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生态学基础及生态学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2、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
——防止有毒物质进入环境、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3、 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
——防止输入不足(如施肥不足)、输入过多(如富
营养化、重金属)
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在质量、数量、空间和
⑤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环境和能量都是有 限的,当一个种群达到生态系统所给 于的限 制时,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或出于疾病、竞 争、饥饿、低繁殖率等等原因,引起种群数 量下降。
⑥环境的改变和波动(如环境的开发和种间竞 争),表现为对种群的选择压力,有机 体必须 调整以适应这种选择压力,不能适应的有机 体便会消失,这可能在一定时间内降低 生态 系统的成熟性。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a)通过各级食物链,组成了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并且服从热力学定律。
(b)能量流动的实现途径:光合作用和 有机成分的输入;呼吸的热消耗和有机物 的输出。
(c)生态系统热力学公式:
Pg=Pn+R 其中:Pg为食物链某营养级的总产量或输 入耗的的能能量量;。Pn为净产量;R为呼吸作用消
此外,还有利用耕作防 治(改变农业环境)、 不育昆虫防治(控制害 虫繁殖能力)和遗传防 治(改变昆虫的基因) 等方法。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积 累和富集规律 DDT、Hg 、Cd….
三、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
1、编制生态规划(环境规划)
——是指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时,不
是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还有考虑地球物理因素、 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各类规划必须进行环 境影响评价)
(d)能量流动的特点
①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 低,只有1.2%;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

生 态 系 统
非生物环境 (自然环境)
分解者
温度、光 土壤
水、二氧化碳、氧 有机物等
19
(2)生态系统的作用
生产者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将
生产者产生的有机物利
用而生长、繁衍,把自 己的粪便和尸体排向大
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
消费者
自然;
生 态 系 统
非生物环境 (自然环境)
分解者
温度、光 土壤 水、二氧化碳、氧 有机物等
生产者
它们分解动植物的残体、粪
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吸收某些分解产物;
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
最终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
消费者
的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参与 物质循环后可被自养生物重新
生 态 系 统
非生物成分 (自然环境)
分解者
温度、光 土壤
利用,使物质流动在大自然中
形成循环。
水、二氧化碳、氧 有机物等
始终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交流。
29
(2)生态系统的作用
非生物 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菌类:将分解后 的无机物转化 为可利用成分 细菌、真菌
生物成分
30
(3)生态系统的类型
按生态系统的环境 性质和形态特征
陆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包括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等)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城市、
工矿区等);
31

森林系统
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地
被植物及多种多样动物和微生物等与它周围
环境(包括土壤、大气、气候、水分、岩石、
阳光、温度等各种非生物 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生态学基础 教案

生态学基础 教案

生态学基础第一节环境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一、生态学概念1. 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利用环境以及生物的存在及其活动如何改变该地区的环境。

2. 环境非生物因子:能量、非生物质、以及非生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生物因子:生物生存环境的生物因子包括与之相互作用的所有生命形式。

3. 限制性因素定义:尽管生物以多种方式与其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对某种生物的生存来说,其中某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缺少这些因素将限制某些物种的生存。

这些因素即称为限制性因素。

耐受范围:每种鱼类,对溶解氧和水温都有其特定的耐受范围。

4. 生境和小生境生境:生物栖息的地方,生物生活在这个空间(它的地址)。

生境的描述,倾向于强调他们生存环境中的突出的自然或生物特征。

(土壤类型、可利用的水、气候条件或该地区存在的主要植物种类)。

小生境:即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性作用(它的职业)。

小生境的描述包括所有影响生物的途径,通过这些途径生物与自然环境如何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如何改变自然环境。

二、自然选择的作用和进化基因、种群和物种基因:包括控制结构的基因、控制生理过程的基因等。

种群:指在某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内发现的所有相同种的生物。

物种:所有能够在内部自然繁衍、而且下代也能繁衍的一群生物。

三、生物相互作用类型1. 捕食2. 竞争竞争:种内竞争+种间竞争3. 共生关系共生:两种不同物种之间长期的、密切的自然关系。

(1)寄生:指一种称为寄生者的生物,生活在成为宿主的另一种生物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的一种关系。

(2)偏利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其中一种生物受益而另一种生物不受影响;(3)互利共生:在这种关系中的双方都受益4. 难以归类的一些关系临时的寄生虫、吸血虫?巢寄生、育雏寄生?5. 人类相互作用——不同的视野肉食动物草食动物食腐动物、偏利共生、寄生、互利共生、竞争四、群落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1. 基本概念(1)群落:某个地区所有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种群的集合,其中一些物种起次要作用,另一些物种起主要作用,但都是群落的一部分。

生态学概论及基础原理

生态学概论及基础原理

• 1.2.4.2 死亡率
1.2.3.1 出生率
• 出生率(natality)----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
产生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 出生率有绝对出生率和相对出生率两种表
示方法 • 特定年龄出生率 • 出生率分为生理出生率和生态出生率。
• 生理出生率(又叫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在理 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繁殖只受生 理因素决定的最大出生率。
• 假设: 1.种群孤立地生活(单一种群), 种群增长是“J”字型 2.在稳定的无限制环境中(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
1.3.1.2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 下面介绍连续增长模型。具密度效应的种群连续增 长模型,比无密度效应的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 ①有一个环境容纳量(通常以K表示),当Nt=K时,种群 为零增长,即dN/dt=0; ②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 ②它也是渔捞、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
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ed yield)的主要
模型;
种间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 生物为食。
注意: 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
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个体组成的群体
种群是物种(species)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
进化单位。种群的空间界限和时间界限并不是十分 明确的,常由研究者根据调查目的予以划定。
种群的基本特征
自然种群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①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
式;
②数量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
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
• (1)相邻个体最小距离法 • 种群空间格局的检验方法很多,如果种群的密度 和个体间的最小距离能够精确测量,则可采用相 邻个体最小距离(nearest—neighbor distance)法检 验内分布型。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喜温生物在℃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霜害:在℃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土壤质地:土壤机械成分的组合的不同百分比。

基因型: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等位基因: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

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

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ppt课件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ppt课件
8
二、热力学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符合两大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 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转化、流转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 即总有一部分从浓缩的有效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状态。 能量沿食物链方向流动,逐级递减。 每经一个营养级的剩余能 量为原有能量的1/10,其余的都消耗了。
食物链中每一个生物成员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类型 1)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
成的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为食物链起点,
也称分解链。 如动植物遗体或粪便→ 真菌、细菌→ 原生动物→ 土壤动
物→ 节肢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寄生性食物链: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食
(3)补加能源的作用。 添加太阳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辅助能,可提高作物对光能的
利用,从而增加初级生产力。
24
二、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生产 次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
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 同化作用形成异类生物自身物质的生产量,称为次 级生产量,亦称第二性生产量。 I = FU+R+P P = I-FU-R 同化效率 = A / I ; 生长效率 = P / A I- 摄取量; A-同化量; R-呼吸量; P-生产量; FU-粪尿能量。
密不可分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被消耗、单向流动,不可逆的。
而物质循环是可逆多向的,可返回原来的化学形态, 并可逃循、脱离生态系统。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气相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生态学的概念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的科学。

(1866年德国海克尔)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定义: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奥德姆)现代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生态系统(2)研究内容: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①个体生态学(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学相当)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⑤景观生态学⑥全球生态学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可以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2)根据生物类群分类,可以分为:普通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3)根据生境类型分类,可以分为: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4)根据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和理论生态学(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可以分为: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等(6)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可以分为: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1.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般地说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前)(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1866年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科学名词(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出现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叫渗透交叉;生态学学派分化(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今):1935年坦斯利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1939年提出“生态平衡”概念2.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系统分析方法成为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2)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理和定量研究(3)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4)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5)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迄今尚难以或无法使自然现象全面地在实验室内再现,故野外调查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实验研究:包括控制实验和实验室分析3.模型模拟研究:主要通过系统分析来研究生态系统,是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ps:系统分析指有步骤地收集系统信息,通过建立与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生态学概论及基础原理

生态学概论及基础原理
第一章生态学概论及基本原理
1.1、生态学的概念及起源
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于1869年首次提出。
概念: ①从关系角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自然系统 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②从生存条件、相互作用角度:生态学是 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 例如,计划生育的目的是要使r变小,据此式有两 条途径: ①降低Ro值,即,使世代增长率降低,这就要 求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 ②增大T值,可以通过推迟首次生殖时间或晚
1.3 种群的数量动态
• 1.3.1 种群的增长模型 • 1.3.2 自然种群的数量动态
1.3.1 种群的增长模型
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增长预则,一是为了简化, 二是寻找规律。
• 生理死亡率又叫最小死亡率(minimum mortality), 是指在最适条件下个体因衰老而死亡,即每个个体 都能活到该种群的生理寿命时该群体的死亡率。
• 生态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死亡率。
• 由于受环境条件、种群本身大小、年龄组成的影 响以及种间的捕食、竞争等,实际死亡率远远大 于理想死亡率。
起源:生态学(尤其是基础生态学)起源于生物学。
1.2生态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1.2、生态学类型及分支学科 基础生态学是以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 同的等级单元为研究对象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 统均以生物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合称为群体生态学。 (1)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个体生态学以生物的个 体为研究对象。 研究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因子 对生物个体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环境所产生的反应。
• 假设: 1.种群孤立地生活(单一种群), 2.种在群稳增定长的是无“限J制”字环型境中(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

《生态学基础知识》课件

《生态学基础知识》课件

生态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总结词:平衡与影响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03
生物种群与群落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总结词
种群是生态学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空间和时间三 个基本特征。
群落的演替与变化
总结词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环境变化和物种竞 争的影响。
详细描述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演替受到环境变化和物种竞争的影响 。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壤变化、地形变化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物种的适应性,从而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 度。物种竞争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 的相互影响,竞争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优势物种的出现和 演替的进行。
04
生物与环境关系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总结词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是指生物在长期 进化过程中,通过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 形成的不同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以 及由此产生的物种多样性。
VS
详细描述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表现在许多方面, 如不同物种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各异 ,这些特征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此外,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因为它 们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总结词
种群增长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增加的过程,受到内源调 节和外源调节的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种群增长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增加的过程,是生态学中 一个重要的概念。种群增长受到内源调节和外源调节的 共同作用。内源调节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竞争、捕食、疾病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 率和死亡率,从而调节种群数量。外源调节则是指环境 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如气候、食物、栖息地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调节种群数 量。

生态学基本知识

生态学基本知识

生态学基本知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体以及它们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科学。

它是当今国际上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之一。

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气象学、地学、物理学等领域紧密关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最基本的概念是生态,它指的是某个物种或者一组物种与他们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其空间存在的范围、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方式及其适应或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以及对环境中某些因素(如食物、水、空气等)的依赖程度。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生态学中研究的所有生物群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所组成的单个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从物理、化学和环境角度分析的生态组分,即水、土壤、能量和无机营养物,并且考虑到生物之间以及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是一个描述性概念,指的是一个生物种群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和能量的方式,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生物种群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现代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是这种变革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工业污染、物种灭绝、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等课题成为人类面临的头号挑战。

而生态学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武器之一。

生态学不仅可以研究自然环境中物种的适应机制,还可以通过人为干预来改变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生态学作为当今国际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态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繁荣与退化,还可以制定出更加有效地生态管理策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倡导人们更加自然地生活,并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生态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学和动物分类学,但正式的生态学在19世纪初才开始出现。

最早的生态学家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因里希·安东尼·门克(Heinrich Anton de Bary)和雅各布·冯·乌克斯库尔(Jacobvon Uexküll)等人。

生态学基础1-3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学基础1-3生态系统的功能

2、信息的主要特征 ⑴传扩性:信息通过传输可沟通发送者和接受者双方间的关系 ⑵永续性:信息可在时间上无限延续,在空间上无限扩散 ⑶时效性:信息可给观察者提供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知识,但不一定
能了解事物的未来状态
⑷分享性:信息可通过双方交换,相互补充 ⑸转化性:有效地利用信息可节约材料、时间、人力和财力 ⑹层次性:根据不同条件区分不同层次的信息概念
三、物质循环
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和元素(C、H、O、N、P、 S等元素),在生物圈内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所形 成的往返循环运动。
无机 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基本元素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生物 群落
范围:生物圈 特点: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具全球性 各物质和元素的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进入海洋的物质重新回到陆地生态系统的方式:
①海水中的各种元素被浪花飞沫带进空气中 ②海陆变迁 ③鱼类、海藻和其他海洋生物是人类和海鸟的食物 ④火山喷发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形式循环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生物圈
形式
特点 范围 联系
3、氮(N)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硝化作用: 转变成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动植物死后,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氨基酸,进 而被分解成氨、二氧化碳和水返还给环境中的过程。 自然界中生物的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破坏自然界中N循环平衡的因素:近代工业工厂固氮、汽车尾气和化学烟 雾、盲目砍伐森林和开发草原
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信息等,最终 把信息和规律运用于实践中,造福人类

《生态学基础讲义》课件

《生态学基础讲义》课件

外来入侵物种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种群数量,使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面临灭绝的风险。
气候变化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栖息地,防止生境丧失和破碎化。
建立自然保护区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提高公众意识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过度开发和利用,以及禁止非法捕猎、采矿等活动。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它驱动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作用等过程,生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固定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这些过程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城市生态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例如,通过城市绿化、雨水收集等方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修复
对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例如,土壤污染修复、水体生态修复等。
生态学前沿研究领域
VS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是生态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关注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导致大气污染,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破坏陆地生态系统。
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等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03
02
01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影响生物的栖息地和分布范围。
全球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等,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的生存。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的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观看生态系统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2.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利用图示、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4 教学活动讲解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及其作用。

展示相关教具,如图示、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理解。

第三章:食物链和食物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网的概念: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作用。

利用图示、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4 教学活动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作用。

展示相关教具,如图示、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

论述群落生态学的基本要点及其对生态建设的指导意义

论述群落生态学的基本要点及其对生态建设的指导意义

论述群落生态学的基本要点及其对生态建设的指导意义1.群落生态学的概述群落(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即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群落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不是以一种生物作为对象,而是把群落作为研究对象。

日语中亦有译作群生态学的,是相对于个体生态学而言。

群落生态学是由斯科罗特和克尔茨纳(C.Schroter.&O.Kirchner,1902)提出的。

以前,如果以多数个体作为对象,即使是同种生物,也认为是属于这个范畴,但从原意和实际情况来看远是不正确的,现在已不再这样使用[1]。

生物群落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有:(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

(2)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

例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等。

(3)具有一定的外貌。

在植物群落中,通常由其生长类型决定其高级分类单位的特征,如森林、灌丛或草丛的类型。

(4)形成群落环境。

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的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

如森林中的环境与周围裸地就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与土壤等都经过了生物群落的改造。

即使生物非常非常稀疏的荒漠群落,对土壤等环境条件也有明显的改变。

(5)不同物种间存在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共存。

一个群落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竞争,形成具有一定外貌、种类组成和结构的集合体。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是不停运动,群落也是如此。

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变动、年际变动、演替与演化。

(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环境保护概论新第二章生态学基础知识

环境保护概论新第二章生态学基础知识

成游离氮,再进入大气,完成氮的循环。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
在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及各 组成部分内部,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信 息联系,用这些信息使生态系统联系 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 中的信息联系主要有: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形式主要有营 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 信息。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
地球表层,碳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碳的
贮量约为2.7*1016亿T,大气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
形式存在,其中碳的贮量约为7*1011亿T。绿色
植物在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大气中二氧化
碳被生物利用的唯一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用。被绿色植物固定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供消
费者利用。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碳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者需要能量。能量在流动
过程中也会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变
过程中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增加。

在生态系统中,全部的能量最初是来自于太阳。
太阳能被生物所利用,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来实现的。

绿色植物在合成有机物时,将太阳光能转变为
可贮藏于植物体中的化学能。绿色植物体内所贮藏
(二)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各个环节叫营养级。生产
者为第一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
级,依次为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低位营养级是高位营养级的营养和能 量供应者,但低级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10 左右能量为上一营养级所能利用。为了能 保证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通,自然界就形 成了生物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生 产力金字塔。在寄生性食物链上,生物数 量往往呈倒金字塔。
的化学能,通过食物链的形式,依次传给草食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生态学基础及生态学的重要性
1.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不可调和的吗?
2. 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解决或减缓、预防生态危机?
3. 涉及生态的名词多而杂,你认为那些是合理的,那些是不适的?
第二讲:生命与环境
1. 生物对生态因子是如何适应的?
2. 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讲:生命与环境
1.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表现形式?
2. 结合植被演替规律,谈谈如何科学造林。

第四讲: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1. 选择一种生态系统类型(自己家乡或你熟悉的),简要描述这一生态系统类型,包括该类型所处地理位置、气候带和气候特征,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组成、结构、代表植物、动物等,以及该系统的价值、受威胁程度等。

第五讲:全球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1. 解决全球生态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第六讲: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1. 中国在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方面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 个人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讲: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
1. 列举你所知道的世界各国的国树、国花、国鸟等。

第八讲:生物多样性-1 植物物种多样性
1. 试简要论述植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植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九讲:生物多样性-2 动物多样性(昆虫)
1. 说说自己在野外常见的各种昆虫,各自属于哪个目?
2. 你所在宿舍有哪些家居害虫种类?有什么防治方法?
第十讲:生物多样性-3 动物多样性(鱼类)
1. 谈谈你生活中常见的经济鱼类?它们的营养价值如何?
2. 介绍你了解的我国某种珍稀鱼类,如何对其实施保护?
第十一讲: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保护、利用
1. 列举你所熟悉的生物多样性?并简单阐述:种类、价值、现状等。

第十二讲:景观生态、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
1. 就你所了解的某个景观或生态系统,分析其现状和威胁,提出保育和恢复或重建的对策建议。

第十三讲:外来种和生物入侵
1. 试论生物入侵的机制与防治。

2. 试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第十四讲:湿地和淡水生态专题
1. 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
2. 湿地的生态功能有哪些?
第十五讲:城市生态与人类未来
1.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2. 中国为什么要推动城市化?
第十六讲: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
1. 如何才能加速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2. 每个人、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第十七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与政策
1. 谁应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