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中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城中村安全整治工作的困境与总结
城中村安全整治工作的困境与总结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在不断扩大,城市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城中村问题,这些地方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落后,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城中村安全整治工作计划,旨在解决这些隐患问题。
但是,城中村安全整治工作面临着很多困境,本文将对这些困境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城中村安全问题的表现城中村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消防安全:城中村建筑大多老旧,电线老化、过载外串、占道乱拉、乱接乱搭等现象严重,易引发火灾。
且进入城中村的消防车辆往往难以开到,给消防工作带来不便。
2.交通安全:城中村内交通拥挤、道路狭窄,存在交通疏导不畅、交通违法行为严重、行人非机动车辆混行等情况,使交通安全受到威胁。
3.民生安全:城中村人口密集,但房屋普遍老旧、破烂不堪,易引发交通拥堵、垃圾困扰、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
二、城中村安全整治工作的困境1. 资金问题城中村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这些地方往往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如地理位置较偏、人均纯收入较低等。
这就使得整治项目的规模受限,工程难以开展。
2. 权益问题因历史原因,城中村的房地产权属不明,使得整治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业主拒绝整治也成为了常态,这极大地阻碍了地方政府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和整治的决心。
3. 管理问题城中村通常不受城市统一规划的约束,管理难度较高。
村民自发建房、搭建私人设施,无视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使城中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极差。
三、城中村安全整治工作的总结1.针对性针对性是安全整治工作的必要条件,整改措施应该是具体而有力。
研究城中村的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整改方案,切实发挥整治效果。
2.综合性安全问题在城中村整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保障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状况以及民生问题也不容忽视。
因此,整治工作不仅应重点解决安全问题,也要将城中村的全部问题作出统筹安排,给予全方位的整改和改造。
浅议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浅议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锋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
所以,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保持农村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
是我们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存在问题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社会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农村治安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农村治安混乱局面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治安秩序不断好转,呈现了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大好局面,但是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一)工作制度落实不够经常。
虽然目前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体落实比较好,但一些工作制度不够经常,势必要影响社会的整体稳定效果,“五位一体”的综合办因农忙等原因不能经常开展工作,没有落实常年坚持治安巡逻等问题。
(二)经济保障困难。
农村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在治安防范工作中更没有经费保障,村两委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集体收入,无法解决治安防范工作的经费所需,年轻的外出打工,只能有年龄大的村民参与巡逻并且缺乏积极性。
(三)防范措施不够完善。
农村维护治安稳定的主要措施,是调节矛盾纠纷和治安巡逻,方法单一,有时存在“空档”没有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有效防控机制,形成较大的薄弱环节。
(四)农村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受小富即安等思想影响,不少农民富起来后打牌赌钱、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二是农村偷盗事件频发,偷羊偷牛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升级,家庭矛盾、邻里关系矛盾时有发生。
“城中村”问题及对策之我见
“城中村”问题及对策之我见“城中村”问题及对策之我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设市城市不断增多,城市建成区⾯积⽇益扩⼤,许多城市的近郊区农村甚⾄远郊农村随着⼟地被征⽤,成为⼀个个“城中村”。
“城中村”是我国在⼯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独特现象。
这种现象⽆论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城市,都⾮常普遍地存在。
由于历史等原因,这些“城中村”的发展严重滞后,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解决“城中村”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城中村”的形成“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含中⼼城区和近郊区)范围内所保留着的在社会结构、经济⽣活、⼈员⾝份及管理⽅式等⽅⾯依然承传农业社会的农村聚落点,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和城乡⼆元管理体制⽭盾的产物。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以前围绕城市周边的部分村落及其耕地,被纳⼊城市⽤地范围,原来的村庄逐渐被城市包围起来,散落在中⼼城区或城区边缘,遂形成了⼀个个“城中村”。
可见,“城中村”不仅是空间概念,更是社会经济概念。
伴随“城中村”⽽来的是⼀系列问题,这严重困扰着城乡和谐发展。
消除城中村现象,根治“城中村”,已经成为当前统筹城乡经济,全⾯推进⼯业化和城市化和谐发展的⼀项迫切要求。
⼆、“城中村”的现状以昆明为例,昆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存在“城中村”现象,⽽且量⼤⾯⼴。
据调查,昆明市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 288 个,涉及村民约 21.9 万⼈、7.75 万户,村庄占地⾯积约 28km2,建筑⾯积 2276km2。
从分布看,昆明“城中村”从城市核⼼区到城市边缘均有。
随着昆明城市空间迅速向四周拓展——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建成区内的“城中村”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建成区外围的农村村落也正⾯临着被吞为新的“城中村”的处境。
“城中村”的⼤量长期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城市资源,降低了居民的⽣活⽔平,⽽且已严重损害了春城的形象,制约着城市竞争⼒的提升,从某种意义说已成为昆明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很⼤程度上影响着和谐昆明的建设。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有效应对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着力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以确保公共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引领,以基础建设为支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目标任务。
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格局,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编织社会治安防控网,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努力使影响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二、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三)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
根据人口密度、治安状况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科学划分巡逻区域,优化防控力量布局,加强公安与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建立健全指挥和保障机制,完善早晚高峰等节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勤务工作机制,减少死角和盲区,提升社会面动态控制能力。
加强公共交通安保工作,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和日常管理,完善和落实安检制度,加强对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火车站、码头、口岸、高铁沿线等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严防针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案(事)件。
城中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城中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城中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探析一、引言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既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是社会生活中非常必要的一部分,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安宁稳定,而且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
当前,我们国家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和推进方向。
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当前,社会治安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种安全隐患不断涌现,社会矛盾冲突日益突出,对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旨在全面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
所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安全和幸福、增强国家安全和发展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现状1、建设成效显著当前,我国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例如,公安机关在侦破各类犯罪案件上,积极开展专项行动,严格规范执法流程,提高了犯罪侦破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加强了社会安保力量的建设和角色的定位,完善了政府、社会、公民三方面的联动机制,形成了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执行力的治安防控合力,有效地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水平。
2、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我国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几点如下:(1)基层治安防控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些基层警务站所面临的问题较多,如工作人员短缺、经费不足、设施不完善等,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2)治安防控信息化程度不高。
许多公安机关现在还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共享不畅的问题,制约了治安防控工作的开展。
(3)社会治安问题上升。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社会矛盾冲突依然严重,一些经济犯罪、环境污染等利益纷争也愈演愈烈,对治安防控工作的难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推进方向1、建立智慧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建立智慧化防控模式。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思考-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思考|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近年来,农村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头迅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成效喜人。
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日前笔者专门深入到潢川乡村,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下面,谈点粗浅看法。
一、宗教渗透公开化、社会矛盾聚集化、刑事犯罪多元化、丑恶现象一体化“四化”联动,凸显当前农村社会治安新趋势着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前推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乃至谋生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社会治安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宗教渗透公开化我县是宗教大县,现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四大宗教,登记在册的信教群众约2.8万人,活动点46个,大部分分布在全县的农村地区。
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宗教领域存在教徒发展迅速、堂点急聚增加,非法宗教活动抬头,境外宗教组织渗透加剧,法轮功、“实际神”等邪教组织僵而不死等不安定因素,已经直接影响农村乃至全县的和谐稳定。
其中有三大动向令人堪忧:一是各种敌对势力和境内外宗教势力加紧向广大农村渗透。
西方反华势力、境内外宗教势力利用我对外开放扩大之机,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煽动、宣传、渗透活动,并积极寻找代理人。
二是邪教组织与我争夺群众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邪教组织已把渗透对象瞄向更为广泛和较高层次的群体,信徒结构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渗透对象趋于年轻化、知识化。
仅20__5年,我县就收缴“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宣传品3000余份(张、条)。
三是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不断。
在农村,集资建庙、求神拜佛、算命占卜等现象比比皆是。
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突出,一些所谓“地方教”在农村危害极大。
有的打着文化的招牌,假借宗教之名,非法敛财聚钱。
(二)社会矛盾聚集化据统计,20__0年以来,全县共发生来自农村的各种群体性和上访闹事事件78起,这些群体性事件和过去相比,呈现“四大转变”:一是集体上访的成因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新时期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XX县区公安局治安大队陈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快速进展,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发期,社会治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新的形式与特点,原有的社会治安防范模式缺乏长期效应,不能习惯当前动态社会治安的需求。
因此,建立起一个科学、便利、立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但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重点课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
本文结合XX县区实际,就新时期如何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行探讨。
一、XX县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现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整合公安机关内部警力资源与一切可资利用的社会治安资源,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应对动态社会治安局势的新战略。
XX县区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以公安诸警合成为主体、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信息化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为保障,集打击、防范、管理、建设、服务于一体的治安防控工作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要紧表现在:在全方位治安防控网络上,XX县区公安局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集中精力构筑相对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实行110、119、120“三台合一”,成为集接警、处警、指挥、调度、监控、信息收集、计算机辅助处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指挥中心。
进一步提高了公安机关应急处置与合成作战的能力。
在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络上,实行四级巡防责任制。
一是以群防群治队伍与治安积极分子为主体的社会义务巡防,二是企事业单位保卫力量的内部巡防,三是社区警务室、警务点、保安队的社区巡防,四是派出所治安巡防队的路面巡防。
同时,针对夏季、春节期间路面“两抢”案件高发的情况,积极组织局机关警力参与路面巡逻,提高路面见警率,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在要紧社区防控网络上,全县共建立社区警务室7个,在要紧社区、新建小区与部分民宅安装红外线报警装置、电子眼、可视对讲、楼宇对讲等各类监控设施500余处;建立远程电子监控中心,在市区主干道、交叉路口、敏感部位安装电子监控探头80个,社会面操纵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浅析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浅析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较普遍现象,撤村建居社区在近几年中因周边土地大量征用开发,成为四周都是被城市居民住宅所包围的“城中村”,通过撤村建居已从村变为社区,村民变为居民,在组织形式上初步完成了城市化接轨。
目前撤村建居社区从行政关系讲是隶属于街道,但其财政基本独立,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用设施管理等方面,仍有赖于原村经济合作社,因而在建设管理、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出现了与城市建设脱节,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定海目前共有小石契、洞桥、长岗山、胜利、义桥、茅岭、庆丰等七个城中村和沈岭、甬兴、洋岙、东湾、城北五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由两个城中村组成),面积约31.2平方公里,总人口大概42000多人,其中流动人口与外来人口约3万。
由于城中村的特殊性,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类问题。
一、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不完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城中村的排污管道、垃圾箱、公共厕所等各种环卫基础设施的规划及配套建设都未列入城建统一规划,加之各村财政投入不均,各城中村环卫基础建设标准不一致,投入不平衡,总体基础设施普遍落后。
造成目前公厕建造布局不合理、路灯亮化率未达标、垃圾箱破损严重、道路坑洼不平、市政管网不到位、绿化覆盖率明显不足等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城中村当前急需新造公厕22座、安装路灯646盏、道路硬化修补面积达50000平方米、明沟污水管道铺设近30000平方米、绿化补种20000平方米。
特别是因为市政管线不配套,城中村很大部分地区排水设施不全,居民生活污水很多往房前屋后一倒了之,一到雨天,污水横溢,或者截污纳管不到位,雨污合流,社区的生活污水和化粪池粪水直排就近河道、溪沟,造成环境污染。
二、环境卫生治理不尽如人意。
城中村的整治工作年年开展,但年年需要整治,反潮现象明显。
租住在城中村的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多是低收入者,卫生意识较差,乱扔、乱倒垃圾和随地大小便现象比比皆是;当地居民虽已从村民转变成居民,但思想上仍保留着农村环境意识,往往只注意自家保洁而忽视公共卫生,因而城中村的卫生死角仍随处可见,农村尤其城区周边水库溢洪道附近居住的市民及部分店铺垃圾不按规定投放垃圾,习惯倒入溢洪道,至此产生死角垃圾。
浅析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搞好社会治安,党中央、国务院在长期探索、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要把构建“打防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范管理体系,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标志性工程来抓,并全面组织实施。
至今,这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动态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现行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特征,理论界和实践家都持之以恒地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以期找到更加符合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思路、新办法。
不断完善具有时代特征的、有效的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也是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关键词治安防控;体系;问题;对策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对外往来的窗口,社会治安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社会形象、百姓生活和投资环境,进而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资源的有限性与外来人口的恶性膨胀,竞争的日趋激烈与人群需求的日益高涨,人、财、物的大流动与社会控制力的相对弱化等一系列矛盾日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要从根本上减少和遏制犯罪,逐步改变社会治安长期以来存在的被动局面,维护好治安秩序,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跟在案件后面跑”的被动警务工作模式,抓住主要矛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一、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现有警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及治安发展形势直接制约着公安机关警力配置的多少。
西方发达国家警力普遍高于万分之20人,2007年,美国基本是267人中有一个警察,英国是288人,加拿大大概是400人,日本达到434人,而我们国家928人才有一个警察,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人民安全感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人民安全感社会治安是人民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举措。
本文主要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现状及问题、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升人民安全感。
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社会治安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幸福感和获得感。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通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可以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可以提升人民的安全感。
人民的安全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人们才能享受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乐趣。
通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可以切实保障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人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信心,增强人民的安全感。
最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治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只有在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才敢于投资创业、敢于创新,社会才能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通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可以为社会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二、社会治安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社会治安总体形势良好,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犯罪率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犯罪问题。
如贩毒、黑恶势力、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仍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其次,治安管理存在一定薄弱环节。
在一些地区和领域,治安管理力量薄弱,防控措施不够严密。
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治安问题突出,给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困扰。
另外,社会治安与人民安全感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些人群对于社会治安状况没有足够的信心,担心自身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这种不安全感对于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解决对策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人民安全感,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居民小区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居民小区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加强社区治安工作,努力为居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放得下心的治安环境,是社区建设的一项要务。
近几年,北湖区各社区居委会在加强社区治安工作、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少可借鉴的工作经验。
一、现阶段社区治安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1、居住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使得社区治安更加复杂化。
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这种状况给居民小区治安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由于鱼龙混杂,外来人口中的一些不法之徒频频犯科作案,流入人口的居住不稳定性,给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
2、城市中无业可就人员闲散于社会,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这类人群以青少年为主体,也有部分下岗人员,人数逐年上升趋势,他们中有些人终日无所事事,收入无着落,就干起了赌“六合彩”等违法勾当,并由赌而诱发各种犯罪活动,一些地方因赌博而导致杀人、抢劫、盗窃的案件屡有见诸报端。
还有些浪迹社会的青少年,本来思想素质就不好,加上受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袭,他们为追求享受,没钱花就去偷去抢,有些甚至结成团伙,犯科作案,危害群众,破坏社会稳定。
3、社会经济活动活跃,使民事纠纷发案呈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促进城市经济繁荣,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增多,在相互往来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类争端,而其中以民间债务纠纷最为突出,此类纠纷中有些由于种种原因久而未决,进而引发了治安或刑事案件发生,某地方曾发生一起因讨债争端而酿成伤害的案子。
此外,有些夫妻在发家致富后,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发生裂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4、群众居住格局改变,给了盗窃作案有更多的可乘之机。
如今的城市居住的是商品楼房,而且大多没有实行封闭式管理,同一楼层同一梯道的两户或三户人家,不论白天晚上各自铁门一关,彼此互不相干,此外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3人结构,白天屋子里都唱“空城计”,这就给不法之徒有了盗窃作案的时间和空间,加上他们往往使用科技手段破门,作案屡屡得手。
增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
增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治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维护社区居民的安全和平安生活环境,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加强社区安全意识教育社区安全意识教育是增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重要基础。
通过开展安全知识宣传、组织安全演习和培训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于治安问题的认识和警觉性,建立起社区居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利用社区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介,向社区居民发布安全信息,提醒他们关注周边环境和陌生人,从而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二、优化社区治安巡逻机制社区治安巡逻是增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的社区治安巡逻机制,加强对社区周边环境的监控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治安问题。
可以选择优秀的社区志愿者参与巡逻工作,同时配备必要的巡逻设备,如摄像设备、报警器等,以提高社区巡逻效率和信息反馈速度。
三、完善社区视频监控系统社区视频监控系统是提升社区治安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安装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测社区内外情况,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和应急处理,提高社区治安防范的立体化、系统化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监控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视频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加强社区警务合作社区警务合作是增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重要保障。
加强社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传递社区治安问题线索,加大取缔违法犯罪活动力度。
同时,社区居民也可成立业主委员会或邻里组织,组织居民自己的治安巡逻和安保力量,与社区警方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社区治安。
五、加强小区安全设施建设小区安全设施建设是增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重要方面。
为了提高小区的安全性,可以安装门禁系统、视频监控设备、防盗门窗等安全设施,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类安全风险。
同时,在小区内建立完善的照明系统,加强夜间巡逻和监管,提高小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六、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法规建设社区治安防范法规建设是增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重要基础。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社会治安防控是一个国家或地方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包含了从社会治安问题的预防、控制、打击和治理等方面的综合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治安问题的形势越来越紧张,人们对社会治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我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分析,报告如下:一、现状分析社会治安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全面、细致、科学的防控体系,以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一些犯罪行为一些社会问题诸如盗窃、抢劫、枪支暴力、妇女儿童等方面的犯罪和侵权中心日益突出,威胁形式更加多样化,情况更加复杂,需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二、建设目标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保障社会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应该具备以下目标:1、加强社会防范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稳定2、提高政府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效能,加强社会合作3、加强科技防控手段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效果4、加强社区预警及指挥调度机制建设,有效实现全网联动5、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法制化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三、防控体系建设1、制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布局,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点建设区域2、加强社区防控体系建设,建立社区警务助理制度,实现社区治安责任制的落实3、加强联合防控体系建设,实现跨部门协同作战,形成防控合力4、加强智慧防控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优化社会治安管控模式。
5、加强法制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四、建立健全机制1、建立切实有效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2、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技术和培训体系建设3、加强社交媒体防控机制,强化政府和社交媒体沟通4、加强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影响五、总结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变,要想稳定社会治安,必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我们需要加强政府与社会的协作,加强预警机制和联合防控机制的建设,通过智慧防控和法制防控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机制,形成强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当今社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保障公民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治安问题和突发事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相关工作。
一、背景介绍社会治安问题一直是制约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信息技术的普及等因素也给治安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完善的防控体系可以增加社会安全感,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通过建设治安防控体系,可以加强对治安问题的预警和监管,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3.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通过完善的防控体系,可以提高社会公平性和公正性,减少社会不公现象的发生,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共处。
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策略和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治安防控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规范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提高执法效率和司法公正性。
2.强化技术手段支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社会治安防控。
例如,在公共场所安装监控设备,建立智能化的防控系统,提高犯罪行为的识别和侦查能力,降低治安风险。
3.加强社会协同合作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加强各方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4.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执法人员和社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治安防控工作的培训。
通过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关于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关于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交通秩序防控体系是运用各种手段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和社会资源,把管理、防范、控制等多种政策措施有机结合,对社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的一项系统工程。
在平安信阳建设中,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控制和严格执法发现打击犯罪,逐步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笔者肤浅谈谈几点认识。
一、树立三个观念,以新的思维引导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要始终保持效益观念,正确处理好打防关系。
在打与防的互动关系中均,“打”固然十分重要,且一刻也不能放松,但从工作成本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分析,加大防控力度,效益更为可观。
实践证明,只有将严厉打击与主动防范相结合,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难题。
在平安陕西建设中,公安局检察院要切实增强效益观念,明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点,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自觉打击犯罪行动,变“要我防”为“我要防”,变“被动补防”为“主动设防”。
二要树立经营观念,抓好长期建设。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平安河南建设中,公安机关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原则上考虑建设最急需、最适用的项目,同时充分考虑项目投资的可扩展性,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长期经营,分步实施,紧抓不放。
工作中既要克服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消极情绪,又要反对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的短期行为。
三要树立创新观念,全力打造新品牌。
创新是基础基层基础工作飞跃的灵魂,是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基层工作不竭动力。
基础工作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突破一些陈旧的条条框框和清规戒律,立足于工作理念,更新方式方法,拓新基础领域等。
平安河南建设中,公安机关要切实提升基础工作科技化、社会化、市场化水平,加快“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装备现代化”建设,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规则移植到警政防范中来,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建立以金融市场为依托、产业为载体、防范为核心的治安管控防范体系。
关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公安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犯罪,多年来的严打斗争一方面使公安人员增添了丰富的与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一再警示公安工作只注重打击不可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严峻的犯罪形势促使我们思考建立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科学高效,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机制。
针对“严打”整治斗争中暴露出来的治安管理、防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漏洞,公安机关应积极开展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公安机关构筑起一个指挥高效、反应灵敏、处置快捷、防范有效、控制有力、保障可靠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将对预防和控制犯罪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指公安机关根据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充分利用公安机关内部以及社会的各种治安资源,综合运用预防、打击、管理、控制等多种手段,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维护社会治安的体系,以达到对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公安机关。
这使它有别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后者的主体是各级党委和政府。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其基本内容是利用公安机关内部以及社会的各种治安资源,综合运用预防、打击、管理、控制等多种手段,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维护社会治安的体系。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对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二、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意义建立起科学完善、务实高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于搞好治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发展当前基层公安工作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
(一)提出了新的警务工作模式每一城市都可由不同层面的区域防控形成不同功能的防控体系,承担不同的防控责任,整体防控任务有分有合。
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不论大小区域的防控都体现集成作战的思想,围绕预防、控制、打击违法犯罪这一总体目标,集多种防控力量、多种防控手段于一体,采取集中指挥调度的运作方式,联合作战,充分发挥系统整体实战功能。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困难和意见建议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困难和意见建议序号: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困难和意见建议1. 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治安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及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这些困难和挑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2. 困难分析2.1 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当前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全适应社会治安防控的需要。
政府、公安机关、社区等各方责任分工不明确,协同配合不够紧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有限,数据共享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信息孤岛问题;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
2.2 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在社会治安防控方面,社会治理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目前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部分地区和单位对社会治安防控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足;社会治理队伍建设不完善,人员素质和能力存在差异;另外,应急响应机制不够灵活,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亟待提升。
3. 意见建议3.1 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议加强各级政府、公安机关、社区的协同合作,明确各方责任分工,建立健全信息联动和共享机制。
应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
3.2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应加大对社会治安防控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要加强社会治理队伍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另外,应加强与社区、学校等基层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社会治安防控工作。
要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4. 总结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路径。
城中村治安清查工作总结
城中村治安清查工作总结
近年来,城中村治安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有效解决城中村治安问题,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清查工作。
在这次城中村治安清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下面对这次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对城中村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发现了一些存在的治安隐患,如黑社会团伙活动、毒品交易等。
通过加强巡逻、加大力度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地提高了城中村的治安水平,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其次,我们在清查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是治安力量不足,导致了我们在城中村巡逻时遇到了一些困难。
其次是信息不畅通,我们在收集情报和线索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最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治安清查工作机制,加大对城中村治安问题的整治力度,加强社会治安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治安问题。
总之,这次城中村治安清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治安清查工作机制,为城中村的治安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城中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摘要:“城中村”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大量产生,“城中村”的治安问题由来已久,形势日趋严峻,成因错综复杂。
要彻底改变目前的治安乱象,就必须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针对“城中村”治安形势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建立“打、防、控”为一体的立体交叉的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积极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城中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安防控体系一、引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已步入加速阶段,“城中村”成为了乡村城市化过渡阶段的特定现象。
多种因素的合力造成“城中村”目前的治安失控状态,要根本改变“城中村”的治安现状,必须对“城中村”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但要对所有的“城中村”实施全面改造是不现实的,因此,现阶段不能坐等“城中村”的全面改造,应积极探讨现有框架体系下“城中村”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
二、“城中村”的概念及主要类型(一)“城中村”的概念探析“城中村”,顾名思义,“城市里的村庄”,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凸显出的独特现象。
学界由于研究的角度、层面及侧重点不同,对其概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对诸多观点进行综合考虑,笔者做出如下理解: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使村庄被包围在城市建成区内而演变形成的具有村社性质的新型城市社区。
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坐落于城市之中或位于城市周边的、产业结构与职业结构都基本上已经非农村化或正在城市化,但又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二)“城中村”的类型划分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学者对“城中村”分类问题所持观点各异。
有的研究者将其分为:城市型、城乡交错型和乡村型;有的将其分为:老旧城区型、城乡结合部型和遗忘型;还有的将其分为:彻底改造型、“锦上添花型”和完善型。
通过比对上述专家的观点意见,笔者认为按照“城中村”的地理位置、存在形态、发展程度等标准综合来看,“城中村”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以广州为例):一类是已经完全没有耕地的城市建成区,比如广州的冼村、三元里、石牌这样人口密度、楼房密度都相当大的“城中村”;第二类是相对边缘,已初步发育为城市建成区的“城中村”,比如广州的瑶台、东圃等地区,还拥有少量耕地;第三类是位于城市规划区内,距离市区相对较远,但还没有完全紧跟城区发展的“城中村”,如广州白云区旧村。
三、“城中村”的地域特点作为城市中的“异质体”,“城中村”在物质基础、建筑布局、人口构成、社会文化、管理方式等方面与城市社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往往成为城市中诸多不稳定因素的集聚地,沦为城市中易受犯罪侵扰的社会治安“脆弱地带”。
(一)物质基础薄弱、规划缺位因“城中村”尚未进行开发建设或还没有纳入市政建设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依然是城市区域中的“孤岛”。
由于缺乏相应的发展规划指导,“城中村”空间分布、功能结构不合理;房屋建盖密集,杂乱无章;路道狭窄拥挤,四通八达;环卫、排水、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导致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线网乱拉;文化及娱乐休闲等配套公共设施严重不足,导致“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滋生。
(二)建筑布局混乱、功能混杂“城中村”绝大多数的民房属于私人违章建造,均为无用地审批、无规划许可、无建筑设计、无建设监管的“四无”违法建筑。
村民建楼各自为政,导致大批“贴面楼”、“握手楼”、“一线天”景象比比皆是。
同时,“城中村”往往是小作坊、小企业等“三小场所”较集中的地带,“城中村”内居住类建筑、经营类场所、办公场所、娱乐场所出租屋等相互混杂,“楼中楼”、“房中房”、前店后住、下店上住等典型“三合一”厂房、库房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人口构成的流动性、复杂性大量外来人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入城市,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形成了对廉价住房的巨大需求市场。
“城中村”因房租低廉,成为了大多数的流动人口的暂住地。
现实中,他们工作更换频繁,多数以打零工为生,从而造成“城中村”人口的流动性很大。
伴随着大量流动人口的集聚,使得“城中村”的人口构成复杂起来,表现为:一是从事的职业呈现“六多”——从事建筑行业多、从事小作坊劳作多、从事废品收购多、从事集贸市场经商多、从事流动摊贩多、从事扒脏拾荒多;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年轻化,性别比例和政治面貌呈现出失衡状态。
(四)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冲突性1、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在“城中村”里,原籍村民之间保持着一种熟人社会关系网络,具有高度归属感和认同感。
他们与外来流动人口所处社会阶层不同,缺乏共同观念、利益,沟通障碍凸显,生活方式迥异,内、外群体文化隔阂性和差异性显著,极易发生矛盾与冲突,潜在的犯罪暗流极易滋生、涌动。
2、乡村传统与城市文明的碰撞与消弭:由于外来群体只是出于生活需要而聚居于“城中村”,其间的关系因脱离了原乡村熟人社会的文化维系而极为松散。
同时,“城中村”在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融合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受到来自城市的精神糟粕侵蚀,成为滋生“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的温床。
(五)社会管理的偏向性、滞后性由于城市管理体制的缺位,以及基层管理者素质的普遍偏低,导致“城中村”的管理严重滞后。
基层管理者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从上到下只注重经济效益,纵容、包庇乃至带头参与违章搭建、无证经营等不法行为。
对社会治安形势的恶化,基层管理者往往简单归因于客观因素作用,而不主动设法解决。
同时,由于“城中村”社会管理组织相对松散,职能不清,管理低效,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只靠公安机关唱“独角戏”,难以形成合力和实效。
四、“城中村”的治安乱象透视“城中村”的治安乱象主要表现为频发的违法犯罪和普遍的公共安全隐患两大方面:(一)“城中村”的违法犯罪情况“城中村”的违法犯罪既有城市现代犯罪的特点,也有农村地区传统犯罪的特点,但主要体现出来的是传统违法犯罪。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的局部激化,违法犯罪类型增多,手段也在不断升级,犯罪的暴力化、流窜化、团伙化程度日趋升高。
1、违法犯罪的类型和手段。
第一,侵财犯罪成为主要类型,“两抢一盗”发案率高。
第二,打架斗殴案件数居高不下。
第三,黑恶势力活动猖獗。
第四,“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
此外,不少外来人口或因生活所迫,或因金钱欲望膨胀,往往铤而走险,成为贩毒者。
2、违法犯罪的主体特征。
第一,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所占比例较大。
流动人口经济收入低,由于生存与经济利益的趋动,往往弃良从恶,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第二,文化素质偏低的人员违法犯罪居多。
文化素质的低下,往往造成就业技能、道德素质、法制意识、辨别能力、自控能力的低下。
限于自身技能和就业机会,大多数人只能从事脏、重、累的体力活,报酬低廉。
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冲突、纠纷时,好冲动、意气行事,不计后果,所以往往为法律所制裁,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第三,团伙性犯罪突出。
外来人口以地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使人际交往具有地区性,活动区域具有聚集性。
近年来在广东等地破获的团伙犯罪案件中,以同乡为纽带结成团伙作案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
(二)“城中村”公共安全隐患情况1、消防问题形势严峻。
“城中村”建筑密集拥挤,使用功能混杂;防火间距不足,消防通道狭窄;消防设施缺乏,消防力量薄弱;消防意识淡薄,防灾知识缺乏,消防管理混乱,火灾隐患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城中村”成为火灾的高发区域。
2、危险物品失控严重。
近年来,我国广州、深圳等地在“城中村”地区先后发生多起利用枪支、爆炸物品等危险物品进行犯罪的案件,为此,公安机关采取高压态势进行严打,曾捣毁了多处非法制造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的地下窝点。
但是,基于“城中村”危险物品存在数量多、隐匿性强、潜在危害大的现状和特点,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公安治爆缉枪专项斗争工作的重点。
3、对自然灾害缺乏抵御能力。
以地震为例,“城中村”的大量建筑属于私人违章建筑,建材质量不合格、建筑规划不合理,几乎无防震标准可言。
同时,危旧平房大量存在,有的甚至超过使用年限,摇摇欲坠,脆弱不堪。
再者,建筑间距往往狭窄,道路堵塞严重,一旦发生灾害,无法开辟救援通道,会延误救灾的最佳时机。
五、“城中村”治安问题成因分析(一)体制障碍,问题根源所在城乡二元体制加强了“城中村”向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转化的难度,这一点在土地征收制度、公共管理与服务制度上表现地尤为凸出:土地未能及时收归国有,宅基地制度的存在,是造成“城中村”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制度下,一无技能二无经验的“城中村”村民为了谋生,自然地选择了“以地生财”模式。
此外,政府在取得城市发展需要的土地后,基本上将“城中村”事务留给“城中村”内部解决,形成了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同的村落管理体制。
(二)法律滞后,整治难度空前“城中村”的产生、发展和治理涉及许多法律问题,“城中村”问题的复杂性反映了出它是多种法律、法规交织的地区,是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的复杂性的体现。
我国涉及“城中村”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诸多法律法规。
相关管理法规管理范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地方性法规制定时间及内容的差异造成部分“城中村”建筑合法性存在争议,而村民错把既得利益当作合法利益,加大了整治的难度。
(三)管理缺位,治安隐患突出一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
“城中村”的管理缺乏城市的有力支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把一切责任留给村(居)委会。
现实中,村(居)委会人员不足、业务不精,对社区服务、治安调解、群防群治等工作内容不熟悉,对群众的教育管理职能和社会调控能力不足。
二是职能部门监管不力。
相关部门缺乏齐抓共管和责任主体的意识,有的甚至相互推诿,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导致管理盲点和真空的出现。
(四)贫富分化,心理失衡严重“城中村”内的多数流动人员,本身是抱着打工赚钱的愿望而来到城市的。
然而,城市里悬殊的贫富差别使部分流动人员倍受刺激,受到的各种歧视也让他们对城市产生逆反心理、仇视心理、压抑心理,造成心理失衡,同时,异地匿名心理突出,认为在外地做了坏事家乡无人知晓,一旦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极易激发犯罪。
(五)治安管控不力,警力保障不足1、警力资源严重不足,经费保障困难。
警力严重不足向来是困扰我国治安防控的难题。
现实中,城市繁华、重点地区的110 警情、刑事(治安)案件等牵扯了民警的精力,导致公安机关没有足够警力顾及“城中村”的基础性防范工作。
2、群防队伍素质低下,管理滞后松散。
了解当前治保队伍的现状便可见一斑,队伍素质与管理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治保队员大多为村(居)委干部的家属亲戚或闲杂人等,素质普遍不高,业务能力低下;二是是由于相当部分的管理机制还未能理顺,派出所社区民警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