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 魏晋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服饰》课件

《魏晋南北朝服饰》课件

发饰与配饰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注重发饰与配饰 的搭配,以彰显身份地位和审美品味。
VS
详细描述
发饰包括发簪、发钗、发带等,材质多为 金银玉器。配饰则包括耳环、项链、手镯 等,材质有金、银、玉、珍珠等。这些配 饰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象征意义,如耳 环的佩戴可表示已婚或订婚。
04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文化意义
详细描述
短裙一般以单层丝绸或麻布制成 ,长度在膝盖以上,有的款式甚 至短至大腿中部。颜色以浅色系 为主,也有一些鲜艳的颜色。
上衣与外套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上衣多为窄袖 紧身,外套则多为宽袖长袍。
详细描述
上衣通常为交领,紧贴身体,凸显女 性身材。外套多为广袖,长至膝盖以 下,有的甚至长至脚踝。材质多为丝 绸或棉布,色彩丰富,图案多样。
03
魏晋南北朝女装
长裙
总结词
长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的主要下 装,款式多样,色彩丰富。
详细描述
长裙通常由多层丝绸或棉布拼接而成 ,长度过膝,有的甚至拖地。颜色方 面,除了常见的素色,还有各种图案 和绣花装饰,如牡丹、莲花、凤凰等 。
短裙
总结词
短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女子的 休闲装束,轻便舒适,适合夏季 穿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在面料选择和搭配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丝绸、麻 布等面料的运用,为现代服饰的面料选择提供了借鉴。同时,这一时期服饰的色 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也对现代服饰产生了影响,使得现代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05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影响
对后世服饰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风格和特点对 后世的唐、宋、明等朝代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如宽衣大袖、褒衣博带等元 素被继承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服装

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1
第一节 概述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战争促使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 间的交流与融合,对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 合。
2
刺绣边饰(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3
刺绣佛像(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衣裳分制的服装。

裲裆:所谓裲裆,也就是我们说的背心或坎肩的意 思,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相
似,是前后各一片,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
再以皮带系扎。
33

裤褶图
裤褶是以缚 裤及褶衣两 个部分组成 的一套服饰。
34
穿裤褶、缚 裤的男子 (北朝陶俑)
35
穿裤褶、缚 裤的男子
36
裆铠
37
戴兜鍪、穿裲裆铠的武士
38
戴兜鍪、穿筩袖铠的武士
39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文人衣服为什么会形成褒衣博带之势?
2.说一说女服的美妙之处。
3.裤褶与裲裆在中国服装史上有何意义?
40
23
宽袖对襟女 衫、长裙穿 着展示图
24
穿宽袖对 襟衫、长 裙的妇女 (北朝陶 俑)
25
大袖衫 间色裙
26
女子大袖衫
27
穿上俭下丰服装的女子
28
妇女妆饰
29
北朝女子装扮
30
织文锦履
31

佩饰
金冠饰 南北朝
32
第四节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裤褶: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的一种,是一种
穿履,不得着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没

魏晋女子服饰特点

魏晋女子服饰特点

魏晋女子服饰特点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女子服饰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魏晋女子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饰的材质
魏晋时期的女子服饰材质以轻薄、柔软、透气为主,多采用丝绸、纱、绢等材质。

这些材质不仅舒适,而且具有很好的透气性,适合夏季穿着。

此外,魏晋时期的女子服饰还常常采用金银线绣花,使得服饰更加华丽。

二、服饰的款式
魏晋时期的女子服饰款式以宽松、长袍为主,这种长袍被称为“襦裙”,是一种上下分开的服饰。

襦裙的下摆通常很长,可以拖到地面,而上面则是宽松的袖子和领口。

此外,魏晋时期的女子服饰还常常采用“褶裙”,这种裙子有很多褶子,可以增加服饰的层次感。

三、服饰的颜色
魏晋时期的女子服饰颜色以淡雅为主,多采用浅色调,如淡黄、淡绿、淡蓝等。

这些颜色不仅能够凸显女子的柔美和温婉,而且也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念。

四、服饰的配饰
魏晋时期的女子服饰配饰以头饰和腰带为主。

头饰通常是发髻,发髻上会插上一些装饰品,如珠子、花朵等。

腰带则是用来束腰的,通常是用丝绸或者绢制成,上面会绣上一些花纹或者图案。

总的来说,魏晋时期的女子服饰以柔美、淡雅为主,注重舒适性和透气性,同时也非常注重细节和装饰。

这种服饰风格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也为后来的服饰设计提供了很多启示。

中国服饰演变史

中国服饰演变史

中国服饰演变史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汉时期。

衣着以深衣为主,直裾和曲裾不仅是男式服饰,也是女式服饰常见类型。

襦裙之类也是有的。

公元221—公元420年,魏晋时期。

衣着普遍比较大且宽松。

公元420—公元589年,北朝时期。

公元220—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420—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

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朝时期。

公元618—公元907年,唐朝时期。

这时候的衣着是仿照隋朝而制。

公元618—公元907年,唐朝时期。

这是一个广泛受外国影响的时期,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不少国家。

公元618—公元907年,中晚唐时期。

女性的衣着变得更加宽松了。

公元960—公元1279年,宋朝时期。

贵族妇女开始实行缠足。

公元1271—公元1368年,元朝时期。

中国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

公元1368—公元1644年,明朝时期。

元朝留下的习俗被废除,人们又恢复了原来的习惯。

公元1368—公元1644年,明朝时期。

公元1368—公元1644年,明朝时期。

公元1644—公元1911年,清朝时期。

公元1644—公元1911年,清朝时期。

满族人试图禁止缠足,但没有成功。

公元1911—公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朱家在广州的禁止女性束胸的运动。

人民仍然试图禁止缠足,可惜又失败了。

公元1911—公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这个时期,旗袍——源于满人女性传统服装,被汉人所接受。

公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这个时期,衣着变得越来越西洋化,在剪裁上也更加适合偏胖体型,缠足习俗被彻底根除。

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公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公元二十一世纪。

现代时期。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非常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服饰也有很多特点,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也逐渐加强。

这个时期的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弘扬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来追求精神上的幸福。

1、男装特点男子的服饰比较简单,通常包括衣、裤和帽子。

衣服的样式多以宽大为主,衣袖也非常长。

男子常常佩戴半罩面的巾帽,有的还穿上学士服装和五彩鱼袋。

女子着装更加细致,服装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女子的裙子通常分为紧身裙和宽裙两种,还有一些由长裤和短上衣组成的女装。

女子的服饰上相对比较注重色彩的搭配,经常用五颜六色的布料来装饰。

此外,女子还佩戴各种发饰、珠宝等。

3、官服特点官员穿的服装比较特别,通常有明显的颜色和各种符号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权利。

在这个时期,各级官员的服饰都非常正规,并且有着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的样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个时期的服饰具有自然、舒适的基调,注重表达个性和精神追求,也更加注重服饰的美感和舒适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不仅在中国自己的服饰上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外交往产生了影响。

当时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非常频繁,中国的服饰和文化也逐渐传播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中。

同时,外来的服饰和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中国。

这些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增加了中国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特点非常丰富,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同时也为当时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服饰风俗。

中国服装史先秦—魏晋时期

中国服装史先秦—魏晋时期

01
地域差异对服饰的影响
先秦时期,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
水平等因素都对服饰产生了影响。
02 03
民族特色在服饰中的体现
先秦时期,中国境内存在着多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在服饰 上得到了体现。例如,北方民族的服饰以皮毛为主,而南方民族则更注 重纺织品的运用。
服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02
CATALOGUE
先秦时期服饰概述
先秦时期服饰特点
服饰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兽皮、树叶 等自然材料制作服饰,并逐渐发展出 纺织技术。
服饰的阶级性
在先秦时期,服饰已经成为区分社会 地位和身份的重要标志,不同阶层的 人穿着不同的服饰。
服饰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服饰逐渐呈现 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款式、颜色、 图案等方面。
肥大的衣裳。
文化交流
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也相互影响 、相互借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
服饰文化。
04
CATALOGUE
魏晋时期服饰风格
魏晋时期服饰特点
服饰风格转变
魏晋时期,服饰风格由汉代的古朴大气逐渐转变为追求飘 逸、自然,体现了当时士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风 貌。
宽衣博带
06
CATALOGUE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服装起源与演变
先秦时期,中国服装经历了从兽皮草叶到纺织品 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上衣下裳、深衣等基本服饰 形制。魏晋时期,受玄学、佛教等思想影响,服 饰风格趋向宽博、飘逸。
服装制度与礼仪
先秦时期,服饰作为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等级尊卑观念。魏晋时期,服饰制度虽有 所松弛,但仍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

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

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秦、汉帝国曾经以政治上强大的向心力使服饰文化在传承商、周服制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服饰文明之所长,至东汉明帝厘定了适应封建政教理想的封建服饰制度,对后世封建服饰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汉朝立国400年后,皇室衰微。

经过三国鼎立,两晋王族之争,中国内部分崩离析,给徙居华北边境的少数游牧民族以可乘之机。

魏晋贵族男子服饰蒙古系游牧民族匈奴、羯、鲜卑,藏系游牧民族羌、氐先后入侵中原,建立了十多个小王朝,即历史上所称的“五胡十六国(包括十三个五胡小王朝和三个汉族小王朝)”。

公元4世纪至6世纪,中国处于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促使胡、汉杂居,南北交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国家的异质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影响,促使中国服饰文化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

汉、胡服饰文化的相互交流南北朝时期的胡、汉服饰文化,是按两种不同的性质和方向互相转移的。

其一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封建服饰文化,魏晋时基本遵循秦、汉旧制;南北朝,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初建政权之后,鉴于他们的本族习俗穿着不足以炫耀其身份地位的显贵,便改穿汉族统治者所制定的华贵的服装。

尤其是帝王百官,更醉心于高冠博带式的汉族章服制度,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北魏孝文帝的改制。

公元486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帝始服衮冕;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改革其本族(鲜卑族)的衣冠制度。

公元495年接见群臣时他就班赐百官冠服,用以更换胡服。

其二是在实用功能方面比汉族统治者所穿的宽松肥大的服装优越的胡服,向汉族劳动者阶层传移,魏孝文帝曾命令全国人民都穿汉服,但鲜卑族的劳动百姓不习惯于汉族的衣着,有许多人都不遵诏令,依旧穿着他们的传统民族服装。

官员们“帽上着笼冠,裤上着朱衣”,连魏文帝的太子也私着胡服,从洛阳逃回平城,后被废为庶人。

这是由于服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有民族的习惯性,他们原来的服装样式比汉族服装紧身短小,且下身穿连裆裤,便于劳动,这种服装是鲜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形成的,魏孝文帝在推行汉化中未能使鲜卑人断其流行,反而在汉族劳动人民中间得到推广,最后连汉族上层人士也穿起了鲜卑装。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随着纺织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新型品种,而此时也出现了一种能防火的“火浣布”,相当于今天的石棉布,这是纺织科技的一大成就。

一、魏晋时期,百官直至皇帝,都沿袭秦汉服制,以黄色为尊。

二、魏晋时期,男服以袍、衫为主,女服还保持深衣制。

上层男子如贵族、文吏等,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

其特点是交领,衣长袭地,微露脚,袖根收窄,袖口肥宽。

贵族妇女也是如此,肥衣大袖,衣长曳地,交领或圆领,腰束带,有线条美。

三、平民服饰则以短、瘦、窄为特点。

当时下层人民穿裤普遍。

南朝服饰南朝服饰皆如魏晋之制。

其中男子的主要服饰是衫,官服为袍。

女式服装有衫、襦,为秦汉遗俗。

北朝服饰褶皱为北朝主要服装。

其次为裲裆,裲裆男女通用,以帛为质,前后两片,一当胸一当背,肩部相连,腰间系皮带。

孝文帝改革时期,服饰汉化,吸收了汉袍严整、规范、中和的特点,也吸收了汉服中的等级差异性,以此来加强统治。

而女服主要吸取鲜卑族紧身上袄的优点,变宽袍曳地为衣裙合体。

这反映女性审美观的变化与社会意识的宽松。

影响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因素:一、哲学哲学对服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竹林七贤”得着装上。

“竹林七贤”的衣着多为汉代之衫,衣袖宽敞,裸露手臂,大袖自然下垂,有飘逸感。

是他们不拘形迹、不拘礼俗的思想和性格的外在表现。

他们在服装上的追求,是崇尚自然、任心任情、不受拘束的体现。

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与服饰是相互影响的。

文学作品中对服饰的描写既源自生活又影响人们的生活,受造型艺术的影响,服装造型还注意表现服装的层次和装饰,特别是领和袖等部位的装饰,领型多样,开口趋深,便于表现衣领的层次性。

三、社会风尚在魏晋时期,形式美得到追捧。

这一时期,人们所崇尚的是近乎女性的美态,例如何晏“行步顾影”、“好服妇人之服”。

人们在崇拜之余,纷纷效仿。

且那一时期,以貌取人的现象普遍,因此形式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图片:魏晋服饰男子服饰女子服饰竹林七贤:自由大胆的竹林七贤服饰美丽的洛神:何晏:服妇人之服的何晏。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服装》PPT课件

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 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 系围裳,从围裳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 飘带。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 所以这两种装饰使女子在走动的时候, 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律感。后来,这两种 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这就是杂裾垂髾 [shāo]服的造型。杂裾垂髾服使魏晋的女 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
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152衫裙是魏晋女子的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长衫流行的原 因,衫的特点以及衫与袍的区别; 男子的各种首服,漆纱笼冠的特点 和工艺;女子深衣和襦裙的特点, 披和履的特点和穿着方法,女子发 饰的特点;北方少数民族裤褶和 裆 的特点和穿着方法。
洛神赋图
列女仁智图 东晋 顾恺之
第二节: 汉族的男子服饰
• 1、长衫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 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 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 族服饰,袭北方习俗。汉族 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衫 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 按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 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 qū 口。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学习目标
熟悉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长衫流行的原因 ,衫的特点、衫与袍的区别;了解男子的各种 首服,尤其是熟知漆纱笼冠的特点和工艺;掌 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深衣和襦裙的特点 ,披和履的特点和穿着方法,女子发饰的特点 以及北方少数民族裤褶和裆的特点和穿着方法 。
章节结构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汉族的男子服饰 • 第三节: 汉族的女子服饰 • 第四节: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 都以宽博为主,其特 点为:对襟,束腰, 衣袖宽大,并在袖口 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 的缘饰,下着条纹间 色裙,腰间用一块帛 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 裳,除间色裙外,还 有其它裙式 。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共369年。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的,先为魏、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

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统一全国,史称西晋,不到四十年遂灭亡。

司马睿在南方建立偏安的晋王朝,史称东晋。

在北方,有几个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

东晋后,南方历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

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的北魏统一北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

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方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这一期间,一方面因为战乱频仍,社会经济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

另一方面,由于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 影响,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第一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大敞袖。

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

对于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③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⑤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文帝即戴这种帽。

样式为高顶无檐,通常用于宴见朝会。

②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帽子,多为仪卫所戴。

③大帽:也称"大裁帽"。

一般有缘,木屐。

在服饰习俗中,访友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穿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①幅巾:更加普遍流行于士庶之间②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皆可服用④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兴起,常配宽衣大袖时期最为流行。

帽子①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陈帽顶可装插饰物,通常用于遮阳挡风。

履式,除采用前代丝履之外,盛行慢,没有教养。

第二节、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除大襟外还有对襟,领与袖施彩绣,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服饰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服饰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服饰公元220~58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350余年的时间里,战乱频仍,北方与南方时常处在纷飞的战火中,国与国之间争斗不断,政权屡屡更迭。

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均处在动荡不安之中,服饰也随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服饰文化发生质变的重要时期之一,同时也是各民族服饰文化相互交融并展现新的特色的时代。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求生存和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而进行的那次服饰改革应该说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但就其改革的范围来说仅仅是一个点,用的是一种强制执行形式。

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变革,却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是在强制与随意间进行的。

造成这次服饰巨变的直接因素是战争,由于战争的多年延续,兵员和劳动力的补充,成了关系到北方各国统治政权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故北方各国对人口的争夺非常激烈,使得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各民族居民,背井离乡,形成了大范围的迁徙。

共同的命运、处境和遭遇,大大增强了各民族人民对时政、环境的共同认识,原来彼此之间生活习俗上的差异、民族文化心理上的障碍等,很快得以填平,促进了相互间的联系和往来。

特别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那里的民族融合趋势就更加明显。

民族与民族的融合是多方面的,除了血缘融合外,还有民族习性、生产活动、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融合,其中,以服饰穿戴方面表现得最为直观。

在这一时期,服饰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传统的深衣渐渐消失,袍服成为正式的礼服之一;袴褶(音xí)服开始盛行;妇女服饰整体上以上身短小、下体宽博拖长的“上俭下丰”式装束为时尚。

这些特征的形成,明显是受了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影响的结果。

同时,汉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和礼仪,对各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特别是北魏孝文皇帝实施的变俗改制举措,大大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发展。

孝文帝的变俗改制与战国时赵武灵王的服饰改革恰好是一来一往:前者是大规模引入、吸收汉族的传统礼仪和服饰文化,后者是吸收、借鉴北方少数民族的优秀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特点可以概括为:紧身、圆领、开叉。

其中:一、男服服饰1、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2、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3、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

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4、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魏晋南北朝以绛朝服为主。

5、通天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

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二、魏晋南北朝妇女服饰,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

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打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此图为穿汉化衣裙的贵妇。

扩展资料典型形象1、男子魏晋以来,社会上盛传的玄学与道、释两教相结合,酝酿出文士的空谈之风。

他们崇尚虚无,藐视礼法,放浪形骸、任情不羁。

在服饰方面,魏晋时期的男子已很少穿传统的额审议,他们穿宽松的衫子,衫领敞开,袒露胸怀。

2、女子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主要发型为头梳高髻,上插步摇首饰。

发髻形势高大,发饰除一般形势的簪扠以外,流行一种专供支撑假发的杈子,承重的意义大于装饰的意义。

服装商承袭秦汉的遗俗,有衫、裤、褥、群等形制,后逐渐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紧身的衫褥或者袄,衣衫以对襟、交领为多,领、袖都有缘边;下着长裙,腰用帛带系扎。

浅析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浅析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浅析魏晋南北朝的服[摘要]简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状况及形成这种服饰的原因,说明服饰的款式的形成是民族融合的一个突出表现。

关键词:少数民族的服饰魏晋是妇女的服饰魏晋是男子的服饰服装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也是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服装经历了长期多样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服装更加充实了服饰艺术的宝库,这些在魏晋的服装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公元220-581年,是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350余年的时间里,战乱频繁,北方和南方时常处在纷飞的战火中,国与国之间的争斗不断,政权屡屡更迭。

这个时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都处在动荡不安之中,服饰也随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其变化,(简单的说是伴随着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是服饰文化上发展而被迫产生碰撞,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造成了异域服饰文化的某种因素。

所以使魏晋南北朝服饰艺术异彩纷呈,其内涵非常丰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服饰文化质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之一,同时也是各民族服饰文化相互交融并发展新的特色的时代。

一方面,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执政者,受到汉族传统文化的熏染,仰慕峨冠博带式的汉族服饰,热心提倡穿汉族服装,以至形成〝群臣皆服汉魏衣冠〞的状况。

北魏教师元宏为表明是华夏正统文化的继承者所推行的汉化运动;禁胡服禁胡语,就是典型的例子。

另一方面,由于连年战乱、天灾、瘟疫肆虐,广大北方人民被破背井离乡,远徙南方,出现民族错居杂处的状况,形成了一种民族间相互影响,生活习性日渐融合的趋势。

汉族男子开始穿起紧身窄袖短衣,蝶泄,[有环和力饰金银]腰带和长统靴的胡服;汉族妇女的服装样式也是有裹衣博带,上长下短变成紧身适体〝上俭下丰(上短小,下宽大)〞。

从而出现了深衣形制在民间渐渐消失,胡服在中原地带广为流行的局面。

关于这一时期服饰的特点,晋人葛洪在《抱林子·外篇·讥惑》中有过如下概括:“丧乱以来,十五屡变,冠履衣服,袖缺财(裁)制,明改易,无复一定,炸短,一广一狭,忽高忽低,或粗或细,所饰无常,以同为快其女子事者,朝夕仿效,所谓京贵大眉,远方皆半额也。

历史趣闻魏晋女子服饰 魏晋时期汉族女子的衫、襦、裙

历史趣闻魏晋女子服饰 魏晋时期汉族女子的衫、襦、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魏晋女子服饰魏晋时期汉族女子的衫、襦、裙
导语: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杂裾垂髾服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主要
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杂裾垂髾服
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

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名之曰“髾”。

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名为“襳”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煞是迷人,故有“华带飞髾”的美妙形容。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记有“蜚垂臂”。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列女图》中更是留下了可贵的视觉形象(如图)。

南北朝时,有些将曳地飘带去掉,而加长尖角燕尾,使服式又为之一变。

用现在的意思来看: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系围裳,从围裳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

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所以这两种装饰使女子在走动的时候,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律感。

后来,这两种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这就是杂裾垂髾服的造型。

杂裾垂髾服使魏晋的女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

衫裙
衫裙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

这种上俭下丰的造型,加上丰盛的配饰,能够展现出魏晋女子潇洒俊美的风度。

这也是中国传统女装的经典造型。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服装史笔记

中国服装史笔记

序论一、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1)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2)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最终有些民族融入了汉族,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4)清朝,剃发、满装、蓄辫子,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二、东西方服装的比较(1)东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相近的,中世纪之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越来越立体,而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保持东方服饰的宽松、飘逸。

(2)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3)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是服装材料和实用功能倾向的客观原因。

第一章原始社会服饰一、历史背景(1)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

(2)中国服饰的源流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磨制的骨针和饰品是目前关于中国服饰最早的实物证明。

(3)新石器时代石制、陶制纺轮证明了原始纺织业的发端。

二、原始织物(1)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就开始养蚕抽丝利用蚕丝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了。

中国服装史先秦—魏晋时期

中国服装史先秦—魏晋时期

第一章 先秦服装
2 饰物 (1)发饰采用后梳式或盘起式。 (2)冠帽形制根据不同服装而不同 (3)出现普遍的人形玉配饰或有透雕工艺,以
及精美的象牙笄,骨笄。 (4)商后期出现用贝类作的颈饰
第一章 先秦服装
三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起) (一)君主服饰 1 冕服
(1)包括:冕冠、玄衣、纁裳、韨、革带、佩 绶、舄
3袍:上衣下裳连属,但有夹层的一种生活便装 。
4襦:比袍短的绵衣,质料粗陋的称为“褐” 5裘:兽皮做成的披风,外加罩衣。天子用黑羔
皮,大人贵族穿锦衣狐裘,其次为麛麑裘、虎 裘、貉裘,再次为狼皮、狗皮、老羊皮。
第二章秦汉服装
一 秦(B.C.221-B.C.206)
1 冕服:秦废周时的六冕,只留玄冕
(4)帽:白纱帽、黑 纱帽、卷檐帽
(5)梁冠
三 女子服饰
1 以襦衫、裙、裤为主,一般妇女 日常穿衫、袄、襦、裙、深衣等
魏晋南北朝时衫裙特点:
除大襟外,有对襟,通常衣袖宽大 ,袖口缀有不同颜色的贴边,下着 裙,衣裙之间有围裳,且束腰
2杂裾垂髾裙:
为深衣形制,下摆衣裾裁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 层层相叠,围裳与深衣之间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走 路时随风飘动
3 袍服:上下连属,且腰部没有断缝,一般加罩 衣,不作礼节用,作为里衣,汉以后发展为礼服。
第一章 先秦服装
(二)皇后服饰 分为与冕服配套的六种礼服,均采用上衣与下 裳不分的袍式,表示妇女贵情感专一,且以素 纱内衣为配 1 祭服: (1)袆衣:玄色加五彩 (2)揄狄(翟):青色加五彩 翟:长尾山 雉 (3)阙狄:赤色,刻翟不采
第一章 先秦服装
2饰物 冠帽的出现
冠:贵族男子的首服,较硬。 帽:较软,用于保暖,罩头。 陶笄、骨笄、骨簪、骨梳的出现 笄:用来贯穿发髻起固定作用的细长纤子。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 魏晋 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 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 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 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 带系扎。
• 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 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 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 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 。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 服的特点。
• 小冠上下兼用,南北 通行。如在这种冠帻 上加以笼巾,即成 “笼冠”。笼冠是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 冠饰,男女皆用。因 以黑漆细纱制成,又 称“漆纱笼冠”。 • 帽类有几种样式:一 种“白高帽”;一种 “突骑帽”。
魏晋服饰二——妇女假髻
• 魏晋时期流行的蔽髻是一种 假髻。 • 高髻上插步摇首饰,髻后垂 有一髾,早在汉代出现,魏 晋后再度流行,成了广大妇 女的主要发型。 • 后来将发挽成单环或双环, 高耸发顶,也有梳丫髻或螺 髻。继南北朝风俗,民间妇 女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 直向上,谓之“飞天髻”。
髻的种类
魏晋服饰之三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两种 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 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 方习俗。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 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 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 为一时的风尚。 魏晋时期妇女服饰一般上身穿衫 ,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 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 ,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 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打到俊 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 ,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
魏晋服饰之一——头饰
• 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 中“羽扇纶巾”的纶巾, 是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织 成。又名“诸葛巾”。幅 巾束守,即不戴冠帽,只 以一块帛巾束首,始于东 汉后期。一直延续到魏晋, 仍十分流行。 • 魏晋时期冠帽也很有特色。 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 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 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 时称“平上帻”或叫“小 冠”。

魏晋南北朝服饰有哪些特点

魏晋南北朝服饰有哪些特点

魏晋南北朝服饰有哪些特点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时期的传统服饰的主要特点吧。

魏晋南北朝男服服饰特点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北周冕服:北周武帝汉化政策相成功,大力推行中国古代的周礼之制,因此北周的服色制度多根据周礼而定。

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

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不过汉代平时常朝以皂朝服、绛服为多,而魏晋南北朝则以绛朝服为主。

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

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诸王所服,着朱衣,绛纱袍,皂缘白纱中衣,白曲领。

百官冠服:以绛纱为主。

但陈制较复杂,百官位高者以朱衣为朝服,位卑者,则以皂衣为朝服,皂白纱缘中单。

品色衣: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着五色衣,以锦绮馈绣,名曰品色衣。

常衣:主要是裤褶服,用途非常广,可以做朝服、军服、便服、从贵族到庶民均用到它。

魏晋南北朝女服服饰特点皇后谒庙服:是女性官服中,最隆重的礼服,也是皇后的嫁服。

入庙佐祭服:为妃、嫔、命妇之祭服。

在晋及南朝宋、陈均为皂上皂下。

亲蚕服:为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均为青上缥下。

助蚕服:为妃、嫔、命妇助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在晋及南朝陈为缥上缥下。

南朝宋为青上青下。

朝服:以上三朝均以为女性之朝服。

比周礼服:女性官服与男性官服同样,非常复杂,用色亦多,与前述朝代大不相同。

魏晋南北朝园林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对中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他的六法其一是“ 气韵生动”,“气韵”是一幅画的总的艺术效果和它的艺术感染力。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年—581年)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汉代立国400年后,皇室衰微,中国内部分崩离析,出现了以魏为首的三国鼎立,两晋争权,周边的许多游牧民族也乘虚而入,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十多个小王朝。

这使得公元3世纪至6世纪的中国处于空前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传统服饰的机能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在美学风格上则是追求“仙风道骨”的飘逸和脱俗。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传顾恺之《列女图》局部)漆纱笼冠漆纱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具特色的主要冠式。

当时的男子和女子都可以佩戴。

因为它是使用黑漆细纱制成的,所以得名“漆纱笼冠”。

冠的特点是平顶,两侧有耳垂下,下边用丝带系结。

伦敦大英博物馆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之一,男穿曲领大袖长襦,女倭堕髻垂臂,右衽衫,长裙拂地,腰束细绅带。

漆纱笼冠图(根据传世帛画、壁画及出土陶俑复原绘制)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大袖宽衫魏晋时期的人们崇尚道教和玄学,因为祈望长生不老,所以炼制丹药服用的情况较为普遍。

服食丹药后常使身体发热,不适合穿紧身的衣服,加之当时的人们大多追求“仙风道骨”的风度,所以这一时期的人们喜欢穿宽松肥大的衣服,世称“大袖宽衫”。

穿大袖衫、间色条纹裙的贵妇及其侍从(敦煌莫高窟288窟壁画)穿大袖宽衫的贵族及侍从(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裤褶裤褶是实际上一种上衣下裤的组合,它的基本款式是上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裤。

裤褶原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服装开始在汉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来越大,为了行动方便,人们用1米左右的锦带将裤腿缚住,称为“ 缚裤” 。

后来衣袖和裤口愈加宽大,时称“广袖褶衣”、“大口裤”,一时之间成为南北朝时期盛行的服饰。

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藏北魏彩绘陶文武士俑穿裤褶的男子和女子(北朝陶俑,传世实物)杂裾垂髾服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系围裳,从围裳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

国风服饰的发展史

国风服饰的发展史

国风服饰的发展史1.先秦时期:妇女不穿裤子穿裙子,人们常说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为衣,下为裳。

2.汉朝时期: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汉朝女人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

层层叠叠可以超过3层,名曰三重衣。

3.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的条纹间色裙走红,飘逸的长裙是诸位贵族女士的标配,而曳地五尺是常用标准,宽大的袖口缀有不同颜色的袖贴,条纹间色长裙让视觉很有跳跃感。

4.隋唐时期:隋朝时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在位时平时只戴乌纱帽。

到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服饰也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唐朝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5.宋辽夏金元: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

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

6.明代: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汉服服饰制度。

明代皇帝戴乌纱折上巾(乌纱翼善冠),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

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

7.清代:清王朝取代朱明,即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

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

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

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8.民国时期:(1)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

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

(2)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

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

9.现代服饰: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 裤 , 圆
头 鞋 。
裙 穿 于 外 , 腰 带 紧 束
, 裙 内 穿
大 口
戴 漆 纱 笼 冠 , 上 穿 交 领 大 袖 衫 , 长
河 北 磁 县 东 魏 茹 茹 公 主 墓 出 土 女 俑 ,
戴笼冠的骑马人物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 (2)幅巾:
❖ 因用整幅料裹头故称幅巾,更加普遍流 行于士庶之间 。
历史地图
战争一方面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另一方 面促使南北迁徙,民族错居,加强了各民 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服饰的发展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 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二、男子服饰
❖ 1.衫
❖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 袍有袪,而衫为宽大敞袖。
❖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褒衣博带 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 最为喜好。
戴小冠的北魏文臣俑
戴 小 冠 的 北 魏 官 人 俑
(4)、帽
❖ 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主要有:
白纱高顶帽 黑帽 大帽


所 戴 为 白 纱 高
顶 帽
帝 王 像 ( 陈 文 帝 ) ,


3、足衣
魏晋男子的履式除采用前代丝履外,盛行木 屐。《宋书·武帝本纪》写其性尤简易,常 着连齿木屐,好出神武门。在服饰习俗中, 访友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着屐,否则会被认 为是仪容轻慢,没有教养。
1953年陕西西安草场坡北魏墓 出土梳十字大髻,穿窄袖衫裙, 肩戴帔子,腰束绅带的彩绘女 俑。
3.履: 与男鞋一样,继承汉代,唯鞋头式样多变,有凤头、有聚云、 有五朵、有鸠头、有笏头……。多在鞋上绣花,嵌珠,描色。
织文锦履
上俭下丰
妇女妆饰
金冠饰 南北朝
第四节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裤褶: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的一种,是一种衣裳分制 的服装。
杂裾垂髾服展示图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
穿杂裾垂髾深衣的北魏女子
东穿
晋杂
顾裾
图 》 局 部
恺 之 所 绘 《
垂 髾 深 衣 的
女女
史子
箴,
穿 杂 裾 垂 髾 深 衣 的

朝 女 子
穿杂裾垂髾服的北魏女子(山西出土的北魏漆画屏风)
2.襦裙:
❖ 魏晋时期的襦裙特点是,对襟、束腰、袖 根窄、袖端宽、袖口有一块不同颜色的贴边, 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有束腰。
第三节 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 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 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深衣 帔 履 首饰(发展到此时,突出表现为竞尚富丽。其材料 之华贵,名目之繁多,是前所未有的。)
1、深衣
❖ 在这一时期,女子的深衣又有了新的发展,被称为 从杂裾垂髾(shāo,通“梢”。①脑后下垂的发梢; ②燕尾之属,古代妇女发饰;③旌旗上所垂的羽毛; ④这里指的是女服下摆的垂角。)女服。垂髾就是 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饰物,通常用丝织物制 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的倒三角形,并层层相叠, 另外,还从腰部围裳的两边伸出长长的飘带,一般 左右各一条或两条,这种飘带称为 幅巾的一种,配有青丝带。传说为“诸 葛巾”,又名“纶巾”。
戴 纶 巾 的
诸 葛

(3)小冠: 魏晋时期流行戴小冠,
小冠始于汉盛于晋,隋唐初 仍流行,以后也有沿用的, 其特点是前低后高,中空如 桥,因冠小而得名,不分等 级。
戴 小 冠 、 男穿 子窄 袖 襦 裙 的
戴小冠的北魏灰陶加彩乐人俑
裲裆:所谓裲裆,也就是我们说的背心或坎肩的意思,其意 在挡住前心后背,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相似,是前后各一片, 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再以皮带系扎。
裤褶图


侍 从 ( 北 朝 陶
俑 )
冠 及 小 冠 、 穿
裤 褶



北魏乐人俑,戴小冠或合欢帽,穿褶衣缚裤。
裲裆
戴兜鍪、穿 裆铠的武士
这一时期妇女的传统服饰 风格大多继承秦汉之遗俗, 日常汉族服饰有衫、袄、 襦、裙、深衣等形制,腰 间常系一围裳或抱腰,也 称为腰采,然后,外系丝 带。
大袖衫 间色裙
宽袖对襟女衫、长裙穿着展示图
穿宽袖对襟衫、长裙的妇女
穿襦裙装的 北魏乐人
3.帔子:古代妇女披在肩背上的服饰,交于领前自然垂下,晋 朝出现,以后流行于各朝。
( 顾 恺 之
《 列 女 图
》 局
部 )
戴 梁 冠 、 穿 大 袖 衫 的 文 吏
( 顾 恺 之
《 列 女 图
》 局
部 )
戴 卷 梁 冠 、 穿 袍 服 的 男 子
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2.首服
(1)漆纱笼冠:
简称“笼冠”,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 饰,男女皆可服用,以黑 漆细纱制成,故名“漆纱 笼冠”。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文人衣服为什么会形成褒衣博带之势? 2.说一说女服的美妙之处。 3.裤褶与裲裆在中国服装史上有何意义?
中国服装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 装
一、历史背景
❖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至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共369年。
❖ 先为魏,蜀,吴三国鼎立。 ❖ 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历时40年不到。 ❖ 司马睿在南方建偏安的晋朝,史称东晋。 ❖ 北方少数民族建立五胡十六国。后鲜卑的北魏统一
北方,又分裂成东魏、西魏,后演变为北齐、北周。 ❖ 东晋后,南方历宋、齐、梁、陈四朝,统称南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