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相火妄动的原因
“古人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 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五脏各有火,五志激之,其火随起” “大怒则火起于肝, 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悲哀动中则火起于肺,心谓 君主,自焚则死矣。” “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指异常之五火)相煽,则妄动矣。 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 阴绝死。……故曰相火,元气之贼。”
妄动的原因: 温柔、声色物欲刺激—心火动诱发相火动 情志所伤,脏腑失调—五火亢盛、相火妄动 饮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热—热动诱发相火妄动
⑵相火妄动的危害 “人之疾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 死矣”。 ①、煎熬真阴 “动则精自走”,“煎熬真阴,阴虚则病, 阴绝则死”
②、损伤元气 《内经》:“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李杲:“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 负”“相火,元气之贼也”
病机:阴血不足,气血妄行 治则:养血活血+清相火之品 方剂:四物汤
①吐血:阳盛阴虚、火性炎上、血不得下, 随火热溢出。
补阴抑火,四物汤加清火之剂 ②呕血:“火载血上,错经妄行”
滋阴降火,四物汤加炒山栀、童便、姜汁
③咯血“痰盛身热多是血虚”,
痰郁化热、阴虚火动为主要病机, 治以化痰育阴,清热降火为法。 以四物汤加减,
重视相火病变的 研究,大倡“阳有余 阴不足论”,谆谆告诫人们勿妄动相 火,宜保护阴精,治疗则强调滋阴降 火,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倡导者 。
著作
《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 《丹溪心法》 《金匮钩玄》 《丹溪手镜》 《脉因证治》 《丹溪心要》 《丹溪秘传方诀》 《丹溪医案》 《平治荟萃》 《 产宝百问》 《丹溪篡要》 《素问纠略》 《丹溪秘传方诀》
朱谓此脉洪,当作大论,年高而误汗,以后必有虚 证见。又与前药,至次日,自言病以来不更衣十三 日矣,今谷道虚做努责,进痛如痢状不堪,自欲用 大黄等物。 朱曰:大便非实闭,乃气因误汗而虚,不得充腹, 无力可努。仍用前药,间以肉汁粥及苁蓉粥与之, 翌日,浓煎椒葱汤浸下体,方大便。诊其脉仍未敛, 此气血仍未复,又与前药。两日小便不通,小腹满 闷,但仰卧则点滴而出。朱曰:补药未至,与前方 倍加参芪,两日小便方利。又服补药半月而安。 (《古今医案按》卷一)
咳嗽 一男子,三十五岁,因连日劳倦不得睡,感嗽疾, 痰如黄白脓,嗽声不出。时初春大寒,医与小青 龙汤四帖,觉咽喉有血腥气上逆,遂吐血线,自 口中左边出一条,顷遂止。如此,每一昼夜十余 次,诊其脉弦大散弱,左大为甚,人倦而苦于嗽。 丹溪云:此劳倦感寒,因服燥热之剂以动其血, 不急治,恐成肺痿。遂与参、芪、术、归、芍、 陈皮、炙甘草、生甘草、不去节麻黄,煎成,入 藕汁。服二日而病减嗽止,却与前药去麻黄,又 与四帖,而血证除。脉之散大未收敛,人亦倦甚, 食少,遂于前药去藕汁,加黄芩、砂仁、半夏, 至半月而安。 (《古今医案按》卷五)
丹溪:相火妄动-->耗伤阴精-->元气之化 生之源亏乏-->元气虚
(三)、火热证治 “诸火病自内作”-->内伤热病 1、主要贡献 (1)、阐发阴虚火旺病机,创用滋阴降 火法 “阴虚火动难治”:“补阴即火自降”,“有 泻火为补阴之功”
(2)、提出“气有余便是火”的论 点 · 气机逆乱-->邪火内生(阴阳气机失去 平衡)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 · 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
⑷中风:
病机:痰热生风
治疗: 治痰为先、次养血活血
治痰,二陈汤加减
养血活血,四物汤
伤寒 治一老人,饥寒作劳,患头痛、恶寒、发热、骨 节痛、无汗、妄语时作时止,自服参苏饮子取 汗,汗大出而热不退,至第四日,诊其脉洪大 数而左甚。朱曰:此内伤证,因饥而胃虚,加 以作劳,阳明虽受寒气,不可攻击,当大补其 虚,俟胃气充实,必自汗而解。遂以参、芪、 归、术、陈皮、甘草、加附子二片,一昼夜尽 五帖。至三日,口稍干,言有次序,诸症虽解, 热尚未退,乃去附,加芍药。又两日,渐思食, 颇清爽,间与肉羹。又三日,汗自出,热退, 脉虽不散,洪数尚存。
·“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 液亦随气而顺矣”
具体证治: 二陈汤为基本方:半夏、橘红、茯苓、甘 草(生姜、乌梅)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半夏----主药,辛温而燥,燥湿化痰 陈皮----理气,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生姜----降逆化痰 乌梅----敛肺气 “湿痰燥之,热痰清之,寒痰温之,风痰 散之,老痰软之,食积痰消之”
④衄血
“阳热拂郁,干于足阳明而上热,则血妄行 ”。以凉血育阴, 降气清火为法。治则以凉血行血为主,方用犀角地黄汤加郁 金、黄芩等;或用山茶花加童便、姜汁等
⑤溺血 属热
育阴清热导火下行
⑥下血 多属湿热 化湿清热、育阴散火
炒山栀或小蓟、琥珀之类
(3)痰证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有” 病机:脾虚、气郁 治法: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宋金元时期开始于脏腑结合 钱乙“肝有相火,肾为真水” 刘完素《素问病机保命集.病机论》中谓 “命门 相火” 张元素:“命门为相火之源”《脏腑标本药式》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提出:“相火乃下焦 包络之火,元气之贼”。
2.丹溪对相火的认识---------常与变
相火之常 所谓相火之常,是指相火在人体中的正常 生理活动,亦即生理之火,人身之动火。
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生不息之气。
“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 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 “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 有生。”
①、相火的作用----维持生命,推动脏腑 经络的正常活动,人身之动气。 ②、相火的运动----动皆中节 ③、相火的性质----内阴而外阳,属动, 以精血为物质基础。 ④、相火的部位----寄予肝肾
天…大 运于地之外 日…实 运于月之外 地…小 赖天之大气举托 月…缺 禀日之光以明之
中医理论: “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 阴气为血” “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 结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3、人体生长发育规律 ①阴精难成易亏
男子 难成 十六精通 易亏 六十四精绝 女子 十四经行 四十九经断
1、从理学的太极观看, 动—阳--绝对
静—阴--次要
程颢:“天地阴阳之运,升降盈虚,未偿暂息 阳常盈,阴常亏”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丹溪:“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亦恒于动 结论:动者为阳,静者为阴 故此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2、自然现象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从天象观察:日-阳-恒圆不缺 月-阴-虽圆常缺
四、杂病论治 (1)、郁证 · 丹溪:“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 郁,诸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病机:气血郁滞 丹溪创立六郁之说 郁者有六:气、湿、热、痰、血、食诸 郁。 六者可单独为病,亦可相因致病,以气 郁为关健。
治疗:调气 越鞠丸统治诸郁。
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
⑵血证
“近世治病,多不知分气血,但见虚病,便用参芪,属气 虚者固宜矣,若是血虚,岂不助气而反耗阴血耶! 是谓血 病治气,则血愈虚耗甚,而至于血气俱虚。故治病用药, 须要分别气血明白,不可混淆。”
2、具体证治 (1)实火可泻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2)火郁当发 火郁于表:辛凉之品(银翘散、桑菊饮) 火郁于里 泻阴火升阳汤、升阳散火汤
(3)虚火可补 · 阴精虚而火动《医宗金鉴》认为大补阴丸 “骤补真阴,承制相火”以知、柏降火以清 源 熟地、龟板、猪脊髓补精以培本 · 阴血虚而火动丹溪认为:四物汤加炒黄柏 为“降火补阴之妙剂”
二、相火论
“相火论”是丹溪学说的主旨性论文,是丹溪“阳 有余阴不足论”的立论基础之一,对后世命门学说 形成影响很大。 1.丹溪以前对相火的认识 始于《内经》,运气概念
《内经》----运气的概念,表示时令节气 君火----春分后六十日之中,为君火主位时期, 气候温和 相火----夏至前后三十日,“炎热大行”
“居于人者,寄于肝肾两部”。 “胆者,肝之腑; 膀胱者,肾之腑;心包络者,肾之配,而下焦司肝肾 之分,皆阴而下者也”。 即寄位于肝肾、分属于胆、膀胱、心包络、三焦 等脏腑。

总上: 相火属于有名无形之气



脏腑之本 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源
• 为人体生气之源,所以“人非此火,不能
有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相火之变 所谓相火之变,是指相火的异常活动,即相 火妄动,属病理之火,为元气之贼(人身贼 邪)。 正常的相火是生命之动力,而过度的相火便 成了妄动,妄动则为元气之贼,成为致病因 素。
2.时代背景
地处江浙,湿热相火为病较多; 局方盛行,习以成弊; 金元时期,推崇理学;
三、学术思想--阳有余阴不足论
“阳有余阴不足”是丹溪阐述人体阴阳的基 本观点。并以《素问》“阳者,天气也, 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 阴道虚。”等论作为其立论的基础 。其 主要论点主要是通过取类比象、参悟理 学、考察人体得出来的结论。
朱震亨
生平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省 义乌)人,因世居丹溪,故学者尊之为丹溪 翁。生活于公元1281-1358年,即元至元十八 年至元至正十八年。
其自幼好学,过目成诵,曾师事东南大儒许谦研 究理学,年至四十,痛庸医误人,转而功医, 负笈寻师,不远千里,后得杭州名医罗知悌之 真传。罗为刘完素再传弟子,旁通张从正、李 杲之学,因而,丹溪继承了刘、张、李诸家学 术思想。故其治医能发挥经旨,参合哲理,融 会诸家,并能结合临床实践而创立新说。 后 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 “金元四大医家”。
“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
②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
“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 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等等 -->欲望无穷
《格致余论》中,首列“饮食箴”、“色欲箴”两篇, 示人要节制饮食与色欲,不使相火妄动,以保持阴平 阳秘。
提出:淡饮食,薄滋味,修心养性,节 制情欲
养生、预防思想: · 儿童----不宜过分娇养(三分饥,三分寒) · 青年----晚婚,节房事 · 老年----饮食:茹淡节食(老人易饥而难 消化) 性情:百不如意,怒火易炽→→收心养心 治疗:养阴----扶养阴气阴精 抑阳----抑制情欲相火
• 《格致余论》一卷:首载饮食色欲箴;次载 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以及治病求本论、 诸疾等,共42论,为丹溪医学论文集。
• 《局方发挥》一卷:以问答体裁对《局方》 中有关疾病的病机、病源进行阐发,力纠时 弊,主张戒用温补燥热之法。
二、学术渊源与时代背景
1.学术渊源 《内经》“非素问无以立论„素问载道之书也” 学于知悌,兼采张、李之说:继承了刘、张、李 诸家学术思想 。 宋儒理学的影响:参悟太极动静之理,阐发对人 体阴阳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