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后赤壁赋课件ppt
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
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
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
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读了这些诗文,你对黄州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的苏轼有何更深的了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 月。
作者在巨大的时空之镜中照出了功名的虚幻 我 本多情,便对人生忧患有着更深切更痛苦的感受,而 这种人生如梦的悲哀无可解脱,只能举杯对月,聊以 宽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山(今四川眉山) 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 称“三苏”。 他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 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 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 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 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赤壁赋》授课课件(34张PPT).ppt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
1、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背景: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湖州谢上表》: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念dǎn)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苏轼。
四、背诵落实: 第一段: 乐:美景之乐、 诗酒之乐、 漫游之乐。
第三课时
研读第二、三段
一、阅读圈画重点字词句式,并疏通文意。二、积累任务:1、字词: 第二段:美人 、不绝如缕、舞、泣、 第三段:愀然、危坐、西、东、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顺流而东、渔樵、侣、友、属
英雄霸业,终归虚无
四、归纳总结: 悲在何处? 政治坎坷,人生失意之悲 凭吊英雄,功业未就之悲 身似蜉蝣,生命渺小之悲 人生须臾,超脱难得之悲
1、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背景: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湖州谢上表》: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念dǎn)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苏轼。
四、背诵落实: 第一段: 乐:美景之乐、 诗酒之乐、 漫游之乐。
第三课时
研读第二、三段
一、阅读圈画重点字词句式,并疏通文意。二、积累任务:1、字词: 第二段:美人 、不绝如缕、舞、泣、 第三段:愀然、危坐、西、东、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顺流而东、渔樵、侣、友、属
英雄霸业,终归虚无
四、归纳总结: 悲在何处? 政治坎坷,人生失意之悲 凭吊英雄,功业未就之悲 身似蜉蝣,生命渺小之悲 人生须臾,超脱难得之悲
《赤壁赋》PPT课件29张
17. 狼籍( jí ) 18. 枕藉( jiè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农历每月十六日
状语后置句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慢慢地
起
通“嘱”,劝请 名词活用作动 互文
词,歌唱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4.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
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本文通过主客问答阐述 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对人生的见解。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 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课文总结
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 议论,再说
主宰
如果
即使
取用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禁止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尽
大自然
宝藏
享有,享受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 丝一毫也不敢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 了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也不会 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挖掘本文线索
感情线索: 乐——悲——喜 时间线索: 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 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写景 清风明月交织
露珠水珠辉映
赤
壁 抒情 乐 悲 喜
赋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
后赤壁赋优秀课件
——悲( 予亦悄然而悲)
——恐( 肃然而恐)
(2)悲又从何而来呢?恐从何而来?
—— ①江山不可复识
—— ②历幽景而恐
9
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 不可复识”的感叹?
前赤壁(秋景)
后赤壁(冬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摄;提起 履:践踏 披:分开 踞:蹲坐 危:高 反 通 “返” 乎 词尾
相当介词“于”
7
翻译句子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曾几何时,江山的(面貌)却已经不能辨认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我们)返回到船上,在大江中漂流,任其
停在那里就在那里休息。
8
(1)第二段复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的情 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原文的语句加 以概括。
21
品读黄州的苏轼
22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惟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
望: 农历每月十五
顾: 环顾
乐:以之为乐
已而: 不久
如…何:怎么办
薄:迫近
顾: 不过
诸:兼词“之于” 子:您
不时之需
(来预备)不经常
的需要。
4
翻译: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但是(我们到)哪里去弄些酒来呢?
回家后我与妻子商量它
——恐( 肃然而恐)
(2)悲又从何而来呢?恐从何而来?
—— ①江山不可复识
—— ②历幽景而恐
9
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 不可复识”的感叹?
前赤壁(秋景)
后赤壁(冬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摄;提起 履:践踏 披:分开 踞:蹲坐 危:高 反 通 “返” 乎 词尾
相当介词“于”
7
翻译句子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曾几何时,江山的(面貌)却已经不能辨认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我们)返回到船上,在大江中漂流,任其
停在那里就在那里休息。
8
(1)第二段复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的情 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原文的语句加 以概括。
21
品读黄州的苏轼
22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惟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
望: 农历每月十五
顾: 环顾
乐:以之为乐
已而: 不久
如…何:怎么办
薄:迫近
顾: 不过
诸:兼词“之于” 子:您
不时之需
(来预备)不经常
的需要。
4
翻译: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但是(我们到)哪里去弄些酒来呢?
回家后我与妻子商量它
后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其他虚词
• • • • • • • • • 到 将归于临皋 用在时间名词后,的时候 今者薄暮 疑问代词,哪里 顾安所得酒乎 连词,表目的,用来 以待子不时之须 复游于赤壁之下 在 予乃摄衣而上 于是,就 盖二客不能从焉 代词 “我”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形容词尾,------的样子 介词,同“于” 放乎中流
• 学习目标:
• 1 .掌握本文的文言考点知识; • 2 .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技巧; • 3 .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以及身处 困境而超脱的本色。
基础知识积累
第一段:积累词语 黄泥坂: 山坡,斜坡 顾而乐之: 环顾四周 意动,以之为乐 怎么办 已而: 何: 不久,一会儿 迫近 顾安所得酒乎: 可是 薄暮:
苏 轼
学习目标:
◇ ◇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鉴赏写景、体悟情 感意境。
◇
品读黄州的苏轼。
目标一
检查自学效果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1.生 字
• • • • • • • • • • 过黄泥之坂 有酒无肴 履巉岩 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岩 俯冯夷之幽宫 玄裳缟衣 戛然长鸣 羽衣翩跹 俛而不答 bǎn,通“阪”,山 坡 yáo,菜肴 chán,山势高险 qiú,有角的小龙 hú,隼sǔn的别名,一种猛禽 pí ng,冯夷,水神 gǎo,白色丝绸 jiá,鸟的叫声 piān,xiān,舞蹈 fǔ,通“俯”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 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 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 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 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 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 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 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 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 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 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 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 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 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 其处
高中语文《赤壁赋》ppt课件(共69页PPT)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景和豁达开 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部分,以明月江 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 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恒不变的, 用不着羡慕江水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 生的短暂,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旌旗( jīng )
枕藉( jiè )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乐观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喜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 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1、关于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 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儒佛道思想在其身上 有体现。
•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文艺全才”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高中语文苏东坡《后赤壁赋》PPT课件
断岸:绝壁,陡峭的悬崖 乃: 于是,就 摄:提起 上:名作动,上岸 履:名作动,登上 披: 分开 踞: 蹲坐 危: 高 盖: 语气词 划然:刀突然破物的声音 反:通“返”,返回 听: 听凭
乎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相当介词“于”
第三段复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用一个字概括。
悲(予亦悄然而悲)
儒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轻有为,威武的仪表, 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 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
《念奴娇·赤壁怀古》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寒蝉:秋后的蝉活不了多久,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 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 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③雁:是一种候鸟,它要随季节迁徙,它又是古人传递消息 的一种方式,于是就象征着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 消息等意义。
后赤壁赋 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 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 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 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 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 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 子不时之须。”
孤怀苦闷、虚无缥缈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新课导入: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后赤壁赋(共30张PPT)
苏轼
学习目标: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鉴赏写景、体悟情感 意境。
一、读准字音
临皋 gāo 黄泥坂 bǎn行歌
巉岩 chán 栖鹘 qīhú 冯夷 悄然 qiǎo 缟素 gǎo 戛然 作揖 zuòyī 蹁跹 piānxiān
玄裳 cháng 畴昔 chóu
xíng
píng
jiá
三、品读课文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第四段:述游罢就寝后梦中所见——道士化鹤。
(1)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 情感?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 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 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 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 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 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 鳞,状似松江之鲈(lú),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 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已而:过了一会儿。
月白风清:月色皎洁,清风吹拂。
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良夜呢? 薄:迫近。顾:可是。 安所:从哪里。 谋:商量。 诸:“之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的 作用。 不时之须:突然、随时的需要。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 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 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 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 西飞去。
第三段:描写游览赤壁所见的初冬景物,与初游的 景色大不相同。
学习目标: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鉴赏写景、体悟情感 意境。
一、读准字音
临皋 gāo 黄泥坂 bǎn行歌
巉岩 chán 栖鹘 qīhú 冯夷 悄然 qiǎo 缟素 gǎo 戛然 作揖 zuòyī 蹁跹 piānxiān
玄裳 cháng 畴昔 chóu
xíng
píng
jiá
三、品读课文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第四段:述游罢就寝后梦中所见——道士化鹤。
(1)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 情感?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 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 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 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 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 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 鳞,状似松江之鲈(lú),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 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已而:过了一会儿。
月白风清:月色皎洁,清风吹拂。
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良夜呢? 薄:迫近。顾:可是。 安所:从哪里。 谋:商量。 诸:“之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的 作用。 不时之须:突然、随时的需要。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 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 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 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 西飞去。
第三段:描写游览赤壁所见的初冬景物,与初游的 景色大不相同。
前后前赤壁赋比较鉴赏ppt课件
文本研习之课外拓展与 能力提升
一、两赋的主客关系:
(一)前赋的主客之间,感情的旨趣更和 谐。 (二)前赋的主客之间,思想的交流更深 入,主客情感上的和谐并未成为思想交流 的障碍,反而成了其交流的基础。
二、水与月——松弛自由的精神象喻
三、山与鹤——孤怀苦闷的情感对应
鹤 意象解读——
苏轼的诗文中,很多地方都写到了鹤,如《放鹤亭记》、《鹤叹》 等都有对鹤的生动描写与赞美。我们知道,鹤在古代是放达隐逸的 象征,是超脱不群的象征,是超然尘世的象征。所以,游赤壁后入 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 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 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 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 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 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 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 负又在哪里呢?”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 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 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 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 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上岸以后,回到家里)一会儿,客人走了,我也 睡了。梦见一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 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 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 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 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 打开门看,看不见它了。
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高的, 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经过的时 间很短,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 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崖,拨开杂乱的野草, 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 攀上鸷鸟巢居的大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 能跟上来。突然发出一种清越而悠长的声音,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 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 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紧张,简直 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 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静空虚。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 大江上空从东飞来。翅膀张开像车轮那么大,黑裙白衣,发出长长 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 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 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 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 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 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 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 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含蓄地传 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 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脉相承。 同时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18
1、表达登上峰顶后的那种壮怀激烈的激 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灵,天 地的主宰。
2、抒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 郁闷之意。
激昂的乐
6
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 “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 赋》里有体现吗?
提示:与自然和而为一后,诗人又 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 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 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
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 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10
11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前赤壁赋》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怀古》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壁之 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 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 也。” ——《清夜录》
1
“诸”的用法:
形容词:众多;——“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赢。” 兼词:之于;——“归而谋诸妇”。
之乎(置句末);——“臣闻大王好乐,有诸? 第三人称代词:——“与诸乎?”
2
请找出第一段中写景的句子,景色 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如何?题为赤壁, 可这里写并不是赤壁?为什么?
黄泥坂的初冬月夜,景色清朗, 静谧宁馨。
7
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 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 的情感态度?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 而修焉。”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
8
夜游赤壁情感经历的变化:
江山不可复识
无奈、惊叹
划然长啸
激昂的乐
凛乎不可久留
悲伤、恐惧
听其所止而休
随遇而安的淡泊
9
讨论:
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 诗人的情感?请联系学过的《前赤壁赋》 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良宵、美酒、贵宾、佳肴,使
夜游赤壁的兴致更浓,为游赤壁作
铺垫。
平静的乐
3
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景象呢?
前赤壁
后赤壁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月出于东山之上,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特点:险峻、冷
(特点:宁静清幽) 清、深幽)
4
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 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
描写景色 感情变化
主旨
初秋之景:
乐
“清风徐来
↓
水波不兴
悲
白露横江
↓
水光接天”
乐
豁达淡然 生活态度
初冬之景:
乐
“霜露既降
↓
木叶尽脱
悲
山高月小
↓
水落石出”
空
超脱尘世 的态度及 人生如梦 空幻感
17
面对逆境的态度
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
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 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 切变故的观念
执着于人生而 又超然物外的 生命范式蕴含 着坚定、沉着、 乐观、旷达的 精神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实际暗含 对世事变化无常,年华逝水的无奈慨叹。
(2)历史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 覆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 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
5
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当他登 上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你如何 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
15
深入品读:
由景而
①有美景
乐
②有客 ③有佳肴
④有美酒
乐,乐而再 游赤壁,又 因景① “江山不可复识”
而安的平静
②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心情作为过
渡,引出道
空
①夜逢孤鹤 ②梦会道士
士化鹤的梦 境,最终归
之于空。
16
不同点
前 赤 壁 赋
后 赤 壁 赋
13
• 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 这种想法与道家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密 不可分。
• 尽管苏轼一生崇尚儒学,讲究务实, “奋厉有当世之志”、“致君尧舜”, 但每当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 会从老庄思想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脱。
14
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 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明确: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中所追求的 未必能获得。“不见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 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 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 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 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 的真实体现。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 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 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 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 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 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 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 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含蓄地传 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 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脉相承。 同时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18
1、表达登上峰顶后的那种壮怀激烈的激 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灵,天 地的主宰。
2、抒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 郁闷之意。
激昂的乐
6
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 “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 赋》里有体现吗?
提示:与自然和而为一后,诗人又 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 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 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
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 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10
11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前赤壁赋》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怀古》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壁之 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 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 也。” ——《清夜录》
1
“诸”的用法:
形容词:众多;——“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赢。” 兼词:之于;——“归而谋诸妇”。
之乎(置句末);——“臣闻大王好乐,有诸? 第三人称代词:——“与诸乎?”
2
请找出第一段中写景的句子,景色 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如何?题为赤壁, 可这里写并不是赤壁?为什么?
黄泥坂的初冬月夜,景色清朗, 静谧宁馨。
7
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 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 的情感态度?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 而修焉。”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
8
夜游赤壁情感经历的变化:
江山不可复识
无奈、惊叹
划然长啸
激昂的乐
凛乎不可久留
悲伤、恐惧
听其所止而休
随遇而安的淡泊
9
讨论:
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 诗人的情感?请联系学过的《前赤壁赋》 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良宵、美酒、贵宾、佳肴,使
夜游赤壁的兴致更浓,为游赤壁作
铺垫。
平静的乐
3
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景象呢?
前赤壁
后赤壁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月出于东山之上,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特点:险峻、冷
(特点:宁静清幽) 清、深幽)
4
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 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
描写景色 感情变化
主旨
初秋之景:
乐
“清风徐来
↓
水波不兴
悲
白露横江
↓
水光接天”
乐
豁达淡然 生活态度
初冬之景:
乐
“霜露既降
↓
木叶尽脱
悲
山高月小
↓
水落石出”
空
超脱尘世 的态度及 人生如梦 空幻感
17
面对逆境的态度
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
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 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 切变故的观念
执着于人生而 又超然物外的 生命范式蕴含 着坚定、沉着、 乐观、旷达的 精神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实际暗含 对世事变化无常,年华逝水的无奈慨叹。
(2)历史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 覆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 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
5
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当他登 上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你如何 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
15
深入品读:
由景而
①有美景
乐
②有客 ③有佳肴
④有美酒
乐,乐而再 游赤壁,又 因景① “江山不可复识”
而安的平静
②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心情作为过
渡,引出道
空
①夜逢孤鹤 ②梦会道士
士化鹤的梦 境,最终归
之于空。
16
不同点
前 赤 壁 赋
后 赤 壁 赋
13
• 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 这种想法与道家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密 不可分。
• 尽管苏轼一生崇尚儒学,讲究务实, “奋厉有当世之志”、“致君尧舜”, 但每当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 会从老庄思想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脱。
14
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 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明确: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中所追求的 未必能获得。“不见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 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 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 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 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 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