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少林寺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个性鲜明的少林文化体系,少林文化包括少林禅、少林功夫、少林禅医、少林寺建筑、碑刻、艺术、传承管理体制等,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体系。

它的发展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千余年来不断碰撞、融合的结果。

交流、和谐、圆融、创造,赋予少林文化以世界性的胸怀和全人类所认同的精神价值。

由此,“少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精神和文化个性的象征,并在当代人类生活中表现出圆融无碍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少林寺的禅文化形成较早,西汉末年,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便由印度传入中国,由于在此期间中国思想界经过了战国时期的“百花争鸣”后,又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时中国的思想界受儒家三纲五常及各种约束条件的限制,极其渴望新思想的传入。

而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与儒家思想冲突并不是很明显,所以受到了当时很多学者的追捧。

东汉末,汉译大量佛教经典,佛教教义开始同中国传统伦理和宗教观念相结合,得到传播。

由于佛教的思想认为人生是苦的,认为现实是“无常”、“无我”、“苦”的,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及个人生活都充满着苦,富贵者有富贵者的苦,贫贱者有贫贱者的苦。

造成苦难的原因不在客观环境,与社会制度无关,完全在于人类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自身。

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符合封建统治着坐致太平的思想观点,因此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以便其作为“愚民”的思想工具。

在此期间,佛家思想与统治中国千年的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区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佛家思想。

南北朝期间,佛教势力在内地又有所扩大。

南方的宋文帝、梁武帝为首的帝王贵族,大力提倡佛教,用国家的力量支持佛教的发展,修塔、建寺、度僧、译经,扶植寺院经济及义学发展。

北朝各代帝王贵族也以国家的力量资助译经、建寺,开凿石窟,雕造佛像,比南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少林寺与中国武术发展史的关系分析

少林寺与中国武术发展史的关系分析

少林寺与中国武术发展史的关系分析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传统强者,其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少林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灿烂的武术传统。

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史上,少林寺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就少林寺与中国武术的发展史进行分析。

一、少林寺历史与文化少林寺又称少室山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少室山下,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95年,佗隐之间,当时的梁武帝为了让人们普及佛教,招收了印度高僧慧超,安置于少室山,传播佛教的教义。

之后,少林寺重新修葺,成为有名的佛教圣地,在历史上占据了几个朝代的位置。

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发源地,其记载的历史记载有关拳术的文字记载,流传至今。

少林寺经历了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时代,而此时期,少林寺迎来了中国武术文化的黄金时期,武功和佛教文化浸润渐成土地相长之势,历代通过训练、改良,最终形成了少林寺独特的武术传统,经为之后世代所传承。

二、少林拳术的历史中国的武术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武术的变化与发展是“兵器对兵器,人对人”之间的比较和演变过程。

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发展的残卷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少林拳术的许多记载。

据史料记载少林寺的武功历史可以追溯到今天的南北朝时期,那时,少林寺的岳飞祖师来到少林寺,开始了多年的闭门修炼,期间他总结了很多武功经验和技巧,深刻领悟了佛家的精神,从而创立了后世相传的的少林拳术,为少林寺的武术前进立下了深厚的基础。

三、少林寺的佛家思想佛教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问题。

其中最有名的有东晋时的南山寺,在南山寺中出现了“禅宗”,这是佛教的一个关键分支,它将佛教人道中的“无我”之精神与中国文化中的“道”哲学相结合,是一个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尝试。

少林寺也是佛教文化的代表,少林寺的佛家思想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坚挺和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武术文化主张“德行和技能”,这也是佛教精神所强调的。

少林寺的佛家文化始终贯穿在少林拳术之中,成为少林寺武术传统的保障。

河南少林寺的功夫文化独特传统

河南少林寺的功夫文化独特传统

河南少林寺的功夫文化独特传统一说起河南少林寺,那可是闻名遐迩,尤其是它的功夫文化,更是独具魅力,源远流长。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

这座古老的寺庙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其功夫文化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少林功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

当时,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了禅宗。

为了强身健体和抵御外敌,寺中的僧人们在修行之余,开始练习武术。

经过历代僧人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功夫体系。

少林功夫种类繁多,包括拳法、器械、气功等。

其中,拳法有少林罗汉拳、少林长拳等;器械则有少林棍、少林刀、少林剑等。

每一种功夫都有其独特的招式和技法,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少林功夫的特点十分鲜明。

首先是刚柔并济。

在招式的运用上,既有刚猛有力的攻击,又有柔韧灵活的防守,刚柔之间转换自如,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

其次是禅武合一。

少林功夫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修行。

练武的过程中,僧人需要参透禅理,将禅的智慧融入到功夫之中,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再者是实战性强。

少林功夫源于实战,历经千年的磨砺和考验,其招式简洁实用,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强大的威力。

少林功夫的传承方式也别具一格。

传统上,少林功夫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

师傅会根据徒弟的资质和特点,因材施教,将自己的功夫精髓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

这种传承方式不仅注重技艺的传授,更注重品德和精神的培养。

徒弟在学习功夫的同时,也要学会尊师重道、慈悲为怀、坚韧不拔等品质。

除了师徒传承,少林寺还通过举办武术学校、开展国际交流等方式,将少林功夫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少林功夫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的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和探索。

少林功夫文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内,少林功夫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嵩山少林寺与中华武术传统

嵩山少林寺与中华武术传统

嵩山少林寺与中华武术传统中国武术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中华文化相辅相成。

而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之一,嵩山少林寺更是成为了世界级的瑰宝。

少林寺座落在嵩山脚下,古老而庄严,其武术传统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嵩山少林寺与中华武术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嵩山少林寺作为佛教胜地,自然是以修行者和僧侣而闻名的。

然而,少林寺所能传承的武术也是无人能敌的。

这种武术,被称为“少林功夫”,其特点是刚健有力且注重内外兼修。

对于修行者来说,武术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方式,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独特的动作艺术。

嵩山少林寺的武术在体现佛教精神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悲悯世间万象的积极态度。

正因为嵩山少林寺的武术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它也成为了中华武术的象征之一。

作为中华武术的传统分支,少林寺的武术传承了丰富的技巧和基本原则。

其基础练功方法包括拳法、腿法、梭子腿、步法等等,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而完善的体系。

这些武术技巧不仅在嵩山少林寺有所传承,也广泛影响了整个中国武术界。

中华武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拳脚功夫,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精神的传承。

在嵩山少林寺的武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例如,少林寺的武术注重身心合一,讲究以柔克刚、化敌为友的原则,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的理念相契合。

此外,武术中的动作和动作序列也寓意深远,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观。

然而,嵩山少林寺的武术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修行和传承。

如今,嵩山少林寺的武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

寺庙内的武术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嵩山少林寺也开设了培训班,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学生前来学习。

这种活动不仅仅促进了中国武术的传播,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嵩山少林寺与中华武术传统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而不可分割的。

河南嵩山少林寺 中华武学发源地

河南嵩山少林寺 中华武学发源地

河南嵩山少林寺中华武学发源地在中国的河南省洛阳市郊区,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那就是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作为中华武学的发源地,承载着极为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佛教的深厚底蕴和僧侣的修行精神,还能够感受到武术的独特魅力。

少林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

相传,当时僧人达摩在嵩山创立了少林寺,并将佛教和武学结合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林寺逐渐成为中国武术的圣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武术爱好者来此研习。

少林寺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整个寺庙坐落在嵩山的群山之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寺内分为前殿、中殿、后殿和天王殿等不同部分,每一部分都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意义。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位于中殿的舍利塔,这座宝塔不仅是寺庙的象征,也是信徒们朝拜的重要场所。

而少林寺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其武术表演。

少林寺的武僧们以其激烈而独特的拳法、腿法和武器技巧而闻名于世。

他们通过严格的修行和专业的训练,达到了身心合一的境界。

无论是精妙的拳法套路,还是惊险刺激的功夫表演,都能让观众们感受到中华武学的博大精深。

此外,少林寺还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和文物。

在寺内的藏经楼中,存放着大量的佛经和古籍。

这些文献见证了少林寺多年来的修行历程和武术传承。

另外,少林寺的博物馆中陈列着众多的文物和武器,包括古代的兵器、僧侣的服饰等,每一件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

除了寺庙本身,嵩山少林寺周边的自然景观也值得一提。

嵩山被誉为中国五岳之一,拥有壮丽的山脉、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森林。

游客们可以在此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和日落,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妙。

总之,河南嵩山少林寺作为中华武学的发源地,无疑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文化圣地。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佛教、武术和自然美景的完美结合。

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将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朝拜、研习和探索,延续中华武学的精髓。

中国少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少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少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少林寺是中国佛教少林派的发源地,在武术界和文化界享有盛誉。

其发展趋势如下:
1. 传承千年:中国少林寺自建于公元495年,已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

传承千年的历史,使得少林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武术界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文化旅游:中国少林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少林寺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武术表演、佛教文化体验等,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

3. 武术影响力:中国少林寺以其严谨、精湛的武术技艺而著名。

少林寺塔房功夫、少林寺武僧,都是中国武术的代表。

许多武术大师和高手都是从少林寺走出来的,他们在国内外的武术比赛和表演中,展示了中国少林武术的风采。

4. 科学化发展:少林寺在近年来逐渐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武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研究武术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武术技艺的水平。

在训练方法、体能训练、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创新,使得少林寺的武术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5. 国际合作:中国少林寺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地的武术学院、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与其他国家的武术界进行交流,通过组织国际武术比赛、举办国际讲座等方式,传播中国少林武术的文化和技艺,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总的来说,中国少林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与现代社会相融合,走向国际化,为中国武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发展以嵩山少林寺为例

当代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发展以嵩山少林寺为例

当代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发展以嵩山少林寺为例近年来,中国佛教已经逐渐朝着世俗化方向发展,佛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加强,嵩山少林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嵩山少林寺为例,探讨当代中国佛教如何实现世俗化发展,并且提供五个例子证明这一点。

一、弘扬传统文化嵩山少林寺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名胜和佛教圣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胜地,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嵩山少林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例如,《易经》等重要经典在少林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少林寺还多次举办了嵩山文化论坛等大型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

二、发展文化旅游少林寺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少林寺发展文化旅游不仅为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是让更多人了解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近年来嵩山少林武术表演已成为了一大旅游吸引力,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武术文化和神奇功夫。

三、开展公益慈善少林寺还在关爱弱势群体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如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圆梦读书、赠送义眼义肢等公益举措。

比如,嵩山少林寺帮扶全国多个地区的贫困学生,让他们继续接受教育,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强调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内心精神需求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而嵩山少林寺正好符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嵩山少林寺注重强调禅修和心灵修养,让中外信众得到精神方面的满足,帮助大家度过人生难关。

比如,在少林寺附近开设的少林寺禅修中心,提供禅修和心灵引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

五、倡导科技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林寺也在注重科技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与人们需求的变化,保持佛教传统和现代社会的和谐。

比如在寺内还开设了少林寺佛学院、民武馆等,推动少林武术和佛教文化的和谐发展,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佛教文化和少林武术,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之,嵩山少林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活动内涵,推动了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发展,并为人们在信仰、精神和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价值指导,它在中国佛教世俗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深受信仰影响,那就是佛教,而少林寺正是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一个分支,是属于禅宗的。

当我们在讨论中国文化的时候,总是不能离开少林寺和佛教这两个话题,因为它们都是紧密连系着的。

佛教在中国经过两千年的传播,产生了少林寺,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少林寺是印度佛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冲击和融合,印度佛教在中原大地上最终形成了中国禅宗佛教。

中国的禅宗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相融合,并且在中国人传统思想意识中占据了一个显赫的地位。

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无法正确认识少林寺的存在和其意义,就无法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佛教少林寺禅宗引言:少林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认识少林寺的同时可以更深入的认识中国文化,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了解少林寺。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发扬光大,形成中国化的佛学宗派——禅宗。

少林寺以“禅宗祖庭”和独具特色的少林功夫在中国的众多寺院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少林寺涵载着极大的文化价值。

因此,正是少林的武术文化使得少林寺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远扬。

在少林寺发展至今的1500年里,它始终发挥着它自身的价值。

什么是少林文化的本原呢?我们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少林功夫文化的未来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郑州市登封城西少室山。

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菩提达摩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

太和二十年,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

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

据佛教传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华以4卷《楞伽经》教授学者,后渡江北上,于寺内面壁九年,传法慧可。

此后少林禅法师承不绝,传播海内外。

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毁。

大象年间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远、洪遵等120人住寺内,名“菩萨僧”。

少林寺的历史与文化

少林寺的历史与文化

少林寺的历史与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而少林寺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也是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其历史和文化深厚而广泛,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与民俗。

一、少林寺的历史少林寺创建于东晋时期的南北朝时期,其创建者为印度高僧达摩祖师,在庐山的少林寺传授禅宗。

“一线传法,谁与千秋”,达摩祖师所创的禅宗及其宣扬的佛教禅宗思想深受民众的喜爱和拥戴。

为了维护禅宗及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少林寺也不断壮大自己,收养义士,招贤纳智,著名的“洛神谷罗汉伏虎功”便是由历代的神僧所创造的。

宋代时期正式“少林四像山”,属少林宝云寺,寺内增设武僧(俗称“少林俗家弟子”)学习武术,并逐渐壮大。

明代时期,少林寺成为了明朝的正式寺庙,原本的宗教性质逐渐转化为威武性质,在威风凛凛的少林寺中,武术更是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及注重。

在清代,少林寺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鼎力相助,成为了武术发源地之一,少林寺的武术文化也因此得以发展和传承至今。

二、少林寺的文化少林寺是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佛教寺院、武术发源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其文化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禅宗文化禅宗是少林寺的宗教文化,少林禅被誉为“国粹之禅”,这个禅宗源自印度,通过达摩祖师、慧可大师等先贤的认真传承,在少林寺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少林寺强调“一觉皆妙”的禅理,即我们在修行中要大胆接受生活中的苦痛和失意,要尽力审视我们的内心,使其清明无垢。

2. 武术文化少林寺是武术发源地之一,其传统功夫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少林寺具有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和风格,比如洛神谷羅漢倒魃棍、千字诀、易筋经、虎头落地拳等等。

少林武术所饰演的是中国传统武术精神和集体智慧的传承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资产和人类文明的瑰宝。

3. 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少林寺整体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从历代神僧达摩祖师到现代的诸多住持,佛教精神在少林寺深入人心。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并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论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佛教代表——少林寺的发源、发展与现状。

试图从中找出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及其中国化过程。

关键词:佛教少林寺中国文化中国化一、佛教起源及传入中国佛教发源于约公元前1026年的古印度(天竺、身毒),距今约3000多年。

当时印度有八个小国,其中一国王名净饭王,有太子名悉达多。

悉达多太子见众生轮回生老病死,生起大悲心,19岁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为了寻求解脱众生生老病死烦恼的办法,苦行六年,而后圆满究竟觉悟人生真谛宇宙真相,是名为佛陀,意为觉者。

后来佛陀应周围的弟子、国王、大臣、人民百姓的请问,而为阐明人生真谛宇宙真相,为说解脱生老病死苦烦的办法,后来被其弟子记录下来,是为经典。

佛陀于世间说法四十九年,说大乘佛法经典约三千部,小乘经典约二千部。

佛陀于八十岁时,度缘已尽,即入涅盘。

之后约1000年,于西汉哀帝时,佛经传入中国。

之后中国历朝皆有人往印度取经。

流传入中国的多数为大乘经典,流传入泰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多为小乘经典。

随后又将佛经传往日本朝鲜等国。

现在全世界的大乘佛法主要集中在中国。

二、少林寺的建立少林寺(Shaolin Temple)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南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

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

是孝文帝拓跋宏为了安置印度高僧拔拓而下旨建成的。

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中而得名。

孝昌三年(公元527年),佛祖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传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首传禅宗,影响极大。

所以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第一祖庭”。

实际上禅宗是中国僧人自己创造的佛学理论.实际的创始人是六祖慧能(公元638年—公元713年)。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号:2011301550053)陈芹宏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少林寺的发展历程以及少林武术的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少林寺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虽然经历了大起大落,但是时至今日,它已然一改19世纪的颓势,蒸蒸日上。

少林武术让少林寺名扬天下,使之有着“武以寺名、寺以武显”的美誉。

在今天西学入侵,西方文化充斥我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情况下,如何学习外来文化,如何把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相结合,创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少林武术1.少林寺的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它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当时统治者对它的态度,作为佛教重镇的少林寺自然也是如此。

建寺1500多年来,其盛衰与它同统治者的关系亲疏息息相关。

1.1.明代以前:时亲时疏根据史料记载,太和和二十年(496),北魏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支脉少室山之阴创建少林寺,由官府“公给衣供”,进行扶持。

跋陀所传小乘佛教注重讲经论法,自度出世,与中国传统文化扦格颇多,逐渐被主张见性成佛、普度人世的达摩大乘佛教取代。

这个时候与官府的关系很是密切。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13名少林武僧擒获郑国皇帝王世充之侄、郑军主帅王仁则,献给唐军统帅秦王李世民。

此举既加速了唐朝统一全国的步伐,又使少林寺赢得统治者的青睐。

武德年间,唐政府尽废“伪主寺观”,而因有上述功勋,原处“伪郑”之地的少林寺“特蒙置立”。

贞观年间,唐太宗多次褒奖少林寺,赐其柏谷庄田地40顷,水碾l 具,封寺僧昙宗为大将军,特许寺内扎营训练500名僧兵,寺僧可以“啜酒啖肉,习武教艺”。

金元时期,少林寺与官府的关系继续发展。

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三月,官府为少林寺铸造约高2米,粗4人围,重5500公斤的大铁钟。

由此可以看到,自建寺至元朝灭亡的近900年间,少林寺与官府的关系大体上是亲密的。

1.2.明代:亲密无间在少林寺的发展史上,明代时一个很总要的发展阶段。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学号:2009301610400 学院:测绘学院姓名:王扬钧上完《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了,我还沉浸在少林寺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回味着老师的精彩讲述,久久回味,久久得到新的知识。

让我感觉自己的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少林寺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华禅学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为国人所热爱,也逐渐为世界各族人民所理解。

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老生前非常重视少林寺禅宗文化的建设,对少林寺禅宗文化的发展寄予厚望。

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饶宗颐先生也很关心少林寺,对少林寺禅宗文化也有过很高的评价,并倡议成立“少林学”。

季先生一直将文化置于很高的地位,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持续传承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并强调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

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

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少林寺文化作为佛教文化的一部分,自然具有佛教文化一般的特点。

而佛教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少林寺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二者有很深的联系。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河南嵩山少林寺 中华武术发源地

河南嵩山少林寺 中华武术发源地

河南嵩山少林寺中华武术发源地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庙,其中汇集了丰富的中华武术文化。

本文将介绍嵩山少林寺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对中华武术的贡献,包括少林寺的建筑特色、武术传承以及其影响力等方面。

一、历史背景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的嵩山中,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佛教的圣地,少林寺一直以来吸引着无数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少林寺也以其独特的武术表演和传承而闻名于世。

二、建筑特色少林寺的建筑以寺庙为主体,包括众多的寺殿、佛像和塔庙等。

其建筑风格充满着中国古典的气息,富有雄伟和庄严感。

在少林寺的建筑布局中,各个殿宇之间的连廊和门楼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又有序的整体。

三、武术传承嵩山少林寺以其独特的少林武术而闻名于世。

少林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自于千百年来寺内僧侣的武术修行和研究。

少林寺的武术传承具有严格的等级体系和传师传徒的方式,其中包括了多种拳法、器械以及身法的训练。

少林武术强调内外修炼的平衡,通过激发人体潜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四、影响力嵩山少林寺对中华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独特的武术技艺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推动了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少林寺作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精湛的武术表演常常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此外,嵩山少林寺还通过举办武术比赛和展示活动,向世界传播中国武术文化的魅力。

在这些活动中,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结:河南嵩山少林寺作为中华武术的发源地,承载了丰富的武术传统和文化。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武术技艺都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嵩山少林寺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巨大的影响力,使得中华武术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了璀璨夺目的光芒。

少林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

少林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

少林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佛教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最为中国化的一个佛教宗派,它产生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

登封嵩山是佛、儒、道三教盛行的地方。

少林寺是佛教传播的圣地,史家传扬的圣地,因而佛教禅宗逐渐成为佛、儒、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少林拳是禅与武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少林拳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自气而然的。

1 少林拳的“禅武”结合的武德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精神少林拳是在少林寺所创造的功夫,少林拳随着少林寺的兴衰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武以寺名、寺以武显”,少林武术与少林寺的交相辉映,“武”与“佛”的交融,使得少林寺在中国古代别具一格,受到了历代皇家、佛教界和武术界的重视。

但独具特色的少林拳到底形成于何时,史料没有记载,且考古也没有发现。

显气对于少林拳形成的确切时间,我们很难做出定论。

这里我们只能通过推理姑且得出一个模糊的时间点:少林寺扬名天下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事件,是少林拳与少林寺僧练习的武术之间的分水岭。

之前可以说是少林拳的初步形成期,之后可以说是少林拳的几个发展高潮期。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至今人们传为在少林寺东偏南的壁画中,说的是与唐军对抗。

唐高祖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元621年5月23日,少林寺十三位僧人,在洛阳城内州司马赵孝宰等配合下,里应外合,夺取了州城,擒拿了自封“郑王”的王世充,救出了秦王李世民。

三天后,李世民派李安远持秦王诏书,往少林寺宣慰,特“封昙宗为大将军,赐田四十顷,水碾一具”。

自此,少林寺名声大振,地位高升。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后,不少名僧甚至还被唐王邀请到皇室参政议政。

至今少林寺内仍树立着唐太宗李世民亲自题字刻石碑。

“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一历史事件,为少林寺赢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也使少林拳从此名扬天下。

少林寺深受历代皇帝关照,寺院发展极快,名僧贞观以后,层出不穷,少林寺成了天下第一刹。

习武扬名,习武参战,立功受封,强烈地刺激着少林寺僧人们的习武热情,以参战立功受封为荣。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计算机学院2010301500052 郑权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个性鲜明的少林文化体系,少林文化包括少林禅、少林功夫、少林禅医、少林寺建筑、碑刻、传承管理体制等,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

交流、和谐、圆融、创造,赋予少林文化一世界性的胸怀和全人类所认同的精神价值。

由此,“少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精神和文化个性的象征,并在当代人类生活中表现出圆融无阻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一禅一武、一动一静、出世入世、保守创新,它们从来不是二元论,不同的只是次第,只是机缘。

少林文化蕴含着创造性应对现实人生以及社会、自然问题的丰富的智慧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问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而少林文化作文佛教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二者之间有很深联系。

少林文化中最主要的是少林禅和少林功夫。

以少林禅为代表的中国佛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自两千二百多年前传入中国,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和积累,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佛教文化:禅。

中国佛教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是印度佛教与中国封建传统哲学结合的产物,而少林禅作为中国佛教的一部分,集百家之大长,在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

佛教的基本教义把现实断定为“无常”、“无我”、“苦”,认为人类的生活充满着苦,现实是苦难的集合体。

造成苦难的原因不在客观环境,与社会制度无关,完全在于人类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即所谓“惑”、“业”所致。

佛教分小乘教和大乘教,小乘教教义主要在个人,是自身摆脱现实苦难,而大乘教核心教义则是“普度众生”,就世人与无边苦海。

河南少林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

河南少林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

河南少林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河南少林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河南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

作为佛教文化与武术文化的交融之地,少林寺凭借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功夫传承而闻名于世。

一、历史沿革少林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相传,东晋时期,一位名叫达摩的印度僧人来到这里弘扬佛法,开创了少林寺。

从此,少林寺成为了不仅仅是佛教寺庙,也是武术的发源地。

二、佛教与武术的结合佛教强调修行求道,其中提倡的禅定与武术的训练具有相似之处。

因此,在寺庙中开始流传起一种特殊的武术训练方式,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少林功夫”。

少林寺的僧人们通过武术的练习来提升身心的修养,以应对外界的种种挑战。

三、少林寺拳法的特点少林寺拳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矫健的身姿而广为人知。

它注重快速、准确和力量的运用,融合了攻守兼备、攻守转换的技巧。

同时,少林寺拳法还以其多样性而闻名,包括形意拳、六合拳、大刀、长拳等,每一种拳法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技巧。

四、少林寺传人的培养作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一直承担着培养武术传人的重任。

少林寺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寺庙,更是一个培养武术精英的重要场所。

自古以来,少林寺教育传承的原则一直是“道德先行、武艺为辅”。

年轻的僧人们在少林寺的严格训练下,获得了非凡的武术技能和出色的身体素质。

五、少林寺的影响力少林寺的功夫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瑰宝,并持续对世界武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少林寺的舞狮、功夫表演等节目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国内外的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六、后续的发展与传承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少林寺学习武术,这使得少林寺的影响力在传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

少林寺的僧侣们通过举办武术培训班、举办国际武术比赛等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魅力,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武术的传播与发展。

结语河南少林寺作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通过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将佛教与武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发展前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佛教作为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从传入至今,与印度佛教相比,有那些传承与发展呢?佛教中的大乘与小乘又有哪些区别呢?中国的儒道文化与佛教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影响呢?禅宗、少林寺、佛教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关系呢?关键字:佛教大乘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儒家禅宗少林寺武术传承与发展正文:自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同时也在中国有着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小视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是不可分隔的。

在今天,佛教思想也依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佛教源自印度,其初始本质是“印度的”。

传入中国后,不能妄加评判佛教的发展是进步还是退步。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佛教已被中国化了。

譬如:中国佛中的天台、华严、禅宗等,都是印度佛中没有的;而印度佛中的三论、法相、律、密等宗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独具有中国特色。

当然,这正是因为,佛教在我国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数百年的积淀,禅宗便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果,而少林寺文化的内涵,更是禅宗文化与武学的有机结合。

从中国大量的佛学史实中可知,中国佛学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是隋唐及其以后。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是印度佛的传入,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步融合阶段;隋唐及其以后的时间里,则是禅宗的产生,以及独尊禅宗的中国化“佛学”文化的发展过程。

中国佛教源于印度佛教,也同样存在着大乘、小乘的争论。

而且同印度佛教发展中的大乘、小乘出现顺序一样。

中国佛教也是先有小乘,而后延展出大乘佛教。

不同的是在印度以小乘为主,而中国的小乘佛则存在时间极短,其后时期内大都以大乘为主(云南佛教也个别以小乘为主的,藏传佛教亦与内地稍有不同)。

也许读到此处,我们也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印度佛教为什么会传入中国并被人们接受,且以“大乘”形式在中国持久盛行呢?当然,想解开这个疑问,不得不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出发了。

关于少林寺的书籍

关于少林寺的书籍

关于少林寺的书籍少林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

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关于少林寺的精彩书籍吧。

1.《少林寺与中国武术》这本书是少林寺武僧释永信撰写的,他是少林寺第三十一代武僧,对于少林寺的历史和武术传承有着深入的研究。

书中详细介绍了少林寺的起源、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少林寺的武术技艺和修行方法,为读者展示了少林寺独特的武术文化。

2.《少林寺与禅宗文化》这本书由中国佛教学者秦晖撰写,从佛教的角度探讨了少林寺与禅宗文化的渊源和关系。

书中介绍了禅宗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禅宗在少林寺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通过对少林寺僧侣的访谈和研究,揭示了少林寺武术与禅宗修行的内在联系,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少林寺的文化价值。

3.《少林寺与中国文化艺术》这本书由中国文化学者杨守敬撰写,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分析了少林寺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书中介绍了少林寺的建筑风格、艺术品收藏和文化活动,展示了少林寺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少林寺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少林寺文化图景。

4.《少林寺与世界》这本书是国际文化交流学者张晓明撰写的,从国际视野探讨了少林寺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价值。

书中介绍了少林寺的国际交流活动和对外合作项目,展示了少林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地位。

同时,书中还分析了少林寺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为读者揭示了少林寺的全球化意义。

以上是关于少林寺的四本精彩书籍推荐。

每本书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少林寺的历史、文化、武术和国际影响力,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少林寺的机会。

这些书籍不仅能满足读者对于少林寺的好奇心,还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少林寺这一独特的文化瑰宝。

无论是对于佛教、武术还是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这些书籍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少林武术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少林武术文化
— —
禅宗, 在其文化 的最深层次 则体现 出土生 土长 的中国儒 学文化 , 传 统儒 学思想在 少林 武术
文化 的各 个方面都有 着具体体现 , 但是少林武术文化又有着与儒学不完全一样的指导思想 , 具 有 自己的风格 ,形成 了 独 具特 色的少林 武术文化体 系。
关键词:佛学文化;儒学文化;少林武术文化
Ab s t r a c t :S h a o l i n wu s h u c u l t u r e i s a d a z z l i n g p e a r 1 i n C h i n e s e wu s h u c u l t u r e h i s t o r y , i s a n o r g a n i c c o mp o n e n t o fCh i n e s e wu s h u c u l t u r e , nd a i t h a s a v e r y i mp o  ̄a n t f u n c t i o n i n C in h e s e wu s h u c u l t u r e h i s t o r y .At t h e s a me t i me ,S h a o l i n wu s h u c u l t u r e i s a p r o d u c t o f c h i n e s e nd a f o r e i g n ul c t u r a l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 a e x c h a n g i n g p r du o c t o f Bu d d h i s m nd a Co n f u c i ni a s m, nd a a p r du o c t o f Ch in e s e Bu d d h i s m nd a Ze n Bu d d h i s m, wh ic h i s t h e ma i n g u i d i n g i d e o l o g y o f S h a o l i n wu s h u ul c t u r e . Bu t S h a o l i n wu s h u c u l t u r e i s a n i nd i g e n o u s Ch in e s e Co n uc f i a n i s m c u l t u r e a t r o o t . T r a d i t i o n a l Co n f u c i ni a s m t h o u g h t i s r e v e a l e d i n e v e y r a s p e c t o f S h a o l i n wu s h u ul c t u r e . Ho we v e r , S h a o l i n wu s h 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两千多年前白马驮经,佛入中土,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是也说明了佛
教自汉朝开始逐渐在中国流行发展,随着朝代更迭,佛教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佛教文化对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发展中演变出独有的佛教文化符号——少林寺。

随着历史的演进,少林寺文化逐渐成为集合佛,道,儒于一体,具有无限包容性的禅宗文化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佛教,少林寺,传统文化
引言
少林寺建立以来,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佛教文化发展的圣地,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封建哲学开始逐渐与佛教文化融合,大大丰富了少林寺文化的内涵,随着少林寺的僧众走出庙堂,少林寺文化逐渐世俗化,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受到广泛的接受与认可,由此佛教文化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少林寺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佛教文化逐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烧香拜佛成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佛教偈语更是在广大民众之间广泛流传,少林寺文化更是作为禅宗文化在代表,在发展中不断得到丰富与补充,形成了博大精深,个性鲜明的文化体系,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少林寺作为佛教在中国的一中独有的形式,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促进的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而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也影响了少林寺的发展,从少林寺的诞生,到发展,壮大,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少林寺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一,少林寺的兴起
悠悠古刹,千年少林,传奇岁月,禅宗祖庭。

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脚下少室山的密林中,并因此而得名。

闻名世界古刹少林寺据目前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少林寺最初建寺的时候并不是叫少林寺,而是叫“僧人寺”,传说是北魏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罗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圣山——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

而少林寺的名扬天下,却缘于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

相传在一千五百年前,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在少林寺共同翻译印度世亲菩萨《十地经论》,历经三年终于完成,期间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来到北方,先在少林寺面壁修行数年,首倡“以心印心”的禅宗教法然后广集僧徒,历时九年,寺院逐步扩大,名声大噪,并由此确立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

而后达摩传法于慧可以后,离开少林寺他去。

禅宗一向奉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后连续单传至六祖。

南北朝时期,印度各种佛教流派的典籍,已基本译为汉文。

佛教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不是单靠翻译,而是与中国传统儒家经典互相发明,配合,补充,由中国僧人自身领悟创作,传播和推广。

少林寺作为佛教寺庙,成为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交流发展的圣地。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少林寺成为山贼攻击的目标,为了保护寺产,少林寺僧人组织起武装力量与山贼及官兵作战,少林功夫作为少林寺的武装力量初步形成。

而后,少林寺昙宗等十三位僧人,擒拿王仁则,夺取辕州城,归顺了秦王李世民。

三年后,李世民派特使臣来
少林寺宣慰,参战僧人均受到封赏,昙宗还被封为大将军僧,并赐给少林寺柏谷坞田地四十顷。

少林寺自此以武勇闻名于世。

唐宋时期,佛教飞快地发展,少林寺逐渐兴盛并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派,开始成为禅宗教派的朝圣地。

在元朝时期,少林寺出现了很多名僧,是少林寺的第二次辉煌时期,少林寺作为禅宗教派祖庭,地位显赫,禅学盛隆。

由此开启了一百多年少林寺禅学历史最辉煌时代,为该时期中国禅宗教派之轴心。

到了明朝,为联合农民起义抗击蒙古压迫,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调,参与官方的作战活动,屡建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在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

少林功夫也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少林功夫武术威名远扬,清朝,受战乱影响,此时的少林寺僧人规模逐渐缩小。

雍正十三年,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了山门,并重修了千佛殿。

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立碑。

由此少林寺文化到达鼎盛时期,以禅宗与武术并称于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少林文化的影响
少林寺在上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少林禅学与少林功夫,随着时间推移,少林医学,建筑,碑刻,艺术等逐渐被吸收进少林寺文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体系。

少林禅宗的发展,是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逐渐中国化的最为生动形象的代表之一,少林寺有“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之誉,禅宗是具有本土性格的中国化的佛教,力求使佛教思想和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佛教的思想精神能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身心活动与社会实践中。

少林禅学坚持“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理念,强调入世,在世间了悟佛法真谛。

因此,少林僧众深入民间,使禅宗佛学在百姓之间广为传播,甚至人们将佛语,禅宗典故,佛教礼仪等逐渐应用于实践之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少林寺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华禅学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为国人所接收喜爱,也逐渐为世界各族人民所理解。

在武学方面,少林功夫是少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寺的功夫最初源于强身健体和保护寺院安全的要求。

传说北魏时期,达摩祖师传法于少林,并传授锻炼身体的“活身法”,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

之后,少林寺不少武僧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术,不少武艺高强的人士不满封建制度,看破红尘,削发为僧,成为武僧的骨干。

少林武僧在勤王平乱,抵御外族入侵方面,都积极入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得少林功夫威名远扬。

“禅武合一”是僧人修习少林功夫的目标,禅为主,武为辅,以禅定功夫为根基,泯灭争强好胜之心,屏弃尘俗纷扰之念,才使得武僧们习惯于在心静如水、无患无虑的状态下练功,又兼以寺院武功的传统优势,所以历史上的少林武僧往往得以步入武学的较高境界,这不能不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禅法的作用。

武术禅就是提供一个人可以亲身去做,最终“见性成佛”的参禅路径。

少林功夫的极致就是练就不动心,“内心不乱为定”,表现在外,就是“外不着相为禅”。

外不着相,才能变幻莫测,博大精深,最终达到禅心运武,透彻人生,内心无碍无畏,表现出大智大勇的理想境界。

少林功夫不仅是武术,而是技击与禅宗文化的融合,更体现了除邪卫道的儒家风骨,与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杰出的代表,深受不同文化的人民的喜爱,是中华文明的传奇。

除去禅学与少林功夫,少林医学也是对中国医学的继承,延续和发展,在少林寺的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少林历代高僧的不断推演,吸收了少林禅宗静坐,修身等形式,以“禅机”和“气机”为基础,强身先修心,修德,形成了具有少林特色的禅医药文化传承体系。

在艺术方面,少林的建筑,雕塑,音乐,书画等,逐渐受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关注和认同,成为中国传统佛教文化的典范,为少林文化艺术发展增添了重要的而丰富的内涵,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结语
“少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精神和文化个性的象征,并在当代人类生活中表现出日渐蓬勃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少林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吸收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时少林文化蕴含着创造性应对现实人生以及社会,自然问题的丰富的智慧资源,为中国传统哲学发展提供新思路,注入了新思想。

总之,少林寺源远流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少林寺与少林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全人类共享的珍贵文化遗产。

少林寺传承千年,经历几代王朝兴衰而屹立不倒,步入现代而更显兴兴向荣之势,少林文化更是从中国大踏步的迈向世界的舞台,成为国际上中国形象的独有元素,希望少林寺与少林文化的发展能够更加辉煌,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构建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