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电解水实验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合集下载

电解水的教案

电解水的教案

电解水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解水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解水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能够分析电解水实验的结果和现象。

4. 能够解释电解水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电解水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电解水实验的结果和现象。

3. 电解水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1. 电解水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电解水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源、电极、烧杯、玻璃棒等。

2. 实验试剂:蒸馏水。

3. 教案、PPT和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电解水的概念和原理。

2. 提问学生:电解水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二、实验原理(5分钟)1. 讲解电解水的原理: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 展示电解水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 →2H2↑+ O2↑。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0分钟)1. 演示电解水实验的操作步骤:连接电源和电极,将电极放入烧杯中的蒸馏水中,通电后观察现象。

2. 讲解实验注意事项:注意安全,避免触电;通电后不要触摸电极和水面;注意观察气体的产生和颜色的变化。

四、实验操作和观察(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观察实验现象:气泡的产生、气体的颜色和气味、烧杯内液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2. 讲解实验结果的分析:氢气和氧气的产生说明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

2. 提问学生:电解水实验的意义和应用是什么?3. 拓展知识:电解水的其他应用,如电解水制氢、水的电解净化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电解水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电解水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了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能够解释电解水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拓展部分,学生了解了电解水实验的应用和意义。

化学电解水实验初中教案

化学电解水实验初中教案

化学电解水实验初中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电解水实验理解水的电解过程,并观察氢氧气的产生。

实验器材:电解池、导线、电源、镁条、玻璃管、水、盐酸
实验步骤:
1. 将电解池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加入少量的盐酸(可使水导电性增强)。

2. 将两个电极(镁条)分别插入电解池中,并用导线连接电源。

3. 打开电源,正负极产生气泡,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4. 用一根玻璃管接到气泡管道上,观察氢氧气的产生情况。

实验原理:当通电时,水分子在电解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负极反应是2H2O + 2e- -> H2 + 2OH-,正极反应是4H2O -> O2 + 4H+ + 4e-。

实验注意事项:
1. 小心操作电解池,避免触电。

2. 加入盐酸时要小心,避免溅出。

实验结果:
1. 负极上产生氢气,正极上产生氧气。

2. 氢气呈无色、无味、易燃,比空气轻;氧气呈无色、无味,助燃性。

实验结论:水在电解过程中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九年级化学 电解水以及氢氧燃料电池的实验改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 电解水以及氢氧燃料电池的实验改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现场成果展示
电解水及氢氧燃料电池的实验探究
一、创新实验目的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在这种电池中,氢和氧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能。

该装置将水的电解和燃料电池结合起来,较为直观的展示了水的电解和化学电源中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
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铁夹、直流电源、带接线柱的小灯泡、音乐贺卡上的小喇叭、导线两根。

试剂:稀硫酸。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和小喇叭串联
实验装置说明:
①将两根疏松多孔的碳棒绑在玻璃棒上,浸在装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在铁架台上固定一个带接线柱的小灯泡和小喇叭。

四、实验操作
①用导线的接线口将碳棒与直流电源相连,将电压控制在4V。

电解30秒左右。

可以观察到碳棒上出现
大量气泡。

②将导线的接线口与电源断开,直接与小灯泡和小喇叭相连。

小灯泡可以持续亮30秒左右,同时小喇
叭发出音乐声。

五、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化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装置易搭建,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耗时少,才能作为课堂的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

本次实验的探索就做到了以上四点。

整个实验只需通过导线接口的转换,简单明了,用时短,现象明显,却较好的演示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06 电解水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实验(人教版)(解析版)

实验06  电解水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实验(人教版)(解析版)

实验06 电解水知识归纳: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接通直流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或玻璃管)内气体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或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气体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2.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验证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注意事项:1.电解水时,向水中添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解水时,若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可能的原因有: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稍大;氧气具有氧化性,部分氧气将电极氧化而消耗;正极未完全放入玻璃管中,使氧气泄漏等。

3.电解水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基础练习:1.关于水通电情况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通电后,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一种可燃性气体。

B. 通电后,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D. 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答案】D【解析】A、在实验中可看到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错;B、通电后,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一种可燃性气体,故B错误;C、在实验中可看到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1:2,故C错;D、从C的分析中得知D的叙述正确;2.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B. 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答案】C【解析】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正确;B.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正确;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气体被点燃,b管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错误;D.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探究——《电解水》实验创新的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探究——《电解水》实验创新的设计

【进行实验】
记录反应产生氢气所需的时间 产生 产生 铁合金 NaOH 20ml氢 20ml (电极) 电压 浓度 气所需 氧气所 直径 (v) (%) 的时间 需时间 (mm) (min) (min)
24
10
4
【交流与反思】
实验探究的环节有哪些?
各个环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节课少了哪些环节?
实验探究
《电解水》实验装置的设计来自• 水的组成是通 过什么样的实 验得出的什么 样的结论? • 它的实验装置 是什么样的大 家还记得吗?
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影响电解速度的制约因素
电压 NaOH浓 铁合金(电极) 产生20mm氢气 因素 (v) 度(%) 直径(mm) 所需时间(min)
1 2 3 4 5 6 6 6 12 12 18 18 5 10 5 10 5 5 2 2 2 2 2 4 22 21 15 13 12 9
【问题】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电压、电解液的浓度、电极的表面积、极间距
【提供的实验器材】 自制整流电压(36v)、NaOH浓度10%、 电极(铁合金)、烧杯、注射器、饮料瓶、 罐头瓶、橡皮、试管。 【设计实验】分组设计电解水实验。 【成果展示】 展示设计成果,并阐述设计的优点及使用方法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电解水实验是一个常见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电解水,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反应过程,巩固对离子电解的理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步骤繁杂、设备操作不便等,因此需要对实验进行反思与装置改进。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是否简洁明了。

在进行电解水实验时,学生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较多,例如电解槽、电极、电源等。

为了简化实验步骤,我认为可以引入一个电解槽带有夹子的设计,夹子可以固定电极的位置,使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

同时,可以将电源的开关与调节按钮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减少学生之间频繁调节电源的情况,提高实验效率。

其次,实验装置的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电解水实验中,电极与电源的连接往往较为复杂,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况。

为了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可以设计一个带有断电保护装置的电源。

这样,当电路短路时,电源能够及时自动断开电流,避免学生因触电而受伤。

另外,考虑到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配备一个通风装置,及时排除气体,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此外,实验的可观性和效果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传统的电解水实验中,学生往往难以观察到电解产生的气体。

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观性,可以设置一个透明的观察窗口在电解槽上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气体的产生过程。

同时,可以将电解槽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以便观察气体的聚集与升腾规律。

此外,可以将电解槽的底部设置成一个斜面,便于释放气体,避免气泡阻塞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最后,教师在设计电解水实验时,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如何判断电解产生的气体、如何增加电解的速度等,让学生主动思考并进行实验探究。

此外,还可以配备一份详细的实验指导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过程。

综上所述,对于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改进实验步骤、装置安全性、实验可观性和效果以及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优化实验装置的设计,简化操作流程,提升实验效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

电解水实验的教学反思与装置改进作者:程明银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第4期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734200) 程明银化学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感性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巩固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演示实验还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掌握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9年级化学上册《探究水的组成》中电解水的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根据实验的现象和对电解水产物的检验和分析,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及化学式。

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这个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1 对电解水实验的反思在原人教版教材中,学习《探究水的组成》教材中展示的电解水的装置见图1(水槽、试管组成的简易装置),学生看的时候简单易懂,但教师演示的时候却非常不方便。

(1)试管、接线柱等仪器固定难度大,全套仪器组装、携带不方便。

(2)在水中无论加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均有腐蚀性,用水槽盛放电解液所需电解液量大,且收集气体的试管从电解液放人或拿出时,皮肤因接触电解液而易受腐蚀。

(3)产生气体的速度慢,体积比与理论值相差太大,不易让学生辨别2:1的实验结果。

检验氢气的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没有时间观察,实验现象还要靠教师描述,实验效果很不理想。

除了上化学课的第一年做过这个实验,后来一直采用“讲实验”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

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进行本节的教学时,常用Flash动画演示通电分解水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管是“讲实验”还是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实验的过程,都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剥夺了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和体验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

电解水的实验教案初中化学

电解水的实验教案初中化学

电解水的实验教案初中化学第一篇:电解水的实验教案初中化学电解水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由已有知识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性质、电解水的实验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

2,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3,让学生加强理解水的组成部分及其比例,氢气和氧气的性质。

二、导入新课(提问)大家都知道刚洗过手不能触碰电源,为什么?(因为手上有水,容易导致触电,说明水是可以导电的。

)大家都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这是它的什么性质?还有什么其他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还有水为液体,水的密度等)那么水的组成是什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注意是元素。

)三、任务描述1,用电解法证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2,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比例是2:1。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由电解水的实验推测水的组成。

实验一定要精确,才能正确判断出水的组成部分和比例。

难点:电解水的具体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安全问题和具体步骤。

五、实验设计实验仪器:电池、导线、火柴、木条、水槽、试管。

实验试剂:蒸馏水、1:4稀硫酸。

实验原理:1,水在通电情况下会发生水解,电解阴极产物为氢气,阳极产物为氧气,其体积比为2:1,以此可以确定水的组成成分。

2,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电解速度慢,因此为改善这个问题,加快电解速度,可加入适量稀硫酸等电解质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实验步骤:(可以叫两名同学上来协助实验,利于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按照装置图搭建,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然后通电,让同学观察与正负极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量。

提问同学来描述他观察到的现象。

(通电后电极周围产生大量气泡,两个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并看到水面下降,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阴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

)验证气体: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若复燃则证明为氧气;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氢气,看到淡蓝色火焰,并有水滴产生,则证明为氢气。

(提问学生,可以使他们回顾氧气和氢气燃烧的性质。

初中化学电解水的教案

初中化学电解水的教案

初中化学电解水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解水的基本概念;2. 掌握电解水的原理和方法;3. 理解电解水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电解水的定义和原理;2. 电解水的实验方法;3. 电解水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电解水的离子理论;2. 掌握电解水实验中的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电解器具:电解槽、电源、电极;2. 电解液:蒸馏水、盐溶液;3. 实验器材:试管、实验管夹、导线;4. 实验药品:碘酸钾、氢氧化钠。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介绍电解法制取氢氧化钠的历史背景和意义(5分钟)。

二、讲解电解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

三、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通过电解水,观察水分解现象(5分钟)。

2. 实验步骤:a. 准备电解槽,倒入蒸馏水;b. 在槽中插入电极并连接电源;c. 开启电源,进行电解;d. 观察气体释放情况和电解槽中的变化(15分钟)。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1. 记录实验结果,解释观察到的现象;2. 讨论电解水的离子理论和水分解的反应方程式(10分钟)。

五、电解水的应用:讲解电解水在生产和实验中的应用,探讨氢氧化钠和氢气的用途(10分钟)。

六、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电解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分钟)。

七、布置作业: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实验过程和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5分钟)。

教具说明:电解水的实验步骤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电解水是初中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电解水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电解水说课稿

电解水说课稿

电解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电解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解水”这一内容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本单元以“水”为主题,从水的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电解水实验是探究水的组成的重要方法,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对于水的组成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等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渴望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现象。

(2)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能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2)水的组成的推导过程。

2、教学难点(1)对电解水实验中气体体积比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理解电解水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解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水的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水的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权春江单位名称乌什县阿合雅镇中学填写时间2020.8.18学科化学年级/册九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四单元课题三 水的组成难点名称电解水的实验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从微观的角度来探究水的组成,水通电后为什么会产生氢气和氧气,学生难以理解。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播放水电解的围观示意图动画,帮助理解。

2.通过动画结合水电解的实验观察,加深印象。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0%,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所必需的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 (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提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师:下面,我们就来检验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电解水实验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电解水实验教学设计

《电解水实验》说课稿重庆市大足中学蒋长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电解水实验及其改进。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三《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来推断水的元素组成,并分析得出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同时也为学习质量守恒做铺垫。

教学目标: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制取和检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对化学知识产生了较浓的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化学刚启蒙,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养成还任重道远。

实验改进:原有装置的不足(1)不好循环使用,既不安全又浪费药品。

每次使用都要重复液体的装入和倒出,腐蚀性的液体易洒落,不安全,不便于开展学生实验。

(2)不能收集较多气体,不便于气体检验。

由于长颈漏斗容积小,当玻璃管中收集较多气体时,压回的液体会从漏斗口溢出。

改进装置及优点(1)利用气压球和洗气瓶与水电解器形成连通器,让有腐蚀性的液体在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循环使用,既安全又节约药品,同时也可实现让学生自主操作分组实验。

(2)用石墨电极代替金属电极,增大了接触面积,反应更快,石墨电极可以附着更多的气体,能形成氢氧燃料电池,在实验装置改进的探究中可拓展小灯泡发光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改进视频展示:液体循环。

教学过程设计:①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吗?②正极和负极玻璃管中分别出现了什么现象?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③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实验探究视频演示交流讨论:结合实验事实,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等。

推荐小组成员作汇报交流。

合作点评:结合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教师归纳讲解,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学以致用:完成教材表格和课后习题2,推荐小组成员作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电解水实验问题导思: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吗?正极和负极玻璃管中分别出现了什么现象?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实验现象:通电后正极和负极都有气泡产生,负极更多,收集一段时间后对比,气体体积比约为1:2,分别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负极的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的小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电解水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电解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初步学会如何验证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

3、通过对自制电解水器电解水,知道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以及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两个电极的变化及现象。

2、难点:氧气、氢气的检验方法,水的分解反应及反应的微观实质。

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水的分解新课导入电解水实验(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文字表达式化学反应方程式分解反应第三节水分子的组成(第一课时)“海上之火”水会着火信吗?化学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实验装置的介绍实验现象:正极:产生气体少;负极产生气体多。

体积比约1:2根据提示:可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氢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推断正极:产生的气体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多(两倍),能被点燃,是氢气。

总结: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论:水−−→−通电氢气+氧气2H2O 通电 2H2↑+ O2↑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字母表达式:A→B+C+…(特点:一变多)P36实验探究观察现象现象根据链接推断结论熟记文字表达式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的现象小组讨论,得出分解反应的特点:一变多,也就是一种反应物,多种生成物。

微观解释解释奥秘,揭示悬念回顾反思课堂小结教学反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得出化学反应的实质1、产生了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2、在水的分解过程中构成反应物的分子是否改变?3、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是否有改变?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引导学生揭示海上之火奥秘教师引导分析水的分解过程,知道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旧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老师通过PPT演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表演及展示讨论的结果学生总结与思考学生自主描述并讲解。

水的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水的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李小慧单位名称托依堡勒迪镇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20日学科化学年级/册九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难点名称水的组成表述方法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首先,利用水电解后产生氢气和氧气推知水中含有氢、氧元素,需要使学生建立基本的守恒理念;其次,需要保证在电解水实验中,学生能够清楚的观察到与实验结论相符的实验现象;最后,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数学联系。

思维过程交为复杂,学生对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转换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观看电解水实验,由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2.通过讨论及探究,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水既普通又宝贵,我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那么同学们对水又了解多少呢? 知不知道水由什么组成呢?通过什么实验证明水的组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过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做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下面老师播放用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实验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实验现象是什么?2.两极上分别得到什么气体?怎么检验?3.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4.通过电解水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答]1. 实验现象: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两支试管里汇集了气体,液面降低,其中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是1:2。

2.水通电后正极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检验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水 通电→氢气 + 氧气 (H2O通电→H2+O2)4.结论: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电解水》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电解水》教案、教学设计
7.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实验内容,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9.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解装置,并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电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分析电解水实验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如电解水制氢、电解水净化等,并简述其原理。
2.实践作业:
(1)请学生在家中尝试利用简易的电解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将实验结果与课堂所学进行对比分析。
(2)拍摄实验操作过程的短视频,分享到班级群,以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3.拓展作业:
(1)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电解水实验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电解水应用的小论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电解水实验的操作方法和观察要领。
3.分析电解水实验现象,理解水的组成和氢气、氧气的生成。
(二)教学难点
1.电解水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生成比例及其解释。
2.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电解装置的搭建、电流的控制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个电解水实验装置。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电解过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电解过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电解过程》教学设计及反思电解过程教学设计及反思1. 设计背景电解过程是化学教育中重要的实验之一,旨在展示物质电解时的原理和过程。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堂电解过程的教学课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掌握电解过程中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转化和析出的过程;-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电解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 介绍电解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顾电解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步骤二:实验准备- 向学生展示所需实验器材和化学品,并说明使用注意事项;- 强调个人安全意识和实验室规范。

步骤三:实验操作-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电解实验;- 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与电解原理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和科学思维能力。

步骤五: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实验体验和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电解过程可能存在的改进方案和实验条件。

4.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以培养其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然而,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在实验中体验不充分;- 部分实验步骤缺乏详细的解释和示范,学生操作不够顺利;- 对于学生提出的深入问题,回答不够全面和准确。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课程计划,充分考虑实验操作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参与机会;- 在上课前准备好详细的实验指导材料,确保学生能够清楚理解每个实验步骤;- 加强对电解过程相关知识的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回答学生问题。

5. 总结本次电解过程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的实际情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电解实验说课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电解实验说课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电解实验说课《水电解实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在微观上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组成的结论;能运用微粒观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及其联系;练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加强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能力;能用文字、图像描述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学习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探究水的组成,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兴趣;树立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合作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水电解的实验探究水的微观构成情况。

(2)难点:运用微粒观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1)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2)教具准备:水电解装置一套、水分子模型、试管、试管架、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么水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水的微观构成情况。

2.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做水电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根据现象得出结论: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如何用微粒观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2)教师总结: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通过这个微观模型我们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水分子为什么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水分子中的?氢气和氧气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反应?如何用微粒观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通过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水的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水的组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观看录像 集体回答
观看图片
观察实验现象分工合 作,记录现象和数 据,推荐小组同学汇 报实验现象。
明确: 两极产生气泡,正极 慢、负极快。 2.认真观察实验,如 实填写表格。
激发兴趣
1.学会问题的 解决方法; 2. 培 养 相 互 合作能力、动 手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
比为一比二。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 电解水是什么变化?为什么?怎样表示? 解释: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有氢气和氧气 生成
梳理知识点
水的化学式为 H2O
作业布置
4.2 习题 1.2.3.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纯水是碧蓝色的 B 水凝固点为 0℃,沸点为 100 ℃ C 在 101kPa 时,4℃的水密度最大 D 水在煮沸时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下列变化中不同于其他三种变化的是 ( ) A 水变为冰 B 冰变为水 C 水变为水蒸气 D 水通电
成,得出水的化学式,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能力.
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归纳、实验探究相结合引导启发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验视频
教学重点 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提问
学 习 新 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资 源,我们知道水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那 么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呢这节课,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 氧化钠是为( ) A 防止发生事故 B 增强水的导电性 C 得到更多的氧气 D 得到更多的氧气 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 问题:(1)指出电源的正、负:A 为 极,B 为__极。 (2)C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D 试 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体积比是__ _。说明水的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提高,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教学需要与时俱进, 而利用多媒体平台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全面,教学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学 活动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改进,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强化和矫正,从而使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 质量的提高得到控制和保证。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但在实验探究课中可以利 用多媒体平台,抽象的理论概念课更加可以利用,这样使学生不但爱实验,对理论学习也不觉得枯 燥,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化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新课程教学的目标。
小结时注重对水的化学性质的
提问,并再次以 flash 动画的形
式对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回放,
加深同学们对这一实验的体
验。
配套练习Ⅱ,讲解
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的知识掌
课后作业的布置
握情况进行回馈,及时查漏补 缺。 巩固知识
八、教学评价: 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知识点的合理设置,与网络知识相连,将课
学习总结的方法
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何提高
学习效率。同时挖掘学生潜
能,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继续 学生讨论学习、计算,掌握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用
分析实验的后续研究方法
分析问题的方法。
简单的言语来突破难点,并培
培养学生实验科学分析问题的
方法。
用 flash 动画来展示电解水的微 从宏观到微观,理解化学知 用 flash 动画来突破难点。使同
本内容适当扩展,化学实验及生动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而在如何突破 重点难点上,利用 flash 动画对课本知识中微观理论部分形象表述,体现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的优势。 在授课过程中注意 flash 动画细节的讲述,对电解水实验的了解使学生思路清晰。合理利用多媒体 平台,对它的使用让教学目标得到较完美的实现,使得难点不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良 好。 九、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3 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氢气的性质和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水的电解实验,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 -----氢气和氧气,进而从理论上解释 水
的电解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七、教学过程: 仪器、用品 1、电解水实验(两套) 2、多媒体平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回顾上一节课中说到的节约 快速回答教师提问的知识点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环节,在此
用水的标志,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环节通过“水”一连串知识,让
和水污染情况,引出水的珍贵
学生形成以水为一条线继续学
习。
手拿一瓶水,告诉学生这是一瓶 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常识和 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水继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 的物质世界。 二、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三、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到微观分析。 四、教学手段:化学实验,分析抽象难点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练习巩固知识点。 五、教材分析:
的方法来学习氢气。认真阅读课 知识。
的方法,也增强学习的自主学
本,然后完成学案上相关内容。
习能力。
电解水的实验
观察实验,了解实验注意事 在实验过程中讲解实验注意事
项,学会描述实验现象,填 项,培养学生实验中严谨和科
写课本实验习题。
学的态度。以两套实验来节约
实验时间,给后面的练习以充
足的时间。
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对化学史的讲解,使学生 明白人类探究世界的过程和艰 辛,鼓励学生课后利用网上资 源了解更多水的知识。
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认识水的 学生阅读 79 页课本,完成 学 生 已 经 有 了 学 习 氧 气 的 经
组成的开始。
对氢气的性质、燃烧的现象 验,和详细课本知识,会很快
请学生通过前面学习氧气与氮气 技描述、检验纯度的方法等 完成对氢气的学习。巩固学习
观过程。
识的宏观到微观的联系。 学们对知识的认识由抽象到具
体。
练习Ⅰ
做练习,通过练习来对本节 全部练习来自课本上,使同学
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加深 们对课本更重视,并对本章节
以前的知识有个回顾。
家庭电解水实验的设计
讨论如何在家中完成电解水 课堂与家庭相联系,将课本知
的实验
识扩大化,生活化。
从宏观到微观探究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本节课的知识点不 多,包括二个实验和一个微观电解水分解示意图,主要教学目的是学习化学用语中对物质组成的描
述以及科学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六、学生分析: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平时学习认真,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自觉性较强。水作为初中化学第一个被研究的化合物,又是大家最熟悉的化合物, 学生会有较大兴趣去探讨和研究。
“神奇的水”。让学生说出在生 知识构架回答老师的问题 续学习,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
活当中在关键时刻起最大的作
氛围。将课本的一个知识点设
用。
从而引出开始对水的组 成的探究之旅。
计为“神奇的水”,以提高水 的神秘性,调动学生听课的兴 趣。
资料:18 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水 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元素,直到 18 纪末的拉瓦锡对水进行了研究, 才发现水的组成。81 页资料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