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民歌欣赏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秀5篇)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大全篇一教学内容: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六)分组活动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三、总结教学反思:能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能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三年级音乐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扮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3.音乐知识(1)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同学理解。
教学重难点: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能区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过程: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局部(可以听两遍)。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欣赏和学唱代表性民歌3. 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欣赏法:播放代表性民歌,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3. 实践法:分组学唱民歌,进行合唱表演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音响设备3. 民歌乐谱4. 合唱麦克风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篇:播放代表性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民歌的美。
3. 学唱篇:分组学唱民歌,给予学生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文化篇:讲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如《茉莉花》所反映的江南水乡风情。
5. 实践篇:分组进行合唱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歌的魅力。
6. 总结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歌的意义和价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合唱等。
2. 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学唱和实践,评估学生对民歌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民歌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所学民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参观民间音乐表演:组织学生参观民间音乐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歌文化。
3. 制作民歌专题报告:让学生选择一首感兴趣的民歌,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并进行报告分享。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给予个别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 注重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唱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歌欣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我国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首民歌:山西《走西口》、内蒙古《牧歌》、江苏《茉莉花》、四川《康定情歌》和广东《彩云追月》。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各地民歌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难点:理解并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我国各地区的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民歌欣赏。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介绍五首民歌的背景和特点。
(2)钢琴伴奏,教师示范演唱五首民歌。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学唱,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2)讲解各地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民歌欣赏》2. 内容:(1)五首民歌的名称及地区。
(2)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3)各地民歌风格形成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学唱五首民歌,录制视频。
(2)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写成书面报告。
2. 答案:(1)视频提交至班级群。
(2)书面报告在课后一周内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五首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民歌旋律、节奏的掌握情况,以及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理解。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地区的民歌,如云南、贵州等地的特色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各族民歌-接力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各族民歌-接力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各族民歌特点,能够简单朗读《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常识》,并能在校内外小组活动中进行介绍。
2.能听辨各族民歌的基本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学会少数民族歌曲的演唱和表演技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常识2.民族歌曲选唱:《听说有各民族》《草原之夜》《哈尼族姑娘》《恭喜恭喜》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各族民歌的历史和地域背景,唱几句民族歌曲。
第二步:学习1.让学生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常识》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2.点播选唱民族歌曲,让学生听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分小组,指派角色:领唱、伴唱、鼓手、舞蹈表演者、乐器演奏者。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练习。
第三步:巩固1.小组表演。
2.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让学生互相欣赏。
3.教师与学生共同组织唱歌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第四步:课后拓展1.让学生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进行学习并展示。
2.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民族乐器演奏。
四、教学评估1.以小组表演为主要评估方式,着重评估学生合作能力、唱歌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2.反复练习和点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五、课堂设计思路1.通过让学生听辨歌曲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带领学生欣赏民族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多样文化的魅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掌握音乐表演技巧。
六、教学心得体会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可以带给学生快乐和信心,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本节课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了评估方法和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和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学生的基础不同、课下习惯和环境等问题。
通过一步步带领学生学习,以及和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慢慢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各类民歌欣赏教案
各类民歌欣赏教案教案标题:各类民歌欣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民歌,包括传统民歌、现代民歌和民族民歌。
2. 学习欣赏各类民歌的音乐特点、歌词内容和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4.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音响设备。
2. 各类民歌音频或视频资源。
3. 民歌歌词和相关背景知识资料。
4. 学生练习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各类民歌欣赏。
2.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对民歌的了解和感受。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分别介绍传统民歌、现代民歌和民族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民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并解读其音乐特点和歌词内容。
3.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各类民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三、欣赏与分析(20分钟)1. 播放一首传统民歌,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传统民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首传统民歌的音乐特点、歌词内容和文化背景,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欣赏一首现代民歌和一首民族民歌,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讨论。
四、情感体验与表达(15分钟)1.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民歌,并用练习本记录下来。
2. 学生思考并写下对这首民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对歌词的理解或与自己生活经历的联系等。
3. 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可以进行小组展示或全班交流。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和学习民歌的意义。
2. 提供更多民歌资源和学习途径,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欣赏民歌。
3. 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民歌的文章或制作一份民歌欣赏推荐列表等。
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合理,结合了知识讲解、欣赏与分析以及情感体验与表达等环节,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对各类民歌的欣赏能力。
音乐教案-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民歌欣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民歌的分类、特点及欣赏方法。
2.教学难点:民歌的情感表达及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如《茉莉花》。
(2)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名称及演唱者。
(3)简要介绍民歌的定义及特点。
2.民歌分类及特点(1)播放不同类型的民歌,如《康定情歌》、《小放牛》等。
(3)讲解各类民歌的背景及文化内涵。
3.民歌欣赏方法(1)播放一首民歌,如《青藏高原》。
(2)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3)讲解如何欣赏民歌,如感受歌曲的情感、理解歌词的意境等。
4.民歌欣赏实践(1)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欣赏。
(2)各小组讨论歌曲的特点、情感表达等。
(3)每组派代表分享欣赏心得。
5.民歌演唱实践(1)教唱一首简单的民歌,如《茉莉花》。
(2)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音准等。
(3)分组练习,集体演唱。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分享自己在民歌欣赏方面的收获。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四、课后作业1.搜集一首自己感兴趣的民歌,了解其背景及特点。
2.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民歌欣赏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民歌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民歌的分类、特点及欣赏方法在讲解民歌分类时,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民歌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吗?”“是的,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类型。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民歌欣赏》一文,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通过学习和欣赏多种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导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课堂讲解: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中国民歌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觉分析。
3、音乐欣赏: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4、互动讨论:在欣赏完一首民歌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歌词、旋律、语言等方面分析歌曲的内涵和文化特点。
5、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唱歌、打节奏等方法,巩固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听觉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中国民歌的起源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类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时期。
中国歌谣传统始于口头文学,包括无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经验和智慧,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性。
2、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演变,从最初的歌谣变成了各种类型的民间歌曲、小调、诗歌歌曲、民间舞蹈和音乐戏曲等。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音乐形式、歌唱方式和文化特征。
第二节: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和演唱技巧1、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中国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往往是由一段简单的旋律、朴素的歌词和传统的乐器伴奏组成。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形式特征,如简单明了的旋律结构、抑扬顿挫的节奏和丰富多样的歌唱技巧。
民歌欣赏——教案设计
民歌欣赏——教案设计本文旨在探讨“民歌欣赏——教案设计”的相关问题。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民智慧和情感的表达。
将民歌欣赏纳入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道德情感和审美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设计民歌欣赏课程。
一、学情分析在设计民歌欣赏课程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准确把握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以此为基础,确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重点和难度也有所不同。
比如,小学生单纯喜欢听好听的歌曲,容易接受旋律简单、歌词易懂的民歌;初中生则需要更深入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课程内容也需要更加丰富多样化。
因此,学情分析是设计民歌欣赏课程的基础和前提。
二、课程设置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难度之后,接下来我们要设计具体的课程设置。
通常,一个完整的民歌欣赏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前期预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应该在课前准备一些热身活动,如歌曲引导、情景演绎等,让学生进入民歌欣赏的氛围中。
2.主体部分(1)音乐赏析这是民歌欣赏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主旋律等,并学习如何欣赏和分析民歌的音乐形式和特点。
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际练习,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和感受力。
(2)歌词解读民歌的歌词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这是学生学习民歌欣赏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歌词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引导学生了解民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歌。
(3)文化讲解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文化自信,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
3.课后延伸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民歌的内涵和魅力,需要在课后继续延伸。
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自主欣赏其他民歌,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和演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歌的美妙。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第一章:民歌简介1.1 了解民歌的定义:民歌是指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
1.2 探讨民歌的分类:根据地域、风格和内容,民歌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
1.3 分析民歌的特点:民歌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地域性、时代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1.4 介绍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民歌一直在不断发展演变。
第二章:地方民歌欣赏2.1 江苏民歌《茉莉花》:学习这首经典的江苏民歌,了解其歌词内涵和旋律特点。
2.2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欣赏这首具有浓郁云南特色的民歌,分析其音乐元素。
2.3 陕西民歌《信天游》:感受这首西北民歌的豪放与激情,探讨其歌词寓意。
2.4 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学习这首具有四川特色的民歌,了解其音乐风格和历史背景。
第三章:民歌演唱技巧3.1 发声练习: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演唱民歌做好准备。
3.2 咬字清晰: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使演唱更加清晰易懂。
3.3 情感表达:学会通过歌声传达歌曲的情感,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3.4 节奏把握:掌握民歌的节奏特点,准确演唱歌曲。
第四章:民歌伴奏乐器4.1 简介民歌伴奏乐器:了解民歌演唱中常用的乐器,如二胡、笛子、古筝等。
4.2 学习民乐演奏技巧:以二胡为例,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
4.3 分析民歌伴奏模式:探讨民歌伴奏的常见模式及其作用。
4.4 练习合奏:分组练习,模拟实际演唱场景,提高合作能力。
第五章:民歌活动实践5.1 举办民歌演唱会:组织学生进行民歌演唱,展示所学成果。
5.2 制作民歌海报:学习设计制作海报,为演唱会宣传活动做好准备。
5.3 开展民歌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检验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民歌与文化背景6.1 探讨民歌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的民歌如何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
6.2 研究民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了解民歌如何体现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
《民歌》教案范文
《民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民歌,掌握《民歌》的歌词和曲调。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民歌》的歌词和曲调。
2.掌握演唱《民歌》的技巧和表情。
三、教学难点1.歌曲的整体表演和合唱。
2.鼓励学生表现个人风采的同时,注重团队合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民歌《民歌》2.教师简要介绍《民歌》的背景和重要性二、歌曲欣赏(1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民歌》的歌词和曲调。
2.教师和学生一起大声朗读歌词,感受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教师指导学生一起跟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三、歌曲学唱(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各个部分,包括歌词和曲调。
2.教师分段教唱,学生跟读。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音准和节奏。
四、团队合作(15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练习不同的乐器和合唱部分。
2.教师适时提醒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3.小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五、整体表演(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整体表演《民歌》,包括歌唱和乐器演奏。
2.学生按照分组进行表演,并注意团队的整体协作。
3.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表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总结(5分钟)1.教师向学生总结《民歌》的特点和意义。
2.学生回答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完善表演技巧和表情。
2.学生体验其他民歌,并写下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欣赏、合作和表演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歌》。
同时,鼓励学生展示个人才艺的同时,注重团队合作。
然而,本节课缺乏具体的活动设计,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歌曲《牧童之歌》教案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歌曲《牧童之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童之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民歌,选自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牧童在田野上的快乐生活,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富有地域特色。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音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音乐有较高的热情。
但在音乐鉴赏和歌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民歌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2.能够正确演唱《牧童之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感受歌曲魅力。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演唱、表演,提高合作意识。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纠正发音和歌唱姿势。
4.音乐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和音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牧童之歌》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图片、故事等相关教学素材。
3.准备教学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安排教学场地,确保音响设备正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牧童之歌》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地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图片,讲述歌曲描绘的故事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歌曲所表现的美丽田野。
同时,教师板书歌曲标题《牧童之歌》,提醒学生关注。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节奏等问题。
引导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民歌之旅-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民歌之旅-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小学三年级学生能够认识民歌,了解其特点,体会其情感表达。
2.能够欣赏民歌,发挥自己的音乐感受,感受其中情感内涵。
3.能够学唱多首民歌,提高唱歌水平,培养兴趣。
4.能够了解多种乐器,认识它们的名称,了解其特点。
5.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民歌的基本知识和唱法。
2.了解不同乐器的名称和特点。
3.能够在合唱中体会团队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学生欣赏一段民歌,了解民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情感的方法。
2.教师介绍乐器,让学生知道有哪些乐器。
2. 学习环节(1)学唱民歌1.教师先唱,学生跟唱,进行语音模仿。
2.教师分句教唱,学生跟唱,进行句子模仿。
3.教师分组,分部分教唱,学生跟唱,进行部分模仿。
4.整体合唱。
(2)学习乐器1.教师介绍乐器的名称和特点。
2.学生跟着教师模仿乐器发声。
3.整合多种乐器,欣赏乐器演奏。
(3)团队合作1.教师分小组教唱,各组自己进行边唱边学。
2.整体合唱,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总结环节1.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民歌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四、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
学生也学会了唱多首民歌,唱法和语音发音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乐器学习中,学生对多种乐器名称和特点都有了了解,并且能够体验到音乐的美。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合唱效果比较显著。
(听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堂情境及需求分析这节课为三年级音乐下册的教学内容,课堂情境为学生进行集体听赏,学会欣赏歌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为了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欣赏需求,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本次课重点是让学生听到经典传统音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优美旋律,一方面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欣悦与舒畅,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背景知识及歌词内容;•认识传统音乐乐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通过听赏音乐、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提高学业成绩、性情修养。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听辨传统音乐乐器;•学生能够口头陈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背景知识及歌词内容;•帮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教师放一段轻松、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一起跳舞,热身,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正文1.教师介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背景知识和歌词内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首流传于中国民间的童谣,是中国民歌中的代表作之一。
歌曲歌词简洁朴实,讴歌了穷人孩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学生跟着教师分别听几段歌曲,在听音乐的同时询问学生对乐器的认知。
2.欣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教师向学生演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生认真欣赏音乐,在听的过程中注重节奏感和旋律感的体会;–学生们通过听歌发现歌曲的优美旋律、歌曲的抒情特点和表达了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情感,从而萌发对音乐的爱好。
3. 延伸环节1.学习与器乐相关的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对比听古老、传统的古琴与现代的电子琴的差异和特点,介绍国内外常见的一些传统器乐。
–介绍传统器乐及其演奏特点,如板胡、管笛、琵琶、二胡等。
2.创造与发挥环节:–由教师带领发表听后感,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感受,分享与欣赏的快乐;–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用废旧材料制作并欣赏自己的音乐乐器。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设计:(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习,使同学掌握以下知识:1、民歌的内涵与外延。
2、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3、地域特征与民歌风格的关系。
4、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
5、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能力发展目标:1、在欣赏中引导同学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同学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2、通过方法的介绍,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1、培养音乐兴趣,以和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
2、激发同学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
3、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和重点、难点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1、中国民歌是我国保守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其它种类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基础。
本节课中,选入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民歌,突出体现了中国民歌的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
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
2、内容的选材,符合高中同学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初中阶段所学民族音乐知识的补充与衔接,并能使同学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欣赏各地民歌,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2)在欣赏过程中让同学自身去听辨、分析,学唱民歌片断,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同学实际的区分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三年级音乐教案顽皮的小杜鹃优秀5篇
三年级音乐教案顽皮的小杜鹃优秀5篇三年级音乐教案《顽皮的小杜鹃》篇一教学内容:表演唱《顽皮的小杜鹃》听赏《对鸟》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顽皮的小杜鹃》。
2、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和器乐伴奏。
3、学生能听出《对鸟》中的演唱形式,学唱几句方言。
教材分析:《顽皮的小杜鹃》是一首奥地利民歌,它情绪欢快活泼,略带俏皮,四四拍,F大调。
歌曲中加入了“咕咕”的叫声使整首歌曲充满了童趣。
《对鸟》是一首浙江传统民歌,跟《顽皮的小杜鹃》一样,均为表现鸟类的歌曲,结构短小简单,旋律优美流畅,通过这两首歌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鸟儿可爱的音乐形象,从而增进对音乐的喜爱。
教学重点: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看懂歌曲的反复顺序及休止符的运用,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和器乐伴奏。
教学准备:录音机、碟片、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律动1、课前循环播放,让学生有个初步认识。
师: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这就是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欣赏过的《杜鹃圆舞曲》,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像小鸟一样翩翩起舞,飞向花丛,飞向蓝天,想不想试试?(播放二年级学过的歌曲《杜鹃圆舞曲》导入)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就像歌曲中的小杜鹃那么可爱、灵巧,它的音乐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又一次把它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它在哪呢?你听?(播放《顽皮的小杜鹃》伴奏,老师唱“咕咕”)(二)导入新课师:听见杜鹃鸟的歌声了吗?师:谁来模仿一下A、生模唱“咕咕”的声音、B、师:真聪明,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杜鹃的歌吧。
请同学们在听到咕咕的地方,做一个小杜鹃歌唱的动作,但是不要发出声音,明白吗?生:明白(学生表演,师和生一起配合完成,让学生再次感受音乐,集中注意力听赏)C、师:真棒,那你们觉得哪一种是正确的小杜鹃的歌声呢?一种是“咕咕”(平行);另一种是“咕咕”(有高有低),生:第二种(确定音高,对学歌曲有帮助)D、师:杜鹃鸟的歌声美不美?那我们来唱一唱吧。
音乐教案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民歌欣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第七章《民歌欣赏》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我国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小河淌水》等,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民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唱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分析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理解民歌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歌谱、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关注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各地民歌,如《康定情歌》、《小河淌水》等。
(2)分析这些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唱《茉莉花》,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分组进行学唱,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康定情歌》的旋律特点和歌词表达的情感。
(2)讲解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分析《小河淌水》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并进行学唱。
教师对学生的学唱和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课程名称:民歌欣赏2. 各地民歌代表作品:《茉莉花》、《康定情歌》、《小河淌水》3. 民歌特点:旋律、节奏、歌词4. 学唱技巧:装饰音、滑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茉莉花》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2)学唱《康定情歌》,注意演唱技巧。
2. 答案:(1)《茉莉花》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歌词描绘了少女的美丽和纯洁。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歌曲赏析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设计歌曲赏析篇歌曲赏析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理解中国民歌的文化背景,增强爱国情怀;2.学会欣赏《嘹亮歌声》中的优秀中国民歌,感受音乐中的美好情感;3.学会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语音发声发音、唱歌的技巧来唱出歌曲的音乐韵律与情感;4.增强集体意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5.通过唱歌,锻炼了孩子的声乐能力,加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与感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嘹亮歌声》教材中的中国民歌选唱。
三、教学重点1.通过唱歌欣赏,感受民歌的优美,增强爱国情怀;2.学会正确的歌唱方法,技巧和语音发声发音;3.了解《嘹亮歌声》教材中的中国民歌的文化背景,并能理解其情感表达。
四、教学难点1.学生在唱歌方面需要善于发掘自己的声音特点,以达到个人水平的发挥;2.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口形和发音方式,以使唱歌得到最佳效果;3.需要在节奏、韵律、情感等方面进行较高层次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选唱的中国民歌的文化背景,提醒学生唱歌时需要注意的各种技巧和重点。
2.示范法:教师进行唱歌示范,提示学生掌握唱歌技法。
3.听课法:学生听教师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体验音乐的美妙和感染力。
4.组唱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唱歌练习,锻炼学生的声乐能力,提高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评价方法:利用互评、自评或班级评比的方式进行学生唱歌成果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课堂设计1.背景介绍:在进行选唱之前,先进行一个课前活动。
播放《中国梦》的MV,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梦,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欣赏选唱的中国民歌:教师播放选唱的中国民歌,并简要介绍每首歌曲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3.学生独自欣赏:播放选唱的音乐之后,让学生独自欣赏,感受音乐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4.技巧练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所需技巧,如咬字、发声、呼吸等,并进行适当练习。
音乐欣赏(中国民歌)教案
在上课前,老师先介绍一款关于音乐方面的小游戏(节奏大师),让学生能够迅速引起注意,并且运用手机试玩一下这款小游戏,一方面可以在学习歌曲之前练习音乐的节奏感,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很快对音乐产生兴趣。
师:上节课老师布置预习的作业,让同学们分别感受一下西北民歌和江南民歌有什么不同,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运用一下电子软件进行生动而有趣的新课程。
1、歌曲《茉莉花》创作背景
扬州民歌《茉莉花》传承了扬州文化精髓,以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美的热爱,至今仍然散发着茉莉芬芳。我国最早刊载《茉莉花》歌词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中国最早刊载《茉莉花》曲谱的是道光十七年(1838)(在《乐歌考源》上又说是1837年)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茉莉花》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莉花》。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乐形态上有着不同演绎。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评论家易人、冯光钰和钱国桢在各自的论述中,都是以扬州的《茉莉花》为最基本的形态。茉莉花这种植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最早种植于广东一带(南越、南海),到宋代开始广泛种植于福建并传入江浙等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并因其香气而受喜爱,常作女子簪发之用,还成为了熏香的材料之一,影响着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日常生活;由于其芳香独特,迎合了中国文化对“香”的崇尚,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 ;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该曲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民歌的定义:民歌是指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它反映了中国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
2. 讲解中国民歌的特点:民歌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3. 引导学生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听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 学生讨论对中国民歌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章:民歌的分类与分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分类和分布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根据音乐形式和题材,中国民歌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几类。
2. 介绍中国民歌的分布:中国民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汉族地区,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本民族的民歌。
3. 引导学生欣赏几首不同类别和分布地区的代表性民歌,如《高山流水》、《小放牛》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分布。
2. 学生听赏不同类别和分布地区的代表性民歌。
3. 学生讨论对中国民歌分类和分布的认识。
第三章: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音乐特点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民歌的音阶:中国民歌主要采用五声音阶,也有一些民歌采用七声音阶。
2. 介绍中国民歌的节奏:中国民歌的节奏多样,有均匀的、自由的、变换的等。
3. 讲解中国民歌的韵律:中国民歌的韵律丰富,有押韵、不对称韵、叠韵等。
4. 引导学生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分析其音乐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音乐特点。
2. 学生听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分析其音乐特点。
3. 学生讨论对中国民歌音乐特点的认识。
第四章:民歌的歌词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歌词特点。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使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 民歌的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3. 各地域民歌的代表作品: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4. 民歌的演唱形式:独唱、对唱、合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学会欣赏和分析民歌。
难点: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民歌,感受民歌的魅力。
3. 实践法:学唱民歌,提高演唱技巧。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民歌的演唱形式和地域特点。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民歌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2. 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3. 教学资料:民歌乐谱、歌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引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3. 欣赏与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让学生聆听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4. 学唱民歌:选取一首简单易懂的民歌,教学生演唱,体会民歌的韵味。
5. 实践与展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演唱技巧:评价学生在学唱民歌过程中的发音、节奏、音准等方面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歌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民歌主题的课外活动,如民歌摄影、民歌绘画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音乐民歌欣赏教案
民歌欣赏
教学目标:
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欣赏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藏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欣赏来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
激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教师分别播放藏族、朝鲜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三、民歌欣赏
.朝鲜族民歌《桔梗谣》
教师出示朝鲜族的图片,引导学生在了解朝鲜族民歌风格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的朝鲜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服饰等文化。
2.藏族民歌《北京金山上》
(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给学生观看相关的藏族舞蹈的音乐片段,教学生做藏族舞蹈动作。
(3)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藏族的民歌。
3.维吾尔族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1)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关于维吾尔族的小知识讲给大家听。
(2)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维吾尔族热烈、奔放的音乐情绪。
(3)引导学生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舞蹈的动作。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