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传统运动疗法

合集下载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是一种综合运动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康复方法。

它主要通过特定的运动动作和体位调整,来恢复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与西医康复方法相比,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更加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在临床康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骨骼肌肉系统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古代经典中有许多关于调理筋骨和强健肌肉的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等。

这些练习方法通过舒展肌肉和关节,强化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可以改善各种骨骼肌肉疾病,如腰背痛、颈椎病、肌肉萎缩等。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康复中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人体的神经系统主管身体的活动,通过锻炼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按摩特定的穴位和推拿柔软的关节,可以刺激神经系统的反射弧,改善神经病变的康复效果。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内脏系统康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中医认为,内脏系统的功能与人体的运动紧密相关,通过调整体位和运动方式,可以改善内脏的运行情况,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太极拳就是一种通过身体的移动和呼吸来调整内脏器官功能的运动疗法。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心理康复和精神康复中也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改善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气功和太极拳等运动疗法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抑郁。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还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能量流动,来改善人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改善各个系统的功能,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整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在今后的临床康复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应用,以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到正常生活中。

传统运动疗法

传统运动疗法

9.运动与精神:适度运到对精神有利. 过度运动则相反. 运动疗法→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提高代谢能力增强循环和呼吸功能. 维持和恢复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促进新的代偿功能形成.
(四) 运动疗法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按生物力学原理分类的方法: 肌肉训练→增进肌力,增加活动范围,增进耐力.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等张缩短---向心性收缩(白肌纤维) ---等张延伸---离心性收缩(红肌纤维).
指关节:外展---内收 屈曲---伸展 髋关节:屈曲---伸展 内旋---外旋 外展---内收 膝关节:屈曲---伸展
踝关节:背屈---跖屈 内翻---外翻 趾关节:屈曲---伸展---过度伸展 外展---内收 躯 干:屈曲---伸展---过度伸展 左右侧屈 旋转(肩旋转---髋不动或 髋旋转---躯干不动) 颈:屈曲---伸展---过度伸展 左右侧屈 左右旋转
糖储备包括肌内糖储备(肌糖)和肌外糖储备 (肝糖原),均受饮食和运动影响,安静时无肌 糖消耗,运动时肌糖消耗,持续强运动消耗肝 糖原; 脂肪包括肌内脂肪(三酸甘油脂)和肌外脂肪 (皮下脂肪库—游离脂肪酸). 大运动强度时---无氧代谢+有氧代谢 无氧代谢主要为糖酵解供能(为有氧代谢的 19%).糖通过酵解酶—乳酸+ATP
4.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中循环系统(提供代谢底物,供氧,排除二氧化及 氢离子,维持细胞内PH值,散热)---增加心排出量,血 流重新分布. ①增加心排出量(增加量最大可为安静时的6-10倍)---心率↑,回心血量↑,心肌收缩性能↑,左室后负荷 ↑. ②血流重新分布----安静时:血流多流入内脏和脑部, 肌肉仅15%.运动时:肌肉血管扩张,内脏血管收缩, 皮肤血流↑or↓---肌肉可达80%. >50%骨骼肌参与运动才有心血管训练效应—相同 运动强度下H↓,CO↓,BP↓,血流再分布少,肌摄氧

第六章传统运动疗法详解

第六章传统运动疗法详解
定神敛之功效
第二式 韦驮献杵第二势
动作一:接上式。两肘抬起,两掌伸平,手指相对,掌心向下,
掌臂约与肩呈水平 动作二:两掌向前伸展,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动作三:两臂向左右分开至侧平举,掌心向下,指尖向外
动作四: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目视前下方 操作提示:两掌外撑,力在掌根。坐腕立掌时,脚趾抓地。自然 呼吸,气定神敛
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
年老或体弱者可自行调整马步的高度
第三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一:接上式。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左 臂外旋上穿经面前,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左上方,肘关节微 屈,力达掌根,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时,右掌微上托,
随之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向
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右臂屈肘,右掌下按于右髋旁,
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视前方 操作提示:力在掌根,上撑下按,舒胸展体,拔长腰脊
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一:接上式。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两 臂伸直,掌心向后,指尖向下,目视前方。然后 上动不停。两臂充分外旋,掌心向外;头向左后 转,动作略停;目视左斜后方 动作二: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 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掌心向下, 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唯左右相反 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第三遍最后一动 作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
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分别由两侧下
落,捧于腹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操作提示: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
动作二:两臂屈肘,两掌相叠置于丹田处(男性左手在
内,女性右手在内);目视前方 动作三:两臂自然下落,两掌轻贴于腿外侧;目视前方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特定的运动方式进行康复治疗的一种方法。

该疗法强调运动与身体各系统的相互关系,通过刺激身体各部位的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循环,调节机体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身体功能等目的。

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

一、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种类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包括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

这些运动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气功强调调节呼吸与身体等的平衡,太极拳注重舒展和柔软身体,五禽戏侧重于灵活关节、柔软肌肉的锻炼。

因此,运用不同的中医传统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需要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在临床康复中,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

以下列举一些典型病例。

1、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病人常常表现为复杂性颈部疼痛、僵硬、肩背部疼痛等症状。

应用中医传统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可以通过调节颈部肌肉、关节和经络的平衡,改善颈椎的移动和活力。

常用的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包括气功、太极拳等。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具有以下优势:1、强调个体化治疗。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注重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和特殊情况。

2、具有综合治疗功能。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注重改善机体的整体状态,包括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功能。

3、安全性高。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无需使用药物和器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4、易于推广。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易于推广,可以在家庭和社区等场所进行,方便病人使用。

总之,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积极推进康复工作。

运动疗法_精品文档

运动疗法_精品文档

关节活动度训练
主动-辅助关节 活动度训练
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来完成的运动。 体位:卧位或坐位,舒适放松。固定肢体 近端,拖住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按 病情确定运动顺序,由近端到远端的顺序 有利于瘫痪肌的恢复,由远端到近端有利 于促进肢体血液和淋巴回流。
动作要缓慢、柔和、平稳、与节律,避 免冲击性运动和暴力,操做应在无痛范 围内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以免损 伤,用于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 可出现酸痛或轻微疼痛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作用
预防挛缩和粘连形成 A
促进血液循环 C
增强本体感觉 E
维持肌肉弹性
B
增加滑膜关节面软骨的营养源自D缓解疼痛、预防制动
的合并症
F
不能主动运动者,如昏迷、完全卧床者,神经性疾

患所致的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或受限者,因力学因素

所致的软组织粘连与挛缩者

骨折未愈合又未进行固定,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 禁
稳,骨关节肿瘤,关节及关节周围肌肉炎症急性 忌
期,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对于骨折未愈合等应给与充分的支持和保护,应在无痛 注
或微痛或患者能忍的范围内进行训练,禁止使用暴力, 意
2017/4/20
运动疗法概念
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 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 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 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 复的训练方法。
运动疗法的地位
康复医学所要解决的最常见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 因此运动疗法已成为康复治疗的核心治疗手段, 属于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两大组成 部分之一(另一组成部分为物理因子疗法)。

《中医药康复学课件——运动训练疗法》

《中医药康复学课件——运动训练疗法》
运动训练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康复阶段,但也有一些情况下需要避免或注 意运动训练。
1 适应症
运动系统疾病、慢性疼痛、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病症。
2 禁忌症
严重受伤、急性感染、严重心脏病等情况下需避免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在疾病中的应用
运动训练疗法在各类疾病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加速康复、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肌力和耐力
通过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 增加肌肉强度和耐力,提高 体能水平。
改善运动协调性
通过平衡训练和灵敏性训练, 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运动技 能。
促进神经系统恢复
通过神经肌肉重新教育和神 经康复训练,帮助恢复受损 的神经系统功能。
常用的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疗法常用的训练方法包括抗阻力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心肺功能训练。
智能技术应用
利用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 提供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 和监测系统。
多学科合作
加强运动训练师、医生、物 理治疗师等多个学科的合作, 提供综合性的康复解决方案。
运动训练发展
不断创新和改进运动训练方 法,提高康复效果和疗效, 满足不同康复需求。
多样化的训练方法
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 衡训练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 离散的康复需求。
结合传统中医理论
专业团队支持
运用中草药、针灸和推拿等中医 方法,提高康复效果和整体健康。
由运动训练师、中医师、康复医 师等专业人员组成,提供专业的 治疗和指导。
运动训练的原理和效果
运动训练通过刺激人体的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提高机体的功能水平和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康复效果。
1
抗阻力训练
利用弹力带或举重器械进行力量和肌肉
平衡训练

传统运动疗法

传统运动疗法

2、分类
①根据牵拉力量的来源: 手法牵伸 机械(电动)牵伸 自我牵伸 ②根据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程度: 被动牵伸 主动牵伸 神经肌肉抑制技术
二、肌肉牵伸作用
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1.定义
2.目的
使瘫痪患者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
活活动 。
3.分类
一般分为独立转移、辅助转移和被动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大类。 独立转移是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 转移方法。 辅助转移是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 方法。 被动转移即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程度较重而 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 由外力将患者整个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 地方。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
㈠被动牵伸
1.手法牵伸 2.机械牵伸 3.自我牵伸 最常用的牵伸技术 牵伸时间至少持续20min 又称主动牵伸
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有意识的自主控制
1.收缩—放松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无痛状态下完成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牵张
主动抑制
2. 收缩—放松—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同“收缩—放松”技术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紧张
物理治疗学
康复医学科 杨 敏 2009年
概述

基本概念 范畴
运动治疗 物理治疗

基本概念



物理治疗学(physical therapy 或physiotherapy, PT) – 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 – 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 – 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治疗手段 – 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 – 手法治疗(manual therapy) – 其它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冷、热、水、等 目的 – 提高人体健康 – 预防和治疗疾病 – 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

第六章传统运动疗法

第六章传统运动疗法

第六章传统运动疗法传统运动疗法一、概述运用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如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健身术来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调节气息,来畅通经络,调和脏腑,增强体质,达到治病强身的方法,称为传统运动疗法。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

传统运动疗法通过以意领气,调意识以养神;神能御气,以气导形,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则血行”来推动气血运通,畅流全身;通过形体锻炼、活动筋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传统运动疗法对人体器官功能的有利作用:1、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稳定的情绪。

2、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

3、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

4、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

5、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

二、传统运动疗法的特点传统运动疗法基本可归纳三大特点,:1、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无论哪一种传统的运动疗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

所以,传统运动疗法的每一招式,都是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2、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

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治疗的作用。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的方法,通过特定的身体运动,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效果。

在临床康复中,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对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特点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针对性强: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设计特定的运动治疗方案,针对性强,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2. 综合性强: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结合了中医理论和运动疗法的优势,既能调理气血,又能改善体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3. 安全性高:中医传统运动疗法不需要药物干预,治疗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和风险,安全性高,适合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患者。

4. 预防性强:中医传统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预防疾病,通过长期坚持锻炼,可以改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1. 骨肌肉系统康复:骨折、关节脱位、肌肉萎缩等骨肌肉系统的损伤和疾病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中医传统运动疗法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和力量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传统的太极拳、气功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关节活动,对关节炎、关节痛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2. 呼吸系统康复: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中也有独特的作用。

慢跑、散步、呼吸调整等运动方式,可以增强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

4. 精神系统康复: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对精神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也有一定的帮助。

太极拳、气功的练习可以舒缓情绪,减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5. 其他系统康复:中医传统运动疗法还可以用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康复,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

传统运动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运动方式和技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和临床效果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特点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多种形式,这些运动疗法以其独特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强调“以静为主”,注重调整呼吸,使得气血得到顺畅的流动,从而保证机体各脏腑器官的协调运转。

这些疗法重视动作的缓慢、柔和,注重身体的舒展和放松,有利于舒缓精神压力,促进身心和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强调以“意”引导“气”,以“气”调动“形”,通过自我调摄和自我调理,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康复治疗、疾病预防、保健养生等多个方面。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功不可没。

太极拳可以帮助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康复治疗,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痛。

在疾病预防方面,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也可以成为一种健身养生的方式,通过长期的练习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有利于调理人体的气血、调和阴阳、增强免疫力,对一些慢性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在疾病预防和健康养生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运动技法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指导,而且对身体有一定的要求,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量身定制相应的运动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希望未来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是一种纳入中医理论和运动学原理的康复方法,其主要是通过运动来调整和增强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康复目的。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源远流长,与其他中医疗法一样在临床康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基于中医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平衡、气血内外调节、经络通畅等一系列理论,通过运动来实现身体功能的调节、恢复和增强。

它在运动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人体运动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多种感受器官,增强人体内在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达到健康和康复的目的。

1、针对某些疾病或症状的运动疗法,比如老年人的健身锻炼、脑梗死康复训练、腰腿疼痛康复训练等等。

2、针对不同体质的人进行运动疗法,比如四体不均的人,需要有针对性的调节等等。

3、针对运动技能提高的人,比如某些运动员需要做特殊的科学训练来提高运动技能。

1、增强体质。

运动疗法有一个很好的优势,就是基本上不需要用药物,起到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作用。

2、预防和治疗疾病。

运动疗法不仅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通过运动疗法可以帮助康复者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等,达到治疗目的。

3、康复训练器械。

在特定康复期,某些病患需要康复训练器械的支持,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可以配合相应的训练器械使用。

4、针对不同年龄、体质的康复。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有针对不同年龄、体质的不同康复项目,比如针对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等,可以按照他们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运动康复方案。

5、对于某些身体障碍人群的疗效改善。

比如,某些选择性肌肉萎缩症患者长期进行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可以改善其手臂的运动能力。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这里只列举几点:1、运动疗法不适合某些特殊人群,比如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等等。

2、在患病恢复期内,中医传统运动疗法需要依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不能轻易进行较大的运动运动和折腾。

3、在运动疗法进行过程中,需要注意身体的反应,如出现过度疲劳、全身乏力等不正常的反应,需要及时调整,以免对身体健康带来损害。

【医学课件】运动疗法

【医学课件】运动疗法
确定运动种类和强度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种类和强度,如慢跑、游泳、瑜伽、有氧运动等,以逐步提 高患者体能和耐受度。
实施运动处方
01
做好准备活动
在开始运动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如热身运动、伸展操等,
以预防运动损伤。
02
实施运动过程
按照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运动,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逐步增加
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专业指导的重要性
运动疗法需要由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制定合理计划
在专业指导下,运动疗法应制定合理的计划,包括运动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 ,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注意适当休息与补充水分
避免过度疲劳
在运动过程中,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导致身体损伤或 不适。
运动疗法的原则
运动疗法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渐进性、重复性、个体化、定 量化和安全性等方面。
04
运动疗法的实施步骤
制定运动处方
明确目标
制定运动处方前,需要明确运动疗法的目标,如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 活动度等。
了解患者情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年龄、性别、体质、疾病类型和程度等,以确定最佳的运动 处方。
运动量。
03
做好记录
记录每次运动的种类、强度、时间、次数等信息,以便跟踪和评估效
果。
效果评估与调整
效果评估
根据患者情况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包括体能、心肺功能、肌肉 力量等方面的测试和评估。
调整处方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和优化,如增加运动 强度、更换运动种类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鼓励与支持
运动疗法的种类与项目
医疗体操

传统运动疗法

传统运动疗法

明代时期
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胡文焕的《类修要诀》和高濂的《遵生八笺》等著述中 都有记载。
《去病延年六字法》总诀记载:“肝若嘘时目睁精(精 同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 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这是最 早的六字诀配导引动作的记述。
高濂《遵生八笺》1895年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吴尚先《理淪骈文》在导引诸病法后感叹: “今人不讲摩浴,故不知耳。”
传统运动疗法的特点
调形 强调形体运动,“摇筋骨,动肢节”
调息 强调呼吸吐纳,通过导气,调节体内气血运行。 《遵生八笺》: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 气存则荣,气败则矢,气清则神爽。“
宋元时期
导引突出的发展是术式上重视坐式导引,如陈希夷 的“二十四气坐功却病图”,并促进了中医时间医 学的发展。
八段锦的出现,使古代导引术逐步走向简约化。
明清时期
传统运动疗法的发展主要体现为整理和改造。
罗洪先著《万寿仙书 导引图》 曹士珩著《保生秘要》
清代传统运动疗法已有衰落的现象
传统运动疗法定义:
以肢体活动为主,通过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自我按摩) 相结合,同时运动过程中配合呼吸和意念,以增强体质,防 治疾病,改善功能障碍,促进康复为目标的医疗康复方法。
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分类
按动力来源分类:
主动运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抗阻运动、牵张运动 按生物力学特征分类:
动力性运动、静力性运动、等速运动 按生理特性分类:
传统运动疗法
思考: 什么是传统运动疗法?
与西方运动疗法的区别是 什么?
传统运动疗法是否等同于 传统武术功法套路?
内容介绍
传统运动疗法定义 传统运动疗法起源与发展 传统运动疗法特点 传统运动疗法原理 常用传统运动疗法技术

《运动疗法》课件

《运动疗法》课件
运动疗法可以增强身体健康,提高体质和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康复。
心理健康
运动疗法有助于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提高心理幸福感和自信心。
运动疗法的应用
病后康复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病人恢复体力,促进康复,降低 并发症风险。
心理治疗
运动疗法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助人们Βιβλιοθήκη 对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运动疗法实践案例:瑜伽疗法
瑜伽疗法是一种结合了呼吸控制、体位法和冥想的综合性疗法。它的基本动作具有多种效果,适用于减压和焦 虑症治疗。
总结与展望
未来的发展前景
运动疗法在健康领域的作用被越来越认可,未来它 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不断演化和创新。
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运动疗法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对现代医学的重要启示, 促使医学界更加注重运动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运动疗法ppt》PPT课件
欢迎来到《运动疗法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运动疗法,探讨其作 用和应用,并介绍瑜伽疗法作为一种实践案例。
什么是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一种利用运动和体力活动来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方法。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 独特的特点和原理。
运动疗法的作用
身体健康

传 统 运 动 疗 法

传 统 运 动 疗 法
指以运劢学,生物力学,神经収育学为基础, 针对性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呾精神的功能 障碍为目标,用作用力呾反作用力为主要因 子(主劢呾被劢运劢)的治疗方法。
传统运动疗法的定义
运动疗法(exercise therapy)

包拪各种主劢的躯体活劢训练,以及被劢的治疗性躯体训练,
又被称为医疗性运劢(kinesiotherapy),是物理治疗的基 本组成部分之一。
动作要领:
1.伱随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 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 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不肩平,两 臂如鸟张翼吐上、吐左右分开, 手心斜吐上。 2.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 力瞪囿。呼气尽,伱随吸气劢作, 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 落,垂于体侧。 3.再做第二次吏字。如此劢作, 六次为一遍,做完一遍,做一次 调息。
传统运动疗法治疗原理:

改善运劢组细血液循环,代谢呾神经控制 促迚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肉耐力 增强心肺功能呾平衡功能 纠正躯体畸形功能障碍 缓解心理抑郁状态
传统运动疗法适用对象
老年人 残疾人 慢性病患者 运劢伤病患者
损伤急性期及恢复早期患者
应用范围
扶正祛邪-------免疫系统疾病 疏通经络-------心血管系统疾病 强筋健骨-------肌肉系统疾病,骨关节系统疾病 调呾气血-------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 调节脏腑-------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 养生益智-------丨枢神经系统疾病
记载“纳气有一,吏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吏气
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吹以去 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 极。”
唐代时期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对陶氏六字诀的吏纳法迚行了収挥,采用“大呼结合绅 呼”的呼吸锻炼方法。 道教学者胡愔《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 改发了六字不五脏的配合方式,改肺“嘘”为肺

传统运动疗法在康复中的运用

传统运动疗法在康复中的运用

体直立,垂臂收功。
健身功效:可调节脏腑功能,通畅全身脏腑气血,提高人 体平衡,放松肌肉,缓解紧张。
五、八段锦详解
预备式 动作要领:双脚并拢站立,上臂自然下垂,横步与肩同宽 。两膝微曲对足尖,双臂松沉掌下按,凝神调息垂目,周身放 松,意守丹田。 健身功效:具有凝神静心,调理五脏,为后面练习做准备 的功效。 收式 动作要领:身体放松,呼吸自然,体态安详。 健身功效:气息归元,肌体放松,保持心情愉悦轻松。
左右交替,共做3遍。 健身功效:可扩张牵拉胸腔、腹腔内脏,刺激大椎穴增加 颈肩部关节运动,改善血液循环,解除神经疲劳。
五、八段锦详解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马步扑步可自选, 双掌扶于膝上边,
头随呼气宜向左,
双目却看右足尖, 吸气还原接右式, 摇头斜看左足尖, 如此往返随气练,
气不可浮意要专。
五、八段锦详解
六、八段锦应用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八段锦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六、八段锦应用
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八段锦可以调节人体大脑功能,使神经系统在人体调节系 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八段锦是一种形动于外、心静于内的一种 运动,使心交感神经处于抑制状态,而促进心迷走神经的兴奋 ,缓解大脑的紧张,使大脑处于休息状态,进一步改善中枢神 经系统机能。 八段锦改变中枢神经传导通路中的突触传递机制,使中枢 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得到改善。 将意念集中到做“攒拳怒目增气力”动作时中枢神经系统 保持浅层次兴奋,改善脑皮层功能活动的有序性、整合性和连 贯性。
对运动系统的调节作用 协调及运动控制:八段锦的各个招式均要求手眼协调以及 上下肢运动协调,可增加视觉与本体感觉的输入,从而提高运
动控制能力,强调重心的平稳和躯干核心肌群对身体的控制,

运动疗法操作流程

运动疗法操作流程

运动疗法操作流程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

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国内外医疗界得到广泛采用,并是病人康复、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措施。

1)传统的运动疗法这一大类包括主被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这些方法其主要治疗可归纳为①维持关节活动度;②增强肌力;③增强肌肉的耐力;④加强肌肉协调能力;⑤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对运动的耐力等(2)神经生理疗法神经生理疗法是以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研究出来的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主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后的运动功能障碍适用范围:1. 运动器官伤病骨和关节损伤及其后遗功能障碍、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腿痛、脊柱畸形及扁平足等。

2. 内脏器官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结核、矽肺、溃疡病、内脏(肾、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子宫位置不正、盆腔炎等。

3. 代谢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

4. 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创伤性、炎症性、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

5. 各种手术(四)运动疗法禁忌症1. 发热、全身状况严重、脏器功能丧失代偿期。

2. 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血管和神经干附近有金属异物等。

3. 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时(但气功疗法可以考虑)<五>实施:运动疗法的实施是通过制订运动处方来进行的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

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锻炼的一种形式。

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以达到健身或治疗的效果。

1. 治疗性运动处方2. 预防性运动处方处方包括:a. 运动项目: 根据体育运动参加者的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

b. 运动强度: 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戏 虎扑
➢ 抬头,身体前扑,拔 腰伸膝,手变虎爪; 再屈膝,虎爪下按至 膝两侧;再上提,两 臂伸直,同时右脚前 迈成虚步,身体向前 下扑;重复时可左脚 前迈成虚步。
鹿戏 鹿抵
➢ 两腿稍微屈曲,左 脚向左前方迈步, 两手空拳自下而上 从右侧摆起与肩等 高时,空拳变为鹿 角,身体稍前倾, 左肘贴及腰侧,右 臂伸直随腰部左转, 目视右脚跟。
五、六字诀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六字诀的发音特点。 2.了解六字诀的动作要领。 3.了解六字诀的注意事项。
六字诀与五行脏腑的关系 肝(木)

三焦(木)


六字诀


肾(水)
呬肺(金)心(火源自 脾(土)“嘘”字诀➢ 两手掌心朝上贴于腰际,以腰为轴,左转时右掌由 腰间向身体前上方伸出,与肩相平时,口吐嘘字音; 两目睁圆,目视右指尖;左右手重复上述的动作。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第六章 传统运动疗法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郁利清
第一节 传统运动疗法概述
一、传统运动疗法的概念
运动疗法 ➢ 包括各种主动的躯体活动训练,以及被动的治疗性
躯体训练,又被称为医疗性运动,是物理治疗的基 本组成部分之一。
传统运动疗法定义
➢ 传统运动疗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 病情特点,运用我国传统的运动形式以帮助患者疾 病治疗和康复的方法。以肢体活动为主,通过主动 运动,同时运动过程中配合呼吸和意念,以增强体 质,防治疾病,改善功能障碍,促进康复为目标的 康复疗法。
三盘落地势
➢ 左脚开步略比肩宽, 沉肩坠肘,两掌逐渐 加力下按于髋关节旁, 指尖向外,屈膝下蹲。
青龙探爪势
➢ 右臂侧上举略低于肩 部,收肘且屈腕,手 变龙爪,掌心向下, 上体左转90°,龙爪 随转体向左伸出,目 视右手。
卧虎扑食势
➢ 左脚向左前方向成弓步, 右腿屈膝,右脚趾抓地; 两拳上提至云门,掌变虎 爪,向前下划弧,如虎扑 食;俯身下按,十指尖着 地,同时左脚跟略抬起, 哈腰、挺胸、抬头、瞠目, 目视前上方。
1.熟悉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2.了解太极拳的强身健体功能。 3.了解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起势
➢ 左脚横开一步,与肩 同宽;两臂向前缓缓 上举,掌心朝下方, 与肩相平;屈膝下蹲, 同时两掌轻按于腹前。
左野马分鬃
➢ 左脚尖着地收于右脚旁, 两掌右上左下相对于体 前;转体左脚向左前方 迈出,屈膝成弓步,左 右手随转体分开,右掌 心朝下于右髋旁,左手 与肩同高,掌心斜向上, 目视左掌。
鸟戏 鸟伸
➢ 双膝微屈,双手上举 至头前上方,指尖向 前;身体稍前倾,耸 肩缩颈,挺胸塌腰, 尾骶上翘;手掌下按 于腹部前,双臂后伸, 两手成鸟翅状;同时, 抬头松颈,右脚站稳, 重心右移,左腿后伸。
鸟戏 鸟飞
➢ 两手掌成波浪状向 两侧平举,手腕略 高于肩部,左腿屈 膝提起;松肩、沉 肘,两掌合于腹前, 左腿随之下落着地, 如此反复运动。
鹿戏 鹿奔
➢ 左脚向前迈成左弓 步;两手空拳,由 自下而上划弧前伸, 前臂内旋,手背相 对成鹿角,含胸低 头,肩背部如横弓, 腰背部如竖弓。
熊戏 熊运
➢ 两手成熊掌垂于下 腹部,两脚站稳, 以腰胯为轴,顺时 针转动身体及熊掌, 继而逆时针转动身 体及熊掌。
熊戏 熊晃
➢ 左髋上提,向左前 方落步,重心前方 移,左臂前摆,右 臂后摆,身体右晃; 反之动作交替晃动。
两手托天理三焦
➢ 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 上;两腿伸直,两手上 提于膻中处,双前臂内 旋上举,掌心翻转,舒 胸直肘,仰头视掌背。
左右开弓似射雕
➢ 两腿成马步,右手弯曲 成“爪”,肘向右拉; 左掌成“八字掌”,左 臂朝左侧推出,与肩相 平,两臂成拉弓射箭之 势,目视左掌。
调理脾胃须单举
➢ 右掌心向上提至面部后, 前臂内旋反掌上举至头 右上方,肘部微屈,力 贯掌根,指尖向左;左 掌上托平脐后随之下按 至左髋旁,指尖向前, 力聚掌根,目视前方。
云手
➢ 左手掌心向内经腹部向 右上画弧到右肩前,再 向左画弧,过体中线后 旋臂翻掌;右手掌心向 内经腹部向左上画弧到 左肩,再向右画弧,过 体中线后旋臂翻掌。
高探马
➢ 左脚向前方点成 虚步,左手掌心 向上内收于腹前, 右手掌向前前推。
右蹬脚
➢ 左脚支撑,右 脚屈膝提起向 右前方外蹬, 两手随之经面 前向两侧分开。
四、传统运动疗法的应用注意事项
(一)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二)练功时要凝神静气,形神合一,呼吸自然 (三)加强运动后防护 (四)劳逸结合,充足睡眠
第二节 常见传统运动疗法
学习目标
➢ 熟悉太极拳、八段锦的动作要领。 ➢ 了解五禽戏、易筋经、少林内功、六字诀的动作
要领。
一、太极拳
学习目的与要求
打躬势
➢ 屈肘向后,两掌掩耳, 十指尖相对贴按枕部以 食指叩打枕后部,由头 -颈-胸-腰-骶逐节向下 缓缓使上体前屈,直膝, 俯视脚尖。
掉尾势
➢ 两手迅速离双耳,两臂 前伸,十指交叉,两掌 徐缓下按,头向右后方 转动,臀部向右前方扭 动数次,目视尾闾。
复习题
1.易筋经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2.易筋经的主要精髓是什么? 3.易筋经的步型要求有哪些?
猿戏 猿提
➢ 耸肩缩脖,重心上提, 两臂夹紧,两手成猿 钩提至膻中,含胸收 腹提肛,脚跟上提, 头左转,目随头动; 头转回,松肩垂背, 重心下落,放腹松肛, 脚跟着地,两手于胸 前变掌,下按关元。
猿戏 猿摘
➢ 左脚向左后方向退步, 右脚为丁字步;右手 掌随头左转摆到左耳 旁,屈膝下蹲,右脚 向右前方掠步,右手 掌内翻,掌心朝下, 随着掠步向前划弧至 右前方成猿钩;左手 上前摘果后成猿钩。
(二)促进肢体功能
➢ 传统运动疗法对功能恢复有着独特的作用。偏瘫、 痹症、痿症等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通 过积极的传统运动疗法的锻炼,可疏通经络,调和 气血,强筋壮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三)促进代偿功能
➢ 病伤残者可通过积极的运动疗法的锻炼,提高健 侧的代偿功能、尽量恢复机体协调,维持正常的 整体功能。
手型
猿钩
➢ 五指撮拢于 指腹,手腕 下屈。
手型
握固
➢ 拇指压在无 名指掌侧指 根处,其余 四指屈握。
手型
鸟翅
➢ 五指自然伸直 并拢,拇指、 食指和小指上 翘,无名指、 中指并拢略向 下压。
虎戏 虎举
➢ 掌心向下,由小指 依次屈指外旋握拳; 拳眼朝上提至膻中 松拳,手掌外翻, 两臂伸直上举掌心 向上,目视双掌。
韦驮献杵第二势
➢ 两肘屈曲并上抬, 掌臂与肩相平,两 手指尖相对,两掌 心朝下方;向左右 分开成一字,力聚 掌根,目视前下。
韦驮献杵第三势
➢ 松腕,两掌向内旋, 两肘外展,经耳前尽 力上托,目视前下, 意想通过囟会穴注视 两掌,同时提起脚跟。
摘星换斗势
➢ 脚跟缓缓着地,左臂 下摆于后腰,掌背轻 贴命门穴,右掌经体 前上摆至右后上方, 松腕屈肘,掌心向下, 目视右手。
海底针
➢ 左脚提起前移 成虚步,右掌 向前下方插出, 左手经前下画 弧落于左髋旁。
闪通臂
➢ 左脚向前方向迈 出,重心前移, 屈膝成左弓步, 右手翻掌外旋, 撑于头部右前上 方,左手向前方 推出,目视左手。
转身搬拦捶
➢ 重心在左脚,右 脚向前迈出,脚 跟着地,右拳经 面前画弧搬出, 拳眼向右,左手 画弧摆于体侧。
如封似闭
➢ 重心前移成 左弓步,两 手向前推按。
十字手
➢ 重心向后移,左、 右脚内扣,两手 由下向上交叉合 抱于胸前,左手 在内右手在外。
复习题
1.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2.太极拳的康复作用有哪些? 3.太极拳的步态要求有哪些?
二、八段锦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八段锦的动作要领。 2.了解八段锦的双手动作姿势。 3.了解五禽戏的基本步态。
白鹤亮翅
➢ 右脚上跟半步,两手左 上右下成抱球状于体前; 重心后移,身体略向右 转;左脚尖前移点地成 虚步,随之左手掌心朝 下按于左髋旁,右手掌 心朝后上拉于右额前。
右搂膝拗步
➢ 身体右转,右脚迈 出成右弓步,同时 左手屈肘经耳侧向 前推,右手经右膝 搂过落于右髋旁, 目视左手。
手挥琵琶
➢ 身体略向左转,左脚 稍前移成左虚步,脚 跟着地,脚尖翘起, 随之屈左肘向上挑, 掌心向右与鼻尖同高, 右掌收于左肘部内侧, 掌心向左,目视左手。
二、传统运动疗法的种类和特点
1.种类 ➢ 中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体生命的“三宝”,
传统运动疗法把精、气、神融入其中,通过形体 锻炼使周身经脉畅通,整个机体得以蓄精;通过 调呼吸以练气,调意识以养神;神能御气,以气 导形,形神兼备。
➢ 传统运动疗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般分为操 术、拳术和械术等。操术是单一动作的成套组合, 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少林内功等;拳术 是动作连贯而紧密的徒手技法操练,如太极拳、 长拳、南拳、少林拳、八卦掌等;械术主要是借 助器械来进行,如刀、剑、枪、棒等。
攒拳怒目增气力
➢ 下蹲成马步,两手 握拳,拳眼朝上, 贴于腰侧;左拳向 前上方冲出,与肩 同高,怒视左拳。
背后七颠百病消
➢ 两臂及双掌伸直贴 于体侧,足跟上提, 下颌微收,头上顶, 目视前方;足跟下 落,微震地面;一 起一落七次。
复习题
1.八段锦的动作要点是什么? 2.八段锦的双手姿势特点有哪些? 3.八段锦的步态要求有哪些?
右倒卷肱
➢ 左脚尖提起后退 一步,且脚掌着 地,重心后移, 落平脚跟,右脚 成虚步,同时右 手屈肘向前平推。
右揽雀尾
➢ 身体右转,右脚向 右前方迈出,屈膝 成右弓步,同时右 臂向前棚出,掌心 朝面部,左手下落 于左髋旁,目视右 前臂。
单鞭
➢ 身体右转,右手掌心朝 内向右呈弧形至右前方 变成钩手,左手掌心向 上,随转体移行于右肩 前,左脚尖着地收于右 脚旁;身体左转,左脚 向左前方迈出成弓步, 左手划弧左转翻掌前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