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不受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其它治法姑息也可将脉象调得很正常,但这是假像,只有虚补才是实实在在的。
治病最难、功夫下的最大之处就在虚损上,不能只看脉象,要倾听病人亲身的感受。药不能开多,只一付,服入二十分钟后会有反应,激烈时一天换四种药,根据患者的反应来及时调整,以达到平衡。
输液和输血,只是在抢救的当时有用,但归根结底机体还是要靠自己自生自长的血液才行。外来输入的鲜血,在使劲用力的时候,通过汗毛孔就丢失散发掉了。抢救时输入的鲜血是为了救命,速效;而中医的补血,即靠自己生成的则会很慢,但只有自己生成的血才是稳固的。输入的血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生长出的血才靠得住。但人虚到一定程度时,早已是气血皆亏了。
填补首先从心脏开始,心脏向各个脏器输送新鲜血液、营养和氧气,需要循环多次才能填满。在向各脏器填补时,不知药汁究竟都到哪里去了。从肾虚开始,要一阴一阳平衡走,开头会很难,走不下去;待情况好转了,就不能老是看脉象,只能听患者自述的感受、反应,随反应来调整平衡。填补第一个受益的是脾,饮食量会增加,此时需要加速填补;只有把肾填上,才能补上气,才能再补血。
如虚不受补之体,又患虚性肾病,则桂附等温热药不可用(少量引火归元者例外),只可平补。脾胃病虚不受补之体,如人参、党参均不可用,经济条件好者用西洋参,条件差者可用太子参;白术较燥,可用焦白术;扁豆健脾,嫌其空气,改用扁豆花,其他亦多用花,如佛手花、厚朴花、玫瑰花等。四物汤为常用补血名方,但熟地粘腻而滞膈,白芍酸寒而伤胃,川芎易上行头目,故四物汤不可用,而以功兼四物之丹参代之。又鲜药治此类病,更为适宜,如鲜麦冬、鲜生地、鲜芦根、鲜茅根、鲜杷叶、 鲜荷叶、鲜竹叶、鲜藿香、鲜佩兰等,疗效显著,而又气味清香, 患者亦喜服用也。如胃肾阴虚,而现食欲不振,口渴,气逆等症,用鲜石斛以清养胃肾之阴,能立增食欲。
治慢性病用药之量宜轻,服药见效后,逐渐加大药量,此治病之必然法则。治疗虚不受补之人更当如此。现过去名家医案之用药量甚轻,而收效理想者可知。如有些慢性病患者初服药见效,稍久则效反不著,皆开始即全力以赴,以后无增援余地之弊也。
一、体虽虚然与“实证”存在:这也叫“本虚标实”,主证表现为虽有面白、气短、乏力等虚证,但有胃部饱账、大便不通、舌苔黄厚、脉实滑有力,此时当“先泻其实”,用“
承气汤”或“四消丸"下之,等"实邪"去净后,有些病即转好,此叫"以泻为补",有些老人或久病,再适当给予补之,则受之也.
何谓虚不受补
这里的虚指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指脾胃功能虚弱,无法接受补给。
邪被代谢出体外后,脾胃功能就得到了恢复,饥饿感增加,再进补就顺里成章不会上火了。因此,凡是虚不受不补的人,绝不是靠吃几付中药就能解决问题的。调理脾胃,是一件长期的事,是要靠我们建立起一整套健康的生活方式完成的。只有我们平常在饮食上注意五谷的摄入,注意不吃垃圾食品,注意排毒,早睡早起,少吹空调,才会使我们的经络畅通,气血充盈,此时进补,身体才会受用。脾胃不虚了,人才会受补。
一清二补
“一清二补”其含义是指清理是首要的,补益是次要的,放在清理之后才可实施。没有“清”就不能有“补”,这是对绝大多数人都适用的一个原则,违反了这个原则,就会适得其反,给机体造成伤害,甚至是无法挽回的后果。古代医学家早就告诉我们“邪气不去而补之,是关门逐贼;瘀血未除而补之,是助贼为殃”。 可先服用润泻排浊、健脾除湿汤药数剂,再熬煮开胃助消化几贴,继而缓缓进补剂,方宜输送养分,使身体更好地吸收。
即使是老年人,且术后衰弱,伴有多脏器衰竭,但仍然可能“病邪”是主要矛盾。只要将病邪清理干净,全身及各脏器功能自然会得到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就是补。所以很多认为虚的人并不是真正的虚,而是病邪对机体的伤害所致。
其中还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虚中夹实,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虚中夹实者可以补虚为主,兼以去实(指去实邪);实中夹虚者可以去实邪为主,兼以补虚;气虚的以补气为主,配合疏调气血;血虚的以补血为主,配合疏调气血。补的同时配合疏调气血,既可防止补品壅滞,又可更好地发挥补品作用。所以,我们在应用补品时,千万不要一味地纯补。
虚不受补三个原因,一是有湿热阻塞,经宣化湿热后就可以接受补药了;二是肝郁克脾,经疏通肝络后,使脾胃功能不被肝气克制,也就可以进补了;三是因为应用呆滞腻胃的药物使得胃气不通,经和胃消滞之后,就容易进补了。临床上所遇到可引起虚不受补的情况还很多,下面详细说明。
另有一种治法非常可取,即卢崇汉先生倡行的扶阳理路,按照阳主阴从的关系,阴虚证实际上也存在本质上的阳不足,采用扶阳的方法治疗
,只要配伍得当,用法合理,不仅疗效高,还可以引火归元,达到
阳生阴长的目的,这种治法,疾病去除得会更快。
古人云:王道之药无近功。王道之药通常指的是作用柔和的药(霸道之药通常指的是作用猛烈的药),娇弱之人用药也务必柔和体贴,虽然眼下效果并不明显,但是长期坚持服用必有很好的功效。
脾虚之人不论吃什么都要注意限量,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可以服用一些醒脾、健胃、和胃的药及食品。一些健胃消食类的中成药或保健品也可以适当服用,其他还有云苓、白术、陈皮、鸡内金等可以健脾消食;帮助消化的还有山楂、槟榔、荷叶、白萝卜等。另外炖肉时常用的佐料如桂皮、八角、小茴香等都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 先调脾胃,食补重于药补;待脾胃元气恢复,脾肾同补,缓缓图之,或补补停停,不可操之过急。
对于有些虚证,如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而致的心血不足、脏气虚弱,即心阴虚或心阳虚,有的医生以久病必虚、虚则必补的原则,让患者服用大量中药补品,进行治疗,结果效果不好。这种疾病神经功能失调的特点多是内抑制过程(与睡眠是同一过程)减弱,而表现出兴奋过程的相对增强和感觉过敏之特点,并非神经营养不良或精神疲劳症。这时如果给患者服用补品则不亚于助贼作乱,为虎添翼,助长了病邪的发展,折磨了患者,使失眠者越不得寐,焦躁者更不得安。如果大量使用人参、鹿茸、海马、蛤蚧之类贵重补品,常会导致病情加重或病危。对这类体质确实衰弱的病人,应增加其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使自己能以吸收五谷之精气而强身壮体。
另外,有两种情况须提醒注意,一是通常气虚与阳虚、血虚与气虚、气虚与肾亏、血虚与脾虚等常互为因果,兼而有之,故须兼补;二是由于内在和外界等因素的影响,有的病症在发展过程中,两种相互对立的证候会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这种情况称作“证候错杂”。如有的人既有阴虚的症状,又有阳虚的症状,被称为“阴阳两虚”证;有的人在同一个时期存在着正虚与邪实两方面的症状,叫做“虚实夹杂”证。对于阴阳两虚证,应阴阳双补,但补阳应以缓补为宜,可服用冬虫夏草、紫河车、蛤蚧之类补药,而人参、鹿茸一类峻补药则为慎忌,否则不但阳不能补,反使阴虚加重。虚实夹杂的证候中有实中夹虚,而以实证为主的;有虚中夹实,而以虚证为主的;亦有虚实并重的。如证见痰多气粗、咳喘胸闷的实证,同时又有动则喘甚、形寒肢冷、小便失禁等虚证,临床辨证时必须辨别虚实的主次、邪
正的盛衰,然后采用或以攻为主,或以补为主,或先攻后补,
或攻补兼施等治疗办法。
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正斗争的复杂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疾病发生本质的变化,由一种证候转变为另一种证候,称为“证候转化”。当证候发生转化时,必须注意观察病证,及时根据已经变化了的证候,重新确定治疗方案。所以,古人有“证千变,药亦千变”的用药方则。如果一成不变,必然会发生误治误补的现象。
1.益气:有红参、生晒参、党参、太子参、黄芪、淮山药、黄精、白术、茯苓、刺五加、甘草、大枣、蜂蜜、莲子等,适用于气虚体质。中成药有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参芪精、北芪精、芪枣冲剂、人参蜂王浆、蜂乳、四君子丸等。其中人参、人参蜂王浆偏补元气;黄芪、党参、太子参等偏补脾肺之气;大枣、山药、莲肉、四君子丸、人参健脾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偏补脾气。
2.养血:有熟地、当归、何首乌、阿胶、枸杞子、紫河车、桂圆肉、桑椹,以及中成药八珍丸、桂圆膏、桑椹膏、养血归脾丸、人参养荣丸、全鹿丸等,适用于血虚体质。
3.滋阴:有西洋参、东洋参、皮尾参、沙参、石斛、枸杞子、鳖甲、龟板、龟胶、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玉竹、菊花、燕窝、海参、银耳,以及中成药西洋参丸、二冬膏、二至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补肾地黄丸等。
4.壮阳:有鹿茸、鹿胶、杜仲、附片、肉桂、蛤蚧、冬虫夏草、海狗肾、紫河车、核桃仁等,以及中成药全鹿丸、参鹿卫生丸、龟鹿二仙膏、龟龄集、七宝美髯丹、八仙丸、金匮肾气丸、补肾丸、菟丝子丸、右归丸等。
人在患病的时候,体力不及,虚弱不能支持,甚至卧床不起,这时应先治病。如肿瘤患者,当他体力还能支持时,可用外科手术去掉肿瘤赘物,这时体力显弱(即虚),能不能补呢?按理应当补,补后才能恢复体力。但是此时只能进半流食、流食,待体力恢复后,才能谈到补益。中医传统的认识,就是感受风寒外邪,通过温散风寒之后,开始只能啜热稀粥自养,待体力逐渐恢复,才能正常饮食,待胃口大开,才能根据气血阴阳不足的情况,实行进补。
临床上不是遇到虚证就进行补益的。首先看他体力如何,邪气如何,谁最重要,再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邪气盛、体力尚可,先驱邪,后扶正;体力弱,邪气也不浅,可一面扶正,一面祛邪;若体力与邪气并盛,可攻邪而不一定扶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