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
交通规划期末试题及答案
![交通规划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8430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7.png)
交通规划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是____。
A.灵活性B.高效能C.经济性D.就近原则答案:D.就近原则2.以下哪种方式对于交通规划来说是重要的?A.智能交通系统B.绿色交通C.轨道交通D.无障碍交通答案:A.智能交通系统3.以下哪项是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A.减少交通拥堵B.提高交通效率C.改善交通安全D.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D.促进可持续发展4.交通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策略包括____。
A.限制城市扩张B.分散居住区C.促进混合用地D.阻止道路发展答案:C.促进混合用地5.交通规划中的可达性是指____。
A.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B.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C.交通设施的改善D.防止交通事故答案:B.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第二部分:问答题1.简述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和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交通流量管理、交通网络优化、交通安全、公共交通系统、非机动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等。
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2.分析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规划中的作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规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实时交通监控、交通信号优化、出行导航、智能停车等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拥堵。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帮助管理交通流量,提高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交通规划中如何考虑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在考虑可持续发展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推广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其次,要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时间和能源消耗。
另外,还需要推动非机动交通,如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同时,要注重土地利用策略,促进混合用地,减少交通需求。
综上所述,交通规划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以实现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发展。
交通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047256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1.png)
交通规划期末复习资料交通规划的分类: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区域交通规划系统主要是指五大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包括公路交通系统规划、铁路运输系统规划、航空运输系统规划、水路运输系统规划与管道运输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一般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重点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大城市除了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外,还要进行各种专项交通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划如: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交公共通系统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管理规划、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等。
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1)交通系统现况调查2)交通系统存在问题诊断3) 交通系交通需求发展预测4) 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5) 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6) 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7) 交通系统规划的实施。
交通规划的期限1.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近期以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远期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
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
交通调查的工作过程包括两个阶段:数据调查和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
在道路交通规划研究过程中,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成为交通区。
将规划对象区域划分若干个交通小区,并确定小区的质心,将小区内尝试的出行视为质心。
划分交通区的主要目的是:将交通需求的产生、吸引逾一定的社会经济指标联系其来;交交通需求在空间上的流动用小区之间的交通分布图表现出来;便于用交通分配理论模拟道路网上的交通流。
起讫点调查,又称OD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交通的源和流,以及交通源流的发生规律,对人、车、货,从出发到终止过程的全面情况,以及有关的人、车、货的基本情况所进行的调查。
起讫点调查一般分为人的出行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和货流出行OD调查三大类内容。
小区形心: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baaae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9.png)
交通规划原理一、交通调查1.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
(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
3.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普通借用天然或者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
可设一条或者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份,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 量进行比较。
4. 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者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 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
居住和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
(4)其它特征信息。
5. RP 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是对实际行动或者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
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者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者其它模型,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和精度。
缺点: (1) 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 (2) 变量选择范围有限; (3) 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
(4) 选择方案的信息含糊,被调查者因记忆含糊而导致调查失真; (5) 替代方案信息含糊。
(6)调查成本高,无法充分预测未发生的措施或者因素。
6. SP 调查,意向调查,即表明嗜好调查,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选择主体对备选方案如何选择的以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d69f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c.png)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交通规划是指通过制定适宜的交通组织措施,来合理利用交通资源,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流动的需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的一种规划工作。
下面是关于交通规划的一些理论知识点。
1.交通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目标:交通规划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
-原则:交通规划应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人口健康等多重考虑。
2.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需求包括人们出行的目的地、出行模式和出行时间等因素。
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出行量、出行距离和出行速度等指标,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3.交通模式选择:-交通模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汽车等。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结构等因素,确定适宜的交通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络规划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道路的布局、尺度和等级等方面。
合理的道路网布局可以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道路等级的设定可以根据交通需求和地域条件决定,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支路等。
5.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便捷、经济、环保的出行选择。
在公共交通规划中,需要涉及线网布局、站点设置、服务频率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考虑。
6.停车管理规划:-停车管理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包括停车位的规划和管理等。
合理的停车规划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7.环境保护和可持续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应结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发展公共交通和推广电动车等措施,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8.交通模拟和评估:-交通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交通模拟和评估方法对交通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
交通模拟可以模拟交通流的运行情况,评估交通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539f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4.png)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的概念和意义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地区或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结构和布局进行系统设计、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其规划的内容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港口、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建设、改造和管理。
交通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城市提供高效的交通系统,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2.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性;3. 保护环境资源,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 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发展,提高城市交通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二、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与城市其他用地功能的协调和衔接;2.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关注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服务水平;4. 灵活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在保障城市交通基本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灵活调整交通规划;5. 创新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交通规划的内容和方法1. 交通需求分析: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和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未来交通需求的变化趋势,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2. 交通网络设计:设计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车、地铁、港口等各种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连接关系;3. 交通设施规划:确定各种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和功能,并结合城市其他用地功能进行协调布局;4. 交通组织规划:规划城市的交通组织架构,包括交通管理、交通信号、停车设施等方面的规划;5. 交通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城市的交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6. 交通经济和财务规划:规划城市交通的投资和资金来源,保障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性。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ff54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b.png)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概念及发展历程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交通方式的设施和空间,制定目标与措施,达到合理利用交通系统和便利人们出行,减少交通事故与拥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人们的出行舒适度。
它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交通管理到现代综合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
传统交通管理是以交通运输为中心,主要目的是解决交通问题,缓解交通压力。
而现代综合交通规划是以综合思维和多学科交叉为特点,注重公共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管理方式。
二、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相结合,形成综合规划。
2.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3.因地制宜原则:交通规划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托当地的资源、文化及特点,制定适合的规划。
4.民主参与原则:交通规划应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保证相关各方的权益。
三、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1.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交通枢纽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等。
2.交通网络规划:主要包括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区域交通网络规划等。
3.运输组织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组织规划、交通管理组织规划等。
4.交通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停车设施规划、路侧设施规划、交通信号设施规划等。
交通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包括分析和判断交通状况、预测交通需求、论证规划方案等;定量方法包括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编制规划报告等。
四、交通规划的相关政策与法律1.《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制定详细的城市交通规划纲要,引导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实现城市交通的科学发展。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引导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3.《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引导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提出道路交通建设的方向,提出道路交通管理的措施。
交通规划,期末复习试题
![交通规划,期末复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8655084a7302768e993972.png)
第一部分交通规划概论及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交通规划的定义:根据交通系统的现状和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和交通发展对交通系统的供给要求,确定特定时期的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和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说方法,以达到交通需求和供给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交通规划的分类:1、区域交通系统规划: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系统的规划,同时包括五大运输方式下的专项规划。
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小城市: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的层次划分:1、城市交通系统的层次划分。
2、区域交通系统的层次划分。
交通规划的目的和任务一、目的:①服务经济——通过规划使交通系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②服务国防——通过规划使交通系统为国家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③服务人民——通过规划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出行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环保、经济的交通系统。
交通规划的任务:通过客观的、实际的、深入的调查、测量、分析现有交通系统的状况,根据对交通系统中的各要素的发展趋势的预测,提出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和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和措施,确保规划期的交通系统的交通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平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系统的要求。
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①交通系统现状点差,②交通系统存在问题诊断,③交通系统交通需求发展预测,④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⑤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⑥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⑦通系统规划的实施。
交通规划的编制:规划领导小组、规划办公室、规划编制课题组。
指导思想:要有战略高度、要有全局观点、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点、符合经济发展要求。
交通规划的原则:服务经济发展、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局部服从于整、近期和远期相结合、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规划的期限:近期1-5年、中期5-15年、远期15-30年,最长不要超过50年。
武汉理工交通规划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武汉理工交通规划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b27019b767f5acfa0c7cd03.png)
1、交通规划指导思想要有战略高度;要有全局观念;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符合经济发展原则2、交通规划原则交通运输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局部服从整体原则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属性通常被广义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且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移动本身有价值,移动的结果有价值4、城市的四大功能(雅典宪章)工作、休憩、交通、居住5、交通区划分定义:在道路交通规划研究过程中,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称为交通曲原则:交通区划分首先应确定划分交通区的区域;交通区划分的多少、大小应视研究目的和交通复杂程度而定;交通区的划分一般不应打破行政区划;交通区内的用地性质,交通特点等应尽量一致6、OD调查定义:为了全面了解交通源和交通流,以及交通源的发生规律对人、车、货的移动,从出发到终止过程的全面情况,以及有关人、车、货的基本情况所进行的调查内容:人的出行、机动车的出行、货流出行od调查术语:出行: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出行的基本属性:每次出行有起讫点两个端点‘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每次出行采取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每次出行必须通过有路名的道路或街巷;步行单程时间5分钟以上或自行车的单程距离400米以上。
小区形心:交通出行端点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期望线:为连接各交通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应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次数。
主流倾向线:综合倾向线,将若干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线图,突出交通主要流向分割核查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交通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一条或多条,分隔核查线将调查区划分为几个部分,用于实测穿越核查线的各条断面上的交通量。
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交通规划知识点原理总结
![交通规划知识点原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d6f8e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5.png)
交通规划知识点原理总结一、城市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分析1.城市发展规划原则城市发展规划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它涉及到城市结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方面。
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时,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区域发展差异、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合理配置交通资源、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2.交通需求分析原理交通需求分析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它涉及到交通需求的确定和预测,以及交通需求的分析和评估。
在进行交通需求分析时,需要考虑城市的人口规模、居住结构、产业分布等因素,以确定交通需求的量和结构。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交通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
二、交通网络设计原理1.交通网络设计原则交通网络设计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交通设施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交通设施的布局和组织。
在进行交通网络设计时,需要考虑交通设施的种类、规模、布局等因素,以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交通网络设计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
2.道路设计原则道路设计是交通网络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道路的等级、宽度、标线、标志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顺畅。
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道路的设计标准、交通量、流速、停车需求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道路设计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通行环境。
3.交通设施设计原则交通设施设计是交通网络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警示、交通控制等设施的设计和布局。
在进行交通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交通设施的种类、规模、布局等因素,以确保交通设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交通设施设计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三、交通管理原理1.交通管理原则交通管理是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交通管理的组织、管理、控制、监督等方面。
交通规划复习要点
![交通规划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893a4ebe1e650e52ea999c.png)
复习要点
一、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分类、内容、流程
2、四阶段模型的流程及各阶段模型,特点
二、交通调查
1、交通小区划分原则
2、交通调查抽样方法
三、社会经济预测
生长理论曲线
四、交通发生预测
了解
五、交通分布预测
1、增长系数法
2、重力模型法
六、方式划分
1、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
七、交通分配
1、交通阻抗
2、Wardrop原理
3、交通分配的输入
4、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八、交通规划措施
1、交通区位理论的定义、属性、影响因素、交通线的吸引特性等。
2、城市交通组织宏观管理策略。
3、常规公交线网规划方法
3、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方法
2、支线(县乡)公路网规划设计方法
九、方案评价
1、层次分析法。
交通规划原理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ac65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b.png)
交通规划原理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概述交通规划是指为了适应城市、区域或国家的发展需求,优化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从而提高城市或国家的交通效率和运输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综合规划。
交通规划旨在对城市或国家的交通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
二、交通规划原理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或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出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综合规划方案。
综合性原则要求交通规划不仅考虑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发展,还要考虑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关系,制定出整体性、综合性的规划方案。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交通规划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交通系统的发展符合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保障当前和未来的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3. 基础设施优先原则交通规划应当优先考虑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和改善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的基础能力和效率。
基础设施优先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设施的覆盖率和连通性,满足城市居民和经济活动的出行需求。
4.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应当考虑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服务的公平性,保障所有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权利,避免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大城市交通的不平等。
公平性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重视城市交通的社会公平,提高交通设施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保障低收入群体和残疾人的出行需求。
5. 公众参与原则交通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公众参与的方式,让社会公众参与交通规划的过程,并获得规划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公众参与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充分了解社会群众的出行需求和看法,提高规划的公共性和参与性,使规划更符合广大市民的利益。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adef57a417866fb84a8ea6.png)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
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
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
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交通规划规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规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a17cf5b77232f60ddcca18c.png)
1.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4.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割线,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路等。
6.主流倾向线:综合期望线7.土地利用模型:土地利用模型是指描述地域内部经济活动的选址行动以及作为结果的实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
8.区位: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的结合。
9.可达性:某交通小区所具有的与其它交通小区发生某种联系的可能性的大小。
10.潜能:连接两城市中心线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两城市人口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城市(或小区)i 的能量为i 与所有城市(或小区)n 的相互作用能量之和11.交通生成:就是从土地利用到出行这一过程中的过渡产物。
12.原单位:通过OD调查得到的每人或每户日平均产生的交通量。
13.出行平衡:以发生交通量为基准;以吸引交通量为基准;以发生交通量和吸引交通量的加权和作为基准14.方式分担:一个区域的全部出行数中,利用某种交通方式的人占所有出行的比例15.分担交通量:每种交通方式所分担到的交通量16.分担率:分担交通量占全部交通量里的比例17.地区间模型:先计算各交通小区间的分布量,然后再推算方式分担量。
18.出行末端模型:将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交通量(集中交通量)在交通分布计算之前就分配到各方式上。
19.集计模型:以小区为单位将用户的方式选择集计起来进行预测说明的模型。
20.非集计模型:以个人为单位出发研究用户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并构造模型来确定各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然后再将每个人的方式选择结果集计起来,进而预测各方式分担量的模型。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7d610e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6.png)
第一章交通规划概论交通规划定义: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交通规划分类:1区域交通系统规划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交通规划目的:1.是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与管理科学化重要环节,2.是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是制定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4.是确保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合理布局,有序协调发展,防止建设决策、建设布局随意性、盲目性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1.区域交通系统规划层次:1公路交通系统规划2铁路交通系统规划3水运交通系统规划4 航空交通系统规划5管道运输系统规划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层次:1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2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规划3城市交通管理规划4城市物流系统规划5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以上二个为交通规划层次化分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1交通系统现况调查2交通系统存在问题诊断3交通系统交通需求发展预测4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5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6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7交通系统规划的实施交通规划思想:1有战略高度2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交通规划原则: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3局部服从整体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6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交通规划调查内容:1基础资料(社会经济、土地利用、自然地理)2交通需求(OD调查)3交通设施4交通现状(分为公路和城区)交通小区定义:将交通源合并成的若干小区称为交通区(考)交通小区划分的原则:基本原则是在准确、全面反映区域交通源流特性的前提下,使工作量尽可能减少(1)同质性(2)尽量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3)保持区内出入之完整(4)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5)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域重点可取为路网中的节点(6)分区大小合理,小范围的分区约为3000―5000人,大范围的分区约为5000 —6000人,面积1~2km2 (7)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W50个,大城市不超过100~150 个OD调查概念:是为了全面了解交通的源和流,以及交通源流的发生规律,对人、车、货的移动,从出发到终止过程的全面情况,以及有关的人、车、货的基本情况所进行的调查(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交通规划考试复习资料(按章整理)
![交通规划考试复习资料(按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70ba1a14791711cc79176b.png)
第一章绪论1.交通的定义: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人的思维在交通道路上的移动2.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3.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4.交通规划:长期(15年以上)中期(5—10年)短期(5年)5.交通需求预测的内容:1 交通发生与吸引 2 交通分布 3交通方式划分 4交通流分配6. 交通需求预测:主要是根据道路交通系统及其外部系统的过去和现状预测未来,根据历史经验、客观资料和逻辑判断,寻求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律和未来演变趋势的过程第二章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地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并且制定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者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1.人工计数法:优点:适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任何情况的交通量调查,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资料整理方便。
缺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天气不好时在室外工作比较辛苦。
2.浮动车法:Qa =60⨯+-+----TTMNXbabababab60)(⨯--=------QMNTTbababababaQb =60⨯+-+----TTMNXababababa60)(⨯--=------QMNTTababababab3.机械计数法跟车法与浮动车法的区别浮动车法调查中,测试车一般需要沿调查路线往返行驶12-16次,而跟车法一般要求往返6-8次,每次往返时间尽量小雨40min。
交通规划复习
![交通规划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ca382d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8.png)
交通规划复习第一篇:交通规划复习第一章总论交通规划定义交通规划是通过调查、评价、预测与规划等工作,明确一段时间内交通发展目标,部署具体的交通工程实施项目。
交通规划理论的发展 1.局部治理 2.交通需求预测 3.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的分类按规划性质: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专项交通规划按规划范围:区域交通规划局部交通规划按规划年限:长期、中期、短期交通规划按移动对象:客运、货运交通规划按交通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规划交通规划的内容1.交通调查、评估与现状分析8.行人与自行车交通2.城市综合交通规划9.道路系统3.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10.停车系统4.交通需求预测11.交通信息化5.城市交通系统组织12.近期建设6.交通枢纽13.保障设施7.公共交通系统交通规划的程序1.总体设计2.交通调查与现状分析3.制定交通发展战略与交通需求预测4.进行专项交通规划5.规划的评价与实施货物流动调查物流调查是调查货物流动以及物流相关设施的情况。
机动车OD调查机动车OD调查是调查激动车辆的起讫点情况。
断面交通量调查交通断面调查是调查某一交通断面上的具体交通流情况。
土地使用在城市中,人们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土地使用强度根据需要选取不同指标:人口密度、单位用地产量、商贸分布指数等地租模型地租模型的假设:单一市场条件、线性交通条件、均质用地条件核心思想:用地的开发价值是其产出效益与运输成本的差值结论:影响城市用地开发价值的主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成本,越是靠近市中心,土地的开发价值越大,使用强度越大。
由市中心到市郊,土地的使用强度由高到低,逐渐降低的开发模式,要求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分布,由市中心向市郊降低——放射状路网。
交通需求土地使用产生的空间移动需求运输供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服务 L—T模型服务模型J:Q为自变量,T保持不变,S随Q而变,成反比关系需求模型D:S为自变量,L保持不变,Q随s而变,成正比关系T不变,扩大L,即运输条件不变,发展城市规模,则D线向右平移,交通情况恶化。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581d040a417866fb84a8ee7.png)
第一章1.交通的定义.“交通”通常被广义地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且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伴随着思维意识的移动可以分为两种(1)移动的本身有价值,如旅游、驾车兜风。
(2)移动的结果有价值,如工作、购物。
2.交通需求的分类:1)经济学领域的交通分类(1)本源性交通需求,其移动的目的是为了移动者自己,且由他人难以代替。
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2)派生性交通需求,由其他活动引起的,并且可以由他人代替的需求交通。
如业务,工作等2)交通需求的轻重缓急分类(1)刚性需求。
如工作、上学、业务产生的出行需求(2)弹性需求。
如访友、观光、度假、看病产生的出行需求。
3.交通的作用(1)交通的经济作用。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
这很好的说明了交通的经济作用。
交通的发展带来机动化程度的提高,从而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价、促进地区间的交流、扩大市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城市化、扩大就业、促进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创造更高土地价值等作用。
(2)交通的社会作用。
交通的发展可以打破距离的隔阂,形成一体化社会,促进社会的形成与交流,人们常说的“地球村”很好的描绘了交通的社会作用。
“丝绸之路”即是如此,它促进了我国与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反,一体化社会的形成又可能导致社会的均一化,使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区失去原有的特色而趋于类同化。
4.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理念、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综合。
5.交通规划的前提条件(1)规划主体的存在(2)对规划对象的期望状态,方向、认识的一致性。
(3)规划主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左右规划对象的可能性。
(4)在特定时点,对规划的必要性的认识。
(5)规划作业投入的资源(时间、人力、资金、信息等)的存在,及作业本身的可能性。
6.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7.交通规划按交通设施分类为(1)交通网络规划(2)交通节点规划按规划目标时期:长期(>15年)、中期(5-10)、近期(5年)8.交通规划的内容有: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的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9.交通需求量的预测:交通需求量预测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决定网络规模、断面结构等的依据。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bce5f8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c.png)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交通规划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交通规划的作用则更加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交通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以便于理解和掌握。
第一部分:交通规划的基础交通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基础,不同的行政区划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需求。
2. 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是根据城市的特点,综合考虑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
3. 地形地貌和气候:地形地貌和气候是制定交通规划的重要因素,包括城市的地势高低、交通障碍等,以及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等。
4.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路等交通方式,其合理布局及便捷程度决定了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否。
第二部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优化交通流动及改善道路交通状况,通过优化道路交通规划,实现城市交通高效、智能、可持续的发展。
1. 道路交通状况调查:综合考虑人口数量、交通流量、交通出行方式等因素,可以进行道路交通状况调查,得出道路拥堵高峰期及炮制合理发展方向的建议。
2. 道路交通规划的网络布局:道路交通规划的网络布局受到环境因素和行政要求的影响,有助于优化道路网络的规划。
3. 停车规划:停车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特点、交通建设计划以及日常使用情况等因素,合理布局停车设施,争取得到更好的停车效果。
4. 交通设施建设:在道路排盘、交通流组织等方面,应该充分考虑交通设施的建设,通过缩短路段长度、严格掌控车辆速度、优化交通路口等方面,提高路段通行效率。
第三部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建立高效、可持续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和削减私人车辆的使用,减轻城市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规划——内江师范学院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根据城市的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交通发展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和主要措施。
累积停车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实际停放车数量。
延停车数: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调查点或区域累积停放次数。
停放车指数(饱和度、占有率):是指某一时刻实际累积停放量与停车供应设施容量之比,它反映停车场地拥挤程度。
停放周转率:是表示一定时间段内(一日或几个小时等)每个停车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即总停放累积次数除以停车设施泊位容量的比值。
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是根据城市的自身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人口发展规模及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等,对城市交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判断,从宏观上确定交通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策略,用于指导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是指城市范围内由连接城市各部分的不同功能等级的所以道路、各种形式的交叉口、广场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承担客运和货运交通的主要空间。
道路红线:道路红线是指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是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的控制线,主要用于划分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道路横断面: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断面,也就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对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等设施的布置形式。
道路网等级结构:道路网等级结构是指组成城市道路网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比例关系。
非直线系数:非直线系数是指网络中两节点之间实际连接路段的最短距离与两点之间虚拟的直线距离的比值,是反映网络系统的直达性的指标。
地铁:地铁是一种大运量的轨道运输系统,采用钢轮钢轨体系,标准规矩为1435mm,主要在大城市地下空间建筑的隧道中运行,当条件允许时,也可穿出地面,在地上或高架桥上运行。
轻轨系统:轻轨系统是一种中运量的轨道运输系统,采用钢轮钢轨体系,标准规矩为1435mm,主要在城市地面或高架桥上运行,线路采用地面专用轨道或高架轨道,遇繁华街区,也可进入地下或与地铁接轨BRT系统:快速公交系统。
利用先进的汽车技术、职能交通系统、运营组织管理技术,开辟了专用道路空间,改进公共汽车的线路、车站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运输速度、舒适程度、环保和外观效果,达到轨道交通系统中轻轨系统的服务水平的一种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多条轨道交通线路通过换乘车站衔接组合而形成的网络系统。
停车系统:指城市范围内各种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空间、附属设施、政策等,属于静态交通范畴。
公路网:在一个区域内,根据交通运输的需要由各级公路组成的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状系统。
对外公路系统:是指由各级公路线路、公路客运场站及货运场站等共同构成的系统。
对外公路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公路网规划、公路运输场站设施规划。
铁路枢纽:在多条铁路线路的交汇点或终端地区,由各种铁路线路、专业车站以及连接这些线路及车站的联络线、环线、进出线等有关设备组成的总体。
城市交通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法制性、可实施性、长期性和经常性。
城市交通规划的规划方法:直观经验交通规划方法、理性化交通规划方法、支撑规划法。
交通出行率的调查内容:项目出行量调查和项目属性特征调查。
抽样率设计和抽样方式误差比较:抽样率设计中容许误差一般不超过20%,抽样方式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等距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误差分析比较容易,分层随机抽样比随机抽样精度高一些,是机动车出行调查中常用的方法,等距抽样使总体各部分均匀地被抽到,适合个体差异很大的情况。
核查线流量调查的内容:调查通过核查线上各道路断面的双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客流量。
其中包括分车型、记录间隔、调查时段和调查日期。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层次:总体规划层次的交通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层次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加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内容:道路红线、道路线形、横断面、交叉口。
城市道路与道路交叉口类型: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平面交叉口类型:十字形交叉口、X形交叉口、T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和异形交叉口。
立体交叉口类型:分离式和互通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评价指标:分为网络几何指标和交通性能指标。
线网合理规模的指标:主要有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线网密度、总车站数等。
城市其他公共交通还包括:客运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扶梯、客运电梯。
车站站台的平面布置形式:中央岛式站台、中央侧式站台、路侧侧式站台。
BRT系统使用道路空间的形式分为:全封闭专用道、半封闭专用道、混行车道。
公共交通路线分类:1、根据性质定位划分:骨干线路、区域线路、接驳线路;2、根据运营时间划分:全日线、高峰线、夜班线;3、根据车辆类型划分:电车线路、汽车线路。
公共交通线网形态包含:放射形、棋盘形、环形、混合形等几种类型。
测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常用方法:需求分析法、服务水平类比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停车附属设施:标志标线、出租车停靠点、安全设施、智能诱导设施。
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的层次: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两个层次。
公路网一般划分成四个功能层次:1、国道系统;2、省道系统;3、县道系统;4、乡(村)道系统。
公路网规划的类别:高速公路网规划、干线公路网规划和农村公路网规划。
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环形绕行式、切线绕行式、分离式、穿越式。
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一般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环境评价和社会评价。
民用运输机场分类:1、按航线性质分类:国际机场、国内机场2、按航线布局性质分类: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运输机场位置的特殊要求:1、能够保证飞机安全、正点、高效运行;2、场地开阔;3、机场能与城市长期协调发展而便于旅客进出。
城市交通的分类:1、按照空间分布划分为市际交通、市域交通和市内交通三个层次。
2、按照运输方式划分为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等。
3、按照运行组织形式划分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
4、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坚持规划的前瞻性和全局性。
2、坚持规划的系统性。
3、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想协调。
4、坚持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5.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6、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7、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制定交通发展战略的一般步骤和主要内容:1、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与评价。
2、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3、面临的挑战、机遇和有利条件分析。
4、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研究。
5、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6、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城市道路系统功能:城市道路系统的分类:城市快速路。
规划的一般要求:1、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km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2、快速路应与其他干道构成系统,与城市对外公路有便捷的联系。
3、机动车道应设置中央隔离带。
4、快速路上的机动车两侧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
5、与快速路交汇的道路数量应严格控制。
6、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快速路穿过人流集中的地区,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城市主干路。
一般要求如下:1、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
2、交叉口之间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带宜连续。
3、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城市次干路。
一般要求: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点和出租汽车服务站。
城市支路。
规划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1、支路应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相连接。
2、支路应与平行快速路的道路相接,但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接。
3、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1、与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相协调。
2、与城市交通需求特征相匹配。
3、与地形、地貌、地物等相适应。
4、与城市空间景观环境相融合。
5、与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相结合。
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及其各自适用的条件:城市道路横断面可分为四幅路、三幅路、双幅路和单幅路。
适用下述条件:四幅路适用在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车道多,红线宽度不低于60m的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三幅路适用在机动车交通量较大、车速要求不高、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不低于50m的城市次干路;双幅路适用在机动车交通量较大,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有的平行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也可采用双幅路;单幅路适用在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道路交叉口规划的一般原则如下:1、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
2、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
3、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
4、交叉口转角处的人行道铺装宜适当加宽,并恰当地组织行人过街。
5、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美观的要求。
6、为提高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口可在进口道范围内采取适当措施以增设车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应设置变速车道与集散车道。
立体交叉口规划的一般原则如下:1、立体交叉应按规划道路网设置。
2、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3、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
4、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标准车/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并妥善解决设置立体交叉吼对邻近平面交叉口的影响。
5、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当地形适宜修建立体交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6、道路跨河或跨铁路的端部课利用桥梁边孔,修建道路与道理的立体交叉。
7、立体交叉应在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采取简单形式,其体形和色彩应与周围建筑协调,力求简洁大方。
8、立体交叉的线形布置应与桥梁设计配合,不宜设置过多斜桥、坡桥及弯桥,并减少桥梁面积。
各级立体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如下:Ⅰ级——任何方向的车流均可连续通行。
Ⅱ级——保证快速路车流连续通过,其余方向可以间断。
Ⅲ级——高等级道路优先,低等级道路交通不得干扰高等级道路交通。
可采用分离式立交,也可将道路接入快速路的辅路,按右进右出方式组织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原则:1、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2、与城市经济、交通需求相适应;3、应考虑主要客运交通走廊、主要客流集散点;4、应具有协调轨道交通、缓解拥堵和交通导向的功能;5、应考虑工程的可实施性;6、应考虑运营的经济合理性;7、应考虑与其他交通系统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