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贵州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贵州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贵州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作者:令狐雨薇朱淑娟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02期早在1949年库兹涅茨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增长除了依靠资本、劳动和其他要素外,更重要的是依靠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建立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以及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效率的关系模型,分析贵州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影响本文研究1990年以来贵州省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的产值S1、第二产业的产值S2以及第三产业产值S3 作为观测指标,1990—2008年的观测值作为指标值,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下:该回归方程各参数T值显著,调整后的R2为0.99,F值为13409.29,说明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有整体的解释意义, 各个系数在5%水平下的t检验显著,但是此回归模型D-W统计量值为0.41,说明回归方程存在着严重的序列相关,因此考虑带残差项一阶自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估计得:该回归方程调整后R2为0.99,F值为67097.14,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参数估计的t检验显著,且D-W统计量为1.88,5%显著性水平时此回归方程已不存在序列相关,参数估计在统计意义上可信。

从上述模型可知,贵州省的三个产业除对现期的地区生产总值有影响外,对未来一期的总产值也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现期的总产值不仅受到现期的三个产业的产出量影响,还受到滞后一期的产出量的影响。

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增长1%,会使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3%;带动贵州省地区产值增长0.39%;使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6%。

2008年,贵州省第一、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分别为15.1%、38.5%、46.4%。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报告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报告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贵州省要加大金融业改革力度,把金融资源重点投资投入到烟草业、旅游业、白酒制造业、中医药苗药制造业、能源电力业和特色旅游食品产业的开发上。

一、贵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调整,贵州产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

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再向“二、三、一”型的转变,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的方向转化。

第一产业。

牧业发展较快,林业、渔业均有小幅上升,初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单一传统生产格局,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但一产内部结构调整变化不大,种植业比重仍然较大。

第二产业。

在工业内部结构中,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重工业有所下降,非公有经济发展加快,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高,贵州省加快了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强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了以卷烟和饮料酒为主的轻工业的发展。

在巩固“两烟一酒”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电力、铝和铝加工、冶金、汽车零部件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

贵州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仍以传统商业、服务业为主。

近年来,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尤其是房地产业稳步增长,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上升势头强劲,同时,商业、饮食业快速增长,持续保持了第三产业中主导部门的地位,运输、邮电行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近几年,我省旅游业、房地产业迅速倔起,高科技信息产业发展很快,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贵州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时期,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进一步牢固,粮食生产实现了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畜牧养殖业比重有所提高,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二是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高,是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两烟一酒”、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旅游业、生物药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但工业产品中的主流产品仍集中在初级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基础工业,而机械、电子类产品所占比重还很小,产品结构层次仍然很低;三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有加速增长之势,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迅速倔起,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证券、技术、信息产业等已具一定规模,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房地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扩大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

开题报告--贵州区域经济差异

开题报告--贵州区域经济差异
深尾京司等整理分析了日本1955—1973年间各县的数据,认为日本地区间收入水平存在收敛现象,但新古典框架内的索洛模型收敛机制在日本并不存在
陈和弗莱舍(1996)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1952—1993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研究发现1952—1978年间,我国地区人均GDP呈发散趋势,1978—1993年间,中国各省份人均GDP存在着条件趋同,认为改革开发以后中国地区之间的差异有缩小趋势。
(2)就省际之间来看,刘卫东(1997)认为1952—1995以来的省际绝对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的长期趋势;魏后凯认为1978—1990的省际差距是缩小的;覃成林(1998)则认为,在1978—1992年间,省际绝对差距是不断扩大的,特别是90年以后迅速扩大,而相对差异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呈不断缩小趋势90年代后又出现扩大势头;周玉翠,齐清文(2002)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对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GDP的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等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在1990—2000年10年间,省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是逐年扩大的。
国内研究方面,其一,区域差异、经济差异,对省内的研究较少,国内的研究尺度主要是集中在三大地带和省际之间的然而省内的区域经济差异并不亚于全国地区间的区域省内区域经济差异的缓和有利于缩小全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其二,在对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指标和方法上,主要集中在对绝对差异(极差、标准差)和相对差异(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等)的研究方面,本文在借鉴这些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指标体系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总体分析,将区域差异分析更深一层。其三,国内学者在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也逐渐趋向于动态分析,以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为基础分析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中的作用。这对本文分析贵州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贵州地处中国西南,是一个多山丘陵的省份,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交通设施的完善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倾斜,贵州的经济发展在近几年来有了可喜的进步,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如数字经济、大数据、互联网+等方面,贵州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动力。

不过,贵州省仍然面临一些诸如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副作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文化传统、资源禀赋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贵州省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开放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全力推进贵州经济迈向更高水平。

一、贵州大数据产业的挑战近年来,贵州与大数据息息相关,得到了许多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是,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贵州的大数据企业发展速度较慢,高端技术人才的短缺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如何吸引和培养大数据产业及其衍生产业的高端人才是提高贵州大数据产业水平的关键问题之一。

其次,贵州大数据产业缺乏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因此,政府和企业应通过建设合理配套产业链,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大数据安全性,增强行业自律和透明度,形成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法律和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发展的稳步和健康。

二、贵州生态环境建设的局限性随着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贵州省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但贵州在此方面仍面临一些局限性。

首先,贵州地势复杂,多山丘陵,土地荒凉,这些大大制约了包括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要素在内的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

那么政府应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绿色增长,推进环保产业发展,重视环保部门和相关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贵州生态环境治理难度较大,污染物释放、非法排放等问题时有发生。

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污染处置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和制度改革,在绿色审批、绿色消费等方面助力互联网+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加速贵州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贵州是我国农业特色发展的省份之一,农业经济发展占据了贵州省的主导地位。

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

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

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贵州省经济发展研究[摘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简要阐述了贵州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简要介绍了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因素,最后对如何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发展特点制约因素建议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东坡,东接湖南,北连重庆、四川,西与云南毗邻,南与广西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2012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贵州的发展仅仅依靠政策扶持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自身特征出发,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一、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一)贵州省经济发展横向比较从全国来看,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极为落后,而与西部地区12省相比,贵州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为倒数第三位。

(二)贵州省经济发展特点通过将贵州同全国各省市以及西部各省市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贵州省粗放且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粗放的经济增长和相对封闭的投资环境。

1、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贵州省农业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而逐步降低的第一产业比重则可表明贵州省已初步摆脱完全依赖农业发展的阶段。

而贵州省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略高于第二产业,但从绝对值来讲仍然低于其他地区处于落后水平,因而要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

2、粗放的经济增长贵州省具有丰富的资源,但优越的区位条件,也使贵州省的发展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形成粗放的经济增长性格。

贵州省的资源利用并不合理,甚至产生较大的资源浪费。

3、相对封闭的外资投资环境无论从全国范围比,还是仅与西部地区相比,贵州省的外资投资仍然处于相对落后水平,投资环境相对封闭。

二、贵州省经济发展制约因素贵州省经济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劣势,再加上教育水平不足,而卫生医疗保障又不完善,人才流失容易导致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科技水平较低等,除此以外,贵州省想要开放投资环境以及开发文化资源都需要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你基本保障,因而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以及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成为贵州省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贵州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贵州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四)模型估计式的计量经济学检验。根据表 3 的估计结果 来看,调整的可决系数 R2 达到了 0.999223,回归方程的 F 值也 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解释变量总体对被解释变量具有很 强的解释力。回归方程中资本 K、劳动力 L 的 T 值的可能概率, 均小于 0.05,通过了 T 检验,故解释变量 K、L 对被解释变量 Y 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然而,土地投入 N 的 T 检验可能概率为 0.0744,大于 0.05,未通过 T 检验,因此土地投入 N 对被解释变
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 (一)方法的选取。本文拟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模 型进行回归,为了保证 OLS 回归结果的有效性,需要对各时间 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只有当各序列均为平稳时间序列或 非平稳序列均为同阶单整序列且存在协整关系时,才可以运用 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进行回归。 1、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由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容易 产生伪回归,有必要对选入模型的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 文选用迪基-富勒(ADF)检验来对各变量及它们的差分序列进 行单位根检验。(表 1)由表 1 可知,各原序列在 10%的水平下 均为不平稳序列,而二阶差分后在 10%的水平上均平稳,所以 这些序列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 23 -
量的解释力较弱,有待进一步考察其原因。 1、异方差检验。运用怀特(White)检验法检验模型是否存
在异方差性。结果见表 4。(表 4)由表 4White 检验结果中统计 量 Obs*R-squared 的 P 值可知,其值大于正常显著性水平 0.05,即应该接受模型同方差的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 差性。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设立食用菌专项基金。食用菌产 业作为河北省的新兴朝阳产业,政府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可以 设立食用菌专项基金,对食用菌的生产给予资金和设备方面的 补贴,使菇农和生产企业受益,增强食用菌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食用菌产业的长远发展。

贵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贵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贵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全国31个省市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从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挑选出经济发展连续保持在两住数以上的三个省市,即福建省、湖北省和四川省。

然后将各省的生产总值为因变量,与经济发展有关的8个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根据各省的数据资料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找出各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最后结合贵州省的数据资料,认为全社会固定投资、高储蓄率和大量的从业人员是拉动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上述三省作对比,找到贵州省经济发展所缺乏的因素,分别是固定资本投入不均、消费动力不足劳动就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引言贵州省由于自然、经济和历史发展等各因素的制约,生产力落后,资源开发与转换能力薄弱,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经济也取得较快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但人均GDP水平较低,因此,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找到拉动其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关键。

二、东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三个省找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因素,这对贵州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再与贵州的实际情况作对比,找出贵州经济发展的差距和不足,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贵州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仔细考察该地区10省市,2008年之后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发展的有江苏省、福建省和天津市。

天津市其滨海新区经济发展飞快,仅2012年就同比发展20.1%,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因此不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平均发展率最快的福建。

中部地区6个省份经济发展虽放慢脚步,但除山西外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本文选取湖北为研究对象。

西部地区的12个省市经济发展都保持良好的势头,本文选取与贵州一样同为人口输出大省的四川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依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主成分回归分析各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指标的选择上除应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之外,还注重变量数据选取的全面性和可获得性,共选取8个变量为影响因素,变量数据均来自2000~2012年的各省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指标体系设计见下表1:表1:经济发展影响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驱动福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消费习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对外开放程度,驱动湖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投资影响即固定资本投资、产业结构的影响和消费习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而影响四川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劳动者数量和消费习惯主要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这几项影响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

贵州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

贵州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贵州省经济与环境概况1.经济概况贵州省位于我国的西南的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全省地貌主要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其中高原山地居多。

贵州人口以少数民族居多,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贵州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2016年,贵州省生产总值是11734.43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10.5%,增速高于全国(6.7%)3.8个百分点,至此,贵州的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六年居于全国的前三。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46.54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长值为4636.74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长值为5251.15亿元,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达33127元,比上年增加3280元。

2.环境概况贵州省的地貌以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为主,这种地貌极不稳定,是一种较为脆弱的生态区,在这种地形地貌的影响下,贵州省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资源下渗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贵州省作为我国矿产丰富的省份之一,具有大量的煤、铝、锰、锑、金、汞、磷等大量矿产资源,其中数煤矿最为丰富,素有我国“西部煤海”之称。

因此,大量矿产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较为严重,导致贵州省土地、大气和水资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废”的处理也成了贵州省主要的环境治理问题。

近年来,贵州省通过环境治理,努力在发展和生产之间找到环境生态的平衡,已经取得一些良好的效果。

数据显示,2016年,贵州省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52%,空气质量数据统计表明,市中心优良的天数比例达到了96.6%,县级以上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90.5%,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稳定在100%,已经初步形成可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增长。

3.贵州省经济发展对资源型企业的依赖从贵州省总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人均经济增长速度对比来看,虽然贵州省经济处于持续增长的总体趋势,尤其近年来的表现尤为突出。

2005-2010年之间,贵州省的人均GDP 增长率在10%以上,并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贵州基础薄弱,人均收入水平依然较低。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素有“中国多彩贵州”之称。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贵州省发展较快的地区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贵州省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整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探讨相关政府角色以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的详细分析,寻找不平衡原因,探讨相关政府角色,提出对策建议,探讨实施路径,以期为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研究其原因及对策,对于促进贵州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贵州省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对策,可以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整个贵州省经济的健康增长。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对于推动贵州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为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为贵州省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3 研究目的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深入探讨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并提供可行的实施路径,以期为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贵州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仍然存在,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不平衡的原因,剖析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探讨实施这些对策的路径,从而为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人口老龄化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贵州省可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适合老年人的产业,例如养老服务业、健康产业等。
结论和展望
05
人口老龄化对贵州省经济…
随着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制约了贵州省经济的增长。
加大教育和培训投入
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潜力。
数据来源和变量定义
控制变量:包括劳动力数量、资本投入、产业结构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被解释变量:经济增长水平(用贵州省GDP增长率表示)。
解释变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用老年人口占比表示)。
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年鉴》,涉及的时间序列为1990年至2019年的年度数据。
变量定义
促进技术创新
贵州省可以加强在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贵州省经济增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增加劳动力供给
贵州省可以通过实施更加灵活的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进入贵州省,增加劳动力供给。
促进消费和投资
贵州省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家庭增加储蓄和投资,例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等。
政策建议
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生育,推动城市化进程,吸引外来人口流入,以及实施适龄劳动力激励政策等。
产业结构调整是应对人口…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服务业比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压力。
研究结论
深入研究不同行业对人口老龄化的…
研究展望
拓展跨省域比较研究
考虑移民因素
结合其他影响因素
人口老龄化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人口老龄化,贵州省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适合老年人的产业,这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贵州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贵州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引 言
贵州省 由于 自 然 、经济和历史 发展等各 因素的制约 ,生产力 落后 , 资源开发 与转换能力薄 弱 ,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 然而随着 “ 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实施 , 其经济也取得较快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 2 O O 0 年的1 0 2 9 . 9 2 亿元增长到 2 0 1 2年的 6 8 0 2 .2 亿元,平均增长 1 1 .7 1 %。但其地区生产总值 在全国排名第 2 6名 ,人均 G D P水平较低 ,因此,贵州省的经济增长是一个 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找到拉动其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关键。 二、东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东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 的三个省找 出促进其 经济 发展 的因素 ,这对贵州的经济发展有借鉴 意义 ,再与贵州 的实 际情 况作 对比, 找 出贵州经济发展的差距和不足 ,突破经济发展瓶颈 ,实现贵州
但 除山西外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速 ,本文选取湖北 为研究 对象。西 部地 区的 1 2个省市经济发展都保 持 良好 的势头 ,本文选取 与贵州 一样 同为人 口输 出大省 的四川作为研究对象 。 本文依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 主成分 回归分析各省 经济增长 的影 响因素 ,在指标的选择上除应用宏 观经济学理论和吸收现 有研 究成 果之外 ,还注重变量数据选取的全面性 和可获得性 ,共选取 8个 变量为 影 响因素 ,变量数据均来 自2 0 0 0~2 0 1 2年 的各省统计公 报和 《中国统 计年鉴》,指标体系设计见下表 1 : 表1 :经 济 增 长 影 响 指 标
四 、贵 州省 仍 需 加 强 的 经 济增 长 因素
2 0 0 8年金融危机之后 ,整个东部地 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仔细考察 该地 区 1 0省市 ,2 0 0 8年之后持续保持两位 数 以上增 长的有江 苏省、福

贵州省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贵州省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Y. . 1 6 031L 063t t 耵 =0 0 7 K . 4 . 6G ・ 眈 4 。 2
t t
【 参考文献 】
[]范九利. 1 基础设 施资本对经 济增长贡献 的研究进 展£ 】 当 J. 代经济科学 , 0 . 2 4 0 [] 2 高峰. 交通基础设施 投资与经济增 长[ . M] 中国财政经济 出
经济 发展 不平衡 影 响的相关 研 究 。
上式中, 。 K 为基年资本存量 , g是样 本期真实 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 。 值得注意的是 , 鉴于住宅投资形成的住宅固定 资产进入最终消费领域 , 在计算各年 固定资产资本 存量时需扣除相应年份的住宅投资 。
四、 实证分析
1 回归 分析 .
如下 : K =( 。 1—8 K + 。 ) I
本文在 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 借鉴相关
的实证 分 析模型 , 过 公 共 投 资对 经 济 增 长 的实 证 通 分析 , 贵州 经 济 增 长 与 公 共 投 资 Gagr 验 结 果 rne 检
式中, 。 K 为第 t 年的相关资本存量 , 为第 t I 年 的相关投资流量 , 为几何 折旧率 。本文参考 相关 6
贵州省公共投资对 经济增长影 响的实证研 究
陈佳 湘
( 南民族师范学院, 黔 贵州 都 匀580 ) 500
摘要 : 本文首先 引用柯布一道格拉斯 ( c—D) 生产函数 , 并在 此基础 上构 建实证 分析模 型 , 用贵 州省公共投 资 19 — 利 90 20 0 9年度数据 , 用回 归分析、 采 协整 分析 以及 G a gr rne 因果检 验 , 分析 得 出贵 州公共投 资存 量与 G P两者存 在相互促进 的双 D 向 因果关 系, 公共投 资资本 的产 出弹性较 高 , 其对经济增长的拉 动作用较 强。并得 出总量生产 函数对 于非公共投 资存量和就 业人数 为规模报酬不 变。 而对 于所有生产要 素为规模报 酬递增 。 关键词 :- / 共投 资 ; 2 经济增长 ; 出弹性 产

贵州经济调研报告

贵州经济调研报告

贵州经济调研报告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贵州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对贵州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

首先,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内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贵州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采矿石等。

其中,煤炭是贵州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使得农业发展得以迅速发展。

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在贵州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其次,贵州在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贵州风景秀丽,拥有大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镇远古镇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此外,贵州还注重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如举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等,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再次,贵州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传统的农业和矿产资源开采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所以贵州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贵州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

例如,贵州是中国最大的硅酸盐玻璃产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硅酸盐玻璃生产线,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此外,贵州还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最后,贵州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贵州是中国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贵州通过实施一系列扶贫政策和项目,成功帮助了大量贫困人口脱贫。

例如贵州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广就业扶贫,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等。

这些措施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同时也为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贵州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贵州省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贵州省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贵州省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省20某某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注重发展壮大省际边界地区中心城市。

作为“湘北门户”的某某市,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边界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笔者于近期对鄂赣边界地区县市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这些县市在金融经济发展环境上与我省同处边界地区的县市相比存在明显优势。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借鉴外地经验,发挥边区优势,推动边界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查总结,我发现鄂赣边界地区县市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状况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一是地方财政收入相比较富。

20某某年,某某市和修水县分别实现财政收入8.2亿某某5.5亿元,并且,主要是来自于地方的工业税收。

而某某市同期财政收入仅为2.96亿元。

二是园区经济发展相比较快。

20某某年,某某市和某某市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38亿某某56亿元,上缴税费分别为4.35亿某某1亿元,上交税收过千万的企业分别达到8家和3家。

而某某市仅实现了工业总产值35亿元,上缴税费只有0.4亿元,上交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也只有1家。

三是企业信贷投入相比较大。

某某市和修水县20某某年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39亿某某28.2亿元,当年新增贷款分别为12亿某某10亿元,其中9成以上都投放到了中小企业。

而某某市20某某年各项贷款余额仅为21亿元,当年新增贷款为8.6亿元(20某某年各项贷款余额为13.3亿元,新增贷款为零),投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仅有1.4亿元。

四是经济发展环境相比较优。

某某市自20某某年以来连续6年被评为某某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某某县实行了全县中小企业“一卡制”收费,修水县对中小企业的证照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

而某某市虽然大力加强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但由于历史原因年度考评一直位居某某市的中等。

笔者认为,我省边界地区在金融经济发展环境上与邻省边界地区之所以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在四个方面:在发展理念方面,邻省边界地区县市都十分重视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均由省社科院或综合性大学负责编制,还聘请第三方专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

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

经济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福建江夏学院 郑政摘要: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随着区域经济深层次发展,产业结构也会更加合理。

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探究了贵州省产业结构现状,对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联系实际过程中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各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贵州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1],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但和沿海地区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如何高效推动贵州省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

从产业结构理论层面来说,产业结构动态变化、经济增长二者紧密联系,细化探究贵州省产业结构现状,实证剖析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总结的过程中提出合理的建议,在优化、完善过程中促使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最大化发挥各大产业效能,全面推动经济增长。

一、贵州省产业结构现状在新形势下,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化明显,从最初的“一、二、三”型转变成现阶段的“二、三、一”型[2],在动态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日渐合理化。

就贵州省而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基础得到巩固,畜牧养殖业的比重明显提升,非农产业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和第一、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最高,在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业、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等发展规模日渐扩大。

从变动趋势来说,农业比重有所降低,工业、制造业的比重比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升,地区优势资源配置日渐合理化,基础设施、城镇化等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利于促进各大产业深化发展。

由于受到内外市场、城镇化水平等影响,贵州省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优势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加工业、资源开采业,制药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有待提升,生产要素流动性不高,需要进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促使各大产业在协调发展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贵州为例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贵州为例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贵州为例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一、前言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二、区域经济、区域金融相关概念概述 (3)1、区域经济 (3)2、区域金融 (4)三、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演变及现状分析 (4)1、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化趋势 (4)2、贵州保险业的产值逐渐上升 (5)3、贵州银行业存贷款规模的发展状况 (5)四、贵州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6)1、分析方法及经济计量模型 (6)2、指标选择与实证结果 (7)五、促进贵州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9)1、贵州省金融发展制约经济增长的原因 (9)2、促进贵州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摘要区域金融发展状况,尤其是金融差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当前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区域金融发展理论探讨的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在地域上的表现,实质上是将金融置于区域经济的环境中进行研究,以便更清楚地认识金融的作用。

利用贵州地区2011年到2016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和回归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区域金融增长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原因。

最后,针对这一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促进贵州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建议,分别为: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培育合格的发债主体、提升保险企业竞争力、着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的作用,以期为今后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贵州;区域金融;经济增长;实证研究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finance, especially the financial disparity and its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nancial field at present. The theory of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to discuss the reg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ssence, it is to study the finance in the environ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finance more clearly. Based on the data model and regression test of Guizhou area from 2011 to 2016,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various regions of Guizhou, and the causality test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financial growth is the caus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lly, in view of the results of this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Guizhou'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which are as follows: establishing a perfect capital market system, optimizing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ivating a qualified subject of debt issuance,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surance enterprises, developing small and mediu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making full use of them. The rol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local banks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Key words: Guizhou; regional finance; Economic growth; The empirical research一、前言1、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区域金融的不断发展,其现状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特别是金融差异的相关研究和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相关影响已经成为了关注的重点。

开题报告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还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刘黎明(2012)用博弈论的方法论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人口的适量流动,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一旦形成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会降低输入地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同时还会造成输出地形成“资源外溢”效应,他是较早提出人口迁移必须适量这一理念的。李靖、徐雪高等(2014)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但会给部分农产品的供给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农民工回流将给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2、Contents/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阐述本文为何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即问题的提出,并对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然后对全文的研究内容作了概述,也即本文的综述部
第二部分:对基本概:对贵州省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详细地介绍。
第四部分:提出本文的主要结论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3、Significance/研究意义
贵州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新常态下贵州省剩余农村劳动力外流存在的问题突出。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规划进入“十三五”的特殊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快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贵州省在近年来的农村劳动力外流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面对新常态经济形势,贵州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仍旧是贵州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分析新常态下,分析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对地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加快贵州省省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进程。
(二)国内研究动态
郭江平(2013)指出其有利于农村耕地的规模化经营,从而推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官永彬(2016)指出,农户外出务工是为了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规避家庭风险而做出的理性选择,他们外出的收入将有利于改善家庭的福利和消费甚至投资状况;盛来运(2014)指出其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农村的人力资本等,在许多方面都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贾伟(2014)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非农产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附加值向两个相反的方面发生变化。齐明珠(2014)通过量化研究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对剩余劳动时间的利用,提升了其利用效率,还通过提升其从事的产业结构,提升了总体劳动生产率水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

贵州省经济增长因素的计量分析(一)

贵州省经济增长因素的计量分析(一)

贵州省经济增长因素的计量分析(一)摘要: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综合各位经济学者以及自身的认识,对该生产函数进行扩展,并选取贵州省1950—2008年的数据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计量分析。

发现产业结构优化作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一直很明显,但是不同阶段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并不全相同,且同时有多个因素起着影响作用。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本要素一、研究背景2011年,贵州省提出“工业强省”的口号,意图与全国同步在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

但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使我们认识到仅仅实行工业化是不足以让贵州省达到这个目标的。

工业化仅是一种单一产业结构上的优化,而经济增长的动力除了源于不可积累的经济结构的多样优化,还源于人力资本、知识(技术)等可积累性生产要素存量的增长。

本文针对贵州经济的增长历程,进行实证分析,希望可以找出贵州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而为贵州经济发展提出好的建议。

二、模型的建立经济增长一般被简单地概括为总产出的持续增长,而总产出的数理与计量分析的基本范式一般都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C-D生产函数):Yt=AKtαLtβ式中Yt代表t年的产出,Kt和Lt代表t年的资本和劳动力,α和β分别是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弹性,α+β为规模报酬系数。

传统的C-D模型只强调了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

由于实际应用的复杂化,C-D模型的基本范式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进行扩展。

一般的扩展有基于生产要素变量的处理和模型形式的变化,还有一种是体现在分析变量的丰富、分析范围的扩大以及分析的深刻程度上。

对于C-D函数的第一种扩展有巴洛和马丁(2000)的规模报酬不变的函数:Y=AKαH1-α该模型强调了人力资本H对总产出的贡献。

对于C-D函数的第二种扩展有Griliches对模型的改进,他将知识资本存量作为一个单独的生产要素放到模型中,从而扩大了方程的变量、分析范围且深刻了对问题的分析:其中Y是总产出,D是知识存量,一般用R&D表示,L是劳动投入,K是资本投入,t表示时间,A是常数,μ代表了时间趋势,该模型认为全要素生产率(TEF)为,从而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燕杰(2010)发表《我国经济增长多因素模型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 一文,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投入、制度和产业结构4个因素对我国 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测度了它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弹性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我国 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1%;其次是制度因素, 其贡献率为19.03%;产业结构、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0.55%、9.61%。最后基于研究 结果, 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胡雪萍,李丹青(2011)发表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该文利用 索罗模型对 1978~2009 年中部地区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 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的增长率 和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978~2009 年间中部地区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 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较小。因为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是 不可持续的,所以中部地区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集约型增长,实现“中部 崛起” 。 对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西方经济学家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探索,产生了许多有价值 的理论成果。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出版 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 技术进步,资本是增加生产性劳动者人数,促进分工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 要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1928)发表《报酬递增很热经济进步》一文,认为经济增长 的最重要的基础是劳动分工的关系演进的结果,这一关系的最基本特点是报酬递增。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经 济增长模型,但由于这两个经济增长模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相似,因而被合称为哈 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一致。 索洛(1956)发表《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 ,讲凯恩斯的总量分析和新古典主义 的边际生产理论融合在一起,认为哈罗德模型的假设前提是“生产是在不变的要素比例 的前提下发生的”是缺乏依据的,由此提出资本和劳动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观点。索洛的 重要贡献是发现了“索洛余值” 。 经济学家爱德华· 丹尼森(1962)出版了 《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 一书, 该书对美国,西欧各主要国家和日本等国战后经济增长进行数量分析,具体估算出导致 经济增长的各个源泉对增长率所作的贡献,从而反映出各个增长源泉对经济增长所起作 用的大小。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计量经济模型 Coob-Douglas 生产函数,是丹尼森经济增 长因素分析方法的代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保罗·罗默的《报酬增长和长期增长》和罗伯特·E·卢 卡斯的《论发展规划的机制》这两篇里程碑式的论文为标志,新经济增长理论开始形成。 他们分别提出了内生技术进步为特征的知识累积模型(罗默模型)和两部门的人力资本 外部性内生模型(卢卡斯模型) 。 20 世纪 90 年代,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 , 迁》等著作中阐述了分工演进,交易费用,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0der Galor(1997)发表《人力资本的分配与经济增长》一文,分析人力资本分配,技 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力资本的构成是决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分配额进化模式,收入的分配以及经济增长同时收国内技术环境的影响。 Wilianme.Rees(2003)从生态经济的角度阐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认为 王燕杰(2010)发表《我国经济增长多因素模型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一
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状况: (文献综述,不少于 2000 字)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进和学习,国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也取 得了大量的成果,在国内的经济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舒元(1993)出版《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分析了中国在 1952-1990 年间国民收入的增 长主要是依靠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其次是劳动投入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总增长 率中所占的份额较小。 中国社科院的李京文等学者著的《中国生产率变动趋势之研究》﹑《中国生产率研究 前沿》 ,分别全面的研究了中国生产率及变动趋势,定量研究了 1953-1990 年间资本﹑劳 动和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和非经 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中国政府制定经济增长政策提出了重要的政策建议。 王金营(2001)出版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一书,以罗默和卢卡斯 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 构建了有效劳动模型与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的两模型比较要素 分析框架。 傅晓霞,吴利学(2003)将制度因素引入 C-D 生产函数,对 1981-1999 年中国制度变 迁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5.2778%, 说明制度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孙超,谭伟(2004)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 消除人口增长率对于分析经济增长率时带来的干扰, 通过对模型的最优解进行分析以及对 影响经济增长各种因素的解释, 进一步说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决定 性作用。 杨仕辉,黄祖桃(2006)发表《论中国经济开放程度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文, 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和投资的基本情况,得出结论,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 越高,外贸和外资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外贸依存度的变化对 GDP 的影响越明显,对 经济的推动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王琳(2008)根据长江三角洲 16 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关 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长江山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就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 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很显著的提高经济增长的水平。 杨聪敏(2009)发表《论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分配、消费 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 一文, 探讨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如何扩内需,保增长。 得出结论, 其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建立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减少 人们的延时消费负担,增强人们的即时消费能力,从而提升消费需求,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 模,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美]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 - 28. [2]谭崇台等.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408-410 [3]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 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143- 148 [4][日]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 从贫困到富裕[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1-7 [5]陈厚义等.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 社,2003:112-113. [6]傅晓霞,吴利学.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 究,2002( 4 ): 70- 75. [7]梁昭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2000(7):50-56. [8]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学,2001(2):24-28. [9]王文博,陈昌兵等.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 学,2002(2):33-37.
选题背景和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地处我过西南腹地的贵州省经历了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时期,综合 实力得到大大提高。 1978-2010 年贵州省 GDP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9.8% ,超过全国平均 8.1% 的增长速度,但也应注意到,贵州目前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010 年,贵州人均 GDP 仅 13221 元/人低于全国 29706 元/人的平均水平,全国排名末位, 与排名首位的上海相差 5 倍。 因此,对贵州的经济状况的分析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无疑对促进贵州经济 的发展意义重大。鉴于此,对影响贵州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可 以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保持贵州经济持续增长提出一些建议与切实有效的对策。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贵州省经济增长因素的考察与计量分析
学 专 姓 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 业:国民经济管理 名:_郑丽娟_ 号:_200811040108_
指导教师__王选选___
2011 年 12 月 13 日
文,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投入、制度和产业结构4个因素对我国经 济增长的影响,并测度了它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弹性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我国经 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1%;其次是制度因素,其 贡献率为19.03%;产业结构、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0.55%、9.61%。最后基于研究结 果, 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胡雪萍,李丹青(2011)发表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该文利用 索罗模型对 1978~2009 年中部地区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 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的增长率 和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978~2009 年间中部地区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 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较小。因为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是 不可持续的,所以中部地区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集约型增长,实现“中部 崛起” 。 对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西方经济学家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探索,产生了许多有价值 的理论成果。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出版 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 技术进步,资本是增加生产性劳动者人数,促进分工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 要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1928)发表《报酬递增很热经济进步》一文,认为经济增长 的最重要的基础是劳动分工的关系演进的结果,这一关系的最基本特点是报酬递增。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经 济增长模型,但由于这两个经济增长模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相似,因而被合称为哈 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一致。 索洛(1956)发表《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 ,讲凯恩斯的总量分析和新古典主义 的边际生产理论融合在一起,认为哈罗德模型的假设前提是“生产是在不变的要素比例 的前提下发生的”是缺乏依据的,由此提出资本和劳动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观点。索洛的 重要贡献是发现了“索洛余值” 。 经济学家爱德华· 丹尼森(1962)出版了 《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 一书, 该书对美国,西欧各主要国家和日本等国战后经济增长进行数量分析,具体估算出导致 经济增长的各个源泉对增长率所作的贡献,从而反映出各个增长源泉对经济增长所起作 用的大小。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计量经济模型 Coob-Douglas 生产函数,是丹尼森经济增 长因素分析方法的代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保罗·罗默的《报酬增长和长期增长》和罗伯特·E·卢 卡斯的《论发展规划的机制》这两篇里程碑式的论文为标志,新经济增长理论开始形成。 他们分别提出了内生技术进步为特征的知识累积模型(罗默模型)和两部门的人力资本 外部性内生模型(卢卡斯模型) 。 20 世纪 90 年代,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 , 迁》等著作中阐述了分工演进,交易费用,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0der Galor(1997)发表《人力资本的分配与经济增长》一文,分析人力资本分配,技 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力资本的构成是决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分配额进化模式,收入的分配以及经济增长同时收国内技术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