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九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案
3. 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如民主制度的尝试、社会改革的开端等。
4. 了解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如列强的侵略、军阀割据等。
5.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6.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
2. 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等。
3. 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如民主制度的尝试、社会改革的开端等。
4. 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如列强的侵略、军阀割据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前后关联。
4. 教学手段: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
5. 辅助材料:历史小说、人物传记、相关历史论文等。
6. 评价工具: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评价、课后作业、历史知识测试等。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辛亥革命是什么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奥秘。
(2)论述题2:请论述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中华民国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民主改革,尝试建立民主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向。
5. 案例分析题
(1)案例分析题1:请分析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原因。答案:辛亥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着清朝的衰落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存在着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民众的生活状况恶化。国际上,列强的侵略和干涉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 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第二课 古代两河流域1、综述: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2、地理位置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 大体上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发明起源与发展两河流域无天然屏障,许多古代民族相继在此登台亮相,演出一部弱肉强食的战争史。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在公元前3500年时,苏美尔人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两河湍急的河水,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代文明。
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
)2400年(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当苏美尔地区各城邦混战之时,阿卡德人萨尔贡武力征服了苏美尔主要城邦,于公元前2334年创造了阿卡德大帝国。
尽管在军事上萨尔贡取得了胜利,但由于苏美尔文明要远远高于阿卡德文明,阿卡德人几乎全盘接受了苏美尔文化,包括她的文字乃至她的宗教。
)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16世纪(1595年),古巴比伦被外族灭亡。
(公元前539年,来自伊朗高原的波斯征服了巴比伦,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获独立。
)3、美苏尔文明成就出符号。
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被称为“楔形文字”。
阴历,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
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
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
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位”。
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如1小时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角度制等。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1.1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1.1.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具体内容包括:1. 20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它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
2. 20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如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英国和法国的相对衰落。
3. 20世纪初世界文化的繁荣,如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以及科学革命的推动。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 时间观念:让学生了解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建立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
2.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实证分析能力。
3. 时空观念:帮助学生理解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并能在时空框架下描述和解释这些历史事件。
4. 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5. 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爱国情怀,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方面建立了基本的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观念和时空观念。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史料实证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史料来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时空观念。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缺乏深入的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史料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
在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于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可能知道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但可能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国家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世界历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过程。对于这两个重点,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2.优化教学资源利用:我将提供更加具体和实用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拓展资源,提升拓展学习的效果。
3.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相互学习和借鉴。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俄国十月革命》、《苏联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等书籍。
1.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评价学生在历史知识、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时间、地点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建立正确的时间、空间观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2.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在拓展延伸阶段,我介绍了与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创建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直观地呈现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历史知识的互动学习和测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小结阶段,我简要回顾了本节课学习的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创建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然后,我肯定了学生的表现,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最后,我布置了课后作业,希望能够巩固学习效果。
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某些历史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参与进来。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创建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案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我尽力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复杂性。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我也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会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英勇斗争。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特点,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认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英勇斗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斗争。
2.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怕表达错误而不敢发言,下次我可以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我也可以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更多地引入多元视角,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2018秋季最新编辑教案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古代埃及一、课标内容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讲述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很多学生对古埃及比较感兴趣,便于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古埃及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法老的地位等基本史实。
目标2:观察教材古代埃及图片并结合地理知识,说出古代埃及文明形成的条件,认识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重点)目标3:梳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重点)目标4:说出古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重点)目标5:认识金字塔是法老统治的化身,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难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吗?一提到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度,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生:金字塔、法老、木乃伊等。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感受其伟大的文明。
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师:在正式进行本课学习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世界历史的分期。
教师根据PPT 图示进行讲解。
(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结合教材,识记古埃及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法老的地位等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观察教材“古代埃及”图片并结合地理知识,说出古代埃及文明形成的条件。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观察地图,进行合作探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并梳理答案。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当今的埃及领土。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5篇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5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1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2.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3.掌握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4.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各有何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这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出示课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的时期)二、繁荣及其崩溃(1)这一时期经济增长迅速快的表现是什么?师:这一时期的经济可以用“繁荣”来形容了。
这一切使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认为资本主义取得了“永久的稳定”当年就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他将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话音落下不久,爆发了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1)原因师讲解:①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2篇)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看不见的手”是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课中的第一个课时,课文首先介绍与市场经济直接相关的一个概念──商品经济。
然后,课文介绍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即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自发地调节人、财、物等经济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学生分析“看不见的手”,其实就是价值规律。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理解它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参与经济生活很少,日常生活中要买的也都是小商品,价格变动不大,他们的感性认识不强。
但是部分学生的父母以经商为业,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对价格的变动比较敏感,他们对这部分内容应该很感兴趣。
但总之初中的学生知识、阅历有限,对经济问题并不十分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他们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自参与进来,才能让学生理解、接受。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模拟市场交换、出谋划策等活动,感受到价格变动背后的故事,关注身边的事情,积极地参与日常经济生活。
(2)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与市场经济直接相关的概念──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形成;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市场机制如何作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列举市场经济的好处。
(3)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大胆展示自己,提高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通过对鲜花行业变化案例的分析,能综合的分析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市场经济规律教学方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自制的教具。
二、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过程(一)课程的导入出示两张天虹商场打折的图片,提问:“超市里的商品价格是一成不变的吗?为什么有的商品有时高有时又低?到底是哪个神秘人物在操纵商品价格的变动?”(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深圳知名品牌-天虹商场打折的图片信息导入,学生都有亲切感和好奇心,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和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
2、探究古代文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视野,激发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古代东方文明 1.1 埃及文明 1.2 西亚文明 1.3 印度文明1.4 中国文明第二章:古希腊与古罗马 2.1 古希腊文明的兴起 2.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2.3 古希腊的文化成就 2.4 古罗马文明的兴起 2.5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2.6 古罗马的文化成就第三章:中世纪欧洲 3.1 封建制的形成 3.2 教会的作用 3.3 中世纪的城市与商业 3.4 中世纪的文化与艺术第四章:近现代世界史 4.1 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2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4.3 工业革命 4.4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 4.5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章:中国历史概览 5.1 夏商西周时期 5.2 春秋战国时期 5.3 秦汉时期 5.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5.5 隋唐时期 5.6 五代宋元时期 5.7 明朝与清朝三、课程实施建议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讨论、演示、实验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重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评估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和讨论的表现。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阅读任务等,以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测验或考试:定期进行知识点测试和综合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名师教案 人教版
第一课文明社会的曙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历史领域的考古知识,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了解文明的进程。
2.过程与方法:收集远古人类的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了解原始社会的状况,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说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走向文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材介绍:本册教材介绍人类从产生到现在时段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了解世界闻名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文明的性质和特点,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增强为全人类作贡献的意识。
二、导入:人类的起源和人种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两个重要问题,人类的祖先是什么?人类最初的文明产生于哪里?三、新课教学:一)人类有共同的祖先1.从猿到人的进化联系中国古代史知识,简介人类进化过程:1)非洲南方古猿化石埃塞俄比亚阿法地区“露西少女”(300万—375万年前)(阿法种)(发现者: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松)2)约190万年前,最早的人类出现在东非,这就是能人(Homo Habilis) 能人化石的发现者:英国古人类学家利基夫妇思考:为什么称为能人?3)火的发现是这时人类的重要成就。
思考:当时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是什么?使用的主要工具是什么?最初使用的是天然火。
人工取火技术发明的时间大约是什么时候?二)走向文明1.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
新石器时代(new stone age)冶金术(约_____年前)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仍处于金属器时代。
2.原始畜牧业(约1.5万年前)试猜想原始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原始农业(约1万年前)试猜想原始农业是如何产生的?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品生产者,标志着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
3.村落定居时代(文明的前奏):(农业生产周期性的要求)定居。
最早的村落:9000年前,西亚4.城市(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最早的城市前4000年左右的西亚和北非。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让学生全面了解新文化运动,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二大的召开及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同时结合本节内容,理解一定社会文化现象由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原理,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养成关怀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难点是新文化运动影响;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教学过程设计1、提出问题串,创设学习情境①历史背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以往所学史实分析归纳)问题1: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方面的状况;(历次革命运动的失败。
)问题2:回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简单历程(19世纪60—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期间)问题3:西方启蒙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斗争的实质是什么?(阶级斗争)★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和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以及从哲学角度解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阶级分析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部梳理《古代埃及》教材分析: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
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
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1.图片展示: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2019年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汇编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基本概念。社会制度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和规则,它帮助我们维持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稳定运行。社会秩序则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有序状态,它涉及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社会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B.小红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了交通事故。
C.小华参与网络论坛讨论,提出了对社会制度的批评。
D.小刚参加团队活动,与队友合作完成了任务。
4. 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答案:
1. A
2. A B
3. A
4. 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法律制度可以帮助维护社会公平和个人权益,交通规则可以保障交通安全,学校纪律可以维护教学秩序。此外,社会秩序还在社会交往、团队合作、冲突解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社会制度和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这个游戏将演示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基本原理。
例题5:
题目:请简要分析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社会制度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了规范和依据,保障了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社会秩序的实现又是对社会制度的遵守和实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此外,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还有助于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3篇)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指导思想: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社会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二、班级分析本届学生和以往初三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异,所教班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如许多同学有厌学的情绪,再加上对开卷考认识上的偏差,故增加了教学难度。
不过,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三、教学目标1、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人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观。
2.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分析、整理等研究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
4、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继续以讨论式、谈话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增进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5、通过本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具体措施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法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加强辅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五、教学进度紧跟学校备课组安排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二)一、指导思想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既抓住了历史发展的主脉,更突出了与现实生活实际的联系。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知道重庆谈判,了解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实。
通过学习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培养依据基本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成果。
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3.1.2学时重点重点: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3.1.3学时难点难点:国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3.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播放视频《内战爆发》问:刚才看到的这段视频资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追问:交战双方是谁?为什么会发生?能否避免? 活动2【讲授】那一年,清凉山下,延水河畔…… 多媒体出示图文资料,结合教材内容: 资料1:“……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当用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节选) 资料2:“……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节选) 设问:面对中国的前途走向,国共两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思考: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前途主张,中国又该如何实现不同主张的统一? 假设1:内战、武力、战争………… 设问: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动内战? 假设2:和平、谈判………… 活动3【讲授】谈判桌上的较量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看图说话:这一组图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历史故事?探究: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陪都进行谈判? 毛泽东为什么会去参加谈判? 活动:cosplay――如果你是蒋介石,说说为什么邀请毛泽东来谈判? 如果你是毛泽东,说说为什么去谈判? 出示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说说看,他们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 出示《双十协定》,设问:协定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又在哪些方面存在分歧? 这些分歧的存在,又说明了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设计(2份打包)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苏联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家国情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国历史,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初步的认识。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苏联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苏联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讲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过程和意义。
详细介绍苏联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苏联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苏联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苏联历史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苏联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设计(2份打包)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识记:希腊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城邦及其特点。
梭伦改革为希腊民主制度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正式确定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权力机构。
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政治的贡献。
⑵理解:地理环境在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
归纳并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希腊城邦的阶级与时代局限。
⑶运用:探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
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实质和作用。
探究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衰落的根本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⑴分析地理环境、问题探究。
⑵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资料,初步掌握信息处理方法。
⑶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衰发展过程中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步骤、分层次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体会古代希腊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
⑵了解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重要内容,感受古代希腊的辉煌,分析古代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感受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⑶分析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实质,理解希腊奴隶制度的利弊得失,从宏观上把握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二、重点难点重点: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难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但在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法律建设却是主流,这在古代的希腊与罗马表现的尤为突出。
当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法律体系都是由古希腊罗马的政治系统中逐步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