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平面问题)2014版
[工学]第4章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3刚度矩阵
* T
F
T
* * * * * x x y * * y z z xy xy yz yz zx zx
({ } )
T
e T
R
e
(f)
而单元内的应力在虚应变上所做的功为
tdxdy
(g)
这里我们假定单元的厚度t为常量。把(d)式及(4-16) 式代入上式,并将提到积分号的前面,则有
({ } )
e T
B D B
T
e
tdxdy
根据虚位移原理,由(f)和(h)式可得到单元的虚功方程 即 e T e e T e T ({ } ) R ({ } ) B D B tdxdy 注意到虚位移是任意的,所以等式两边与相乘的项应该相等, 即得
R
e
B D Btdxdy
T
e
记
k B D B tdxdy
e T
(4-24) (4-25)
则有
R k
e e
e
上式就是表征单元的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关系的刚 度方程,[k]e就是单元刚度矩阵。如果单元的材料是均质的 ,那么矩阵 [D] 中的元素就是常量,并且对于三角形常应 变单元,[B]矩阵中的元素也是常量。当单元的厚度也是常 量时,因 dxdy ,所以式(4-24)可简写为
1 2 4 7 11 3 5 8 6 9 10 15
12
13
14
图 4-6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5
2
3
4
5
有限元分析——平面问题
Re=
NT
s
Pstds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12 /33
4、整体分析 整体刚度矩阵 整体刚度矩阵组装的基本步骤:
先求出各个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将单元刚度矩阵中的每个子块放在整体刚度矩阵中的对应位置上,得到单 元的扩大刚度矩阵; 将全部单元的扩大矩阵相加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不失一般性,仅考虑模型中有四个单元,如图所示,四个单元的整体节点位 移列阵为
τZX z= + t/2 =0
因板很薄,载荷又不沿厚度变化,应力沿板 的厚度方向是连续分布的,可以认为,在整
Z
个板内各点都有
σZ=0 τYZ=0 τZX=0
O
tX
图1 平面应力问题
根据剪应力的互等性、物理方程,可得描述平面应力问题的八个独立的基本变量 为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4 /33
σ=[σX σY τXY]T ε=[εX εY γXY]T
x2 y2 ɑ1= x 3 y 3
1 y2 b1=- 1 y 3
1 c1= 1
x2 x3
(1,2,3)
上式表示下标轮换,即1 2,2 3,3 1同时更换。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9 /33
重写位移函数,并以节点位移的形式进行表达,有
uv((xx,,yy))N(x,y)qe
其中形函数矩阵为
Y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图2 平面应变问题
技术中心 5 /33
根据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可得,描述平面应变问题的独立变量也是八个,且与 平面应力问题的一样。只是弹性矩阵变为
1
D=
E1
1 1 2 1
1
平面单元的有限元法
u
1
5
3
2
y
2x
3
5
2
y
则单元刚体位移为
v
4
5
2
3
x
6
y
3
2
5
u
1
5
3
2
y
v
4
5
2
3
x
记为
u v
1 4
0 y 0x
显然,位移函数包含 了单元的刚体位移 (平动和转动)
u v
j j
um
vm
[I]是单位矩阵,
[N]称为形函数矩阵,
Ni只与单元节点坐标有关,称为 单元的形状函数
4-2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据弹性力学几何方程得单元的应变分量
u
x y
xy
x
4-1 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步骤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包括五个主要步骤: 1、所分析问题的数学建模 2、离散化 3、单元分
析 4、整体分析与求解 5、结果分析
图 3-1
4-2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有限单元法的基础是用所谓有限个单元的集合 体来代替原来的连续体,因而必须将连续体简化为 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离散体。对于平面问题,最简 单,因而最常用的单元是三角形单元。因平面问题 的变形主要为平面变形,故平面上所有的节点都可 视为平面铰,即每个节点有两个自由度。单元与单 元在节点处用铰相连,作用在连续体荷载也移置到 节点上,成为节点荷载。如节点位移或其某一分量 可以不计之处,就在该节点上安置一个铰支座或相 应的连杆支座。如图3-1
有限元例题
【1】图示弹性力学平面问题,采用三角形常应变元,网格划分及单元、节点编号如图1所示。
试求:(1) 计算系统刚度矩阵的最大带宽;(2) 根据图中结构的边界约束状态,给出约束节点位移值。
【解】(1) 相邻节点号的最大差为d = 4;所以,半带宽为B = 2 ⨯ (4 + 1) = 10。
(2) u1 = 0,v1 = 0,u4 = 0,v4 = 0。
【2】弹性力学平面问题4节点等参元,其单元自由度是多少?单元刚度矩阵是多少阶的?单元刚度矩阵有多少个元素?【解】平面问题4节点等参元,其单元自由度是4 ⨯2 = 8个;单元刚度矩阵是8 ⨯ 8 阶的,单元刚度矩阵有64个元素。
【3】平面刚架结构梁单元(考虑轴向和横向变形)的自由度是多少?单元刚度矩阵是多少阶的?单元刚度矩阵有多少个元素?【解】平面刚架结构梁单元(考虑轴向和横向变形)的自由度是2 ⨯ 3 = 6个;单元刚度矩阵是6 ⨯ 6阶的;单元刚度矩阵有36个元素。
【4】已知一等截面直杆中某一微段的起始点坐标为0.5m,终点坐标为0.6m,起始点的位移为0.2mm,终点的位移为0.3mm。
假定直杆内的位移是线性分布的。
求该微段等截面直杆的位移表达式f(x)。
【解】已知:x i = 0.5m, x j= 0.6m, u i = 0.2mm = 0.2⨯10-3m, u j= 0.3mm = 0.3⨯10-3m。
即【5】已知4节点一维问题中单元①(1, 2)的应力矩阵为结构总体位移列阵为求单元①的应力(用矩阵计算)。
【解】由总体结构位移列阵知,单元①的位移列阵为由{σ} = [C] {∆}e可求得单元①的应力【6】某结构中单元③的单元应力矩阵,节点位移列阵为,求单元3的应力{σ }。
【解】由{σ} = [C] {∆}e可求得单元③的应力【7】已知某结构中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的单元③的应力矩阵与应变矩阵分别为,单元厚度t = 1,单元面积A = 0.5,求单元③的刚度矩阵[K]3。
4.5.14.5平面问题有限元分析步骤及计算实例
K
88
K 12 11 K21 1
K 12 31
K41 2
K22 1 K32 1
K 12 33
K43 2
K
44
2
由于[Krs]=[Ksr]T,又单元1和单元2的节点号按1、2、
3对应3、4、1,则可得:
K11 1
K33 2
3E 16
3 0
0 1
K21 1 K43 2
K12 1
3E 8
3 1 0
0 0 1
3 1 1
1 3 1
0 0 1
013
q/E 0
q/E 0
3E 8
8q
0 /(3E) 0
0 q1
0
0
单元应力可看作是单元形心处的应力值。
7)引入约束条件,修改刚度方程并求解
根据约束条件:u1 =v1=0;v2=0;u4=0和等效节点力列
阵:F 0 0 0 0 0 q / 2 0 q / 2T
五. 边界条件的处理及整体刚度矩阵的修正 整体刚度矩阵的奇异性可以通过引入边界约束条件来排除弹性体的
刚体位移,以达到求解的目的。
(两种)方法 “化1置0法”
“乘大数法”
⑴修改后的总刚为非奇异,对应的总体平衡方程可求解; ⑵如果已知位移不等于0,采用第二种方法,固定约束用 第一种方法。 ※求解可以采用解方程组的任何一种方法。(高斯消去法 常用),可借用一些计算机软件:如Matlab,Excel等。
所以 q / E0 0 1/ 3 0 1/ 3 1 0 1T
习题和思考题
• 4.1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的特点? • 4.2平面问题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 • 4.3简述形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 4.4平面问题整体刚度矩阵的推导过程。 • 4.5矩形单元的特点? • 4.6有限元方法解的收敛准则。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1)单元特性分析 1)用面积坐标建立单元位移场——面积坐标的定义
Ai Apjm Aj Apmi Ak Apij
恒等关系:
A Ai Aj Am Aijm
P点位置可由3个比值来确定:
p(Li , Lj , Lm )
其中面积坐标:
Li Ai / A Lj Aj / A Lm Am / A
4):单元推导。 对单元构造一个适合的近似解,即推导有限单元的列式,其中
包括选择合理的单元坐标系,建立单元试函数,以某种方法给出单元 各状态变量的离散关系,从而形成单元矩阵(结构力学中称刚度阵或 柔度阵)。
对工程应用而言,重要的是应注意每一种单元的解题性能与约
束。 5)总装集成。 将单元总装形成离散域的总矩阵方程(联合方程组),反映对近似
0
Nm
Ni
I22
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可由节点位移表示为:
N j I22
d
u
v
Nδe
e ui vi u j v j um
Nm I22
T
vm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1)单元特性分析
2)单元应变和单元应力
d
u
v
Nδe
代入
ε
x y
u / x v / y
xy
u / y v / x
其中
K rs
BrT DBshA
Eh
4(1 2 ) A
brbs
1
2
crcs
crbs
1
2
brcs
brcs
1
2
crbs
crcs
1
2
brbs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有限元第五讲 平面问题(二)——离散化、三角形单元分析
该式建立了用单元节点位移表 达单元上应变分布的关系。
B 称为应变矩阵,其一个子块的计算式为:
(i l , m, n)
•
对简单三角形单元,应变矩阵为:
上面求出的待定系数 a1
~ a6 代回位移多项式,得到:
al 1 y bl 2 cl am bm cm a n ul bn um u cn n
u 1 x
ul 1 al bl x cl y am bm x cm y an bn x cn y um 2 u n ul N l N m N n um N l ul N mum N nun N i ui i l , m , n u n
xl xn yl ym yn
am bm cm
an ul bn um u cn n
2 1 xm
为三角形面积
节点坐标行列式
ak , bk , ck 分别是节点坐标行列式 的第k (k l,m,n)行第1, 2, 3个 元素的代数余子式,均为常数。
~ a3 : yl a1 ym a2 a yn 3
1
a1 1 xl a2 1 xm a 1 x n 3
其中:
yl ym yn
1 1
ul al 1 bl um u 2 c n l
yl ym yn
1
vl al 1 bl vm v 2 c n l
有限元分析第4章 平面问题有限单元法1
6
P
3
4 5
4
2
位移协调条件:各单元共享节点的位移相等 节点平衡条件:各节点单元内力与节点外力构成平衡力系
最终数学模型: K Q
基本概念
单元(element) 节点 (node)
回顾
单元节点位移 (node displacement)
单元节点内力 (node force)
单元刚度矩阵 (element stiffness matrix)
e
bx u by v
d
S
e p
px u py v dS
代入
u v
N
e
{} [B]{ }e
{ } [S]{ }e
得
内力虚功=
e x x y y xy xy d
T d
cj
y)v j
(am
bmx
cm y)vm ]
二、平面问题三角形单元分析
三角形单元形函数
形函数
u x,
y
1 2A
[(ai
bi x
ci
y)ui
(a j
bj x
cj
y)u j
(am
bm x
cm
y)um ]
v x,
y
1 2A
[(ai
bi x
ci
y)vi
(a j
插值系数的确定:待定系数法
ui a1 a2 xi a3 yi u j a1 a2 x j a3 y j um a1 a2 xm a3 ym
有限元法求解平面问题
一般写成:
ai
业 大
xj yj 1 xj 1 y , xm ym bi 1 y j , ci 1 x (i, j, m) m m
学
第三节 单元位移模式 解的收敛性
用矩阵形式表示:
有 限 元 分 析
ui vi u 1 ai bi x ci y 0 a j bj x c j y 0 am bm x cm y 0 u j vj v 2A 0 ai bi x ci y 0 a j bj x c j y 0 am bm x cm y u m Ni 0 N j 0 N m 0 e N [ ]e vm [ ] 0 Ni 0 N j 0 N m 1 1 2 ai bi x ci y (i, j, m) u 1 这里: N i 形函数 2A [d ] e x y 0 0 0 3 v 4 N 形函数矩阵 则:[d ] 0 0 0 1 x y N
限 元 分 析
2A 1 y 4 m[a a j v j am vm ] ximviym 2A 1 5 [bi vi j bx v jy bm vm ] j j j 2A xi yi i 1 6 [ci vi c j v j cm vm ] x 2A
合 肥 工
1
业 大 学
D 题弹性矩阵:
平面应变问
有 限 元 分 析
第二节 结构离散化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第二节 结构离散化 将连续体变换为离散化结构: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多个、有限大小的 单元,并使这些单元仅在一些节点处连接,构成所谓“离散化结构”。
平面问题有限元例题
0 0 0 1 1 0 2 0 0 0 2 0 0 00 0 0 0 0 00 0 0 0
1
3 0
0
4
0
0 0 0 0 1 0 0 0 3 0 0 0 0 1 2 0 0 1
1 2 1 5 3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2 0 2 0 0 0 1 1 0
0
1
6
E 4
0 0
0 0
0 1
0 0
00 00
0 3
0 0 1 2 0 0 1
0 0 0 0 0 3
0 0 0 0 0 1 2 1 0 0
4 3 0 1 0 0
0 0 0 0 0 0 2 0 2 0 0 0 5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0 0
0 1
0 0
0 0
0 0
2 0 1 1
2
0
0 返1回Βιβλιοθήκη 6所以结构总方程为:
R K
其中
R 0 P 0 0 0 0 0 0 0 0 0 0T
u1 v1 u2 v2 u3 v3 u4 v4 u5 v5 u6 v6 T
考虑到边界条件:
u1 u2 u3 v4 v5 v6 0
返回
用对角元乘大数法消除奇异性后的结构总体方程为:
0
1
1
0
1 1
i
k 3
E 4
0 0
1 0
1 0
0 2
1 1 0 2
j
2 1 1 0 3 1
m
0 1 1 2 1 3
各单元的节点编号与总体结构的总编号之间的对应关 系见表3-2。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用于描述四节点四边形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和 应力状态。
刚度矩阵
由四节点四边形单元的形状函数和弹性力学基本 公式构建,用于描述单元的刚度特性。
平面六面体八节点单元
六面体八节点单元
是一种三维有限元单元, 具有六个面和八个节点。
形状函数
用于描述六面体八节点 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 和应力状态。
刚度矩阵
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
对于一些高度非线性或耦合问题,有限元法可能难以获得准确解,需要采用其他数值方法 或实验手段。
对高维问题的处理难度较大
随着问题维度的增加,有限元法的计算量和内存消耗会急剧增加,限制了其在高维问题中 的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高效算法设计
研究更高效的有限元算法,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降低计算成本。
载荷向量的确定
根据边界条件和外力分布,确定每个节点的载荷 向量。
3
系统刚度矩阵与总载荷向量
将各个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组合起来,形 成系统刚度矩阵和总载荷向量。
求解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利用数值方法(如Gauss消去法、迭代法等)求解由 系统刚度矩阵和总载荷向量构成的线性方程组。
解的收敛性与稳定性
02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01
02
03
胡克定律
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 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应变分量
描述物体变形的量,包括 线应变和角应变。
应力分量
描述物体内部受力情况的 量,包括正应力和剪切应 力。
平衡方程
静力平衡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即合力为零。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图12-9 图12-8
图12-10
(3)设置实常数 对于“Triangle 6node 2”单元,不需要定义实常数 (4)设置材料属性 运行主菜单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见图12 -11),弹出“材料属性” 对话框(见图12-12)。 在“材料属性”对话框右侧依 次双击选择Structural >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弹 出“弹性模量、泊松比参数设 置”对话框(见图12-1 3)。填写数据后,单击 【OK】按扭,完成设置,如 图12-14所示。SAVE.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案例
——————厚壁圆筒承受压力载 荷
例题:
某厚壁圆筒承受压力载 荷如图1所示,压力 p=10Mpa,圆筒内径 Ri=1400mm圆筒外径 R0=1500mm,材料的弹性 模量E=2.1×105Mpa, 泊松比u=0.3。采用平面 问题的有限元法求解圆 筒沿半径方向的径向应 力和图12-30
5.结果分析
(1)位移云图 运行主菜单Main Menu > General Postproc >Read Results >First Set (见图12-32),在运行Main Menu > General Postproc >Plot Results >Contour Plot >Nodal Solu(见图12-33),弹出 “Contour Nodal Solution Data”对 话框(见图12-34).选择结 点位移,左边框选“DOF solution”, 右边框选“USUM”,即选择总的结 点位移,另选择“Def+undeformed” 复选框.图形窗口出现变形前后的 结构图,并显示位移数值云图(见 图12-35).
平面问题有限元解法(公式推导讲解)
设斜面AB 的长度为ds,则PB面及A面的长度
分别为 lds及mds,而PAB的面积为 ldsmds/2,
棱柱的厚度设为1。 由x轴平衡条件,得:
pxdsxldsxym dsfxlds2 m ds0
其中,fx为体力分量。将上式除以ds,并令ds趋于0(斜面AB趋于P点),即得:
px lxmxy
由y轴平衡条件,得:
py mx\ylxy
28.12.2020
h
18
几何方程
经过弹性体内的任意一点P,沿x
轴和y轴的正方向取两个微小长度
v
的线段PA=dx和PB=dy。假定弹
性体受力后,P,A,B三点分别移动
到P’,A’,B’.
v v dy
y
线段PA的线应变是: x
u
u x
dx
dx
u
u x
u
即: 三大方面
三大方程
求解方法
经典解析 半解析 传统数值解法 现代数值解法(计算机硬件、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
28.12.2020
h
3
有限元单元模型中几个重要概念
单元
网格划分中每一个小的块体
节点
单元
确定单元形状、单元之间相互联结的 点
节点力
单元上节点处的结构内力
载荷
作用在单元节点上的外力 (集中力、分布力)
28.12.2020
h
6
有限元单元法分析步骤(二)
单元特性分析
选择未知量模式 选择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时,称为位移法; 选节点力作为基本未知量时,称为力法; 取一部分节点位移和一部分节点力作为未知量,称为混合法。
分析单元力学性质 根据单元材料性质、形状、尺寸、节点数目、位置等,找出单元 节点力和节点位移关系式,应用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建立力和位 移的方程式,从而导出单元刚度矩阵。
有限元分析
结构单元
模型简化及单元提取
物理问题的数学描述
微分方程形式(强形式)
微分方程等效积分形式(弱形式) 泛函描述(弱形式)
数学问题的数值解法
要考虑的问题 • 不等效 有限差分法
微分方程用什么来等效??
2.泛函形式等效 李兹法,或局部应用(单元内)李兹法有限元法 3.积分形式等效 加权残值法,或局部应用(单元内)加权残值法有限元法
轴对称问题
环状单元!!
集中力的移置 自重,离心力,均布压力
空间问题
注意单元节点编号方法(不用右手法则体积为负数,刚度矩阵行列式值为负) 刚度矩阵 载荷移置
杆系
明确问题的材料力学意义是 杆、梁、轴或组合形式
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矩阵
板弯曲(以概念题为主)
克希霍夫关于板变形的基本假设 节点位移,节点力的形式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模型简化及单元提取
简化分析
等效变换: 加筋板光板, 浮力弹簧, 基坑, 集中力分布力 对称性分析: 对称, 反对称, 中心对称,当进行结构的模态分析和非对称分析时, 谨慎地使用对称性 组合分析:组合分析要保证自由度的匹配 多场耦合分析
考题1
即密度为w
答案
本题有两种做法:
B为应变矩阵,反映单元 节点位移和单元任一点 的应变关系;D为弹性 矩阵,反映单元任一点 处应变与应力的关系; S=DB为应力矩阵,反映 单元节点位移与任一点 的应力关系
平面应变/应力问题
平面应变/应力的概念
给出模型会判断是平面应力还是平面应力问题(必考) 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刚度矩阵的差别仅仅在于物理方程的差别,即D矩阵的差别, 即问题的物理本质的差别 实际上,熟悉有限元整套分析流程的方法是看P46-62的平面应力/应变问题三角形 单元分析
第4章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2形函数
(h)
利用形函数的这一性质可以证明,相邻单元的位移分 利用形函数的这一性质可以证明, 别进行线性插值之后,在其公共边上将是连续的。 别进行线性插值之后,在其公共边上将是连续的。
y m
例如,对图4-3所示的单元 ijm 和ijn ,具有公共边ij。 由(4-23)式可知,在ij边上
o
i j n
图4-3
N i ( x , y) + N j ( x , y) + N m ( x , y) 1 ai + bi x + ci y + a j + b j x + c j y + a m + bm x + cm y 2∆ 1 = (ai + a m + am ) + bi + b j + bm x + ci + c j + cm y 2∆ =1 =
(
)
1 b j cm − bm c j = ( x − xi ) 2∆ cm
(h)
故有
从上式计算的过程?
x − xi N j ( x, y) = x j − xi
(g)
另外,由(4-22)可以求得
x − xi N i ( x, y) = 1 − N j − N m = 1 − x j − xi
[
]
{σ } = [D]{ε }
平面应力问题
µ
1− µ
µ
1 0
0 0 1− µ 2
µ
1− µ 1
0 0 1 − 2µ 2(1 − µ ) 0
应变矩阵为常量,单元内应力也是常数,相邻单 元的应变与应力将产生突变,但位移确是连续的。
有限元平面问题
平面应力 H =
(5)单元刚度方程
K e ⋅ δ e = Pe
讨论1:平面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的节点位移和 坐标变换
由于该单元的节点位移是以整体坐标系中的X方向位移(ui)和Y 方向位移(vi)来定义的,所以没有坐标变换的问题。
讨论2:平面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的应变矩阵和应力矩 阵为常系数矩阵
单元的位移场为线性关系,由几何函数矩阵Be可知,由于△ 是常系数,因而Be、Se为常系数矩阵,不随X、Y的变化, 即这种单元在单元内任意一点的应变和应力都相同,因此, 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称为常应变单元。在应变梯度较大的部 位,单元划分应适当密集,否则将不能真实反映应变的变化 而导致误差较大。
由节点位移条件可求得待定系数:
1 a1 = uj xj yj 2Δ um xm ym 1 a3 = 1 xj uj 2Δ 1 xm um 1 xi ui
ui xi yi
1 a2 = 1 uj yj 2Δ 1 u m ym 1 xi yi 2Δ = 1 x j y j 1 xm ym
1 ui
yi
1 a4 = vj xj yj 2Δ vm xm ym 1 a6 = 1 xj vj 2Δ 1 xm vm 1 xi vi
第四章
连续体平面问题
杆梁结构系统由于本身存在有自然的连接关系 即自然节点,所以他们的离散化均叫做自然离 散,这样的计算模型对原始结构具有很好的描 述,而连续体结构不同,它本身内部不存在有 自然的连接关系,而是以连续介质的形式进行 物质间的相互关联,所以,必须人为地在连续 体内部和边界上划分节点,以分片(单元)连 续的形式来逼近原来复杂的几何形状,这种离 散过程叫做逼近性离散。
N(x,y)为形状函数:
⎡ Ni 0 N j 0 N m 0 ⎤ N ( x, y ) = ⎢ ⎥ ⎢ ⎣ 0 Ni 0 N j 0 N m ⎥ ⎦
弹性力学有限元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的极坐标解答
j r dj
x dr A A'
此项表示:径向位移会引起环向线段的正应变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4-2 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
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
O
径向线段PA转角 0 环向线段PB转角
j r dj
x P ur dr A P' A'
BB PP b PB u r u r j dj dj u r 1 u r rdj r j
式中第1、2、4项与直角坐标的方程相似。
r r
是由于+r面面积大于-r 面面积引起的
j
r
是由于±j 面在形心点的r 向有投 影。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4-1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
Fj 0
dj dj ( j dj )dr cos j dr cos j 2 2 rj ( jr dr )(r dr )dj jr rdj r jr dj dj ( jr dj )dr sin jr dr sin fj rdj dr 0 j 2 2 j
第四章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4-1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
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
dj dj d j 1 sin 对前式取 cos 2 2 2
并注意到一阶微量相互抵消,略去 三阶微量,保留到二阶微量,得
r
1 rj r j fr 0 r r j r
Fr 0
( r r dr )(r dr )dj r rdj
r j dj dj ( j dj )dr sin j dr sin j 2 2 jr dj dj ( jr dj )dr cos jr dr cos f r rdjdr 0 j 2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问题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 平衡的普适表达方法—虚功原理 平面问题有限元位移插值函数 单元刚度矩阵 约束处理 载荷处理
1
平面问题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
平面问题的分类: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1、平面应力问题 一个例子:薄板平行板中面
均匀承受载荷 特点:只有与板中面平行的
14
平面问题有限元位移插值函数 单元位移插值函数一般可以用多项式表示:
u a1 + a2 x + a3 y + a4 x2 + a5 xy + a6 y2 + ...
v b1 + b2 x + b3 y + b4 x2 + b5 xy + b6 y 2 + ...
15
平面三角形单元及其位移插值函数 1、三节点三角形单元
y k
为三角形面积
注意:为保证A>0,在右手系中i,j,k编号 按逆时针方向.
同理可以推导出其他三个系数.
18
平面三角形单元及其位移插值函数
将系数带入式(4-3)得单元任一点位移u,v的表达式 :
u
1 2A
[(ai
+
bi
x
+
ci
y)ui
+
(a
j
+
bj
x
+
c
j
y)u j
+
(ak
+
bk
x
+
ck
y)uk
Xu + Yv dxdy + pxu + pyv ds
x
x
+
xy
xy
+
y
y
dxdy
此即虚功原理的数学表述(外力虚功等于内力虚功 )
12
平面问题有限元位移插值函数
结构离散、单元和节点 对于连续体问题,它不像杆(梁)系结构 有自然的节点将结构直观地离散为单元。必 须人为地用假想的线或面将连续体分割成有 限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单元。各单元用有 限个节点连接。
因此有,外力虚功等于内力虚功。
8
普适平衡表达方法—虚功原理
2、从平衡方程和力边界条件出发证明 (a)对于域内处处成立的平衡方程和给定外
力边界上处处成立的力边界条件,分别配置任 意给定的虚位移,并在域内和边界上积分,给 出积分形式的等效平衡方程和力边界条件;
(b)利用Green公式对积分进行域内和封闭 边界之间的变换;进一步利用几何方程,并假 定全部边界为给定力边界,可以建立与平衡方 程和力边界条件等效的虚功原理。
应力分量 2、平面应变问题 一个例子:长柱状体,端面受刚性约束,沿柱体长度 方向承载方式和支撑条件不变化。 特点:只有与柱体截面平行的应变分量
2
平面问题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
1)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物体各处连续,且性质不随空间 位置以及取向改变;
2)小变形、线弹性—位移、变形均为小量,应力—应变关 系符合虎克定律,且各量均可叠加;
u
u x
(v + v dy) v
y
y dy
v y
xy
a
+
b
v x
+
u y
4
平面问题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
平面应力问题的应力—应变关系 物理方程
x
1 E
(
x
y)
y
1 E
(
y
x)
xy xy / G
x
E
1 2
( x
+
y )
y
E
1 2
( x
+y)
xy
E 2(1 +
)
xy
且有: z 0
自由度数 =结点位移数 =6
三结点三角形单元
i
j
T
k ui
vi
uj
vj
uk
T
vk
16
平面三角形单元及其位移插值函数
2、位移插值函数
u
a
1
+a 2x
+a 3y
va 4 +a 5x +a 6 y
(4 3)
用三个结点的6个位移来表示6个待定系数 ai
aa aa aa uuji
a a a uk
]
1 2A
(ai
i, j,k
+ bi x
+
ci
y)ui
+
1
+
1
+
1
x+
2i
x+
2j
x+
2k
y3 i y3 j
y3 k
a1
1
2A
ui uj
xi xj
y i
y j
uk
xk
y k
a
2
1
2A
1 1
ui uj
y i
y j
1
uk
y k
1
a3 1
1
xi ui xj uj xk uk
17
平面三角形单元及其位移插值函数
其中:
A
1 2
1 1
1
xi xj xk
y i
y j
9
普适平衡表达方法—虚功原理
Green公式(二维情况)
dy nxds
dx nyds
P x
+
Q y
dxdy
Pdy
Qdx
Pnx + Qnyds
式中 nx 和 n y 分别为边界外法线在x轴和
y轴的分量。
10
普适平衡表达方法—虚功原理
如物体内部和边界上处处平衡,则对于任意给 定的虚位移,均有
z
E
x
+ y
5
平面应力物理方程以矩阵形式可表示为:
x y
xy
E
1 2
1
0
对 1 0
称
1
xxyy
2
6
平面问题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
微元体平衡关系 平衡方程
y
yx
+
yx
y
y
dy
+
y dy
y
xy +
xy
x
dx
x xy
yx
y
x
+
x
x
dx
x
x + yx + X 0
x y
13
平面问题有限元位移插值函数
有限元位移插值的收敛准则
当位移函数满足下列准则时,解一定是收敛的, 即随着单元尺寸的缩小,解答趋于精确解。
单元的位移函数能反映单元的刚体位移。
单元的位移函数能反映单元的常应变。
单元的位移函数在单元内部连续,在单元边 界上协调(单元之间位移一致)
前两个条件是必要条件,第三个条件是充分条件。
x
x
+
xy
y
+
X
u
+
yx
x
+
y
y
+
Y
v
dxdy
+ px xnx + xyny u + py yxnx + yny v ds 0
上式是与平衡方程和力边界条件等价的 积分形式(用反证法证明之)
11
普适平衡表达方法—虚功原理
由Green公式对积分进行变换后 再利用几何方程有
y + xy + Y 0
y x
7
普适平衡表达方法—虚功原理
虚功原理的两种证明方法: 1、以梁为例的直观证明
用两种方式计算全部内力和外力所做的总虚功 (a)截面两侧内力(互为作用与反作用力)成组 考虑;因截面两侧内力做功之和为零,总虚功等 于外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功(称为外力虚功); (b)单元力系(为平衡力系)成组考虑;因平衡 力系在刚体位移上做功之和为零,总虚功等于内 力在虚变形上所做的功(称为内力虚功)。
3)处处平衡—物体整体或任意部分均处于平衡状态。
3
平面问题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
平面问题的位移—应变关系 几何 方程
y
u + ?u dy ?y
v + ?v dy ?y
D" b D'
D
C
A' u
C'
B'
a
v + ?v dx
?x
dy
v
A
B
B"u + 来自u dxdx?x
0
x
图 1-5
x
(u
+
u dx) x
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