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

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

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谈论了有关伦理教育的思想,并且强调在伦理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公民正确的快乐感。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篇一浅谈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教育思想摘要: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谈论了有关伦理教育的思想,并且强调在伦理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公民正确的快乐感。

亚里士多德有关伦理教育的一些内容和方式,对当代的伦理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快乐;伦理教育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师从古希腊另一个伟大圣贤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老师的诸多思想,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创造出了颇具其个人特色的独特思想。

正如他所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尼各马可伦理学》一般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伦理学著作。

正是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最终形成了他的伦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什么是人的善?对这个问题的探究离不开伦理教育,所以,本文将借助《尼各马可伦理学》这一文本来浅谈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教育思想。

一、快乐与伦理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与痛苦作为品质的表征,在伦理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教育就是要从小培养起对该快乐的事物的快乐情感和对该痛苦的事物的痛苦情感。

”[1]在某种意义上,对青年人的伦理教育,我们甚至可以说成也快乐,败也快乐。

亚里士多德将快乐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官上的、生理意义上的快乐,动物的快乐就属于此种;另一种快乐的源泉在自我意识之中,当人做了有德之事,并且意识到自己在实现德性时,就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快乐。

这种快乐是理智上的。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幸福生活的快乐就是第二种快乐。

这种对正确行为的快乐感是培育出来的,伦理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培养公民正确的快乐感,使一个人从享受感官快乐转变到从善事善举中获得快乐。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的民主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的民主政治思想

《思想战线》1998年第11期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的民主政治思想孙晓青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一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述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且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

尽管亚里士多德的时代离我们相去甚远,其政治思想与当代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也大相径庭,但他在民主政治方面的真知灼见,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特别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稳定建设有一定启示。

一、城邦国家的本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是从论述国家的起源和目的开始的。

国家是最高的社团,它在本质上高于个人,目的是实现“最高的善”,完成人的本性。

他认为,所有人类的一切作为,其本意总是在追求某种“善果”,人们建立的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城邦是社会团体中最高而且包含最广的一种团体,它所追求的善业也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会(城市社团)”。

①亚里士多德所以强调平等的正义的善,是因为,“正义恰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②因此,他认为,凡是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都是正常的政体,否则就是变态的政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③简而言之,正义包含两个因素——事物和接受事物的人;大家认为相等的人就应该配给相等的事物。

也就是说,正义与平等相连。

所以,他进一步强调,所谓“公正”,它的真正含义,主要在于“平等”。

平等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是数量相等,即个人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

其二是比值相等,即根据各个人的真正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政治权利的分配必须以人们对于构成城邦各要素的贡献大小为依据”。

④但他又认为门望、自由身份和财富也可作为人们要求官职和荣誉的理由。

这反映了他对正义和平等认识的局限性。

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探讨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他对哲学、逻辑、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贡献都是不可估量的。

在政治学领域,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誉为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之一。

他的《政治学》是关于政治哲学最经典的书籍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思想。

首先要明确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是不同于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体系的。

他不是像洛克、卢梭那样从个人自由,民主主义和人权等方面来探讨政治问题。

相反,他的研究是从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的角度入手,探讨如何构建一种完美的政治社会。

他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式,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普遍的,基于现实情境的实用主义,他强调的是人类幸福和道德的实现。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核心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他认为要构建一个完美的政治社会,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城邦。

城邦是政治组织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式。

他认为,城邦在政治上可以被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阶层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的建设必须要基于法律和道德的原则。

他认为,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基础,而道德则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

因此,城邦的稳定和和谐的关键在于法律和道德的充分实施,每个公民都应该尽力遵守法律法规,并以良好的品德为指导。

他认为,城邦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维护人类幸福和道德的实现。

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还突出了政治活动的实践性。

他认为,政治学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研究,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

政治家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来指导和规划国家和城邦的政治活动。

他认为,政治家们如果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时代和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极其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城邦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应该接受全面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更应该学习政治哲学和道德观念。

亚里士多德论文法治概念论文:亚里士多德“法治”概念之“谬误”

亚里士多德论文法治概念论文:亚里士多德“法治”概念之“谬误”

亚里士多德论文法治概念论文:亚里士多德“法治”概念之“谬误”摘要: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概念无疑是经典的并且是影响深远的,但其对于现代法治的正向影响并不是建立在对亚氏法治概念内涵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而是建基于现代人对亚氏法治概念的“误解”之上,因为亚氏法治概念本身是在具有法治表象的语词掩盖之下的“德治”。

作为对法学理论概念和命题的知识追求,我们必须保持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内在统一,才有可能将一切本质上有害于法治的思想遗产拒之于外。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法治概念;谬误;德治对于处在法治进程中的中国及中国学术而言,法治的概念与思想无疑是重要的。

然而“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是随便就能定义的概念”。

不过,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概念却似乎是一个例外。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这样阐释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的良好的法律。

”至少在目前的中国,只要翻开任何一本法理学的教材,甚或大多数论及法治的论文,我们都能发现对亚里士多德法治概念的广泛引用。

通过深入到亚里士多德法治概念的社会历史背景、内在意涵和外在关系的分析中去,我们会发现实则大谬不然。

一、背景分析:古希腊不具备产生法治的条件法治作为一种制度理念和治理实践,完全是现代性的产物。

它的源头和某些构成要素可以追溯到整个西方文明的创始阶段,包括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哲学学说和制度实践,但是作为一种成熟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形态,法治则是一个完全现代的事物。

从认识论的观念讲,一切理论思维的构造都只能是对客观现实的抽象和组装,如果不存在一种特定的客观社会事实,则关于这种社会事实的概念和理论就是不可能的。

同样,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概念和理论构造也只能是对他那个时代的相应制度实践的理论抽象和理论阐释,而不可能有本质性的超越。

如此推论,则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概念必然受制于当时的政治观念和制度实践,他所谓的法治也因此和现代法治具有明显的区分:其一,古代希腊没有产生近现代意义上的个人自由观念,从而使得其政治理念基础与现代法治根本不同。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文

从《政治学》谈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公共管理方向刘绍飞亚里士多德是古代西方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所研究的领域涉及社会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的著作《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学科的开山之作,迄今仍被政治学和其他社会学科学科的初学者以及比较优秀的学者反复研读并广泛引述。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及其对法治的研究也是非常丰富的并对后人具有极大地启发,对西方的法学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主要是他的法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精湛地阐释了法治的含义,并指出法治的两个基本要素,即“良法”和法治高于人治的原则并进一步说明法律必须是至高无上的,进而又指出了法治的优越性以及人治的种种缺陷。

在具体实施方面,他认为应该从立法、司法和守法三个方面努力建立法治的城邦,这些都应该对我国现在建设法治国家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早期,毕达哥拉斯就提过“人之不如法治”的主张,柏拉图在他的创世之作《理想国》中强调“人治”的作用而后又在《法律篇》中又强调了“法治”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法律统治的重要性,并强调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认为“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用感情治事的统治者优良”,因为人类的本性都难免会有感情,所以,仅仅依赖人治不能建立良好的政体。

“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罪恶劣的动物。

”对于什么是“法治”?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精湛地概括道:“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几层意思:①要有法律,以作为指导和制约人们行为的准则;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全体成员,都毫无例外地服从法律的指导,不允许居于法律之外的特殊领域和特权人物存在;③法律必须是良好的。

人民可能服从坏的法律,但那决不是“法治”。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和违反规定的文字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给人们留下了深远影响的伟大政治思想。

他主张建立一种希腊传统的基础上的民主制度,应该由一个警察领导和一个受教育的公民来管理国家事务。

他认为,民主可以使公民有自己的言论和政治权利,同时仍然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

因此,他给出了一个专制社会/民主社会的方案,它以原始政府为基础,可以继承原始政府的优势,但又使用民主制度来指导政府行为。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还建议,不管民主国家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应该有一个议会,由能代表自己和他们的公民的议员来组成。

议会可以进行讨论,以决定国家政策,以及如何维护国家的正义。

他还认为,政府的领导者应该只有有责任心的人才会被任命,他们应该负责把原则应用于政策,并负责保护公民的权利。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仍然在影响着现代的政治思想,他曾经宣称:“政府应该为人民,不是人民为政府”。

他的思想强调人权,把公民权利放在最高价值位置,并认为人们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行动的权利。

在大多数民主国家,都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它们强调以研究,对社会不同人群的集体公众政治实践作出适当的反应来维持国家的稳定。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为现代的民主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他坚信政府应该把人民作为最高价值,努力保护公民权利,采取理性合理的方法实施政策,使国家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繁荣。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5篇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5篇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5篇第一篇: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有一部在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政治学》。

读《政治学》,便不得不介绍其作者——亚里士多德。

首先,我简单叙述下亚里士多德生平。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人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

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独创性的发展。

那么在这里我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读著作《政治学》的总结和感想。

《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全书共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

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

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

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

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

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

②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

③第 4、5、6卷, 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政体理论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政体理论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政体理论1. 引言1.1 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政体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著作中提出了中产阶级政体理论,强调中产阶级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中产阶级是一个相对富裕但不富有的社会阶层,他们既不像富人那样追求奢华享乐,也不像穷人那样为了生计不得已。

中产阶级具有稳定的生活和独立的思想,可以在政治中扮演重要的中间角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产阶级在政治中的作用是平衡贫富之间的矛盾,稳定政治秩序,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中产阶级政体具有自给自足、公平正义、政治和谐等特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产阶级政体的优势在于平衡了不同阶层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存在着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风险。

亚里士多德对中产阶级政体持肯定态度,认为其能够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平。

亚里士多德也指出了中产阶级政体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2. 正文2.1 亚里士多德对中产阶级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对中产阶级的定义可以从他对不同社会阶级的区分中找到线索。

在他的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将人们根据其财产和社会地位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贵族、中产阶级和劳动阶级。

中产阶级被认为是处于富裕和贫困之间的阶级,他们既不是拥有巨大财富的贵族,也不是依赖劳动生活的劳动阶级。

中产阶级通常拥有一定的财产和自由时间,能够从事政治参与和文化活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产阶级在政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由和财富来参与公共事务,同时又不会像贵族一样专注于利益,也不会像劳动阶级那样被生活所累。

由于中产阶级的相对独立性和教育程度,他们更有可能理性地参与政治,为整个政体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亚里士多德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一个处于经济与社会中间地带的阶级,他们不仅拥有一定的财富和自由,还具有相对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政治参与能力。

这使得他们成为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为政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2 中产阶级在政治中的作用中产阶级在政治中的作用是亚里士多德政体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护共和政体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国家政治的杠杆和国家最主 其看作是其政治思想的一道闪光,在今天,对我们也有一定
要的职能,他从中等奴隶主阶级立场出发,提出通过教育重 的借鉴意义。
振古希腊公民的四德,培养公民中庸、适度的美德,以防止公
他重视政治与教育的关系而提出的主张,一方面是从维
民在道德上、精神上的堕落、颓废,借以维持城邦制度的精神 护奴隶制国家的秩序和稳定出发,具有其阶级局限性,但另
最后,关于奴隶制的观点,他认为奴隶制是正义的,这一
应的生存手段,就不能产生一个优良的政体;城邦的构成如 点是不科学的。瑞查德.科沃特认为,亚里士多德对奴隶制的
何,是优良政体产生的首要问题;城邦的人口、疆域、海军力 判断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其有限的经验判断和被他
量、秉性、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都是城邦构成所必须考虑的 同时代的人都接受的其错误假设之上;其次,他的阶级出身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2589(201 0)01 —0076—02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教 目的,因此而产生了他在政治问题上的经典话语—— —“人天
育家,被后世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生活在希腊奴隶制 生是政治动物”。
正处于危机的时期,当时雅典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尖
有些是值得提倡的,甚至对我们当今的政治生活都还有重大 归纳法,同时将政治观点建立在其已有的理论之上 [7],使政治
意义。对此,我们要辩证地认识。
学与哲学、伦理学有了明显界限,将政治研究在概念上趋于
首先,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自然起源说的理论是非科学 系统,开了西方政治研究体系之先河。
的、反动的政治学说。因为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属
所有城邦都是究使政治学与哲学伦理学区分开来使政治研究初步取得某币噜共同体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很自然独立地位下面本文将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既然所有共同体都在追求某种善所有共同体中最高的并且主要内容及评价等方面作一简要分析

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2)

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2)

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2)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篇二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摘要: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近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理论的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深入研究了158个城邦的宪法,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

本文首先阐释了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产生的因素;其次论述了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还从城邦(国家)、国家政体的角度探析了其法治思想,ian思想;还从城邦(国家)、国家政体的角度探析了其法治思想;最后评析了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城邦;政体;正义;法治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创始人,法治理论和宪政理论的奠基人。

马克思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①,恩格斯称其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②,黑格尔说:“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一个人”③,梁启超说:“试一翻泰西汗牛充栋之科学书,观其发端出叙本学之沿革,无论何科,无不皆本推于亚里士多德”④。

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著作涉及领域十分广泛。

就法学方面,他深入研究了158个城邦的宪法,对古希腊的法律思想进行了疏理、总结和概括,明确地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并建立起了系统的法律哲学。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基础,都是建立在对社会和生活思考的基础之上的,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的形成也不例外。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年,那时正是马其顿统治时期,他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急剧动荡的时代,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交错。

但是亚里士多德能够冷静的面对现实,进行细心的总结,并探寻人的行为及其国家生活的道德性,试图为城邦政治制度寻找一条能够摆脱危机的道路,使之在充满社会矛盾和面临分崩离析的城邦中继续保持社会秩序的和谐和稳定。

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进入柏拉图学园学习,后又在园内任教,一直到柏拉图去世,前后达20年之久,被称为“学园之心”。

柏拉图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亚里士多德,不过后来亚里士多德在许多问题上另辟蹊径,并把柏拉图思想作为批判的靶子,甚至有意夸大他和老师的分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其学术品格的真实写照,并且“柏拉图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为小驹。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_至善_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_至善_

① [收稿日期 ] 2006 —12 —13 [作者简介 ] 石荔菠 ,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重庆北碚 400715
30
天府新论 2007 年第 3 期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 “至善”
第三 , 亚里士多德以善为目的的政治学 , 使他在治国 方略上 , 也显现出与前人的不同 , 这一点作者将在后面加 以叙述 。
31
天府新论 2007 年第 3 期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 “至善”
什么样的城邦才算最为优良的城邦 ?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 , 他认为 “凡能成善邀福的城邦必然是在道德上最为优良的 城邦”〔23〕。可见最为优 良 的 城 邦 有 利 于 实 现 人 们 的 善 德 或 实现人们的优良生活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优良城邦如何建 立。
实现政治上的至善 , 仅仅只谈公民当然是不够的 , 而 且公民的优良生活按照亚氏的说法也必须要在城邦中才能 实现 。亚里士多德说 “全人类的目的显然在于优良生活或 快乐 。”〔21〕那如何实现人类的优良生活呢 ? 他认为 , 人类优 良生活的实现首先在于建立最为优良的城邦 。因为 “治理 最为优良的城 邦 , 才 有 获 致 幸 福 的 最 大 希 望”〔22〕。那 么 ,
亚?士多德正是将伦?视为目的才决定了他?多地强调的是内在素养即德性的提升政治固然重要但是?没有道德目的一个国家就变成一种乌合人群的纯粹的联盟法?就变成纯粹的约定和防止非正义的手段但?会有任何积极的??造就人类的善
天府新论 2007 年第 3 期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 “至”
(二)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多次提到了 “善”这一概念 ,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澄清一下 “善”与 “至善”的意义 。在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开篇就提到 “每种技艺 与研究 , 同样 地 , 人 的 每 种 实 践 与 选 择 都 以 某 种 善 为 目 的”〔5〕所以我们可以说善既是善的事物 。而对于至善 , 他是 这样说的 “如果在我们活动的目的中有的是因其自身之故 而被当作目的 , 我们以别的事物为目的都是为了它 , 如果 我们并非选择所有的事物都为着别的事物 , 那么显然就存 在着善或最高善”〔6〕。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把善当作某种 分离的绝对存在 , 明确宣称自己研究的是人可以实行和获 得的善 , 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以形式和质料统一于个体之中 的观点作为其底蕴 。这种人可以获得的属人的最高善究竟 是什么呢 ? 亚里士多德实际上是按照两个基本原则去寻求 它的 : 一方面 , 最高善是某种因自身而值得追求的完善的 东西 ;〔7〕另一方面 , 最高善不在于具有德性而在于实现活 动 。〔8〕他给 “善”下的初步定义是 : “人的善就是灵魂的合 德性的实现活动 , 如果有不止一种的德性 , 就是合乎那种 最好 、最完善的德性的实现活动 。”〔9〕我们再回到正题来说 一说 , 既然所有的知识与选择都在追求某种善 , 政治学所 指向的目的是什么 , 实践所能达到的那种善 , 又是什么 。 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 , 它的最高善就是幸福 , 也就是 在至善的目标下形成优良的城邦 , 公民过着优良的生活既 依照德性的生活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政体思想分析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政体思想分析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政体思想分析
《政治学》一书无疑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作品,但它同时也是一部关于政体的著作,书中既详尽探讨了有关政体组织的一般原则,也考察了众多希腊城邦政体的组织经验并对之予以了高度类型化和理论化。

可见,政体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是处于中心地位。

用亚氏本人的话说,“只有具备了最优良的政体的城邦,才能有最优良的治理;而治理最为优良的城邦,才有获致幸福的最大希望”。

政体问题的绝对重要性还可从《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对于“城邦同一性”的辨析中见出。

决定城邦同一性——城邦是否仍为同一城邦的不是土地、人民的族类或者城邦的名称,而是城邦的政体,“凡政制相承而没有变动的,我们就可以说这是同一城邦,凡政制业已更易,我们就说这是另一城邦”。

既然政体关涉着政治团体的存在自身,关涉着城邦实现最大幸福生活的可能,而与美德合一的幸福生活即优良生活又是人类政治生活的目的和全部社会生活的终极目的,关于人类合作生存以追求幸福生活的政治问题最后转化为政体问题,因此,无怪乎政体问题在政治学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

政治学实际上成为关于政体问题的科学。

因此,作为亚里士多德集中阐述政体问题的作品,《政治学》包含了古典政治理论和政体理论的精要,对其中的政体学说进行全面和细致的探究,对于准确理解亚氏政体理论,理解古典政治科学,理解古典政治生活组织形式,澄清亚氏在若干重要政治问题上的看法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以下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步的探讨。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思想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一生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

其政治学的代表作?政治学?一书,第一次将政治学和其他学科区分开来,使政治学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由此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其伦理学的代表作?尼各马科伦理学?,是人类第一部系统完整的伦理学着作,奠定了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伦理学创始人的根底。

亚里士多德在这两部着作中,既将政治与伦理问题分开来考察,从而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学和伦理学做了学科的区分;又将二者联系起来分析,对政治与伦理采取了“连贯式价值理解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伦理思想。

一、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大致包括三局部,即政治伦理价值论、政治伦理标准论和政治伦理手段论。

其中,政治伦理价值论是政治伦理的观念或理念局部,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灵魂,它直接规约着政治伦理标准体系的建构和政治伦理的实践手段的选择;政治伦理标准论是关于政治关系、政治行为等政治生活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的原那么和标准的论述,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它内在地表达着政治伦理的价值目标,并通过直接规约政治伦理的实践行为将其现实化;政治伦理手段论是关于政治伦理实践手段的观点和主张,是政治伦理价值和政治伦理标准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得以实现的环节,是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局部。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的每一构成局部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

在政治伦理价值论局部,亚里士多德分析了政治伦理的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目标。

政治伦理的价值主体是人。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的着名论断,并由此论述了人的本质就是要过共同〔城邦〕生活。

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分析了人的特长或功能在于具有德性,在于成为善良的人。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假设干家庭和种族结合成的保障优良生活的共同体,以完美的、自足的生活为目标。

〞城邦的善即城邦中的伦理道德有意义于主体人,因而构成政治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客体。

亚里士多德政体论研究

亚里士多德政体论研究

素。城邦要素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方 贫富的区别。这样, 亚里士多德实际上又提
面指的是财富、门望、才德和自由身份; 量 出了第三条标准。根据这条标准富人掌权,
的方面指人数的多少。而不同的城邦在分 即使是多数人, 也称寡头政体; 相反, 少数
配公职时, 所优先考虑的要素不同。这样, 穷人掌权, 则必定是平民政体。可见这条标
异同决定着国家性质的异同。他说:“倘使 多德的分类论抓住了本质的东西, 是难能
这里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 已经转变成 可贵的。
另一品种的制度, 这个城邦也就不再是同 一城邦”④。事实上, 当时希腊的各城邦在国
此外,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 每种政体由 组合成分的变异而变异, 可区分为不同的
家性质上都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区 品种。例如平民政体就包括了5个品种: ①
之间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抨击寡头政体, 把 就是说, 在考虑到平民的自由身份时, 也应
平民政体看作是最可容忍者。由此可见在 考虑到富有者财富方面的优势。显然这种
他的政体优劣论中, 贯穿着一种可贵的民 平等观是亚里士多德的调和立场的反映。
主精神。那就是他谴责僭主政体和寡头政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变革的一般原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
在古希腊各城邦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所做出
寡头政体的主要特征在于: 以财富为
的系统总结,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 权力的实际基础, 最高治权往往由少数豪
政治现实, 为后人研究古希腊的社会状况 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种总结只有伟大的
门贵族掌握; 他们因财富的优裕则要求一 切方面都优先, 追求着不平等; 在他们执掌
亚里士多德在详尽分析各类政体特征 面, 有抽签参加议事会的制度。平民政体的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被誉为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政治学方面的贡献也无可置疑。

他的政体论对于我们理解不同政体类型、探讨政治组织和治理方式,乃至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并分享一些关于这一概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政体的定义和分类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定义为由一群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方式和制度。

在他的政体论中,根据统治者的数量、目标和性质,他将政体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宪政。

1. 君主政体:君主政体是指由一位统治者(君主)领导的政府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政体可以是理想的,如果君主是一个有德行、智慧和善意的统治者,他将追求国家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

然而,如果君主缺乏德行,君主政体就容易变成暴政。

2. 贵族政体:贵族政体是由一小部分富有和有教养的人组成的政府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贵族政体的统治者是有德行且关心整个国家的人,那么这种政体将是一种优越的形式。

然而,如果贵族只关注自己的私利,贵族政体就会变得不公平。

3. 宪政:宪政是由广大公民参与政府运作的政体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宪政是最理想的政体形式,因为它可以确保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不会导致专制或特权。

在这种政体中,公民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定。

二、政体的优缺点亚里士多德对于各种政体形式都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他指出了每种政体的优点和缺点。

在他看来,君主政体的优点是效率和一致性,因为决策可以迅速实施。

而贵族政体的优点是富有智慧和经验的统治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国家。

至于宪政,亚里士多德认为其优点在于公民可以参与政治决策,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然而,君主政体的缺点在于君主可能滥用权力,导致暴政;贵族政体的缺点在于富有的统治者可能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广大民众的需求;宪政的缺点在于政治权力分散可能导致决策缓慢,人们难以达成共识。

浅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书中的政体思想

浅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书中的政体思想

浅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书中的政体思想摘要:《政治学》一书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堪称经典。

西方政治学者们的政体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不断重复这一政体理论。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体;国家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著作甚丰。

其中,《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被评为专门的政治学研究的“创始之作”。

因此,亚里士多德也被认为是古代希腊政体理论的集大成者和西方经典政体理论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后世的让·布丹、约翰·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著名思想家都深受其政体思想的影响。

直至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依然有着很高的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一、政体的概念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政体”的概念是和城邦、公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政体是建立在城邦的基础之上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或是为世俗所鄙弃而无法获得人类社会组合的便利或因高傲自满而鄙弃世俗的组合的人—如果他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

”既然脱离了城邦的人已经不再是“人”,那么他们所建立的政体自然就是“非人类”的政体,当然也就不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研究范围之内。

正如顾准先生所言“城邦制度既是希腊的传统,也是希腊政治思想的不可违背的潮流,是希腊政治学的既存前提,离开了城邦制度就没有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把城邦规定为‘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他的政治学,不折不扣是城邦政治学,离开了城邦就没有什么政治学可言,东方式的专制主义大国,在他看来是一种‘野蛮人’的制度,是摒除在他的探讨范围之外。

”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共同生活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国家的政体,也就是说公民决定政体,而政体要反过来保障公民的共同生活,促进公民共同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要促进国家中“善德”的实现,因此也促进了城邦的发展。

试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教育思想 教育文档资料

试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教育思想 教育文档资料

试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其思想包罗万象涉及哲学、神学、伦理学雅典法律以及教育学等。

其中他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散见在《政治学》和《伦理学》中,本文主要探讨《政治学》中的有关教育的内容。

在亚里士多德这些零散的有关教育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今教育理论的相似的印记。

一、《政治学》中教育思想的政治性教育与政治,从字面上来看,好像二者联系并不大。

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这本书里却专门有一卷来谈教育问题,这其实在表明作者的观点,教育是与政治有莫大关系的。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古希腊奴隶制晚期,当时社会状况混乱,政治动荡。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亚里士多德提出一系列挽救社会危机的设想。

与柏拉图一样,教育成为亚里士多德建立理想城邦和理想社会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这也就给教育蒙上了一层政治意义。

这也是教育在这一部探讨政治的著作中必然会具有的特点。

纵观本书,亚里士多德总是在教育与国家的关系之中,考虑教育这个主题。

首先,教育可以培养出城邦需要的具有良好公民德性的公民。

因为在城邦中,城邦的完善、幸福来源于每一个公民幸福完善。

城邦拥有良好的公民,才能进而实现完善国家的理想。

因此,教育是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其次,“在教育方面应有立法规定,并且教育应是全邦共同责任。

”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是城邦的公共事务,需要立法保护。

“人天生是种政治动物”人不能脱离城邦而独立生存,所有公民是属于城邦的。

城邦的发展会影响到个人,而个人的发展最终也会影响到城邦。

所以,一开始“应该教育公民适应他生活于其中的政体”,因为这样有利于保存这一政体所固有的习俗,也就是起到维护这一政体的作用。

从以上论述可见,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教育城邦需要的公民,从而维护城邦的政治组织形式。

鉴于教育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提出要将教育视为公共事务,并为其立法保证教育这一地位。

最后,亚里士多德虽然认为教育具有社会作用和政治功能,但并不主张教育将人变成机械的政治工具。

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

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

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通过《政治学》,可以看到奴隶制时代伟大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对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政体的设计,其中包括当今时代热议的“枣弧形社会阶层结构”、民主政治建设、国防事业及对外政策,这些虽不是《政治学》一书的主要论述内容,但也足以显示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在此,仅以本人观点选出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对《政治学》进行学习。

首先,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一、法的概念———理性的表现和正义的化身无论是从词源结构、逻辑或者是从法学理论上来说,法和法治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在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政治学》一书中,法和法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亚里士多德把法定义为“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祉和理智的体现”,在他看来,法律是理性的体现,代表着正义,为世人所公认的公正无偏的权衡。

这也是亚里士多德用来反驳柏拉图人治主张的有力论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以正义为原则,正义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其实质在于“平等的公正”,它以“城邦整个利益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善业为依据”。

而由正义派生出来的法律,是可以裁断人间的是非曲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就是正义的体现,服从法律就是服从正义。

可见在这一点上,他把法律和理性及正义等同起来。

二、法治的内涵法治是什么?它的内涵和外延有多大?至今法律界都无一个统一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尽管也没有对法治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但他却给出了法治的两个必备的要素。

他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1、法治的前提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毫无疑问,这点是与他的法律观念一脉相承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善恶的的衡量标准尺度是正义。

恶法尽管也能导致法律的统治,但绝不可能达到法治。

唯有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接着他又提出良法的判断标准:首先,良法必须能够促进建立合于正义和善德的政体,并为保存、维持和巩固这种政体服务;其次,良法不得剥夺和限制自由,在法律、自由的关系上,他提出应将自由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再次,良法是符合公众利益而非只是谋求某一阶级或个人利益的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

文_学术探讨372摘要 :法治思想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精华之一。

他论证了法治与人治、良法之治与普遍守法的结合、法治不是由政体决定的,不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法治也不是法律自身的权威造就的。

法律的权威是由政治中的人们赋予的,法治是人们选择的结果——即信仰。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法治;人治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学者、哲学家,其著作几乎涉及一切领域。

在对古希腊的全部法律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治的概念,分析了法治产生的条件,坚持法治优于人治,并探讨了影响法治的因素,从而建立了系统的法治主义法律哲学。

亚里斯多德法治思想对法治的系统论述为法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近现代西方法治思想的发展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法治”的内涵历史上最早揭示法治含义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他在《政治学》一书中这样说道:“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

”虽然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不同思想家、法学家对“法治”概念长期无休止的争论,对法治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但亚里士多德“法治”含义的思想延续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今天实行实质法治的评价标准,对立法、执法和司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要使事物合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法律是衡量是非曲直的“权衡”,遵从法律便是遵从正义。

所以,衡量法律的良恶与否,其标准为是否合乎正义。

因为人们可以遵从良法,亦可以遵从恶法,而遵从恶法不符合正义,也有违法治,遵从良法才符合法治。

同时,他还认为法律的良恶与政体有关,指出:法律的好与坏,公正与不公正,必然要与各种政体的情况相对应。

有一点很明确,法律的制订必定会根据政体的需要。

……正确的政体必然就会有公正的法律,蜕变了的政体必然有不公正的法律。

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

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

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说中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是中庸之道,而且这种中庸之道不仅限于伦理学,实际上也成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原则。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论文篇一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政治哲学【摘要】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说中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是中庸之道,而且这种中庸之道不仅限于伦理学,实际上也成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原则。

他总结希腊人的生活之道,无论在个人行为还是在城邦生活中,过与不及都不合乎理性,也不能培养善行和达到幸福。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理学说;善;中道;政治哲学一、政治学乃最高的善的学科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哲学性,只不过是观察人事的结果罢了。

”以前我没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之前,也同样带有这样的偏见。

觉得伦理学早就分出去了,真正有哲学趣味的只有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和《形而上学》。

但当我读完《理想国》、《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后,发现真正的哲学思想是来源于实践,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罗素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大概是站在逻辑实证主义的立场上看待哲学的缘故。

将研究人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的哲学定名为“伦理学”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二卷第一章区分理智的品德和伦理的品德时说:“理智的品德是由于教导而生成和培养起来的,所以需要时间和经验。

伦理品德则由风俗习惯沿袭而成,所以‘伦理’这个名称是由‘习惯’这个词略加改动而产生的。

由此可见我们的伦理品德不是自然生成的,因为自然生成的东西是不能改变它自己的本性的,例如石头的本性是向下降落,纵然你将它向上抛掷一万次,也不能让它习惯上升。

所以我们的伦理品德既不是出于自然本性的,也不是违反自然本性的,而是我们自然地接受了它们,又通过习惯使它们完善的。

”由此可知,伦理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伦理是做的、行动的知识,只能在生活习惯中完善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文
著作简介
《政治学》是公元前3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它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府发露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

全书分为八卷,第一卷主要论述人与成本那个,包括城邦的起源,目的。

第二卷主要论述公民与政体,包括两项城邦的原则及柏拉图“理想国”的批判等。

第三卷主要论述公民与政体理论,主要包括公民的本质,城邦的性质及几种不同的政体等。

第四卷主要论述政体的种类,包括政体划分的标准,各种政体的种类及它认为最优良的政体——共和政体等;第五卷,主要论述政体的变更与保全,主要包括了引起政体变更的原因,政体变更的方式及对苏格拉底政体变更思想的不足的补充等;第六卷,主要论述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的构建,第七卷主要包括通过教育实现理想城邦;第八卷主要论述城邦青年的培养。

三著作贡献
<1>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开创政治研究之先河。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对科学进行分类,把各门学科按照知识不同分为理论学科、实践学科创制学科。

其中政治学就属于他所谓的实践学科,在他看来,政治学是研究至善的学科,是一切科学中最权威的学科,因此他有力“政治学奠基者”美誉。

<2>重经验研究方法,把神学束缚下的政治学转变为一人为中心的政治学。

他首次在政治学领域突破神学观念束缚,坚持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求国家产生的原因,第一次把匍匐在神学上的和哲学框架下的政治学转变为人的政治学,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政治“科学”研究的先例。

<3>提出理想的政体模式—中?阶级占主体的共和制
他的政治主张是兼容贫富、平衡、“质量”,即主张考虑自由出身、财富和门第,有坚持照顾多数人的利益。

他提出“国家有调和阶级矛盾的只能和责任”的思想,即“一切之政治??总是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相合成”。

<4>主张通过公民教育和培养实现城邦生长的完善与和谐。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有三种途径是人变善良,即本性,习惯和理性。

所以最优良的立法者可以通过立法和教育来培养公民德行,使公民灵魂的三个组成阶级达到和谐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城邦少年儿童进行教育。

3、结论:“中庸适度”的思想,及其对当今中国政治的启示细细品味,亚里士多德于几千年前提出的共和主义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亦有着深层意义的启示:在当今中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只一味强调政治上的民主,或许远不足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贫富矛盾问题。

在中产阶级仍十分弱小的情况下,强制推行民主只会使社会中极贫、极富这两类群体中更强大的一方执掌国家政权,而这又必然会导致失势一方的不满,有资料表明:在当代中国,是7%的人口掌握着80%的财富。

因而,在完善民主制度的同时,培养和壮大中产阶级的力量亦是必须的。

民主是左,共和是右,民主共和是中间。

笔者认为:共和主义思想的一个显著倾向,就是“行于中庸”。

它反对极左与极右的主张,因为无论是左和右,都只是社会中一部分人意志的体现。

极左或极右的政策,要么是在损害富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增进穷人的利益,要么是在损害穷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增进富人的利益,因而对于整个社会的长久发展都是不利的。

“行于中庸”,也就是采取调和矛盾的方式,才是解决贫富矛盾的最佳办法。

因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有一件事是办不到的:同一组的人不能即是富人又是穷人”。

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说:至少在实现真正完善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前,贫富差距是无法完全消灭的。

因而共和主义混合政体,不失为一种调和贫富矛盾的良好政体。

中国走向“中庸适度”有其自身优势: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为其铺垫了舒适的温床;其次当前中国中产阶级占多数,这与上文亚里士多德所述的“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凡是城邦内中
产阶级强大,足以抗衡其他两部分而有余,或至少要比任何其他单独一个部分为强大”相契合;最后,当前中国政府也正在积极采取相关政策与措施缓解贫富差距及由此产生的相
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阻力:先富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动摇;其次实现中产阶级参政掌权的途径是什么等。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适度”主张对于维护城邦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的政权若如亚里士多德所愿由中产阶级执掌,中国或许也就能缓和当前的社会危机而走向更加繁盛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