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土力学课程-CamClay

合集下载

高等土力学笔记

高等土力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土力学的研究对象土土体土:天然的地质材料。

岩石:经过风化、搬运/迁移、沉积变成了土。

土是第四纪沉积物,由岩石碎块、矿物颗粒、粘土矿物组成的松散集合体。

土的基本性质:非均质,不连续,各相异性,抗拉强度低,(tension weak)松散性,孔隙性,多相性,在渗流压力下的破碎性,力学压缩性,渗透性。

土力学的研究内容:1、土的工程特性。

2、土工建筑物的变形固结和稳定性。

学科特点:综合性强、经验性强、地区性强(区域土、特殊土)。

土质学是从地质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土的组成成分、成因、变形机理、强度及其相互关系,并以求能进一步改善土质。

土力学是从工程力学的角度,通过实验来建立物理方程和分析工程特性,即,由控制方程得到土体的应力分布、变形及稳定性。

土力学发展简史沈珠江先生指出现代土力学应该由一个模型、三个理论和四个分支组成,一个模型是指土的本构模型;三个理论是指非饱和土固结理论、液化破坏理论和逐渐破坏理论;四个分支是指理论土力学、计算土力学、试验土力学和应用土力学。

液化破坏理论:动态液化、静态液化、稳定状态稳态强度。

二、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1、一般连续介质材料的变形特征(1)、弹性线性弹性、非线性弹性,所谓弹性就是说卸载后没有残余变形,加卸载都是同一路径即沿原曲线回到原点。

弹性的特点:①、加卸载同径,无残余变形 ②、应力应变一一对应③、线弹性时叠加原理成立 ④、与应力路径及应力历史无关σ=E ε;τ=G τ;γ=E/2(1+μ)。

σij p (平面应力) εV (体积应变) εijq (广义剪应力)γ(剪切应变)由上图知:对于弹性材料,剪应力与体积应变无关,而正应力与剪切应变也无关;即平面应力p 于广义剪应变γ无关,广义剪应力q 与体积应变εV 无关。

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广义胡克定律为:εX = [σX — γ ( σY +σZ )]/E γxy = τXY /G 体积变形模量(Bulk Modulus ):m v vpK σεε==, 3m v m K K σεε==。

高等土力学第一章 课件

高等土力学第一章  课件

土的动应力-应 变关系
土的动力性质分 类
地震工程中的土动力学问题
土的动力性质:土的动剪切强度、动压缩强度和阻尼比等 地震工程中的土动力学问题:地震引起的土体液化、震陷、滑坡等 土的动力学模型:土的动力学本构模型、数值模拟方法等 抗震设计方法:基于土动力学原理的抗震设计方法、土体加固技术等
抗震设计方法与措施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土的应变:土体变形的程度
土的应力:土体受到的压力 或拉力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描述土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
关系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因素:如土的种类、含水率、
温度等
04
土的强度与稳定性
土的强度
土的强度定义: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土的强度分类:天然强度、有效强度、瞬时强度
地下水渗流 对工程的影 响
排水设计的 基本原则和 方法
排水设施的 种类和特点
排水设施的 布置和设计 要点
排水设施的 施工和维护
渗流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渗流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渗流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土体排水与加固措施 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06
土的动力性质与地 震工程
土的动力性质
土的动强度
土的动变形
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高等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
高等土力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中的土压力问题:介绍土压力的 产生、分类和计算方法,以及在水利工程 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中的渗流问题:介绍渗流的基本 原理、计算方法和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包括堤坝、水库等。
土的物理性质
土的分类:根据土的颗粒大小、矿物成分、结构等特点进行分类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包括密度、含水量、孔隙率、塑性指数等,用于描述土的物理性质 土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用于描述土在力作用下的行为 土的工程分类:根据土的工程性质和特点,将土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于工程设计和施工

高等土力学第一章 课件

高等土力学第一章  课件
添加副标题
高等土力学第一章课件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土的应力与应变
02 土力学基本概念 04 土的强度与稳定性
05 土压力与挡土墙设 计
06 地基承载力与沉降 计算
07 特殊土工程性质与 处理方法
添加章节标题
土力学基本概念
土的气组成的自然体
黄土的工程分类:根据黄土的工程性质,可 以将黄土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黄土 在工程中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黄土的处理方法:包括排水固结法、强夯 法、换填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 黄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膨胀土工程性质与处理方法
膨胀土的定义与分类
膨胀土的工程性质
膨胀土的膨胀机理
土的应变:土体变形的大小 和方向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描述 土的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曲 线
土的应力:土体受到的力,包 括压应力、剪应力和弯应力等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特点:非 线性和弹塑性等
土的强度与稳定性
土的强度
土的强度定义: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土的强度分类:天然强度、残余强度、有效强度等 影响土强度的因素:土的成分、结构、应力历史、环境条件等 土的强度试验方法: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压缩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等
稳定的能力。
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因素:包括土的物 理性质、力学性质、 地质条件、地下水 位、荷载大小和分
布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基承载力与沉降 计算的关系:地基 承载力是影响建筑 物沉降的重要因素 之一,通过合理的 地基设计和沉降计 算,可以确保建筑 物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
添加标题
地基承载力与建筑 物安全性的关系: 地基承载力不足可 能导致建筑物沉降、 倾斜甚至倒塌,因 此在进行建筑设计 时,必须充分考虑 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第12讲part1 Camclay(Cam-clay model剑桥模型)

第12讲part1 Camclay(Cam-clay model剑桥模型)
Being a conceptual elastoplastic model that can represent mechanical behavior of normally consolidated clay
Original (1963)(原始) Modified (1968)(修正)
Theory of plasticity
1 e0
ln
px p0
C D
p3 ln p
e v
1 e0
ln
px p0
p v
v
e v
1 e0
ln
px p0
ln
px
1 e0
p v
ln
p0
lnp
gure 2.8 Results of isotropic compression and swelling tests
ln
px
1 e0
b) Determinations of the plastic potential and yield function
Plastic potential defines direction of plastic strain increment. Yield function specifies whether plastic strain increments occur when subjected to a new loading increment
q
f=0
0
p0
px p
Figure 2.9 The meaning of yield locus in Cam-clay model
应变确定 dij diej dipj e e0
Elastic strain

高等土力学

高等土力学

高等土力学高等土力学土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土体受力、变形、稳定和断裂等问题,对于土木、水利、矿业、建筑、冶金、交通、能源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等土力学是土力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旨在揭示土体行为的基本机理与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土工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

一、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土体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相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多孔性:土体内部的空隙很多,其中包含了空气和水,土体中包括空气、水和固体三种相,因此土体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变异性。

2、均质性:土体是由许多微观细小的粒子组成的,粒子之间没有明显的结构和规律,因此具有均质性。

3、存在粒度分布和排列:土体中各种粒度的颗粒分布不均匀,且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土体的物理性质会受到粒度分布和排列方式的影响。

4、可塑性强:由于土体微观结构的特殊性质,使得土体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可以发生形变而不破裂,因此土体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基于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进行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其中包括土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力学性质、流动性质、耦合性质等。

二、土体的力学特性1、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关系是研究土体力学特性最基本的一个问题。

土体受到外部作用力后,会发生应变状态,这种应变状态可以被分为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

其中弹性应变是一种恢复性变形,随着外力的消失,它会消失。

而塑性应变是一种永久性变形,即在改变外部应力状态的情况下,它不会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存在极限的应力和应变,当超过了这个范围后,土体会发生破坏。

2、孔隙水压和渗透性由于土体是多孔介质,其中包含了孔隙水和固体颗粒,因此导致土体独特的水文力学性质。

土体内部的孔隙水会受到地下水的压力影响,产生水压。

当土体的孔隙水压升高时,它会改变土体的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水分子的特殊性质,使得土体的渗透性是与孔径大小、孔隙分布和分布方式等因素相关的。

这些因素将影响土体内部的流体介质的运动。

高等土力学课程-CamClay

高等土力学课程-CamClay

基于修正剑桥模型模拟理想三轴不排水试验——两种积分算法的对比分析(CZQ-SpringGod )1、修正剑桥模型在塑性功中考虑体积塑性应变的影响,根据屈服面一致性原则,假定屈服函数对硬化参数的偏导为0,就获得了以理想三轴不排水试验为基础的修正剑桥模型屈服函数:22(,)()0c q f p q p p p M =+-= (1) 其中3kkp σ=,ij ij ij s p σδ=-,212ij ij J s s =,q =M 为临界线斜率,c p 为前期固结压力。

硬化/软化法则:p c v c dp v d p ελκ=- (2) 式中p v ε为体积塑性应变,v 为比体积,λ为正常固结线斜率,κ为回弹线斜率。

由于不排水屈服面推导过程是基于硬化参数c p 偏导为0,也就是说不排水试验中硬化参数同体积塑性应变无关,屈服面不变化,而若引入硬化法则就同屈服面推导过程中的假定矛盾,因此计算时将模型处理为理想塑性模型。

2、显式和隐式两种积分格式考虑应变增量ε∆驱动下,第n 增量步到第n+1增量步之间的应力积分格式。

显式积分格式的推导参考文献[1],其中弹塑性矩阵中的塑性硬化模量H=0。

隐式积分格式推导如下:11()n n n p v v p p K εε++=+∆-∆ (3)111(2)n p n n v c p p ε+++∆=Λ⋅- (4) 12()n n p ij ij ij ij s s G e e +=+∆-∆ (5)1123n ijp n ij s e M ++∆=Λ (6)111112(,)()0n n n n n c qf q p p p p M +++++=+-= (7)在这一组方程中没有硬化规律方程表明为理想塑性,并将式(3)-(7)合并化简得到:1112112122(2)06()(1)0n n n n v c n n n trial c p p K K p p G q p p p M Mε++++++⎧--∆+⋅Λ⋅-=⎪⎨+-+Λ=⎪⎩ (8) 式中3(2)(2)2n n trial ij ij ij ij q s G e s G e =+∆+∆ 求解(8)式方程组即可得到n+1增量步的各个增量。

高等土力学第二章课件

高等土力学第二章课件

A+
f
T
D
g

D
D
g
A

f
f
T
D
T
D
g
d
= D ep d
Dep=D
Dg
f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A+f
T
Dg
不相适应: fg
Dep=D
Df
f
T
D
A+f
T
Df
相适应: f=g
2.6 土的剑桥模型(Cam-clay)
2.6 土的剑桥模型
2.6.1 正常固结粘土的物态边界面(state boundary surface) 2.6.2 超固结土及完全的物态边界面 2.6.3 弹性墙与剑桥模型的屈服函数 2.6.4 修正的剑桥模型
弹性-理想塑性 Elasto-Plastic
刚塑性 Perfectly plastic
增量弹塑性-
Incremental Elastoplastic
不同塑性模型的应用:
刚塑性理论-极限平衡法:刚体滑动法、各 种条分法、滑移线法(不计变形,不计过程)
弹-塑性理论:在一定范围为弹性,超过 某一屈服条件为塑性变形。数值计算中出现
CS:v=常数的Roscoe 面 TS:超固结土的强度线-Hvorslev面 0T:零应力线 包括了正常固结土、重超固结土的 可能的(极限)应力状态
包括超固 结土的完 全的物态 边界面
vi-Ti-Si-Ni
HS
超固结
CS
正常 固结
2.6.3 弹性墙与屈服轨迹
1. 弹性墙 正常固结粘土与轻超固结粘土 (wet clay) 各向等压固结: 加载:NCL

高等土力学土的抗剪强度分析课件

高等土力学土的抗剪强度分析课件
面面积。
莫尔-库仑抗剪强度理论
莫尔-库仑抗剪强度理论是基于屈服准则和流动法则,考虑 了土体的弹塑性性质。
该理论认为,当剪切面上的剪切力达到某一特定值时,土 体就会发生屈服,并且剪切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 系。
莫尔-库仑抗剪强度理论的公式为:T=(σtan(φ)+c)S,其 中T为抗剪强度,σ为正应力,φ为内摩擦角,c为粘聚力, S为剪切面面积。
通过土的抗剪强度分析,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 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 的损失。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库仑抗剪强度理论
01
02
03
库仑抗剪强度理论是基 于摩擦原理,认为土的 抗剪强度是由剪切面上 的摩擦力所决定的。
该理论认为,当剪切面 上的剪切力达到某一特 定值时,土体就会发生
剪切破坏。
库仑抗剪强度理论的公 式为:T=(σtan(φ)+c)S ,其中T为抗剪强度,σ 为正应力,φ为内摩擦角 ,c为粘聚力,S为剪切
孔隙比
孔隙比越大,土的抗剪强度越低。孔隙比反映了土的密实程度,孔隙比越大,土越松散 。
应力历史与应力路径
应力历史
历史上曾经承受过的应力状态会影响 土的抗剪强度。例如,经过固结的土 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
应力路径
在应力路径转换过程中,土的抗剪强 度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从单轴压 缩转为三轴压缩时,土的抗剪强度可 能会降低。
在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需要考虑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如内摩擦角和凝聚力,以及边坡的几何形状 、地下水、施工方法等因素。
挡土墙设计
挡土墙是用于防止土压力造成结构物 破坏的重要工程结构。在挡土墙设计 中,土的抗剪强度分析是关键因素之 一。

高等土力学l课件剑桥模型

高等土力学l课件剑桥模型

高等土力学课件剑桥模型1.本文档介绍了高等土力学课程中的剑桥模型,该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力学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中。

剑桥模型以其简洁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实用性而闻名,并成为土壤的力学性质分析和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

2. 剑桥模型的基本原理剑桥模型是一种多相介质力学理论,将土壤看作是由固相颗粒和孔隙水组成的两相介质。

通过假设土壤中颗粒和孔隙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简化为线性弹性关系,剑桥模型建立了土壤力学的基本方程。

剑桥模型中的基本假设包括:•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满足胡克定律;•孔隙水的流动满足达西定律;•土壤是各向同性的。

基于这些假设,剑桥模型可以通过求解弹性力学方程和流体力学方程来分析土壤的力学性质。

具体而言,剑桥模型可以用来计算土壤的应力、应变和孔隙水压力等参数。

3. 剑桥模型的应用剑桥模型在土力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地基基础工程剑桥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通过计算土壤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可以评估地基基础的安全性,并指导设计和加固工程。

3.2 土壤侧压问题在土木工程中,土体对结构的侧向施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剑桥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土体的侧向力学特性,解决土体侧压引起的结构变形和破坏问题。

3.3 地下水位变化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对土体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剑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从而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水力特性。

3.4 土石坡稳定性分析土石坡的稳定性分析是土力学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剑桥模型可以用来计算土石坡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评估土石坡的稳定性,并指导加固和防护措施的设计。

4.高等土力学课件剑桥模型是一种基于多相介质力学理论的土壤力学分析模型。

该模型以其简洁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通过剑桥模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土壤的力学性质,提高土力学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等土力学固结理论课件

高等土力学固结理论课件
试验前需准备土样,将土样置于压力 室中,施加预压力,然后逐渐增加垂 直压力至预定值,记录土样的变形和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试验结果分析
应力和应变关系
通过测量土样在不同压力下的变 形,可以得出应力和应变之间的 关系,进而分析土体的应力应变 特性。
孔隙水压力变化
观察土样在压力作用下的孔隙水 压力变化,可以了解土体的排水 固结过程和强度增长机制。
地下水对各类工程都有重要影 响,特别是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尤为显著。
高等土力学固结理论可以用来 分析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包 括水压力、渗透压力、浮力等
问题。
依据固结理论,可以研究地下 水位变化对工程结构的影响, 例如建筑物沉降和变形。
同时,固结理论还可以用来评 估地下水对工程稳定性和安全 性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提供依据。
粘性土
含有大量粘粒的土,具 有较高的可塑性和压缩 性,工程性质较为复杂

软土
含水量高、压缩性大、 承载力低的软弱土层,
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土的应力与应变
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
01
土中颗粒受到的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是不同的,它们对土的
力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应变与应变率
02
土的应变分为可逆应变和不可逆应变,应变率对土的力学性质
课程目标
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固结理论,了解土的压缩性和固结过程中的应力 应变关系。
学习并掌握高等土力学固结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如有效应力原 理、太沙基固结理论等。
培养学生对高等土力学固结理论的应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 力。
02
土力学基础
土的物理性质
土的颗粒组成与级配
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空气组成的复杂体系。颗粒组成和级配对 土的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高等土力学(李广信)4

高等土力学(李广信)4

4.1.3 土中水和渗流问题的研究历史
1.1901劳(Low)年给出了粘土颗粒表面结合水 形成的机理;
2.1856年,法国工程师达西(Darcy)提出了线性 渗流的达西定律;
3.1910年理查森(L. F. Richardson)首先提出了 有限差分法;
4.20世纪60年代之后, 渗流计算发展:非饱和土、 固结与变形耦合计算、与极限分析耦合、混合 流、污染物扩散……
4.1.1岩土中的水及其运动
蒸发
图4-1 土中水
滞水 潜水
图流的生态与工程意义
1.土中水是地球生命的源泉 2.渗漏:我国渠系中水的利用系数平均不足0.5 3.渗透破坏:土坝中有39%是由于渗透引起的 ;堤防
60%~70%是由于“管涌”等渗透变形引起的 4.深基坑中渗透影响水土压力及支护结构的内力,也是其
失事的主要原因 5.采油工业 6.地下水的污染 :废水、固体垃圾、放射性废料……
98长江洪水中的险情和溃口
1)长江出险:6100多处 2)98.8.1:簰州湾,管涌引起决口,44人丧生;造
成31米深冲坑 3)98.8.4:江西江新洲管涌引起溃口,淹没区4.1
万人,78km2 4)98.8.7:九江城防由于管涌决口,形成61米宽溃
第4章 土中水与土的 渗透及其计算
第4章 土中水与土的渗透及其计算
4.1 概述 4.2 土中水的形态及其对土性的影响 4.3 土的渗透性 4.4 二维渗流与流网 4.5 有关渗流的一些工程问题 4.6 渗流的数值计算
4.1 概述
4.1.1岩土中的水及其运动 4.1.2 渗流的工程意义 4.1.3 土中水和渗流问题的研究历史
口 5)松花江与嫩江:9500多处 6) 60 %~70%所谓的管涌 7)历史上长江干堤决口90%由于堤基管涌

高等土力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高等土力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等⼟⼒学课程简介和教学⼤纲Advanced soil mechanicsCourse No.:Course name: Advanced soil mechanicsClass hours per week: 4 Credits: 2.0Course type: OptionalPrerequisite course:Engineering geology, Soil mechanicsTeaching object: civil engineeringTeaching method: multimedia and blackboardTeaching target and fundamental review: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engineering behaviour of soils in comparison to other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This will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ics to a particulate media,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fluid flow and fluid pressure between particles in influencing the behaviour of soils.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il behavioural models. Applying soil model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ur of slopes, shallow foundations, and retaining walls.Course introduction:This course identifies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soils which makes them different to oth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hus introduces concepts that allow the appropriate modelling of the behaviour of soils, especially pore water pressure, permeabil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void ratio on the engineering behaviour of soils. These elements connected in order to show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behavioural models including Cam-clay, and Cam-clay based models.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course will show the application of basic soil mechanics methods for the purpose of solving typ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Main contents and time quotient:Section 1: soil classification and behaviour 2 hours Section 2: permeability and fluid flow 4 hours Section 3: consolidation and settlement solutions 4 hours10 hoursSection 4: stress, strain, and strength; traditionalsolutions to critical state theorySection 5: slope stability and analysis 4 hours Section 6: K0 concepts, lateral earth pressures, and4 hoursretaining wall designSection 7: bearing capacity and foundation design 4 hours Tutorial Sheets:One sheet per week, 3-6 problems per sheet.Final Examination:Closed-bookGrading Scale:Tutorial Sheets 30%Final Examination 70%Recommended reference book:1.Barnes, G., 2010, Soil Mechan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algrave Macmillan; 3rd Edition549pp.Additional Reading Material:1.Permeability and fluid flow: Freeze, R. A. and Cherry, J. A., 1979, Groundwater. Prentice Hall;1st Edition, 604pp.2.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bearing capacity and foundation design: Tomlinson, M. J., 2001,Found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entice Hall; 7th Edition, 569pp.3.Stress, strain, and strength and critical state theory: Wood, D. M., 1990, Soil behaviour andcritical state soil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462pp.4.Slope stability and analysis:Chowdhury, R., 2010, Geotechnical slope analysis. CRC Press 1stEdition, 737pp.5.K0 concepts, lateral earth pressures. Clayton,C.R.I., Milititsky, J. and Woods,R.I., 1993, EarthPressure and Earth-Retaining Structures. CRC Press 2nd Edition, 408pp.课程简介和教学⼤纲格式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等⼟⼒学学分:2 周学时:4⾯向对象:本科⽣预修课程要求:⼯程地质、⼟⼒学⼀、课程介绍(100-150字)(⼀)中⽂简介本课程着重强调了⼟体材料区别于其他⼯程材料的重要特性,介绍了⼀些可以有效模拟⼟体性状的本构模型,尤其是孔隙⽔压⼒,渗透性及孔隙⽐对⼟体⼯程性状的影响。

高等土力学02土的本构关系

高等土力学02土的本构关系

3 oct
主应力空间与平面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1 R
A
RQ:和之间 与2垂直
: PQ和RQ之间的夹角, 以PQ起逆时针为正
tg 2 2 1 3 3 ( 1 3 ) 3 2b 1 3
x2 x2
x1
x1 x 3
x3
i k , jl 与为新和原坐标系轴夹角的余弦
其中,a11=cos ,a12=cos , a13=cos
主应力:1,2,3在三个剪应力为零方向上的正应力
应力张量的坐标转换与主应力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 剪应力q:平面上到Q距离PQ
• 洛德角:平面上的角度

三个独立的应力参数P、q和可以确 定应力点P在应力空间的位置
常用的三个应力不变量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三轴应力状态: 3
• 平均主应力 • 广义剪应力
1 1 p (1 2 3 ) (1 23 ) 3 3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6个独立变量用 矩阵表示,常用 于数值计算
x y z = xy yz zx
应力分量与应力张量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球应力张量与偏应力张量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z
C 等倾面
3 2
z

高等土力学模拟考题1及答案

高等土力学模拟考题1及答案

模拟考题1一.解释名词或回答问题:(每题4分,共40分)1.何谓曼代尔-克雷尔效应?2.何谓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

3.饱和砂土的振动液化与砂土的哪些性质有关?4.举出影响饱和粘性土的渗透性的主要因素。

5.绘出剑桥模型(Cam-Clay)的物态边界面,并标出临界状态线。

6.剑桥模型(Cam-Clay)和修正的剑桥模型在p-q平面是的屈服方程分布为:f=-M ln(p/p0)=0 f= p/p-M2/M2+其中:q/p绘制它们在p-q平面上的屈服轨迹的形状。

7.定性绘制密砂在高围压(Mpa)和低围压下(=100kpa)的应力、应变、体应变间的关系曲线。

8.写出弗雷德伦德(Fredlund)的关于非饱和土的强度公式。

9.如何表示土在周期荷载下的动强度?对饱和砂土,其在周期荷载下的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0.比奥(Biot)固结理论和太沙基(Terzaghi-)-伦杜立克(Rendulic)的拟三维固结理论(扩散方程)的主要假设条件的区别是什么?二.解答下面各题:(共5题,每题5分,总计25分)1.两厚度相等的相邻粘土层的土的参数和固结系数不同(分别为 k1=310-6cm/s、 k2=210-7cm/s mv1=, mv2=,可将其按均质土进行近似的一维固结计算,计算其平均固结系数Cv:k(Cv=_____ )mv2.绘制一2的均匀无粘性土无限长、无限深土坡在有沿坡渗流情况下的流网。

203.一种松砂的固结不排水试验的有效应力路径如图所示,绘出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孔压曲线。

q0 pu4.用砂雨向大砂池中均匀撒砂,然后在不同方向取试样,进行了以下不同的三轴试验:(Z为竖直方向)(1)z =1,x=y=3与y=1,z=x=3(2)z =1,x=y=3与z=y=1,x=3(3)x =y=1,z=3与y=1,z=x=3(4)y =1,z=x=3与z=y=1,x=3根据土强度的各向异性和中主应力对土的强度的影响,判断在四种试验中哪一种试验得到的的强度指标大?(可表示为前>后,前<后。

Cam-clayModel

Cam-clayModel

3.9.3剑桥粘土材料模型• Cam-clay 材料模型是依赖于压力的塑性模型。

其理论基础是:使用椭圆屈服函数的相关联流动法则临界状态线控制材料的破坏粘土材料的固结行为。

• Cam-clay 模型可以被用于2维和3维实体单元。

• Cam-clay 模型可以用于小位移和大位移表达式中。

在所有情况下均假定为小应变。

当用于小位移表达式中的时候,使用材料非线性模式;当用于大位移/小应变表达式中的时候,使用TL 模式;当用于大位移/大应变表达式中的时候,使用ULH 模式。

• Cam-clay 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粘土材料的下述力学特性,这些力学特性可通过实验室试验及原位试验确定:正常固结状态或超固结状态下的应变硬化和软化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弹性体积应变的非线性在达到完全塑性的极限状态,体积或有效应力不再改变,但塑性剪切仍可不确定地进行。

• Cam-clay 屈服函数由下式给出:202()0t t t t t q F p p p M=+-= 式中t 时刻的平均应力tp 和广义剪应力t q ,通过13t t I p =和t q 1t I 和第二偏应力不变量2t J 联系起来。

材料常数M 是临界状态线的斜率;0t p 称为先期固结压力,它是t 时刻椭圆体沿p 轴方向的直径。

图3.9-5(a)中标示出了所有的变量。

• 硬化准则可写成:t p 为初始加载时的平均应力,从t p 到0t p 是弹性变化,所以t p 的比体积为00ln ln tt t t p v N p k pλ=-+ 或者写成变化率的形式:()p p k v t t p t 0ln --=λ式中t v 是t 时刻的比容,p t v是t 时刻的塑性比容变化率。

λ、k 及 N 是材料常数,其中λ为等压固结线的斜率,k 为超固结线的斜率,N 是等压固结状态下当t p 等于1.0时的比容。

N 与Γ的关系由式0p 02()(ln p ln )()ln 2t t N k k λλ=Γ+--=Γ+-,这里因为达到先期固结压力0t p 所对应的临界状态的平均压力为得到0t p /2,Γ是t p 等于1.0时临界状态的比容。

高等土力学(李广信)2.1 概述ppt课件

高等土力学(李广信)2.1 概述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2.1Biblioteka 概述土的本构关系(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是 反映材料的力学性状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形式一 般为应力-应变-强度-时间的关系。 本构关系也称为: 本构定律(constitutive law) 本构方程(constitutive equation )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
可编辑课件PPT
2
土的本构关系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高重建筑物及深厚基础问 题,及计算机技术发展为土的本构关系研 究建立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80年代达到高潮; 目前的发展方向:土的结构性、非饱和土、
循环加载、动力本构模型等。
可编辑课件PPT
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修正剑桥模型模拟理想三轴不排水试验——两种积分算法的对比分析(CZQ-SpringGod )1、修正剑桥模型在塑性功中考虑体积塑性应变的影响,根据屈服面一致性原则,假定屈服函数对硬化参数的偏导为0,就获得了以理想三轴不排水试验为基础的修正剑桥模型屈服函数:22(,)()0c q f p q p p p M =+-= (1) 其中3kkp σ=,ij ij ij s p σδ=-,212ij ij J s s =,q =M 为临界线斜率,c p 为前期固结压力。

硬化/软化法则:p c v c dp v d p ελκ=- (2) 式中p v ε为体积塑性应变,v 为比体积,λ为正常固结线斜率,κ为回弹线斜率。

由于不排水屈服面推导过程是基于硬化参数c p 偏导为0,也就是说不排水试验中硬化参数同体积塑性应变无关,屈服面不变化,而若引入硬化法则就同屈服面推导过程中的假定矛盾,因此计算时将模型处理为理想塑性模型。

2、显式和隐式两种积分格式考虑应变增量ε∆驱动下,第n 增量步到第n+1增量步之间的应力积分格式。

显式积分格式的推导参考文献[1],其中弹塑性矩阵中的塑性硬化模量H=0。

隐式积分格式推导如下:11()n n n p v v p p K εε++=+∆-∆ (3)111(2)n p n n v c p p ε+++∆=Λ⋅- (4) 12()n n p ij ij ij ij s s G e e +=+∆-∆ (5)1123n ijp n ij s e M ++∆=Λ (6)111112(,)()0n n n n n c qf q p p p p M +++++=+-= (7)在这一组方程中没有硬化规律方程表明为理想塑性,并将式(3)-(7)合并化简得到:1112112122(2)06()(1)0n n n n v c n n n trial c p p K K p p G q p p p M Mε++++++⎧--∆+⋅Λ⋅-=⎪⎨+-+Λ=⎪⎩ (8) 式中3(2)(2)2n n trial ij ij ij ij q s G e s G e =+∆+∆ 求解(8)式方程组即可得到n+1增量步的各个增量。

两种积分格式的matlab 程序分别见邮件附件文件夹camclayexp 和camclayimp ,显式运行主程序为camclayexp.m ,而隐式运行主程序为camclayimp.m 。

3、数值分析(1)修正剑桥模型的参数设定:临界线斜率:M=1.1正常固结线斜率:λ=0.17回弹线斜率:κ=0.034初始比体积:v 0 =2.12前期固结压力:c p =100 KPa剪切与体积模量的比值:GK=0.46155每个增量步体积模量的计算:nv K p κ= 剪切模量G=GK ×K其中固结线方程为:0ln()n v v p λ=-。

(2)计算结果:不排水有效应力路径:(a )显示算法 (b) 隐式算法图1 不排水有效应力路径偏应力随轴向应变的变化:(a)显示算法(b)隐式算法图2 偏应变随轴向应变的变化孔隙水压力随轴向应变的变化:(a)显示算法(b)隐式算法图3 孔压随轴向应变的变化两种算法的每个增量步同屈服面的偏移程度:(a)显式算法(b)隐式算法图4 每个增量屈服面的偏移程度结论:两种算法在计算理想塑性修正剑桥模型时,数值解能很好地同理论屈服面符合。

显示算法的误差是递增的,而隐式是收敛的。

理想塑性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屈服面修正后的显示算法在精度上要高于隐式算法,可能同收敛参数的设定有关,不过两者都是精确的。

参考文献:[1] S.W.Sloan. A.J.Abbo. D.Sheng. Refined explicit integration of elasoplastic models with automatic erro control[J]. Engineering Computations. 2001:18,121-19程序代码:显式积分算法:(Explicit Integration Algorithm)% function camclayexp%% Undrained condition(perfect plasticity)%% initialization of parameterek=0.034; % 回弹斜率lam=0.17; % 固结斜率M=1.1; % 临界线斜率v0=2.12; % 初始比体积GK=0.46155; % 剪切与体积模量的比值pc=100; % 初始固结压力%% PreliminaryS=[pc pc pc 0 0 0];[Pst,deviS]=deviT(S);[J2,J3,sJ2,q,lode]=invar(deviS);E=[0 0 0 0 0 0];nstep=300;de1=0.0004;q1=0;dEpvol=0;devidEp=zeros(1,6);for n=1:nsteppcre(n)=pc;Sre(n,:)=S;pre(n)=Pst;qre(n)=q;q1re(n)=q1;%% strain incrementdE=[de1 -de1/2 -de1/2 0 0 0];v1=v0-lam*log(pc); % 固结曲线K=v1*Pst/ek; % 体积模量G=GK*K; % 剪切模量m=[1 1 1 0 0 0];De=K*m'*m+2*G*(eye(6)-m'*m/3); % 弹性刚度矩阵dre(n)=det(De);var(n)=q/Pst;[meanE,devidE]=deviT(dE);dEvol=meanE*3;ddS=(De*dE')'; % 弹性应力增量pc=harden(pc,v1,lam,ek,0);%%px(1)=Pst;py(1)=q;%% increment of strain: initializationYF1=ydfun(sJ2,Pst,pc,M);S1=S+ddS;[Pst1,deviS1]=deviT(S1);[J2p,J3p,sJ2p,qp,lodep]=invar(deviS1);YF2=ydfun(sJ2p,Pst1,pc,M);if YF2<=0loop=-1;S=S1; % 弹性加载,或卸载elseif YF2>0 %塑性加载if YF1<0alph=alphfun(S,ddS,pc,M);alphc=YF2/(YF2-YF1);endif YF1>=0dfp0=2*Pst-pc;dfj0=6*sJ2/M^2;dfo0=0;flow0=FlowPl(deviS,dfp0,dfj0,dfo0,J2,sJ2,lode);pW=flow0*ddS';if pW>0alph=0;elsedisp('弹性卸载,又加载')St=S+0.2*ddS;alph=alphfun(St,ddS,pc,M);endendloop=1;S=S+alph*ddS;alphre(n)=alph;sige=(1-alph)*ddS; % 找到屈服之后的弹性预测endend%% Error control of Correctortoler=0.001;iter=0;T=0;dT=1;dpv=0;while loop==1 & T<1%% first step for modification (flow is a function)sig1=S;k1=dpv;[Pst11,deviS11]=deviT(sig1);[J21,J31,sJ21,q1,lode1]=invar(deviS11);% pc1=harden(pc,v1,lam,ek,k1);pc1=pc;dfp1=2*Pst11-pc1;dfj1=6*sJ21/M^2;dfo1=0; % 重要的流动参数flow1=FlowPl(deviS11,dfp1,dfj1,dfo1,J21,sJ21,lode1);% dh1=dhard(pc1,v1,lam,ek);dh1=0; % perfect plasticity (no hardening)dA1=-Pst11*dh1*(2*Pst11-pc1);Dep1=De-De*flow1'*flow1*De/(dA1+flow1*De*flow1');dlam1=max(flow1*sige'*dT/(dA1+flow1*De*flow1'),0);dsig1=sige*dT-dlam1*(De*flow1')';dk1=dlam1*(2*Pst11-pc1);% 塑性体积应变硬化%% second step for modificationsig2=sig1+dsig1;k2=k1+dk1;[Pst12,deviS12]=deviT(sig2);[J22,J32,sJ22,q2,lode2]=invar(deviS12);% pc2=harden(pc,v1,lam,ek,k2);pc2=pc;dfp2=2*Pst12-pc2;dfj2=6*sJ22/M^2;dfo2=0;flow2=FlowPl(deviS12,dfp2,dfj2,dfo2,J22,sJ22,lode2);% dh2=dhard(pc2,v1,lam,ek);dh2=0;dA2=-Pst12*dh2*(2*Pst12-pc2);Dep2=De-De*flow2'*flow2*De/(dA2+flow2*De*flow2');dlam2=max(flow2*sige'*dT/(dA2+flow2*De*flow2'),0);dsig2=sige*dT-dlam2*(De*flow2')';dk2=dlam2*(2*Pst12-pc2);%% error controlErr=(dsig2-dsig1)/2;sm=S+(dsig1+dsig2)/2; % modified stressrer=getmax(Err);rsm=getmax(sm);R=max(10^(-10),rer/rsm);Tp=0.8*(toler/R)^0.5;if R>tolerbeta=max([Tp,0.1]);dT=beta*dT;elseSc=sm;lare(n)=(dlam1+dlam2)/2;dAre(n)=(dA1+dA2)/2;dpre(n)=(det(Dep1)+det(Dep2))/2;dpvc=dpv+(dk1+dk2)/2; % 塑性体积应变%% stress correction[S,dpv]=correctfun(Sc,pc,v1,lam,ek,M,dpvc,De,iter,0); % 0 为无硬化% S=sm;% dpv=dpvc;%%T=T+dT;beta=min([Tp,2]); %必须输入数组做参数dT=beta*dT;dT=min([dT,1-T]);end%% record of iterationps=Sc;[px(iter+2),pds]=deviT(ps);[aa,bb,cc,py(iter+2),dd]=invar(pds);iter=iter+1;if iter>10disp('too much iteration')breakendenddisp(['coverged iteration: ',num2str(iter)])% px=[];py=[];%% next incrementdisp(['increment: ',num2str(n)])[Pst,deviS]=deviT(S);[J2,J3,sJ2,q,lode]=invar(deviS);dvpc(n)=dpv;% pc=harden(pc,v1,lam,ek,dpv); % 含有固结过程fre(n)=q^2/M^2+Pst*(Pst-pc);%fre1(n)=q-M*sqrt(-p.*(p-pc));end隐式算法:(Implicit Integration Algorithm)% function camclayimp%% Undrained condition(perfect plasticity)%% initialization of parameterek=0.034; % 回弹斜率lam=0.17; % 固结斜率M=1.1; % 临界线斜率v0=2.12; % 初始比体积GK=0.46155; % 剪切与体积模量的比值pc=100; % 初始固结压力%% PreliminaryS=[pc pc pc 0 0 0];[Pst,deviS]=deviT(S);[J2,J3,sJ2,q,lode]=invar(deviS);E=[0 0 0 0 0 0];nstep=300;de1=0.001;q1=0;for n=1:nsteppcre(n)=pc;Sre(n,:)=S;pre(n)=Pst;qre(n)=q;q1re(n)=q1;% q1-q%% strain incrementdE=[de1 -de1/2 -de1/2 0 0 0];% v1=v0-lam*log(pc); % 固结曲线K=v0*Pst/ek; % 体积模量G=GK*K; % 剪切模量[meanE,devidE]=deviT(dE);dEvol=meanE*3;%% Elastic predictorPst1=Pst+K*dEvol;for i=1:6deviS1(i)=deviS(i)+2*G*devidE(i);end[J2t,J3t,sJ2t,qt,lodet]=invar(deviS1);pc1=pc;q1=qt;%%Yieldf=qt^2/M^2+Pst1*(Pst1-pc1);%% Plastic correctoriter=0;toler=1e-3;dEpvol=0;devidEp=zeros(1,6);dpl=0;%% recordpx(2)=Pst1;px(1)=Pst;py1(2)=q1;py1(1)=q;% py2(2)=q1;py2(1)=q;%% iteration of residule% Pst1=Pst;while Yieldf>0res(1)=Pst1-Pst-K*dEvol+K*dpl*(2*Pst1-pc1);% res(2)=pc1-pc*exp(v1/(lam-ek)*dpl*(2*Pst1-pc1)); % hardening rule res(2)=qt^2/(M*(1+6*G*dpl/M^2))^2+Pst1*(Pst1-pc1);% disp([num2str(iter),' interation ',num2str(dpl)])resmax=getmax(res);disp(['范数',num2str(resmax)])if resmax<tolerdisp(['Convergence: ',num2str(iter)])breakendif iter>=10disp('too much interation')breakenditer=iter+1;%% the Jacobian Matrix of Residule Vectorntdm(1,1)=1+2*K*dpl;ntdm(1,2)=K*(2*Pst1-pc1);% ntdm(1,3)=K*dpl;% ntdm(2,1)=-pc*exp(v1/(lam-ek)*dpl*(2*Pst1-pc1))*2*dpl*v1/(lam-ek); % ntdm(2,2)=-pc*exp(v1/(lam-ek)*dpl*(2*Pst1-pc1))*(2*Pst1-pc1);% ntdm(2,3)=1-pc*exp(v1/(lam-ek)*dpl*(2*Pst1-pc1))*(-v1/(lam-ek)*dpl);ntdm(2,1)=M^2*(1+6*G*dpl/M^2)^2*(2*Pst1-pc1);ntdm(2,2)=Pst1*(Pst1-pc1)*M^2*2*(1+6*G*dpl/M^2)*6*G/M^2;% ntdm(3,3)=-Pst1*M^2*(1+6*G*dpl/M^2)^2;BM=-res;AM=ntdm;dru=soluN(AM,BM);% dru=inv(AM)*BM'%% update the residulePst1=Pst1+dru(1);dpl=dpl+dru(2);% pc1=pc1+dru(3);%% record of iterationpx(iter+2)=Pst+K*dEvol-K*dpl*(2*Pst1-pc1);py1(iter+2)=qt/(1+6*G*dpl/M^2);dEpvol=dpl*(2*Pst1-pc1);enddisp(['increment: ',num2str(n)])px=[];py1=[];%% next incrementPst=Pst1;q1=qt/(1+6*G*dpl/M^2);deviS=deviS1/(1+dpl*6*G/M^2);[J2,J3,sJ2,q,lode]=invar(deviS);% pc=pc1; % 有固结过程pc=pc; % 无固结过程S=backT(deviS,Pst);fre(n)=q1^2/M^2+Pst*(Pst-pc);end子程序:function y=ydfun(steff,p,pc,M)----屈服函数%% yield functiony=3*steff^2/M^2+p*(p-pc);function [p,sd]=deviT(s)----求张量的偏量p=(s(1)+s(2)+s(3))/3;for i=1:3sd(i)=s(i)-p;endfor i=4:6sd(i)=s(i);endfunction [J2,J3,sJ2,q,lode]=invar(DEVIA)----求偏量的不变量n=length(DEVIA);ROOT3=1.73205080757;J2=0.5*(DEVIA(1)*DEVIA(1)+DEVIA(2)*DEVIA(2)+DEVIA(3)*DEVIA(3)...)+DEVIA(4)*DEVIA(4)+DEVIA(5)*DEVIA(5)+DEVIA(6)*DEVIA(6);J3=DEVIA(1)*DEVIA(2)*DEVIA(3)+2*DEVIA(4)*DEVIA(5)*DEVIA(6)-... DEVIA(1)*DEVIA(6)*DEVIA(6)-DEVIA(2)*DEVIA(5)*DEVIA(5)-DEVIA(3)*... DEVIA(4)*DEVIA(4);sJ2=sqrt(J2);q=ROOT3*sJ2;if J2==0SINT3=0;elseSINT3=-3.0*ROOT3*J3/(2.0*J2*sJ2);endif (SINT3>1)SINT3=1 ;endif(SINT3<-1)SINT3=-1 ;endlode=asin(SINT3)/3.0;function uh=harden(pc,v1,lam,ek,dpv)-----硬化法则uh=pc*exp(v1/(lam-ek)*dpv);function flow=FlowPl(s,dfp,dfj2,dfo,varj2,steff,lode)-----流动法则if steff==0flow=[1 1 1 0 0 0];returnendroot3=sqrt(3);tant3=tan(3*lode);cos3=cos(3*lode);%dfp= % 对P偏导%dfj2= % 对sqrt(J2)偏导%dfo= % 对洛德角偏导c1=dfp;c2=dfj2-tant3/steff*dfo;c3=-root3*dfo/(2*cos3*steff*varj2);vn1=[1/3 1/3 1/3 0 0 0];for i=1:6vn2(i)=s(i)/(2*steff);endvn3(1)=s(2)*s(3)-s(6)^2+varj2/3.0;vn3(2)=s(3)*s(1)-s(5)^2+varj2/3.0;vn3(3)=s(1)*s(2)-s(4)^2+varj2/3.0;vn3(4)=s(6)*s(5)-s(3)*s(4);vn3(5)=s(5)*s(4)-s(1)*s(6);vn3(6)=s(4)*s(6)-s(2)*s(5);for i=1:6flow(i)=c1*vn1(i)+c2*vn2(i)+c3*vn3(i);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