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真实性
▪ 别林斯基: 《论普希金的〈欧根·奥
涅金〉》
别林斯基
鲁迅对中国小说的分析:《中国小说的历史 的变迁》与《中国小说史略》
第三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 操作方法
▪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 二、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 ▪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 批评家分析任何一个作家及其作品时,要将 其置于特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
时代
西方社会学批评的代表
▪ 维柯与《新科学》 ▪ 赫尔德
赫尔德
维柯
西方社会学批评的代表
斯达尔夫人
丹纳
三、19世纪俄国 革
命民主主义批评
▪ 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 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把文学批评与社会 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以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武 器,从历史的高度评价作家作品,使社会历史批评 得到深刻全面的发展。
▪ 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 的分析
▪ 杜勃罗留波夫对《奥勃洛莫 夫》的分析
杜勃罗留波夫
二、考察作家与 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
▪ 社会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 时代、环境对作家的作用;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
▪ 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追踪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取向;收 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 社会历史批评的框架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本章小结
和变迁来把握作家思想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同时 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在评判作品时充分考虑作 家的阶级出身、社会阅历及政治态度。
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
徐志摩
茅盾
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 鲜明的中国特色
▪ 浓厚的政治和社会启蒙色彩。 ▪ 受到西方进化论的浸染,“五四”以来随着
进化论的传播和接受,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发展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受到批评家的格 外关注。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 庸俗社会学
▪ 庸俗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的泛滥: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初露端倪:对萧也牧的小 说《我们夫妇之间》 的批判;“四人帮”时 期发展到了极端。
二、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 必要性和必然性
▪ “显而易见,只要文学保持着与社会的联 系——永远会如此——社会批评无论具有 特定的理论与否,都将是文艺批评的一支 活跃力量。”
▪ 考察作品是否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倾向 和潮流。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 特别关注贴近生活和时代、反映社会变革题材的作 品。
▪ 从表面平淡无奇的事件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社会历 史内容,使之产生震聋发聩的效果。
▪ 对作品的阐释个根据不同文类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 鲁迅:《魏晋风度与文章及 酒之关系》
▪ 别林斯基对于文学内在规律的重视。
四、社会历史批评 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 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 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人对于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的运用 ▪ 茅盾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社会历史批评这一范式
的最重要的代表 ▪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上升为主流批评
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
▪ 文学须“表现人生指导人生” ▪ 茅盾的“作家论”批评:结合时代精神特质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 文学不仅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和表现, 而且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 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介入生 活,并在特定时期担负起启蒙和匡正时 弊的任务。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尺度
▪ 真实性: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 ▪ 倾向性: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 社会效果:衡量作品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 社会历史批评还常常以意识形态的标 准来评价一部作品的价值与局限,进 而发挥其社会影响。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 狄德罗: 文学为启蒙运动服务
狄德罗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梁启超:“小说救国” ▪茅盾:审美的三条标准
梁启超
第四节 社会历史批评评述
▪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庸俗社会学 ▪ 二、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 三、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 庸俗社会学
▪ 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
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内容,而社会历史 批评试图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社会历史内容,就可能导致 一些弊端;社会历史批评相对忽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 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由此导致对文学作品本身特性的研究 不够;社会历史批评赋予文学作品太重的社会功用,使读者的 自主性、创造性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第三章
社会历史批评
本章导航
第一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特征 第三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 第四节 社会历史批评评述 本章小结
第一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 发展历史
一、社会历源自文库批评的滥斛 二、西方社会学批评 三、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 四、社会历史批评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滥斛
▪ 中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批评观念
孔子:“诗可以观”;孟子:“知人论世”;白居易评 《与朱元九书》
▪ 古代西方的社会历史批评观念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神话、史诗和戏剧的评价
二、西方社会学批评
发端者: ▪ 维柯与《新科学》 ▪ 赫尔德:文学的产生和繁荣依赖于社会生活条件的总
和 ▪ 斯达尔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 ▪ 丹纳:影响文学产生和发展的三因素是种族、环境和
——魏伯·司各特
二、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 必要性和必然性
▪ 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论证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 从批评对象和批评者两方面论证其必要性和
必然性
三、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
▪ 在当代学术语境中,“社会历史”被赋予了 更多的内涵。
▪ 社会历史批评开始关注一些过去忽略或正在 兴起的一些新的领域,这为社会历史批评提 供了文学与社会的新课题。
二、考察作家与 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
▪ 司马迁谈《离骚》 ▪ 李善注阮籍《咏怀》诗
阮籍
王蒙论风格的 探求
王 蒙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 强调文学的认识价值,把文学作品视为社会的写 照和反映,希望通过文学更好认识社会。
▪ 通过艺术形象影响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激发他们追求真理的 欲望。
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 鲜明的中国特色
▪ 马克思主义文论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理论的传入,为当时的革命文学 提供了现成的批评观念、模式、方法以 及批评话语。
第二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批评尺度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文学作品不是凭空创造,也不完全是个人行 为,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影响、制约乃至控制文学 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