。

2. 加入抗体:将待测抗体加入含有目标细胞的培养基中,使抗体与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3. 加入补体:补体是一类血清蛋白质,它们可以通过活化补体途径或替代途径与抗体-抗原结合物相互作用,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导致细胞溶解。

4. 孵育:将培养基中的抗体、目标细胞和补体混合均匀后,置于恰当的培养条件下孵育一段时间。

5. 细胞溶解检测:通过染色或其他方法(如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细胞的溶解情况。

如果抗体与目标细胞特异结合,并且补体受到激活,那么补体依赖的细胞溶解会发生,检测方法将显示细胞溶解的程度。

通过上述原理,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可以用来评估抗体的溶解作用和免疫效力,对于研究和发展抗体治疗、疫苗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预测试卷一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预测试卷一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预测试卷一[单选题]1.《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适用(江南博哥)于哪些人员A.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药剂、医技人员B.医疗机构的医护及后勤人员C.医疗机构的管理、医护、药学、后勤等人员D.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E.非医疗机构的医护及后勤人员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医师、护士、药学技术人员、医技人员和以上五类人员外,在医疗机构从业的其他人员。

[单选题]2.可以用于产气肠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鉴别的生化反应是A.动力B.赖氨酸脱羧酶试验C.精氨酸脱羧酶试验D.枸橼酸盐试验E.以上均不对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产气肠杆菌动力(+),肺炎克雷伯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均为(+),精氨酸脱羧酶试验均为(-)[单选题]3.凝胶内沉淀试验所用的支持物不包括A.聚苯乙烯B.琼脂C.琼脂糖D.葡聚糖E.聚丙烯酰胺参考答案:A[单选题]4.班氏法测尿糖时,加入试剂和尿量的比例是()A.10:1B.1:10C.1:1D.1:5E.5:1参考答案:A[单选题]5.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哪种血红蛋白不能被转化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A.HbO2B.HbredC.SHbD.HbCOE.HbS参考答案:C[单选题]6.乙醇-伊红稀释液(用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成分,不包括下列哪项()A.碳酸钾B.枸橼酸钠C.丙酮D.乙醇E.伊红参考答案:C[单选题]7.正常情况下,血涂片染色后中性粒细胞核象最多见的是()A.杆状核B.二叶核C.三叶核D.四叶核E.五叶核参考答案:C[单选题]8.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最主要特征()A.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B.红细胞系统显著减少C.未找到巨核细胞D.骨髓原始及早幼(幼稚)细胞高于30%E.骨髓原始及幼稚细胞低于30%参考答案:D[单选题]9.急性白血病经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最主要标准()A.血红蛋白>100g/LB.血小板>100×109/LC.外周血无幼稚细胞D.骨髓象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细胞小于或等于5%E.骨髓象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细胞大于5%,小于或等于20%参考答案:D[单选题]10.骨髓细胞检查以晚幼红增生为主,细胞内铁、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常出现于()A.缺铁性贫血B.地中海贫血C.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参考答案:A[单选题]11.区分粒系类型时,最主要的特征是()A.胞体形态B.胞核形态C.胞浆量的多少D.浆中特异颗粒的属性E.胞浆颜色参考答案:D[单选题]12.就核染色质而言,符合原红细胞的是()A.呈细沙状,分布均匀,有轻度厚实感B.呈较粗颗粒状,排列紧密,有明显的厚实感C.呈粗大颗粒状,排列紧密,有明显的厚实感D.呈纤细网状,单薄,起伏不平感E.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结构不清晰参考答案:B[单选题]13.DNA合成障碍性贫血包括()A.增生不良性贫血B.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参考答案:D[单选题]14.心肌损伤标志物中,用于排除AMI发生的较好指标是()A.CKB.CK-MBC.MbD.cTnE.hs-CRP参考答案:C[单选题]15.目前常规实验室测定血清总钙采用的方法为()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火焰光度分析法C.金属复合染料分光光度法D.离子选择电极法E.质谱法参考答案:C[单选题]16.关于酶标竞争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竞争法只能用于抗原检测B.检测中需加抗体C.竞争法只能用于抗体检测D.固相抗体结合的酶标抗原与受检抗原量成反比E.待测管颜色越深,标本中抗原量越多参考答案:D[单选题]17.患者红细胞与抗A及抗B产生凝集,其血清与A、B、O红细胞均不产生凝集,则此患者的血型为A.A型B.B型C.O型D.AB型E.孟买型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红细胞与抗A及抗B均产生凝集,则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血清与A、B、O红细胞均不产生凝集,则血清中有没有抗A、抗B及其他不规则抗体。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考试终于结束了,终于可以和补体抗体抗原细胞因子适应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say goodbye了,真的是好开心,在持续一天的开心快乐之后,莫名觉得好空虚,可能长大了,发现快乐没有来得那么容易,像是被掏空了自己,但是还是要坚持,毕竟真的不是小孩子了,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感觉我又开始废话连篇了,还是直接进入主题吧
我们这学期做了三个免疫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原理相对简单,其中两个实验是关于免疫学检验技术的,
1、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2、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凝集与双扩)
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在写实验报告时的一些建议:
1、写实验步骤时,尽量使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展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实验步骤简洁、明了;
2、在实验过程中,尽管实验比较简单,但是还是要注意记录好实验的数据(实验时间、实验药剂用量)、实验现象,并在实验报告中记录出来;
3、在写实验结果、结论的时候,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要有所思考,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思考(这是最重要的,含金量最重)。

浙江医学检验科模拟题2021年(96)_真题-无答案(44)846

浙江医学检验科模拟题2021年(96)_真题-无答案(44)846

浙江医学检验科模拟题2021年(96)(总分97.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酶免疫技术中将抗原抗体包被后再用下列何种物质进行封闭可以消除非特异性显色导致的本底偏高A. 1%~5%牛血清白蛋白B. 1%~10%牛血清白蛋白C. 10%牛血清白蛋白D. 10%~15%牛血清白蛋白E. 15%~25%牛血清白蛋白2. 酶免疫测定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要分离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记物而分为下述哪几种类型A. 均相异相B. 同相均相C. 异相固相D. 固相均相E. 固相异相3. 免疫测定的基础是A.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B. 沉淀反应C. 凝集反应D. 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E. 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结合4.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A. 捕获法B. 竞争法C. 双抗体夹心法D. 间接免疫法E. 以上都包括5.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常采用的标记物是A. 吖啶酯B. ALPC. HRPD. 三联吡啶钌E. 三丙胺6. 导致AIDS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A. 继发肿瘤B.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C. 肾功能衰竭D. 慢性肉芽肿E. 机会感染7. 免疫缺陷病按病因可分为A.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B. 细胞免疫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C. T细胞缺陷和B细胞缺陷D. 体液免疫缺陷和细胞免疫缺陷E. 吞噬细胞缺陷和补体缺陷8. AIDS免疫学异常的特征是A. 选择性T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B. 迟发性皮肤的过敏反应减弱或丧失C. 血清中IgG升高D. 血清中IgG下降E. 补体检测不出9.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可用于A. 体外评价B淋巴细胞的功能B. 体外评价T淋巴细胞的功能C. 体内评价T淋巴细胞的功能D. 体内评价B淋巴细胞的功能E. 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数目10. 炭粒廓清试验中,能吞噬清除小鼠体内90%炭粒的细胞是A. 小鼠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B. 脾巨噬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尘细胞E. 淋巴细胞11. 关于微量细胞毒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试验依赖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B. 试验无需补体的参与C. 目的细胞伊红染色,着染红色D. 非目的细胞伊红染色,不着色E.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12. 关于生物学检测法哪项不正确A. 刺激细胞增殖B. 维持细胞生长C. 保持细胞活性D. 抑制细胞生长E. 以上均不对13. 细菌感染病人的NBT试验阳性百分率表现为A. 8%B. 明显下降D. 10%E. 9%14. Percoll分层液法常用来分离A.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 白细胞C. T细胞和B细胞D. 红细胞E. 单个核细胞15. 对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描述错误的是A. 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B. 探讨免疫调节功能的状况C. 是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发生发展的监控指标D. 了解体液免疫情况E. 诊断免疫缺陷或免疫增生病16. 用Ficoll分层液分离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其分布由上而下依次为A. 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B. 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C. 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D. 红细胞、粒细胞、单个核细胞、血浆E. 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血浆17. 何种细胞表面具有小鼠红细胞受体A. 中性粒细胞B. 巨噬细胞C. T淋巴细胞D. B淋巴细胞E. NK细胞18. 体液中的溶菌酶的主要分泌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 巨噬细胞C. B细胞D. T细胞E. NK细胞19. 酶免疫技术中的酶结合物是指A. 酶标记抗原B. 酶标记抗体C. 酶标记抗原或抗体D. 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E. 酶与底物的结合20. 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最常用的方法为A. 免疫荧光法B. ELISAC. 中和试验D. 免疫印迹试验21.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是在A. 抗原抗体反应的稳定阶段B. 终点比浊C. 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一阶段D. 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二阶段E. 以上均不对22.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的时间为单位时间内A.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最长时间段B.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最快时间段C.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最大量的时间段D.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最稳定时间段E. 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初形成的时间段23. 发光物吖啶酯标记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应在何种环境中进行A. 酸性B. 碱性C. 中性D. 酸性或中性E. 碱性或中性24. DiGeorge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是A. T细胞内在缺陷B. TCR功能缺陷C. B细胞内在缺陷D.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E. 树突状细胞内在缺陷25. T细胞分化抗原主要是检测A. CD9B. CD10C. CD3、CD4、CD8D. CD19E. CD2026. 对选择性IgA缺乏症的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A. 食物过敏症的发病率较高B. 血清中IgA和sIgA均减少C. 常伴有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D.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较常人高E. 用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有较好疗效27. 目前最为常用的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是A. PCR-SSCPB. PCR-测序C. PCR-RFLPD. 荧光PCRE. 原位PCR28. 下列哪种是NK细胞特有的表面抗原A. CD2B. CD16C. CD56D. CD69E. 以上均不是其特有的表面抗原29. 鉴定T细胞和亚群的酶免疫组化法中APAAP法的原理是A. 底物+APAAP+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T细胞抗原B. 底物+碱性磷酸酶+兔抗鼠IgG+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T细胞抗原C. 底物+抗碱性磷酸酶+兔抗鼠IgG+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T细胞抗原D. 底物+APAAP+兔抗鼠IgG+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T细胞抗原E. 底物+APAAP+兔抗鼠IgG+T细胞抗原30. CLA主要表达于A. B细胞B. 记忆T细胞C. 巨噬细胞D. 树突状细胞E. 单核细胞31. 通常免疫学实验最常用的细胞群是A. 单核细胞B. 淋巴细胞C.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D. 中性粒细胞以外的细胞E. 吞噬细胞32.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第二层是A. 淋巴细胞层B. 血浆与血小板层C. 单个核细胞层D. 粒细胞层E. 红细胞层33. 长期保存细胞的温度为A. -196℉B. -85℉C. -196℃D. -85℃E. 20℃34. 测定人NK细胞活性多以哪种作为靶细胞A. K562细胞株B. YAC细胞株C. 致敏的羊红细胞D. CRBCE. 以上都不对35. NBT还原试验中反映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的指标是A. NBT阳性细胞百分率B. 计数中性粒细胞内有浅黄色的NBT颗粒的细胞所占比例C. 计数中性粒细胞内有蓝色的NBT颗粒的细胞的数目D. 计数中性粒细胞内有浅黄色的NBT颗粒的细胞的数目E. 中性粒细胞内有蓝色的NBT颗粒的细胞的数目与中性粒细胞内有浅黄色NBT颗粒的细胞的数目之比36. 关于ELISA的底物OPD的特点哪一条不正确A. 具有致癌性B. 灵敏度高C. 比色方便D. 配成应用液后稳定性好E. 与酶反应后显橙黄色37. 酶免疫技术中最佳工作浓度的选定常采用A. 抗原稀释法B. 抗体稀释法C. 酶标记物稀释法D. 棋盘滴定法E. A+B38.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基团为A. 糖蛋白B. 亚铁血红素C. 活跃糖基D. 醛基E. 羟基39. 定时散射比浊分析中代表待测抗原浓度的信号峰值是指A. 第一次检测的信号值B. 第二次检测的信号值C. 第一次检测的信号值加上第二次检测的信号值D. 第二次检测的信号值减去第一次检测的信号值E. 以上均不对40. 在速率散射比浊分析中,不出现第二峰值信号则提示A. 结果准确B. 被测定抗原量太低,应取上一个稀释浓度C. 第一峰值信号是由全部待测抗原产生D. 第一峰值信号是由部分待测抗原产生E. 第一峰值信号是由全部抗体产生41. 生物传感器中决定传感器的功能与质量的关键元件是A. 生物敏感膜B. 热敏元件C. 光敏管D. 荧光计E. 阻抗计42. 慢性肉芽肿病(CGD)属于哪一类免疫缺陷病A. 原发性B淋巴细胞缺陷病B. 原发性T淋巴细胞缺陷病C.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D. 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E. 原发性补体缺陷病43. 临床除外B细胞免疫缺陷,通常检测的Ig是A. IgG、IgD、IgAB. IgG、IgA、IgEC. IgG、IgD、IgED. IgG、IgA、IgME. IgA、IgD、IgE44. 实验动物新生期摘除胸腺A. 脾脏红髓区T细胞缺乏B. 淋巴结副皮质区T细胞缺乏C. 脾脏白髓区B细胞缺乏D. 淋巴结浅皮质区T细胞缺乏E. 以上均错误45. 标本为组织切片的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A. 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B. 免疫荧光方法C. 流式细胞仪D.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E.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46. B细胞表面可能有的标志性抗原不包括下列哪项A. CD20B. CD2C. CD22D. CD21E. CD1947. E花环分离法分离淋巴细胞时,能形成E花环的细胞是A.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 T细胞C. 单个核细胞D. B细胞E. 白细胞48.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是A. 吞噬细胞B. 淋巴细胞C. 单核细胞D. NK细胞E. T细胞、B细胞和APC49. 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 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B. 中性粒细胞胞内杀菌能力C. 中性粒细胞产生胞外酶的能力D. 巨噬细胞吞噬能力E. 巨噬细胞趋化能力50. 不属于人B淋巴细胞膜上的表面标志有A.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分子(SmIg)B. Fc受体C. 补体受体D. 丝裂原受体E. SRBC受体51. 介导体液免疫的细胞是A. T细胞B. B细胞C. 巨噬细胞D. 肥大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52. 下列关于NK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NK细胞形态具有异质性,所有的LGL细胞均为NK细胞B. 具有非特异杀伤作用,但无MHC限制性C. 对所有肿瘤细胞均有作用D. NK细胞发源于骨髓干细胞,其发育、成熟依赖胸腺微环境E. NK细胞不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53. 尼龙毛柱分离法是利用了哪种细胞具有易黏附于尼龙纤维表面的特性A. B细胞B. 单核细胞C. T细胞D. NK细胞E. B细胞和单核细胞54. 关于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NBT试剂实际是一种丝裂原B. 细胞在吞噬杀菌过程中耗能剧增,其耗氧量亦随之增加C. 细胞内磷酸己糖旁路代谢活性增强,葡萄糖-6-磷酸酶氧化脱氢D. 加入NBT可接受所脱的氢,使原呈淡黄色的NBT还原成点状或块状颗粒,沉积于胞质内E. 硝基四氮唑蓝是受氢体55. 与双抗体夹心法相比,ELISA间接法的主要优点是A. 有较大的放大作用B. 减少了操作步骤C. 减少了冲洗次数D. 可以用一种酶标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E. 缩短反应时间56. 不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因素为A. 底物浓度B. 样品杯直径C. 温度D. pH值E. 缓冲液的离子强度57. 速率散射比浊分析的抗原过量检测时,不出现第二次速率峰值信号表示A. 被测定抗原量过高,应稀释重测B. 被测定抗原量太低,应取上一个稀释浓度C. 第一次速率峰值信号是由全部的待测抗原产生D. 第一次速率峰值信号不是由部分的待测抗原产生E. 以上均不对58. 在定时散射比浊分析中,如果预反应时间段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光散射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提示问题是A. 抗原过量(样本过量)B. 抗体过量C. 试剂过期D. 仪器故障E. 以上均错59. 为了保证速率散射测定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该类型仪器中特有的设计是A. 抗体过量检测系统B. 抗原过量检测系统C. 样本自动稀释系统D. 信号处理及数字转换系统E. 人工智能设计60.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机制是A. C2a产生过少B. C2a产生过多C. C3a产生过少D. C3a产生过多E. C4a产生过多6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是A. 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B. 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C.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D. 补体系统缺陷E. 吞噬细胞缺陷62. 抵御化脓性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是A. 单核细胞B. 巨噬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TCRγδ+细胞E. 肥大细胞63. 目前细胞因子最常用的免疫学测定方法是A. ELISAB. 流式细胞分析法C.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APOT)D. RIA法E. 免疫印迹法64. 与HIV受体有关的抗原是A. CD3B. CD19C. CD8D. CD4E. CD2065. 淋巴细胞功能体内试验的方法主要是A.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B. 淋巴细胞计数C. 对异物排斥反应的能力D. 迟发型超敏反应E. 血清中Ig浓度的检测66. 正常人外周血经PHA刺激后,其T细胞转化率是A. 50%~70%B. 60%~80%C. 30%~50%D. 70%~90%E. 10%~30%67. 关于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B细胞功能的优点,下列哪项不是A. 可检测抗体分泌细胞B. 可检测抗体的分泌量C. 稳定、特异、抗原用量少D. 可同时进行B细胞计数E. 可同时检测不同抗原诱导的不同抗体的分泌68. 细胞介导免疫的效应细胞是A. Tc细胞B. Ts细胞C. Th细胞D. NK细胞E. TD细胞69. 用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ll)分离外周血时,其中处于最上面的是A. 死细胞层B. 单个核细胞层C. 粒细胞层D. 稀释的血浆层E. 红细胞层70. 由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正常人群的转化率为A. 30%~50%B. 40%~60%C. 50%~70%D. 60%~80%E. 70%~90%71. 下列有关转化的淋巴细胞形态描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变大B. 出现空泡C. 核仁消失D. 染色质疏松E. 胞质扩大72. ABC法中的桥是指A. 生物素B. 亲和素C. 生物素化的抗体D. 与生物素结合的酶E. 三抗73. 下列哪项不是血药浓度免疫学测定的技术A.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B. 免疫电泳法C. 放射免疫法D. 荧光免疫法E. 酶免疫法74. 患者,男性,36岁。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细胞毒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毒性机制,它能导致细胞凋亡,影响细胞膜稳定性、细胞通透性、细胞激活以及信号转导。

通过抑制补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它可以降低危险的炎症反应,阻止细胞膜蛋白损伤。

因此,深入了解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开发新型药物。

一、补体及其功能补体是一类多肽,是由代谢同化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炎症反应、清除病原体、致病菌和病毒、抑制凋亡和调节免疫反应。

它还能结合细胞表面的多种活性分子,以调节细胞传导的信号、活化淋巴细胞以及增强抗体分泌。

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是由补体诱导的细胞毒性(CIT)所引起,补体参与激活后,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信号,导致细胞凋亡。

CIT作用往往由于蛋白质表达改变,细胞活性被抑制或促进,从而抑制外源毒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补体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还能通过抑制细胞膜降解酶、调节细胞迁移和自噬的活性及抗体分泌等机制,帮助抑制外源毒素所引发的细胞功能紊乱和毒性。

三、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药物为了开发新型药物,针对补体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目前获得了较多科学研究结果。

例如,肿瘤抑制剂聚乙烯醇挥发油(PVE)是一种特殊的选择性的补体旁路激活抑制剂,可以抑制特定的补体受体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

此外,补体激活肽(CALP)的作用也可以有效抑制补体促进的细胞毒性作用,激活血管细胞、神经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结: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是一种帮助降低危险炎症反应、抑制细胞膜蛋白损伤的机制,其受补体参与激活后,可以导致细胞凋亡,影响细胞膜稳定性、细胞通透性、细胞激活以及信号转导。

通过开发新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药物,如聚乙烯醇挥发油(PVE)、补体激活肽(CALP)等,可以有效抑制外源毒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为更好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改良一步法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

改良一步法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

改良一步法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也称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CDC)。

它是检查器官移植受者体内有无针对供者,或者供者针对受者的HLA抗体,在器官移植前一定要进行CDC检测。

如果受者血清中检出针对供者的HLA抗体,一般认为是配合禁忌,移植后受者会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导致移植失败。

由于试验是在施行器官移植术前临时进行匹配的试验,要求在短时间内报告结果,因此我们对该技术作了改良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被检对象:标本来源于我院近10个月住院和门诊280例拟做肾移植待诊病人和其他器官移植待诊病人,采静脉血2ml不抗凝待测。

2.试剂:免疫磁珠、荧光染液由美国OL公司提供,抗全淋巴细胞抗体试剂购自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3.方法:(1)改良一步法:采用免疫磁珠3~5μl分离出淋巴细胞,在Terasaki板上每孔加入无菌矿物油5μl,每排第1孔加生理盐水1μl做阴性对照,第2孔加抗全淋巴细胞抗体1μl做阳性对照,第3~6孔各加受者血清1μl(即重复4孔试验),每孔各加供者淋巴细胞1μl(细胞浓度为2000个/μl),每孔各加补体1μl,置22~25℃室温下反应45min左右,每孔加荧光染液5μl,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毒性反应,分析判断结果。

(2)传统常规法见参考文献〔1〕。

二、结果采用改良一步法进行了400次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有9次检出阳性(阳性率为2.25%)。

其中1例患者反复多次CDC阳性,后进行HLA抗体检测,特定细胞群反应抗体(PanelReactiveAntibody,PRA)阳性率为53.5%,提示抗HLA-A2抗体增多,故放弃移植。

一步法与传统法试验比较:样本用量一步法1μl,传统法40μl;试验全过程一步法1.5h内完成,传统法需2.5~4h;补体用量一步法1μl,传统法40μl;30例标本用双盲法同时试验,结果一致。

三、讨论改良一步法CDC缩短和简化了试验时间、操作步骤,整个试验过程在1.5h内完成。

实验八 补体结合试验

实验八  补体结合试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实验八补体结合实验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文章介绍】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

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

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1.熟悉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

2.了解溶血素单位、补体单位、抗原单位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xt ,CFT)是在补体参与下,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来检测未知的抗原或抗体的血清学试验。

有五种成分参与,分为指示系统和待检系统(已知抗原和未知抗体或已知抗体和未知抗原)。

补体用新鲜豚鼠血清。

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未知标本(可能含相应抗体或抗原)充分混合,再加入补体作用一段时间,最后加入指示系统。

若待检系统有相应抗体或抗原,则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消耗了补体不出现溶血现象,此为阳性;相反,出现溶血则为阴性。

补体结合试验的影响因素较多,正式试验前需对已知成分作一系列滴定,尤其是补体,应选择适宜的量参与反应,避免假性结果。

每次试验尚需同时设立多种对照,以作为判断结果可靠性的依据。

该法对颗粒性或可溶性抗原均适用,临床上常用于检测某些病毒、立克次氏体和螺旋体感染者血清内的中的抗体,亦可用于某些病毒的分型。

一、溶血素单位滴定【材料】1.抗体:溶血素血清。

2.抗原:2%绵羊红细胞悬液。

3.补体:(1:30)取自豚鼠新鲜血清4.其它:生理盐水、小试管、试管架、吸管、37℃水浴锅。

抗原或抗体检测的方法

抗原或抗体检测的方法

珠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高一数学试题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内容:必修一、必修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已知集合{}202A =-,,,{}2|B y y x x A ==∈,,则A B = B A.{}420±±,, B.{}204±,, C. {}402±,, D. {}024,,解:略2.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弧长为2,则扇形面积为 BA.1B.2C.3D.4解:略3.下列函数是偶函数的是 A A.1()22x x f x =+ B. 1()log log a a f x x x=+ C. 1()f x x x =+D. 3()lg 3x f x x -=+ 解:略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角α终边过点(512)P -,,则cos α= B A.1213- B.513 C.512D.512- 解:略5.函数a y x =,x y a =,log a y x =,其中0a >,1a ≠,存在某个实数a ,使得以上三个函数图像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则其图像只可能是 CA B C D 解:12a =时,C 成立;不存在a 使其它三个图像成立 6.要得到函数sin(2)6y x π=-的图像,只需将函数sin()6y x π=-的图像 A A. 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12,纵坐标不变 B. 横坐标扩大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C. 纵坐标缩小到原来的12,横坐标不变 D. 纵坐标扩大到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变解:略7.已知32a =,2log 3b =,0.2log 0.3c =,0.2log 3d =,则a ,b ,c ,d 的大小顺序是DA. a b c d <<<B. b c d a <<<C. d b c a <<<D. d c b a <<<解:0.20.20.2log 30log 0.3log 0.21<<<= 3222log 2log 3log 422=<<=<8.已知51sin()73πα-=,则2sin()7πα+= DB. C.13- D.13 解: 51sin()73πα-=∴2551sin()sin[()]sin()7773πππαπαα-=--=-= 9.已知函数()f x 满足(1)f x +的定义域是[031),,则(2)x f 的定义域是 CA.[132),B. [-130),C.[05),D.2(log 30)-∞,。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名词解释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名词解释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名词解释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是指,当机体暴露于一些特定的抗原或细胞毒素时,所产生的细胞毒作用需要补体参与,并引起血管外溢和细胞死亡。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是免疫系统的一种主要防御机制,在病毒感染、细胞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相关名词解释:
1. 补体:一种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免疫系统成分,可通过激活一系列酶级联反应,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如炎症反应、溶菌作用、细胞毒杀作用等。

2. 细胞毒素:一种通过对靶细胞的膜、内质网等部位的损害,导致细胞死亡的物质。

细胞毒素可通过免疫系统介导生成,如在CD8+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产生的T细胞毒素。

3. 抗原:一种可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多糖、脂质等组成。

抗原能够通过免疫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其结合,并诱导免疫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反应。

4. 溶菌作用:一种由补体介导的细胞膜破裂现象,可引起靶细胞的裂解。

溶菌作用是机体清除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5. CD8+ T细胞:一种通过抗原递呈终端的MHC-I分子与其配对,对
递呈细胞或被递呈抗原的细胞进行毒杀作用的T细胞。

6. 自身免疫疾病:一种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器官或细胞等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种类繁多,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7. 血管外溢:一种由补体介导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时的现象,可导致血液成分大量渗漏出血管而引起水肿、炎症等症状。

血清学分型法

血清学分型法

血清学分型法
方法:补体依赖的微量细胞毒试验(CDC)。

分型抗原:SD抗原,包括HLA-A、B、C、DR、DQ。

(一)原理
标准血清+淋巴细胞,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补体,在补体的
作用下,细胞被溶解。

溶解的细胞可被加入的染料(台盼蓝、伊红)
着染,即为阳性反应,计数死细胞数,作出结果判断。

(二)技术要点
1.CDC试验的关键在于获得标准抗血清,与AB0血型抗体不同,主
要获自经产妇。

2.抗血清种类应覆盖本民族、本地区80%以上的抗原。

3.Ⅱ类抗原,仅分布于B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故检测Ⅱ类抗原应
分纯B细胞。

4.注意下列假象:①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能够非特异性地,吞噬染
料而造成着染假象,应注意细胞形态的区别。

②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竞争,结合HLA抗体而导致假阴性结果,可用玻璃珠脱纤维抗凝。

③红细
胞沾染易致假阳性。

④单克隆抗体复合物不能激活补体,不能用于CDC,可改用ELISA、FCM.
(三)临床应用
1.HLA配型可用于器官移植与相关疾病的诊断研究。

2.HLA交叉配型即用CDC法检测受体血清有无针对供者HLA的抗体,以监测排斥反应的发生或估价受体的敏感性。

3.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PRA)PRA用于判断器官移植时受体的敏感程度。

抗体、补体所致溶血病检验技术

抗体、补体所致溶血病检验技术

抗体、补体所致溶血病检验技术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抗原与抗体结合和(或)补体介导,致使红细胞溶解或被吞噬而导致的贫血,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居多。

AIHA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所需温度的不同分为温抗体型AIHA和冷抗体型AIHA两类。

温抗体型AIHA自身抗体在37℃时呈现最大活性,绝大多数为IgG,具有或不具有补体结合能力,极少数为IgM。

冷抗体型AIHA 较温抗体型少见,包括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和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cold hemoglobinuria)。

冷凝集素绝大多数为IgM抗体,可结合补体,在28~31℃即可与红细胞反应,0~5℃表现为最大反应活性。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比较少见,其自身抗体是IgG型,又称为D-L抗体。

D-L抗体在0~4℃与红细胞结合,当温度升高至37℃时,补体激活,导致溶血。

PNH中,主要表现为受累红细胞对补体介导的溶血敏感性增高,从而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

抗体、补体所致溶血病的常用检验技术包括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相关抗体分型试验、红细胞相关抗体测定、冷凝集素测定、双相溶血试验和酸溶血试验等。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实验室的广泛应用,相关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借助流式细胞术和聚合酶链技术检测细胞膜表面CD55和CD59以及PIG-A基因突变已成为PNH诊断鉴别和疗效观察的可靠手段。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1945年,英国免疫学家Coombs等人发明了能检测红细胞表面抗体的一种新试验,即抗人球蛋白试验,亦称Coombs试验,是诊断免疫溶血性贫血的主要方法。

(一)检验原理温抗体型AIHA的自身抗体为IgG。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和结果判断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和结果判断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和结果判断补体结合试验,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呢,它是我们用来检测某些抗体存在与否的一种小“神器”。

你想,咱们身体里有那么多细菌、病毒,免疫系统就像一个24小时不休的保安,每天都在跟各种外来入侵者斗智斗勇。

有些抗体是免疫系统的超级战士,专门识别这些“敌人”。

不过,光说不练可不行,咱得有个办法看这些战士们到底有没有发挥作用。

所以,补体结合试验就派上了用场。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考试”,对抗体来说。

这考试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看抗体有没有正确地“识别”敌人,另一部分是看看免疫系统的“补体”们,是否能齐心协力帮忙清除这些敌人。

为什么要有补体?这个得从免疫系统的“团结”说起。

免疫系统不是单打独斗,补体就是它的帮手。

一旦抗体找到了目标,补体就像战场上的后援,迅速加入战斗,帮助“清理敌人”。

而补体结合试验的核心,就是测试这些补体有没有被激活,是否真的能和抗体一起发挥作用。

大家可能会问,具体怎么做呢?其实也不复杂,咱们拿到一个含有被测试抗体的血清,加入到一个有靶标抗原的样本里,然后看看会发生啥。

如果抗体成功识别了这个靶标,补体就会开始活跃起来,接着它们会在反应中发挥作用,最终可能导致靶标细胞的溶解。

啥意思呢?通俗一点说,就是如果反应成功,靶标细胞就像被“爆破”一样,完蛋。

相反,要是抗体没认出敌人,补体就无所作为,细胞自然就没事了。

我们观察的结果其实就是看细胞有没有被溶解。

如果有溶解,说明这次试验是阳性,抗体和补体配合得很默契,效果杠杠的。

如果没有溶解,那就是阴性,证明抗体要么没找到目标,要么补体不起作用。

说到这里,有没有一种“考试”般的紧张感?对了,补体结合试验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它不只用来做个小小的“体检”,还常常用于一些特定的免疫学研究或者疾病的诊断。

像是一些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或者过敏反应,常常可以通过这个测试来看看免疫系统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比如说,得了麻疹或者风疹,补体结合试验可以帮忙确认是不是这些病毒引发的。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标准操作程序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标准操作程序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标准操作程序1 目的规范抗淋巴细胞抗体检测的操作程序,以保证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检测方法和原理被检血清中的抗体与供体淋巴细胞膜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引起细胞膜破损,这种抗体称细胞毒抗体。

如将含有此抗体的血清与淋巴细胞和补体共同温育。

根据着色的死细胞数目,可以估计淋巴细胞毒的强度。

3 性能参数特异性为 100%,敏感性为 100%。

4 原始样品要求供体肝素抗凝血 2~3ml 及受体血清 2ml。

5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受者用黄色胶头促凝试管,有促凝剂。

抽取静脉血 2~3ml 置黄头试管内送检。

供体用肝素抗凝血 2~3ml。

6 试剂和设备6.1 试剂:淋巴细胞分离液、抗淋巴细胞抗体、2%台盼蓝。

6.2 试剂保存与有效期6.2.1 新购试剂保存于 2-8℃,勿冷冻,在有效期内使用。

6.2.2 若有剩余试剂,应立即放回冰箱,保存于 2-8℃。

6.3 质控:试剂盒自身带有阴性、阳性质控。

7 操作程序7.1 常规分离淋巴细胞:取供者肝素化全血 3ml,用 PBS 或生盐水作等量稀释,沿管壁滴加于预先加有 2 ml 淋巴细胞分离液的 10ml 试管内,水平式离心机 1800 转/分,离心 20 分钟,吸取白膜表层之淋巴细胞于6ml 洗涤液中,2500 转/分,离心 10 分钟,弃上清液,重复洗涤二次,调整细胞浓度至 2000个/ul。

7.2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两步法试验程序),见下表:7.3 结果观察:从各管取样,滴加于血细胞计数板内,用普通生物显微镜高倍镜计数 200 个淋巴细胞,计算出着色死细胞的百分率。

7.4 判读标准:被染色的死细胞呈蓝色,无折光,细胞肿胀,活细胞则具有很强的折光能力,呈明亮状,两者很容易区分。

8 质量控制程序每一次实验中有阴性、阳性对照。

9 干扰和交叉反应无。

10 生物参考区间10%为阴性。

11 临床意义一般而言,死淋巴细胞数10%可进行器官移植,11%~20%结合临床考虑,超过 20%一般不考虑器官移植。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教学)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教学)

LOGO
LOGO
LOGO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实验主要材料
实验材料
1. 小鼠 2. 抗血清(Ab) 3. 补体 新鲜豚鼠 血(补) 4. RPMI 1640培 养液,载玻片、 盖玻片、一次 性试管 5. 台盼蓝染色液
需要收回的
剪刀、镊子、 玻璃培养皿。
4~6周龄小鼠断颈 处死,取出胸腺放至含 有3 mL RPMI 1640培养 液的平皿中,以剪刀和 镊子将组织处理成单细 胞悬液,利用移液器取 出后放入试管内备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胸腺
注意事项: 小鼠断颈要迅速、彻底,以防小鼠挣扎过程中出血过多,也可事 先摘眼球放血。

LOGO
台盼蓝染色:如 果细胞膜不完整、破 裂,台盼蓝染料进入 细胞,细胞变蓝。 如 果细胞膜完整,细胞 不为台盼蓝染色,则 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细 胞。此方法对反映细 胞膜的完整性,区别 坏死细胞有意义。
A. 对照组
A B. 实验组
B
注意事项: 台盼蓝染色后放置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出现假阳性。

操作步骤
二、细胞毒实验:
按下表加样
振荡混匀,置37C水浴箱,10min
Ag+Ab
振荡混匀,置37C水浴箱,20min 0.4%台盼蓝 各管加1滴,混匀,室温2min
+ complement
振荡混匀,滴片加盖玻片,镜检

LOGO
结果观察

LOGO
实验目的
1
细胞毒实验的原理
2
补体依赖细胞毒实 验的原理及基本操 作步骤
3
补体依赖细胞毒实 验的应用

补体的实验原理及应用

补体的实验原理及应用

补体的实验原理及应用1. 补体的概述补体是一组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其功能涉及细胞毒性、溶菌、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补体的实验原理及其在医学和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2. 补体的实验原理补体实验通常涉及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下面将分别介绍。

2.1 体外实验•补体激活途径:补体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选择性途径和替代途径。

具体实验中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实验物质或刺激条件来激活补体。

•补体活性检测:常用的补体活性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补体溶菌试验、补体炎症反应检测等。

2.2 体内实验•补体缺陷小鼠模型: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或基因突变技术产生补体缺陷小鼠模型,以研究补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补体活性测定:通过测定血清或组织中的补体活性水平,评估体内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

•免疫组化: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特定的补体蛋白表达情况。

3. 补体的应用补体在医学和生物研究中有多种应用,下面将分别介绍。

3.1 补体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免疫检测:补体可以作为检测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指标。

通过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免疫功能的状态。

•自身免疫病研究:补体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补体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3.2 补体在炎症反应研究中的应用•炎症反应模型:补体参与调节炎症反应过程,研究补体在不同炎症条件下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炎症的发生机制。

•炎症治疗靶点:补体在炎症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潜力。

通过研究补体与炎症相关的机制,可以为炎症治疗的靶点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3.3 补体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应用•抗肿瘤免疫疗法:补体在抗肿瘤免疫疗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新型的肿瘤免疫疗法通过激活和增强补体系统的功能,来达到增强免疫杀伤作用的目的。

3.4 补体在感染病研究中的应用•感染病模型:通过补体参与的感染病模型的建立,可以研究感染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寻找抗感染药物的靶点。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 Mediated Cytotoxicity Test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 Mediated Cytotoxicity Test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 Mediated Cytotoxicity Test一、实验原理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如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靶细胞膜损伤,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死亡。

染料(例如:伊红-Y、台盼蓝)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着色,故可用于指示死细胞或濒死细胞,而活细胞不着色。

此即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利用细胞毒试验可以检查细胞膜抗原,亦可鉴定抗体的特异性。

本实验中,Thy-1 抗原是小鼠胸腺T 细胞特异的表面抗原,在体外利用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通过补体的协同作用,可杀伤95%以上的胸腺细胞。

二、实验材料1. 解剖器械(眼科剪、眼科镊)、平皿、80~100 目不锈钢网2. 试管、lml 吸量管、尖吸管3. 载玻片、盖玻片4. C57BL/6J 小鼠5. 含5%NBS 的冷Hank's 液6. 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最适稀释度)7. 补体(豚鼠新鲜血清并经小鼠胸腺细胞吸收,预先测定效价并稀释为最佳稀释度)8. 1%伊红-Y 染液三、实验方法1. 小鼠胸腺细胞悬液的制备:将4~6 周龄小鼠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出胸腺放入已加入约4ml冷H ank's液的平皿中,在100 目的不锈钢网上研磨后,过筛,放入试管,离心1000rpm,5 分钟,用Hank’s液洗两次。

将沉淀的细胞重悬于Han k's液中,配成1×107/ml细胞悬液。

2. 取试管3 支,标明顺序,依据下表依次加入1×107/ml胸腺细胞悬液、抗小鼠Thy-1 的单克隆抗体(最适稀释度)及Hank's液,放入37℃水浴30 分钟。

3. 取出后每管加入1%伊红-Y 染液1 滴,混匀,室温放置2 分钟。

4. 重新混匀后分别在一张载玻片上滴片,加盖玻片镜检。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比较3 管中细胞死活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实验原理
带有特异抗原的淋巴细胞(靶细胞)在体外与相
应抗体结合后,• 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靶细胞的死
亡。靶细胞的杀伤与否可借助染料(伊红y)排斥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
判定。利用细胞毒试验可以检查细胞膜抗原,亦可鉴
定抗体的特异活性。 抗原是小鼠脾细胞,在体外利用抗小鼠脾细胞
抗体通过补体的协同作用,可杀伤95%以上的小鼠脾
混匀,室温, 2分钟,滴片加盖玻片镜检
实验结果
高倍镜下计数200个细胞中死细胞的百分数。死 细胞呈红色,无光泽且肿胀变大;活细胞不着色,有光泽 且形态正常。
试验管死细胞%-细胞对照管死细胞% 阳性率= -------------------------------------------- ×100% 100%-细胞对照管死细胞%
2、取试管3支,标明顺序,按下表操作:
试验材料
试验管
补体对照
细胞对照
1×107/ml小鼠脾细胞
抗小鼠脾细胞抗体
0.1ml
0.1ml
0.1ml
---
0.1ml
---
Hanks’液
1:3补体(经脾细胞吸收) 1%伊红-Y染料
--0.1ml 2d
0.1ml
0.1ml 2d
0.2ml
--2d
混匀, 37℃, 30分钟
细胞。
实验方法
1、小鼠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1)4~6周龄小鼠拉颈椎处死,取出脾脏放入已加入
4ml左右的冷Hanks’液的平皿中,用100目的不锈钢
网研磨后,经尼龙布过滤,放入试管。 2)离心1000 rpm 5分钟,洗1次。 3)将沉淀重悬于6ml冷Hanks’液中,配成1×107/ml 细胞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