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6篇)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林溪乡中心校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参与,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章规定的各项原则,执行上级党____决定,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
把握好学校的办学方向,审视学校重大决策。
关心和发挥工会的作用。
校长主持工作,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
二、校长的职责、权利、义务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负责领导、____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它工作。
1.校长有工作指挥权、决策权。
校长在行使国家规定的学校管理工作权限时,有权从有得于本单位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和国家教育计划及有利于学校工作出发,制订和落实规章制度,健全学校____,安排教职工的具体工作,检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____教职工完成分管或负责的工作。
对学校重大问题,在听取党支部、教代会意见的基础上,校长有权决策。
____人事聘任权。
校长在对上级任命的副校长履行聘任手续后,有权按规定职数余额提名聘任副校长,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上级____批复同意后,由校长履行聘任手续。
有权聘任中层干部,并报教育局备案。
有权对教职工实行聘任制。
3.经费使用权。
学校经费按上级有关规定,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可能使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各处室需动用资金或购置物品,向校长申请,批准后方可实施。
4.教职工奖惩权。
根据考核、检查情况,校长有权对教职工的表现、工作等情况作出评估,并实行相应的奖惩。
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成绩优异者和突出贡献者,除精神鼓励外,校长有权嘉奖。
5.请假审批权。
教职工请假二天以内(含二天),均由校长批,批准则办书面请假手续。
校长不在,由校长指定的行政领导审批。
6.校内____或撤销权。
为有利于学校工作,校长有权对现行的机构进行调整或撤并,也可另行设置相应机构。
7.校长应关心教职工的学习(含函授、进修、培训等)、工作和生活。
8.校长的任期目标。
任期一般为三年,校长应根椐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治校的长远的规划和近期责任目标,以常规管理、教育质量、素质评估及改善办学条件等为主要指标,经教代会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再____实施。
教育法律法规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法律法规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如何提高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的能力
如何提高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的能力发布时间:2021-04-27T06:37:40.06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5期作者:邬金福[导读]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维持社会安全稳定的长久之计。
为打造一个严密的、全面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法规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修订。
而威严的法律也让人民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教育界,中小学校长也要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办事作风,做到依法治校,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而努力。
邬金福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摘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维持社会安全稳定的长久之计。
为打造一个严密的、全面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法规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修订。
而威严的法律也让人民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教育界,中小学校长也要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办事作风,做到依法治校,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而努力。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全体执法人员把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作为自己工作的准则,为百姓构建有力的法律保障,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让每一个违法分子都无法逃脱法律的惩罚,每一种试图钻法律漏洞的行为都会被制止。
依法治校,是教育治理体系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负责,是依法治理学校的主要责任人。
依法治校是每一位校长都必须承担的责任,校长的行为和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校长对依法治校一定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贯彻和坚决落实,要摒弃以往的旧观念和旧思维,在学校管理中提倡法治思想,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为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一、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的关键内容中小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是依法治校任务的主要落实者,他必须承担起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赋予校长角色的使命,依法进行办学和治校。
校长要依法保障师生的安全,使师生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障。
校长如何依法治校
浅谈校长治校策略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
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要实现学校工作的正确领导,校长必须有高素质,要使自己有高素质就必须学习。
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增强依法治教的意识,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及时掌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动向,才能实现学校工作领导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导性,实现学校工作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还要学会做人,不断要树立自己职务的权威,而且还要增强非权力的影响力,领导的权力影响力是靠权力取得的,其特点是强制性,非权力影响力是由自身素质决定的,其特点是自然性。
在学校工作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勤于思考,增强决策的正确性和果断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坚持原则,为人师表、清政廉洁、不谋私利、作风正派、热情大度、求是诚恳、办事公平、公正、公道;三是尊重教师,对同志注意情感的投入,注意加强和教师情感的交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通过自身的作用,努力使教师产生崇敬感、归属感、钦佩感和亲近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校长还应该成为成熟的社会活动者。
在工作中,我深深感到,现阶段要办好一所学校非常不易,特别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初级中学更难,来自各方面的制约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如果校长坐井观天,和别人不相往来,事情就更难办,为此,在做好学校工作的同时,我还力求做到:一是加强和上级领导的联系,及时汇报学校的工作,让领导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接触,向他们宣传学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困难和要求,通过联系和接触,及时了解收集有关信息,增加感情,以便多渠道争取政策和经费;三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向他们宣传、通报学校的工作,明确学校的工作目标,明确学校对家长的希望和要求,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会,宣传学校的工作,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学校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学校的有关困难。
保障校长的依法治校权利
保障校长的依法治校权利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本世纪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
无论在学校的内部管理,还是在学校的外部保障中,法治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已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主体担负着教育发展的重任,学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略。
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必须有真正的依法治校的权利,才能保证其确立的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能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那么,如何依法保障校长的依法治校权利呢?我认为,在现今的形势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给与帮助和人文关怀,激发校长依法治校的积极性。
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人们较多注意的是如何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师的要求也很具体。
但是,对于怎样堤高校长办学的积极性问题,却较少提及。
据调查,当前,在一些中小学(特别是县、乡中小学)中,不愿当校长,不想搞行政管理工作的思想确实有所滋生、蔓延。
校长虽是一校之长,但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要工作,也需要生活和休息,需要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帮助和鼓励,需要得到来自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上级部门在对校长工作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也能高度重视和具体研究校长工作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并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相应地制定出完善的措施和配套制度,切实解决一些使校长们颇感苦恼和困惑的问题,就能激发校长依法治校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完成工作的动力和信心。
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尽快、果断地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改变学校职责权不统一、管理目标不清楚、校长相应的权力尚缺少等的局面。
(2)真正实行校长岗位津贴补贴制,使校长岗位补贴或津贴成为合法化,能按制度发放和领取。
校长依法治校学习心得体会
校长依法治校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校长依法治校学习心得体会校长依法治校学习心得体会依法治校,是指依照法律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
依法治校,就是要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
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依法治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核心。
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必定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校园。
离开这一基本前提,即使校园其他方面呈现“和谐”状态,也不是真正的和谐校园。
《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法律关于教育方针内容的表述,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在此基础上,党的xx大关于教育方针的论述增加了“为人民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和“美”育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
教育方针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指明了教育的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落实党和国家对学校和所有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需要。
依法治校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和一系列教育法规、规章。
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对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与之配套的各项具体工作原则、制度作出了规定。
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按照其规定管理学校各项事务,就能从根本上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使教育方针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依法治校:保障师生民主权利的必然要求。
充分保障师生民主权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也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学校领 导如何发挥关键作用推进依法治校
学校领导如何发挥关键作用推进依法治校《学校领导如何发挥关键作用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保障学校稳定发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领导起着关键作用。
那么,学校领导应如何发挥这一关键作用,推进依法治校呢?首先,学校领导自身要有强烈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只有领导自身充分认识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才能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
这就要求学校领导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尤其是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通过学习,不仅要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更要深刻理解其背后的立法精神和宗旨。
其次,学校领导要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一套科学合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领导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其与国家法律法规相一致,不存在任何冲突或违法的条款。
同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涵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财务管理等。
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民主,确保制度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再者,学校领导要加强法治教育。
领导不仅要自己懂法,更要让全体师生都树立起法治观念。
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邀请法律专家来校举办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开设法治教育课程等。
同时,要注重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渗透法治教育,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
对于教师,要加强法律培训,提高他们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学生,要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让他们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校领导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没有有效的监督,依法治校就难以真正落实。
领导要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或岗位,负责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
同时,要鼓励师生参与监督,建立畅通的举报渠道,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校长依法治校学习心得体会
校长依法治校学习心得体会作为学校的校长,我深刻理解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意义。
依法治校是指在学校管理中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实施全面依法、全过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
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教育公平、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途径。
在校长工作中,我积极研究和实践依法治校的理念,并总结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依法治校能够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依法治校要求校长和管理者必须深入学习和了解教育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在校内制定和执行各项制度和规章时,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科学、规范、高效。
同时,依法治校要求学校管理者履职尽责,依法行使管理权限,切实履行教育管理责任,促进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
其次,依法治校能够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范,学校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工作。
依法治校的理念能够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教育理念,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依法治校要求学校依法保障学生权益,积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依法治校能够提高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一个依法治校的学校,能够展示出对法律法规的尊重和遵守,展示出对学生权益的保障和关爱,展示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将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同时,依法治校也能够规范和约束学校内部的行为,提高学校的内部管理效能,确保学校的健康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依法治校的艰难和复杂。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法律法规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知识体系,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理解。
同时,学校在教育教学、招生录取、学生管理等方面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和挑战。
因此,作为校长,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综合能力,加强与法律专家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为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提供科学保障。
浅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校长依法治校能力的提升
浅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校长依法治校能力的提升发布时间:2023-02-17T06:53:46.72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88期作者:代小卫[导读] 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是提高中小学校长治理能力和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需要。
重庆市九龙坡区育才小学400000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中小学校必须完成的任务,作为学校校长,如何带领全体教职工努力奋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来经营、治理好学校,可以说是教育现代化所需要的校长能力之一。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3〕11号)指出:中小学校长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成为: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校长。
为此,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校长如何有效提升依法治校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学校的依法治理与校长的法治“三力”认识1.学校的依法治理。
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是提高中小学校长治理能力和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需要。
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制意识,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学校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完善学校章程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2.校长的法治“三力”。
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而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更要有明显的提高。
学校依法治理实践证明:学校校长职能的专业化,必然要求校长知法、守法、依法和执法,对法治有明确的思想意识,对法治学校有健全规章制度,正确处理校内外的各种关系,按教育教学法律法规进行自主办学。
浅谈校长应如何用心、用情、用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浅谈校长应如何用心、用情、用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对于校长而言,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至高无上的追求,使每一位师生获得最大的发展,以期达到完美的教育境界。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校长要学好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管理理论,以提高自身的学校治理水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校长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担当。
校长想要担负起办好教育的职责与使命,理应思考校长的治校策略。
一、校长的角色定位一位优秀的校长,要想科学地管理好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就必须有超前的理念、正确的决策,要准确地识人和科学地行事,更要从自身专业成长的角度酝酿自己的角色转换,创造性思考校长的角色定位。
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校长作为教育之舟的一名“舵手”,应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带头人、更新教育观念的先行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校长要练就大器能容的品格,既要当“杂家”,又要当“专家”,要不断学习,加强修养,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懂教育、会管理、有人气、善谋事的学者型、专家型人才。
校长管理学校,也要做“道家”,有道家的思想和管理理念,要善于授权,舍得放权,谨慎用权。
要掌握大方向,把握大原则;副校级干部做“儒家”,协调好学校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中层领导做“法家”,落实“制度第一”的执行理念。
这里“最小的事”就是关注细节,“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细节决定成败”,要重视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运用与实践。
校长要走进课堂,勇当课改先锋,用思想引领新课程。
要到课堂中去,狠抓教学研究,指导教学工作。
要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师生在课堂上体验、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
要走进师生,作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典范,做践行立德树人的典范。
校长要有识别人才的慧眼,培养人才的决心,使用人才的胆识,引进人才的谋略,关爱人才的美德,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何为领导?笔者的理解是“领先一步,导人一程”。
如何用人,是校长日常事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教育应该根植于学生成长的土壤,根植于学生的生活空间和他们的未来发展。
校长依法治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校长依法治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学习心得体会:校长依法治校作为一名校长,依法治校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通过学习依法治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我深刻认识到依法治校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意义重大。
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
首先,依法治校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法律观念。
作为校长,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了解并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并将其内化为日常管理中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
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保持着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心,时刻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做到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事。
其次,依法治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成员的行为和管理学校的运作。
我在校内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教职工行为准则、学生行为规范、学校管理制度等,明确了各种角色的权责和义务,有效地规范了师生行为,保证了校园的稳定和秩序。
同时,依法治校要搭建一个学习型机构。
学校是一个知识的殿堂,作为校长,我要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不断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新动态,及时更新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提升自己的法律水平。
在学校内部,我也要鼓励教职工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为依法治校提供坚实的保障。
另外,依法治校要加强与法律机关的合作。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我积极与司法机关保持沟通和联系,了解最新的法律政策和法规要求。
我还主动与法律机关开展联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为教职工和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化。
此外,依法治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对于学校的法律治理工作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作为校长,我积极与家长开展沟通和交流活动,了解家长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期望和建议,倾听他们的声音,在法律治理中得到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依法治校还需要加强宣传与教育。
通过制定宣传计划,积极传播依法治校的理念和意义,提高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培养大家的法治观念,增强自我约束意识。
校长依法治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校长依法治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治教育在学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为学校的校长,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学习和推广依法治校的理念和做法。
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关于校长依法治校学习交流会,收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此,我想就此次学习交流会的内容和收获,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依法治校是指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和管理学校教育行为的一种方式。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负责学校的日常运行和管理,承担着特殊的法律责任。
因此,校长要始终坚持依法治校的原则,以法律为准绳,做到权力的合法行使,责任的明确落实。
首先,作为一名校长,我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深入了解国家法律的精神和思想,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我要不断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校园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刑事和民事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只有在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其次,我要注重依法治校的宣传和推广。
作为学校的校长,我拥有一定的媒体资源和舞台,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推广依法治校的理念和做法。
我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有关依法治校的文章和资讯,向全校师生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
同时,我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法治教育活动,如举办法制知识竞赛、开展法律讲座等,增强学校师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第三,我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机制。
依法治校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依法行政,权责清晰。
我要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遵守,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办事,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同时,我还可以成立学校的法制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各项规章制度,解决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此外,我还要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学校的监察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学校的法治和稳定。
最后,我要将依法治校的理念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第一篇: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柳州市教育局吴兴华一、中小学校长的权力(一)、当前中小学校领导体制的格局党组织是学校政治领导核心。
党的组织是中小学校政治领导的核心,是学校行政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者,是各种群众组织的领导者。
在实践工作中表现为:党组织的负责人参与学校重大工作决策;支持校长和行政部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做好统战工作;组织和领导教代会、共青团、工会、学生会的工作,对他们进行政治领导;切实做好党员教育和党组织发展工作;与校长一起共同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
校长是学校行政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法人代表。
在实践工作中,校长握有与责任相一致的权力,如对各项工作的决策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和奖惩权,等等。
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各种群众组织的作用。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是:听取校长报告,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和审议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规章制度,最后提交校长决定;评议和监督包括校长在内的领导干部,提出奖惩建议;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支持校长工作。
这种领导格局,既非党支部负责制,也非一长制形式的校长负责制。
实际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领导体制也并非是校长一人说了算的校长负责制。
在我国,事实上还存在着两种体制并存的现象。
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党、政、群的关系,还有待于继续探讨和完善。
(二)、校长的权力校长的合法权力权力是为了履行职责而赋予的,因而,应该以校长的管理职责范围为依据来确定校长的权力。
校长的权力究竟应该有哪些?凡是与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有关的事务,校长都有权管理。
包括机构、人事、经费、教育教学、校产等五个大方面。
那么,校长就应该相应地拥有这五个方面的管理权力。
1、机构设置权机构设置权是指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工作需要设置有关行政机构和业务机构,如有权决定教育教学业务机构是按年级设置,还是按学科设置。
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范本(2篇)
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范本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高效的执政制度对于确保公共机构的良好运行和服务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校长作为学校的首席行政官,对于学校的发展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健全的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是保障学校发展的关键。
二、政策背景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其目标是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然而,由于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问题,一些学校在教育质量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三、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的基本原则1.权责一致原则:校长拥有绝对的权力和责任,对学校的决策和管理负有最终责任。
2.公平公正原则:校长在执政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决策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权力分理原则:校长应合理分配权力和责任给不同部门和个人,并确保权力的合法行使。
4.信息透明原则:校长应向整个学校分享重要信息,确保决策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
5.激励机制原则:校长应建立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和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的核心内容1.校长的角色和职责校长是学校的首席行政官,对学校的整体运营和管理负有最终责任。
校长应具备良好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并确保其顺利实施。
校长还应建立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良好沟通机制,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2.决策和管理机制校长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和管理机制,确保决策的有效和及时执行。
校长应全面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和运营情况,正确判断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提出解决方案。
此外,校长还应将决策和管理机制与学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确保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师资和人事管理校长应制定科学的师资和人事管理政策,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团队的稳定性。
校长应根据学校的需求和目标,精心招聘和选拔合适的教师,制定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校长还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和发展体系,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和发展空间。
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范本
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范本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是一种运用于学校管理的制度框架,旨在通过明确校长的权力和责任,强化校长的权威地位,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下面是一个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范本的框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学校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拥有最高管理权力和决策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负有最终责任。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
第四条学校校长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具备高度的道德操守和责任意识,并接受学校的任命和考核。
第五条学校校长应依法行使职权,严守学校的纪律,保守学校的机密。
第二章学校校长的权力和责任第六条学校校长有权对学校全面工作进行决策和指导,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学校校长有权任免学校的各级领导和职工,制定和调整学校的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
第八条学校校长有权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第九条学校校长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决定学校的资金使用和投资方向。
第十条学校校长应建立健全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效能。
第十一条学校校长应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和协作,争取学校的资源和支持。
第三章学校校长的选举和任期第十二条学校校长的选举应按照学校的章程或章程的规定程序进行。
第十三条学校校长的任期一般为三到五年,期满后可连任一次。
第四章学校校长的考核与奖惩第十四条学校校长应接受学校的定期和不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校长的履职评价和绩效考核的依据。
第十五条校长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措施,激励和约束校长的工作表现。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对于违反学校章程和规定、严重违纪违法的学校校长,学校有权采取相应的纪律和法律行动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学校所有,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以上是一个校长负责制执政制度范本的简要框架,具体的细节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二)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创立老百姓身边的优质学校徒善缺乏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治校和治国一个道理,只有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道路,学校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能够舒适成长的、洋溢着激情和梦想的生活栖息地,成为教师愿意奉献智慧、挥洒汗水、和谐共融的精神家园,成为家长和社会满意、放心、信赖的一方净土。
靠机制来激活内部活力。
几年来,我校坚决不移地执行年级主任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
事实证明,我校构建的以“三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框架,理顺了关系,激发了内部活力,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使我校驶上了持续开展的快车道。
用制度来管理学校。
只有走出“人治”的泥潭,坚持走制度管理的道路,学校才会获得可持续开展。
每学年初,我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修订学校规章制度。
以上学期为例,我们修订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调整了毕业年级和根底年级教师奖励细那么,重新制定教职工考勤制度,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根本做到了学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制订制度时,我们充分发扬民主,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认真听取各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把有利于学校开展作为每项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执行制度上,我们力求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带头,以身作那么;严格落实,不打折扣。
加强人文关心,关注师生生命质量,努力提高师生幸福度。
让教职工有归属感:教师本人及直系亲属婚丧嫁娶、生病住院,学校主要领导必定亲自到场。
从小事入手,尽心尽力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1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学校借维修学生宿舍之机,把教师宿舍全部检修一遍。
对不少教师来说,学校修建十幢楼房可能他认为与自己无关,但给他的宿舍换掉一块破瓦,防止了淋雨之苦,他会对学校倍感亲近。
让教师得到开展: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对教师购置的教学资料全部报销;出台专项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在业务上冒尖,在各类比赛、评比中获奖;举办课堂教学大赛,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坚持“诚心家访”,努力做到六个必访:学生生病必访,学生行为不良必访,学生学习有困难必访,学生家庭出变故必访,家校联系有障碍必访,贫困家庭必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行使校长权力、提高依法治校能力柳州市教育局吴兴华一、中小学校长的权力(一)、当前中小学校领导体制的格局党组织是学校政治领导核心。
党的组织是中小学校政治领导的核心,是学校行政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者,是各种群众组织的领导者。
在实践工作中表现为:党组织的负责人参与学校重大工作决策;支持校长和行政部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做好统战工作;组织和领导教代会、共青团、工会、学生会的工作,对他们进行政治领导;切实做好党员教育和党组织发展工作;与校长一起共同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
校长是学校行政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法人代表。
在实践工作中,校长握有与责任相一致的权力,如对各项工作的决策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和奖惩权,等等。
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各种群众组织的作用。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是:听取校长报告,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和审议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规章制度,最后提交校长决定;评议和监督包括校长在内的领导干部,提出奖惩建议;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支持校长工作。
这种领导格局,既非党支部负责制,也非一长制形式的校长负责制。
实际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领导体制也并非是校长一人说了算的校长负责制。
在我国,事实上还存在着两种体制并存的现象。
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党、政、群的关系,还有待于继续探讨和完善。
(二)、校长的权力校长的合法权力权力是为了履行职责而赋予的,因而,应该以校长的管理职责范围为依据来确定校长的权力。
校长的权力究竟应该有哪些?凡是与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有关的事务,校长都有权管理。
包括机构、人事、经费、教育教学、校产等五个大方面。
那么,校长就应该相应地拥有这五个方面的管理权力。
1、机构设置权机构设置权是指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工作需要设置有关行政机构和业务机构,如有权决定教育教学业务机构是按年级设置,还是按学科设置。
校长有权调整和改革学校机构设置,设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各级有各级的责与权。
这里还必须明确指出:对于工会、教代会、党支部等依法确定的其他性质的机构,校长应依法设置。
2、人事管理权学校人事管理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从进到出的全过程管理。
校长不仅有权在校内外自主聘任教职员工,量才录用,实施奖惩,对不合要求的教职员工有权解聘,而且有权自主组建领导班子,即根据规定和需要选择德才兼备又志同道合者组成领导核心,提出副校长人选名单报请上级批准,并可以直接任免中层领导干部。
3、经费使用权经费使用权是指校长有权支配上级下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
对学校的经费,在财经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校长有权决定经费使用方案;对国拨经费根据实际需要有权跨项目使用;结合本校实际批准财务支出;有权建立校长基金,用于奖勤罚懒,鼓励先进。
4、教学管理权教育教学管理权包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方面的管理权力。
如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思想管理、教学制度管理、专业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第二课堂管理等等。
5、校产管理权校舍校产管理权是指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添置、维修、使用、保管好国家公共财产与集体财产;有权抵制任何单位、个人随意动用学校财产和平调学校设备。
但校长无权对学校土地和房屋进行转让、出售、抵押或提供经济担保。
校舍土地所有权又有国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分。
这五个方面的权力,使校长有职、有权、有责。
学校贯彻政策不力,教育质量不高,开支不当,都要追究校长的责任。
任何人只要承担了校长职务,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三)、校长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些权力只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能变为个人谋私的手段。
因此,为人民服务就是自己的“天职”。
校长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时刻把师生的冷暖挂在心上,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要为师生办实事,变领导型为服务型。
这种服务表现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进步,思想上帮助他们提高,工作学习上给予大力支持,生活上给予多方面的照顾与关怀。
1、明确两个观念一是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
“领导就是服务”是邓小平提出来的,意在强调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他们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只是职责分工不同。
在学校中,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也不是对教职员工的恩赐,而是一种职责的约束、岗位的要求。
因此,不应把手中的权力当成命令教职工的法宝,而应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
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权力意识。
二是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
权力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并非因为无权,恰恰是由于权力的使用者失去了责任感所造成的。
他们看重权力而漠视责任,只想当官,不想做事,使权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把权力与责任统一起来,真正做到秉公用权,为民尽责。
2、增强三个意识一是勤政意识。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客观上为校长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每一位校长都应该珍惜手中的权力,珍惜人民的信任,充分发挥权力的作用,为教职员工谋福利。
放下“官”架子,去掉身上的“官”气,虚心听取教职工意见。
二是廉政意识。
权力具有二重性,既可以为民造福,又可以为己谋私。
保证权力不被当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工具,重要的一点在于掌权人是否能够廉洁自律、秉公用权,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的诱惑无时不在考验着领导干部,无时不在要求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要求校长必须按原则用权,公正、公平,不凭感情用权,不用权力搞庸俗的人际关系;必须依法用权,按照各项权限的规定使用权力,不揽权、不越权,认真做好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必须按程序用权,克服权力使用的随意性、专断性,坚持民主制度及程序,重大事项一定要集体讨论,个人不能独断专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运用廉洁高效,符合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三是自律意识。
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后,校长权力相对来说膨胀起来,形成权力的“真空带”。
手中的权力是用来“谋公”还是“谋私”是衡量校长素质高低的本质条件。
自律是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源泉。
校长必须增强自警自律意识,努力提高自身政治、道德、思想、业务素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充分发挥非权力影响,成为教师的人格榜样和激励力量,做到公正廉洁,使自己不至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横流的物欲所侵蚀。
只有这样校长才能产生无声的感召力,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
3、处理好四个关系要真正做到以校长负责为中心,党组织为核心,党政工团互相合作,在统一目标下,协调一致,形成共同合力,共同办好学校,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校长个人负责和权责的关系。
根据权责对称原则,上级对下级应有一个授权问题,而且权力应符合其职责。
有多大的权力就承担多大的责任,有多大的责任,就需要有多大的权力。
权责对称与个人负责最有效的措施是健全岗位责任制,即明确规定不同管理层次和部门的职责范围。
岗位责任和权力界限,使每个人员各司其职、各行其是。
避免因人设职,防止产生人浮于事、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
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手中有了权,能否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手中的权,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是体制正常运转和校长成败的关键之一。
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的分配,只有正确地认识权力,才能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但是如果一切事物都经过校长决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又需要分权,使每个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各有其权。
放下去的权,是带有校长委托的性质,自然校长保留着干预和收回的权力。
在现实工作中,有些人总是把个人负责与个人专权联系在一块,这是非常错误的。
二是校长“一长制”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校长负责制涵义不是校长说了算。
因为校长负责制是个人负责和集体决策、组织监督、民主管理结合在一起的。
校长必须摆正校长、党组织、教代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三者之中,校长是关键因素。
校长只有先摆正了自己,才能摆正和党组织、教代会的关系。
对于校长“民主”有两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民主作风;二是民主制度。
校长首先要有民主作风,而体现民主作风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反对意见的问题,因为真理只能在比较中存在,在斗争中发展。
只有当教职员工看到校长是真心实意地听取他们的反对意见的时候,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才能增加。
民主的问题还需要制度化,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以使民主得到保证。
校长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这是领导方法,也是管理艺术。
在民主的基础上,校长要敢于当机立断,敢于集中,敢于做出决定,做到议而有决、决后必行。
这也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
三是党的领导和行政的关系。
学校党支部与校长应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校长是党员,就是党员个人与党组织的关系,应根据党的组织原则处理好这个关系。
从党支部与学校行政来说,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和有效的保证,应当支持校长使用其职权,同时,要认真监督,并努力协调各种矛盾关系。
另一方面,无论校长是不是党员,都应该增强党的观念,尊重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并主动为这种保证监督创造必要的条件,自觉接受基层组织的监督。
在处理党政关系中,校长和书记的个人关系问题应该特别予以重视。
支部书记与校长的关系,是党政分工关系,这种关系是平行的。
因此,双方都应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相互配合、加强团结,在党性原则基础上,共同办好学校。
校长和书记的“分”是岗位之分、职责之分。
校长和书记的和谐是学校团结和谐的象征,对办好学校至关重要。
校长和支部书记合作,主要体现在:校长工作决策前,主动与支书商量,书记当参谋;校长决策后,书记要动员党团组织,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促使决策的实现,起保证监督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要妥善处理好校长与党支部书记分工的两个交叉点。
一是人事问题,如干部的选拔考核、教职工的调动,总的来讲,应采取协商一致的办法处理,具体开展工作则各有侧重。
行政系统的人事问题,应以校长为主,提出意见研究;党团工会系统人事问题则应由党支部研究并征求校长意见,在干部的选拔、考核、晋升等人事问题上,以校长为主提出方案,党支部书记应协助上级党政部门作好审查工作。
二是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谁都应该管,但也应有侧重。
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支部书记应着重抓。
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则由支部书记与分管学生思想教育的副校长或书记组成领导班子,由分管的副校长负责统一指挥。
处理好两个交叉点,可以减少很多矛盾。
校长与党支部书记如果在工作上有了矛盾,则应提出意见,共同研究,争取求得统一。
不能统一的,在教学、行政一方,首先按校长决策意见办。
允许保留意见,但在行动上必须互相支持,不能旁观,更不准互相拆台。
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开拓型的校长与一个开明型的书记组合。
四是校长与行政领导班子内部的关系。
办好一所学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要。
学校行政领导班子问题首先是团结问题,是集体威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