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贬黄州]苏轼在黄州写的风景诗

合集下载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西江月·顷在黄州》宋代: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西江月·顷在黄州》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

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

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

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

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

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

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苏轼写的山水诗词

苏轼写的山水诗词

苏轼写的山水诗词苏轼写的山水诗词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苏轼写的山水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年代:宋作者: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赏析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式侧面描写。

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

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

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

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

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

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

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

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

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完整word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完整word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

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

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

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

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

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苏轼三次贬谪所写的名诗

苏轼三次贬谪所写的名诗

苏轼三次贬谪所写的名诗标题:苏轼三次贬谪所作名诗苏轼,北宋文学巨匠,以其豪放、清新的文学风格而著称。

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曾三次经历贬谪之痛。

在这些颠沛流离的岁月中,苏轼用他独特的文学天赋,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以下将分别介绍他在三次贬谪中所作的名诗,探寻其诗篇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 第一次贬谪:黄州苏轼的第一次贬谪发生在黄州,这一时期,他通过《黄州快哉亭记》表达了对流亡生活的感慨。

他写道:“落魄江湖,羁旅穷通,居然如风尘之在空虚。

”这篇记述黄州岁月的文章中,既有对逆境的深切体验,也表达了对自由、豁达的向往。

这段经历激发了苏轼内心深处的坚韧和豁达,使他不仅在政治层面上受挫,更在文学上迸发出不可阻挡的创作力。

### 第二次贬谪:婺州婺州之谪,苏轼作《赤壁赋》。

这篇赋以纪念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为契机,通过描绘历史英雄豪杰的形象,表达了苏轼对自身遭遇的坎坷境遇的豁达与坚韧。

赋中有“英雄不问出路,激烈何须多情”之句,透露出苏轼对逆境生活的一种豁达态度,仿佛在告诉读者,正如历史英雄般,他也能豁然面对人生的波折。

### 第三次贬谪:岳州苏轼的第三次贬谪发生在岳州,这段时间他写下了《江城子》。

这首词以描绘江城风光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逝去的往事和流逝的光阴的感伤。

其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婉转悠扬的句子,透露着苏轼对流年逝水的深切感慨。

与前两次贬谪相比,此时的苏轼更显得沧桑而深沉,但仍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岁月的流转。

### 总结苏轼三次贬谪,虽然身临逆境,但他用诗篇表达了对自由、坚韧和豁达的追求,成就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

这些名诗如同他的人生经历一样,深刻而感人,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文学画卷。

苏轼三次贬谪所作名诗,既是他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珍贵财富。

苏东坡在黄州的诗词

苏东坡在黄州的诗词

苏东坡在黄州的诗词一、引言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后改名东坡,号东坡居士。

他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化评论家,也是文学史上闻名于世的大诗人之一。

苏东坡曾经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任官,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苏东坡在黄州的生平苏东坡在黄州的任职时间是从1079年到1085年,历时6年之久。

这段时间正好是苏东坡的政治生涯的高峰期,他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胆识。

在黄州期间,苏东坡除了处理政务外,还积极参与农田水利、教育、医疗等社会事务的改革,积极推动了黄州的发展。

他注重实践,并以实际行动改善民生,深受百姓的爱戴。

三、苏东坡在黄州的诗词1. 黄州悲杜甫诗集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窥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苏东坡在黄州写的著名的七言绝句,作为《黄州悲杜甫诗集序》,表达了苏东坡对大唐诗人杜甫的赞叹和悲叹之情。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墨描绘了广阔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明了苏东坡在黄州的抱负和远大理想。

2. 江畔独步寻花·七律黄州定犹如六九兮,蔡州令愈甚于蜚蠊。

朱管寒烟青草掩,只应哥舒翰墨痕。

这是苏东坡在黄州时期写的《江畔独步寻花·七律》。

这首诗以豪放洒脱的词句,描绘了苏东坡在黄州江畔独自散步时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心境。

他用诗意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3. 钱塘湖春行观书有感二首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百尺娉婷尚还泛,千家麦苗共未沉。

东篱把剑小兰斜,沉约堂前百尺波。

泛无纤埃俱下浸,莫怪人间造化多。

这是苏东坡在黄州游览钱塘湖时所写的两首诗词。

他以儿童追黄蝶的形象,形容了钱塘湖春天的美丽景色。

在诗中,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变幻的感慨,展示了他才情横溢的诗才。

四、苏东坡在黄州的诗词艺术风格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独具一格,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和夸张手法,以表达他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他的诗词作品既能写景描物,又能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兼具豪放和婉约之气。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人生最凄凉的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将孤独写得淋漓尽致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人生最凄凉的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将孤独写得淋漓尽致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人生最凄凉的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将孤独写得淋漓尽致当人遭遇挫折,特别是重大挫折后,会倍感孤独无助,苏轼也不例外。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被贬到黄州的苏轼,官职低微,没有实权不说,还要受到当地官员的监视。

经此一役,苏轼心灰意冷。

因为收入低微,为了让全家都能吃饱饭,苏轼带领一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补贴生计。

从此,苏轼有了一个别号——东坡居士。

虽然生计解决了,可他内心深处的幽独和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

从汴京到黄州,从一个人人敬重的朝廷官员,到生计都成问题的贬官,苏轼内心落差极大。

小编可以猜想苏轼心中的无助与孤独。

又一个孤独的夜晚,苏轼望着月亮,写下了一首凄凉的诗,这就是苏轼的名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

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

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

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这是一首妙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

“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六个意象,将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苏轼最孤独的一首词了。

苏轼在黄州快哉亭写下一首很有哲理的词,词人在写景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读来启迪人心

苏轼在黄州快哉亭写下一首很有哲理的词,词人在写景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读来启迪人心

苏轼在黄州快哉亭写下一首很有哲理的词,词人在写景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读来启迪人心亭台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它们大多修建于风景名胜和交通要塞之处。

古代文人与亭台楼阁有着很深的交集,他们来到这里,要么凭吊古人,要么游子怀乡,要么送别亲友,要么抒发内心世界。

正是因为这诸多的交集,亭台楼阁自然也就成为古代文人们抒发感情的主要场所了。

宋代欧阳修在滁州醉翁亭写下了优美的游记《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两句名言让多少人放下了牵绊,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情山水,欣赏山水相映的美好;李白在劳劳亭写下了伤感的送别诗,“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折柳送别让多少人为离别而伤怀。

唐代诗人陈子昂登临幽州台,唱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李白在南京凤凰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律诗《登金陵凤凰台》。

岳阳楼“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提起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人们脑海中会很自然地浮现出北宋范仲淹的古名文《岳阳楼记》,以及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名言;王勃登临江西南昌滕王阁,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滕王阁》诗和序。

说了这么多古代文人与著名建筑的交集,似乎漏掉了一位。

哦,对了,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

苏轼一生仕途沉浮,经历过许多世事,他担任过礼部尚书也当过太守,也曾仕途跌宕,因言获罪,九死一生。

苏轼一生步履不停,走过许多地方,从密州、定州、杭州走到徐州、黄州,最后又走到海南儋州。

苏轼画像苏轼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总结了自己一生,他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恰恰在被贬谪的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六月,苏轼来到黄州。

在黄州,苏轼度过了将近五年的时光,黄州早已成为他生命里的第二故乡。

在黄州,苏轼没有职务,也没有收入来源。

他为了养家糊口,就找了一块坡地开垦,苏轼还给这块地起了一个叫“东坡”的名字,这就是苏轼被人们称为“苏东坡”的来历。

苏轼被贬谪黄州所做的诗词

苏轼被贬谪黄州所做的诗词

苏轼被贬谪黄州所做的诗词苏轼被贬谪黄州,他在这段时间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下面是一些以苏轼被贬谪黄州为题的诗词:1. 《黄州寒食寄子由》飞絮扑空蝉声催,春风过尽强登台。

谁家柳絮轻于雪,何处梨花笑逐颜。

寒食江城人共忆,绿杨芳草满长堤。

愿君宴罢思归远,泪湿黄昏独倚楼。

2. 《送韩元丹谪居黄州》黄州高楼远眺云,韩公谪居心自闲。

人间世事无常定,风雨江湖几番迁。

蜀国山川悲别离,江南烟水梦归宪。

愿君卧龙重拾笔,才情不减旧时颜。

3. 《寒江孤舟》寒江孤舟独自行,黄州波浪入眼明。

贬谪江南心已久,苦思故乡梦难成。

浩渺长江水东去,凄凉黄叶酒满城。

愿与明月共寥寂,守望孤舟月色生。

4. 《黄州谪居》黄州谪居心自闲,云水山川入眼前。

鸟啼花落人独立,风起雨来思万千。

贬谪江南忧国事,卧龙宴罢胜诗仙。

愿君静坐山窗下,琴音竹影入诗篇。

5. 《黄州谪居有感》黄州谪居意自豪,江山秀丽美如桃。

苦尽甘来心不变,困境中仍心潮悠。

山川浩渺思故乡,云水悠悠醉诗行。

愿君抒怀东篱下,诗韵悠悠永流传。

6. 《黄州谪居寄友人》黄州谪居难言苦,江南风景入眼庐。

山川湖海皆自足,风雨江湖别离残。

忧国忧民心不寐,伤时伤事泪沾衣。

愿君才情常发达,抒怀寄意长流传。

7. 《贬谪黄州有感》贬谪黄州思故乡,江南风景入眼床。

山川湖海皆自足,风雨江湖别离忙。

忧国忧民心不寐,伤时伤事泪沾裳。

愿君才情常发达,抒怀寄意长流传。

8. 《寄朋友》黄州贬谪心自闲,江南风景入眼前。

山川湖海皆自足,风雨江湖别离残。

忧国忧民心不寐,伤时伤事泪沾衫。

愿君才情常发达,抒怀寄意长流传。

9. 《谪居黄州》黄州谪居思故乡,江南风景入眼床。

山川湖海皆自足,风雨江湖别离忙。

忧国忧民心不寐,伤时伤事泪沾裳。

愿君才情常发达,抒怀寄意长流传。

10. 《黄州寄友人》黄州谪居心自豪,江山秀丽美如桃。

苦尽甘来心不变,困境中仍心潮悠。

山川浩渺思故乡,云水悠悠醉诗行。

愿君抒怀东篱下,诗韵悠悠永流传。

苏轼被贬黄州写的三首诗

苏轼被贬黄州写的三首诗

苏轼被贬黄州写的其中三首诗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析:-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以一种洒脱的姿态面对风雨,表现出苏轼的旷达心境。

他不被外界的风雨所干扰,而是“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悠然前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里苏轼将自己的简陋装备与骑马相比,却觉得更加轻松自在。

“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表达了他对人生风雨的坦然态度,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能从容应对。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风雨过后,春风带来一丝凉意,但山头的斜阳却又温暖地迎接他。

这一景象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即使在困境中也会有希望和转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后这句体现了苏轼的超脱境界,回首望去,风雨也好,晴天也罢,都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不必过于执着。

二、《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解析:-“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描绘了苏轼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回来时已是深夜。

这种情景展现了他在黄州的闲适生活,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家童沉睡不醒,苏轼敲门不应,只好倚杖听江声。

这一细节表现出他的无奈,但同时也让他有机会静下心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苏轼感慨自己的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何时才能摆脱尘世的纷扰。

这里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夜晚风平浪静,江面如丝绸般平滑。

苏轼此时产生了驾舟离去,在江海中度过余生的想法,体现了他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导语:苏东坡一身可谓身世坎坷,难入官人之流,几度升迁,几度贬谪,恍惚如梦,可就是这样的艰难路途也是那个拄着杖,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苏轼在黄州的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苏轼在黄州的诗词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相关内容: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在狱中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苏轼在黄州写的词

苏轼在黄州写的词

苏轼在黄州写的词苏轼在黄州写的词如下:1、初到黄州宋-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2、南乡子【宋】【苏轼】晚景落琼杯。

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

万顷蒲萄涨渌醅。

暮雨暗阳台。

乱洒高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

落照江天一半开。

3、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5、少年游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宋】【苏轼】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6、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定风波【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后赤壁赋》赏析

《后赤壁赋》赏析

《后赤壁赋》赏析《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是《赤壁赋》的姊妹篇。

与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

文章前面记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

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离恍惚,从中表现了作者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

一、作品原文后赤壁赋是岁1十月之望2,步自雪堂3,将归于临皋4。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5。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6。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7。

已而叹曰8:“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9?”客曰:“今者薄暮10,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11。

顾安所得酒乎12?”归而谋诸妇13。

妇曰:“我有斗酒14,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15。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1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7!予乃摄衣18而上,履巉岩19,披蒙茸20,踞虎豹21,登虬龙22,攀栖鹘之危巢23,俯冯夷之幽宫24。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25,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26,肃然而恐27,凛乎其不可留也28。

反而登舟29,放乎中流30,听其所止而休焉31。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32。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33。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34,戛然长鸣35,掠予舟而西也36。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37。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38,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39:“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40。

“呜呼!噫嘻41!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42,飞鸣而过我者43,非子也耶44?”道士顾笑45,予亦惊寤46。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二、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诗词

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诗词

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诗词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诗词苏轼被誉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人,他的一生时时都有故事,处处都是情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诗词,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海棠作者: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此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

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

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

“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

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完整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完整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 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 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 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注释]指黄州西赤鼻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 “火烧赤壁 ”之赤壁传说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周郎: 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

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 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形容 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 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 小乔: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 飞烟灭。

①赤壁:有五处。

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

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

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 a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

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

酹(I耳: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12) 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 a 一声),花白义(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审美赏析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审美赏析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审美赏析苏轼《念奴娇》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那时候他因反对新法被贬谪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过两年,已经是四十六岁的苏轼,来到赤壁。

面对赤壁,触景生情,于是借对古迹的观赏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抑郁与高远的情怀,写下了这首《念奴娇·大江东去》。

全词如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人首先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

”“大江”即长江。

“淘”即冲洗。

这是词人登高眺远所见到的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词人登高远眺,只见江水东流,波涛汹涌,一派雄伟的气势,于是,触景生情,想起了“千古风流人物”。

词人在此运用了联想手法,由物到人,由古迹“赤壁”想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

然而,这些已经成为过去,已经如同沙砾一样被波浪所冲洗了。

是的,东去大江,浪淘冲洗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遗迹尚存;“风流人物”肉体已去,但他们的功绩依然存在。

在词人看来,“风流人物”的精神是不会磨灭的,它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更属于将来。

接着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垒”即过去的堡垒。

这里可能指古战场的陈迹。

“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

这里,词人没有接着“风流人物”来写人,而是写了赤壁之战的具体地点及其史迹。

据记载,江、汉一带,地名称为“赤壁”的有好几处。

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那一场对三分鼎足的大战,不是苏轼所见的黄州,而是发生在今湖北武昌境内。

也就是说,词人面对的“赤壁”不是三国作战之地,但对于苏轼来说,当然是知道的。

因而,苏轼却用“人道是”三字来表明,并以“三国周郎”来突出其“赤壁”历史意义,并为下面写重点写周瑜埋下了伏笔。

苏轼被贬官黄州时写的诗

苏轼被贬官黄州时写的诗

苏轼被贬官黄州时写的诗一、《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赏析:在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他写出了那首著名的词作《定风波》。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二、《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醉江月。

赏析:写于神宗元丰五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三、《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原文节选: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赏析: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此词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四、海棠作者: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五、《满庭芳》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苏轼在黄州城头写的诗

苏轼在黄州城头写的诗

苏轼在黄州城头写的诗苏轼在黄州城头写的诗苏轼由开封被贬到了到了黄冈,直到元丰七年四月才离开。

本文就来分享一篇苏轼在黄州城头写的诗,欢迎大家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时见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代: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贬黄州]苏轼在黄州写的风景诗
黄州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当年著名的诗人苏轼就在这个地方写了很多风景诗。

苏轼在黄州写的风景诗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时见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代: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介绍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