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整理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0ca52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1.png)
一、名词解释政治:由社会经济基础产生和制约的,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全部社会政治关系、政治组织、政治活动的总和。
政治形态: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是依赖于社会形态,有相对独立性的有机体,是政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表现与形式和阶段。
政治力量:是政治形态活动的主体,其主体可以是政党、民族、社团、阶级、政治人物。
政治组织:是政治活动的主体进行政治活动的组织设施。
政治意识:是政治活动的理论原则和经验,包含各种法律理论、政治态度、思想观念政治行动:是政治活动的过程,包含统治、管理、决策、选举参与等。
政党:一定阶级和阶层中的活跃分子,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特别是为夺取和维持政权,影响政权的行使而建立起来的成为某一阶级或阶层的政治力量的组织。
政党制度: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程度、状态,又称为政党政治。
政治团体:又可以称为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院外活动集团,指的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体。
政治文化: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个体的政治意识:个体对自身在政治共同体当中的地位,身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的政治利益的认识群体的政治意识:在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由个体组织而成的正规或非正规的政治集团,关于集团内在的政治关系和外在政治关系的反映。
社会的政治意识: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政治形态的意识。
政治管理:政治权利主体按照其某些既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的,有计划地控制和引导的活动过程。
政治参与:公民自上而下参与,旨在影响国家的政治统治,政治管理等政治过程的活动,这种活动集中表现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产生以及政府决策过程的影响。
二、简答题1.美国两党制与英国两党制的区别。
(1)美国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总统竞选的获胜者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反对党。
(2)英国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由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其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d00b733a866fb84ae45c8da9.png)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
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
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
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5、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6、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7、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9、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12、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3、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政治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政治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d741b48804d2b160b4ec071.png)
60、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治发展?在今天由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历史条件的复杂性和主观认识的某些偏差,致使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环节甚或较为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因此,需要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改革来加以解决和克服。
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来看,政治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1)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根本任务。
(3)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结构的合理化与政治管理的高效化,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4)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复杂矛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渐进发展。
美国两党制与英国两党制的区别是什么?英国的两党制主要是通过下议院选举来实现的,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这个组阁的政党便成为执政党,执政党和反对党在形式上界限分明。
美国两党制主要是通过总统选举来实现的,通常把总统所属的政党称作执政党,美国两大政党之间政治分解不很明显。
英国的两大政党采取集中制,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分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58、如何理解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单一制和联邦制作为两种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反映和体现的是国家权力集中的不同程度。
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单一主权的国家,联邦制是由若干个联邦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
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前者授权后者,还是后者授权前者;二是中央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权力如何划分;三是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是以一个事先制定的规则(如宪法)为依据,还是以一方的意志为依据。
57、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有哪些?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国内政治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威,这一权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权威,形式上却有公共性,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权威;两者的利益构成和内容有所不同;两者在行为主体方面也不同。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df7c9c8e45c3b3566ec8b1f.png)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问答)三、名词解释: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5.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7.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2.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4.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6a6480190c69ec3d5bb7525.png)
【国家的历史类型】根据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而对其作出分类的一种方法。
【国家形式(政府类型)】指国家权力在横、纵两个方面的配置、组合的形式。
包括(一)国家横向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配和相互关系;(二)国家纵向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即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整体权力与部分权力的分配及其相互关系;(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即所谓“政治体制”。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一个国家的政体,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主要涉及中央权力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国体】政府的性质,即在国家中,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政体类型】按照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具体样式的一般特定,对政体作出的分类,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是:一、最高国家权力的抵掌者人数的多少;二、最高国家权力抵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
按照此标准,通常国家政体可以从总体上区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类。
【专制君主制】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特征是:君主拥有绝对至上的权力,君主不受任何来自外部的限制和监督,君主或者按照意志、或者按照自己不必执行的法律来行使权力。
【立宪君主制】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形式之一。
立宪君主制下,君主的地位和实际权限根据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规定设置。
按照立宪君主制国家权力中心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是指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一方面君主权力受到议会和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君主掌握着政府任命权、解散议会权和钦定宪法权等权力。
议会君主制是指只有议会一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君主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实际限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只有国家象征意义。
【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
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22482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8.png)
政治学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权威性分配过程。
对政治的定义难以统一,对政治含义的不同理解有: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作为妥协和共识的政治;作为权利和资源分配的政治。
2、权威权威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正当的权力”。
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权威则是发挥此影响的权利。
因此,权威的基础是公认的必须服从的义务,而不是任何形式的强迫和控制。
根据服从形成的基础,韦伯区分了三种权威类型:传统型权威源于历史;克里斯玛型(超凡魅力)权威来自个人的非凡气质;合理-合法型权威则建立在一套非人格化的规则基础之上。
3、治理治理是比政府更为宽泛的术语。
治理广义上是指协调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因此政府可视为参与治理的机构之一。
主要的治理渠道有市场、阶层和网络。
4、共识共识即一致,但通常指一种特定类型的一致。
它既可指广泛上许多个人或团体的接受,也可以是根本或基础性原则的一致。
人们在程序共识和实质共识两种意义上使用“共识政治”。
5、权力权力最宽泛的意义是指达到所期望结果的能力。
在政治学中,权力通常被视为一种关系,即以非他人选择的方式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
6、政府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广义上包括维持有序通知的任何机构,核心特征是有能力制定和执行集体性决定。
7、乌托邦/乌托邦主义字面意思是理想或完美的社会,特征为消除欲求、华姐冲突及免于暴力和压迫。
乌托邦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化的形式,它构想出理想或完美的社会模式,以批判现存秩序。
8、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专制政府的理论与实践,常与专制君主相联系。
宣称拥有无限的通知权力,不受外部机构的制约。
9、极权主义极权主义是一种支配范围无所不包的政治统治体系,通常建立在渗透性的意识形态操纵以及公开的恐怖与残暴统治基础上。
10、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套有或多或少内在一致性的思想观念,不管目的是维护、修正还是推翻现存的权力关系体系,它都提供了有组织政治行动的基础。
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123
![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123](https://img.taocdn.com/s3/m/4f7c8e215901020207409cc6.png)
《政治学基础》中的名词解释【政治】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指在共同体中并为共同体利益而作出决策和将付诸实施活动。
【政治利益】人们在政治过程中,借助公共权力来实际的具有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政治权力】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利】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在政治共同体中获取自身利益的正当性和特定资格。
这种资格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是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政治行为】指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活动。
政治行为通常有四个要素,即,政治行为的主体、方向、性质和方式。
【政治冲突】指政治体系中的不同个人或群体,由于利益的不一致和对同一利益均具有要求而产生的矛盾。
政治冲突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表现。
.【政治斗争】政治冲突的一种形式,指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权利而围绕着公共政治权力所产生的对抗性互动行为。
政治斗争行为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利益争夺;2权力角逐;3矛盾对抗;④意识自觉;⑤事关全局。
【暴力斗争】指伤害个人和社会的暴烈性政治压迫与政治反抗的行为,它在政治革命和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最为普遍,是和平合法手段失效以后采取的斗争手段,最主要表现形式有暴动、武装起义和战争。
【议会斗争】非暴力政治斗争的一种。
指社会各个阶级、政党、集团及其代表在议会里所进行的斗争。
这种斗争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斗争各方都进行理论宣传、施加政治压力,甚至采取金钱交易的方式,以实现自己的集团利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41a20d172ded630a1cb669.png)
1 / 2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0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0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民主化的意义是什么?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0政党具有哪些特性?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0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体现.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是合法行为.是通过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局限于政府决策,政治参与包括公民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相关的公共活动.0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0选举的基本原则: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0政治权力的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0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0自由主义遵循的基本原则: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法主义原则 0政治改革的特征: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0政治革命的特征:1.政治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运动,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夺取政权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政治革命的首先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0为什么现代代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5.国际势力的影响赞成的政治不稳定.0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 O 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1.国家与政府的联系体现在:①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②国家以政府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的组织手段③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2.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①政府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从国家构成要素来看,,它是由土地、人口、政府和主权所构成的统一体.一个国家的存在,不能没有政府,但是,政府本身的更迭并不导致国家的灭亡.在现代社会,国家主权一般为人民所拥有,而政府权力则是人民通过法定的方式授予政府组织和官员的.在政治生活中,一国的公民可以不认同政府及其政策,但不能反对和脱离自己的国家,否则就会丧失公民资格.所以,反政府与反国家是两个概念.②政府权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并不等于国家主权.③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能并不同于国家功能④就其组织2 / 2 构成来看,国家是由统治阶级成员和非统治阶级成员共同构成的,而政府不包含非政府的其他社会成员. O 试述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经济市场化。
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
![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9d6081352d380eb62946db8.png)
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实际上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2.政治权利:政治权利就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利内容是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政治权利法定范围内的自主性。
3.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他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4.政治统治: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建构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关系,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统治行为。
5.政治管理: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于社会的管理,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管理行为。
6.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法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7.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是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
8.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他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a4432ac284ac850ad024295.png)
政治学名词解释1、政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表现,是以一定阶级为基础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是以研究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阶级:由于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团体。
4、国家契约说:认为国家本质上是自然人之间的权利契约。
由于基于某种主观假设,不符合历史事实,缺乏科学性。
5、国家历史类型:是指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顾家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概括。
6、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7、政体: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8、国家结构: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划分与配置。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中国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的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同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1、国家机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只能,行使国家政权,按照一定原则组织的国家机关体系总和。
12、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机构职位,是一个国家形式上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象征性或实际上掌握国家权力,是国家机构体系中,形式上或实际上的首脑地位。
13、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二者有机结合的辩证统一。
14、政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实际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是在统治阶级及其认可范围内承认、实现、保障公民权利的政治形式。
15、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
社会团体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成员组成,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开展政治活动的政党16、政党制度:由法律规定,或在政治生活现实中形成的,规范政党行使国家权力或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49a9230066f5335a812198.png)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第一部分: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政治】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指在共同体中并为共同体利益而作出决策和将付诸实施的活动。
【政治利益】人们在政治过程中,借助公共权力来实际的具有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政治权力】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利】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在政治共同体中获取自身利益的正当性和特定资格。
这种资格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是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政治行为】指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活动。
政治行为通常有四个要素,即,政治行为的主体、方向、性质和方式。
【政治冲突】指政治体系中的不同个人或群体,由于利益的不一致和对同一利益均具有要求而产生的矛盾。
政治冲突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表现。
【政治斗争】政治冲突的一种形式,指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权利而围绕着公共政治权力所产生的对抗性互动行为。
政治斗争行为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利益争夺;2权力角逐;3矛盾对抗;④意识自觉;⑤事关全局。
【暴力斗争】指伤害个人和社会的暴烈性政治压迫与政治反抗的行为,它在政治革命和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最为普遍,是和平合法手段失效以后采取的斗争手段,最主要表现形式有BD、武装起义和战争。
【议会斗争】非暴力政治斗争的一种。
指社会各个阶级、政党、集团及其代表在议会里所进行的斗争。
这种斗争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斗争各方都进行理论宣传、施加政治压力,甚至采取金钱交易的方式,以实现自己的集团利益。
政治学原理重点
![政治学原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a6961590c69ec3d5bb752e.png)
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和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2、政治权利: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主体影响和控制政治权力客体的能力。
3、国际体系:体系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4、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的一种政体。
5、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6、共和制: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7、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套多少能够自洽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
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
8、政治发展:政治体系朝着一定目标变化的过程,其中的“目标”是人们在社会历史环境约束下的价值选择,使人们(包括政治体系中的行为者和体系外的研究者)在不同群体层次经由政治沟通而达到的共识。
9、民主: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10、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11、政治心理:政治心理通常指政治行为主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1)政治认知(2)政治情感(3)政治信仰(4)政治态度等因素的总称。
12、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平民百姓)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56ccf0ba0d4a7302763ac5.png)
2、决定政府组成。 3、控制政府税收。 4、质询政府政策。 5、弹劾政府高级官员。
十三、论述地区民族冲突问题对国际政治生活的影响? 答:1、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影响人民的社会生活。
2、民族冲突又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形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3、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4、霸权主义的干预和操纵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问题的进一步复杂化。
二十、论述当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1、主权平等原则。
2、和平共处原则。 3、互不侵犯原则。 4、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5、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普遍性、共识性、应然性、约束性。
二十一、论述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于国家的意义? 答:1、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九、简述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答: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并在的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1、生产力高度发达。
十五、论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具体作用? 答:1、组织功能。政治团体作为群众组织,可以把分散的个体群众组织起来,为政府统治和政治管理奠定良好
的基础。 2、参政功能。公民通过政治团体的组织和活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3、民主监督功能。政治团体在关注和维护团体及成员的利益时,同时能够起到监督政府内部工作的作用。 4、教育功能。政治团体还担负着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育功能。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af50354680203d8ce2f24ea.png)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完整版)【政治】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政治学】广义上的政治学是指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重要学科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它的外延及其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狭义上的政治学就是政治学基本原理。
政治学基本原理是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是在宏观上把握政治现象的科学。
【政治科学】属于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范畴,主要从事于描述某一个政治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
【政治人】是指具有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并且实际参与政治过程的人。
【政治家】通常指专职从事政治活动、担任政治机关领导人或政党、社团等政治组织的领袖,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起过重大作用和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
【政治关系】是指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种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基于特定的利益,围绕政治权力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权力】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影响和支配的力量。
其本质特征就在于社会主体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互动关系。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权力现象,即政治主体基于特定的利益关系或其他因素对特定社会客体形成的制约关系。
【国家权力】是指由国家机器掌握和行使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均有制约作用的政治力量。
【主权】是指在一定地域之内的不受限制的绝对的政治统治权。
【社会公共权力】是以社会共同体或其代表的名义行使的权力。
指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即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
【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社会成员为获得或保持某种利益,在群体生活中拥有的可以作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或不作某种行为的特定资格。
这种资格是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与义务构成统一关系。
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政治权利】是指社会成员拥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管理等政治生活的特定资格。
政治名词解释简答
![政治名词解释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7ec09e1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0.png)
政治名词解释简答
1. 民主:一种政治制度,通过普遍选举和平等竞争,让公民参
与决策过程并享有自由权利的政府形式。
2. 独裁:一种政治制度,由一位个人或一个小团体集中权力掌控政府,实施专制统治,忽视公民自由和人权。
3. 社会主义:一种经济和政治理念,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经济资源
公平分配,追求实现阶级平等和社会公正。
4. 资本主义:一种经济制度,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鼓励私人
投资和盈利,重视个体的经济自由和竞争。
5. 共产主义:一种理论和运动,追求实现社会财产公有制、阶级消亡
和无国家制度的社会制度。
6. 权力分立:一种政治原则,将国家权力划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
个独立的部门,以实现相互制约和权力平衡。
7. 双轨制:一种政治机制,指在某一领域设立两条平行的政治决策渠道,一条为正式规定的,一条为非正式的权力运作方式。
8. 基层民主:一种政治实践,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的决策和管理,加强
基层组织的自治能力,追求民主参与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建设。
9. 政治谋略:一种策略和手段,用于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计划和行动,常涉及政治家的权谋、策划和取舍。
10. 政客:一种从事政治活动的人,通常指以个人权力、地位和利益
为中心,追求自身政治目的的人。
政治学基础考试重点
![政治学基础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27831a02768e9951e73896.png)
b途径(1)政治革命:以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政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新旧更替为基本内容的激烈的根本政治变革。
作用:通过改变政治关系,更新政治体系,变革政治文化来实现革命力量的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
e民主和专政都是统治的形式
f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
g从资产阶级共和国到社会共和国再到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类实现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的必经之路。
5.政治博弈的要素
答:A 参加者:个人、团体、国家
B 资源:财富、威望、职位、人数、说服技巧
C 对策(核心)
D 规则: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
c.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近代政治学形成 :马基雅维里 《君主论》布丹 《共和六论》权力政治观与主权理论
d.17、18世纪近代政治学繁荣时期:洛克、孟德斯鸠、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
e.19世纪后期 趋向庸俗
f.20世纪 形成独立学科
g.20世纪50-70年代 行为主义政治学盛行
3.亚里士多德有关政体的分类
社会民众,全部客体
实现方式
综合性改革
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
暴力革命:暴动、武装起义、战争
非暴力革命:议会斗争、政治示威、政治不合作、政治不服从
20政治民主原则和主要特征
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平等自由原则。
以法治国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特征:政治民主以代议政治为基本模式。
政治民主以民意政治为基本内涵。
政治民主以选举政治为基本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
政治学: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
利益: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政治参加的权利、民主权利,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
政治权力: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统治:在阶级社会中,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在政治领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的统治,以保障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政治管理: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
政治参与: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国家: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
政党: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
政治社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政治社会化: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
政治革命: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
政治改革: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
政治斗争:各阶级、阶层、政党、民族、国家和政治力量之间围绕着政治权力所进行的斗争。
政治制度: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政治行为。
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使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适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2、简答题
1、政治关系:在同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的不同政治主体之间的关系有哪些?(请说出5种)
1、公民之间的关系;
2、阶级关系(群体之间的关系);
3、利益集团的关系;
4、政党关系(对抗、合作、竞争、妥协);
5、政治官员之间的关系;
6、民族关系。
3、权力的构成要素有那些?
主体:1、国家、政府;2、政治社团;3、政党;4、政治个人
客体:受权力作用的群体或个人
5、政治权力包含的要素有哪些?
客观: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2、社会财富;3、暴力。
主观:1、能力素质;2、身份资格;3、理论与策略;4、政治组织。
6、资本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1、自由权;
2、参政权;
3、诉愿权。
7、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有哪些?
1、自由权;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监督权与罢免权;
4、诉愿权。
8、政治参与的方式有哪些?
1、政治投票;
2、政治选举;
3、政治结社;
4、政治表达;
5、政治接触;
6、政治冷漠。
10、简要说出政治管理的作用。
1、政治统治得以强化和巩固的基础;
2、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机制;
3、政治权利的实现途径;
4、社会有序运行的积极保证;
5、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
11、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有哪些?
1、家庭;
2、学校;
3、特定的政治符号;
4、大众传播工具;
5、社会政治组织;
6、政治实践。
不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
13、政治参与的作用。
政治作用:1、公民以其政治权利和资格,通过影响政治权力及其作用,最终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2、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3、影响
政治管理的民主化;4、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5、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社会作用:1、影响社会公平;2、影响经济发展;3、影响社会流动与自治;4、影响历史发展。
15、影响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
1、利益因素;
2、政治权利因素;
3、政治权力因素;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社会文化因素;
6、政治事件;
7、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2、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作用:1、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2、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3、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4、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3、比较分析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
1、主体:政治改革的主体是政治领导阶层;政治革命的主题是革命阶级。
2、任务:政治改革的任务是调整政治关系;政治革命的任务是夺取政权。
3、方式:政治改革采取的是和平的改良方式;政治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方式。
4、目的:政治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政治革命是为了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改革。
5、作用:政治改革缓解了社会矛盾;政治革命为政治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4、结合现实分析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1、赋予个人以待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2、维持、改变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
3、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
四、补充
1、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
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制度选择的超越性与跨越性,二、制度主体的人民性,三、资源配置的整体性,四、制度系统的自我创新性,五、制度发育的不成熟性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4、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