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演变——甲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教学设计
学科古代汉语备注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适用对象本科生
教学目标1、了解甲骨文处在汉字形体的演变的阶段
2、了解甲骨文的定义、出产地、以及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3、学会辨认一些甲骨文
教学重点
1、甲骨文的发现及发展过程
2、知道甲骨文的特点并且学会辨认甲骨文
教学难点1、甲骨文的发现历程
2、学会辨认甲骨文
教学背景
预习课本中有关甲骨文的部分。初步了解甲骨文的定义、出产地、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以及有关甲骨文的著作、收集有关甲骨文的图片及文章,认真研读、总结甲骨文的特点。在课上将不理解的内容请教老师,并将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展示给大家看。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师生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总结学生课下预习有关甲骨文的知识,并且收集一些甲骨文的图片。课上,师生梳理有关甲骨文的图片,进一步了解甲骨文。。了解甲骨文在汉字形体演变中的重要地位,找出甲骨文的特点。总结课上的内容。
教学内容
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
一、甲骨文的定义
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中的内容是商代统治者占卜的记录,所以又称为“卜辞”、“贞卜文字”。因为文字用刀刻,所以又叫“契刻辞”、“刻文”。因为出土地在殷墟,所以又叫“殷墟文字”。
二、出产地
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本来默默无闻,清朝后期光绪25年(1899年),在京城做官的金石学家王懿荣无意中在买回的药材里发现了一味药材“龙骨”(甲骨文的碎片),上面刻着陌生的纹道,有的像人形、有的如兽状,很是特别。
三、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王懿荣(1845—1900年)祖籍福山,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1899年秋,他得了疟疾,京城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王懿荣发现中药里竟然有龙骨。他便让家人把药渣留下研究。
王懿荣发现龙骨上有许多刻画的小道道,他把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板!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弄明白了上古之人是怎样占卜的。毫无疑问,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板!他吩咐家人到北京各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他从骨头片上又认识了更多的字,读出了上古社会的许多湮没已久的秘密
四、注入甲骨文的第一本著作
此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从他所收藏的五千馀片甲骨中精选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六册,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先由抱残守缺斋石印出版,为“抱残守缺斋所藏三代文字之一”的专书。此为1931年上虞罗振常蟫隐庐影印本,有罗振玉序、吴昌绶序和刘鹗自序。内页无一例外,全为甲骨文摹图。
五、甲骨文的特点
1、写法不固定
2、字无定格,异构字多
3、有不少异字同形现象
4、合文较多
思考题
1、记载了什么内容?
2、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