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它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信息技术不仅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还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一、个性化教学的概念及意义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集体授课,但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
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个性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此外,个性化教学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下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几个方面:1. 资源丰富和多样化信息技术使得学习资源的获取更加方便和快捷。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育视频、电子书籍、在线课程等。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途径和素材选择,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2. 个性化学习平台信息技术提供了个性化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灵活安排学习计划。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的评估和指导,实现个性化辅导。
3. 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评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估。
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所在,进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
同时,通过个性化评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4. 虚拟实验和模拟仿真信息技术提供了虚拟实验和模拟仿真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在安全和控制的环境下进行实践探究。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钟表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业题目:
经过这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结合本次培训,完成一份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微课、课堂实录三选一)并提交。
微课作品说明: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可以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对应某一知识点的典型习题。
课堂实录说明:实时记录某一节课,形成课堂实录文字版或视频版以作业形式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
2.微课视频时长建议5—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3.课堂实录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视频版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5.建议:所有作品请以附件形式上传至平台(注: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提供教学资源和工具,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学科和教学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例如,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教师可以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教学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在线互动平台等,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1. 语文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被用来辅助学习课文和写作。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籍、电子课本等资源,将课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通过使用写作软件、互联网上的写作平台等,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写作练习,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反馈。
2. 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被用来进行数学建模和解题。
教师可以使用数学建模软件,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通过模型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使用数学软件、在线题库等,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科学在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被用来进行实验模拟和科学研究。
教师可以使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科学现象。
同时,通过使用科学研究数据库、科学论文等资源,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不同教学环境中的应用1. 传统课堂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被用来支持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全班学生。
同时,可以使用在线互动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最新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语文教学设计《春》说课材料
作业题目:
经过这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结合本次培训,完成一份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微课、课堂实录三选一)并提交。
微课作品说明: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可以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对应某一知识点的典型习题。
课堂实录说明:实时记录某一节课,形成课堂实录文字版或视频版以作业形式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
2.微课视频时长建议5—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3.课堂实录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视频版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5.建议:所有作品请以附件形式上传至平台(注: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融入新集体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融入新集体教学设计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工作和教育中。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融入新集体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教材为依据,比较固定和有限。
而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融入,可以增加更多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优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授地理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地理类网站,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地理条件等信息。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
其次,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授数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解题步骤,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数学公式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融入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知识。
比如,在教学网络安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相关资源,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通过网络科技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融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集体教学中,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
而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比如,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一些信息技术应用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
结语,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融入新集体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概述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应用于高中数学课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数学公式的输入和输出2.数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3.数学知识的交流和分享二、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方案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法”。
同时,采用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参与到课程中来,用网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布置任务:老师在班级群或者在线教室上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上搜索到相关的数学公式,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数学数据。
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交流,探讨相互之前的学习成果。
2.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收集到相关数学公式和数据后,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制定一些高质量的报告,可以是ppt或者是word文档等。
3. 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在此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成果,并且进行一些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佳便捷的学习方式。
3.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沟通性。
4.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
五、适用范围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适用于中学数学教学,特别适用于高中数学课程。
同时,该教学设计方案也适用于其他具有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如物理、化学等。
六、教学环境该教学设计方案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包括网络空间、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教学设计方案(最新3篇)
信息教学设计方案(最新3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篇一《苏州园林》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一、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三课,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典雅,以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微,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写得严谨有序,条理分明,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
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对说明文的学习,因此如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应当组织、引导、点拨学生理解掌握本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读、说,培养语感、美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本单元是说明文的集中学习,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一些说明文的学习技巧,但由于从本单元才开始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的阅读技巧还不是很熟练掌握,所以对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方法的理解及对课文的欣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园林艺术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PPT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学习生字词,播放PPT,让学生在文中将其标注出来,并记忆。
3.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是以美化Windows界面为中心的实践操作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强调使用者个性化设置,充分尊重用户个性发展。
这对于学生培养对电脑的感情是非常有益的。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习了鼠标操作,还没有学习键盘操作学习之前的一节课,教材在本课中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更换桌面背景作为活动主题,一方面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更换桌面背景所涉及的“显示属性”对话框是一个选项丰富的典型对话框,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学会“对话框”的复杂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对话框”界面的组成。
2、熟练掌握应用显示属性对话框改变桌面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桌面背景的改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改变桌面背景。
(2)通过“浏览”查找图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题:电脑桌面巧装饰让学生一起读课题。
师提出问题:从课题中你能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呢?知道我们今天要到电脑城堡干什么吗?2、出示教师机的桌面(Autumn图):秋天到了,我们的桌面也披上了秋天漂亮的外衣。
原来,我们的桌面是可以改变的,今天就让我们自己动手为电脑城堡的门面重新装饰一番。
二、新授:(一)如何设置桌面的背景1、初步学会设置背景(1)教师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进行桌面的设置?打开课本P16,看看能不能从书中找出答案。
(教师提出了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第一个目标,使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是有的放矢的,并不是放羊)(2)学生相互讨论,并且进行尝试。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优秀9篇)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奉并服从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处与低处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共享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能够予以您一些参考与帮忙。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完成任务为标志”。
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联结学问与本领的桥梁,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的某个或多个实际问题。
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封闭型的,另一种是开放型的。
任务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为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在设计任务时要侧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设计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首先,明的确在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并渗透到任务中去。
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同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培育目标。
实在教学时,要引导同学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加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进展。
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老师在总目标的'框架上,把其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将实在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易把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课程目标。
其次,正确认得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使任务设计有的放矢。
一方面,信息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整体过程,任务的设计要兼顾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避开教学目标的片面化,重视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进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并不是牵强附会地将信息素养的各层面都融入一两个任务中去实现。
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设计教案
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设计教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信息技术资源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来设计一份高质量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指导工具,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步骤。
在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设计教案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供的丰富教育内容和教学资源。
例如,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的教学视频、电子书籍、教学游戏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教学管理软件和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数据支持。
2. 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所提供的多媒体技术。
例如,可以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视觉上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
同时,可以利用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在线讨论平台或社交媒体来组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3. 评估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资源来进行评估和反馈。
例如,可以利用在线测验系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复习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评估和反馈。
此外,还可以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同时,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和分析,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资源在教案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然而,在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设计教案时,我们也要注意合理利用,避免盲目使用。
只有在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场景,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资源,才能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教案。
信息技术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3)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知识,包括网络连接、浏览器使用、电子邮件收发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3)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基本操作;(2)网络基本知识;(3)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计算机基本操作中的细节问题;(2)网络故障排除;(3)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计算机基本操作(1)讲解计算机开机、关机、重启等基本操作;(2)演示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操作;(3)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3. 网络基本知识(1)讲解网络连接、浏览器使用等基本知识;(2)演示电子邮件收发、网页浏览等操作;(3)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4.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1)列举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在线购物、在线教育等;(2)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生活经验。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我要的是葫芦)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4、种葫芦人那么喜欢葫芦,可爱的葫芦却一个一个地变黄了,都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看了这两幅图,老师的心中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找原因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14.我要的是葫芦
姓名:
刘琼工作单位:狮福小学学科年级:二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西师大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
(二)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范读:读出邻居诚恳的语气)
1、邻居让他治虫,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
(指导朗读:读好奇怪的语气)
2、比较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两句话意思一样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三)思考:“我要的是葫芦。”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思考“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后面可能还有什么话说)
采用分组评价方法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开花小葫芦
蚜虫不治落了
(这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上有没有虫。)
(四)小组讨论:好心的邻居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叶子长得又多又绿与葫芦长得可爱有什么关系吗?
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应用设计的关键是将其融入到教案中,使其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方法:1. 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工具: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工具来支持教学活动。
例如,对于数学教学,可以使用数学软件来进行练习和演示。
对于语言教学,可以使用录音软件和多媒体工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设计互动性活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性活动,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合作。
例如,可以设计在线讨论、协作制作和虚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例如,可以使用电子书、教育视频和在线测验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
4.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设计中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资源的管理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灵活调整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信息技术应用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效果的例子:1.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参与到更加有趣和互动的学习活动中。
他们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和合作制作等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合作,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促进学生创造力: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创造性学习工具和资源,例如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工具等。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创造出独特和有创意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个性化学习支持: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数学广角优化:沏茶问题》教学设计方案)
师:这么多的事情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用你手中的小纸片摆一摆。
小组合作学习:
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②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
③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为新知的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础。
师:今天我们也试着炒鸡蛋吧。
(1)炒鸡蛋需要做哪些工作?(读信息)
(2)合作建议:
①思考:如何安排炒鸡蛋的过程最合理?
②利用信封中的学具摆出炒鸡蛋的过程。
③算出炒鸡蛋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小组活动摆学具,学生汇报
情况1: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炒蛋(4分)
切葱花(2分) 敲蛋(1分)
(1)小组合作学习:
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②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
③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生:板演。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
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②洗水
③算出炒鸡蛋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3)小组活动摆学具
(4)学生汇报
情况1: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炒蛋(4分)
切葱花(2分)敲蛋(1分)
搅蛋(2分)
2分2分4分4分
2+2+4+4=12(分)
情况2: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炒蛋(4分)
敲蛋(1分)切葱花(2分)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成果展示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作业题目: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课堂实录(视频或文字)或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可以提交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和对应的教学课件(PPT,也可以提交课堂实录(视频或文字记录)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应用成果。
(注:由于成果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姓名: 字昭旭工作单位: 云南省下关一中学科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
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
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篇1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必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许多新的课程模式,使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一、利用FLASH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信息,这数学课程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FLASH课件的交互性强、动画效果逼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如在“球的表面积”教学中,笔者运用FLASH课件演示圆柱的表面积展开、苹果削皮、切割球体、用正方形贴球表面,同时提出“怎样推导球的表面积”的问题。
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面对难题,积极尝试,经历活动,启迪思维,体验成功。
二、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创设实验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而在以“粉笔+黑板”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实验活动难以开展。
几何画板提供了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
它能动态地反映图形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数学实验。
如在“双曲线”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拖动点来感受曲线的在我脑海中形成了粗略的备课方案(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虎门销烟》为例):首先教学目标,让学生知识和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
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
(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1、实验引导探索式:物理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的五种能力:即理解、推理、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而本节正好是培养这些能力的好教材,故采用实验引导探索式,在实验中,教师在关键步骤上作出恰当的引导,得出在m一定时,a与F成正比,F一定时,a与m成反比,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然后推广应用到多个力作用下a、F、m三者的关系和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
2、讲练结合式:在讨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时,让学生分析问题,教师注意随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有意给出错误答案,及时组织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注意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强化有关知识,提高掌握知识的准确性。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2.理解k=1时,F=ma.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探究交流
如图所示的赛车,为什么它的质量比一般
激发兴趣
的大小是由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
共同决定的,与速度的变化量及所用时间无
关.其中a=Δt(Δv)定义了加速度的大小为速度
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a=m(F)则揭示了
加速度取决于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的质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的几个性质
【问题导思】
1.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有什么关
系?
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
是否变化?
3.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分力也能产生加速
度吗?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
定量关系,指明了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决定因
素,对牛顿第二定律,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
刻理解.
三、巩固练习:
例:如图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
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
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
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
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
能是()
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四、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在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自评小组评教师评
优
良
差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板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基本知识
(1)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
F=kma,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k是比例系数.
二、力的单位
1.基本知识
(1)国际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N.
(2)1N的定义
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_m/s2的加速度的力叫1 N,即1 N=1 kg·m/s2.
(3)比例系数的意义
①在F=kma中,k的选取有一定的任意性.
②在国际单位制中k=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ma,式中F、m、a的单位分别为牛顿、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三、牛顿第二定律的几个性质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指明了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决定因素,对牛顿第二定律,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理解.
九、实践反思
本节课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是每道题教学的侧重点都不同,教学中的例题从物理的角度研究,重点让学生理解;这样从不同的侧重点设计教学,使学生感到每个小题都有新意,能自始至终地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是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依靠学生对原有知识的了解来教学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