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中央政府的作用比较

合集下载

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

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

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它对城市更新和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手册系统地总结了英国城市更新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并对未来的城市更新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全面评估并撰写文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手册对城市更新的指导意义和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这部手册是在当时的英国城市发展和更新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编写的,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措施,以应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手册内容丰富,涉及到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共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借鉴。

在撰写文章时,我们可以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城市更新手册》。

我们可以介绍手册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包括城市更新的背景、目标和原则等。

可以深入分析手册中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结合详细的数据和事实,阐述手册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效果。

我们可以探讨手册对未来城市更新工作的启示和建议,引出个人观点和理解,为读者提供更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在文章中,我们应该多次提及《城市更新手册》这个主题文字,强调其在整个文章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手册的内容和影响的多方面论述和阐释,读者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手册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

对于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分析手册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也可以探讨手册对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引出更深远的思考和展望。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知识文章格式,使用普通文本撰写,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文章总字数应该大于3000字,同时要注意避免出现字数统计,以保持文章的专业性和完整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撰写文章,可以使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

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的出版,标志着英国城市更新工作的新起点。

这部手册对城市更新和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当时的英国,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老旧、落后、不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进行改造和更新的一种行为。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经验。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中国的城市更新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城市更新主要是针对城市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和更新。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房屋拆迁与补偿暂行条例》,明确了城市更新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框架。

2002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城市更新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城市更新的程序和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理念。

2010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城市更新实施方案》,明确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城市更新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近年来,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是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主题,注重城市更新的环保和节能,推广智能化城市更新技术,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比中国更为悠久。

早在19世纪末,欧洲就开始了城市更新的实践。

20世纪初,美国也开始了城市更新的尝试。

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计划,以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和城市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20世纪80年代,欧洲和美国开始了城市更新的“第二波浪潮”,注重城市更新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强调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和社区参与。

21世纪以来,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是以“智能、绿色、可持续”为主题,注重城市更新的科技和环保,推广智能化城市更新技术,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政策演变城市更新的政策演变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经验。

在国内,城市更新的政策演变主要是从“拆迁补偿”到“城市更新”,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运作”,从“单纯经济利益”到“多元化利益平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可持续城市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可持续城市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可持续城市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文章属性•【缔约国】英国•【条约领域】外交•【公布日期】2008.01.18•【条约类别】谅解备忘录•【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可持续城市的合作谅解备忘录(2008年1月18日签订于北京)中英两国总理于2004年3月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通过开展高层对话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后,两国于2005年11月启动中英可持续发展对话,将可持续城市发展列入主题,以便增进两国在可持续城市规划、设计和能效方面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双方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够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避免向农村地区的不合理扩张,为两国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重大和有价值的贡献。

通过交流工程技术、学术和融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两国在可持续城市领域的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双方支持实施东滩生态城市项目和创立东滩可持续研究院。

东滩项目将利用英国公司的技术和资金,创立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院,作为展示城市发展领域创新成果的平台,推广可持续理念。

第二条通过建立东滩可持续研究院和泰晤士河口可持续研究院及城市复兴研究院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东滩和泰晤士河口地区的合作和相互学习。

双方通过优势互补,总结世界一流的实践经验,提高两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第三条双方合作创立虚拟学院,以在全球范围内适应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变革的紧迫需要。

虚拟学院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现有的研究网络以及其他国际性的研究院。

中英负责建立虚拟学院的代表将共同商议,推动和协调各项活动。

如果可能,成立由研究院和有关政府官员代表组成的联合管理机构对项目进行监督。

第四条双方开展城市更新规划及实施机制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为主题的合作研究。

这些案例研究纳入中英可持续发展对话框架下的可持续城市发展主题,以增进中英两国专家对可持续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解和应用,鼓励双方交流经验,确定合适的发展模式。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1. 引言城市更新是指城市中旧的建筑、基础设施或街区的重建和改造,旨在实现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更新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计划。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分析相关政策的变动。

2. 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2.1 美国美国是城市更新发展的先行者之一。

20世纪初,美国城市面临着老旧街区的问题,政府开始推动城市更新计划。

在1930年代的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推出了多项城市更新计划,通过公共投资和政府协助,加快了城市更新的进程。

随后,美国相继实施了《城市发展法案》和《城市更新法案》,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经济支持。

然而,过度的拆迁和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加大了低收入居民的居住困难。

2.2 欧洲欧洲国家在城市更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英国的泰晤士河畔尤金大道城市更新计划以及法国的巴黎城市更新计划都被公认为成功案例。

泰晤士河畔尤金大道的城市更新计划将过去的工业区改造为全新的商业和居住区,极大地提升了该地区的形象和经济发展。

而巴黎城市更新计划则注重保护历史遗产,通过修复老旧建筑和改善公共空间,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城市景观。

3.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3.1 早期探索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城市更新主要以老旧工业区和历史街区的改造为主。

北京的东四西八曾是城市更新的先驱,通过保留历史文化元素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将这一地区打造成为一个知名商业区。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更新进入了新的阶段。

3.2 规划与政策变革200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城市更新和保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根据这一纲要,城市更新的理念转变为“做有序、有保障、有保障的城市更新”,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居住环境,并加强合法产权的保护。

欧美当代旧城改造理念与实践对我国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借鉴

欧美当代旧城改造理念与实践对我国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借鉴

浅谈欧美当代旧城改造理念与实践对我国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借鉴【摘要】欧美城市旧城改造实践经历了从大拆大建到多方合作的历程,对我国现今城市旧城改造有一定的借鉴经验。

本文将总结欧美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的演变,分析其内在机制,重新审视我国现阶段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合理性。

【关键词】旧城保护旧城更新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研究背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以来城市持续发展扩张的历程中,许多旧城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亟待解决,而缺乏系统性的旧城保护与更新往往带来以下三种负面效果:第一种是推倒重建的更新改造,破坏了旧城的空间肌理和人文特征;至上而下的旧城功能置换往往带来绅士化的负面影响;仅仅保护数量有限的文物建筑也难以真正体现城市街坊文化的内在价值。

由此可见,在文化保育的必要性和环境改善的迫切性的背景下,旧城的保护与更新已不是泾渭分明的两种模式。

本文将总结欧美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的经验,寻找其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内在机制,重新审视我国现阶段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合理性。

二、欧美旧城改造的理念与实践经验1、欧洲旧城保护与更新理念的转变及实践以英国为例,1914年,伦敦郡政府正式开始以拆除重建为主要手段清除贫民窟及复兴内城,为劳工阶级重新修建低密度住宅。

到20世纪60-70年代,新的旧城更新政策呈现福利主义色彩,政府主导实施的“城市计划”却极大地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终随着政治的博弈无疾而终。

进入1980年代,在自由主义、私有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中央政府拨款成立企业性机构,力求提高土地开发潜力以吸引私人投资,然而这种策略忽略了社区大众的实际需求以及地方政府、公众在规划中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的城市更新思潮更强调公私合作以及本地社区的参与,强调公、私、社区三向合作伙伴关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的多层次更新,大力鼓励本地社区三方伙伴关系发挥作用,弱势社区居民被纳入到城市政策的主流。

以法国里昂红十字坡历史街区更新为例, 1997年政府开始了地区的全面复兴项目,包括建设花园、改善居住计划等。

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

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
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
基本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次演 示将介绍城市更新的理念,分析中国城市更新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一些创新 思路和实践,以期为中国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城市更新是指对老旧、落后、不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城市区域进行改造和 更新,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和竞争力。城市更新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形象,还 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内外许多城市,城市更新已 成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
3、设计导向英国城市更新强调 设计导向,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 和传承
1、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中国政府在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中应发挥更加积极 的角色。借鉴英国经验,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和推动城 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同时,要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保障项目的长期发 展。
2、扩大社会参与中国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注重扩大社会参与。通过举办公 民论坛、听证会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和参与城市更新项目。这不仅可以提高公 众对项目的认同度,还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宝贵的建议。此外,加强企业、社会 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共同推动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
3、强化设计导向中国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注重设计导向,尊重和保护历史 文化。设计师们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等元素,力求打造具有特色 的城市空间。同时,要积极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更新的品 质和效率。
4、注重整体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注重 整体规划,确保项目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此外,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确保项目对 环境友好、对经济有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环保 技术的应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理念是城市更新的核心指导思想,它涉及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人民群众利益等多个方面。首先,城市更新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的发 展,老旧区域的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因此,对这些 区域进行更新和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要环节。其次,城市更新也是可持续发 展的需要。

英美城市更新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

英美城市更新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

经济、人文等全方位的复兴。 (2 )在改造方案上,英国在清除贫
民窟阶段采用的是“卫星城”战略疏散城 市人口、缓解城市压力。而美国采用的是 清除地段土地市场出售的办法,以逃避公 众的严厉批评,但是市场化的结果是在清 除地段建造起高档公寓,贫民窟的市民根 本无法承受,被赶到其他的贫民窟,结果 其他地方贫民窟更加拥挤、居住环境更加 恶劣。
4 .英美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意 义
从英美城市更新成败的经验,我们可 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我国的城市建 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城市更新不能只注重物质性表象 问题,采取简单化的改造措施。把更新改 造注意力集中于城市空间景观、风貌等表 象性问题上,对旧城背后的历史、经济及 社会问题关注不够,城市更新的结果将收 效甚微,犹如英美 30-40 年代的清除贫民 窟运动。
(5 )成立相类似的组织(如英国的 城市开发公司,美国的授权区等)对城市 更新开发授权管理,执行政府的财政措 施,对授权区的土地、基础设施进行经营 开发,实现更新改造的目标。
英美城市更新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英美早期大规模的清除贫民 窟,代之以毫无特色的“国际式”标准高 楼,破坏了原有的街区风貌及邻里之间那 种和睦的社区关系。同时,清除过后城市 密度更大,给城市的交通、环境及基础设 施等带来更大的压力。 (2 )英美旧城更新通过强化中心区 的土地利用,旧街区地段通过市场化的地 价机制吸引了盈利能力较高的产业(如金 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 等)。但是,这种更新方式将原有居民住 宅和混杂其中的中小商业排斥到城市的其他 地区,因为它完全用获利更高的商业取代 了居住用途,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合理利 用,城市缺乏多样性。如美国纽约曼哈顿 中心区的WallStreet,尽管摩天大楼鳞次栉 比,该地区的文化娱乐业和餐饮零售业等 其他商业逐渐衰败,街道景象萧条。

于今:欧美国家城市更新特点

于今:欧美国家城市更新特点

于今:欧美国家城市更新特点2018-01-24于今在城市按照客观规律周而复始地经历膨胀、应急、控制和调整四个阶段的过程中,城市更新存在于各个阶段。

差别在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更新的具体任务不同;在一个发展阶段内的不同时期,任务的侧重点不同。

分析不同时期的任务需求,总结既往的得失,参考走在前面的西方城市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发展思路,是正处于快速膨胀期的中国城市所亟需的城市更新指导思想。

(于今。

2005年)于今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总编虽然西欧各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历史的背景条件不同,遇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但西方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应该说是一致的。

如果按照城市更新及相关理论发展的脉络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战后西方城市特别是内城和旧城更新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基本上是沿着清除贫民窟-邻里重建-社区更新的脉络发展,指导旧城更新的基本理念也从主张目标单一、内容狭窄的大规模改造逐渐转变为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更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更新理论。

按照有关城市更新的理论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可以看到如下的情况:●从形体规划出发的城市改造思想西方国家城市更新运动,在一开始受到以物质规划为核心的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些规划思想的本质是把城市看作一个相对静止的事物,希望通过对物质环境的设计解决城市中的所有问题。

大规模推倒重建实际就是这些思想的直接后果。

●对大规模城市改造反思清理贫民窟和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以及对城市中心土地的强化利用,曾经一度带来城市中心区的繁荣,但很快就带来了大量的城市问题,加剧了城市向郊区分散的倾向,可以说大规模城市改造并不成功,却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复兴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初来自于那些致力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社会经济学家,是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和上个世纪70年代经济萧条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问题引发的对城市发展模式的世界范围的反思的结果,其中也包含了上述对大规模城市改造所进行的反思。

国内外城市规划体系比较

国内外城市规划体系比较
城市规划必须有三个月时间的公众参与阶段,通过磋商、质询、 听证等环节,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据以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规划一旦确定,又以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使公众遵守并监督 实施
1.4 法国的城市规划
1.4.1 法国的规划行政体系
法国自1919年第一部城市规划法立法以来到1983年实行权 力下放之前,一直是中央集中编制、执行城市规划法。大到城市 与区域规划,小到发布建筑许可的决定,都受到中央行政当局的 直接控制。
1.2.3 英国的规划运作体系
实行两级规划体系
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 战略性规划,主要内容是制定所在区域 的发展框架和政策目标。由郡政府的规划部门编制,需报规划环境部 审批 。
地方规划 (LocalPlan)以结构规划为指导,对本地区作出更明确、更 详细的发展蓝图,由区政府的规划部门编制。
(2)长期战略开发规划和土地利用分区规划 国家规划、行政区规划、城市地区范围内的长期战略开发规划,市镇 级土地利用分区规划
与其行政体系相适应 开发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建筑而不是土地使用。
1.5 香港地区
1.5.1 规划行政体系
特区行政长官:下令拟订法定图则和行政长官会同行政局核准图则; 规划及土地发展委员会 :拟订香港长远发展战略,审议大型发展计划, 制定规划标准和审批政府内部的规划图则(详细蓝图和实施性的规划, 非法定图则) 。 城市规划委员会:拟订图则草案和考虑相关的申述及对规划申请作出 决定。 上诉委员会:处理有关规划申请所作决定提出的上诉; 规划署: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监察及检讨市区和 郊区的规划政策,以及建设方面的有关计划,同时也制定全港、次区 域和地区三个层次的规划,并且为市民、政府其它部门及咨询机构提 供有关城市规划的意见。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一、引言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内部的老旧区域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各国城市对更新发展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政策演变。

二、国内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1. 城市更新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开始面临严峻的更新需求。

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规划的不合理,许多老旧区域存在着破败不堪的现象,不适宜居住和工作。

政府开始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2. 城市更新的推进阶段上世纪90年代,国内城市更新进入了推进阶段。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城市更新的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城市更新项目。

同时,城市更新的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强调,将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并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2.1 深圳的城市更新实践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城市更新发展较为早期。

在城市更新的实践中,深圳注重通过招商引资和市场化运作,吸引大量资金和企业参与到城市更新项目中。

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深圳成功推动了一系列大型城市更新项目。

同时,深圳在城市更新中也注重文化保护和社区参与,提升了城市更新的整体品质。

3. 城市更新的成熟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更新进入了成熟阶段。

政府加大了对城市更新的支持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同时,城市更新也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倡绿色、低碳的城市更新模式。

三、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1. 欧洲城市更新的经验欧洲的城市更新经验丰富,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更新模式。

其中,英国的城市更新较为成熟,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土地出让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城市更新项目。

德国的城市更新注重在老旧区域的基础设施改善和文化保护。

法国的城市更新重点放在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等方面。

2. 美国城市更新的特点美国的城市更新较为分散,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更新项目。

中英政治制度对比

中英政治制度对比

中英政治制度对比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非常鲜明地代表着中西文化的的特点,一个是社会主义,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受着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熏陶却又在近几十年引入了社会主义,一个是王室传统延续至今实质上却是统而不治。

两个古老而又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催生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两国的对比。

英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实行封建君主制度,这和中国非常相似。

在封建君主时代,两国也都存在着漫长的征讨和吞并。

然后英国是资产阶级的克伦威尔用战争的方式打破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虽然国王最后又重新夺权,但权力却已经逐步削弱了。

而中国的变革却是等到了外国的入侵时被迫变革,君主制苟延残喘,然后在孙中山的革命下一举跃到了民主共和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然后是比较两国的近代制度。

英国人喜欢延续传统,至今王室的许多风俗依然未变,如温莎城堡的士兵,女王的对其他国家(原殖民地)首领的任命,但是随着内阁势力的增强,王室逐渐成为一种象征,真正的国家管理人还是议会,这是一种很典型的代议制。

议会选出首相,首相负责组阁,然后管理国家,对议会负责对女王负责。

同时多政党存在也是其民主制的一大特征,工党、保守党、自由民主党,各有特色,相互竞争,推选执政党。

中国成立民国之后,对封建传统进行了大清扫,虽然是去除了不少封建残余,但是许多传统的东西被抹杀,而且在政治制度方面,是完全颠覆过去的一场变革。

然后到了后来,两党相争接着是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两党再继续内斗,最后共产党得民心得天下,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样一个横空出世的政体,延续了苏联的传统,同时又具中国特色,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全民参与投票,层层选拔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此为一党执政。

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政体的一个特色。

以上为英国与中国政体的对比。

中国圈地运动与英国圈地运动的比较

中国圈地运动与英国圈地运动的比较

英国圈地运动与中国圈地运动的比较1005班王丹在20世纪末期,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各地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政令不断以相对低廉价格征地,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耕地使用权,甚至强拆农民住房;再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出租土地使用权于资本集团。

这就是中国正在上演的“圈地运动”近年来,GD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考察指标之一,各级政府加速城市化建设,却导致地方财政空虚,而中国大量集体土地的存在,使用这些土地的农民并不拥有所有权,包括宅基地。

在中国,农民占有大量的集体土地,村委会是最小的土地管理单位。

由于权势利润的刺激且政府又大力支持,如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土地有偿使用的政策的出台到现在国务院的拆迁条例,都促使中国圈地运动进一步恶化,这些都是中国圈地运动的原因。

而我国广泛存在的腐败问题使现如今的农村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也大肆把原来属于农民个人使用权的土地征收起来交给少数的承包商使用使农民变成失地农民,这些都加剧了圈地运动的发生。

在当今中国城市化已是共识,从远期的目标看,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但到达城市化的路径却似乎有些模糊。

英国圈地运动彻底扭转了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城市化成为社会结构主体。

而中国的土地开发却与英国的圈地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的圈地过程有着详细的法律制度的安排,协议圈地运动、议会圈地运动和一般法令下的圈地运动三种圈地形式并存,保证圈地过程公正而有效地进行。

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土地私有制的强化,奠定了英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

中国无论是从目的,方式还是结果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首先对土地在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中的定位并不明确;其次,在相关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制度和法律的保护,从而为制度化腐败和国家机会主义留有可乘之机;最后在结果方面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的阻碍后果严重。

政治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我国目前用圈地热或圈地运动这样的概念表述耕地用途转移,并不是官方的正式界定,而是对历史上发生在英国及其它欧洲国家的圈地运动概念的借用。

英国城市化和中国城市化比较

英国城市化和中国城市化比较

城市化:从英国的1890到中国的2011王志浩,关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很多担忧,但作为经济增长之根本的城市化却一直发展得欣欣向荣。

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据了多数,而且在未来二十年中,城市人口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数以百万计的增长。

那些认为中国的投资热潮将在2012 年终结的人,请记住,根据联合国的资料、韩国虽然现在的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83%,但它直到1977年才超过50%;日本现在的城市化率是67%,但直到1967 年才达到50%。

中国经济中确实存在投资周期,但是更大的城市及其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公路、铁路、房屋和钢铁,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质疑基础设施高投资率的持续性。

推动英国城市化的三大因素英国(也是本文焦点)是第一个城市化率突破50%的国家,大概是在1880-1890年间。

如今,在庆祝中国城市化人口超过50% 这个里程碑的时候,我们应该回头看看120年前欧洲是如何实现城市化的。

把欧洲的城市化与当前中国的城市化相比较有重要意义,以此可以揭示2012年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英国创造了发展迅速的城市化。

16世纪,荷兰借助与新世界的贸易变得富强,英国17世纪同样走上富裕之路,它们的城市也得到扩张。

但真正启动了英国城市化机器的是其1750-1830年间的工业革命。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更多的人来到人口上万的城镇中,如图1所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600年的6%增加到1700年的13%、1850年的40%。

1500年的伦敦远不如巴黎或者威尼斯大,但到1800年伦敦远超了他们,与此同时,法国和西班牙人口的90%左右仍然集中在农村。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估算英国经济规模在1700-1820 年间增长了三倍,见图2。

英国以及欧洲的其他地区早在17 世纪以前就经历了经济增长,但是他们总是碰到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中出现的障碍,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口会增长,人均食品供给相对变少,实际工资会下降(再或许重大疾病会发生),生活水平会降低,最后人口会减少。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摘要:城市更新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50%,城市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对城市的旧城老化、功能落后、城中村等城市问题的更新改造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城市更新改造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面对我国城市更新发展的新形势,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城市更新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了中西方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回顾了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了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差异,认为西方的城市更新有许多成功的理念和深刻的教训,对我国城市更新带来有益启示。

标签: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城市发展1 引言无论在我国或是国外,城市更新随处可见,然而人们对它的概念内涵、发展历史及相关理论了解还不深入。

城市更新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英、法三国,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其概念逐渐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更新理论。

而我国的城市更新研究比欧美国家晚,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各地区出现了有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在建筑及规划界、学术界开始提出城市更新理论研究,城市更新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但是此时对城市更新的研究还不深入,对城市更新的概念、特点及模式等内容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城市更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更新成为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的热点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总结和研究城市更新理论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迫切任务。

2 中西方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综观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和演化历史,对城市更新的概念无论是我国或是西方国家,在不同阶段时期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说法,中西方国家对城市更新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企业化管治”的殊途同归——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比较

“企业化管治”的殊途同归——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比较
管治的具体行为提供 了进一步分析 的机会 。 与此 同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城市更新与欧美
的研究在我 国学术界 并不 多见。何 深静和 吴缚龙在 研 究上海新 天地城市更 新项 目的时候 比较 了 中国和
英国 “ 地产导 向”市更 新;刘听从 理论 上分析 了
深圳城市 更新 中政府的角色 。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英两国城市更新 中政府作 用进行分析和 比较,分析两者的异 同。首先,本文将 进一步分析 “ 企业化管治”中的政府作用的基本趋势,
a s UK I s“ c e n t aI r g o v e r n me n t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I o c a I g o v e r n me n t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 , wh i l e Ch i n a i s“ c e n t r a I g o v e r n me n t g u i d a n c e. I o al c
g o v e r n me n t d o mi n a t i o n ” . T h e i r mo d e l s a r e d i f f e en r t b u t b o t h h a v e p i r v a t e i n v e s t me n t i n v o l v e me n t 。 Th e Un i t e d K i n g d o m e x p e n e n c e i n
的 目的更 为复杂,所 涉及的利 益主体 更多,需要更 多的智慧来 指导其 实践;另一 方面,城市 规划及城
市 更新作为 重要 的公 共政策 的理念 已经深入人 心,
作 为公共政 策 的制 定者—— 政府,对其 的研究也就

英国城市更新中的公私合作治理

英国城市更新中的公私合作治理

英国城市更新中的公私合作治理1. 英国城市更新治理概述在英国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公私合作治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的城市更新起源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加速阶段,面对城市老旧、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化等问题,政府与市场主体开始寻求合作治理模式,以应对单一治理主体难以解决的问题。

英国的城市更新治理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强调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政府在城市更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监管项目实施等。

为了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参与城市更新,英国政府积极推动公私合作模式,与私营机构合作开展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建设。

这种合作模式使得公私双方能够在城市更新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英国城市更新的早期阶段,公私合作模式主要以公共部门为主进行投资引导和市场推动。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深入,公私合作模式逐渐完善,市场主体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私营机构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与政府共同承担风险,共同推动城市更新的进程。

这种治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城市更新的效率和质量,还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参与和市场的活力。

英国城市更新治理还注重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政府通过公私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同时,也注重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

这种公众参与的理念和做法不仅增强了城市更新的社会认可度,也提高了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英国城市更新中的公私合作治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通过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城市更新进程。

这种治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城市更新的效率和质量,还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参与和市场的活力,为英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1 英国城市更新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英国作为最早的城市化国家之一,也面临着城市发展的诸多挑战。

英国城市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居住环境,也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内外城市更新理论研究比较

国内外城市更新理论研究比较

国内外城市更新理论研究比较作者:蒋波明淑坤来源:《建筑科技与经济》2016年第09期从西方整个对城市更新的研究历程来看,随着城市的发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在不断增加。

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柯布西埃的“光明城”,从雅各布斯对城市多样性的呼唤到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城市更新的理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理论的进步在不断变化。

由于我国特殊复杂的历史原因,直到解放后我国才真正迈入工业化时期,对城市更新和改造的研究也相对起步较晚。

1.国外城市更新理论研究进展西方国家近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起源于产业革命。

根据不同时期对城市更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同以及城市更新动力机制的不同可以将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城市更新初创时期。

对城市更新理论的研究最初起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霍华德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真正和平改革的道路》一书,在书中详细阐明了他著名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希望通过建立新的、以绿化带限制人口向外围地区扩散的“乡村”式城市来限制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

此后恩威和帕克“卫星城理论”和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又对“田园城市”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虽然从本质上而言,这些理论的思想基础仍然是以传统城市规划中的“形体决定论”为基础的,将城市看作一个静止的事物从而寄希望于建筑师和规划师通过形体规划来构建一个希望中的蓝图,从而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

但是与之前的研究相比,这一时期的理论摆脱了乌托邦式单纯追求理想化模式的城市规划思想,在理论实现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同时,在更新对象方面并没有局限于居住区而是扩大到城市的空间结构,这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第二阶段:20世纪初至二战末,城市更新发展徘徊不前本阶段的研究仍然以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问题为主。

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城市更新改造的布局、组织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邻里单位”随即出现。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学校:天水师范学院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班级:09级地理科学学号:*********姓名:付东华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一个城市的发展受到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推动,这两种力量的对比与转换导致了城市化发展出现阶段性。

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国家再城市化、郊区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①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

该阶段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形成高度集聚。

②郊区城市化阶段。

这个时期城市化的特征是,在工商业继续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同时,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中心市区。

③逆城市化阶段。

在郊区城市化继续发展的同进,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出现人口净减少。

④再城市化阶段。

中心市区经济复兴,人口出现重新回升。

1、再城市化由于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发展 ,使得西方国家大城市中心区日益衰落 ,出现商业萎缩、失业严重、贫困加剧、治安混乱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对整个城市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引起了政府当局的高度关注.为了振兴城市中心区 ,从 1970 年代末开始 ,西方发达国家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在 CBD周围适当增加一些高质量住宅 ,以吸引人口回城居住和工作 ,使城市人口重新出现增长 ,称之为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1978 年 3 月 ,美国总统卡特发布了全面城市化政策 ,其目标是阻止城市中心区的继续衰退 ,使其能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这项政策共有5 个具体目标:(1)振兴与发展城市经济;(2)扩大中心区的就业机会;(3)稳定和加强城市税收政策;(4)消除城市内部种族歧视;(5)保护城市环境等.在英国 ,复兴大城市中心区始终是政府关注的一件大事.为此 ,政府在城市发展战略上进行了调整 ,把注意力和资金分配从城市外围转向市中心区 , 对内城从控制和指导发展转为鼓励发展 , 并重视发挥社区精神 , 动员社会积极性 , 努力改变衰退造成的恶果.1987 年英国政府颂布了“内城法”,其核心思想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开发和恢复旧城的活力创造条件 ,尽量满足企业建厂要求 ,以增加就业机会.此外 ,英国政府还采取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以及在市中心重点安排一些事务所大楼等措施.在政府的扶持下 ,发达国家大城市经济重现活力 ,中心区恢复昔日的繁荣 ,吸引了大量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 ,城市人口出现再度增长.1980 年代 ,美国东北部的大城市如纽约、波士顿、费城等由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和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 ,不仅扭转了人口下降的趋势 ,而且使人口有了较快的增长.1980 年—1990 年 ,纽约市人口增长了 3.1%, 纽约的中心区曼哈顿由于各类公司总部和生产服务业的不断聚集 ,成为全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1975 年—1977 年 ,全美有 300 万人从郊区返回到市中心居住 ,1980 年代中期后回流速度更快.英国大伦敦的人口在连续 30 多年下降后 ,也于1985 年重新恢复增长 ,出现再城市化现象.2、郊区化发达国家郊区化本质是郊区城市化及至农业地带的城市化,从普遍的发展规律看,“郊区化”往往与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变化,甚至是直接与城市中心区的某种衰落有关。

国内城市更新历程与西方的比较

国内城市更新历程与西方的比较
持续城市更新所包含的广泛内容。
国内的城市发展着自己的特殊性,并没有
出现“逆城市化”、中心人口剧减的情
况,但国内城市更新的发展轨迹却在一定 程度上重蹈着英国更新历史的覆辙。
su下载/res-su.html
只注重表面形象和物质环境的改善,以房地产为城 市更新的主力,对旧城采用大规模、迅速大拆大建 的更新方式,也经历着城市更新使历史文化环境遭 受破坏、城市肌理不复存在、城市特色逐渐丧失
临着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和资源
3d模型h ttp:///res-models.html
耗竭问题,人们开始对人类的城市活动进行反
思。 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城市 更新必然与广泛兴起的可持续发展思潮相结 合。
从城索未来可
国内城市更新历程与西方的比较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西方哲学发展历程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西方城市建设史纲中国西方有哪些城市城市集合住宅发展历程中国的西方有哪些城市我国内部控制发展历程城市更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
的脚步从没停止过。近20 多年,世界各国城 市不断发展与繁荣,但与此同时又不得不面
特有的历史文化、人类城市活动与自然界
的和谐共存等。
的局面。
而现今的西方城市,通过“旧城更新”、历史
文化建筑的保护、“邻里社区”的建设、居民
参与“, 可持续发展”等策略,逐渐走出城市更 新的困局。
透过欧洲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我们 应该看到我国明日“可持续城市更新”的 发展道路。城市更新的内涵在不断演变与 深化
城市更新”也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不仅 是停留在形体规划与物质环境的改善,更追 求全面的城市功能、活力再生的城市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中央政府的作用比较易晓峰摘 要:自从2000年城市管治研究在中国逐渐成为热点后,很多研究开始关注政府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关系。

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中外比较的视角来再理解当前的城市管治,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作用。

通过对中国和英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的比较,研究发现英国的中央政府在城市更新上发挥的作用更为积极主动,方式也更为多样。

英国的经验给中国的借鉴,包括制度化的城市更新过程、高规格和多部门的合作、资金杠杆鼓励城市更新的良好方式、设立非政府机构对城市更新进行管理等。

关键词:城市更新 政府作用 中国 英国1 前言自从2000年城市管治研究在中国逐渐成为热点后,很多研究开始关注城市地方政府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关系。

不少案例研究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开始企业化,需要多层次的空间管治(张京祥等,2006;殷洁等,2004;张京祥等,2008)。

然而,对于政府角色还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政府应该越少涉及城市经济活动为好,有人认为政府仍需要发挥重要作用以弥补市场的失败。

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中外比较的视角来再理解当前的城市管治,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作用。

就中国而言,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房地产开发的兴起以及集约利用土地的趋势,开始了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并日益称为研究的热点。

这一轮的更新中,更新的目的更为复杂,所涉及利益相关人(stakeholder)更多,也就需要更多的智慧来指导其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涉及其中,成为成功城市更新的保证。

而英国拥有很长的城市更新历史。

在其过程中,各级政府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它们的角色根据各级政府所拥有的权限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和英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的比较来分析中英两国政府角色的差别,以期对中国的城市管治、城市规划提供借鉴。

类似的研究在学术界并不多见。

何深静和吴缚龙(He and Wu, 2005)在研究上海新天地城市更新项目的时候比较了中国和英国“地产导向”城市更新,其中他们比较了在“地产导向”城市更新中中英两国地方政府作用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他们指出两者的共同点是两国的地方政府都“以优惠政策以及不同的支持吸引和促进私人部门的参与”,不同点是“英国地方政府对城市更新和政策传递上被最小化,而中国的地方政府在分散化的趋势下有很高的自治权”。

他们的研究对本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城市更新中中央政府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中国的城市更新也并非都是“地产导向”,这样政府的作用是否有差别呢。

因此,有必要对以上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为了令比较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1980年代以来的英国城市更新与1990年代的中国城市更新。

2法律与法规的比较城市更新中制度包括有关法律、规定等,大体上涉及城市更新由谁来组织操作,城市更新中产权安排。

对此,中英两国都有涉及。

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004)》中涉及了地方政府的作用和权力,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例,它的职权为“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城市更新属于城乡建设事业应该是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内。

在2008年生效的《城乡规划法》第三章第二十八条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城乡规划”。

城市更新属于城乡规划的实施,因此该条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更新的实施主体。

该章的第三十一条指出“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这提出了城市更新的原则性要求。

2001年出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2005年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规程》针对城市更新中房屋拆迁问题提出规定,以保障被拆迁人的利益。

随后,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进一步明确了住房、车库等物权,更新中的被拆迁人利益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然而,城市更新中出现的问题日新月异,而这些问题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还找不到答案,于是中央部委暂且用表态或讲话引导舆论。

例如,中央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会对损害被拆迁人的行为提出谴责1;针对“钉子户”问题有关部门倡议被拆迁人从大局出发2等。

城市更新在英国的法律体系中也有所体现。

《1980年地方政府规划和土地法案(Local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Land Act 1980)》对1980年以后的城市更新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该法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职权,另一方面该法还明确了城市更新的一种实施主体——城市开发公司(Urb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并详细规定了城市开发公司的构成、组织、财政、1详见《建设部的表态能否化解拆迁困局》/article.jsp?oid=4676054 2008.07.07 访问。

2详见《建设部表示:拆迁户不能无限放大自己的诉求》/eastday/finance1/m/20070329/u1a2719904.html 2008.07.07访问。

职权范围等。

之后,英国陆续出现过多部《地方政府法(Local Government Act)》(2000、2003)用以明确地方政府的职权。

除此,英国的《住房法(Housing Act)》(1988、1996、2004)规定了住房的供应、住房的产权等相关内容。

以上的比较,大致上,尽管中英两国的有关法律上都有所涉及,相对而言,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原则,并不涉及更新过程中各个行为者的责任和权利(或者说并不详细)。

因此,这部分工作需要由地方政府来掌握。

而英国的相关法律却详尽地规定了城市更新中各个行为者的责任和权利,财政安排等。

当然,部分原因是因两国法系(中国为大陆法系,英国为英美法系)不同造成的。

3 组织方式的比较中国的中央政府层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城市更新工作。

新成立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的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涉及拟定“…房屋拆迁…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而英国的城市更新却很多由中央政府组织和推动的。

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末和1990年代末至今(易晓峰,2008)。

第一个阶段。

英国政府根据《1980年地方政府规划和土地法案(Local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Land Act 1980)》设立了城市开发公司(Urb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s)和企业区(Enterprise Zones)以及城市开发和城市更新资助(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Regeneration Grants)。

其中,城市开发公司是最为重要的,几乎80年代到90年代,重要的城市更新项目都与它有关,而且城市更新中的合作正是通过城市开发公司得到实施。

城市开发公司由政府赋予了它们一系列责任和权利。

例如,中央政府于1981年成立的伦敦码头区城市开发公司(LDDC,London Dockland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划定了8.5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更新地区。

这个机构被赋予重要的资金和权力来更新衰落的社区。

三个重要权力授予开发公司。

第一,是土地整合权(Land assembly)包括强制购买权(compulsory purchase powers)。

LDDC拥有特殊的保留权力,可以让它快速地从其他公共组织获得土地而不需要公众咨询。

第二,LDDC获得了相关的三个区(包括Tower Hamlets, Southwark and Newham)的发展控制权(development control power)。

第三,它有权使用政府资助为开发准备土地,并带来物质、社会和经济的更新。

成立公司的目的在于引进一种更快更有商业敏感性的城市更新方法,用来取代地方当局(Local Authority)的官僚管理(一般认为,地方当局没有能力认识和回应复杂的房地产市场)。

当时的环境大臣(Environment Secretary of State)麦克·西斯廷(Michael Heseltine)更加直白地表述城市发展公司的意图:“在旧城中创造新城(Create new towns in old cities)”(Cardiff Ba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2000, p26),并称它们是“新的有行动能力的权力中心,其能力超越现有的地方政府”(Cardiff Ba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2000, p26)。

到了1990年代末,原先的城市开发公司的运行期限接近结束,同时针对城市开发公司运行中的问题。

中央政府开始通过资助方式来实现中央政府对城市更新的管理和指导,于是开始了第二阶段。

首先是英格兰合作组织(English Partnerships,EP)的成立。

中央政府将英格兰所有的城市更新权力和活动都转移到了一个新的机构——英格兰合作组织(English Partnership)(The Centre for Urban Policies Studies at Manchester University,1998),负责土地获得、开发衰落、利用不充分利用的和空置地的新城市更新机构。

它在区域层面上运作是从1999年4月开始的。

它保持了强制购买(Compulsory Purchase Order)的权力,以及在新城范围内进入、测绘和规划的权力。

它的初衷是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国超级开发公司,事实上它像城市开发公司一样继续担任着公共、私人、志愿和社区的行为者(enabler)和协调者(mediator)(Hall,2002)。

同时,政府还成立了区域发展机构(Regional Development Agencies,RDA)。

RDA的成立是为了减少英格兰的区域不平衡,通过经济更新和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DETR website, 2001)。

英格兰共有9个RDA,覆盖了整个英格兰。

真正具体进行城市更新操作的是新成立的城市更新公司(Urban Regeneration Company, URC),用来促进新的投资进入经济衰败的城市地区中,并协调它们的城市更新和再开发规划。

它们的核心任务是鼓励私人投资有助于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更新战略,并充分考虑整个地区的问题和机遇。

与城市开发公司类似,城市更新公司也是独立的公司,但是它的组织与城市开发公司排除地方政府有很大的不同,它是由相关的地方当局(Local Authority)和区域发展机构(Regional Development Agency)设立的,并与英格兰合作组织和其他地方利益相关人(stakeholder)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