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基本理论-电阻率法
电法勘探 勘探 物探
1.3电阻率测深法电阻率测深法(简称电测深)是常用来探明水平(或近似水平)层状岩石在地下分布情况的一种电阻率法。
该法是在同一测点上逐次扩大电极距,观测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电测深曲线来了解测点下部沿垂向变化的地质情况。
与电阻率剖面法相比,电阻率测深法用于了解该测点地下介质电阻率的垂向变化,而电阻率电阻率剖面法是了解沿测线方向地下介质电阻率的横向变化。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使电阻率法成为一种能够详细研究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状态的方法。
电测深法有不同的装置类型,如三电极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偶极电测深和五极纵轴测深等。
本节主要讨论应用最广泛的对称四极电测深法。
图1.4.7 对称四极电测深装置1.3.1水平地层上的视电阻率曲线一、水平层状大地上点电流源场的解如图所示,假定地面是水平的,在地面以下有n 层水平层状地层,各层电阻率分别为1ρ、2ρ……n ρ;厚度分别为h 1、h 2、 ……h n-1;每层到地面的距离为H 1、H 2、……H n-1、H n =∞。
在A 点有一点电流源供电,其电流为I 。
引用柱坐标系,将原点设在A 点,Z 轴垂直向下,由于问题的解对Z 轴有对称性,与Φ无关,故电位分布满足如下形式的拉普拉斯方程图1.6.1 多层水平地层012222=∂∂+∂∂+∂∂zUr U r r U (1.6.1) 及如下边界条件:(1)除源点A 外,在空间各处电位应是有限和连续的,在无穷远处电位为零; (2)在岩层分界面处,电位是连续的,即11ii ii z H z H U U ++=== (1,2,21i n =⋅⋅⋅- (1.6.2)(3)在岩层分界处,电流密度法向分量是连续的,即Hiz Hiz zU zU i i i i ==∂∂=∂∂++1111ρρ (1,2,21i n =⋅⋅⋅-(1.6.3)(4)在地表处,由于空气不导电,电流密度法向分量为零010=∂∂=z zU ii ρ (1.6.4)此种边界条件下,方程有解析解。
1 电阻率法01
n t
m n t
1.1 岩(矿)石电阻率
几种常见岩石的非各向同性系数 岩石名称 λ
n/t
岩石名称
λ
n/t
层状粘土
1.02~1.05
1.04~1.00
泥质页岩
1.41~2.25
2.2~5.0
层状砂岩
1.1~1.6
1.20~2.56
无烟煤 石墨碳质页 岩
2.0~2.55
4.0~6.5
泥质板岩
1.1~1.59
1.20~2.5
2.0~2.8
4.0~7.84
1.1 岩(矿)石电阻率
表中列出了几种常见岩石的非各向同性系数λ和 n/t值。由表可见,某些岩石(如石墨化炭质 页岩、泥质页岩等),在垂直和平行层理两个方 向的电阻率相差竟达4~7倍以上,这在资料的 推断解释中,应引起充分重视。
内容提要
电阻率法基础 电阻率剖面法 电阻率测深法
1.1 岩(矿)石电阻率 【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传导类电法勘探方法之一。建立在 地壳中各种岩矿石导电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 观测和研究地中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解决 地质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方法。
环境科
1.1 岩(矿)石电阻率 1.1.1 一般特点
1. 物理参数
1.1 岩(矿)石电阻率
由图可见,对于片状和针状结构的岩、矿石, 不论1>2,还是1<2,总是n>t。这表 明,片状或针状结构的岩、矿石电阻率具有明 显的方向性,即各向异性。对比图中三种不同 结构岩、矿石的曲线可以看出:含良导片状或 针状矿物颗粒的岩、矿石之横向电阻率n与含 同样体积的球形颗粒的岩、矿石电阻率相差不 大, 而其纵向电阻率t却明显低于含球形颗粒 岩、矿石的电阻率值;含高阻片状颗粒岩、矿 石纵向电阻率t与含同样体积的球形颗粒的岩 、矿石电阻率和针状颗粒的岩、矿石横向电 阻率n均相差不多,而其n却明显大于球形或 针状结构的岩、矿石电阻率。
电法勘探2-电阻率法
S1
h1
1
红:ρ1=10, ρ2= ∞ ;h1=5 绿:ρ1=10, ρ2= ∞ ;h1=10 蓝:ρ1=20, ρ2= ∞ ;h1=10 玫红:ρ1=20, ρ2= ∞ ;h1=5
电测深曲线的中段
二层曲线较为简单,其中段是从首支向 尾支的过渡段,即随着AB/2 的加大,第 二层影响逐渐增大。
A M B M
地下电流场在供电电极附近分布极不均匀,其值趋于 无限大;而在两极中央地段,场的分布较均匀,变化 较平缓。 在AB的中点,V=0,中点左边V为正,右边为负; AB的中点上,E出现极小值。
( I A B jh = = j 2(L2 + h 2 ) M
Tn hi i
i 1
n
当电流平行岩柱体底面流过时,测得的 电导称纵向电导(S) h
S
岩柱体由多个厚度和电性不同的岩层组 成时总纵向电导
S S1 S2
Sn
i 1
n
hi
i
4.电测深曲线的等值现象
根据电场分布的唯一性定理,层参数确 定的地电断面和电测深曲线之间应是一 一对应的关系 。 即一组层参数对应唯一的一条电测深曲 线,层参数不同的地电断面对应不同的 电测深曲线。
以K型断面为例:当ρ1 、h1、ρ3一
围内增加ρ2 减小h2,或者减小ρ2 增加 h2时,只要保证中间层的横向电阻
S2
h2 2 定, 较小的情况下,在一定范 h1
不变,曲线形态不发生变化。 2
h2
红色:h1=10,h2=2,h3=∞;ρ1=10, 蓝色:h1=10,h2=1,h3=∞;ρ1=10, 玫红:h1=10,h2=2,h3=∞;ρ1=10, 绿色:h1=10,h2=1,h3=∞;ρ1=10,
第一节 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讲解
注:带有喀斯特溶洞的灰岩空隙度可达
质
片麻岩
0.4~7.5
岩
大理岩
0.1~2.1
n×10%
处于潜水面以上的岩石,因大气中的水分通过 降雨、雪可渗入地下,也并非完全干燥。在渗 透过程中,由于岩石颗粒对水的吸附作用,岩 石孔隙中能保存一部分水分。一般孔隙直径越 小,吸水性越强,岩石的湿度便越大,故粘土 的电阻率较低。
在水文、工程地质调查和沉积区构造普查、勘探中,岩 石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及矿化度等成了决定性因素。
在地热研究、地震地质及深部地质构造研究中,温度及 地应力变化却成了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规律
(一)为什么要引入稳定电流场?
在地球表面,除了存在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外,我 们还可以通过电极向地下供直流电以建立稳定电流 场,然后观测、研究地下电场由于电阻率不均匀体 存在所反映的变化规律,以便达到探测地下构造、 解决各种地质问题的目的
3、两个点电源在均匀半空间的
电场分布
如右图:对于两个异性
点电流源的场,按叠加 原理,任一点M处的电 位应是A(+I)点和B(I)点在该点电位的标量 和,电场强度应该是A (+I)点和B(-I)点在 该点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由于单点源半空间电位 与电场分别是:
U I 或 2 r U
2 r
说明:描述稳定电流场的物理量有: ①电场强度E;②电流密度J;③电位U
1、电流密度
JE
此式适用于任何不均匀导体的电流场
2、电场强度
在电场中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等于单位正电荷在那一点处所受的电力。
3、电位:电位是表示将单位正电荷从无限远处移至电场中 某一点处,外力反抗电场力所做的功,它是标量,仅有大小 而无方向。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第二章电阻率法基本理论
11第二章 电阻率法基本理论在地球表面,除了存在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电极向地下供 直流电以建立稳定电场,然后测量电极附近的电场分布。
由于此电场与地下介质的 性质及分布有关,因而可以据此研究地下介质的分布状态及变化规律,这类方法称 为直流电法。
直流电法中以岩、矿石电阻率差异为基础,通过研究稳定电场在地下 半空间的分布规律来寻找矿产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方法,称为电阻率法。
1.2.1 稳定电流场一、 稳定电流场的基本定律导电介质中的稳定电流场遵守欧姆定律及克希霍夫定律等基本定律。
这些定律 又分为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
电法勘探中,由于电流呈不规则三度分布,故必须应 用这些定律的微分形式。
1.欧姆定律一段均匀导体上的电流强度 I 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位差ΔU 成正比,而与其电 阻成反比,即R UI D = (1.2.1)这就是宏观形式的欧姆定律,其应用条件是,这段均匀导体的横截面内,电流密度 是均匀的。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是: 导电介质中任意一点的电流密度矢量 j , 其方向与该点 的电场强度矢量 E 一致,其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而与该点电阻率ρ成反比,即rE j = (1.2.2) 此公式适合于任何形状的不均匀导电介质和电流密度不均匀分布的情况。
2.克希霍夫定律根据电磁场理论中的电荷守恒定律,由任何闭合面流出的电流,应等于该面内 电荷(q )的减少率,即ò ¶ ¶ =× t q dS j (1.2.3)上式即为电流连续性方程的一般形式 对于稳定电流场,由于空间各处的电荷分布不随时间改变,故有0 = ¶ ¶ tq 因此(1.2.3)式变为12 ò = × 0dS j (1.2.4) 这就是克希霍夫定律的积分形式,它表明在稳定电流场中的任何一个闭合面内,没 有正、负电荷的积累,即电流是连续的。
电法勘探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电阻率法1、哪些因素对岩石电阻率有影响,其中哪些因素影响比较重要?⑴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金属矿物含量↑,电阻率↓结构:侵染状>细脉状⑵岩矿石的孔隙度、湿度孔隙度↑,含水量↑ ,电阻率↓风化带、破碎带,含水量↑,电阻率↓⑶水溶液矿化度矿化度↑ ,电阻率↓⑷温度温度T↑,溶解度↑,离子活性↑,电阻率↓结冰时,电阻率↑⑸压力压力↑ ,孔隙度↓ ,电阻率↑超过压力极限,岩石破碎,电阻率↓⑹构造层的问题这种层状构造岩石的电阻率,则具有非各向同性,即岩层理方向的电阻率小于垂直岩层理方向的电阻率主要影响因素为岩石的孔隙度,含水性及水的矿化度。
当岩石含金属矿物、碳质和粘土等良导性矿物时,矿物成分对电阻率的影响明显。
2、岩石结构和构造如何影响岩石的电阻率?岩、矿石中某种组成部分对整体岩、矿石电阻率影响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它们的连通情况:连通者起的作用大,孤立者起的作用小。
例如,浸染状金属矿石,胶结物多为彼此连通的造岩矿物,故整个矿石表现为高阻电性;又如含水砂岩,其胶结物为彼此相连、导电性好的孔隙水,故含水砂岩的电阻率通常低于一般岩石的电阻率。
3、岩石电阻率的分布规律?1、质地致密、孔隙度低的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的灰岩、白云岩、砾岩电阻率最高,其变化范围大约在;大多数沉积岩因为具有中等孔隙度,因而也具有中等电阻率,大约在数百左右;孔隙度比较高、又富含粘土矿物的第四系粘土、页岩、泥岩的电阻率比较低,一般在;致密硫化矿体、海水、石墨的电阻率最低,仅有。
2、同类岩石的电阻率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一两个数量级的相当大的变化范围。
3、不同类型岩石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往往相互重叠。
103~10510~10210-2~10、列举求解稳定电流场电位时的边界条件。
、何谓电阻率,何谓视电阻率,说明它们的异同。
当地表不水平或者地下电阻率分布不均匀时(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介质),仍然采用均匀介质中的供10.根据地下电流场变化规律,定性分析三级装置B‐MN在过直立接触面时的视电阻率曲线。
电阻率法——精选推荐
电阻率法电阻率法1、电阻率法是以地壳中岩⽯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建⽴的地中稳定直流或者脉动电场,按某种极距的装置形式沿测线逐点观测,研究某⼀深度范围内岩(矿)⽯沿⽔平⽅向电阻率变化,以查明矿产资源和研究有关地质问题的⼀组直流电发勘探⽅法。
2、电阻率剖⾯法的应⽤主要在于:填图、追索断层破碎带、确定基岩起伏,追索各种⾼低阻陡倾斜地电体及接触⾯、查岩溶发育带。
3、电阻率装置如下:1、⼆级装置(AM)如图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B和测量电极N均置于“⽆穷远”处接地。
⽆穷远是相对概念,若B极在M点产⽣的电位或A极在N点所产⽣的电位相对于A极在M点所产⽣的电位可以忽略不计时,便可以认为B极或N极位于“⽆穷远”。
因此,⼆极装置实际上时⼀种测量电位的装置。
⼀般OB、ON>10AM,且OB,ON>5 倍的剖⾯长度。
观测结果记录点O⼀般为AM中点。
2、三级装置(AMN)如图;将电极B置于⽆穷远处,并OB垂直于剖⾯线⽅向;观测记录点O为MN 中点;且OB≥5OA。
3、联合剖⾯装置(AMN或MNB):本质为将两个三极装置对称于测量点布置,负极C 为理论上的“⽆穷远”垂直剖⾯⽅向布极,观测点O为MN中点,且OC≥5AO。
装置系数K计算公式为4、对称四极装置(AMNB):这种装置是AM=NB,记录点O在MN中点,当AM=MN=NB时,称为温纳装置当AM>MN时,称为施仑贝尔装置装置系数K计算公式为5、中间梯度装置(MN)这种装置供电电极AB的距离取得很⼤,且固定不动;测量电极MN在AB中间三分之⼀地段逐点测量,记录点O取MN中点。
⼀般情况下,取MN=(1/30—1/50)AB6、偶极装置(ABMN):AB 与MN 均以偶极⽅式对称置于观测点两侧,记录点O取BM中点装置应⽤(复制)1 四极对称(Wenner)⽅法四极对称在传统电阻率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常⽤的⼀种⽅法,其装置⽰意图如图1所⽰。
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电法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利用电流在地下的传播和电阻率变化来获取地下结构和地质信息。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如下:
电流注入:在地表或井孔中通过电极注入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到地下。
通常使用一对电极,其中一个电极作为正极,另一个电极作为负极。
电流传播:注入的电流在地下传播,遇到不同类型的地质介质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阻抗。
不同的地质介质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如导电性较好的地层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而较差的导电性地层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电阻率测量:通过在地表或井孔中放置的接收电极测量电流传播过程中地下介质的电阻率。
测量结果可以用来揭示地下不同地质层的边界、含水层、矿产资源等信息。
数据分析与解释:通过对测得的电阻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结合地质模型和理论知识,推断地下地质结构的性质和分布。
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变化来推断地下结构和地质信息。
通过对电流的注入和电阻率的测量,可以获得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图,从而帮助地质学家和勘探人员理解地下的构造、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具体的电法勘探方法包括直流电法、交流电法、剖面电法、电磁法等,每种方法在电流注入、数据采集和解释方法上有所不同。
电阻率法原理
电阻率法原理电阻率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材料的电阻率来研究材料的电学性质。
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材料所具有的电阻。
电阻率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导电性和电阻特性,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
电阻率法的原理基于欧姆定律和电阻率的定义。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电阻率则是描述了材料本身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在材料内部施加电场,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法的关键在于精确测量电流和电压,并据此计算出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法的实验装置通常包括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和试样。
首先,将试样加工成标准形状,然后将电流引入试样,通过电压表测量试样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试样的电阻率。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消除外界干扰,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电阻率法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导电性能。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差异很大,金属通常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而绝缘体通常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率,可以评估其导电性能,为材料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电阻率法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电阻特性。
材料的电阻率与其成分、结构、形貌等密切相关,通过测量材料的电阻率变化,可以了解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变化。
这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电阻率法还可以应用于地质勘探。
地球内部的岩石、矿石等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通过测量地下材料的电阻率分布,可以推断地下结构和成分,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信息。
总的来说,电阻率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测量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测量材料的电阻率,可以研究材料的导电性和电阻特性,为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和理论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阻率法在材料研究和应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
电法勘探的种类很多,可对其进行分类:
按观测的场所分: 航空电法、地面电法、海洋电法、地下或井中电法; 按地质目标体分: 金属电法、石油电法、煤田电法、水(文)工(程)电 法; 按使用和观测电场的时间特性分: 直流电法、交流电法、过渡过程场法(瞬变); 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和统一的分类方案, 因为各种电法之间,既有不同的方面,又有相同的方 面,因此很难作出一个标准化的固定分类方案。根据 本专业当前电法的发展现状,可将其简化的分为两大 类:
注
电阻率(ρ )单位是欧姆·米,记作Ω ·m。 用电导率σ 表示时,其单位为西门子每米,记作s/m。 电导率率
各种天然金属均属于金属导体 金属 导体 较重要的天然金属有自然金和 自然铜,其电阻率值均很低 半 导 体 大多数金属矿物均属于半导体
食盐溶液电阻率与浓度的关系 地下水的矿化度变化范围很大, 淡水为0.1g/L,咸水可高达 10g/L。
在岩性条件变化不大的前提下, 可以在地面或钻孔中应用电阻 率的差异来划分咸淡水层位以 及海水入侵部位界限,也可以 用电阻率判断纯净水的优劣。
说明:
水的电阻率也受温度控制,即水溶液的电阻率随温度 升高而降低。 因为,温度控制水的活性,温度变化会引起水溶液中 盐离子活动性,而盐离子的移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 快,所以导电性增强,电阻率降低。 所以,利用上述特性,可以用电阻率法圈定地热异常 区。 当温度过低使水冻结时,离子无法迁移,会使冰的电 阻率剧增至105Ω· m。
103~103
褐铁矿 - 蛇纹石
>106
石英 长石 云母
镍
铝
锑
汞
磁黄铁矿
磁铁矿
辉铜矿
黄铜矿
菱铁矿
铬铁矿
电法勘探概念
ρρS=K·△U/I在电场涉及范围内,地表不平坦,地下各种地电体(1)视电阻率s的综合反映结果称为视电阻率。
ηηs=△U2/△U * 100%,在电场涉及范围内,地表不平坦,地下各种(2)视极化率s地激电体的综合反映结果称为视极化率。
ρ:ρT=1/ωμ(|Ex/Hy|2)或ρ=0.2T|EX/Hy|2 Ex:mv/km Hy:(3)卡尼亚电阻率T伽玛。
由均匀电磁波向地下传播时,导出的交变电磁场中的电阻率参数,该式表明,测量正交的电磁场分量,也可获得电阻率参数。
(4)充电法:对具有天然或人工露头的良导体进行充电,通过在地面用专门仪器观测和研究充电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达到研究矿体形状、产状、大小和具体位置或用来解决一些特殊地质问题的详查方法。
(5)自然电位法:在一定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下,地中存在天然的稳定电流场。
基于研究自然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达到找矿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探方法。
(1)电阻率法:以地壳中岩、矿石不同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稳定电流场的地下分布规律和特点,实现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一组勘探方法。
(2)电磁感应法:以地壳中岩、矿石不同导电性与导磁性差异为主要物质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观测和研究电磁场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进行找矿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一组分支电法勘探方法。
(3)激发极化法: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的差异,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分支电法勘探方法,简称激电法。
(4)充电法:对具有天然或人工露头的良导体进行充电,通过在地面用专门仪器观测和研究充电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达到研究矿体形状、产状、大小和具体位置或用来解决一些特殊地质问题的详查方法。
(5)自然电场法:在一定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下,地中存在天然的稳定电流场。
基于研究自然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达到找矿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探方法(5)趋肤深度。
井地电阻率法
井地电阻率法简介井地电阻率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测量地下电阻率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该方法通过在地表上测量电流和电压并分析其变化,来推断地下不同介质的电阻率分布。
井地电阻率法在石油勘探、水文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工作原理井地电阻率法是一种电法勘探方法,基于电流通过地下介质时遇到的电阻。
通过在地表和井中分别设置电流极和电压极,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地下介质的电阻率。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用欧姆定律来描述: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测量步骤井地电阻率法的测量步骤如下:1. 电极布置首先,需要在地表上选择合适的位置布置电极,一般采用直线或圆形排列的方式。
然后,将电极与测量仪器相连,以确保电流和电压的准确测量。
2. 电流注入在其中一个电极处注入电流,通常采用直流电流源。
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
3. 电压测量在其他电极处测量电压,通常采用电压传感器。
电压测量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数据处理将测量到的电流和电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并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绘制电阻率剖面图,以揭示地下结构的特征。
优点和局限性井地电阻率法具有以下优点:•对地下介质的性质敏感,可提供较为准确的地下结构信息;•测量过程简单,仪器设备相对较为简单;•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具体的电阻率数值。
然而,井地电阻率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仅适用于电阻率较大的地下介质,对于电导率较高的介质难以有效测量;•仅能提供与地下结构相关的电阻率信息,无法准确获得其他地质参数;•测量过程中受到地下介质异质性和电极间距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引起测量误差。
应用领域井地电阻率法在以下领域有广泛应用:1. 石油勘探井地电阻率法可以用于判断油气藏的类型、大小和分布等,并提供有关储层性质和油气分布的信息,为石油勘探提供重要参考。
2. 地下水资源调查井地电阻率法可以用于定量测量地下水层的电阻率,从而推断地下水的储存条件和分布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提供支持。
电法勘探实验讲义 (1)
电法勘探实验讲义实验一 电阻率剖面法模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电阻率剖面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 2.掌握WDJD-1/WDJD-2电法仪的操作方法;3. 了解各种电阻率剖面法在良导体或高阻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在2米×1.5米×1.1米的水槽内进行,以水为围岩,水中置入铜板为良导体,胶木板为高阻体,装置的大小根据表一进行,在进行工作布置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各模型顶部入水深度约2~3cm ;(2)模型中心正上方应定为座标的原点;(3)应选用不极化电极,电极的入水深度在2~3mm 之间;(4)AMNB 四极装置或其它装置应距离准确,在移动电极时其四极相对位置不能有变化;(5)无穷远极应选在和测线垂直的水槽边上。
三、实验步骤1.按实验要求,工作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仪器电源检查,外接线路,模型布设等。
2.根据所采用的工作布置选择极距,结合测点计算装置系数,同时应记下模型参数和装置参数。
各装置的测点和装置系数见表。
3.逐点观测△V 和I ,对于联合剖面法,应有两组△V A ,I A 和△V B ,I B ,计算视电阻率并将原始记录记入表中。
4.将观测结果绘制成s ρ剖面图,并及时检查可疑点。
值得注意的是,观测、记录、计算和绘制s ρ剖面曲线应同时进行。
5.观测质量检查:测量过程中每隔3~5个点,应改变供电电流25%以上进行重复观测,并计算相对误差:%10022121⨯+-=SS SS ρρρρδ (1-1)实验时,要求δ≤6%四、实验报告的内容1.每个实验组完成一种装置整条剖面的观测、记录和草图的绘制工作;2.实验结束后,各组交流实验结果并讨论;3.定性分析异常曲线的分布特征;4.比较各装置的优缺点。
五、思考题1.说明装置系数的物理意义;2.在电阻率法中为什么引入视电阻率的概念;3.在对称四极剖面法中,良导薄板上方为什么出现视电阻率的微弱极大值异常?附表:实验二 室外对称四极装置电阻率测深法实验(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阻率测深的工作原理;2.掌握电阻率测深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3.掌握各种电阻率测深法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电法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了解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
其原理基于地下岩石或土壤的电导率差异,不同类型的地质体对电流的传播和阻抗产生不同的响应。
以下是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1.原理:•电阻率:地下岩石或土壤的电阻率是电流在其内部传播时遇到的阻力。
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地下介质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如导电性较好的岩石和含水层通常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而导电性较差的岩石和非含水层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电流分布:在电法勘探中,通过在地表施加电流源(电极),然后测量地下电势差来确定地下的电阻率分布。
电流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遇到不同电阻率的地层边界和物体,导致电势差的变化。
•电法参数:电法勘探常用的电法参数包括电阻率(ρ)、电势差(V)和电流密度(J),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的构造和性质。
2.常用方法:•直流电法:直流电法是最常用的电法勘探方法之一。
它通过施加直流电流并测量电势差来确定地下的电阻率分布。
常用的直流电法包括电阻率纵剖面和电阻率横剖面的测量。
•交流电法:交流电法利用交变电流进行测量,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地质情况。
交流电法包括正弦波电法、频率域电法和相位域电法等。
•自然电场法:自然电场法是利用地球自然电场进行勘探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表电位差的变化,推断地下电阻率的分布情况。
•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法是在特定区域密集布置电极,增加测量数据密度的方法。
它能够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电阻率分布信息。
在电法勘探中,数据采集和解释分析是重要的步骤。
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反演和模型匹配等方法进行解释,得到地下的电阻率分布图像,从而推断地质结构和储层性质等信息。
电法勘探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水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矿产勘探等领域。
电法勘探知识点总结
电法勘探知识点总结1. 电法勘探原理电法勘探利用地球电磁场和地下电阻率差异来探测地下构造和矿产。
当地球磁场对地球内部导体和非导体地层产生影响时,会在地下产生电磁信号。
通过测量这些电磁信号的特性,可以确定地下电阻率差异,从而识别地下介质的性质和构造。
2. 电法勘探方法电法勘探常用的方法包括电阻率法、电磁法和地电磁法。
电阻率法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来识别矿产和地质构造。
电磁法则是利用地下导体对地球磁场的感应和响应进行测量。
地电磁法则是综合利用电磁法和电阻率法的特点进行地下构造的识别。
3. 电法勘探仪器电法勘探仪器包括电阻率仪、电磁仪和地电磁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测量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电磁响应和地电磁信号,从而获取地下构造的信息。
4. 电法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电法勘探数据处理和解释是电法勘探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地下构造和矿产的信息,并进行解释和评价。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滤波、噪声去除、层析反演和三维成像等。
5. 电法勘探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电法勘探在矿产勘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电法勘探可以识别地下矿体的形状、大小和性质,确定矿产的成矿构造和展布规律,为矿产勘探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6. 电法勘探在地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电法勘探也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工作中。
通过对地下构造和地质体进行电法勘探,可以发现地下水、断层、裂缝等构造异常,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7. 电法勘探在环境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电法勘探也被应用于环境地质勘查和污染治理领域。
通过电法勘探可以识别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分布,发现地下水文条件和地下污染的情况,为环境地质勘查和保护提供信息支持。
8. 电法勘探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法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的电法勘探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可以应用于更复杂、更深部的地质勘探和矿产勘探任务。
电法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对于探测地下矿产和地质构造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间梯度装置(AMNB)
思考题
1. 什么是电法勘探?
2. 电法勘探的类型?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有哪些? 4. 解释下列名词:均匀各向同性半空间;装置 系数;地电断面;视电阻率;
5. 掌握均匀大地电阻率公式。
第一节 电阻率法
二、电剖面法
• 方法特点:研究地电断面横向变化的一类 方法——采用固定的电极距,沿剖面移动 电极装置,观测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 沿剖面的变化。 • 解决主要地质问题:探测产状陡立的高、 低阻体,如划分不同岩性接触带、追索断 层及构造破碎带。
1.装置特点及ρs公式:
AB=(70~80)H H 浮土厚 MN=(1/30~1/50)AB 采用四极AMNB装置,A、B供电,M、N两电极测量,供电 电极距AB很大,工作时,A、B固定不动,M、N在AB中部 (1/2~1/3)AB范围内同时移动,逐点进行测量,测点为 MN 的中点。也可以在AB连线两侧1/6AB范围内的测线上布置MN 进行测量。“一线布极,多线测量”
• 目前,我国采用的电阻率装置类型有电剖面法、 中间梯度法和电测深法。 • 电阻率剖面法简称电剖面法。它包括许多分支装 置:二级装置、三级装置、联合剖面装置、对称 四级装置和偶极装置等。
第一节 电阻率法
二级装置(AM) 对称四级装置(AMNB)
三级装置(AMN)
偶极装置(ABMN)
联合三级装置(AMN∞MNB)
第一节 电阻率法
2. 装置形式及视电阻率公式
有四极、三级、偶极等形式,通常采用对称四级装置 AO=BO;MO=NO
U MN s k I
AM AN k MN
k-随电极距地逐次扩大而改变。
第一节 电阻率法
3.电测深曲线
视电阻率ρs随着供电极距(AB/2)变化的曲线,称 之为电测深曲线。 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1)每个电测深点均可以得到一条电测深曲线 (2)该曲线通常以AB/2为横坐标,以ρs为纵坐标, 绘制在模数为6.25cm的双对数坐标纸上。
第一节 电阻率法
1 1 1 1 AM AN BM BN K不是恒定的,而是逐点变化的
ρs
U MN s k I
k
2
第一节 电阻率法
由图可见: 中间梯度法主要用来寻找陡倾的高阻薄脉(如 石英脉、伟晶岩脉等); 原因:在均匀场中,高阻体的屏蔽作用比较明 显,排斥电流使其汇聚于地表附近,使jMN急剧 增加,致使ρ s曲线上升,形成突出的高峰。而 低阻薄脉易于让电流垂直通过,只使jMN发生很 小的变化,故ρ s异常不明显 。
第一节 电阻率法
对称剖面法与中间梯度法都属于两个异性点电源的场,测 量电极都位于剖面的中部,属均匀场,ρs异常曲线的特 点与中间梯度法类似,但ρs曲线比中间梯度的ρs曲线复 杂、生产效率低些。
※因此,一般能用中间梯度法解决的问题,就不 用对称四级剖面法。
根据场的叠加原理,易证明对称剖面法的ρSAB 为联合剖 面法两个视电阻率(ρSA 和ρSB )值的平均值,即:
③方法 种类多
感应类电法勘探 (交流电法)研 究交变电流场
低频电磁法 频率测深法 甚低频法 电磁波法 大地电磁法
第一节 电阻率法
1
2 3
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 电阻率法的仪器和装备 电剖面法 电测深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4
5
第一节 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传导类电法勘探方法之一。建立 在地壳中各种岩矿石具有各种导电性差异的 基础上,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差异有关的 天然电场或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 查明地下构造或者寻找有用矿产的目的。
《地球物理探测新进展》
第二章 电法勘探基本理论
安全工程学院 杨武洋
第三章 电法勘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电阻率法 充电法和自然电场法 激发极化法
√ √ √ √ √
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 甚低频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探地雷达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二部分 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 以岩、矿石的电学性质(如导电性)差异为基础, 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电性差异有关的(天然或人 工)电场或电磁场分布规律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及有 用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简称“电法”。
石由砂粘土组成,电阻率 较低。而古河床中充填的 沙卵石则为高阻。
第一节 电阻率法
三、电测深法
1.电测深法概念 电测深法是在同一点上逐次扩大供电电极 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增大,以此来得到观 测点处沿垂直方向上由浅到深的 ρs变化情 况。
电测深法主要用于探测水平产状(或倾角不超过 20°)的不同电性层的分布(如断裂带,含水破碎 带等)
2.联合剖面法ρs曲线特征分 析 直立低阻薄脉上联合剖面 法ρs曲线特征
s
jMN j0
MN
直立良导薄脉上的联合剖面曲线的分析 1—正交点;2—良导薄脉;3—A电极的电流线(示意图)
第一节 电阻率法
由图可见:
B ①在直立良导薄脉顶部上方, S 与 S 相交, A 且 交点 (围岩)
第一节 电阻率法
(四)、电阻率法的仪器和装备
由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可知,其仪 器功能就是测量出供电电流I及测量电极M、N间 的电位差△UMN即可。 除仪器外,其它装备还有:
s k
U MN I
供电电极——铁棒或铜棒
测量电极——铜棒、导线及供电电源。
重庆地质仪器厂
第一节 电阻率法
(五)、电阻率法的常用电极装置类型 • 在电法勘查中,为了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常采 用不同的装置。
合剖面法的“反交点”;且 反交点不明显,而且两条曲 线近于重合。
第一节 电阻率法
当薄脉倾斜时: S 曲线不对称,交点两侧两条曲线所围的面积不相等。薄脉向 两条曲线所围面积较大的一侧倾斜。
第一节 电阻率法
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不同极距的联合剖面曲线交点的位 移来判断脉状体的倾向。
(二)中间梯度法
ρ空气
ρ
A
M
N
B
地面
ρ ρ
第一节 电阻率法
2 1 1 1 1 AM AN BM BN U MN I
令k
2 1 1 1 1 AM AN BM BN
装置系数
则
U MN →均匀大地电阻率公式 k I
第一节 电阻率法
上面所讨论的情况是在地形水平、地下仅有单一的均匀各向 同性介质。 然而实际中,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往往是不均匀的、且地形亦 不是水平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讨论非均匀条件下地中电流 场分布的情况。
U MN s k I
3
1
2
※视电阻率——在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 电阻率的综合影响值。
第一节 电阻率法
地电断面的概念
S
(a)
1
X
U MN K U MN V
I
A(+I) (b) M N B(-I)
地电断面 ??
2
3 1
电阻率不均匀时地下电流分布示意图
在自然界中,地下地质情况是复杂的,各种不 同岩(矿)石分布是不均匀的。在电法勘探中, 常把按电阻率划分的地质断面称为地电断面。
AB s
1 A B (s s ) 2
第一节 电阻率法
由图可见:显然低阻薄脉上的对称剖面法ρs异常不如联合 剖面法的异常反应明显。因此,一般不用对称四极剖面法 寻找低阻的薄脉状地质体。
AB过大
AB过小
ρ0<ρ1<ρ2
第一节 电阻率法
应用实例1
例1:用对称四极剖面法寻 找地下古河道。
某古河道两侧以及下部岩
第一节 电阻率法
4.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
⑴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 金属矿物含量↑,电阻率↓ 结构:侵染状>细脉状 ⑵岩矿石的孔隙度、湿度
孔隙度↑,含水量↑ ,电阻率↓
风化带、破碎带,含水量↑,电阻率↓ ⑶水溶液矿化度 矿化度↑ ,电阻率↓
第一节 电阻率法
⑷温度 温度T↑,溶解度↑,离子活性↑,电阻率↓ 结冰时,电阻率↑
第一节 电阻率法
一 、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 (一) 岩、矿石的电阻率 1.电阻率基本公式
S
R
l s
R
s l
l
I
2.电阻率单位
电阻R(Ω)
SI制中
长度(m)
截面积(m² )
电阻率ρ
(Ω· m)
第一节 电阻率法
3.主要岩矿石电阻率及其变化范围
• ρ沉<ρ变<ρ火 • 沉积岩:10 ~102 Ω· m • 火成岩:102 ~ 105 Ω· m • 变质岩:介于两者之间
C
(一)联合剖面法
1.装置特点及ρs公式 AO=BO MO=NO OC>5AO A U MN SA k A I A (AMN∞)
B U MN B S kB I B (∞ MNB )
k A k B 2
AM AN MN
※ 在测量时,C极固定不动,AMNB间保持距离不变,四个极沿测线 同时移动,逐点进行测量,测点为M、N的中点O。每个点测量两 次,得到两个ρs值 ※ 由于C极为无穷远极,它在M、N处产生的电位很小,故可忽略不 计,因此,联合剖面法的电场可视为一个“点电源”的电场。
任意四装极置示意图
第一节 电阻率法
两个异性点电源的电场
ρ空气 ρ
A AM
B
地面
J
B M
BM
ρ
JM
ρ M
在任意的M处的,可按场的叠加原理知:
A JM
V
AB M
I 1 1 V V ( ) 2 AM BM
A M B M
I V 2 r
第一节 电阻率法
(三)、电阻率公式及视电阻率
1.(均匀大地)电阻率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